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語言為主的教學方法
如何區分語言傳遞為主教學方法
???
首先我們了解一下常用的教學方法有四大分類:以語言傳遞為主的教學方法、以直觀感知為主的教學方法、以實際訓練為主的教學方法、以情感陶冶為主的教學方法。每一個分類又分別包含了不同的教學方法,每一類再作為多選題進行備考,要會判斷每種教學方法屬於哪一類並且能夠區分不同教學方法之間的不同。那麼接下來我就以語言傳遞為主的教學方法為例給大家來簡單區分一下它們的不同。
以語言傳遞為主的教學方法,又分為講授法、談話法、討論法以及讀書指導法,雖然都是以語言傳遞為主但是四種教學方法的主體也有所不同。
第一個是講授法,是一種非常古老而又應用最廣的傳統教學方法,是教師通過語言向學生描繪情境、敘述事實、解釋概念、論證原理和闡明規律的一種教學方法。主要有講述、講解、講讀、講演四種方式。這是一種單向教師教授學生接受的教學方法,有助於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所以教學的主體是:教師。
第二個是談話法也叫問答法,它是教師按一定的教學要求向學生提出問題,要求學生回答,並通過問答的形式來引導學生獲取新知識或鞏固舊知識的方法。談話法可分復習談話和啟發談話兩種。運用談話法,學生必須有一定的知識基礎,這是談話法的前提。談話法是教師問學生回答的一種教學方法,所以教學的主體是:教師與學生。
第三個是討論法是學生在教師指導下為解決某個問題進行探討、辯論,從而獲取知識的一種方法。討論法是學生在討論老師只是指導,那麼主體是:學生與學生。
第四個是讀書指導法,教師指導學生通過閱讀教科書和參考書,培養學生自學能力的一種方法。教師通過讀書指導法,教給學生讀書的方法,組織學生交流心得,讓他們學會自己按照方法來讀懂課文,感受語言。所以老師教會學生按照自己的方法讀懂課文,那麼主體是:學生。
以上都是以語言為主的教學方法,在做題時就要根據題干中所描述的主體是誰來判斷區別四種方法,大家學會了嗎?那我來考考大家,看誰做的又快有準。
練習題
1.讀書指導法是一種( )的教學方法。
A.以直觀感知為主
B.以引導探究為主
C.以實際訓練為主
D.以語言傳遞為主
1.【答案】D。解析:以語言傳遞為主的教學方法,分為講授法、談話法、討論法以及讀書指導法。故本題答案為D。
2.當今世界運用最廣泛和普遍適用的方法是( )。
A.談話法 B.講授法 C.實驗法 D.參觀法
2.【答案】B。解析:講授法,是一種非常古老而又應用最廣的傳統教學方法,是教師通過語言向學生描繪情境、敘述事實、解釋概念、論證原理和闡明規律的一種教學方法。主要有講述、講解、講讀、講演四種方式。故本題答案為B。
❷ 小學語文常用的教學方法有哪些
小學常用的教學方法有哪些 ,目前,我國中小學常用的教學方法從宏觀上講主要有:以語言形式獲得間接經驗的教學方法,以直觀形式獲得接經驗的教學方法,以實際訓練形式形成技能、技巧的教學方法等。這些教學方法之所以經常被採用,主要是因為它們都有極其重要的使用價值,對提高教學質量具有特定的功效。但任何教學方法都不是萬能的,它需要教者必須切實把握各種常用教學方法的特點、作用,適用范圍和條件,以及應注意的問題等,使其在教學實踐中有效的發揮作用。
一)以語言形式獲得間接經驗的方法。這類教學方法是指通過都師和學生口頭語言活動及學生獨立閱讀書面語言為主的教學方法。
它主要包括:講授法、談話法、討論法和讀書指導法。 1.講授法:講授法是教師運用口頭語言向學生描繪情境、敘述事實、解釋概念、論證原理和闡明規律的一中教學方法。
