導航:首頁 > 研究方法 > 哪種方法不適宜研究嬰兒知覺能力

哪種方法不適宜研究嬰兒知覺能力

發布時間:2022-06-21 00:13:12

❶ 新生兒怎樣進行感知能力的培養

觸覺的訓練

家長可利用餵奶訓練孩子的觸覺。當新生兒吸奶時,除了吮吸乳頭外,分別讓他吸橡皮的、木製的或鋼制的各種實物。另外,要天天給他洗臉、洗澡,使皮膚受到水濕擦浴等刺激,並經常用干凈手指撫摸新生兒全身皮膚、面頰、手、足,尤其要輕柔地多撫弄新生兒的手指尖。

聽覺的訓練

在餵奶時,播放優美的輕音樂,使之產生樂感、節奏感。播放外語磁帶,使之產生外語感,為將來學外語奠定基礎。用小型錄音機播音樂,放在孩子身後,並隨時改變位置,讓孩子追尋聲源及傾聽能力,同時也訓練孩子的轉頸動作。

視覺的訓練

由於嬰兒對光的感覺與生俱來,所以在嬰兒出生時,可在其房間安裝一個柔和的燈,光線不要直射,第一周開燈一會兒可關燈,以鍛煉瞳孔擴張與收縮。第二周開始有注視力,可用鮮艷有聲響的玩具,分別一個個呈現在他眼前,再移動之,逗引他凝視、追視及眼球協調活動,引起反應,使之愉快。

味覺的訓練

不管什麼氣味都讓孩子聞:洗澡時聞肥皂香、吃奶聞奶香、吃飯時聞菜香、聞酒氣味……品嘗多種味道,用筷子頭將酸、甜、苦、辣各種味道,點在嬰兒舌尖上。讓孩子在成長過程中逐漸分辨各種不同的氣味和味道。

手的訓練

用手指碰新生兒的手掌心,他會緊緊地抓住,要使嬰兒通過抓各種不同的物體,積累經驗,提高抓握能力,可用光滑的、粗澀的、木製的、塑料的等各種實物,分別觸其手心。當他抓住時,又試著抽出以鍛煉其握力。或用實物觸及其手掌邊緣,逗引他能合攏手掌。

嬰幼兒感知能力的培養

觸覺的訓練

嬰兒有一個特性,那就是出生僅1~2個月,就能把拿到手的物體緊緊抓住,如給他一個小鈴鐺,他會使勁抓住,無意識地一搖便發出悅耳的聲響,這會使他感到驚奇,繼而快樂。這是孩子早期最簡單的游戲活動,成人應該通過這種玩的方式,訓練孩子的視、聽、觸等感覺器官,發展孩子的各種基本動作。

嬰兒到了4個月時,就能控制自己的腿部運動,這時嬰兒喜愛翻身,喜愛活動,要利用這一特點,通過有趣的游戲,使他得到鍛煉。可以讓嬰兒躺在床上,在他的腳前掛一個大點的色彩鮮艷的玩具,引逗他興奮地用腳去踢、踹,注意要使這玩具容易被碰到,並在晃動時能發出聲響,用這種音響效果鼓勵他不斷地踢、踹。開始時,大人可以先輕拍這個玩具,向嬰兒的腳邊盪過去幾次,以此來引起他的興趣。父母要經常用和藹的態度,輕柔的動作,多接近嬰兒,培養嬰兒良好的情緒。

5個月以後的嬰兒,已經開始主動地運用自己的雙手去探索和感知周圍的世界。他開始喜歡用自己的手去抓、摸、拉過來、推過去,可能的話,他還要改變物體的形狀。就這樣,他感知了物體的各種性質:薄厚、軟硬、涼熱,表面的粗糙、平滑……這時可盡量在他伸手可及的地方放上不同類型的玩具,當然這些玩具不會對孩子造成傷害,讓他抓、摸、拆、折,讓他接受各種不同的感受和刺激。

