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形容文化的四字詞語有哪些
1、博學多才
[拼音]
bó xué ō cái
[釋義]
學識廣博,有多方面的才能。
[出處]
《晉書·郤詵傳》:「詵博學多才,環偉倜儻,不拘細行,州郡禮命並不應。」
[例句]
他多方面的成就給人深刻印象;他博學多才。
2、學富五車
[拼音]
xué fù wǔ chē
[釋義]
五車:指五車書。形容讀書多,學識豐富。
[出處]
《莊子·天下》:「惠施多方,其書五車。」
[例句]
多才之士才儲八斗,博學之儒學富五車。
3、博古通今
[拼音]
bó gǔ tōng jīn
[釋義]
通:通曉;博:廣博,知道得多。對古代的事知道得很多,並且通曉現代的事情。形容知識豐富。
[出處]
《孔子家語·觀周》:「吾聞老聃博古知今。」
[例句]
王老師博古通今,上課時風趣幽默,內容豐富,很受學生歡迎。
4、滿腹經綸
[拼音]
mǎn fù jīng lún
[釋義]
經綸:整理絲縷,引伸為人的才學、本領。形容人極有才乾和智謀。
[出處]
《周易·屯》:「雲雷屯,君子以經綸。」
[例句]
一旦這道菜被學校提供,學生將滿腹經綸並擁有用燦爛的未來。
5、博學多聞
[拼音]
bó xué ō wén
[釋義]
博學:廣博。學識廣博,見聞豐富。
[出處]
《禮記·中庸》:「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荀子·修身》:「多聞曰博。」
[例句]
因為他深知一個受託照管基督羊群的人,應當博學多聞。
⑵ 關於文化的四字成語
關於文化的四字成語:
博學多才:學識廣博,有多方面的才能。
見多識廣:識:知道。見過的多,知道的廣。形容閱歷深,經驗多。
殫見洽聞:殫:盡,完全;洽:廣博。該見的都見過了,該聽的都聽過了。形容見多識廣,知識淵博。
博古通今:通:通曉;博:廣博,知道得多。對古代的事知道得很多,並且通曉現代的事情。形容知識豐富。
雄才大略:非常傑出的才智和謀略。
多才多藝:具有多方面的才能和技藝。
真才實學:真正的才能和學識。
滿腹經綸:經綸:整理絲縷,引伸為人的才學、本領。形容人極有才乾和智謀。
經明行修:舊指通曉經學,品行端正。
德才兼備:德:品德;才:才能;備:具備。既有好的思想品質,又有工作的才乾和能力。
八斗之才:才:才華。比喻人極有才華。
才高八斗:才:才華。比喻人極有才華。
棟梁之材:棟:脊檁,正梁。能做房屋大梁的木材。比喻能擔當國家重任的人才。
出將入相:出征可為將帥,入朝可為丞相。指兼有文武才能的人,也指文武職位都很高。
人傑地靈:傑:傑出;靈:好。指有傑出的人降生或到過,其地也就成了名勝之區。
國士無雙:國士:國中傑出的人物。指一國獨一無二的人才。
南州冠冕:南方人才中傑出的人。指才識出眾的人。
後起之秀:後來出現的或新成長起來的優秀人物。
不同凡響:凡響:平凡的音樂。形容事物不平凡,很出色。
卓爾不群:卓爾:特出的樣子;不群:與眾不同。指才德超出尋常,與眾不同。
出類拔萃:拔:超出;類:同類;萃:原為草叢生的樣子,引伸為聚集。超出同類之上。多指人的品德才能。
超群絕倫:倫:同輩。超出一般人,沒有可以相比的。