2.談話法:談話法,又稱回答法。它是通過師生的交談來傳播和學習知識的一種方法。其特點是教師引導學生運用已有的經驗和知識回答教師提出的問題,藉以獲得新知識或鞏固、檢查已學的知識。 3.討論法: 討論法是在教師指導下,由全班或小組圍繞某一種中心問題通過發表各自意見和看法,共同研討,相互啟發,集思廣益地進行學習的一種方法。 4.讀書指導法 讀書指導法是教師目的、有計劃地指導學生通過獨立閱讀教材和參考資料獲得知識的一種教學方法。
二)以直觀形式獲得直接經驗的方法。這類教學方法是指教師組織學生直接接觸實際事物並通過感知覺獲得感性認識,領會所學的知識的方法。它主要包括演示法和參觀法。
1.演示法 : 演示法是教師把實物或實物的模象展示給學生觀察,或通過示範性的實驗,通過現代教學手段,使學生獲得知識更新的一種教學方法。它是輔助的教學方法,經常與講授、談話、討論等方法配合一起使用。
❸ 語文教學方法有哪些
語文教學方法有許多,常用的有以下幾種:
1、講授法。指教師通過系統連貫口頭語言向學生傳授知識的方法,教師通過循序漸進的敘述、描繪、解釋、推論等來傳遞信息,傳授知識,引導學生分析和認識問題,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講授法包括講述、講解、講讀、講評、講演等。
2、討論法。是指學生在教師指導下為解決特定問題而進行探討,以獲取解決問題方法或者加深對知識的理解,進而辨明是非真偽、獲取知識的方法。
3、串講法。指教師講解重點詞語的含義和句式的特點,串通詞與詞、句與句、段與段之間的意思和上下文的聯系,為分析全篇課文的思想內容和表現方法創造必要的條件。這種方法多用於文言文教學。
4、評點法。指在語文課堂教學中,以評點作為重要手段,加強學生與文本的對話、學生與作者對話、學生與教師對話,以引導學生養成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培養其創造性思維的教學方法。使用該方法要注意營造民主和諧的課堂教學氛圍,尊重學生的自主評點。
5、誦讀法。指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把書面上寫的無聲的靜態語言轉化為口頭上說的有聲的動態語言過程的教學方法。這種方法有助於引導學生關注語意及情感表達,幫助學生領會課文內容、感受詩文技巧、體會作品情感,分為朗讀、背誦、吟誦。
6、談話法。這種方法又稱問答法,是教師以文本為依據,結合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經驗,有計劃地設計一系列的問題,通過師生間的問答、對話和適時的追問,而使學生獲得知識、發展智力的教學方法。這是一種最為常見的課堂教學方法。
以上這些教學方法,可以在日常的語文教學中交叉使用,但是具體到某一課時,則往往是以一種教學方法為主,輔以其它的教學方法。
語文教學方法
❹ 小學語文常見的八種教學方法
小學常用的教學方法有哪些 ,目前,我國中小學常用的教學方法從宏觀上講主要有:以語言形式獲得間接經驗的教學方法,以直觀形式獲得接經驗的教學方法,以實際訓練形式形成技能、技巧的教學方法等。這些教學方法之所以經常被採用,主要是因為它們都有極其重要的使用價值,對提高教學質量具有特定的功效。但任何教學方法都不是萬能的,它需要教者必須切實把握各種常用教學方法的特點、作用,適用范圍和條件,以及應注意的問題等,使其在教學實踐中有效的發揮作用。
一)以語言形式獲得間接經驗的方法。這類教學方法是指通過都師和學生口頭語言活動及學生獨立閱讀書面語言為主的教學方法。
它主要包括:講授法、談話法、討論法和讀書指導法。 1.講授法:講授法是教師運用口頭語言向學生描繪情境、敘述事實、解釋概念、論證原理和闡明規律的一中教學方法。
