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研究方法 > 乞假帖教學方法

乞假帖教學方法

發布時間:2022-06-14 07:45:22

『壹』 如何進行小學階段的書法教學反思

小學書法教學反思

書法,它能陶冶人的性情,給人以美的享受。學習書法並非一朝一夕的事,而是需要經過長時期的艱苦練習方才可能有所收獲。古人雲:「書者玄妙之技也。」所以,要讓這些以前幾乎沒有接觸過書法或剛接觸書法的小學生對書法產生興趣、在學習中有所領悟、有所進步,那就更困難了。我認為困難主要體現在:

一、興趣不足:真正的書法興趣並非憑空而來,而是需要經過一段時間的書法實踐,並對書法的基本理論有所了解後,才會逐漸產生。書法學習最初往往要從最簡單的基本筆畫開始臨習,這樣的臨習是很枯燥、很乏味和很艱苦的。但學習書法就必須要經過這段時期的臨習,就像嬰兒學走路,首先學會站起來是最簡單的,也是最重要的。由於許多同學對一筆一畫都有嚴格要求的基礎筆法興味索然,有的同學甚至乾脆放棄,或是找借口經常請假,交作業時隨便應付或乾脆不交,在學書法的第一階段敗下陣來。

二、積習難改:有很多小學生在以前的寫字過程中,執筆、姿勢、認真程度等方面都無形中形成自己的一套寫字的特性,並且還有些學生未受到規范的寫字教育,正處於不良的寫字習慣中。俗話說:「習慣成自然」,一旦不良的習慣形成,就很難改正。就如:有些學生臨習碑帖時,在老師的叮囑下,剛提起筆來練習時,姿勢還是規范的。但過一會兒後毛病都出來了,有的學生在不注意中就把毛筆當硬筆來執,或是整個身子都扒在寫字台上……要糾正這些不良的習慣,對剛剛接觸書法的小學生來說非常困難。

三、不夠專心,不肯吃苦:學書法如同學做人,要求誠懇、嚴謹、認真、一絲不苟,不能馬虎,不能草率,對任何一個細小的筆畫或一個動作,都要認真處理。然而,對於練習時喜歡講話,精神不集中,姿勢不規范的學生,需要改正這些壞習慣時,就有些人不願意吃苦下功夫了,隨便翻開碑帖就隨意臨寫,淺嘗輒止,甚至有些學生連碑帖都沒有打開就亂圖亂畫了。這樣的學習效果當然不好。

四、缺乏觀察小學生在臨習過程中常出現這樣的情況:臨寫前不讀帖,臨寫時不認真看貼,有的看一筆寫一筆,寫得生硬做作,有的甚至純粹抄字。他所看到的,只是一個什麼字,至於筆畫、結構如何,他都視而不見。這便是缺乏觀察的主動性所造成的。這種學習方法是事倍功半的,長此以往,學生還會喪失對書法學習的信心,從而對此失去興趣。

基於以上幾點在書法教學中存在的主要困難,結合我校「五步六動教學模式,我的對策如下:

一、激發興趣:我國教育學家程頤提出,「教人未見其趣,必不樂學」。可見,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小學生書法藝術的教學過程中,激發興趣是頭等大事。由於學生的年齡特點,我們的教學目標不應定得過高,應以學生的長期發展為目標,培養學生的學書興趣,讓學生樂在其中。那麼,我們教師如何培養學生的興趣,讓其感受到樂趣呢?我認為可以在以下幾個環節進行嘗試:

1、課堂激趣,在書法教學中間經常給學生講一些通俗,生動,有趣的小故事。如書法家勤學苦練的故事及學習書法的重要意義等。雖然有的學生並不完全理解,但是可以讓學生知道書法藝術可以陶冶美的心靈,給人以美的享受;學好書法,將給自己以後的學習、生活、工作帶來極大的方便和樂趣。與此同時再適當插入一些理論知識,等等,使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不知不覺的學到知識。

2、環境熏陶,在書法教學環境中布置復印放大的所學碑帖,創設濃厚書法古典氛圍。適當地把學生優秀的作品或練習展示出來,增添學生的自信與自豪感。把一些比賽通知粘貼出來,鼓勵學生踴躍參加。

