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什麼是啟發式教學
啟發式教學,就是根據教學目的、內容、學生的知識水平和知識規律,運用各種教學手段,採用啟發誘導辦法傳授知識、培養能力,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以促進身心發展。這里要著重說明,啟發式教學不僅是教學方法,更是一種教學思想,是教學原則和教學觀。當代世界各國教學改革無一不是圍繞著啟發式或和啟發式相聯系。
現代教學中最關鍵的問題是要形成正確的教學指導思想,指導思想正確了,才能靈活運用教學方法,有所創新。「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這就是現代教學的指導思想。
啟發式教學,對於教師的要求就是引導轉化,把知識轉化為學生的具體知識,再進一步把學生的具體知識轉化為能力。教師的主導作用就表現在這兩個轉化上。(已知知識→學生具體知識→能力)。這里引導是轉化的關鍵。
(1)關於啟發式教學方法方面擴展閱讀:
啟發式教學的要求:
1、目標
教學目標不僅是教學活動結果的預見,而且是學生學習的目的。大量的事實證明,如果學生根本就沒有對事物的好奇心和旺盛的求知慾,那麼即使他們掌握了一定的創新方法和技術,也很難有實際的有價值的創新行為。
2、模式
21世紀最偉大的產品不在科學技術,而在新型的學校教育。早在多年以前,鄧小平同志就指出:「教育要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作為一名培養跨世紀人才的教師,在面臨「知識爆炸」的時代,如果再用陳舊的教育思想、教育觀念和教育手段來教學,就很難培養出智能充分發展的創造型人才。
3、方法
在學生上機時,根據不同的學習情況和對知識的掌握情況,設計不同的上機內容。對一些學習能力比較弱的學生,以調試為主,通過調試,來掌握一些上課時不容易掌握的內容,不讓他們失去學習的興趣,並通過一些啟發和其他同學的幫助,完成一些作業。激發他們更好的學習這門課程。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啟發式教學
❷ 啟發式教學如何應用在運動課程中
啟發式教學是處於教師講解和學生思考之間的一種活動形式,也是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經常採用的教學方法。在教學中運用啟發式教學,能使學生原本閉塞的思維活躍起來,形成探究的慾望,從而找到解決問題的途徑。在課堂教學中,對學生怎樣啟而得法,誘之有效,是我們教師不斷深入探究的課題。結合教學實踐,我總結了以下幾個方面:
四、聯想啟發
聯想是由此及彼的一種思維形式。在教學中,若能恰當地啟發、引導學生根據問題的不同特點,有針對性地開展各種聯想,如聯想有關的公式、性質、規律、問題、方法,則常常能打開思路,拓寬視野,溝通內部多層次的聯系,編織知識網路,促使學生思維向多層次、多方位發散,不斷提高學生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❸ "啟發式"教學要怎麼應用在運動訓練中
教學方式其實也是非常重要的東西,如果大家平時不太注意這些問題的話,那麼就可能導致學員在訓練的時候沒有什麼效果。"啟發式"教學要怎麼應用在運動訓練中?
這些問題其實都是需要大家關注的,運動員在背後付出了很多努力,但是小編覺得為了讓這些選手獲得更大的訓練效果,那麼大家也應該採用正確的教學方法。所以啟發式教學也應該運用在運動訓練中,而且小編覺得這種方法的應用是非常有成效的,可以讓運動員在這個過程之中進行思考。
❹ 體育教學中的「啟發式」教學模式,具體應該怎麼做
「啟示式」教育方式是現代教育中先進的教育方式之一,它的成功運用可以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激發學生的學習愛好,創造良好的學習氛圍,是學生從「要我學」到「我要學」的改變的重要途徑。
4.比照啟示
用互相聯系的常識或技術,進行正反比較和新舊比照啟示,通過同中求異和異中求同的深入分析,加深學生的了解。體育教育中常用概念比照,調查比照,視覺與動覺比照,以及對象與背景比照等方法來加強教育效果。
❺ 如何在教學中落實啟發性原則
在教學中落實啟發性原則的方法:
1、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教師要善於質疑,提出富有啟發性的問題,或指明所學知識的價值,以激發學生對知識本身的興趣,並進一步陪眼學生對真知的探索和追求;對學生進行學習目的教育,強調學生的學習責任,培養學生自覺積極的學習態度。
2、啟發學生積極思考,指導學生善於思考,教學生學會學習。
啟發的關鍵是使學生的思維活躍起來,向縱深發展。提出少而精、富有啟發性的問題,啟發學生的思考並給學生時間,然後因勢利導,是學生的認識步步深入;啟發學生理解學習的過程,並結合學習過程對學生進行思維方法的指導,是學生掌握思維的方法,學會思考。
3、發揚教學民主。
包括建立平等民主的師生關系,創造民主和諧的教學氣氛,鼓勵學生發表不同見解,允許學生向教師提問質疑等。
啟發性原則反映:
啟發性原則反映了學生的認識規律性。學生的認識過程是在教師指導下進行的能動認識過程,教師的引導、啟發、點撥固然很重要。
但學生才是學習的真正主體,有成效地理解和運用知識,掌握學習方法和發展自己的智能與情操,畢竟要靠學生個人自己主動地探究與反思,要通過個人的經驗不斷地改組、改造和提高才能實現。
教師如果將啟發、引導弄成越俎代庖、包辦代替,那麼輕則造成學生的依賴性,重則影響他們的獨立思考和作業能力的發展,使他們失去學習上的自信心,成為害怕困難的懦夫、懶漢。
啟發性原則看似強調教師的啟發,實則更重引發學生的主動探究,重學生的領悟、融會貫通與覺醒,讓學生能動地創造性地獲得知識、智能與品性的全面發展。故這個原則亦可稱探究性原則,或啟發與探究相結合原則,更能反映時代的精神。
❻ 啟發式教學幼兒教育的運用,都有哪些
隨著科技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現在很多爸爸媽媽對於孩子的教育問題也是十分關注的。有一些孩子在很小的時候就受到了啟蒙教育,這對於他們以後上幼兒園的幫助是非常大的。不僅能夠提前適應學校的環境生活,而且也能夠提前適應知識方面的問題。那麼說起兒童的教育問題,相信大家都有自己的見解。啟發式教學幼兒教育的應用,都有哪些呢?
