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研究方法 > 咽鼓管聲測法這種方法為什麼少用

咽鼓管聲測法這種方法為什麼少用

發布時間:2022-06-14 15:07:39

『壹』 請大家一定要幫忙啊,我有個親戚耳朵受傷了一直疼,但又不知道

介意你馬上帶你親戚上正規的醫院檢查

我這有些資料 你不妨看看

耳檢查主要包括耳鏡檢查、咽鼓管功能檢查、聽力測驗、前庭功能檢查、瘺管試驗和其他檢查。一般先觀察耳廓的大小、位置、有無畸形及兩側是否對稱,耳廓和乳突部及耳周圍淋巴結有無腫脹、觸痛和壓痛。其後再作下列檢查。

耳鏡檢查 受檢者正坐,上身可略偏,頭轉向對側。檢查者將頭燈或額鏡的反光集中於適當位置,輕輕地調整受檢者頭位使其外耳道口與燈光相適應。在成人需將耳廓稍向後向上牽拉,使耳道變直(在小兒則只需向後並略向下牽拉),方可看到深部。牽拉時注意受檢者是否有痛感。若耳道內有耵聹,應予清除。如拉直耳道仍不能窺見耳道底部的全貌,則可放入合適的耳鏡或電耳鏡仔細觀察,重點察看鼓膜有無充血、腫脹、渾濁、瘢痕粘連、鈣斑和穿孔。正常鼓膜緊張部略呈灰白色,光錐和各項標志清晰;如光錐散亂,槌骨短突過分突出,槌骨柄過度傾斜,幾呈橫位,狀似變短,表示鼓膜內陷。鼓膜檢查時還應試驗其是否可活動,可通過鼓氣耳鏡對外耳道加壓和減壓看到鼓膜活動情況。如鼓膜色澤昏暗,應注意能否透過鼓膜看到鼓室內有無滲液,在可疑時,通過咽鼓管吹張或鼓氣可能顯現出積液的液平面。鼓膜的鬆弛部面積較小,高居於緊張部上方,不易窺視,需調整受檢者頭位和耳鏡位置才能看清。鬆弛部如有穿孔,往往是中耳有潛在危險病變的象徵。

咽鼓管功能檢查 咽鼓管功能狀態與中耳炎的發生和預後有密切關系。在中耳疾患或有傳音功能障礙時,應檢查咽鼓管的通暢程度。此項檢查方法很多,常用的有以下幾種:

① 吞咽法和捏鼻鼓氣法(瓦爾薩爾瓦氏法)。當受檢者吞咽或捏鼻鼓氣時,檢查者可通過聽診管監聽有無空氣經咽鼓管進入鼓室之聲。該管兩端各有一耳塞頭,可分別塞入受檢耳和檢查者耳道內,如咽鼓管開通,檢查者可從聽診管中聽到咽鼓管開張的響聲。

② 波利澤爾氏法。先清除鼻腔分泌物,然後讓受檢者口含少量飲用水。檢查者將波利澤爾氏吹張球的橄欖頭塞入其一側前鼻孔,而用另一手的手指壓住另一側前鼻孔,令患者咽水,則其軟齶將關閉咽部通道,使鼻咽部成密閉狀態;檢查者同步捏壓波利澤爾氏球,鼻咽部壓力增大,則空氣將被迫經咽鼓管進入鼓室,通過聽診管可以聽到響聲。

③ 導管法。用特製的咽鼓管導管在鼻腔粘膜表面麻醉後順鼻底將其彎頭送至鼻咽部,在相當鼻中隔後緣部位將導管彎頭向下向外轉動插入咽鼓管咽口,用打氣球壓入空氣。檢查者亦可通過聽診管監聽氣流進入咽鼓管的情況。

波利澤爾氏法和導管法吹張時所加壓力較大,咽鼓管狹窄時亦往往能被氣流沖開,通過聽診管能聽到氣流擠過狹窄處的「嗤嗤」聲。如聽到水泡聲,表明可能有鼓室積液;如完全無聲,則表明咽鼓管阻塞。咽鼓管吹張操作動作要輕柔,以免造成醫源性損傷,因此吹張前後都應檢查鼓膜和聽力,觀察有無變化。咽鼓管吹張有時可發現不明顯的鼓膜穿孔,甚至會擠出分泌物。以上檢查均系通過鼻咽部和咽鼓管加壓,故在上呼吸道有急性炎症時不宜進行。試驗咽鼓管通暢情況還可應用滴葯法、造影法、氣壓艙、咽鼓管聲測和咽鼓管阻力測量等,後數種方法通過測試裝置物理參數的改變,可獲得咽鼓管功能的客觀記錄。