3、融洽關系,與學生交朋友,不居高臨下,讓學生結對拜師,共同進步。

4、舉辦展覽,給學生布置諸如臨摹展、創作展等小型系列展覽,並給學書成績優秀者及時的表揚。

5、組織活動,組織學生經常參賽,因為賽前學生的訓練興趣特別濃厚。

二、培養自學能力:古人講「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任何學習都是從一點一滴學起,日積月累,積少成多。學習書法更是如此,所以,在書法教學中不應該求快、多,而要力爭少而精。只有讓學生養成每天臨帖的習慣,持之以恆地學習,日後才能學有所成。三天打魚,兩天曬網,是學不好書法的,最終只能半途而廢。同時教師要努力幫助學生克服急於求成、驕傲自滿的情緒,擺脫急功近利的心理。因為這些不良習慣都是學生習書過程中的攔路虎。另外因為書法的范帖很多,在學習的時候應該博採眾長。但是在學生的臨帖過程中,不可朝三暮四,見異思遷,一帖沒學好就改換其他字帖,這樣只能學一帖,扔一帖,最後哪一帖也沒有學好。在教學中教師應該堅持按照選帖、讀帖、臨帖、出帖的教學方法,要求學生持之以恆,專攻一帖,使學生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保證學生學書過程中不走彎路。從中不斷提高學生的臨帖能力和自學能力。

三、培養審美能力:書法的審美特點主要體現在形式的變化中。書法無論在點畫上,還是結構上,章法上都是變化著的。如果失去了變化,千篇一律,就失去了書法藝術的美感。如音樂中的節奏變化等其實都是類似的道理。書法教學不但要使學生認識點線各處形態及其變化之美,而且要讓學生領會點線在書寫動態中所顯示的節奏韻律美。

『貳』 如何使用描紅字帖

說實話哈,我不推薦大家上來就描紅,更建議大家學習基本筆畫,學好基本筆畫後,再去學習結構,這樣來完成對一個字的掌握。可以關注公眾號啟明老師,然後回復硬筆楷書,有一套楷書的基本筆畫教學視頻,可能對您有幫助。

『叄』 字帖練字的正確方法是什麼

首先從楷書練起,你很懶啊,這些東西一下都很清楚。坐等別人的資料,就算給大多也是復制粘貼的。硬筆書法名家很多,這東西將就循序漸進,我練歐體都練了八年多,一個寒假是練不出什麼飛速的效果來的。選字帖兩個選擇,要麼臨古代有名的碑帖,要麼找當代名家的字帖來練。這里稍微介紹幾個有名的帖和硬筆書法家。顏體柳體歐體,這些我不說你應該都知道的吧,顏體大氣方正,柳體清秀疏朗(不建議練柳體),歐體靈活勁健比較好入門。古代的一些的帖子,如顏真卿的《顏勤禮碑》、歐陽詢的《九成宮醴泉銘碑》、另外《靈飛經》、《樂毅論》也很好。

至於當代名家,我個人是鍾愛啟功和田英章的,如果你喜歡歐體,可以去買田英章的字帖來練,我記得以前看一本叫什麼楷書教程的,具體的練字方法裡面都很詳細,你去買字帖,最好選有視頻教學cd的,這樣不至於走太多彎路。

啟功的字個性十足,田英章的基本和歐體特點差不多,比較適合大氣的人吧,另外還有顧仲安、司馬彥、鄒慕白、盧中南等等——

選誰的字帖一點也不重要,不過一定要選經典名家的(除了龐中華)。如果你對書法是有十二萬分的興趣,那就臨古人的,或者練軟筆,如果只是想把字練練好,那就選當代名家速成。我前面列舉的那些人,你最好都找找他們的書法作品,最中意哪個就選哪個。

至於方法,握筆姿勢正確。每天只要練30—60分鍾就好了,練多了也無益,不過這半小時一定要做到集中精力。書法練久了對心態的調節非常有好處,切勿急於求成。至於臨帖描貼的方法,我實在不想再碼字了,今天太累,自己上網搜一下吧,其實好的字帖教程里就有附帶了。從點橫撇捺開始,認真研究每一個字的構造,一筆一劃傾注了多少力量感情,不要浮躁求成,每寫一個字必須是自己傾力而為。先描幾次,可以掌握其具體構造,認真看帖,不要看一筆寫一筆,看完後憑著記憶寫,然後將自己寫的與帖子上的對照,觀其不一補其不足。

