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研究方法 > 訪問屬於什麼研究方法

訪問屬於什麼研究方法

發布時間:2022-06-19 20:38:44

1. 科學研究的基本方法有哪3種

一、經驗方法
一般說來,科學研究就是追求知識或解決問題的一項系統活動;有待解決的問題都是與研究對象的本質和規律有關的問題,而本質和規律是隱藏在現象中的,即在經驗材料的背後.只有在關於對象的經驗材料十分完備、准確可靠時,才能在這些材料的基礎上建立正確的概念和理論,揭示對象的本質和規律,才能解決科研課題,即解決科學的問題.獲得經驗材料的方法就是經驗方法,通常包括如下四個方面:
1、文獻研究法
教育技術學的發展有很強的歷史繼承性,文獻研究就是為了對所要解決的問題有個全面的歷史的了解.有了這種了解,才能站在前人的肩膀上,把前人和當代的成果作為進一步前進的起點,不重復前人已經做過的工作,避免前人已經走過的彎路,把精力放在創造性的研究上.
文獻研究法就是有關專業文摘、索引、工具書、光碟以及Internet教育信息資源等文獻的檢索方法以及鑒別文獻真偽、發揮文獻價值與創造性地利用文獻的方法.
2、社會調查法
社會調查法就是人們有目的、有意識地對社會現象進行考察,從中獲得來自社會系統中各種要素和結構的直接資料的一種方法.根據調查目的、調查對象和調查內容的不同,社會調查法可分為訪問調查、問卷調查、個案調查等多種方法.在教育技術學研究中,經常使用問卷調查法.
3、實地觀察法
實地觀察法是研究者有目的、有計劃地運用自己的感覺器官或藉助科學觀察儀器,直接了解當前正在發生的、處於自然狀態下的社會現象的方法.
4、實驗研究法
實驗作為一種科學認識方法,開始是應用於自然科學領域,以後逐漸移植到社會科學領域.實驗研究法是實驗者有目的、有意識的通過改變某些社會環境的實踐活動,來認識實驗對象的本質及其規律的方法.實驗研究法的基本要素是實驗者,即實驗研究中有目的、有意識的活動主體;實驗對象,即實驗研究所要認識的客體;實驗環境和手段,即實驗對象所處的社會條件.在教育技術實驗研究中,實驗環境就是利用現代信息技術進行教與學活動的特定社會條件;其實驗手段就是藉助現代信息技術進行刺激、干預、控制、檢測實驗對象的活動.實驗研究的過程,就是這些要素相互作用、相互影響的過程.
二、理論方法
要達到完整的科學認識,僅僅運用經驗方法是不夠的,還必須運用科學認識的理論方法對調查、觀察、實驗等所獲得的感性材料進行整理、分析,把原來屬於零散的、片面的和表面的感性材料進行加工,使之上升為本質的、深刻的和系統的理性認識.科學研究法中的理論方法就是提供這種從感性認識向理性認識飛躍的切實可行的、具體的思考方法與加工處理的步驟的方法.它主要包括兩個方面:
1、數學方法
所謂數學方法,就是在撇開研究對象的其他一切特性的情況下,用數學工具對研究對象進行一系列量的處理,從而作出正確的說明和判斷,得到以數字形式表述的成果.
科學研究的對象是質和量的統一體,它們的質和量是緊密聯系,質變和量變是互相制約的.要達到真正的科學認識,不僅要研究質的規定性,還必須重視對它們的量進行考察和分析,以便更准確地認識研究對象的本質特性.在教育技術學研究中,數學方法主要是運用統計處理和模糊數學分析方法.
2、思維方法
科學的思維方法是人們正確進行思維和准確表達思想的重要工具,在科學研究中最常用的科學思維方法包括歸納演繹、類比推理、抽象概括、思辯想像、分析綜合等,它對於一切科學研究都具有普遍的指導意義.
三、系統科學方法
20世紀,系統論、控制論、資訊理論等橫向科學的迅猛發展,為發展綜合思維方式提供了有力的手段,使科學研究方法不斷地完善.而以系統論方法、控制論方法和資訊理論方法為代表的系統科學方法,又為人類的科學認識提供了強有力的主觀手段.它不僅突破了傳統方法的局限性,而且深刻地改變了科學方法論的體系.這些新的方法,既可以作為經驗方法,作為獲得感性材料的方法來使用,也可以作為理論方法,作為分析感性材料上升到理性認識的方法來使用,而且作為後者的作用比前者更加明顯.它們適用於科學認識的各個階段,因此,我們稱其為系統科學方法.

