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金子是怎麼被提煉出來的
金子基本上是很穩定的一種金屬從水中淘金只是其中一種方法 用來淘取砂金 就是那種基本上獨立存在的沒有和其他礦物質結合在一起的金子 用水淘金的方法叫重砂找礦法 重砂法是一種具有悠久歷史的找礦方法。遠在公元前2000年就用以淘取砂金。因為它方法簡便,經濟而有效,因此迄今仍為一種重要的找礦方法。不但可應用它尋找礦石、礦物物理化學性質相對穩定的砂礦和原生礦(如自然金、自然鉑、黑鎢礦、白鎢礦、錫石、辰砂、礦鐵礦、金紅石、鉻鐵礦、鉭鐵礦、鈮鐵礦、綠柱石、鋯石、獨居石、磷釔礦等金屬、貴金屬和稀有、稀土金屬礦產,及金剛石、剛玉、黃玉、磷灰石等非金屬礦產),而且在原生礦床附近,還可用以尋找方鉛礦、黃銅礦、輝鉬礦和閃鋅礦等硫化物礦床。可通過對人工重砂礦物的研究劃分地層,對比岩體,研究礦床成因和成礦元素賦存狀態,了解區域成礦特點,進行礦產預測。在礦產普查、礦床勘探和礦床研究中都要應用,並能取得顯著的效果。 利用的是金子和其他礦物質之間密度的差別來淘取金子 實際上還會大量的使用水銀 也是因為兩者之間密度存在差異 在水裡 金子會沉下去 而其他的礦物質輕微用力很容易被沖洗走 在水銀中 金子會沉下去 而其他礦物質大都會浮起來 從而達到分離金子的目的 實際 金子在一些金礦(非金砂)中的提取是利用熔點的概念來提取的 不是所有的金子都是用水洗法得到的! 一、砂金的淘選 砂金礦的選金技術比較簡單,主要工具是溜槽、流板和淘金盤。 溜槽長4米,寬0.6米,倒板高0.16米,安裝坡度為5-7°,棒條篩由直徑為15毫米的鋼筋焊接而成,間隙為15毫米。在地形條件允許時,可將溜槽直接放在砂礦床底板上應用,操作前在底部鋪上麻袋布或線毯,並在上邊放置格條和壓條,固定緊牢,防止礦層流動。流板由容易起毛的椴木、柳木和楊木做成長2.1米,上寬1.1-1.3米,下寬0.9-1.0米,傾角15-18°,操作時可將流板牢固地安放支架上或已砌好的斜坡上。淘金盤俗稱金簸箕,用椴木或柳木製成。一般長為600-700毫米,寬為350-380毫米,高110-120毫米。其形狀側視為三角形,正視為梯形,是由兩塊三角形和兩塊梯形的木塊組成。是砂金礦常用的選金工具。 選礦前先挖一個長方形的選礦坑,坑內安設溜槽或流板。將地表水引上木溜槽或流板,將挖出的礦砂倒在溜槽上,並用鐵耙子在棒條篩上不停耙動,排除較大的礫石,4-8小時後即可取下壓條,用水沖洗格條,反復洗滌襯墊物。把粗精礦放在淘金盤內(約占容量的60-70%),將盤內注入一定的水後,端起擺動,並不斷排水,泥沙則順水流走,只剩下少量金粒和重礦物,此時更需精心操作,把金礦物淘去,剩下金粒。 二、砂金的冶煉 用淘選法所獲得的砂金,還含有相當多的雜質,因此,必須就地冶煉,提高品位。常用的方法是火法煉金。 在選出砂金中加入一定量的硼砂、蘇打和石英砂。然後放入200-2000毫升的坩堝中,在焦炭和柴油爐里鼓風加溫,熔煉溫度為1200-1350℃,時間為1.5-2.0小時,熔化後倒入一種口大底尖的圓錐形鑄鐵「蹲罐」內,倒時用小鐵錘打擊蹲罐,使雜渣與金銀合金分開。冷凝後倒出,底部即為合金塊。坩堝平均使用次數為2-3次。 火法煉金所用的鑄模為灰口鐵鑄成長條狀規格不一,大小不等的鑄模,一般每模可鑄合金塊0.25-5千克,澆鑄前,應先將鑄模預溫,以防澆鑄時熔體飛濺。 砂金經熔煉後,金的品位可達85-95%。如想得到純金,須再用硝酸或王水(一份硝酸,三份鹽酸)處理,使金銀分開。