聽力測驗法 見聽力測驗法。

前庭功能檢查 見前庭功能檢查。

瘺管試驗 在中耳炎,特別是有膽脂瘤時,如懷疑迷路骨壁侵蝕,可用波利澤爾氏球對外耳道加壓作瘺管試驗。當加壓或減壓(造成負壓)時患者如有眩暈感,甚至出現眼震,是為瘺管試驗陽性,表示有瘺管存在。但如內耳已因迷路炎而功能完全喪失或瘺管被肉芽等病變堵塞,則雖有瘺管存在該試驗亦可呈陰性。

其他 通過 X射線攝片可了解乳突及其鄰近骨質變化情況,如膽脂瘤可顯示出一邊緣清楚的陰影。X射線斷層相、血管造影,特別是最近發展起來的CT和核磁共振成像,可用以准確診斷復雜的耳科疾病,如中、內耳畸形、頸靜脈球體瘤和聽神經瘤等。聽神經瘤是比較多見的顱內腫瘤,現在通過詳細的聽力測驗和CT掃描多能早期作出診斷

『貳』 關於聽力偏音的問題

從測試圖上看,你的雙耳聽力都在正常范圍內,感覺聲音偏左可能是您的右耳有一點鼓膜內陷,鼓膜內陷是由於鼓膜內外的氣壓不平衡造成的,輕度的鼓膜內陷不是什麼毛病,只要聽力基本正常就行。如果咽鼓管阻塞或狹窄,以致鼓室和外界氣壓不能保持平衡,造成鼓膜內陷而且聽力有所降低,伴有耳鳴、耳悶這就形成了慢性非化膿性中耳炎了。

『叄』 怎樣用咽鼓管吹張法檢查咽鼓管的功能

臨床上常用的咽鼓管吹張法有:

(1)吞咽試驗法:①將聽診管的橄欖頭分別置於受試者和檢查者的外耳道口,然後請受試者做吞咽動作,根據聽診來判斷咽鼓管功能是否正常。②請受試者做吞咽動作,此時觀察其鼓膜,若鼓膜可隨吞咽動作而向外運動,示功能正常。

(2)捏鼻閉口呼氣法:又稱瓦爾薩瓦法。受試者以手指將兩鼻翼向鼻中隔壓緊,閉口,同時用力呼氣,空氣無其他通路可泄,乃進入咽鼓管,此時受檢者感覺鼓膜突然向外膨出,檢查者可從聽診管聽到鼓膜的振動聲,或可看到鼓膜向外運動。

(3)飲水通氣法:又稱波利策法。受試者含水一口,檢查者將波氏球前端的橄欖頭塞於受試者一側前鼻孔,另側前鼻孔以手指緊壓之。告訴受試者將水吞下,於吞咽之際,檢查者迅速緊壓橡皮球。

咽鼓管功能正常者,此時軟齶上舉、鼻咽腔關閉,同時咽鼓管開放的瞬間,從球內壓入鼻腔的空氣可逸入鼓室,檢查者從聽診管內可聽到鼓膜振動聲。此法多用在小兒及不合作的成年患者,優點在於不引起咽鼓管咽口外傷,但鼻腔分泌物多者應事先予以清除或禁用。

(4)導管吹張法:咽鼓管導管前端彎曲,末端開口稍大,呈喇叭狀。末端開口外側有一小環,位置恰與導管前端的彎曲方向相反,可指示前端的方向。操作前先清除受試者鼻腔及鼻咽部的分泌物,鼻腔以1% 麻黃素和1% 地卡因收縮、麻醉。常用有兩種操作方法:

①咽鼓管圓枕法:檢查者手持導管末端,前端彎曲部朝下,插入前鼻孔,沿鼻底緩緩伸入鼻咽部。當導管前端抵達鼻咽後壁時,將導管向受檢側旋轉90°,並向外緩緩退出少許,此時導管前端越過咽鼓管圓枕,落入咽鼓管咽口處,再將導管向外上方旋轉約45°,並以左手固定導管,右手將橡皮球對准導管末端開口吹氣數次,同時經聽診管聽診,判斷咽鼓管是否通暢。吹張完畢,將導管前端朝下方旋轉,順勢緩緩退出。

②鼻中隔法:第一法:在受檢側因鼻甲肥大或鼻中隔偏曲而導管不易通過時,可用此法。從對側鼻腔插入導管,抵達鼻咽後壁後,向受檢測旋轉90°,退出至鼻中隔後緣,再向上旋轉45°,同時使前端盡量伸抵受檢測,亦可進入咽鼓管咽口。第二法:受檢測鼻腔無阻礙者,可用此法。導管前端抵達鼻咽後壁後,將導管向對側旋轉90°,緩緩退出至有阻力感時,表示已抵達鼻中隔後緣。此時再將導管向下,向受檢側旋轉180°,其前端即進入咽鼓管咽口,固定導管後便可進行打氣吹張法。

『肆』 咽鼓管有什麼作用

咽鼓管又稱歐氏管,在鼓室前壁的偏上部有一很重要的暗通道。它的一端由前壁進入鼓室,另一端則進入鼻咽部,是溝通鼓室與鼻咽部的通道,所以被稱為咽鼓管。咽鼓管呈弓狀彎曲,整個管道長約35~39毫米,由軟骨部與骨部兩部分所組成。它的外1/3為骨部,內則有頸內動脈,在鼓室前壁的偏上部是鼓室口;內2/3為軟骨部,內側端的咽口位於鼻咽部的側壁,具體位置是在下鼻甲後端的後下方。骨性部是管的外側較短的部分,其鼓室端開口於鼓室的前壁;軟骨部經咽鼓管咽口,開口於鼻咽部的側壁。軟骨部平時閉合,僅在吞咽或呵欠時開放,以平衡中耳和外耳的氣壓,有利於鼓膜的正常振動。由於咽鼓管與鼻咽部相通,故咽部感染易沿咽鼓管侵入鼓室,引起中耳炎。

咽鼓管黏膜與鼻咽部鼓室黏膜相通,由假復層纖毛柱狀上皮細胞組成,有相當多的分泌細胞。這些細胞分泌的液體,維持恰當的咽鼓管張力,使之既不完全開放,卻又能在適當的機會,如張口、吞咽、打呵欠或咀嚼時偶爾開放一下,以此來調節鼓室內壓力,從而保持鼓室內外壓力的平衡。

咽鼓管是中耳通氣引流的唯一通道。主要功能是引導鼻咽部氣體進入鼓室,以維持鼓膜兩側壓力平衡,從而保證鼓膜的正常振動。如果咽鼓管閉塞或鼻咽部炎症造成咽口閉合都可致鼓室壓力降低,外界壓力相對增高,從而使鼓膜內陷而影響聽力。此時,宜行咽鼓管導管吹張術。

如發生鼻炎時,由於咽鼓管在鼻咽側的開口處部分或全部阻塞,才導致其功能障礙,使鼓膜內外兩側的壓力失去平衡,影響中耳鼓膜對聲波的傳導。

咽鼓管的功能障礙並非局限於對鼓膜有效振動的影響。當咽鼓管發生持續性功能障礙時,鼓膜內側壓力就會低於外界壓力,即出現負壓。此時,中耳腔內毛細血管內的血清就會隨之滲出到中耳腔,形成中耳積液,這就是所謂分泌性中耳炎。若不及時治療,可能會發生纖維化等一系列病理生理改變,使當初滲出至中耳的液體變得越來越黏稠,並最終將中耳的聽骨包繞起來,這在醫學上稱為鼓室硬化症,就像給聽骨安裝了緊箍咒一樣,使其無法行使振動的功能,聽力就會逐步下降,嚴重時需要在手術顯微鏡下為受限的聽骨鏈進行「松解」手術,才能恢復其功能。如果在中耳滲出的基礎上再合並細菌感染,如化膿性中耳炎,就會雪上加霜,甚至導致鼓膜穿孔、聽骨壞死等嚴重病變。