2. 訪問調查法的特點是什麼

(一)訪問調查法的含義和特點
訪問調查法,是指調查人員通過詢問的方式向被調查者了解、收集信息資料的調查方法。訪問調查法是市場調查中最基本應用普遍的方法。訪問既可以通過口頭語言訪問,也可以採用書面訪問。不論哪一種形式的訪問, 都可以向被調查者收集大量第一手的市場信息資料。
訪問調查與其他市場調查方法比較,有以下特點:
(1)訪問調查是調查者與被調查者相互作用、相互影響的過程,也是人際溝通過程
訪問調查法一般是由訪問者(即調查人員)提問問題,被訪問者(即被調查者)回答問題的過程。這一過程不是單向作用的,而是相互作用、相互影響的過程。具體一點說,訪問者在訪談過程中不是單方面進行,不僅是訪問者提出詢問作用於被訪問者,而且必須有被訪問者通過回答詢問作用於訪問者,這樣才能達到訪問的目的。如果只有訪問者的詢問,而無被訪問者的回答,就不能稱其為訪問調查。訪問過程中,訪問者要努力掌握訪談過程的主動權,積極對被訪問者進行影響、作用,激起被訪問者回答問題的願望。
(2)訪問調查效果, 不僅取決於調查者的素質,而且也取決於被調查者的素質和合作態度
觀察調查、實驗調查的效果只取決於調查者本人素質和工作態度,一般不取決於被調查者的素質和合作態度。而訪問調查則不同,其調查結果受訪談雙方的態度和素質的影響。如被調查者是否認真負責地提供資料,即他肯不肯回答問題,回答多少,真實程度如何,都會影響調查結果。
(二)訪問調查法的分類
1.按訪問的內容要求不同,可分化標准訪問和非標准化訪問
所謂標准化訪問也稱有結構訪問,它是按照事先設計好的、有一定結構的訪問問卷進行訪問,整個訪問過程是在高度控制下進行的。標准化訪問的標准化表現在:選擇訪問對象的方法、訪談中提問的內容、提問的方式和順序、對被訪問者回答問題的記錄方式等都是統一的。在標准化訪問中,訪問問卷是調查的主要工具,訪談過程按問卷中設計的內容進行,訪談結果也記錄在問卷中。標准化訪問的突出優點是便於資料的整理、匯總和分析,有利於用統計分析方法研究現象總體的表現;其局限性則表現為缺少靈活性,不能充分發揮調查雙方的主觀能動性,在整個調查過程中不能更改內容。
所謂非標准化訪問也稱為無結構訪問。與標准化訪問不同,它事先不制定統一的訪問問卷, 只根據訪問的目的列出粗線條的訪問提綱,由訪問者和被訪問者根據提綱自由交談。這種訪談對調查雙方都不存在嚴格的約束,有利於發揮雙方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非標准化訪談對於深入了解某些市場問題, 對市場現象做細致的分析是很有利的。在市場調查實踐中,調查者往往可以用此方法了解一些事先無法做出全部結果設想的市場現象的實際情況。非標准訪問也有一點明顯的不足,就是對調查結果的整理、分析工作量大。
2.按訪問方式不同分為直接訪問和間接訪問
直接訪問就是調查者和被調查者進行面對面的交談。這種調查方式具體又有「走出去」和「請進來」兩種,前者是調查者到被調查者中去進行訪問;後者是請被調查者到調查者安排的地方進行訪問。如請被訪問者到企業或公司的辦公室進行訪問。間接訪問是調查者通過電話或書面問卷工具對被調查者進行訪問。這種訪問方式,由於調查者與被調查者不直接見面,所以稱為間接訪問。
3.按訪問的物質載體不同,分為口頭訪問和書面訪問
口頭訪問是指調查者通過口頭語言對被調查者進行訪問,它包括面談訪問和電話訪問。書面訪問是指調查者通過問卷形式對被調查者進行訪問。即調查者設計好調查問卷,再通過郵寄或派人送發形式,將調查問卷傳遞到被調查者手中,再由調查者回答問卷再收回的訪問方法。