2. 有沒有利用熔點分離混合物的方法,有的話寫下名稱。例如:蒸餾,萃取……
工業製取金屬鉀:
金屬鈉粉末和和氯化鉀晶體,高溫下反應,金屬鉀熔點比鈉低,從固相體系析出,從而平衡正向移動,使得宏觀反應得以進行。也就是利用鉀的熔點比鈉、氯化鈉、氯化鉀都低,從而使得鉀能夠從四元固相混合體系中分離出來
3. 5個運用熔點,凝固點,沸點分離物質的例子
石油分餾,分離液態空氣,取合金中的物質
4. 誰知道古人是怎麼樣提煉金子
金子基本上是很穩定的一種金屬從水中淘金只是其中一種方法 用來淘取砂金 就是那種基本上獨立存在的沒有和其他礦物質結合在一起的金子
用水淘金的方法叫重砂找礦法
重砂法是一種具有悠久歷史的找礦方法。遠在公元前2000年就用以淘取砂金。因為它方法簡便,經濟而有效,因此迄今仍為一種重要的找礦方法。不但可應用它尋找礦石、礦物物理化學性質相對穩定的砂礦和原生礦(如自然金、自然鉑、黑鎢礦、白鎢礦、錫石、辰砂、礦鐵礦、金紅石、鉻鐵礦、鉭鐵礦、鈮鐵礦、綠柱石、鋯石、獨居石、磷釔礦等金屬、貴金屬和稀有、稀土金屬礦產,及金剛石、剛玉、黃玉、磷灰石等非金屬礦產),而且在原生礦床附近,還可用以尋找方鉛礦、黃銅礦、輝鉬礦和閃鋅礦等硫化物礦床。可通過對人工重砂礦物的研究劃分地層,對比岩體,研究礦床成因和成礦元素賦存狀態,了解區域成礦特點,進行礦產預測。在礦產普查、礦床勘探和礦床研究中都要應用,並能取得顯著的效果。
利用的是金子和其他礦物質之間密度的差別來淘取金子
實際上還會大量的使用水銀 也是因為兩者之間密度存在差異
在水裡 金子會沉下去 而其他的礦物質輕微用力很容易被沖洗走
在水銀中 金子會沉下去 而其他礦物質大都會浮起來 從而達到分離金子的目的
實際 金子在一些金礦(非金砂)中的提取是利用熔點的概念來提取的 不是所有的金子都是用水洗法得到的!
一、砂金的淘選
砂金礦的選金技術比較簡單,主要工具是溜槽、流板和淘金盤。
溜槽長4米,寬0.6米,倒板高0.16米,安裝坡度為5-7°,棒條篩由直徑為15毫米的鋼筋焊接而成,間隙為15毫米。在地形條件允許時,可將溜槽直接放在砂礦床底板上應用,操作前在底部鋪上麻袋布或線毯,並在上邊放置格條和壓條,固定緊牢,防止礦層流動。流板由容易起毛的椴木、柳木和楊木做成長2.1米,上寬1.1-1.3米,下寬0.9-1.0米,傾角15-18°,操作時可將流板牢固地安放支架上或已砌好的斜坡上。淘金盤俗稱金簸箕,用椴木或柳木製成。一般長為600-700毫米,寬為350-380毫米,高110-120毫米。其形狀側視為三角形,正視為梯形,是由兩塊三角形和兩塊梯形的木塊組成。是砂金礦常用的選金工具。