祝你成功。

『肆』 常用的寫字教學方法有哪些

寫字教學常用的方法有:講授法、觀察法、示範法、比較法、實踐法、熏陶法、多媒體輔助法等。
講授法。講授法是教師用語言來講解寫字知識、書寫要領的方法。講授時應突出重點,解除疑難。語言要准確精練,通俗明白,有吸引力,富有啟發性。
觀察法。觀察法是教師有目的、有計劃地引導學生用直接知覺去觀察漢字的造型特點的方法。指導觀察時要注意一要有目的,有具體的觀察要求。二要有順序。三要動腦。有了准確的觀察,寫出來的字就容易符合要求。
示範法。教寫字只靠講不行,必須書寫示範。教師示範時應注意動作緩慢,可邊示範邊講解,幫助學生看準字的形態,看清書寫的過程,進而理解運筆造型的道理。引導他們眼看、耳聽、心想,加深體驗。
比較法。運用比較方法幫助學生掌握字的特點。寫字教學中有正確與錯誤、美觀與醜陋、主要與次要的對比;比較的形式也有新舊知識之間的比較、示範比較、正誤比較、練習情況自我比較等。比較時,學生可在老師的指導下進行比較,也可獨立運用比較的方法認清字形,分析字的特點,有效地進行書寫練習。
實踐法。學生寫字,不是要口頭懂得多少寫字知識和書寫規則,而是要在實踐中即練習書寫中體驗和掌握書寫技法,形成書寫能力。練習書寫要與觀察、思考、記憶結合。要依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心理特點和書寫實際,合理安排時量和難度,同時還要注意激發學生的積極主動性,使練好字成為學生的一種內心需要。
熏陶法。熏陶法是學生在學習書法的過程中,運用多種教學手段,對學生進行熏陶感染,逐步培養學生審美趣味,引起審美心理的逐步變化。運用熏陶法,應注意營造良好的學習環境,使學生受到環境的感染。如布置濃厚學書氛圍的書法教室;引進文學藝術書法作品,增添書法欣賞的文化品位和趣味性;經常觀察碑帖、字帖,讓學生體悟中國書法藝術美。
多媒體輔助法。運用多媒體課件輔助教學,直觀形象,富有動感,能激發學生的興趣,更好地掌握寫字方法與技巧,有效地提高教學效率。如運用多媒體演示漢字的筆畫或書寫過程,能促使學生盡快地掌握漢字的筆畫書寫要點和筆順書寫規則;運用多媒體展示名家書法作品或學生中的優秀作品,引導學生欣賞、品評,展示自己的習作並學會評價,從而不斷地提高審美能力。
以上是基本的教學方法,每種方法都不能孤立地使用。應考慮學生的實際,因人而異,不同的教學內容綜合運用各種方法。
寫字教學案例
案例1:
在輔導低年級學生寫字的過程中,設計了如下一些比較活潑的練習。
1.老師帶領孩子玩一個類似於「反口令」的游戲。老師說「左上格」,小朋友在「右下格」點上一點;老師說「橫中線」,小朋友就在「豎中線」上點上一點……用田字格練字,是為了便於把握字的間架結構。練字的時候,須時時想著田字格。這個游戲強化了小朋友對田字格的認識。
2.和孩子一起寫怪字。小朋友練寫學過的字時,常常埋著頭按既成習慣寫,寫來寫去都是老樣子,達不到練習筆畫和結構的目的。老師編出一些怪字來,讓他們仿寫。這樣,他們不得不抬頭來認真看,看準每筆的形態、位置和走向。

案例2:
1.出示字卡,指名要求讀會寫的字,讀准字音。也可以一個字組一個詞,體會字義。
2.指導寫字:
(1)「芬、鴿、梢」三字較易寫,同學們可以自學。「鴿、梢」都是左右結構,寫時注意左右靠緊。「芬」筆畫要寫得勻稱、美觀。
(2)重點指導寫「譜」「巢」「爍」。
譜:左邊稍窄些,右邊上部「點」「撇」要注意擺勻稱。
巢:「巢」指鳥兒的窩,所以「巢」字就像鳥兒在樹上做的窩。「巢」字先寫上面的三個「撇點」(每個撇點是一筆)。再寫下面的「果」,上下都不要寫得太長,以免超出格子。
爍:火字旁筆順不要寫錯,注意四個筆畫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3.在寫字本上將每個字寫兩遍。
4.展示、評議寫字作業。

『伍』 十七帖 怎麼

網上有很多教學資料和視頻,首先是臨摹,其次多實踐。十七帖是最好的草書範本,還可以參照二王其他作品,還有唐人如孫過庭懷素的草書,隋人智永的真草千字文互相印證。更要多創作,這樣才有進步。
1.中堂的創作

中堂是比較寬的立軸,一般是懸掛在廳堂正中的位置上,以四尺整張的宣紙為多。創作時首先要選好文字內容,考慮整篇的行數以及每行的字數,這樣在書寫時心裡有所准備。—般以四行比較合適,或者三行正文,勵口上一行落款也可以,太窄則沒有中堂所應有的氣勢。此處所附右圖中選擇的是李白的五言詩,安排成四行,最後一行留有餘地,作落款、鈐印之用。正文字形大小、筆畫輕重要相互搭配,形成和諧的整體感。落款之地如果空間大,則可以寫上所錄詩詞的標題、書寫年月以及受書人名號等。