2.談話法:談話法,又稱回答法。它是通過師生的交談來傳播和學習知識的一種方法。其特點是教師引導學生運用已有的經驗和知識回答教師提出的問題,藉以獲得新知識或鞏固、檢查已學的知識。 3.討論法: 討論法是在教師指導下,由全班或小組圍繞某一種中心問題通過發表各自意見和看法,共同研討,相互啟發,集思廣益地進行學習的一種方法。 4.讀書指導法 讀書指導法是教師目的、有計劃地指導學生通過獨立閱讀教材和參考資料獲得知識的一種教學方法。
二)以直觀形式獲得直接經驗的方法。這類教學方法是指教師組織學生直接接觸實際事物並通過感知覺獲得感性認識,領會所學的知識的方法。它主要包括演示法和參觀法。
1.演示法 : 演示法是教師把實物或實物的模象展示給學生觀察,或通過示範性的實驗,通過現代教學手段,使學生獲得知識更新的一種教學方法。它是輔助的教學方法,經常與講授、談話、討論等方法配合一起使用。
❺ 語文教學方法有哪些
常見的教學方法分類有:
1、講授法
講授法是教師通過口頭語言向學生傳授知識的方法。講授法包括講述法,講解法,講讀法和講演法。教師運用各種教學方法進行教學時,大多都伴之以講授法。
2、談論法
談論法亦叫問答法。它是教師按一定的教學要求向學生提出問題,要求學生回答,並通過問答的形式來引導學生獲取或鞏固知識的方法。
3、演示法
演示教學是教師在教學時,把實物或直觀教具展示給學生看,或者作示範性的實驗,通過實際觀察獲得感性知識以說明和印證所傳授知識的方法。
4、練習法
練習法是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依靠自覺的控制和校正,反復地完成一定動作或活動方式,藉以形成技能,技巧或行為習慣的教學方法。
5、讀書指導法
讀書指導法是教師指導學生通過閱讀教科書,參考書以獲取知識或鞏固知識的方法。
語文其教學的內容是語言文化,其運行的形式也是語言文化。
語文能力是學習其他學科和科學的基礎,也是一門重要的人文社會科學,是人們相互交流思想等的工具。具有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特點。《語文》也是中國的學校等教育機構開設的一門主要學科,中國語文教科書一般講授的是中國通用語言文字(即漢語文)。
語文學是偏重從文獻角度研究語言和文字的學科總稱,一般包括文字學、訓詁學、音韻學、校勘學等。中國由於古代文獻豐富,文字比較特殊,語文比較發達,廣義的語文也應該包括語言學,也就是語言學和文字學的總稱,但由於國際學術分科中語言學是一大類,所以反而是語文學從屬於語言學,成為語言學的一個分支。
❻ 語言類教學法有哪些
題主您好,針對您提出的問題「語言類教學法有哪些」,回答如下:
(一)翻譯法(Translation Method) 翻譯法也叫語法翻譯法,是中世紀歐洲人學習希臘文和拉丁文所採用的方法。在課堂里,教師藉助語法進行教學,認為背誦語法規則是學習外語的捷徑。
其主要特點有:
1.教材所選的材料是「規范」的語言
2.教學語言大部分是學生的母語。
3.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注重利用語法並發展學生的理解能力,以提高外語教學的效果。翻譯法曾盛行於歐洲大陸,至今還有部分人將這種教學法投放到小學英語教材里,運用到教學實踐中。這是因為翻譯法使用方便,只要教師掌握了外語的基本知識,就可以拿著外語課本教外語,不需要什麼教具和設備。
(二)直接法(Direct Method) 直接法產生於19世紀後半葉,當時歐洲一些語言學家和語言教師深感翻譯法滯後於外語教學,便發起了一場教學改革運動,直接法便應運而生。