選礦前先挖一個長方形的選礦坑,坑內安設溜槽或流板。將地表水引上木溜槽或流板,將挖出的礦砂倒在溜槽上,並用鐵耙子在棒條篩上不停耙動,排除較大的礫石,4-8小時後即可取下壓條,用水沖洗格條,反復洗滌襯墊物。把粗精礦放在淘金盤內(約占容量的60-70%),將盤內注入一定的水後,端起擺動,並不斷排水,泥沙則順水流走,只剩下少量金粒和重礦物,此時更需精心操作,把金礦物淘去,剩下金粒。
二、砂金的冶煉
用淘選法所獲得的砂金,還含有相當多的雜質,因此,必須就地冶煉,提高品位。常用的方法是火法煉金。
在選出砂金中加入一定量的硼砂、蘇打和石英砂。然後放入200-2000毫升的坩堝中,在焦炭和柴油爐里鼓風加溫,熔煉溫度為1200-1350℃,時間為1.5-2.0小時,熔化後倒入一種口大底尖的圓錐形鑄鐵「蹲罐」內,倒時用小鐵錘打擊蹲罐,使雜渣與金銀合金分開。冷凝後倒出,底部即為合金塊。坩堝平均使用次數為2-3次。
火法煉金所用的鑄模為灰口鐵鑄成長條狀規格不一,大小不等的鑄模,一般每模可鑄合金塊0.25-5千克,澆鑄前,應先將鑄模預溫,以防澆鑄時熔體飛濺。
砂金經熔煉後,金的品位可達85-95%。如想得到純金,須再用硝酸或王水(一份硝酸,三份鹽酸)處理,使金銀分開。
5. 溶劑提取法,水蒸氣蒸餾法,升華法三種方法各具什麼特點用途
溶劑提取法一般指從中草葯中提取有效部位的方法,根據中草葯中各種成分在溶劑中的溶解性,選用對活性成分溶解度大、對不需要溶出成分溶解度小的溶劑,而將有效成分從葯材組織內溶解出來的方法叫溶劑提取法。當溶劑加到中草葯原料中時,溶劑由於擴散。滲透作用通過細胞壁透入細胞內,溶解可溶性物質,而造成細胞內外的濃度差,細胞內的濃溶液不斷向外擴散,溶劑又不斷進入葯材組織細胞中,多次往返,直到細胞內外溶液濃度達到動態平衡時,將此飽和溶液濾出,再加入新溶劑,可把所需成分大部分溶出。
溶劑的選擇
常見的溶劑可以分為三大類:
①水是強極性溶劑。
②親水性有機溶劑。
③親脂性有機溶劑。
常見溶劑的親脂性的強弱順序為(親水性則相反):石油醚>苯>氯仿>乙醚>乙酸乙酯>丙酮>乙醇>甲醇。
選擇適當溶劑是溶劑提取法的關鍵。
①溶劑對有效成分溶解度大,對雜質溶解度小。
②溶劑不能與中葯成分起化學變化。
③溶劑要經濟、易得、使用安全等。常用的提取法有浸漬法、滲濾法、煎煮法、迴流提取法及連續提取法。
溶劑提取法分類:
溶劑提取法分冷提法和熱提法兩種。
1.冷提法
(1)浸漬法
本法簡單可行, 但浸出率低,如用水注意防腐。
(2)滲漉法
上、下形成濃度差,浸出效果優於浸漬法。
2.熱提法
(1)煎煮法
我國最早使用的傳統浸出方法,適用於水提取。
(2) 迴流法
適用於有機溶劑提取,過濾回收溶劑。
(3) 連續提取法
中途不需過濾, 溶劑用量少。
水蒸氣蒸餾法系指將含有揮發性成分的葯材與水共蒸餾,使揮發性成分隨水蒸氣一並餾出,經冷凝分取揮發性成分的浸提方法。該法適用於具有揮發性、能隨水蒸氣蒸餾而不被破壞、在水中穩定且難溶或不溶於水的葯材成分的浸提。水蒸氣蒸餾法可分為共水蒸餾法、通水蒸氣蒸餾法、水上蒸餾法。為提高餾出液的濃度,一般需將餾出液進行重蒸餾或加鹽重蒸餾。常用設備為多能提取罐、揮發油提取罐,它在生產活動中被廣泛使用。