2.條幅的創作

條幅是立軸的一種形式。與中堂相比,條幅要顯得狹窄一些。至於要多窄,這也是根據懸掛的位置而定的。條幅適用的場所很多,一般齋、堂、館、店及居室牆壁的空白處皆可以懸掛。附圖左者是一件條幅,內容選擇的是唐代李白的一首七言絕句,安排成三行,這是常見的一種格式。這樣的格式在書寫時要注意中間一行與左右兩行的照應關系。圖例中字與字之間基本上以獨立為主,其中偶有連帶,如「欲行」兩字連在一起,「桃花」兩字似連還斷,這是按照《十七帖》的方式來處理的。小草作品應盡量少用上下連帶的方式。另外,三行的條幅中,最後一行要留有餘地,作落款以及鈐印之用。

3.對聯的創作

對聯是書法作品常見的一種款式。這種款式的基本要求是對稱,每個字有固定的位置。利用《十七帖》筆意創作對聯如同用其他書體—樣,只不過是用草書寫成。上下聯中每個字的分布要均勻,左右之間也要對稱,如附圖右者所示。這樣的方式要求上下字之間要有一定的距離,落款內容可多可少。如果要書寫姓氏、年月以外的內容,可以寫在上聯的右側;如果內容很多,則可以從上聯的右上偵聽始,將上下兩聯正文左右空間寫滿,年月、名款署在下聯的左側。

4.扇面的創作

扇面有兩種形式,一種是團扇,一種是摺扇。這里我們介紹一下摺扇的書寫方式。摺扇因為上寬下窄,所以書寫時不能照常規的方法,每行都寫成—樣的長度。通常的書寫方法是,一行長、一行短,相間而行。如左圖上者所示,第一行寫兩個字,第二行寫五個字。這樣安排,下邊不至於擁塞。至於短行、長行是否要字數一致,則需根據字形大小而定,但位置應保持大體上的—致。另外,第一行寫成短的或是長的都可以,落款的方式與正文也要基本保持一致。

5.匾額的創作

匾額內容一般是書寫齋、館、堂號,或者是個人喜好的短語。草書匾額不適宜作公共場所的標志,因為這樣的作品難以辨認。草書橫匾,通常是懸掛在自己的書房,內容多書寫警語等,既可以表明主人的志趣,又可以作裝飾或欣賞之用。用《十七帖》這樣的小草寫匾額,不能完全照抄原帖,因為原帖字跡相對較輕靈,所以寫匾額時要適當加重,這樣才醒目,如左圖下者。落款可作長跋,或者僅僅寫上年月、姓名,款文與正文應適當保持距離。

6,斗方的創作
斗方這種款式,要求作品的寬度與高度一樣,或基本一樣。從款式上看,它介於橫卷與條幅之間,既綜合了兩者的某些特徵,又不完全具備兩者的特性。所以,在這樣的款式上創作草書作品,要兼顧橫向展開的節奏與縱向運動的行氣。其文字內容可多可少,書寫時既要考慮每行的縱向氣勢,又要關注到行與行之間的聯系(則咐圖左者)。
六、歷代臨習《十七帖》名作欣賞
自唐朝以後,人們學習草書鉚巴王羲之《十七帖》當成範本來臨摹。所以,歷史上很多書法家都留下了臨習之作。這些臨習之作有些屬於意臨,也就是在臨摹的同時帶有自己的風格特徵,有些臨摹之作則比較忠實於原作的風格。下面我們對其中的一些臨作作一下簡單的介紹。
現在流傳下來的最早的臨習《十七帖》的作品是蘇軾《臨王羲之講堂帖》(見附圖右者)。《講堂帖》是《十七帖》中的—件作品。我們若把蘇軾的臨習作品與《十七帖》中的這—段進行對照,則會發現蘇軾的臨作並不是完全按照原帖的樣子來臨的,尤其是筆畫的形態,有蘇軾自己的行書特徵。蘇軾在這件臨作的結尾說:「此右軍書,東坡臨之,點畫未必皆似,然頗有逸少風氣。」他自己認為點畫不相似,但感覺到抓住了原帖的精神氣質。《臨王羲之講堂帖》行筆流暢,字形大小相兼,線條厚重而不乏飄逸之氣,可以看出在書寫時速度並不快,有優游不迫、閑散自適的境界,這一點正好與王羲之原作的精神相契合。另外,字形上也基本依照原帖,所以這仲臨作應在似與不似之間。