3. 研究方法有哪些

一、調查法。調查法是有目的、有計劃、有系統地搜集有關研究對象現實狀況或歷史狀況的材料的方法。

二、觀察法。觀察法是指研究者根據一定的研究目的、研究提綱或觀察表,用自己的感官和輔助工具去直接觀察被研究對象,從而獲得資料的一種方法。

三、實驗法。實驗法是通過主支變革、控制研究對象來發現與確認事物間的因果聯系的一種科研方法。

四、文獻研究法。文獻研究法是根據一定的研究目的或課題,通過調查文獻來獲得資料,從而全面地、正確地了解掌握所要研究問題的一種方法。

五、實證研究法。實證研究法的主要目的在於說明各種自變數與某一個因變數的關系。

六、定量分析法。定量分析法可以使人們對研究對象的認識進一步精確化,以便更加科學地揭示規律,把握本質,理清關系,預測事物的發展趨勢。

七、跨學科研究法。跨科學研究法是運用多學科的理論、方法和成果從整體上對某一課題進行綜合研究的方法

八、個案分析法。個案研究法是認定研究對象中的某一特定對象,加以調查分析,弄清其特點及其形成過程的一種研究方法。

九、功能分析法。功能分析法是社會科學用來分析社會現象的一種方法,是社會調查常用的分析方法之一。

十、數量研究法。數量研究法通過對研究對象的規模、速度、范圍、程度等數量關系的分析研究,認識和揭示事物間的相互關系、變化規律和發展趨勢,藉以達到對事物的正確解釋和預測的一種研究方法。

十一、模擬法。模擬法是先依照原型的主要特徵,創設一個相似的模型,然後通過模型來間接研究原型的一種形容方法。

十二、信息研究方法。信息研究方法是利用信息來研究系統功能的一種科學研究方法。

(3)訪問屬於什麼研究方法擴展閱讀:

1、宏觀與微觀相結合

宏觀問題因其關系全局,學生難以全面理解全面把握,因而常會有畏難情緒,研究中也會困難重重。指導學生研究應網之一目以見網,豹之一斑以見豹,從微觀著手,從身處的一地,熟悉的一方著手去研究。在對局部的研究中聯系全局,通過對微觀的研究去認識宏觀。

2、抽象與具象相結合

理論、概念、原理、法則等等,往往因為其高度的概括、抽象,學生感到高、難、空而難以入手,影響研究情緒。指導學生去研究與之相關的具體事物,可以通過對這些具體生動、形象直接的事物的認識,對有關通過調查、訪問、收集到的具體數據、材料、事例等的研究,去認知把握原本抽象的東西。

3、課題研究與個人興趣相結合

心理學、教育學原理告訴我們,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能給學生創造一種最佳的心理狀態,充分有效地調動其學習的內在動力,激勵其學習的積極性、持續性、深入性和創造性。

讓學生在學校生活、家庭生活、社會環境中產生的對某一方面的興趣愛好與課題研究結合起來,變要我研究為我要研究,變任務為興趣,從而提高研究積極性和思維的活躍性。

4、當前學習與將來應用相結合

高中學生的課題研究,要注意麵向實際,注重實用性。引導學生將當前學校學科知識學習、相關課題的研究與將來的實際應用相結合。這個實際應用,即包括當前社會的實際需要,更包含社會發展需要和科技自身發展趨勢的需要。

4. 科學研究內容的分類方法有哪三種

科學研究可以採用多種方式分類,主要有三種分法:按照研究目的分類、根據研究的內[1] 容分類,按照科學研究的性質分類
探索性研究(exploration research)
探索性研究[1] 是一種所研究對象或問題進行初步了解,以獲得初步印象和感性認識的,並為日後更為周密、深入的研究提供基礎和方向的研究類型。使用這種類型的情況是:對某些研究問題,缺乏前人研究經驗,對各變數之間的關系也不大清楚,又缺乏理論根據,這種情況下進行精細的研究,會出現顧此失彼或以偏概全的問題,以及浪費時間、經費與人力。屬於這種研究類型的方式有多種,例如,參與觀察、無結構式訪問、查閱文獻、分析個案等,常為小規模的研究活動。

