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如何運用SWOT分析法
SWOT分析法又稱為態勢分析法,它是由舊金山大學的管理學教授於20世紀80年代初提出來的,是一種能夠較客觀而准確地分析和研究一個單位現實情況的方法。 SWOT四個英文字母分別代表: 優勢:Strength 劣勢:Weakness 機會:Opportunity 威脅:Threat 從整體上看,SWOT可以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為SW,主要用來分析內部條件:第二部分為OT,主要用來分析外部條件。利用這種方法可以從中找出對自己有利的、值得發揚的因素,以及對自己不利的、要避開的東西,發現存在的問題,找出解決辦法,並明確以後的發展方向。 根據這個分析,可以將問題按輕重緩急分類,明確哪些是目前急需解決的問題.哪些是可以稍微拖後一點的事情,哪些屬於戰略目標上的障礙,哪些屬於戰術上的問題,並將這些研究對象列舉出來,依照矩陣形式排列,然後用系統分析的思想,把各種因素相互匹配起來加以分析,從中得出一系列相應的結論,而結論通常帶有一定的決策性,有利於領導者和管理者作出較正確的決策和規劃。 SWOT分析法常常被用於制定集團發展戰略和分析競爭對手情況,在戰略分析中,它是最常用的方法之一。進行SWOT分析時,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內容。 1.分析環境因素 運用各種調查研究方法,分析公司所處的各種環境因素,即外部環境因素和內部能力因素。外部環境因素包括機會因素和威脅因素,它們是外部環境對公司的發展直接有影響的有利和不利因素,屬於客觀因素。內部環境因素包括優勢因素和弱點因素,它們是公司在其發展中自身存在的積極和消極因素,屬主觀因素,在調查分析這些因素時,不僅要考慮到歷史與現狀,而且更要考慮未來發展趨勢。 2.構造SWOT矩陣 將調查得出的各種因素根據輕重緩急或影響程度等排序方式,構造SWOT矩陣。在此過程中,將那些對公司發展有直接的、重要的、大量的、迫切的、久遠的影響因素優先排列出來,而將那些間接的、次要的、少許的、不急的、短暫的影響因素排列在後面。 3.制定行動計劃 在完成環境因素分析和SWOT矩陣的構造後,便可以制定出相應的行動計劃。制定計劃的基本思路是:發揮優勢因素,克服弱點因素,利用機會因素,化解威脅因素;考慮過去,立足當前,著眼未來。運用系統分析的綜合分析方法,將排列與考慮的各種環境因素相互匹配起來加以組合,得出一系列公司未來發展的可選擇對策。 L公司成立於1979年,只用了10年的時間就發展成美國最大的運動鞋生產商之一
② 簡述swot分析法
基本解釋:
所謂SWOT分析,即基於內外部競爭環境和競爭條件下的態勢分析,就是將與研究對象密切相關的各種主要內部優勢、劣勢和外部的機會和威脅等。
通過調查列舉出來,並依照矩陣形式排列,然後用系統分析的思想,把各種因素相互匹配起來加以分析,從中得出一系列相應的結論,而結論通常帶有一定的決策性。
運用這種方法,可以對研究對象所處的情景進行全面、系統、准確的研究,從而根據研究結果制定相應的發展戰略、計劃以及對策等。
S (strengths)是優勢、W (weaknesses)是劣勢,O (opportunities)是機會、T (threats)是威脅。按照企業競爭戰略的完整概念,戰略應是一個企業「能夠做的」(即組織的強項和弱項)和「可能做的」(即環境的機會和威脅)之間的有機組合。
特點:
SWOT分析方法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隸屬於企業內部分析方法,即根據企業自身的條件在既定內進行分析。SWOT分析有其形成的基礎。
著名的競爭戰略專家邁克爾.波特提出的競爭理論從產業結構入手對一個企業「可能做的」方面進行了透徹的分析和說明,而能力學派管理學家則運用價值鏈解構企業的價值創造過程,注重對公司的資源和能力的分析。
