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研究方法 > 李清照的一剪梅有什麼好背的方法

李清照的一剪梅有什麼好背的方法

發布時間:2022-06-13 04:48:00

❶ 李清照的一剪梅怎麼背啊

一剪梅
年代:【宋】 作者:【李清照】 體裁:【詞】
紅藕香殘玉蕈秋,
輕解羅裳,獨上蘭舟。
雲中誰寄錦書來?
雁字回時,月滿西樓。

花自飄零水自流。
一種相思,兩處閑愁。
此情無計可消除。
才下眉頭,卻上心頭。

參考資料中有賞析
希望對你的記憶有幫助 祝學習進步O(∩_∩)O~

❷ 一剪梅 李清照運用了什麼藝術手法,抒發了什麼情感

一剪梅
作者:李清照 (宋代)
紅藕香殘玉簟秋。輕解羅裳,獨上蘭舟。雲中誰寄錦書來,
雁字回時,月滿西樓。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
兩處閑愁。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
「才下眉頭,卻上心頭」最後一句運用對偶手法。
就是說,這種相思之情是沒法排遣的,縐著的眉頭方才舒展,而思緒又湧上心頭.一句話就是時刻在相思著.這里,作者對「愁」的描寫,極其形象.人在愁苦時總是縐著眉頭,愁眉苦臉的.作者正是抓住這一點才寫出「才下眉頭,卻上心頭」兩句,使人若見其眉頭剛舒展又緊蹙的樣子,從而領會到她內心的綿綿痛苦的.「才下」、「卻上」兩個詞用得很好,兩者之間有著連接的關系.所以,它能把相思之苦的那種感情在短暫中的變化起伏,表現得極其真實形象.這幾句和李煜《烏夜啼》的「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別是一般滋味在心頭」,意境相似,有異曲同工之妙.

❸ 李清照一剪梅詩詞解析

大家好,今天我來給大家講講宋代女詞人李清照的一剪梅。
李清照的一剪梅是一首抒寫離情別緒的詞,重在寫別後的相思之情。上片雖沒有一個離情別緒的
字眼,卻句句包孕,極為含蓄。下片則是直抒相思與別愁。詞以淺近明白的語言,表達
深思摯愛之情,纏綿感人。全詞輕柔自然,歇拍三句尤為行家稱賞。

❹ 李清照《一剪梅》的賞析

一剪梅·紅藕香殘玉簟秋 ·李清照

紅藕香殘玉簟秋。輕解羅裳,獨上蘭舟。雲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
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閑愁。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

【賞析一】 以靈巧之筆抒寫眷眷之情——析李清照的《一剪梅》

這首詞在黃升《花庵詞選》中題作「別愁」,是趙明誠出外求學後,李清照抒寫她思念丈夫的心情的。伊世珍《琅嬛記》說:「易安結褵未久,明誠即負笈遠游。易安殊不忍別,覓錦帕書《一剪梅》詞以送之。」最近,電影《李清照》沿襲了伊世珍之說,當趙明誠踏上征船出行時,歌曲就唱出《一剪梅》的「輕解羅裳,獨上蘭舟」。我認為把這首詞理解為送別之作,於詞意不盡相符,就是「輕解羅裳」兩句,也難解釋得通。「羅裳」,不會是指男子的「羅衣」,因為不管是從平仄或用字看,沒有必要改「衣」為「裳」。「羅裳」無疑是指綢羅裙子,而宋代男子是不穿裙子的。要是把上句解為寫李清照,下句寫趙明誠,那麼,下句哪來主語?兩者文意又是怎樣聯系的呢?看來,應該以《花庵詞選》題作「別愁」為宜。

李清照和趙明誠結婚後,夫妻感情甚好,家庭生活充滿了學術和藝術的氣氛,十分美滿。所以,兩人一經離別,兩地相思,這是不難理解的。特別是李清照對趙明誠更為仰慕鍾情。這在她的許多詞作中都有所流露。這首詞就是作者以靈巧之筆抒寫她如膠似漆的思夫之情的,它反映出初婚少婦沉溺在情海之中的純潔心靈。詞的開頭是:
紅藕香殘玉簟秋。寫出時間是在一個荷花凋謝、竹席嫌涼的秋天。「紅藕」,即紅色荷花。「玉簟」,是精美的竹席。這一句涵義極其豐富,它不僅點明了時節,指出就是這樣一個蕭疏秋意引起了作者的離情別緒,顯示出全詞的傾向性。而且渲染了環境氣氛,對作者的孤獨閑愁起了襯托作用。如「紅藕香殘」,雖然是表示出秋來了荷花凋謝,其實,也含有青春易逝,紅顏易老之意;「玉簟秋」,雖然是暑退秋來,所以竹席也涼了。其實,也含有「人去席冷」之意。
就表現手法及其含義來看,這一句和南唐李璟《浣溪沙》的首句:「菡萏香銷翠葉殘」相類似。同樣是說荷花凋殘,秋天來了。但後者不如前者那麼富有詩意:「菡萏香銷」,無疑是不及「紅藕香殘」那樣既通俗又是色澤鮮明;「翠葉殘」意思仍然和「菡萏香銷」一樣,是指秋來荷葉落。但「玉簟秋」,卻不同了,又有一層新的意思。如果說,「紅藕香殘」是從客觀景物來表現秋的到來,那麼,「玉簟秋」就是通過作者的主觀感受——竹席生涼來表達秋的到來。一句話里把客觀和主觀、景和情都融化在一起了。顯然,同是七個字,但它的涵義就比之李璟句豐富得多。怪不得清朝陳廷焯贊賞說:「易安佳句,如《一剪梅》起七字雲:『紅藕香殘玉簟秋』,精秀特絕,真不食人間煙火者。」(《白雨齋詞話》)李清照並非不食人間煙火的人,但這一句「精秀特絕」,卻是事實,並非過譽。