描述性研究(descriptive research)
描述性研究[1] 又稱為敘述性研究,指為研究結果為正確描述某些總體或某種現象的特徵或全貌的研究,任務是收集資料、發現情況、提供信息,和從雜亂的現象中,描述出主要的規律和特徵。重點不在為什麼會存在這樣分布狀況,而是描述(敘述)分布情況的准確性和概括性。描述性研究與探索性研究的差別在於它的系統性、結構性和全面性,以及研究的樣本規模大。一般是有計劃、有目的、有方向,有較詳細提綱的研究,收集資料主要採用封閉式問題為主的問卷調查,並採用統計方法處理資料數據,得出以數字為主的各種結果,並把它們推論到總體,既用研究的樣本資料說明總體的情況。教育方面的很多研究都適於敘述性研究。屬於這種研究類型的方式有多種,例如,調查、個案研究、比較研究、相關研究、發展研究。

解釋性研究(explanatory research)
解釋性研究也稱為因果性研究。這種研究類型主要探索某種假設與條件因素之間的因果關系,即在認識到現象是什麼以及其狀況怎樣的基礎上,進一步弄清楚或明白事物和現象的為什麼是這樣。解釋性研究是指探尋現象背後的原因,揭示現象發生或變化的內在規律,回答為什麼的科學研究類型。因果關系是比較復雜的,有某一條件與某一現象之間的因果關系,也有多種條件與某一現象之間的因果關系。教育方面的因果關系大都屬於後者。它通常是從理論假設出發,涉及實驗或深入到實地,收集資料,並通過對資料的統計分析,來檢驗假設,最後達到對事物或問題進行理論解釋的目的。在實驗的設計上,除了與描述性研究一樣,具有系統性和周密性以外,更為嚴謹和具有針對性。在分析方法上,往往要求進行雙變數或多變數的統計分析。對於這種因果關系的研究有實驗的與非實驗的兩種。實驗研究還可分為實驗室研究與現場(或稱自然)實驗研究。

5. 查閱資料和電話采訪分別屬於哪一調查方法

文獻和訪問
文獻調查法,搜集各種文獻資料、摘取有用信息的方法。

訪問調查法,訪問者通過口頭交談等方式直接向被訪問者了解社會情況或探討社會問題的調查方法。

6. 調查研究方法有哪些

1、問卷調查法:即間接的書面訪問,優點是能突破時空的限制,在廣闊的范圍內,對眾多的調查對象同時進行調查。

2、訪談法:能獲得更多、更有價值的信息,適用於調查的問題比較深入,調查的對象差別較大,調查的樣本較小,或者調查的場所不易接近等情況。

3、觀察法:調查者在實地通過觀察獲得直接的、生動的感性認識和真實可靠的第一手資料。通常適用於對那些不能夠、不需要或不願意進行語言交流的情況進行調查。

4、文獻法:通過對文獻的搜集和摘取,以獲得關於調查對象信息的方法。適用於研究調查對象在一段時期內的發展變化,研究角度往往是探尋一種趨勢,或弄清一個演變過程。



調查研究方法遵循的原則

調查研究方法應遵循的三項基本原則是:

1、客觀性原則,即收集資料,分析資料以及得出結論都不摻雜研究者的主觀因素。

2、科學性原則,指調查研究必須藉助各門科學研究的有關成果而建立起來的具有自我規律的體系。

3、系統性原則,即要求調查研究要從系統的角度出發,適應對象的特點。

7. 研究方法包括哪些

研究方法,一般包括文獻調查法、觀察法、文獻研究法、跨學科研究法、個案研究法等等。

1、調查法

調查法是科學研究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調查法中最常用的是問卷調查法,它是以書面提出問題的方式搜集資料的一種研究方法,即調查者就調查項目編製成表式,分發或郵寄給有關人員,請示填寫答案,然後回收整理、統計和研究。

2、觀察法

觀察法是指研究者根據一定的研究目的、研究提綱或觀察表,用自己的感官和輔助工具去直接觀察被研究對象,從而獲得資料的一種方法。科學的觀察具有目的性和計劃性、系統性和可重復性。

3、文獻研究法

文獻研究法是根據一定的研究目的或課題,通過調查文獻來獲得資料,從而全面地、正確地了解掌握所要研究問題的一種方法。文獻研究法被廣泛用於各種學科研究中。

4、跨學科研究法

運用多學科的理論、方法和成果從整體上對某一課題進行綜合研究的方法,也稱「交叉研究法」。科學發展運動的規律表明,科學在高度分化中又高度綜合,形成一個統一的整體。

據有關專家統計,現在世界上有2000多種學科,而學科分化的趨勢還在加劇,但同時各學科間的聯系愈來愈緊密,在語言、方法和某些概念方面,有日益統一化的趨勢。

5、個案研究法

個案研究法是認定研究對象中的某一特定對象,加以調查分析,弄清其特點及其形成過程的一種研究方法。

8. 調查研究的方法主要有哪些

調查研究的方法主要有:實地調查法、問卷調查法、抽樣調查法、會議調查法、文獻調查法、蹲點調查法、訪問調查法等。文獻調查法:搜集各種文獻資料、摘取有用信息的方法。

調查研究的方法主要有哪些?