蓋世無雙:蓋:壓倒,超過。才能或武藝當代第一,沒有人能比得上。
陸海潘江:陸:晉朝陸機;潘:晉朝潘岳。陸機的文才如大海,潘岳的文才如長江。比喻學識淵博,才華橫溢的人。
智勇雙全:又有智謀,又很勇敢。
學富五車:五車:指五車書。形容讀書多,學識豐富。
立地書櫥:比喻人讀書多,學識文博。
龍躍鳳鳴:象龍在騰躍,鳳凰在高鳴。比喻才華出眾。
騰蛟起鳳:蛟:蛟龍;鳳:鳳凰。宛如蛟龍騰躍、鳳凰起舞。形容人很有文采。
錦心綉口:錦、綉:精美鮮艷的絲織品。形容文思優美,詞藻華麗。
經天緯地:經、緯:織物的豎線叫「經」,橫線叫「緯」,比喻規劃。規劃天地。形容人的才能極大,能做非常偉大的事業。
金玉滿堂:堂:高大的廳堂。金玉財寶滿堂。形容財富極多。也形容學識豐富。
鐵中錚錚:錚錚:金屬器皿相碰的聲音。比喻才能出眾的人。
無出其右:出:超出;右:上,古代以右為尊。沒有能超過他的。
一世之雄:雄:英雄豪傑。一個時代的英雄人物。
一柱擎天:擎:托起。一根柱托住天。比喻人能擔當天下重任。
出口成章:說出話來就成文章。形容文思敏捷,口才好。
下筆成章:一揮動筆就寫成文章。形容寫文思敏捷。
倚馬可待:倚在即將出發的戰馬前起草文件,可以等著完稿。比喻文章寫得快。
掃眉才子:掃眉:婦女畫眉毛。舊指有才華的女子。
不櫛進士:櫛:梳頭。不綰髻插簪的進士。舊指有文採的女人。
升堂入室:升:登上;堂:廳堂;室:內室。古代宮室,前為堂,後為室。比喻學識或技能由淺入深,循序漸進,逐步達到很高的成就。
大智若愚:某些才智出眾的人,看來好像愚笨,不露鋒芒。
大巧若拙:拙:笨。指真正聰明的人,不顯露自己,從表面看,好像笨拙。
詠絮之才:人們形容才女的專用詞。東晉才女謝道韞的故事。據《晉書·王凝之妻謝氏傳》:「王凝之妻謝道韞,聰明有才辯,嘗內集,雪驟下,叔謝安曰:『何所擬也?』安兄子朗曰:『撒鹽空中差可擬。』道韞曰:『未若柳絮因風起。』安大悅,眾承許之。」後世常稱贊能詩善文的女子為「詠絮才」。
七步成詩:才思敏捷,反應很快。取自典故曹植做《七步詩》。
⑶ 表現文化的四字成語
洋為中用:批判地吸收外國文化中一切有益的東西,為我所用。
、識字知書:指有文化知識。
、古為今用:批判地繼承文化遺產,使之為今天的無產階級政治服務。
、蹶角受化:蹶角:叩頭;受化:接受文化。原指四方夷族和外國人來中國朝貢,接受教化。形容聲威極大。
、敏而好古:敏:勤勉。指勤勉鑽研古代文化。
、胸中無墨:胸中沒有墨水。比喻人沒有學問,文化水平低。
、不識之無:連「之」字、「無」字都不認識。形容人不識字,文化水平很低。
、讀書種子:指在文化上能承先啟後的讀書人。
、黃金時代:指人一生中最為寶貴的時期。也指國家政治、經濟、文化最繁榮的時期。
、美雨歐風:歐:歐洲。比喻來自歐美的思想文化等方面的侵襲。
、雅俗共賞:形容某些文藝作品既優美,又通俗,各種文化程度的人都能夠欣賞。
、源遠流長:源頭很遠,水流很長。比喻歷史悠久。
、用夏變夷:夏,諸夏,古代中原地區周王朝所分封的各諸侯國;夷,指中原地區以外的各族。以諸夏文化影響中原地區以外的僻遠部族。
、琴棋書畫:彈琴、弈棋、寫字、繪畫。常以表示個人的文化素養。
⑷ 成語與中國文化探究
2.成語的結構 成語中的結構也是多種多樣的.如:
i.主謂關系 葉公好龍,燈火輝煌,春光明媚……