它的主要特點是:
1.強調直接學習外語和直接應用外語,使學生能真正掌握外語。
2.強調口語和語音教學。
3.注重實踐練習,培養語言習慣。
4.通過句型教學,使學生在語言實踐中有計劃地學習實用語法,發揮語法在外語教學中的作用。
5.採用各種教具,廣泛運用接近實際生活的教學方式和方法,較為生動活潑地進行教。
6.教材內容的選擇注意實用性和安排上的循序漸進。隨著對外開放的不斷深入,人們有更多的機會與外國人交流,迫切需要掌握口語,更迫切需要學生擺脫「口語障礙」。因此,小學英語教材的編寫,教師教學法的選擇,不能不考慮直接法。
(三)聽說法(Audio-Lingual Method) 聽說法也叫句型教學法,產生於20世紀40年代的美國。二戰前,美國的外語教學仍使用翻譯法。二戰爆發,美軍急需聽說能力較好的大批外語人才隨軍。由此,聽說法便出現了。
其特點是:
1.新課內容以會話形式展開。
2.用模仿、記憶、重復等方式學習,以養成語言習慣。
3.語言結構按序排列,依次教學。
4.句型結構反復操練,語法教學用歸納法進行類推,很少語法解釋。
5.語匯量嚴格控制,詞彙依賴上下文來學習。
6.重視語音教學。
7.大量使用視聽設備和語言實驗室。
8.對學生成功的反應立即予以強化,盡量防止學生出現錯誤。
9.按聽、說、讀、寫的順序安排教學。
10.強調第二外語文化背景的重要性。從聽說法的特點來看,當今的小學英語教材在很大程度上遵循了聽說法,從聽說入手,積極引導學生學習讀和寫,將外語和學生的母語作比較,使學生意識到母語與外語的文化差異。
(四)認知法(Cognitive Approach) 認知法產生於60年代,是依據卡魯爾(J,B.Carroll)、布魯納的知識結構論,喬姆斯基(N.Chomsky)的轉換生成語法提出的。
其特點是:
1.通過系統的、有目的講解和練習,使學生獲得一定的語言能力。
2.在教學中,利用學生自身的母語知識,與所學外語進行對比,幫助他們理解和掌握語言規則。
3.把語言材料與學生的已有知識銜接起來,創設良好的語境進行教學。
4.聽說讀寫並進,以促進各種感官同時運動。
5.教學順序由語言能力到語言表現,先建立起必備的認知結構,了解一定的語言規則,再創造條件讓學生應用規則,創造性地使用語言。認知法符合學生的認知結構,在教學中,能較好地幫助學生完成理解、能力培養、綜合運用三階段的學習。因此,認知法被許多語言教育家和教師所接受,並用於小學英語教材編寫和具體教學中。
(五)全身反應法(Total Physical Response) 全身反應法是美國心理學家阿舍爾(J,T.Asher)提出,他強調通過身體動作學習外語。
其特點是:
1.從充分理解性的「聽」自然過渡到「說」。
2.藉助全身動作發展理解能力。
3.通過教師熟練的指令,訓練學生掌握詞彙、語法結構。
4.在大量輸入之後,讓學生自然地開口說話並付諸行動。全身反應法以兒童語言習得的理論為基礎,強調通過動作來理解語言,用大量輸入來激發學生開口。正是這一特點,使得小學英語教材的編寫形象化、課堂教學動態化。
希望以上回答對您能有所幫助,謝謝!
❼ 以語言為主的教學方法有哪些
以語言為主的教學方法有:講授法、討論法、
❽ 《觀潮》教學方案