圖是元朝書法家康里子山的臨作。康里子山是元朝繼趙孟頫、鮮於樞之後的一位成功書法家,草書是他最擅長的書體。他的臨作與前面所介紹蘇軾的臨作在風格上有些不同。從形式來看,此臨作更接近王羲之的風格特徵。這種風格的形成,是與當時人們的指導思想相一致的。元朝書法家不像北宋時期蘇軾等人那樣強調自出新意,而是重視真心誠意地去學習古人,保持傳統,甚至在自己創作時也是這樣。我們這里選擇的是康里子山《臨十七帖》中的一段,叫做《諸從帖》,從點畫到字形,都很接近王羲之原作,筆畫簡潔有力,筆鋒峻爽,使轉自然,一些連綿的線條也都非常遒勁,看得出作者對原帖非常熟悉,所以書寫起來如行雲流水。當然,這件作品也有一些自己的特點,如字形比原作窄,章法安排上更加緊湊,不像原作那樣寬松閑散。
明朝有許多書家都留下了《十七帖》的臨作,較有特色的有胡正、項元汴、董其昌等。
胡正是明朝初期的書法家,在歷史上名氣不大。明朝初期陶宗儀的《書史會要》評價他「草書用筆如篆」,這是針對他的創作來說的。他沒有留 下自己創作的作品,我們很難對他的藝術成就作總體的評判。天津藝術博物館藏有他臨寫的《十七帖》—誦(見圖)。從這件I臨作來看,他曾對《十七帖》作過深入的研究。他的臨作含蓄靈動,中規入矩,整體風格靠近趙孟頫。這很容易理解,因為明朝初期的書法家大都受到趙孟頫書風的影響。與胡正的臨作風格相似的是項元汴。他是一位大收藏家,平生收藏的法書名畫很多。他本人電擅長書畫,不過在歷史上更以鑒藏聞名。故宮博物院收有他臨寫的二王法帖一卷,其中有《十七帖》中的內容(見圖)。他臨寫的思路和胡正基本一致,都是盡量與原帖靠近,用筆靈動,有秀潤之氣。我們開始學習《十七帖》,首先是要做到形似,從臨摹人手,因而上述這兩位書法家的臨習之作可以作為重要的參考資料。

董其昌是明朝後期很有代表性的書法家,擅長行草書。對於藝術,他主張要得到古人之神。他的理想是一種書卷氣的蕭散淡遠,落實到技巧上則是無須過分用力,只要很隨意地書寫。他的書法作品都有一個統一的風格——用筆很輕靈,字與字之間、行與行之間的距離拉得很開,給人的感覺很飄逸。他臨寫的《逸民帖》(《十七帖》中的一種,見附圖左者)與他的指導思想是合拍的。該件臨作不太關注是否與原帖一致,很多字都有重新改造的痕跡,章法安排也是順其自然,行與行之間很松。該臨作雖然不追求與原作的相似,但作品的趣味還是非常傳統。
明清之交王鐸臨寫的《諸從帖》(《十七帖》中的一種,見附圖右者)也很有名。他是這個時期的一位書法大家,平生花了很大精力去臨摹魏晉時期名家的作品。據說,他一天臨帖,一天 寫作品,這樣堅持下來達幾十年之久。他把王羲之草書作為研究的主要對象,留下來大量的臨習之作。有些是按照原帖的樣子來臨習,有些是自己發揮,水平都非常高。這仲臨作屬於前一種類型,即按照原作的格局臨習,每行的字數少有差異。當然,像他這樣功力深厚的書法家,不可能一點一畫照著原帖依樣畫葫蘆。他的這件臨作整體風范圓轉舒和,顯得得心應手。此外,該作還增加了一些牽連,筆畫也沒有原帖 那樣多的方折,可以說既遵從了原帖的精神,又有了自己的變通。
以上這些臨作都是我們可資借鑒的範本,其中的一些墨跡本更能為我們提供筆毫運轉的方法。

『陸』 為什麼學習書法都要從臨習古帖開始呢

書法臨習要過六關

一、過好中鋒關。

何謂中鋒?東漢書法家蔡邕曾說「令筆心常在點畫中行」,使筆鋒在點畫中間運行,這便是中鋒。「作書貴用中鋒,是千古不易的定論。以前我對對中鋒用筆的概念只有一些膚淺的感性認識,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例如,往往對自己所寫的字,點畫邊緣出現一邊整齊光潔一邊帶有鋸齒或一邊墨色較濃一邊較淡、立體感不強的現象百思不解。後來,在臨習過程中,嚴格地按中鋒用筆的要求進行。經過一段時間臨習,無意中發現以前的現象逐漸消失了,立體感增強了,點畫也渾凝圓勁、秀逸含蓄了,才真正地體驗到了中鋒用筆的感受。隨著臨習的逐漸深入,自己對中鋒的認識也隨之加深了。我發現,中鋒用筆固然很好,但除篆、隸得保持筆筆中鋒外,楷、行、草字如也筆筆中鋒的話,是否會缺乏一種意趣、情采。帶著這個疑慮,為了進一步的分析和學習,我查閱了一些書藉和名家的論著,才懂得對任何事物都不可機械地去套用的道理;明白了「正以立骨,偏以取勢」,隨心所欲,千變萬化的中鋒與側鋒用筆的辯證關系。