ii.動賓關系 持之以恆,流芳百世,洞燭其奸……
iii.並列關系 千山萬水,白紙黑字,天高地厚……
iv.偏正關系 井底之蛙,釜底抽薪,孜孜不倦……
v.目的關系 守株待兔,殺一儆百,剖腹藏珠……
vi.因果關系 水滴石穿,損人利己,賣主求榮……
vii.動補關系 無動於衷,退避三舍,拒人於千里之外……
viii形補關系 輕如鴻毛,清澈見底,鮮艷奪目……
3. 成語中的詞類活用
i.名詞活用動詞 礎潤而雨(雨,意為下雨)
ii.形容詞作動詞 正本清源(正,修正.清,清理)
iii.名詞作狀語 雷厲風行(雷,風,像雷和風一樣)
iv.狀語後置 嗤之以鼻,曉之以禮
v動詞的使動用法 打草驚蛇(驚蛇,使蛇驚)
vi.動詞的使動用法 富國強民(使國富,使民強)
vii.被動用法 貽笑大方(被內行譏笑)
4.成語的廣告用字 現在,許多商家用成語做廣告,來吸引顧客,如:
隨心所浴(欲):熱水器廣告 默默無蚊(聞):蚊香廣告
無屑(懈)可擊:洗發水廣告 雞(機)不可失:燒雞廣告
……
對於這類成語,我們必須知道它的原形,不能受到影響.
5.成語錯用
經過我們同同學的談話了解,同學們的錯用很多.針對這種情況,我們向同學提出以下幾點倡議:
第一,要辨清成語字形和讀音.
第二,避免「望文生義」,不但要弄清它的字面意思,還要理解它的整體意思.
第三,重視成語的感情色彩.
第四,把握多義現象.
6.成語的優點
成語本來是人民大眾口頭上或古人今人的著作中使用的語言材料。成語之所以能得到人們的廣泛使用,主要是因為它具有以下一些優點:
(1)言簡意賅成語一般都能把人們所要表達的豐富的思想,用十分簡練、非常概括的幾個字說出來,真正具有言簡意賅的優點。適當地運用這些成語,會使語句顯得格外精煉。
(2)易學易記
由於成語在結構形式和組織方法上,基本上有規律可循,所以學起來都比較容易,甚至為創造新成語也提供了便利條件。比如:
翻天覆地 橫征暴斂
醉生夢死 抱殘守缺 啼飢號寒
這些成語,從語法的角度上來分析是有它的共同之處的。"翻天覆地"是動賓結構,是由翻、覆、天、地四個字交錯組成的。提起"翻天",可能就想起"覆地"。又如"橫征暴斂",是橫、征、暴、斂四個字組成的。"橫征"和"暴斂"對仗是很工整的。所以學起來、記起來都很容易,特別是由於成語具有四字性,也使成語易學易記。
3)形象具體有許多成語,含有顯著的修辭因素,看了或聽了以後,就會在頭腦里留下一個深刻的、具體的印象。成語中所用的修辭手法,是多種多樣的。如:
i.比喻法借某一種情況說明另一種情況。
ii.誇張法把事物加以誇張,說得遠遠超出客觀事實
……
(4)語勢有力成語是歷史的產物,具有群眾基礎,表達的效果比用意思相同的一般說法為強。例如"群起而攻之",就比"大家一齊起來反對他"或者"批評他""斥責他"更有力些。"口誅筆伐"就比"用語言和文字對他進行嚴厲的批判"這樣一句話顯得有力量。
由於成語有以上各種優點,所以在文章中適當地使用成語,是非常需要的。這不僅能增強表達效果,而且可以使文章的語匯豐富多彩。不過也不能在文章中故意地多用成語,堆砌成語,以顯自己的淵博,那樣就可能把文章寫得不文不白,不倫不類,矯揉造作,畫蛇添足。這一點我們要特別注意。
四.對研究的評價