教學目的:⒈ 讀課文,初步了解作者寫錢塘江大潮的寫作⒉解課文內容,了解錢塘江大潮的雄偉、壯觀,激發學生熱愛祖國大好山河的思想感情。 ⒊學習作者有順序、抓特點的觀察方法,培養學生留心觀察周圍事物的習慣。⒋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第三、四自然段。教學重點:⒈理解課文內容,了解錢塘江大潮的雄偉、壯觀,激發學生熱愛祖國大好山河的思想感情。⒉學習作者有順序、抓特點的觀察方法,培養學生留心觀察周圍事物的習慣。⒊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第三、四自然段。教學難點:學習作者有順序、抓特點的觀察方法,培養學生留心觀察周圍事物的習慣。 第一課時教學目的: ⒈初讀課文,初步了解作者寫錢塘江大潮的寫作順序。 ⒉學習本課14個生字,正確讀寫「觀潮、據說、籠罩、薄霧、若隱若現、悶雷、水天相接、沸騰、猶如、浩浩盪盪、山崩地裂、霎時、餘波、風號浪吼、恢復」等詞語。⒊介紹有關(8)語言教學方法潮起潮落擴展閱讀。教學重點: ⒈初讀課文,初步了解作者寫錢塘江大潮的寫作順序。⒉學習本課生字新詞。教學難點: 初讀課文,初步了解作者寫錢塘江大潮的寫作順序。教學過程:一、談話引入師:今天,我們一塊兒來學習第23課:觀潮。課文寫的是哪兒的潮 生:(齊答)錢塘江大潮。師:錢塘江在我們祖國的浙江省,遠離你們可愛的家鄉--雲南有好幾千里。如果說雲南的石林舉世聞名,那麼浙江的錢塘江大潮就可稱為"天下奇觀"了。(板書:天下奇觀)師:"觀潮"和"天下奇觀",兩個詞語中都有一個"觀"字,這兩個"觀"字意思一樣嗎生:"觀潮"的"觀"是"看"的意思。"天下奇觀"的"觀"……師:快請教一下字典,查查是什麼意思。(學生查字典)生:"奇觀"的"觀"是"景象"的意思。師:那麼"奇觀"的意思呢生:"奇觀"就是奇特的景象。生:"奇觀"就是奇異的景象。師:誰能說說"天下奇觀"的意思。生:"天下奇觀"就是世界上奇妙的景象。生:"天下奇觀"就是天底下奇異的景象。 師:回答正確。 同學們,你們到過海邊,看過海水漲潮嗎?說說海潮什麼樣?(江海漲潮,氣勢宏偉,令人震撼。) 我國的錢塘江大潮自古以來被稱為「天下奇觀」。這里的潮比別處的潮更加宏偉壯觀,潮來時,激起的白浪達數米高,像一座城牆,你們見過這種奇觀嗎?為什麼這里的大潮如此的與眾不同?(請查閱資料的同學介紹「潮的形成」、「潮的氣勢」「或觀潮最佳地點」。)特殊的地理環境形成了特殊的壯麗景象,第1課就寫了一次錢塘江大潮的過程。二、檢查預習情況⒈檢查生字。(1)出示「潮、浩、沸、漲」卡片,指名讀,說說共同點。(偏旁相同, 都是形聲字。)組詞:觀潮、浩浩盪盪、沸騰、漲潮…… (2)出示「猶、據、踮、恢」指名讀。組詞:猶如、根據、踮腳、恢復…… (3)出示「罩、薄、崩、霎」,說說特點:上下結構的形聲字。組詞:籠罩、薄霧、山崩地裂、霎時…… (4)出示 「悶」:里外結構。組詞:悶雷。讀音:mèn (5)說說你還有哪個字記不住?哪位同學願意幫助他? 如「罩」字,口訣:「桌」子缺兩腿,上邊變「四」蓋。 ⒉朗讀課文,要求讀准字音,讀通課文中的句子。三、理清敘述順序 ⒈讀課文,想想作者是按什麼順序來寫錢塘江大潮的?(板書) 課文按時間順序來寫大潮,按潮來前、潮來時、潮過後的順序把錢塘潮的景象寫具體的。(板書) ⒉再讀課文,提出不懂的問題。小組自己解決有關詞語方面的問題。板書設計: 觀潮 潮來前 潮來時 潮過後 (時間順序) 教學後記 "觀潮"和"天下奇觀"都有一個"觀"字,但意思卻不相同。教師及時抓住這個"觀"字,讓學生查字典,不僅理解了"觀"的意思,而且有利於學生養成查字典的習慣。在理解詞語的過程中,先理解"觀"字,再理解"奇觀",最後理解"天下奇觀",由字到詞,一層進一層,顯得很扎實。第二課時教學目標: ⒈理解課文內容,了解錢塘江大潮的雄偉、壯觀,激發學生熱愛祖國大好山河的思想感情。 ⒉學習作者有順序、抓特點的觀察方法,培養學生留心觀察周圍事物的習慣。⒊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第三、四自然段。