當然,影響咽鼓管功能的疾病不止鼻炎一種,還有其他多種疾病,如鼻咽部腫瘤等,需要區別對待。

『伍』 咽鼓管壓力測定正常值

聲導抗測試可以應用於鼓膜完整級穿孔的咽鼓管功能的測試。
1.鼓膜完整的咽鼓管功能測試
鼓膜完整時,吞咽動作通過咽齶肌肉改變咽鼓管狀態從而改變中耳的壓力,因此結合吞咽動作動態觀察鼓室聲導抗峰壓的變化,可以了解咽鼓管功能。先作一次鼓室聲導抗,再給受試者做Valsalva吹張,如果咽鼓管功能正常,此時中耳應為正壓,鼓室聲導抗應該向正壓方向移位。然後讓受試者作數次吞咽動作,再做鼓室聲導抗,峰壓點應逐漸復位。如無明顯變化,說明咽鼓管功能不良。
2.鼓膜穿孔的咽鼓管功能測試
由於鼓膜穿孔,如果將外耳道密封並加正壓或負壓,正常咽鼓管會通過吞咽動作最終使其兩側壓力達到平衡。因此此測試又稱正負壓平衡測試。方法如下:將壓力達到一定程度(正常值為+200daPa)時,咽鼓管被動開放,中耳內壓力會迅速下降,當下降到一定程度時不再下降,囑受試者做數次吞咽動作,中耳壓力會隨著吞咽呈階梯式下降,最後達到與外界壓力平衡,此為正壓平衡。再向外耳道加負壓,此時咽鼓管塌陷,再囑受試者做數次吞咽動作,中耳壓力會呈階梯式上升,最後達平衡,此為負壓平衡。

『陸』 使用咽鼓管吹張法時有哪些注意事項及禁忌症

用咽鼓管吹張法檢查咽鼓管功能時應注意: (1)導管插入和退出時,動作要輕柔,順勢送進或退出,切忌使用暴力,以免損傷鼻腔或咽鼓管口的粘膜 (2)吹氣時用力適當,用力過猛可致鼓膜穿孔,特別當鼓膜有萎縮性瘢痕時,應小心。 (3)鼻腔或鼻咽部有膿液、痂皮時,吹張應清除之。 (4)注意防止受檢者因反射性咳嗽、吞咽、噎氣等而造成咽鼓管咽口的外傷。 吹張法的禁忌症有: (1)上呼吸道有急性感染者。 (2)鼻出血者。 (3)鼻腔或鼻咽部有膿液、潰瘍、新生物者。