成語是語言的精華,是智慧的結晶.成語不少涉及古今典章、歷法、宗教、風俗、天文、禮儀、節氣、音樂、繪畫等內容.有的成語體現了民族精神,有的成語體現了科學的發展,有豐富的人文性、社會性.其實,成語與生活是「源流不分」。
這次的研究性學習,我們梳理、探究了成語,了解了許多以前不知道的成語,並發現學習成語是很快樂的。成語短小精悍,又意味深長,同時,還方便記憶。
成語也有結構,有時態,能表現「過去時」、「完成時」和「將來時」;成語有活用現象,使成語不再一成不變,而能有變通之處。……
這次的研究性學習,對提高我們的文化素質,對於我們繼承和發揚民族文化有著巨大的推動作用.同時,也激發了我們自主學習的積極性,提高了我們的能力。更重要的是,我們明白了團結力量大,努力就一定成功
⑸ 形容文化的四字詞語
博學多才:學識廣博,有多方面的才能。
見多識廣:識:知道。見過的多,知道的廣。形容閱歷深,經驗多。
殫見洽聞:殫:盡,完全;洽:廣博。該見的都見過了,該聽的都聽過了。形容見多識廣,知識淵博。
博古通今:通:通曉;博:廣博,知道得多。對古代的事知道得很多,並且通曉現代的事情。形容知識豐富。
雄才大略:非常傑出的才智和謀略。
多才多藝:具有多方面的才能和技藝。
真才實學:真正的才能和學識。
滿腹經綸:經綸:整理絲縷,引伸為人的才學、本領。形容人極有才乾和智謀。
經明行修:舊指通曉經學,品行端正。
德才兼備:德:品德;才:才能;備:具備。既有好的思想品質,又有工作的才乾和能力。
八斗之才:才:才華。比喻人極有才華。
才高八斗:才:才華。比喻人極有才華。
棟梁之材:棟:脊檁,正梁。能做房屋大梁的木材。比喻能擔當國家重任的人才。
出將入相:出征可為將帥,入朝可為丞相。指兼有文武才能的人,也指文武職位都很高。
人傑地靈:傑:傑出;靈:好。指有傑出的人降生或到過,其地也就成了名勝之區。
國士無雙:國士:國中傑出的人物。指一國獨一無二的人才。
南州冠冕:南方人才中傑出的人。指才識出眾的人。
後起之秀:後來出現的或新成長起來的優秀人物。
不同凡響:凡響:平凡的音樂。形容事物不平凡,很出色。
卓爾不群:卓爾:特出的樣子;不群:與眾不同。指才德超出尋常,與眾不同。
出類拔萃:拔:超出;類:同類;萃:原為草叢生的樣子,引伸為聚集。超出同類之上。多指人的品德才能。
⑹ 有關文化的四字詞語
關於文化的四字詞語:源遠流長,博大精深,雅俗共賞,陽春白雪,下里巴人,古為今用,推陳出新等等。
⑺ 關於「文化」的四字詞語有哪些
博大精深 源遠流長 潛移默化 饒有趣味
博大精深
[讀音][bó dà jīng shēn]
[解釋](思想、學說等)廣博高深。
[出處]明·姜世昌《逸周書》:「迄今讀之;若揭日月而行千載;其博大精深之旨;非晚世學者所及。」
[例句]《紅樓夢》真是一部包羅萬象、~的偉大著作。
⑻ 關於傳統文化的四字詞語20個
傳統文化的四字詞語20個
天道勤酬/厚德載物/韜光養晦/上善若水/國色天香/鳥語花香/花開富貴/厚積薄發/否極泰來/烏鴉反哺/井底之蛙/安之若素/卧冰求鯉/人淡如菊/雪中送炭/返樸歸真/落花有意/流水無情//相濡以沫/苦盡甘來。
⑼ 關於文化的四字詞語
博學多才:學識廣博,有多方面的才能。
見多識廣:識:知道。見過的多,知道的廣。形容閱歷深,經驗多。
殫見洽聞:殫:盡,完全;洽:廣博。該見的都見過了,該聽的都聽過了。形容見多識廣,知識淵博。