孩子在上學的時候難免會遇到一些自己不能解決的問題,那麼這個時候爸爸媽媽就應該積極的幫助孩子,並且鼓勵他們渡過困難。這樣長期以來,孩子就會把父母當成自己的朋友,就願意開始對父母敞開心扉。而且在孩子犯了錯之後,千萬不要一味的責罵,應該以溫柔的方式糾正孩子的錯誤,讓他們下次不要再犯錯。
❼ 啟發式教學法的應用方法有哪些
啟發式教學法在現代教學論中已經不再是某一種具體的教學方法,而是運用任何一種教學方法的指導思想、教學原則。
啟發式教學的途徑
(1)奮其志。
志,是智力發展的精神動力。目標遠大,才能精力充沛,這是搞好學習的精神支柱。在教學中,教師應向學生介紹該學科當前發展的現狀,向學生指明哪個山頭是值得攻打的,突破口在哪裡,從而誘發學生為美好前途而奮發的雄心壯志——學習動機。
(2)激其情。
教師一踏進課堂就應是情緒飽滿的、熱情、鎮定的,要滿懷激情去講課,使學生如身臨其境,如見其人,如聞其聲。這就要求教師在跨進課堂之前拋棄一切雜念,切不可把冷漠、厭惡、怒氣等消極情感帶進課堂。
(3)發其智。
教師應加倍重視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為此,教師要積極採用各種有效措施來發展學生的創造性思維。
(4)引其疑。
教師要善於引導學生於無疑處覓有疑,善於激疑,有意訓練學生發現問題的能力。在備課時就要精心設計一組遞進型的疑題,使學生沿著教師指引的邏輯思路,步步深入,達到恍然大悟、觸類旁通的目的。
(5)啟其思。
教師要千方百計引導學生獨立思考、引路、搭橋、開竅、點撥、評講,不斷激發直覺思維和靈感,努力做到舊中見新,易中有難,平中出奇,難而可及。
(6)廣其知。
教師要採取措施擴大學生知識的廣度與深度,特別要用現代科學技術的新知識、新成就武裝學生。
(7)添其翼。
想像是智力的翅膀,教學中要喚起學生的想像、再造想像和創造想像,培養學生的想像力。
(8)煉其毅。
學生要取得優異成績,沒有刻苦的精神和頑強的毅力,單有興趣和熱情是不夠的。
(9)倡其辯。
教師要引導學生橫向交流,開展無拘束的自由討論,活躍思維。
(10)授其法。
現代教學論倡導學生由」」學會」」轉變為」」會學」」,讓學生掌握自學的方法,學會」」獨立走路」」,早日進入科研前哨陣地。
(11)增其識。
一個有作為的人應具有相當的膽識,因此,教師要培養學生豁達大度的氣質,使他們具有遠見卓識和高尚的品德。
啟發式教學的心理結構
教師的教學過程中,要使學生主動地把整個心理活動都積極參與到學習中來。學習心理結構5個因素與教學環節相融洽,教師要在各個環節抓住核心,以提高教學質量。
(1)動機的激發。
明確學習目的,培養學習興趣,引起求知慾、好奇心。
(2)知識的攝取。
最核心的心理因素是感知、觀察力。
(3)知識的領會。
即從感性知識上升到理性知識,即對知識的理解。這要有直覺思維、發散思維,不達目的不罷休的決心和毅力,以及縱橫馳騁想像力的參與,其中最核心的是思維力。
(4)知識的鞏固。
記憶是該環節的核心因素。
(5)知識的運用。
最核心的是操作技能、操作能力。
❽ 啟發式教學法是什麼
何謂啟發式教學法?它不是一個具體的教學方法。因為一種具體的教學方法是由一套固定的教學格式或若干具體的教學環節來體現的,而啟發式教學法並沒有固定的教學格式和環節。在上課伊始讓學生帶著問題探究是啟發;在課堂結束時留給學生一些懸念和問題讓其實踐或討論發現問題、思考問題也是啟發。
啟發教學可以由一問一答、一講一練的形式來體現;也可以通過教師的生動講述使學生產生聯想、留下深刻印象而實現。所以說,啟發性是一種對各種教學方法和教學活動都具的指導意義的教學思想,啟發式教學法就是貫徹啟發性教學思想的教學法。也就是說,無論什麼教學方法,只要是貫徹了啟發教學思想的,都是啟發式教學法,反之,就不是啟發式教學法。
啟發式教學法的概念,原本是針對注入式教學法提出來的,分析兩者之間的根本區別,就可以得到啟發教學思想的本質特徵。所謂注入式,是指教師把學生當做盛裝知識的容器,向其灌注大量現成的概念、原理、公式之類的知識。在教學活動中,學生是消極被動的接受者,學習的特點是接受和記憶其結果。學生學到的知識不少,但是靈活運用和發現創造的能力差,智力和情感世界的全面發育受到限制和損害。
啟發式教學與此相反,它認為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而教師的主要任務在於引導學生發現問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學生在課堂上始終是主動的、積極的、能動的,學習上非凡強調理解、運用、發揮、創造,並通過學習活動使學生的智力和非智力因素都得到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