二、過好藏鋒關。

所謂藏鋒就是起筆用逆鋒,收筆用回鋒,把筆尖藏於筆畫之內,寫出來的點畫堅勁挺拔,給人以含蓄、渾勁、沉著的感覺。藏鋒在篆、隸、楷中尤為重要,篆、隸點畫幾乎筆筆藏鋒。因此,藏鋒必須訓練與掌握的筆法。寫字時是隨筆而入,以致寫出來的字處處露鋒,點畫到處稜角突出,存在許多斷筆,形如折木,點畫處處稜角突出,毫無渾勁、沉著、含蓄可言。當開始臨習漢隸《張遷碑》時,頗感吃力。面對困難,自己狠下決心按照藏鋒用筆的基本要領進行苦練,終於在一個月後由原來感到吃力到基本適應,起筆收筆從不習慣到習慣,基本上通過了篆、隸的藏鋒關。當臨寫《顏勤禮碑》時,一開始寫出來的字怎樣也無「顏」的味道。是何原因?經過觀察和分析,發現主要是起、收筆未能做到藏鋒?橫畫尤其是長橫和垂露豎成不了「枯骨」狀,長撇體現不出「蠶頭燕尾」等效果。問題找出了,關鍵的就是按楷體的點畫起收筆的藏鋒要求進行練習,找出規律,練出感覺,使之成為習慣。只有這樣才能寫出與法帖相似的點畫來。點畫寫象了才能求得字的像,字寫像了才能寫出法帖字體的神來,才能真正入帖。後來在臨習的過程中也悟出了藏鋒與露鋒是一對孿生兄弟,一個字中往往藏與露是相輔相成的,該藏則藏,該露則露,藏露結合字就會具有自然、優美、生動的神采和韻味。

三、過好提按關。

筆畫的粗細變化是在提按動作中完成的,提按是寫好點畫的關鍵。劉熙載曾說「凡書要筆筆按,筆筆提」,指出在運筆過程中提按的連續性和必要性。書寫的過程,實際上就是提按交換的過程。筆鋒在紙上運行時,一直是通過提按的交遞,再加上輕重、緩急的豐富變化,這樣點畫才具有生命的活力,才能產生美妙的韻味與鮮活的形象。如果寫出來的字線條粗細一致,就會與硬筆字無異,毫無神采與美感。這是點畫缺乏提按所致。按易掌握,難在提上,一筆而成的而又按提交遞就更難。為了使自己更好地掌握提按的技法,在臨習《書譜》時自己選定了一些基本上是一筆而成,且提按交遞特點較明顯的字來練習,如「晉」、「者」、「豈」、「鶴」、「置」、『『質」、「資」、「紹」、「濕」、「弊」、 等。同時也注意對某些輕入重按又輕出的點畫的訓練,如類似柳葉形的撇畫及輕入重按收筆的捺畫等。經過訓練來掌握這些範字和點畫的提按規律、特點。

四、過好轉折關。

「轉折」在書法中的運用是十分重要的。「轉」是用筆寫出圓轉迴旋、沒有方折稜角筆畫的筆法,其要領是,在轉的關節處筆不停駐下來,只有提按的變化,沒有折、頓的處理,「如折釵股」,是篆、行、草中運用最多的筆法。「折」與「轉」相反,是寫出方的點畫方法。折法,多運用於義方筆書法的起筆處(楷字藏鋒起筆的手段)、收筆處以及橫畫和豎畫的交接處。此法多運用於楷、隸書中,行、草亦時有所見。在練習「轉」方面,自己主要選出《書譜》中特點較明顯的字如「思」、「回」、「因"、「過」、「物」、「習」、「胡」、「力」「翠」的上部、「翰」和「題」的右部、「牆」的右下部、「奇」下部等進行練習。同時,也注意某些轉畫中保留折意方面的訓練。「轉」是行、草尤其是草的最基本的寫法,「轉」法掌握好了,才能一筆將草字寫出來,才能寫出草字奔、飛的勢態針對「折」的練習,我特意選出《顏勤禮碑》、王羲之《聖教序》中帶有「長橫」、「田」、「門」、「貝"、「一」、「日」、「月」、等的字作為範字按「折」的要領進行練習,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五、過好速度關。

運筆的急緩在書寫中是至關重要的。運筆的急與緩是形成作品不同風格和產生節奏、韻律變化的主要原因。落筆遲重取其雄厚,急速方能流暢、遒勁。運筆的急與緩須有機的結合,方能獲得更理想的效果,否則,一味遲重則失卻神氣,一味急速則失卻形勢。認為 「快」才是熟練的最好體現是錯誤的。認為「草書」的本質就是快更是不對的,我在學書之初就是以這樣的錯誤來實踐的結果怎樣也寫不出原法帖的「形」,更談不上「神」了。在苦惱中痛定思痛,經過一番思考,悟出了書法的速度是有急緩之分的,字體不同、點畫不同其書寫速度是不同的,我們在臨習時只有貼近其原帖字的書寫速度和節奏,才能得其「形」、「神」。一般來說,篆、隸、楷體的書寫速度相對慢些,行、草的速度則要快些,橫畫、撇畫相對快些,豎畫、捺畫則要慢些, 「能急不愁緩,能重方能輕」,經過反復的訓練,隨著書寫中對急緩運用對節奏方面逐步熟練,慢慢地進入到「隨心所欲」運用較自如的階段。也就會領悟到「能速而速,故以取神,應遲不遲,反覺失勢」的道理。