味覺的訓練

在嬰兒期,孩子的味覺有了一定的發展,家長可在給孩子喂牛奶、糖水、果汁時經常調整濃度,以訓練孩子精確分辨同一味道不同濃度的能力。另外,孩子在體驗各種氣味和味道的過程中,成人要注意給予詞語的強化,例如,「這味道好重」,「糖水真甜」,「果汁是酸甜的」等。

視覺的訓練

隨著時間的推移,嬰兒的視覺能力也有了進一步的發展,能看得見活動著的物體和大人的笑臉等,將手掌慢慢逼近他眼前,就會眨眼了。這是孩子能看到移動物體的證明,這種眨眼動作稱做「眨眼反射」。普通嬰兒在1個半月到2個月之間都會有這種眨眼反射。而那些未成熟兒,晚的要到3~4個月才會有這種眨眼反射。

嬰兒對顏色的分辨力,大約滿月以後就開始發達起來。

為了讓嬰兒視覺提早發展,父母可為他布置一個舒適的色彩鮮艷的環境,當嬰兒醒時,通過觀察可刺激他的視覺,促使視覺功能的成熟。

嬰兒出生後2個月,會用眼睛注視物體,待到3~4個月時,嬰兒視覺機能完善了,可用玩具引逗嬰兒,他們的小手則會亂動,以示捕抓。這時最好用一些色彩鮮艷、體積較大的充氣玩具,吊在他的床上方,玩具距嬰兒的胸部50~70厘米較為合適。最初嬰兒可能對眼前的玩具視而不見,母親可以慢慢地晃動玩具,讓玩具發出聲響,吸引嬰兒的注意力。這個游戲要堅持天天做,漸漸地,嬰兒就能夠比較自如地扭動頭部,讓目光追隨晃動的玩具了。

5個月的嬰兒,能用兩眼看近處的物體,並出現無意識記憶力,並能分辨大人溫和與發怒的面部表情,所以這時父母應該以愉快的笑容、和藹的語聲接觸孩子。6個月的嬰兒開始分辨顏色,聽到發聲的玩具伸手去抓,這就發展了嬰兒視覺、聽覺和觸覺的協調性。視覺是嬰兒獲得知識的重要途徑,而嬰兒期又是孩子視覺發展的重要時期,父母不能忽視這一點。

另外,父母應經常帶這時期的嬰兒去公園等地方領略一下大自然的風光,看看綠色的世界,看看五彩繽紛的田園風光,接受自然美的熏陶;可帶他們去動物園看各種動物,或看家禽、小鳥等,提高嬰兒觀察的興趣,激發他們的好奇心;也可抱嬰兒去看看商店中陳列的各種商品、畫片、模特兒等。

聽覺的訓練

嬰兒一般都喜歡音樂,悅耳動聽的音樂可以給嬰兒快樂的刺激和滿足。經研究表明,多聽音樂的嬰兒與一般發育的同齡孩子相比,眼神和表情要機靈得多,動作和語言也要早熟一些。但給孩子聽音樂時要注意音量不要太大,同時音樂的聲源不宜離孩子的耳朵太近,以免損害孩子的聽力。

父母哄嬰兒入睡的輕柔曲調,以及愛撫嬰兒的笑語,不單是父愛母愛的表達,也是孩子聽力訓練的啟蒙課。堅持這樣做,孩子就能很快識別出爸爸、媽媽的聲音,即使聽不懂話,但也可以看到他們因認出父母而手舞足蹈,有時還會發出幾個單音節的聲音來回答。當孩子再長大一些時,就可以給他玩一些會發出聲響的玩具,逗他根據聲音去找玩具,以訓練他的聽覺。

當孩子會說簡單的話語後,可讓孩子識別周圍環境中的音響,如風聲、雨聲、流水聲、汽車行駛聲、馬蹄聲、腳步聲以及他們見過的動物和昆蟲的叫聲。為了提高孩子聽聲音的興趣,還可以用游戲的方法區別各種聲音,分辨聲音的高低、輕重、長短等。如果能有意識地根據孩子的生理發展來加強其中的聽力訓練,只要不是聽力先天不足,孩子就會練出一對靈敏的耳朵。