水蒸氣蒸餾法是指將含揮發性成分葯材的粗粉或碎片,浸泡濕潤後,直火加熱蒸餾或通入水蒸汽蒸餾,也可在多能式中葯提取罐中對葯材邊煎煮邊蒸餾,葯材中的揮發性成分隨水蒸氣蒸餾而帶出,經冷凝後收集餾出液,一般需再蒸餾1次,以提高餾出液的純度和濃度,最後收集一定體積的蒸餾液;但蒸餾次數不宜過多,以免揮發油中某些成分氧化或分解。本法的基本原理是根據道爾頓定律,相互不溶也不起化學作用的液體混合物的蒸汽總壓,等於該溫度下各組分飽和蒸氣壓(即分壓)之和。因此盡管各組分本身的沸點高於混合液的沸點,但當分壓總和等於大氣壓時,液體混合物即開始沸騰並被蒸餾出來。
水蒸氣蒸餾法只適用於具有揮發性的,能隨水蒸氣蒸餾而不被破壞,與水不發生反應,且難溶或不溶於水的成分的提取。此類成分的沸點多在100℃以上,與水不相混溶或僅微溶,並在100℃左右有一定的蒸氣壓。當與水在一起加熱時,其蒸氣壓和水的蒸氣壓總和為一個大氣壓時,液體就開始沸騰,水蒸氣將揮發性物質一並帶出。例如中草葯中的揮發油,某些小分子生物鹼一麻黃鹼、蕭鹼、檳榔鹼,以及某些小分子的酚性物質。牡丹酚(paeonol)等,都可應用本法提取。有些揮發性成分在水中的溶解度稍大些,常將蒸餾液重新蒸餾,在最先蒸餾出的部分,分出揮發油層,或在蒸餾液水層經鹽析法並用低沸點溶劑將成分提取出來。
1、水蒸氣蒸餾法原理。
香料與水構成精油與水的互不相溶體系,加熱時,隨著溫度的增高,精油和水均要加快蒸發,產生混合體蒸氣,其蒸氣經鍋頂鵝頸導入冷凝器中得到水與精油的液體混合物,經過油水分離後即可得到精油產品。
2、 蒸餾方式。
水中蒸餾 :原料置於篩板或直接放入蒸餾鍋,鍋內加水浸過料層,鍋底進行加熱。
水上蒸餾:(隔水蒸餾)原料置於篩板,鍋內加入水量要滿足蒸餾要求,但水面不得高於篩板,並能保證水沸騰至蒸發時不濺濕料層,一般採用迴流水,保持鍋內水量恆定以滿足蒸氣操作所需的足夠飽和蒸汽,因此可在鍋底安裝窺鏡,觀察水面高度。
直接蒸氣蒸餾:在篩板下安裝一條帶孔環行管,由外來蒸氣通過小孔直接噴出,進入篩孔對原料進行加熱,但水散作用不充分,應預先在鍋外進行水散,鍋內蒸餾快且易於改為加壓蒸餾。
水擴散蒸氣蒸餾:這是國外應用的一種新穎的蒸餾技術。水蒸氣由鍋頂進入,蒸氣至上而下逐漸向料層滲透,同時將料層內的空氣推出,其水散和傳質出的精油無須全部氣化即可進入鍋底冷凝器。蒸氣為滲濾型,蒸餾均勻、一致、完全,而且水油冷凝液較快進入冷凝器,因此所得精油質量較好、得率較高、能耗較低、蒸餾時間短、設備簡單。
蒸餾是分離、純化液態混合物的一種常用的方法,也可以測定液態化合物的沸點,因此對鑒定純液態化合物有一定的意義。
與水共沸的物質應該用水蒸氣蒸餾法。
升華法是固態物質不經過液態階段直接變為氣體.樟腦、碘、萘等都容易升華。
常溫下如碘單質等熔點沸點的克拉白龍曲線的交點比較接近原點的物質,換句話說就是在同壓強下溫度對其物態影響較為急促。
若是超低溫下,如工業上的乾冰提純,就用固態空氣升溫升華得到。
升華時要注意溫度的控製得當,且接收裝置要有一定的冷凝作用,並能及時排出冷凝物.