六、過好輕重關。

用筆的輕與重,直接影響到作品的風格、特點、藝術效果。用筆輕者,令人感到輕松、秀麗、和雅、飄逸;用筆重者,則會給人以沉著、拙重、凝煉、渾朴之感。用筆的輕重,主要基於「力度」的大小,而這種力度則完全取決於運筆時力度控制上。這種力度是毛筆之毫鋒與紙相磨擦產生的使人感覺出來的力度。筆不虛,則欠圓脫,筆不實,則欠沉著。專用虛筆,似近油滑;專用實筆,又會滯笨。從運筆技巧來說,其輕重、虛實是一對統一、對立的矛盾,它們之間存在著不可分割的聯系。所謂虛實相生,要做到這一點,就必須在苦練中達到善使筆鋒。為了更好的善使筆鋒,在臨習中,須十分注重用筆鋒運行,把握其虛實、輕重的分寸。輔之以往高執筆桿,運用懸腕力、臂力推動筆鋒向前鋪毫運筆;十分注意筆筆以鋒用力送到底,例如「撇」畫及類似「秋」「火」的最後一筆。經過刻苦訓練,在點畫線條的力度和質感上都會有明顯的提高。

以上六個方面的用筆要素不是獨立的,而是相輔相成的。只有在書寫的過程中很好地將它們有機地結合起來,才能創作出高水平的作品。

『柒』 淺談中小學書法教育之如何教學生讀帖臨帖擇帖

關於讀帖、臨帖、擇帖的話題在許多有關的書法文獻中都有所涉及,而且就其中某一話題已經有了比較詳細的論述,但是從將其與書法教學過程相結合這一角度出發,進行敘述的文章並不多,因此,筆者選擇從這一角度來對這一話題進行重新敘述。一、如何教學生讀帖「【讀帖】書法創作繼承論用語。不曰臨帖而曰讀帖,意思是要象分析文章的要領和義理那樣,去分析碑帖中用筆的意圖和方法。(剩餘2310字)

『捌』 怎麼才能練的一手好字感覺自己的字還停留在小學階段,一筆一劃的很工整。有沒有字帖推薦

在我的教學經驗中,成年人要想寫好硬筆字,要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第一,練習的時候是臨帖、是描帖(摹帖)、還是抄帖,這一點很重要,決定著你練字的成功與否。


描帖是成年人學習硬筆字經常使用的一種方法,描帖的一個重要特徵就是被動練習,是一種機械式的反復重復一個動作。這和熟能生巧完全是兩回事。我們知道,讓自己去描一幅畫的時候,基本上能描個八九不離十,但是讓我們比葫蘆畫瓢的時候,往往連三四分的摸樣都畫不出來。

六,要建立興趣感

我主張要學員在練習前寫幾個字,練習後再寫同樣的幾個字,對比效果,如果效果明顯,寫字的興趣會大大增加。往往是剛開始的一段時間練習效果很好,過了這段興趣高昂期就進入了一個郁悶期,進步很慢,成效很小,興趣會慢慢減退。因此必須要讓學員認識到進步、認識到優點,培養出學生興趣,只有這樣才能練好硬筆字。

七,專業的指導與練習

硬筆字的練習最好還是跟隨老師學習,老師會在各個方面給予指點,以至不會走入歧途。老師帶領練習的成效是自己聯系的數倍,有時候書法的迷茫不在於差距有很多,而是在於缺乏老師指點迷津。你知道一個字有多少要求嗎?你知道一個字「差之毫釐、失之千里」?你知道自己的字哪裡有缺點嗎?看不到這些,進步當然很慢。

『玖』 如何向別人借鑒好的教學方法

一、學習借鑒他人寫作方法的途徑有哪些。

二、各種學習借鑒途徑利弊分析。

三、各種學習借鑒途徑的具體方法。

首先,我們來看第一方面。學習借鑒他人寫作方法的途徑有哪些。我個人粗略總結了一下,大概有這五個途徑,可以學習借鑒他人的寫作方法。

一是跟著師傅學。

這種情況一般來說比較少見。因為,在同一個單位里大家同為文字秘書,相互之間可以坦白地說是競爭關系。即便是他水平比你高很多,無需擔心你水平的提高會威脅到他的地位作用,非親非故的,人家也不見得願意全心全意去教你。因為「教會徒弟餓死師傅」的傳統觀念,最起碼在你的師傅個人還有晉升的想法,還在位的時候,他是很難願意教給你太多太真的東西的。就像前段時間熱播的電影《師傅》中的情節一樣,看過的同學都知道,所有的武館都不會教真的功夫。