手的訓練

孩子生下來一、兩個月後,手就能伸屈自如了。雖然尚不能有意識地活動手指,但如有東西碰到小手時,他就會無意識地抓緊往嘴裡塞。

3個月左右時,嬰兒手的撫摸動作就開始了。例如,撫摸褥子、被子、玩具等,摸到什麼就抓什麼,但此階段的眼和手還不能配合,手的動作是沒有方向性的。嬰兒進行撫摸所產生的觸覺感,對大腦是良好的刺激。這時如果嬰兒的雙手被束縛住,或玩具太高或太遠,可望而不可及,手接觸物體的機會少了,就不利於嬰兒手的鍛煉和心理的發展。

嬰兒出生半年後,手和眼的動作逐漸協調起來,手會有目的伸向看到的物體,並逐漸學會了拇指與其他四指相配合的抓握動作。他們會津津有味地玩弄一切到手的東西,從中感知物體的特性,如大小、形狀、重量、軟硬等。當他學會一個協調動作後,會不厭其煩地重復,每重復一次,手就靈巧一些,腦子也隨著靈活一點。1歲左右的嬰兒,最好擺弄物品。因此,必須提醒父母,事先要把貴重的、怕摔怕碰的東西收藏好,把危險且易傷害到孩子的物品放在嬰兒夠不著的地方,多給嬰兒一些較安全的玩具玩。

手指和腕部的訓練

這時期做做伸伸懶腰活動,會訓練嬰兒的手指和腕部的協調能力。

將雙手十指交叉相握,雙手心向上撐至頭上,同時雙臂伸直,然後松開雙手向兩側自然落下,反復幾次。

腿與腳的訓練

9個月以前的嬰兒還不會爬,只能做到翻和坐,9個月以後的嬰兒才學會爬行。

嬰兒會爬是他生命旅程的第一個里程碑,需要給他更多的練習,保證他有更多的機會去做各種形式的活動肌肉的游戲。

在開始時要給予他鼓勵,例如,提供一種他所喜愛的玩具或美味食品讓他爬著去拿,讓他爬著去夠你伸出的手臂。在他爬時,你可以用手推著他的腳底,這樣使他有東西蹬著,易於往前爬。

一旦嬰兒爬行自如之後,他需要的不再是鼓勵,而是獲得靠自己力量移動的興奮,他會為自己的成功感到極大的喜悅。

感官綜合的訓練

3個月的孩子由於神經系統的發育,雙手抓握東西已出現了隨意性的變化,去抓自己想要的東西。對顏色有了初步的分辨能力。視覺也有了一定的發展,視野范圍由原來的45度擴大到180度。在語言上也有了一定的進步。根據這些特點,可以在孩子床上距離孩子能用手抓到的高度繫上各種色彩鮮艷的小玩具,當嬰兒伸手去抓時,玩具被碰得來回擺動,發出聲響,孩子會很高興。由此鍛煉孩子的眼、耳、手的協調能力。另外可以讓孩子趴在床上或桌子上,孩子的雙手可以支撐起上半部身體,頭部也能抬高,這樣可以促進血液循環和呼吸功能的發育,也為以後的爬行打下了基礎。此時,還可以在孩子面前放一些能引起他注意的玩具,他想用手去抓,頸部、胸部肌肉都在用力,從而鍛煉這兩部位的肌力。還可以讓孩子坐在媽媽的懷中鍛煉,但時間不能太長。孩子處在坐位時,頭還有點搖擺不定。但也有的嬰兒頸肌比較發達,立抱時,頭能很穩。為了鍛煉孩子的手勁,可以先把嘩啦棒放在他手裡,開始時,孩子握住的時間很短,以後逐漸能握很長時間。