若是實驗室製法,只需用加冷水的圓底燒瓶底部收集,還要注意升華容器口要適中,最好用水浴加熱進行實驗。
6. 利用物質的熔點可進行
物質的熔點(melting point),即在一定壓力下,純物質的固態和液態呈平衡時的溫度,也就是說在該壓力和熔點溫度下,純物質呈固態的化學勢和呈液態的化學勢相等,而對於分散度極大的純物質固態體系(納米體系)來說,表面部分不能忽視,其化學勢則不僅是溫度和壓力的函數,而且還與固體顆粒的粒徑有關,屬於熱力學一級相變過程。
7. 測定物質的熔點和沸點有哪些方法
要做實驗測定!1、熔點的測定
化合物的熔點是指在常壓下該物質的固—液兩相達到平衡時的溫度。但通常把晶體物質受熱後由固態轉化為液態時的溫度作為該化合物的熔點。純凈的固體有機化合物一般都有固定的熔點。在一定的外壓下,固液兩態之間的變化是非常敏銳的,自初熔至全熔(稱為熔程)溫度不超過0.5-1℃。若混有雜質則熔點有明確變化,不但熔點距擴大,而且熔點也往往下降。因此,熔點是晶體化合物純度的重要指標。有機化合物熔點一般不超過350℃,較易測定,故可借測定熔點來鑒別未知有機物和判斷有機物的純度。
在鑒定某未知物時,如測得其熔點和某已知物的熔點相同或相近時,不能認為它們為同一物質。還需把它們混合,測該混合物的熔點,若熔點仍不變,才能認為它們為同一物質。若混合物熔點降低,熔程增大,則說明它們屬於不同的物質。故此種混合熔點試驗,是檢驗兩種熔點相同或相近的有機物是否為同一物質的最簡便方法。
熔點裝置圖:
2、沸點的測定
液體的分子由於分子運動有從表面逸出的傾向,這種傾向隨著溫度的升高而增大,進而在液面上部形成蒸氣。當分子由液體逸出的速度與分子由蒸氣中回到液體中的速度相等,液面上的蒸氣達到飽和,稱為飽和蒸氣。它對液面所施加的壓力稱為飽和蒸氣壓。實驗證明,液體的蒸氣壓只與溫度有關。即液體在一定溫度下具有一定的蒸氣壓。
當液體的蒸氣壓增大到與外界施於液面的總壓力(通常是大氣壓力)相等時,就有大量氣泡從液體內部逸出,即液體沸騰。這時的溫度稱為液體的沸點。
通常所說的沸點是指在101.3kPa下液體沸騰時的溫度。在一定外壓下,純液體有機化合物都有一定的沸點,而且沸點距也很小(0.5-1℃)。所以測定沸點是鑒定有機化合物和判斷物質純度的依據之一。測定沸點常用的方法有常量法(蒸餾法)和微量法(沸點管法)兩種。 實驗步驟
1、熔點的測定
毛細管法:
①准備熔點管:將毛細管截成6~8cm長,將一端用酒精燈外焰封口(與外焰成40o角轉動加熱)。防止將毛細管燒彎、封出疙瘩。
②裝填樣品:取0.1~0.2g預先研細並烘乾的樣品,堆積於干凈的表面皿上,將熔點管開口一端插入樣品堆中,反復數次,就有少量樣品進入熔點管中。然後將熔點管在垂直的約40cm的玻璃管中自有下落,使樣品緊密堆積在熔點管的下端,反復多次,直到樣品高約2~3cm為止,每種樣品裝2~3根。
③儀器裝置:將b形管固定於鐵架台上,倒入液體石蠟做為浴液,其用量以略高於b形管的上側管為宜。
將裝有樣品的熔點管用橡皮圈固定於溫度計的下端,使熔點管裝樣品的部分位於水銀球的中部。然後將此帶有熔點管的溫度計,通過有缺口的軟木塞小心插入b形管中,使之與管同軸,並使溫度計的水銀球位於b形管兩支管的中間。
④熔點測定:
粗測:慢慢加熱b形管的支管連接處,使溫度每分鍾上升約5℃。觀察並記錄樣品開始熔化時的溫度,此為樣品的粗測熔點,作為精測的參考。
精測:待浴液溫度下降到30℃左右時,將溫度計取出,換另一根熔點管,進行精測。開始升溫可稍快,當溫度升至離粗測熔點約10℃時,控制火焰使每分鍾升溫不超過1℃。當熔點管中的樣品開始塌落,濕潤,出現小液滴時,表明樣品開始溶化,記錄此時溫度即樣品的始熔溫度。繼續加熱,至固體全部消失變為透明液體時再記錄溫度,此即樣品的全熔溫度。樣品的熔點表示為:t始熔~t全熔。
實測:尿素(已知物,133~135℃)、桂皮酸(未知物,132~133℃),混合物(尿素-桂皮酸=1:1,100℃左右)。實驗過程中,粗測一次,精測兩次。