二是析研他人成文。

這是一種相對來說,較為常見的方法,而且成本又比較低。但是,據我了解,我們許多秘友可能還沒有意識到這個方法,或者是意識到了卻感到無從下手。所以我們把這塊內容作為這節課的重點來講述。

簡單來說,析研文章就是從他人的成文中去推測推斷其寫作過程以及其中所採用的寫作技巧方法。為什麼說推測呢,因為沒有人當面給你講,而且你看不到成文過程。雖然是推測,但是這種方法確實是成本很低、收效很大,也就是說性價比很高。值得大家很好地學習和了解。可以給大家爆個料,我個人的學習公文材料的過程中也沒有人教,那會呢,也不知道有老秘網和文稿評改演播室這么個好平台。因此,可以說我個人的寫作水平的提高主要就是依賴於析研他人的文章。特別是在「如何構建文章結構框架」方面收獲很大。

三是聽視頻講座。

就像我們這個老秘網公文課堂一樣,大家來這里聽老師們進行視頻語音講座。這個呢,問題就很簡單了,同學們盡力去聽、盡力去記、盡力去想、盡力去用,但是,實際情況呢,我個人武斷地認為可能不是很好,我們這個群,有這么多人,但是據我觀察,每次來上課的,或者說,堅持來聽課的人常見的就那麼幾個,發言踴躍積極的也就是那麼幾個。這個呢,當然可能是因為大家晚上要加班工作、或者開會、或者個人有私事,但是,我想,既然我們是花錢進來的,可能這點錢對你來說也不多,不算什麼,但是,你不能小看寫作對你工作的重要性,所以呢,大家有什麼困難還是盡量克服一下,雖然說,我們課後有錄音和錄像,但是,效果呢,還是比不得當場來聽課。

四是看寫作教程。

這個呢,市面上有各種各樣關於黨政機關公文材料寫作的教程。還有各種範文書籍。但是,說句真心話,雖然我是沒有那個本事編寫寫作教程,但是,市面上的寫作教程確實是魚龍混雜、良莠不齊。但是,也確實有寫得很好的,我在這里就不推薦了,有插播廣告的嫌疑。

五是介紹寫作方法的經驗文章。

這個就比較多了。有專門介紹寫作知識、寫作經驗的雜志,還有專門的網站。我們老秘網上的文章絕大多數都屬於這類文章。其中很多老師和秘友們所介紹的方式方法都是個人親身體會,寫得很好,大家可以多去瀏覽,多去學習。

以上我們簡單介紹了一下學習借鑒他人寫作文章的五種主要途徑。歡迎同學們把自己在學習借鑒他人寫作方面的好方法分享出來。可以通過老秘網或者微信留言的方式,跟我交流。在這里先謝謝大家。

下面,為了進一步深入了解這五種途徑。我們再來看一下各個途徑本身所存在的利與弊。也就是這節課的第二點內容。這個呢我同學們簡單聽一下就好了。

『拾』 書法字帖怎麼用

就是看著臨摹用的···如果你是初學者我推薦你用乙瑛碑的字帖···屬於隸書···很適合初學者的···並且很適應,特別是初學者 不能隨便亂練字帖的,如果你以後想繼續更深入的學下去就會有困難了,那個在圖書市場應該都有的賣,也不貴,希望能幫助你。

閱讀全文

與乞假帖教學方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地下水高錳酸鉀指數測量方法 瀏覽:334
纖維樁使用方法 瀏覽:687
貴州點光源安裝方法 瀏覽:808
化學鍍方法和技巧 瀏覽:494
寶寶怎麼治療最好的方法 瀏覽:459
csgo連入專屬伺服器失敗解決方法 瀏覽:939
溶液酸鹼性計算方法 瀏覽:205
戰馬貼膜的正確方法 瀏覽:174
復印機安裝與操作方法 瀏覽:21
概率中的個數計算方法 瀏覽:828
金帥洗衣機使用方法 瀏覽:654
怎麼選擇樁的施工方法 瀏覽:588
聯想筆記本限速在哪裡設置方法 瀏覽:485
怎樣快速止牙痛土方法 瀏覽:57
子宮肌層2mm治療方法 瀏覽:799
波紋排水管安裝方法 瀏覽:258
華為網路密碼在哪裡設置方法 瀏覽:1011
含羞草如何種植方法 瀏覽:359
小米note微信視頻在哪裡設置方法 瀏覽:853
在家製作紅棗糕的簡單方法 瀏覽: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