訪問調查法:訪問者通過口頭交談等方式直接向被訪問者了解社會情況或探討社會問題的調查方法。

問卷調查法:運用統一的問卷向被調查者了解情況或征詢意見,是標准化的、書面的、抽樣的。分為自填式問卷和代填式問卷。

實地觀察法:調查者根據調查目的、運用自己的感覺器官或藉助科學觀察工具,有計劃地對處於自然狀態下的社會現象進行直接感知的方法。

9. 訪問法的特點和類型

1、特點:

①它是訪問者與被訪者面對面的直接調查。問卷以及文獻調查都是間接調查法,而訪談則與實地觀察一樣,屬於與調查對象面對面接觸的直接調查法,通常可以了解更多、更具體、更生動的信息;

②它是通過交談方式進行的口頭調查。觀察法主要通過視覺來感知現實,問卷法通過書面語言作用於調查對象,而訪談則通過口頭交談方式反復詢問所要了解的情況,探討有關問題;

③它是訪問者與被訪者的雙向交流的互動式調查。觀察法(特別是非參與觀察)要求盡量減少對被觀察者的影響,問卷等間接調查法難能與調查對象溝通和交流,而訪談則是訪問者與被訪者雙向交流的互動過程;

④它是需要較高訪談技巧的有控制的調查。訪談是人與人之間的交往過程。要取得訪談的成功,訪問者需要與被訪者之間建立起基本的信任關系;需要引導被訪者積極提供所要了解的信息;需要臨機靈活處理各種預料之外的情況,掌控訪談過程。

2、類型

按訪問內容分類:事實訪問;意見訪問;解釋訪問

按訪問的具體方式分類:面談訪問;郵寄訪問;電話訪問;留置訪問;個別深度訪問;小組討論等。

(9)訪問屬於什麼研究方法擴展閱讀

解各種社會現象,包括現實的和歷史的問題,事實、行為方面的和觀念、情感方面的問題;③能夠通過引導、解釋和追詢,澄清模糊的問題,並對復雜的現象進行深入的探討;④能夠靈活處理調查過程的問題,排除各種干擾,有效地控制調查過程。

其缺點是:

①訪談結果和質量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訪問者的素養和被訪者的合作態度,具有一定的主觀性;

②樣本小,影響研究結果(對於總體)的代表性;

③人力、財力和時間耗費較大,調查研究的成本較高。

訪談法在考試研究中具有極為廣泛的應用。除了適用於問卷法的情況外,它還特別適用於個性化、個別化的研究;也還可以用作問卷法的補充,以澄清問卷中的模糊問題,增加對於某些重要問題的研究深度。

閱讀全文

與訪問屬於什麼研究方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地下水高錳酸鉀指數測量方法 瀏覽:329
纖維樁使用方法 瀏覽:683
貴州點光源安裝方法 瀏覽:804
化學鍍方法和技巧 瀏覽:490
寶寶怎麼治療最好的方法 瀏覽:455
csgo連入專屬伺服器失敗解決方法 瀏覽:935
溶液酸鹼性計算方法 瀏覽:202
戰馬貼膜的正確方法 瀏覽:168
復印機安裝與操作方法 瀏覽:18
概率中的個數計算方法 瀏覽:826
金帥洗衣機使用方法 瀏覽:651
怎麼選擇樁的施工方法 瀏覽:586
聯想筆記本限速在哪裡設置方法 瀏覽:482
怎樣快速止牙痛土方法 瀏覽:53
子宮肌層2mm治療方法 瀏覽:792
波紋排水管安裝方法 瀏覽:254
華為網路密碼在哪裡設置方法 瀏覽:1009
含羞草如何種植方法 瀏覽:356
小米note微信視頻在哪裡設置方法 瀏覽:851
在家製作紅棗糕的簡單方法 瀏覽: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