教學重點:⒈理解課文內容,了解錢塘江大潮的雄偉、壯觀,激發學生熱愛祖國大好山河的思想感情。⒉學習作者有順序、抓特點的觀察方法,培養學生留心觀察周圍事物的習慣。⒊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第三、四自然段。教學難點:學習作者有順序、抓特點的觀察方法,培養學生留心觀察周圍事物的習慣。教學過程:一、引入談話 錢塘江大潮自古被稱為「天下奇觀」。我們盼望著能親眼看到這一奇景。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第1課《觀潮》。上節課,我們初讀課文,了解了什麼?(板書:潮來前、潮來時、潮過後)在這節課的學習中,我們通過閱讀課文,展開想像的翅膀,來感受大自然創造的奇異景象。二、通過預習,我們讀懂了什麼?提出預習中不懂的問題。三、引導學生理解課文內容。 ⒈潮來前,作者介紹了什麼?(板書:籠罩白霧 風平浪靜)指導朗讀。⒉潮來了,給你什麼樣的感受?從哪感受到的?默讀課文,進行畫批。⒊小組合作學習。 (1)交流感受,品讀佳句。 (2)作者又是按怎樣的順序寫潮來時的景象的? (3)分工進行有語氣地朗讀。 ⒋反饋交流,教師及時引導、點撥。抓住以下要點,結合學生的生活經驗,談自己對詞句獨特的感悟。注意品讀結合: (1)作者按由遠及近的順序來寫潮來時的景象的。
回答者: 118.118.71.* 2009-12-26 13:27
第一課時教學目標1.能正確、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按「潮來前、潮來時、潮過後」的順序給課文分段。2.能發揮想像,有條理地說說江潮來時的情景。3.能通過思考所提供的問題,理解長句子的意思。4.了解錢塘江大潮的壯麗奇特的自然景色,激發熱愛祖國大好山河的思想感情。5.能按一定順序,有條理地介紹一處景物。教學重點與難點教學重點:了解錢塘江大潮的壯麗奇特的自然景色。教學難點:有條理地說說江潮來時的情景。教學過程一、談話引入同學們,你們到過海邊,看過海水漲潮嗎?說說海潮什麼樣?(江海漲潮,氣勢宏偉,令人震撼。)教師進行充滿感情的介紹:錢塘江它是我們浙江省的第一大河,它位於浙江省北部,全長605公里,河域面積五萬平方公里,佔全省面積的百分之四十三,是我國東南沿海的一條著名江流。看,今天就讓我們一起去錢塘江邊一睹為快。2.看了這潮水,聽了這潮潮聲你覺得錢塘江潮怎麼樣呢?你能用一個詞來概括嗎?說得真不錯,這篇課文的作者在他眼裡的錢塘又是怎麼樣的?自由讀課文,找出一個你認為最能體現錢塘江特點的詞語。(讓學生讓黑板板書)3.(板書:天下奇觀)理解奇觀觀潮的觀是什麼意思?天下奇觀的觀呢?打開字典查一查。師:很少有人能看到這壯麗的景觀,你們想不想把自己了解到的說給大家聽?課文中有許多形象的詞語,咱們講的時候會用到,打開書,在寫潮來前,潮來時,潮過後用了很多形象的詞語,你動筆畫一畫,然後在找小組讀一讀。要放棄自己不成熟的想法,聽取別人的建議。我國的錢塘江大潮自古以來被稱為「天下奇觀」。這里的潮比別處的潮更加宏偉壯觀,潮來時,激起的白浪達數米高,像一座城牆,你們見過這種奇觀嗎?為什麼這里的大潮如此的與眾不同?(請查閱資料的同學介紹「潮的形成」、「潮的氣勢」「或觀潮最佳地點」。 )特殊的地理環境形成了特殊的壯麗景象,第22課就寫了一次錢塘江大潮的過程。師:我有一個問題,我想問你為什麼要在八月十八日觀潮?二、檢查預習情況(1)檢查預習情況。①讀准多音字:悶(mèn)雷 薄(bó)霧 風號(háo)浪吼(hǒu)漲(zhǎng)起 顫(chàn)動②理解下列詞語的意思:橫貫 山崩地裂 人聲鼎沸 漫天卷地③指名讀課文,正音。 ④同桌互讀,評定等級。(2)默讀課文,用自己的話介紹錢江潮。2.理清文脈。(1)按「潮來前、潮來時、潮退後」的順序給課文分段。(2)同桌交流。(3)說說各段的段意。三、理清敘述順序1.讀課文,想想作者是按什麼順序來寫錢塘江大潮的?(板書)課文按時間順序來寫大潮,按潮來前、潮來時、潮過後的順序把錢塘潮的景象寫具體的。(板書)2.再讀課文,提出不懂的問題。小組自己解決有關詞語方面的問題。附:板書觀潮 潮來前 潮來時 潮過後(時間順序)第二課時教學目標1.理解課文內容,了解錢塘江大潮的雄偉、壯觀,激發學生熱愛祖國大好山河的思想感情。2.學習作者有順序、抓特點的觀察方法,培養學生留心觀察周圍事物的習慣。3.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第三、四自然段。教學過程一、引入談話錢塘江大潮自古被稱為「天下奇觀」。我們盼望著能親眼看到這一奇景。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觀潮》。上節課,我們初讀課文,了解了什麼?(板書:潮來前、潮來時、潮過後)在這節課的學習中,我們通過閱讀課文,展開想像的翅膀,來感受大自然創造的奇異景象。二、通過預習,我們讀懂了什麼?提出預習中不懂的問題。三、引導學生理解課文內容。1.師生交流,品讀。潮來前 籠罩薄霧 風平浪靜(板書)觀潮潮來時 悶雷滾動 一條白線浩浩盪盪 山崩地裂潮去時 漫天卷地 風號浪吼在這個環節,教師要鼓勵學生用自己的朗讀來體會錢塘江來前的平靜、美麗,來時的洶涌、雄偉,去時的餘威未減。同時,在語言環境中理解「浩浩盪盪、山崩地裂」等詞義,體會作者運用比喻、對比等手法。1.潮來前,作者介紹了什麼?(板書:籠罩白霧 風平浪靜)指導朗讀。2.潮來了,給你什麼樣的感受?從哪感受到的?默讀讀課文,進行畫批。3.小組合作學習。(1)交流感受,品讀佳句。(2)作者又是按怎樣的順序寫潮來時的景象的?(3)分工進行有語氣地朗讀。4.反饋交流,教師及時引導、點撥。抓住以下要點,結合學生的生活經驗,談自己對詞 句獨特的感悟。注意品讀結合:(1)作者按由遠及近的順序來寫潮來時的景象的。(板書:遠 近)(2)遠:抓住潮的聲、形來寫潮剛來時的景象:隆隆響聲,像悶雷滾動;水天相接處一條白線。潮雖遠,但氣勢已現。(板書:聲如悶雷 遠處白線)讀讀描寫潮的句子。(3)近:抓住潮的形、聲、色寫出了潮的氣勢之宏偉:白線很快移來,加長、變寬、橫貫江,寫出了潮水由遠及近的變化。(看圖片)「白浪翻滾」、「白色城牆」寫出了潮水的浪頭之高,氣勢越來越大:形如千萬匹戰馬齊頭並進,聲如山崩地裂。(看圖片)(板書:白浪翻滾 山崩地裂)(看錄像片斷)指導學生有語氣地朗讀,讀出潮的氣勢:先選擇自己喜歡的句子練讀,再進行賽讀,最後安排齊讀。(讀整段時注意讀出潮水形聲的變化,氣勢由小到大。)(4)指導學生背誦:背自己喜歡的句子。5.課文中還從哪能看出錢塘潮的氣勢雄偉壯觀?讀第五自然段體會。抓住要點,師適時點撥:「霎時」時間短暫,潮頭卻已西去,潮水奔騰之快。餘波涌來,也使江面風號浪吼,江水平靜後,江水已漲了兩丈來高,都可以看出潮來之猛,氣勢之大。指導學生朗讀。(適時板書:漫天卷地 風號浪吼)6.學完課文,你們知道為什麼人們稱錢塘潮為「天下奇觀」了嗎?學生談自己的想法。四、總結1.我們學完了課文,對錢塘潮有了較深入的了解,深深地被它的壯麗景象所吸引。如果你是小導游,你怎樣向不了解錢塘潮的遊客介紹錢塘潮呢?2.(放錄像)編導游詞,然後向同學們介紹。(可以加上自己收集的材料內容)3.根據具體情況進行小結4.作業。(1)按一定順序,寫一個描寫景物(或景觀)的片斷。(2)收集有關錢江潮的資料。