SWOT分析,就是在綜合了前面兩者的基礎上,以資源學派學者為代表,將公司的內部分析(即20世紀80年代中期管理學界權威們所關注的研究取向),與以能力學派為代表的產業競爭環境的外部分析(即更早期戰略研究所關注的中心主題,以安德魯斯與邁克爾.波特為代表)結合起來,形成了自己結構化的平衡系統分析體系。
與其他的分析方法相比較,SWOT分析從一開始就具有顯著的結構化和系統性的特徵。就結構化而言,首先在形式上,SWOT分析法表現為構造SWOT結構矩陣,並對矩陣的不同區域賦予了不同分析意義。
其次內容上,SWOT分析法的主要理論基礎也強調從結構分析入手對企業的外部環境和內部資源進行分析。
分析模型:
1、優勢與劣勢分析(SW)
由於企業是一個整體,並且由於競爭優勢來源的廣泛性,所以,在做優劣勢分析時必須從整個價值鏈的每個環節上,將企業與競爭對手做詳細的對比。如產品是否新穎,製造工藝是否復雜,銷售渠道是否暢通,以及價格是否具有競爭性等。
如果一個企業在某一方面或幾個方面的優勢正是該行業企業應具備的關鍵成功要素,那麼,該企業的綜合競爭優勢也許就強一些。需要指出的是,衡量一個企業及其產品是否具有競爭優勢,只能站在現有潛在用戶角度上,而不是站在企業的角度上。
2、機會與威脅分析(OT)
比如當前社會上流行的盜版威脅:盜版替代品限定了公司產品的最高價,替代品對公司不僅有威脅,可能也帶來機會。企業必須分析,替代品給公司的產品或服務帶來的是 「滅頂之災」呢,還是提供了更高的利潤或價值。
購買者轉而購買替代品的轉移成本;公司可以採取什麼措施來降低成本或增加附加值來降低消費者購買盜版替代品的風險。
3、整體分析
從整體上看,SWOT可以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為SW,主要用來分析內部條件;第二部分為OT,主要用來分析外部條件。利用這種方法可以從中找出對自己有利的、值得發揚的因素,以及對自己不利的、要避開的東西,發現存在的問題,找出解決辦法,並明確以後的發展方向。
根據這個分析,可以將問題按輕重緩急分類,明確哪些是急需解決的問題,哪些是可以稍微拖後一點兒的事情,哪些屬於戰略目標上的障礙,哪些屬於戰術上的問題,並將這些研究對象列舉出來。
依照矩陣形式排列,然後用系統分析的所想,把各種因素相互匹配起來加以分析,從中得出一系列相應的結論而結論通常帶有一定的決策性,有利於領導者和管理者做出較正確的決策和規劃。
網路-SWOT分析法
③ 什麼是SWOT分析你是怎樣運用的
SWOT分析方法是一種根據企業自身的既定內在條件進行分析,找出企業的優勢、劣勢及核心競爭力之所在的企業戰略分析方法。其中戰略內部因素(「能夠做的」):S代表(優勢),W代表(弱勢);外部因素(「可能做的」):O代表(機會),T代表(威脅)。
SWOT分析步驟分析因素運用各種調查研究方法,分析出企業所處的各種環境因素,即外部環境因素和內部能力因素。外部環境因素包括機會因素和威脅因素,它們是外部環境中直接影響企業發展的有利和不利因素,屬於客觀因素。內部環境因素包括優勢因素和弱點因素,它們是企業在其發展中自身存在的積極和消極因素,屬主動因素。在調查分析這些因素時,不僅要考慮企業的歷史與現狀,而且更要考慮企業未來的發展。優勢——機會(SO)戰略是一種發展企業內部優勢與利用外部機會的戰略,是一種理想的戰略模式。當企業具有特定方面的優勢,而外部環境又為發揮這種優勢提供有利機會時,可以採取該戰略。例如良好的產品市場前景、供應商規模擴大和競爭對手有財務危機等外部條件,配以企業市場份額提高等內在優勢可成為企業收購競爭對手、擴大生產規模的有利條件。弱點——機會(WO)戰略是利用外部機會來彌補內部弱點,使企業改劣勢而獲取優勢的戰略。存在外部機會,但由於企業存在一些內部弱點而妨礙其利用機會,可採取措施先克服這些弱點。