2、沸點的測定
微量法測定沸點:
①沸點管的制備:沸點管由外管和內管組成,外管用長7~8厘米、內徑0.2~0.3cm的玻璃管將一端燒熔封口製得,內管用市購的毛細管截取3~4cm封其一端而成。測量時將內管開口向下插入外管中。
②沸點的測定:
取1~2滴待測樣品滴入沸點管的外管中(思考題9),將內管插入外管中,然後用小橡皮圈把沸點附於溫度計旁,再把該溫度計的水銀球位於b形管兩支管中間,然後加熱。加熱時由於氣體膨脹,內管中會有小氣泡緩緩逸出,當溫度升到比沸點稍高時,管內會有一連串的小氣泡快速逸出。這時停止加熱,使溶液自行冷卻,氣泡逸出的速度即漸漸減慢。在最後一氣泡不再冒出並要縮回內管的瞬間記錄溫度,此時的溫度即為該液體的沸點,待溫度下降15~20℃後,可重新加熱再測一次(2次所得溫度數值不得相差1℃)。
按上述方法進行如下測定:CCl4沸點(76℃)。 注意事項
1.熔點管必須潔凈。如含有灰塵等,能產生4—10OC的誤差。
2.熔點管底未封好會產生漏管。
3.樣品粉碎要細,填裝要實,否則產生空隙,不易傳熱,造成熔程變大。
4.樣品不幹燥或含有雜質,會使熔點偏低,熔程變大。
5.樣品量太少不便觀察,而且熔點偏低;太多會造成熔程變大,熔點偏高。
6.升溫速度應慢,讓熱傳導有充分的時間。升溫速度過快,熔點偏高。
7.熔點管壁太厚,熱傳導時間長,會產生熔點偏高。
8. 14.常用的中葯化學成分提取分離方法有哪些何謂溶劑提取法溶劑提取法常用的提取方法有哪些
常用的天然葯物化學成分提取方法有:1根據天然葯物中各種化學成分在溶劑中的溶解性能的不同,選用對欲提成分溶解度大,對不需要成分溶解度小的溶劑,將所需成分從葯材組織中盡可能溶解除來的溶劑提取法.2利用天然葯物中各種化學成分本身具有的揮發性不同,將所需成分從葯材組織中提取除了的水蒸氣蒸餾法.3利用天然葯物中某些固體的物質在低於其熔點溫度下加熱,不經過液體階段,直接轉化為蒸氣,遇冷又凝固為原來的固體的性質,將這些成分從葯材組織中提取出來的升華法等.
常見的天然葯物化學成分分離方法有:1根據被分離物質溶解度差別進行分離的結晶、重結晶、溶劑沉澱、酸鹼沉澱、等電點沉澱等方法.2根據被分離物質在兩相溶劑中分配比不同進行分離的液-液萃取、逆流分布、液滴逆流色譜、高效逆流色譜、氣液分配色譜、液液分配色譜、超臨界流體萃取等方法.3根據被分離物質吸附性差異進行分離的物質吸附、化學吸附、半化學吸附等液-固吸附色譜分離的方法.4根據物質分子大小差異進行分離的透析、凝膠過濾、超慮、超速離心燈方法.5根據被分離物質溶解程度不同進行分離的離子交換、電泳技術等方法.
一般指從中草葯中提取有效部位的方法,根據中草葯中各種成分在溶劑中的溶解性,選用對活性成分溶解度大、對不需要溶出成分溶解度小的溶劑,而將有效成分從葯材組織內溶解出來的方法叫溶劑提取法.
1.煎煮法
該法特點是:
(1)可以明火加熱(適用於對熱穩定的成分); (2)提取溶劑只能用水; (3)含揮發性成分或有效成分遇熱易分解、含澱粉多的中葯不宜用.
2.浸漬法
該法特點是:
(1)不加熱(適用於對熱不穩定的成分); (2)適用於含大量澱粉、樹膠、果膠、黏液質中葯的提取;(3)提取效率低; (4)水提液容易霉變.
3.滲濾法
該法特點是:
(1)不加熱(適用於對熱不穩定的成分); (2)提取效率高於浸漬法; (3)溶劑消耗量大;(4)費時長.
4.迴流提取法
該法特點是:
1)用有機溶劑加熱(適用於對熱穩定的成分); (2)提取效率高; (3)溶劑消耗量大.
5.連續迴流提取法
該法特點是:
(1)用有機溶劑加熱(適用於對熱穩定的成分); (2)提取效率最高; (3)節省溶劑; (4)提取時間較長.
9. 怎樣利用兩個物質的不同熔點來除去雜質
這個就是所謂的重結晶。有專用的重結晶器適用於這兩種不同熔點的物質的分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