❾ 什麼是一種運用語言進行教學的方法
看圖說話和看圖寫話,是引導學生從觀察具體的形象入手,提高口頭和書面表達能力的重要方法。它不僅對培養學生具有健康的思想感情和高尚道德品質有一定影響,而且對訓練用詞造句、布局謀篇的能力,培養觀察事物、分析表達事物的能力,都有很大的作用,它是作文教學極為重要的一項基礎訓練。
看圖說話和寫話,可以是一幅圖或幾幅圖;可以是一幅圖說一句、寫一句,或說幾句、寫幾句;也可以是幾幅圖寫一篇或一幅圖寫一篇。不管是一幅圖或幾幅圖,還是寫一句、幾句或一篇,都可以分看、說、寫三個階段。看清楚才能說清楚,說清楚才能寫清楚,看得好才能寫得好,說得好才能寫得好。
在一年級下學期中,我每個星期抽出四節課的時間,指導學生進行看圖說話和寫話練習。在指導學生看圖的過程中,為了引導他們仔細觀察,大膽地練說,我時常鼓勵他們,對他們說:「你觀察到什麼,就說什麼!」盡量創造一種輕松、和諧的氛圍,讓學生們說出自己觀察到的事物和自己的感受,即使是簡單的一句話或三言兩語,我也會說出自己發自內心的激勵語言:「你真能幹!」「你進步真快!」激發學生們想說、願說、敢說的慾望,然後,讓他們把自己所說的內容寫下來。
雖然,一年級的小朋友思維能力不夠,還不能有條理地連貫地寫幾句話,常犯的毛病是顛三倒四和錯用詞語,這就需要教師和家長啟發、引導學生把幾句條理混亂的話,按照事物的一定順序(空間、時間)和幾件事物之間的關系,重新安排前後順序,使之條理化。
教師和家長經常進行這樣的訓練,低年級學生就會逐步具有圍繞一個中心說幾句話或寫一段連貫話的能力,這就為以後開始的命題作文,打下了一個較好的基礎。現在,我班的學生對看圖寫話已經產生了一定的興趣,有了寫作的慾望,有時真難以相信他們是一年級的學生呢!
❿ 幼兒園語言教學方法有哪幾種
幼兒園語言教育的方法,實質上是成人為發展幼兒的語言創設條件和提供機會,讓兒童參與各種豐富多彩的活動,支持、鼓勵、吸引幼兒在與人物、環境、材料等交互作用的過程中,學習語言、發展語言。幼兒園語言教育方法有:示範模仿法、視聽講做結合法、游戲法、表演法、練習法等。
(一)示範模仿法
示範模仿法是指教師通過自身規范化的語言,為幼兒提供語言學習模仿的榜樣,讓幼兒始終在良好的語言環境中自然地模仿學習。教師的示範是學前兒童進行語言模仿的基礎。
(二)視聽講做結合法
「視」是指教師提供具體形象的講述對象,讓幼兒充分地觀察;「聽」是指教師用語言描述、啟發、引導、暗示、示範等,讓幼兒充分地感知與領會;「講」是指幼兒在感知理解的基礎上,充分地表述個人的認識,「做」是指教師給幼兒提供一定的想像空間,通過幼兒的參與或獨立的操作活動,幫助幼兒充分構思,從而組織起重加豐富、連貫、完整、富有創造性的語言進行表述。視聽講做結合法的四個方面必須有機地結合,「視」」聽」「做」都是為「講」服務的,在。「講」的過程中,促使幼兒語言能力的發展。
(三)游戲法
游戲法是指教師運用有規則的游戲,訓練幼兒正確發音,豐富幼兒詞彙和學習句式的一種方法以游戲符合幼兒的年齡特點,目的在於提高幼兒學習興趣,吸引幼兒的注意力,促進幼兒各種感官和大腦的積極活動。游戲法是幼兒語言教育中常見的活動方式之一。
(四)表演法
表演法是指在教師的指導下,學前幾童扮演文學作品中的人物,根據作品情節的發展,通過對話、動作表情等再現文學作陪,以提高口語表現力的一種方法。
(五)練習法
練習法是指有意識地讓幼兒多次使用同二個言語因素(如語音、詞彙、句子等),或訓練幼兒韓方面高聲技能技巧的一種方法。通過練習,學前兒童可以更加深刻地理解語言教育中的有關內容,牢固掌握有關的語言知識,熟練運用語言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