例如,若企業弱點是原材料供應不足和生產能力不夠,從成本角度看,前者會導致開工不足、生產能力閑置、單位成本上升,而加班加點會導致一些附加費用。在產品市場前景看好的前提下,企業可利用供應商擴大規模、新技術設備降價、競爭對手財務危機等機會,實現縱向整合戰略,重構企業價值鏈,以保證原材料供應,同時可考慮購置生產線來克服生產能力不足及設備老化等缺點。通過克服這些弱點,企業可能進一步利用各種外部機會,降低成本,取得成本優勢,最終贏得競爭優勢。優勢——威脅(ST)戰略是指企業利用自身優勢,迴避或減輕外部威脅所造成的影響。如競爭對手利用新技術大幅度降低成本,給企業很大成本壓力;同時材料供應緊張,其價格可能上漲;消費者要求大幅度提高產品質量;企業還要支付高額環保成本;等等,這些都會導致企業成本狀況進一步惡化,使之在競爭中處於非常不利的地位,但若企業擁有充足的現金、熟練的技術工人和較強的產品開發能力,便可利用這些優勢開發新工藝,簡化生產工藝過程,提高原材料利用率,從而降低材料消耗和生產成本。另外,開發新技術產品也是企業可選擇的戰略。新技術、新材料和新工藝的開發與應用是最具潛力的成本降低措施,同時它可提高產品質量,從而迴避外部威脅影響。弱點——威脅(WT)戰略是一種旨在減少內部弱點,迴避外部環境威脅的防禦性技術。當企業存在內憂外患時,往往面臨生存危機,降低成本也許成為改變劣勢的主要措施。當企業成本狀況惡化,原材料供應不足,生產能力不夠,無法實現規模效益,且設備老化,使企業在成本方面難以有大作為,這時將迫使企業採取目標聚集戰略或差異化戰略,以迴避成本方面的劣勢,並迴避成本原因帶來的威脅。
制定計劃在完成環境因素分析和SWOT矩陣的構造之後,便可以制定相應的行動計劃了。制定計劃的基本思路是:發揮優勢因素,克服弱點因素,利用機會因素,化解威脅因素;考慮過去,立足當前,著眼未來。運用系統分析的方法,將排列與考慮的各種因素相互聯系並加以組合,得出一系列企業未來發展的可選擇對策。
④ SWOT分析法的步驟
SWOT分析法共有四步,具體步驟如下:
第一步,分析環境因素。利用各種調查研究方法,分析出公司所處的各種環境因素,即外部環境因素和內部能力因素。在調查分析這些因素時,不僅要考慮到公司的歷史與現狀,而且要考慮公司的未來發展。
第二步,構造SWOT矩陣。將調查得出的各種因素根據輕重緩急或影響程度等排序方式,構造SWOT矩陣。在此過程中,將那些對公司發展有直接的、重要的、大量的、迫切的、久遠的影響因素優先排列出來,而將那些間接的、次要的、少許的、不急的、短暫的影響因素排列在後面。
第三步,制定行動計劃。在完成環境因素分析和SWOT矩陣的構造後,便可以制定出相應的行動計劃。制定計劃的基本思路是:發揮優勢因素,克服弱點因素,利用機會因素,化解威脅因素;
第四步,考慮過去,立足當前,著眼未來。運用系統分析的綜合分析方法,將排列與考慮的各種環境因素相互匹配起來加以組合,得出一系列公司未來發展的可選擇對策。
(4)swot分析方法的思路擴展閱讀:
成功應用SWOT分析法的簡單規則:
1、進行SWOT分析的時候必須對公司的優勢與劣勢有客觀的認識。
2、進行SWOT分析的時候必須區分公司的現狀與前景。
3、進行SWOT分析的時候必須考慮全面。
4、進行SWOT分析的時候必須與競爭對手進行比較,比如優於或是劣於你的競爭對手。
5、保持SWOT分析法的簡潔化,避免復雜化與過度分析。
6、SWOT分析法因人而異。
⑤ 簡述swot分析法的基本思路
SWOT分析,即基於內外部競爭環境和競爭條件下的態勢分析,就是將與研究對象密切相關的各種主要內部優勢、劣勢和外部的機會和威脅等,通過調查列舉出來,並依照矩陣形式排列,然後用系統分析的思想,把各種因素相互匹配起來加以分析,從中得出一系列相應的結論。
溫馨提示:以上信息僅供參考。
應答時間:2020-12-03,最新業務變化請以平安銀行官網公布為准。
[平安銀行我知道]想要知道更多?快來看「平安銀行我知道」吧~
https://b.pingan.com.cn/paim/iknow/index.html