要和孩子多說話,雖然孩子還不會說話,也不理解語言的意思,但是反復地把一些語言輸送到孩子大腦皮層貯存起來,可以為以後的語言教育打下良好的基礎。培養方法

新生兒的培養

在新生兒的活動場所拴一根繩,繩上懸掛一件綠色的玩具。玩具懸掛的高度應距新生兒臉部60~70厘米。為了引起新生兒的注意,成人可將玩具移動、旋轉或輕輕抖動。當新生兒開始注視玩具時,可用秒錶記錄下他注視的時間。如果新生兒對玩具的注視超過5分鍾,一般就不要再進行了,以免疲勞。這種訓練每天可進行兩次,但玩具可以一直懸掛在那裡,以便新生兒醒著時自己能觀察。

大約過了3~4天後,當新生兒不再注意綠色玩具時,可以把綠色玩具換成紅色的。當紅色的玩具懸掛3~4天後,再換其他顏色的玩具,如黃、橙、藍、紫色的玩具。

這是為了豐富新生兒對各種顏色的印象,發展區分顏色的能力。

❷ 測定嬰兒的感知覺能力有哪些方法

感知覺屬於心理活動中較低級的形式,它出現早、發展快,許多感知覺在嬰幼兒期已經達到成人水平

❸ 嬰兒心理研究的特殊方法和技術(給我網址也行)

嬰幼兒心理學由嬰兒心理和幼兒心理兩部分組成。幼兒心理學是兒童心理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我國,它主要是研究學齡前兒童的心理現象和心理規律。
對於嬰幼兒的劃分,並不存在統一的標准。即使在我國,比如幼兒,都存在3-6歲和3-7歲2種說法。在GOPLA看來,人的成長是一個連續性過程,同時存在著個體心理、生理發育的差異,過於絕對的劃分是沒有意義的。我們在研究中從性質角度來把握兒童成長,則更能夠避免僵化和偏差。在本欄目中,對嬰兒期的定義是0-3歲,對幼兒期的定義是3-7歲,而不遵循其他學者的有關劃分。當然,為了細分,可以將剛出生的嬰兒稱為新生兒,將0-1歲的嬰兒稱為乳兒。

嬰幼兒心理的發展可以分為以下方面:
1、嬰幼兒感覺的發展
2、嬰幼兒知覺的發展
3、嬰幼兒注意的發展:
嬰兒注意力的培養
健康與乳兒的注意
0-1歲寶寶注意力的培養
1-2歲寶寶注意力的培養
2-3歲寶寶注意力的培養
4、嬰幼兒記憶的發展
5、嬰幼兒想像的發展
6、嬰幼兒思維的發展
7、嬰幼兒言語的發展
8、嬰幼兒情緒情感的發展
9、嬰幼兒意志的發展
10、嬰幼兒個性的發展
11、嬰幼兒社會性的發展
12、嬰幼兒能力的發展

嬰幼兒心理發展的規律
嬰幼兒性心理
幼兒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初探||幼年喪親對兒童身心發育的影響
媒介接觸與兒童的心理發展
幼兒心理發展歷史
新生兒心理的發生
嬰兒心理的發展
幼兒氣質的發展