『柒』 耳鼻喉檢查的如何檢查

①前鼻鏡檢查法.檢查者將前鼻鏡放入鼻前庭內,張開上下兩葉,擴大前鼻孔,檢查鼻中隔、下鼻甲、中鼻甲、總鼻道、下鼻道、中鼻道和嗅裂等處
②後鼻鏡檢查法.檢查者左手持壓舌板、壓下舌的前2/3,將後鼻鏡送入軟齶與咽後壁之間,檢查後鼻孔、各鼻甲及鼻道的後緣、咽鼓管咽口,咽隱窩及鼻咽頂部.
③鼻竇檢查法.包括觀察面頰部,觸診面頰、眼眶內上角等處,了解有無壓痛、隆起等,上頜竇穿刺沖洗法有助於診斷上頜竇的炎症或其他疾患.鼻竇X 射線拍片常用於診斷鼻竇疾患.
④硬管和軟管鼻內窺鏡檢查法.能詳細檢查鼻腔各部位,可觀察各鼻竇開口,並能進行鼻腔和鼻竇手術. ①口咽檢查法 . 用壓舌板輕壓病人舌前2/3,檢查扁桃體、舌齶弓、咽齶弓、咽後壁等處,觀察軟齶活動情況.
②鼻咽檢查法.見後鼻鏡檢查法.另外,用能彎曲的軟性光導鼻咽纖維鏡能觀察鼻咽部的全貌,並能活檢或拍片.
③喉咽檢查法.見間接喉檢查法. ①間接喉鏡檢查法.令受檢查者張口伸舌,檢查者用紗布捏住舌前部並向外拉,將間接喉鏡放入口咽部,檢查舌根、舌扁桃體、會厭谷、喉咽等處,然後令患者發出衣的聲音,能觀察到會厭喉面、杓會厭襞、杓間區、梨狀窩、室帶及聲帶等處,並能觀察聲帶運動情況.
②直接喉鏡檢查法.表面麻醉或全身麻醉下進行檢查,受檢者仰卧垂頭,放入直接喉鏡見到會厭後,將會厭挑起,檢查喉部.
③纖維喉鏡檢查.將可彎曲的纖維喉鏡經鼻腔或經口腔放入,這種檢查法痛苦少,能詳細檢查喉部各部位.
④顯微喉鏡檢查.用於檢查喉部和進行精細的手術,其優點為能兩手同時操作,全身麻醉氣管插管後,在手術顯微鏡下進行操作. ①檢查者用一手將耳廓向後上方牽拉,使外耳道變直,另手食指將耳屏推向前方以擴大耳道,檢查耳道及鼓膜.耳毛長或耳道彎曲度較大者,可將耳鏡插入耳道進行檢查.電耳鏡有光源和放大鏡,能更為細微地觀察鼓膜.鼓氣耳鏡能觀察鼓膜的運動情況.
耳檢查主要包括耳鏡檢查、咽鼓管功能檢查、聽力測驗、前庭功能檢查、瘺管試驗和其他檢查.一般先觀察耳廓的大小、位置、有無畸形及兩側是否對稱,耳廓和乳突部及耳周圍淋巴結有無腫脹、觸痛和壓痛.其後再作下列檢查. 咽鼓管功能狀態與中耳炎的發生和預後有密切關系.在中耳疾患或有傳音功能障礙時,應檢查咽鼓管的通暢程度.此項檢查方法很多,常用的有以下幾種:
① 吞咽法和捏鼻鼓氣法(瓦爾薩爾瓦氏法).當受檢者吞咽或捏鼻鼓氣時,檢查者可通過聽診管監聽有無空氣經咽鼓管進入鼓室之聲.該管兩端各有一耳塞頭,可分別塞入受檢耳和檢查者耳道內,如咽鼓管開通,檢查者可從聽診管中聽到咽鼓管開張的響聲.
② 波利澤爾氏法.先清除鼻腔分泌物,然後讓受檢者口含少量飲用水.檢查者將波利澤爾氏吹張球的橄欖頭塞入其一側前鼻孔,而用另一手的手指壓住另一側前鼻孔,令患者咽水,則其軟齶將關閉咽部通道,使鼻咽部成密閉狀態;檢查者同步捏壓波利澤爾氏球,鼻咽部壓力增大,則空氣將被迫經咽鼓管進入鼓室,通過聽診管可以聽到響聲.
③ 導管法.用特製的咽鼓管導管在鼻腔粘膜表面麻醉後順鼻底將其彎頭送至鼻咽部,在相當鼻中隔後緣部位將導管彎頭向下向外轉動插入咽鼓管咽口,用打氣球壓入空氣.檢查者亦可通過聽診管監聽氣流進入咽鼓管的情況.
波利澤爾氏法和導管法吹張時所加壓力較大,咽鼓管狹窄時亦往往能被氣流沖開,通過聽診管能聽到氣流擠過狹窄處的嗤嗤聲.如聽到水泡聲,表明可能有鼓室積液;如完全無聲,則表明咽鼓管阻塞.咽鼓管吹張操作動作要輕柔,以免造成醫源性損傷,因此吹張前後都應檢查鼓膜和聽力,觀察有無變化.咽鼓管吹張有時可發現不明顯的鼓膜穿孔,甚至會擠出分泌物.以上檢查均系通過鼻咽部和咽鼓管加壓,故在上呼吸道有急性炎症時不宜進行.試驗咽鼓管通暢情況還可應用滴葯法、造影法、氣壓艙、咽鼓管聲測和咽鼓管阻力測量等,後數種方法通過測試裝置物理參數的改變,可獲得咽鼓管功能的客觀記錄. ① 在中耳炎,特別是有膽脂瘤時,如懷疑迷路骨壁侵蝕,可用波利澤爾氏球對外耳道加壓作瘺管試驗.當加壓或減壓(造成負壓)時患者如有眩暈感,甚至出現眼震,是為瘺管試驗陽性,表示有瘺管存在.但如內耳已因迷路炎而功能完全喪失或瘺管被肉芽等病變堵塞,則雖有瘺管存在該試驗亦可呈陰性.