博古通今:通:通曉;博:廣博,知道得多。對古代的事知道得很多,並且通曉現代的事情。形容知識豐富。
雄才大略:非常傑出的才智和謀略。
多才多藝:具有多方面的才能和技藝。
真才實學:真正的才能和學識。
滿腹經綸:經綸:整理絲縷,引伸為人的才學、本領。形容人極有才乾和智謀。
經明行修:舊指通曉經學,品行端正。
德才兼備:德:品德;才:才能;備:具備。既有好的思想品質,又有工作的才乾和能力。
八斗之才:才:才華。比喻人極有才華。
才高八斗:才:才華。比喻人極有才華。
棟梁之材:棟:脊檁,正梁。能做房屋大梁的木材。比喻能擔當國家重任的人才。
出將入相:出征可為將帥,入朝可為丞相。指兼有文武才能的人,也指文武職位都很高。
人傑地靈:傑:傑出;靈:好。指有傑出的人降生或到過,其地也就成了名勝之區。
國士無雙:國士:國中傑出的人物。指一國獨一無二的人才。
南州冠冕:南方人才中傑出的人。指才識出眾的人。
後起之秀:後來出現的或新成長起來的優秀人物。
不同凡響:凡響:平凡的音樂。形容事物不平凡,很出色。
卓爾不群:卓爾:特出的樣子;不群:與眾不同。指才德超出尋常,與眾不同。
出類拔萃:拔:超出;類:同類;萃:原為草叢生的樣子,引伸為聚集。超出同類之上。多指人的品德才能。
超群絕倫:倫:同輩。超出一般人,沒有可以相比的。
蓋世無雙:蓋:壓倒,超過。才能或武藝當代第一,沒有人能比得上。
陸海潘江:陸:晉朝陸機;潘:晉朝潘岳。陸機的文才如大海,潘岳的文才如長江。比喻學識淵博,才華橫溢的人。
智勇雙全:又有智謀,又很勇敢。
學富五車:五車:指五車書。形容讀書多,學識豐富。
立地書櫥:比喻人讀書多,學識文博。
龍躍鳳鳴:象龍在騰躍,鳳凰在高鳴。比喻才華出眾。
騰蛟起鳳:蛟:蛟龍;鳳:鳳凰。宛如蛟龍騰躍、鳳凰起舞。形容人很有文采。
錦心綉口:錦、綉:精美鮮艷的絲織品。形容文思優美,詞藻華麗。
經天緯地:經、緯:織物的豎線叫「經」,橫線叫「緯」,比喻規劃。規劃天地。形容人的才能極大,能做非常偉大的事業。
金玉滿堂:堂:高大的廳堂。金玉財寶滿堂。形容財富極多。也形容學識豐富。
鐵中錚錚:錚錚:金屬器皿相碰的聲音。比喻才能出眾的人。
無出其右:出:超出;右:上,古代以右為尊。沒有能超過他的。
一世之雄:雄:英雄豪傑。一個時代的英雄人物。
一柱擎天:擎:托起。一根柱托住天。比喻人能擔當天下重任。
出口成章:說出話來就成文章。形容文思敏捷,口才好。
⑽ 關於中國傳統文化的四字詞語有哪些
傳統美德:孝敬父母、尊師敬長、團結友愛、立志勤學、自強不息、謙虛禮貌、誠實守信、嚴己寬人、人貴有恥、見義勇為、整潔健身、求索攻堅、勤勞節儉、見利思義、敬業盡責、清正廉潔、愛國愛民。
弘揚孝道:孝感動天、戲綵娛親、鹿乳奉親、百里負米、嚙指痛心、蘆衣順母、親嘗湯葯、拾葚異器、埋兒奉母、賣身葬父、刻木事親、湧泉躍鯉、懷橘遺親、扇枕溫衾、行佣供母、聞雷泣墓、哭竹生筍、卧冰求鯉、扼虎救父、恣蚊飽血、嘗糞憂心、乳姑不怠、滌親溺器、棄官尋母。
神話傳說:開天闢地、化生萬物、燭龍聖神、巨靈擘山、女媧造人、女媧補天、龍伯釣鰲、嫦娥奔月、精衛填海、羿射九日、息壤治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