❹ 測定嬰兒的感知覺能力都有哪些方法

感知覺屬於心理活動中較低級的形式,它出現早、發展快,許多感知覺在嬰幼兒期已經達到成人水平。從個體發展的情況看,一般是先有各種具體的感覺,然後,在此基礎上出現種種知覺,但在現實生活中,純粹的感覺是很少見的。在出生前,孩子的感覺器官已經很完善了。並且,嬰兒也已經擁有相當驚人的知覺能力和反應能力。在出生前,孩子的感覺器官已經很完善了。並且,嬰兒也已經擁有相當驚人的知覺能力和反應能力。
嬰兒感知覺研究的最大障礙在於,他們既不能用言語報告自己的知覺活動,也不 能以熟練的行為做出反應。因此,研究者能否機智地利用嬰兒的非言語反應,作為推斷他們感知覺活動的指標,就成為嬰兒感知覺研究成功與否的關鍵。
(一)習慣化與去習慣化方法
習慣化或去習慣化法經常用注視時間、心率、吮吸頻率等作指標,來測量嬰兒感知覺的辨別能力。 習慣化是指同樣的刺激如果反復地呈現,最後就會使原先出現的定向反射的完全消失,這種現象可以稱之為習慣化。當出現新刺激時,個體又產生反射行為,表明個體能將新舊刺激加以區別,這種恢復了對新事件的興趣的現象稱「去習慣化」。
(二)偏愛方法
當給嬰兒呈現兩個或多個不同的刺激物時,嬰兒或很快地注視其中的一個,或較長時間地注視其中的一個,這種現象就是視覺偏愛。
(三)操作性條件反射
通常採用兩種反應:一是頭的轉動,另個一是啄奶嘴。每當產生這兩種反應時,就用嬰兒感興趣的東西予以強化。
(四)有意義的自然反應
1、視崖反應
2、抓握反應與眼動
3、迴避反應
(五)其他
1、視動眼球震顫法:這種方法是根據嬰兒掃視物體時不自覺的眼球運動來鑒別其視敏度。
2、誘發電位測量法:通過測量記錄大腦枕葉區(視覺中樞)腦電波變化的特點來確定嬰兒的視敏度。
3、配色法:蕭孝嶸(1939)用配色發測定嬰兒顏色辨別力,張增慧(1984)也用了這種方法做了測試,發現2歲嬰兒中有30%能識別和匹配紅色、白色和黃色;2.5—3歲時。95.8%能識別和匹配紅、白、黃、綠、紫、藍和橙色。
4、心理物理學方法: 對於3或4歲的幼兒而言,測量其聽力的發展,則可以用心理物理學方法中成人程序的變式來加以測量(Wightman,Allen,Dolan,Kistler,&Jamieson,1989) 實驗程序:通常給兒童呈現三種不同的聲音間隔,但是只有其中一種信號需要加工,而且這種信號是隨機地出現在一種間隔中,兒童要求選擇出包含著不同聲音的間隔。同時,這些聲音間隔伴隨著卡通圖片出現,這使得整個實驗程序看起來更像一種視聽游戲。
目前研究嬰兒視敏度的方法有三種:視覺偏愛法、視動眼球震顫法、視覺誘發電 位測量法。測定嬰兒辨別顏色的方法有:視覺偏愛法、記錄腦電活動、去習慣化、配色法。

如何培養幼兒感知覺的發展

寶寶從出生開始,就接觸到了這個世界,寶寶和世界的聯結需要依靠感官。

那麼,寶寶的感知覺發育是怎樣的呢?注意力和記憶力的發展都是怎樣的。

一起來看看吧!