⑥ SWOT分析的主要原理和方法
SWOT分析的主要原理:
SWOT分析是一種對企業的優勢、劣勢、機會和威脅的分析,在分析時,應把所有的內部因素(包括公司的優勢和劣勢)都集中在一起,然後用外部的力量來對這些因素進行評估。
SWOT分析法:
S (strengths)是優勢、W (weaknesses)是劣勢,O (opportunities)是機會、T (threats)是威脅。按照企業競爭戰略的完整概念,戰略應是一個企業「能夠做的」(即組織的強項和弱項)和「可能做的」(即環境的機會和威脅)之間的有機組合。
(6)swot分析方法的思路擴展閱讀:
成功應用SWOT分析法的簡單規則:
1、進行SWOT分析的時候必須對公司的優勢與劣勢有客觀的認識。
2、進行SWOT分析的時候必須區分公司的現狀與前景。
3、進行SWOT分析的時候必須考慮全面。
4、進行SWOT分析的時候必須與競爭對手進行比較,比如優於或是劣於你的競爭對手。
5、保持SWOT分析法的簡潔化,避免復雜化與過度分析。
6、SWOT分析法因人而異。
⑦ 如何運用SWOT分析法
SWOT分析法即強弱危及綜合分析法,也稱TOWS分析法、態勢分析法、道斯矩陣。常用於企業制定戰略、分析競爭對手等場合,現在也多用於產品分析和評估產品機會。SWOT是數據分析師必須掌握的一種數據分析方法。
在SWOT中,S(strengths)是優勢、W(weaknesses)是劣勢、O(opportunities)是機會、T(threats)是威脅。按照企業競爭戰略的完整概念,戰略應是一個企業「能夠做的」和「可能做的」,即組織的強項與弱項和環境的機會和威脅之間的有機組合。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SWOT分析方法隸屬於企業內部分析方法,這就要求企業的數據分析部門根據企業自身的條件在既定的范圍內來進行數據分析。著名的競爭戰略專家邁克爾·波特提出的競爭理論從產業結構入手對一個企業「可能做的」方面進行了透徹的分析和說明,而能力學派管理學家則運用價值鏈解構企業的價值創造過程,注重對公司的資源和能力的分析。SWOT分析方法是在此基礎上形成的,數據分析師們對其也是不陌生。
SWOT分析法就是在前兩者的基礎上,以資源學派學者為代表,數據分析師們通常會將公司的內部分析與以能力學派為代表的產業競爭環境的外部分析相結合,從而形成數據分析師自己結構化的平衡系統分析體系。
優劣勢分析主要是著眼於企業自身的實力及其與競爭對手的比較,它們是在公司與其發展中自身存在的積極和消極因素,屬於主動因素。由企業競爭的角度來看,所謂的優勢與劣勢即是企業與其競爭者或是潛在競爭者的比較結果,或是某一技術,或是某一產品,亦或是某一服務。企業本身的優勢就是競爭對手的劣勢,而競爭對手的優勢就是本身的劣勢,因此優劣勢互為表裡。
競爭優勢可以是以下幾個方面:
1、 技術技能優勢
2、 有形資產優勢
3、 無形資產優勢
4、 人力資源優勢
5、 組織體系優勢
6、 競爭能力優勢
可能導致內部劣勢的因素有:
1、 缺乏具有競爭意義的技能技術
2、 缺乏有競爭力的有形資產、無形資產、人力資源、組織資產
3、 關鍵領域里的競爭能力正在喪失
競爭優勢是一個企業在商場競爭中超越其競爭對手的能力,當幾個企業處於同一市場,
並且它們都有能力向同一顧客群體提供相同或者相類似的產品和服務的時候,我們就可以認為這個企業比另外一個企業更具有市場競爭優勢。競爭優勢可以指一個企業或其產品有別於甚至高於其競爭對手的任何優越的因素,這些因素主要包括生產的規模、產品的設計、質量、適用性、可靠性、企業形象以及服務質量等等。其中特別要明確企業究竟在哪一個方面具有絕對優勢,只有這樣,企業才可以揚長避短、避實擊虛。
影響企業競爭優勢的持續時間,主要包括三個基本因素:
1、 這種優勢的建立需要多長時間?
2、 競爭對手做出相應的優勢需要多長時間?
3、 企業能夠獲得的優勢有多大?