『捌』 咽鼓管吹張正確做法

坐位,將聽診橡皮管一頭插入病人外耳道口,另一頭塞入手術者外耳道口,將咽鼓管導管彎端向下沿患耳側前鼻孔,循鼻底緩緩伸入鼻咽,接觸咽後壁,徐徐退出約1cm左右,同時將彎端向外轉90度,使導管經咽鼓管隆突滑落於咽鼓管開口處。

此時固定導管的位置,用橡皮吹氣球接導管末端將空氣輕輕吹入。經聽診橡皮管,若聽到「呼-呼」聲,表示咽鼓管通暢;「吱-吱」聲,表示狹窄;水泡聲表示有液體;若聽不到聲音,則表示完全阻塞。

(8)咽鼓管聲測法這種方法為什麼少用擴展閱讀:

注意事項:

1、鼻腔、鼻竇急性炎症時,不宜吹張。

2、遇有鼻中隔彎曲,可選擇彎端較長的導管由對側鼻腔進行吹張。

3、吹入氣體要酌情逐步增加,以防吹破鼓膜。

4、鼻咽部有新生物不宜吹張。

術後處理:

術後鼻腔滴1%麻黃素,適當地用抗生素,預防中耳感染。

參考資料:咽鼓管吹張術-網路

『玖』 咽鼓管功能檢查方法有哪些

咽鼓管功能檢查方法有:(1)捏鼻吞咽法;(2) 咽鼓管吹張法;捏鼻鼓氣法,耳鼓氣球吹張法,咽鼓管導管吹張法。(3)氣壓艙檢查法:(4)電聲阻抗測聽計.

『拾』 如何檢查咽鼓管是否有問題

咽鼓管問題常見的有咽鼓管堵塞和咽鼓管異常開放。醫院通過聲導抗測聽可以檢查咽鼓管是否堵塞,鼓室有無積液。咽鼓管異常開放多是由於咽鼓管周圍脂肪或者淋巴組織萎縮,快速過度減肥等原因。咽鼓管堵塞容易導致分泌性中耳炎,如果有症狀應該及時就醫。耳朵有脹滿感,或者耳鳴,自聲增強,應該盡快去醫院確診。感冒,鼻炎,鼻腔嗆水都有可能導致咽鼓管堵塞。在鼻腔沒有分泌物和炎症的情況下可以捏鼻鼓氣試下咽鼓管是否通暢,但如果有鼻涕這樣做可能會把分泌物帶進咽鼓管要慎重嘗試。與其自我診斷不如相信醫生,正確治療後可以好轉。祝早日恢復健康。

閱讀全文

與咽鼓管聲測法這種方法為什麼少用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地下水高錳酸鉀指數測量方法 瀏覽:334
纖維樁使用方法 瀏覽:687
貴州點光源安裝方法 瀏覽:808
化學鍍方法和技巧 瀏覽:494
寶寶怎麼治療最好的方法 瀏覽:459
csgo連入專屬伺服器失敗解決方法 瀏覽:939
溶液酸鹼性計算方法 瀏覽:205
戰馬貼膜的正確方法 瀏覽:174
復印機安裝與操作方法 瀏覽:21
概率中的個數計算方法 瀏覽:828
金帥洗衣機使用方法 瀏覽:654
怎麼選擇樁的施工方法 瀏覽:588
聯想筆記本限速在哪裡設置方法 瀏覽:485
怎樣快速止牙痛土方法 瀏覽:57
子宮肌層2mm治療方法 瀏覽:799
波紋排水管安裝方法 瀏覽:258
華為網路密碼在哪裡設置方法 瀏覽:1011
含羞草如何種植方法 瀏覽:359
小米note微信視頻在哪裡設置方法 瀏覽:853
在家製作紅棗糕的簡單方法 瀏覽: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