感知覺的發生與發展

孩子天生具有感知能力,可以幫助他們獲得外界信息,對照顧者做出反應,形成各種社會關系,這些是發展的基礎。

0-1歲嬰兒感知覺的發生

(1)聽覺

現代心理學研究表明,聽覺並非是出生後才具有,而是胎兒階段就擁有聽力能力。

(2)視覺敏銳度

新生兒視覺系統發育不完善,主要是眼睛分辨細微物和距離較遠的物體的能力不足,即視覺敏銳度(視敏度)不強。

視敏度是衡量新生兒視覺發展的重要指標之一。3)顏色視覺

顏色視覺就是衡量孩子區別相近顏色的能力。

其實,新生兒顏色視覺難以衡量很不容易,因此對其認識很有限,但是新的研究成果也取得了一些進展。

(4)注視

其實大多數測量孩子視覺感知能力的方法主要依靠觀察孩子眼睛如何運動,重點是觀察注視和追視2方面。

(5)其他感知能力

觸覺反應是一種與生俱來的先天無條件反射,例如吮吸反射、抓握反射等。味覺和嗅覺也生來就有,保護孩子嗅覺和味覺的敏感性,可以幫助孩子認知外界環境。

有研究發現,孩子的認知能力不再局限於客體某個方面的簡單特性,而是能夠認識到其復雜之處。

1-3歲兒童感知覺的發展

(1)觸覺

主要有兩種形式:口腔、手。

(2)形狀知覺

滿兩歲的孩子能夠在游戲和生活中表現出區分物體大小、形狀或者色彩等特點;常常說出和大小、形狀等有關的詞語。

由此看來,此階段孩子認知物體首先關注的形狀,而不是色彩。

為了保護和促進孩子感知能力發展,一定要注重感官教育,並且要保護孩子的感覺器官,日常應常引導孩子說話,還要發展孩子的觀察力。

注意的發生與發展

· 0-1歲嬰兒注意的發生

(1)原始的注意行為

注意力與生俱來即擁有,其實是一種無條件定向反射。

2)無意注意行為

出生兩到三個星期後,孩子注意力不斷發展,注意的客體不斷變多。

盡管孩子注意力得到發展,但是集中時間不長,很容易被轉移。

· 1-3歲嬰兒注意的發展

這個階段主要是無意注意,主動注意處在初始階段,維持的時間很短,還要不斷提醒才能集中注意。

記憶的發生與發展

· 記憶的發生

條件反射的出現表明孩子已經擁有記憶能力。

寶寶最初的條件反射為餵奶姿勢。

一般被認定為孩子最先擁有的記憶是餵奶姿勢形成的條件反射。此外,另一個表現是對熟悉的事物漸漸習慣。

· 1-3歲嬰兒記憶的發展

孩子不能主動、有意識地記住一些經歷過的事物。記憶持續時間不長,需要反復教、重復才能記住。

❻ 視覺偏愛的方法研究兒童的什麼知覺

摘要 視覺偏愛法是由著名心理學家范茨創立的一種研究嬰兒知覺的方法技術。

❼ 在嬰兒言語直覺能力的三種水平里,在哪個水平階段 嬰兒對字、詞、聲調並不敏感

在嬰兒剛出生一到兩周左右的階段里。
在英語中,嬰兒一詞來自拉丁語,意思就是「不能說話」。一般情況下,人們認為,當可愛的寶寶會說話的時候,就標志著他的嬰兒期的結束。人類對嬰兒是通過怎樣的過程,獲得聽、說和理解的能力的研究是近幾十年的事。自1972年以來,對嬰兒語言知覺的大量研究表明,嬰兒在最初的幾周內,就已經聽完了人類語言所擁有的絕大部分的語音差別。出生後的一周內,就能區分出人的語言和其他聲音間的區別。3到4個月時,嬰兒能區別出不同聲母間的差別。10到12個月時,嬰兒區分各種語音的能力日漸成熟。能夠辨別出語音中的各種因素,並認識到它所代表的意義。綜合近20年的新的研究成果,我們可以知道嬰兒語音感知、分辨能力發生發展大致經過5個階段。

閱讀全文

與哪種方法不適宜研究嬰兒知覺能力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地下水高錳酸鉀指數測量方法 瀏覽:337
纖維樁使用方法 瀏覽:691
貴州點光源安裝方法 瀏覽:813
化學鍍方法和技巧 瀏覽:496
寶寶怎麼治療最好的方法 瀏覽:463
csgo連入專屬伺服器失敗解決方法 瀏覽:944
溶液酸鹼性計算方法 瀏覽:210
戰馬貼膜的正確方法 瀏覽:179
復印機安裝與操作方法 瀏覽:25
概率中的個數計算方法 瀏覽:832
金帥洗衣機使用方法 瀏覽:659
怎麼選擇樁的施工方法 瀏覽:598
聯想筆記本限速在哪裡設置方法 瀏覽:489
怎樣快速止牙痛土方法 瀏覽:60
子宮肌層2mm治療方法 瀏覽:800
波紋排水管安裝方法 瀏覽:258
華為網路密碼在哪裡設置方法 瀏覽:1012
含羞草如何種植方法 瀏覽:359
小米note微信視頻在哪裡設置方法 瀏覽:853
在家製作紅棗糕的簡單方法 瀏覽: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