企業的數據分析師們只有理清了這三個問題,才能明確自己在建立和維持這種優勢中
所處的地位。企業的數據分析部門在做優劣勢分析師,必須從整個價值鏈的每個環節上,將企業與競爭對手進行詳細的對比數據分析。如產品是否新穎,製造工藝是否復雜,銷售渠道是否暢通,價格是否具有競爭性等。
⑧ swot分析法的步驟是什麼
第一步,分析環境因素。利用各種調查研究方法,分析出公司所處的各種環境因素,即外部環境因素和內部能力因素。在調查分析這些因素時,不僅要考慮到公司的歷史與現狀,而且要考慮公司的未來發展。
第二步,構造SWOT矩陣。將調查得出的各種因素根據輕重緩急或影響程度等排序方式,構造SWOT矩陣。在此過程中,將那些對公司發展有直接的、重要的、大量的、迫切的、久遠的影響因素優先排列出來,而將那些間接的、次要的、少許的、不急的、短暫的影響因素排列在後面。
第三步,制定行動計劃。在完成環境因素分析和SWOT矩陣的構造後,便可以制定出相應的行動計劃。制定計劃的基本思路是:發揮優勢因素,克服弱點因素,利用機會因素,化解威脅因素;
考慮過去,立足當前,著眼未來。運用系統分析的綜合分析方法,將排列與考慮的各種環境因素相互匹配起來加以組合,得出一系列公司未來發展的可選擇對策。
swot分析法優勢與劣勢
優勢,是組織機構的內部因素,具體包括:有利的競爭態勢;充足的財政來源;良好的企業形象;技術力量;規模經濟;產品質量;市場份額;成本優勢;廣告攻勢等。
劣勢,也是組織機構的內部因素,具體包括:設備老化;管理混亂;缺少關鍵技術;研究開發落後;資金短缺;經營不善;產品積壓;競爭力差等。
⑨ SWOT分析方法的具體分析過程是什麼
對分析工具的認識系列-認識SWOT
認識SWOT分析法
SWOT分析法是制訂企業戰略決策、競爭情報分析中常用的方法之一。企業管理者可以運用SWOT方法,了解當前企業環境,未來競爭狀況,制訂一套能適應當前,也能因應未來的企業策略。
所謂SWOT分析,也稱為態勢分析、知己知彼戰略。就是將與研究對象密切相關的各種主要內部優勢因素(Strengths)、弱點因素(Weaknesses)、機會因素(Opportunities)和威脅因素(Threats),通過調查羅列出來,並依照一段的次序按矩陣形式排列起來,然後運用系統分析的思想,把各種因素相互匹配起來加以分析,從中得出一系列相應的結論或對策。
這種研究方法,最早是由美國舊金山大學的管理學教授在80年代初提出來的,其研究基礎是波特提出的波特模型。
一、SWOT分析主要步驟
1、分析環境因素
運用各種調查研究方法,分析出公司所處的各種環境因素,即外部環境因素和內部能力因素。外部環境因素包括機會因素和威脅因素,它們是外部環境對公司的發展直接有影響的有利和不利因素,屬於客觀因素,一般歸屬為經濟的、政治的、社會的、人口的、產品和服務的、技術的、市場的、競爭的等不同范疇;內部環境因素包括優勢因素和弱點因素,它們是公司在其發展中自身存在的積極和消極因素,屬主動因素,一般歸類為管理的、組織的經營的、財務的、銷售的、人力資源的等不同范疇。在調查分析這些因素時,不僅要考慮到公司的歷史與現狀,而且更要考慮公司的未來發展。
2、構造SWOT矩陣
將調查得出的各種因素根據輕重緩急或影響程度等排序方式,構造SWOT矩陣。在此過程中,將那些對公司發展有直接的、重要的、大量的、迫切的、久遠的影響因素優先排列出來,而將那些間接的、次要的、少許的、不急的、短暫的影響因素排列在後面。
3、制定行動計劃
在完成環境因素分析和SWOT矩陣的構造後,便可以制定出相應的行動計劃。制定計劃的基本思路是:發揮優勢因素,克服弱點因素,利用機會因素,化解威脅因素;考慮過去,立足當前,著眼未來。運用系統分析的綜合分析方法,將排列與考慮的各種環境因素相互匹配起來加以組合,得出一系列公司未來發展的可選擇對策。
二、SWOT分析的一般方法
SWOT分析是一種對企業的優勢、劣勢、機會和威脅的分析,在分析時,應把所有的內部因素(包括公司的優勢和劣勢)都集中在一起,然後用外部的力量來對這些因素進行評估。這些外部力量包括機會和威脅,它們是由於競爭力量或企業環境中的趨勢所造成的。這些因素的平衡決定了公司應做什麼以及什麼時候去做。可按以下步驟完成這個SWOT分析表:
1、把識別出的所有優勢分成兩組,分的時候應以下面的原則為基礎:看看它們是與行業中潛在的機會有關,還是與潛在的威脅有關。
2、用同樣的方法把所有劣勢分成兩組。一組與機會有關,另一組與威脅有關。
3、建構一個表格,每個佔1/4。
4、把公司的優勢和劣勢與機會或威脅配對,分別放在每個格子中。SWOT表格表明公司內部的優勢和劣勢與外部機會和威脅的平衡。
在企業計劃中,一定要把以下步驟都寫出來:
1、在某些領域內可能面臨來自競爭者的威脅;或者在變化的環境中有一種不利的趨勢,在這些領域或趨勢中,公司會有些劣勢,那麼要把這些劣勢消除掉。
2、利用那些機會,這是公司真正的優勢。
3、某些領域中可能有潛在的機會,把這些領域中的劣勢加以改進。
4、對目前有優勢的領域進行監控,以便在潛在的威脅可能出現的時候不感到吃驚。
三、戰略決策選擇
在為將來做計劃時,確定企業的能力和資源代表的是可利用的優勢還是劣勢,這一點是很重要的。成功的決定因素指的是那些公司成功所必須具備的能力和資源。把這些與成功的決定因素放在一起,就可以形成一個表格,它反過來可以讓你做一下比較:你的能力和資源與行業中重要的能力和資源的比較,這將有助於讓你識別出公司目前的優勢與劣勢。
SWOT分析法提供了分析的框架,注重三個要素:目標;外部環境、內部條件,是一種非常簡捷明了的方法。通過內部與外部之間的比較,確定企業實施什麼樣的戰略。:
增長型戰略:內部、外部條件都非常好,宜大力發展。
扭轉型戰略:外部條件很好,內部有問題,要把握機會,調整方向。
防禦型戰略:外部、內部條件均不如意,不能進攻,也無力扭轉。
多元經營戰略:內部資源豐富,外部有威脅,為分散風險而實施多元化的戰略,即「不把雞蛋放在一個籃子里」。
四、SWOT運用方面
(一)、企業外部環境分析
1、市場分析
(1)現有的產品在市場上的地位;
(2)產品在市場中的變化,變化的趨勢與速度;
(3)產品在市場上的變化,對企業所產生的影響;
(4)消費者消費行為的走向;
(5)市場中產品種類的消長狀況;
(6)市場上有哪些新產品的未來空間。
2、競爭狀況
(1)在現有市場上誰是我們的主要競爭者,在可預測的未來市場上,誰又是我們的主要競爭者,並將這些競爭者,透過市場調查一一的羅列出來;
(2)這些競爭者他們的優勢與缺點客觀的列出;
(3)針對主要的競爭者,其優勢,用何策略去縮短距離,甚至趕到前面。
3、科技發展
(1)是否可預見新科技發展會影響生產方法或成本;
(2)是否可預見新的科技出現的產品對現有的產品有替代性;
(3)隨著科技的發展,消費者的消費習慣是否會隨其變更;
(4)本身企業的研究發展基礎如何。
4、經濟影響
(1)消費市場的經濟成長狀況;
(2)是民生必須品或一般消費品,經濟成長狀況所產生的影響應作不同的評估。
5、法規變化
(1)企業活動的法規是否完備;
(2)法規是否會經常變動,對企業經營產生的不利影響。
6、人力資源
(1)可預見的人力資源是否會缺乏;
(2)基層人力與中高層人力資源可能的變化預測。
7、政治、社會
(1)可預見的政治是否穩定;
(2)政治的變化對社會的影響度;
(3)社會的變化對企業可能產生的影響。
(二)、企業內部環境分析
內部環境分析主要檢視企業目前的市場及未來市場之優勢及缺點,從而評估企業自身現在具有或應盡快彌補之條件。
1、企業機能:研發能力、人力資源運用及發展能力、財務規劃控制能力、生產力、行銷能力。
2、管理機能:計劃能力、組織能力、訓練能力、領導能力、控制能力。
(三)、企業運行指標分析
1、收益能力:投資回報率、銷售利潤率。
2、安定能力:自有資本比率、流動比率、資金周轉運動比率。
3、活動能力:總資產周轉率、流動資產周轉率、存貨周轉率。
4、生產能力:作業生產能力、營銷能力。
5、成長能力:營業收入成長能力;、產品附加值成長能力、企業人均產值成長能力。
6、研究發展能力:與市場銜接的能力、技術改進及儲存能力。
7、社會責任;企業投入公益事業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