李清照本來已因丈夫外出而有所牽掛,如今面對這樣一個荷殘席冷、萬物蕭疏的景象,免不了觸景生情,其思夫之情必然更加縈繞胸懷,內心之苦是不言而喻的。凡人受愁苦的煎熬,總是要想辦法排愁遣悶的,這是人之常情。李清照也不例外。她究竟想如何來消除這愁悶呢?此刻,她不是借酒消愁,也不是悲歌當泣,而是借游覽以遣悶,下兩句就是這樣引出來的:

輕解羅裳,獨上蘭舟。

就是說,我輕輕地解開了綢羅的裙子,換上便裝,獨自劃著小船去遊玩吧!上句「輕」字,很有份量,「輕」,是輕手輕腳的意思。它真實地表現了少婦生怕驚動別人,小心而又有幾分害羞的心情。正因為是「輕」,所以誰也不知道,連侍女也沒讓跟隨就獨自上小船了。下句「獨」字就是回應上句的「輕」字的。「羅裳」,是絲綢制的裙子。「蘭舟」,即木蘭舟,船的美稱。這里用「羅裳」和「蘭舟」很切合李清照的身份。因為這是富貴人家之所獨有。這兩句的涵義,既不同於《九歌•湘君》中的「沛吾乘兮桂舟,令沅湘兮無波,使江水兮安流」。寫湘夫人乘著桂舟來會湘君;也不同於張孝祥的《念奴嬌》:「玉鑒瓊田三萬頃,著我扁舟一葉。」寫張泛舟在廣闊的洞庭湖上的興奮心情。而是極寫李清照思夫之苦,她之所以要「獨上蘭舟」,正是想借泛舟以消愁,並非閑情逸致的遊玩。這是李清照遣愁的方法之一。其實,「獨上蘭舟」以消愁,若非愁之極何以出此?然而,它不過是象「舉杯消愁愁更愁』一樣。過去也許雙雙泛舟,今天獨自擊楫,眼前的情景,只能勾引起往事,怎能排遣得了呢?不過,李清照畢竟跟一般的女性不同,她不把自己的這種愁苦歸咎於對方的離別,反而設想對方也會思念著自己的。所以,她宕開一筆,寫道:

雲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

前兩句是倒裝句。這幾句意思是說,當空中大雁飛回來時,誰托它捎來書信?我正在明月照滿的西樓上盼望著呢!「誰」,這里實際上是暗指趙明誠。「錦書」,即錦字迴文書,這里指情書。作者這么寫,看似乎淡,實則含蓄有韻味:一、它體現了李清照夫妻感情的極其深厚、真摯,以及李清照對她丈夫的充分信任。因為如果她對趙明誠感情淡薄,或有所懷疑,就不會想像「雲中誰寄錦書來」,而是必然發出「浮雲蔽白日,遊子不顧反」(《古詩十九首•行行重行行》);或是「盪子行不歸,空床難獨守」(《古詩十九首•青青河畔草》)的怨言。所以,這里作者這樣寫,不言情而情已自見。這種借寫事來抒情,正是在藝術創作上最富有感染力的。二、寓抽象於形象之中,因而更覺具體生動。單說「誰寄錦書來」,未免顯得抽象。作者藉助於雁能傳書的傳說,寫道:「雲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這就通過大雁翔空,形象地表達了書信的到來,使人可看得到,摸得著。雖然這種寫法,並非自她始,但她的雲中雁回比之一般的飛雁傳書,顯然畫面更為清晰,形象更為鮮明,這種點化仍然是值得肯定的。三、它渲染了一個月光照滿樓頭的美好夜景。在這夜景里,即使收到情書,無疑是高興的。但光是這樣理解,還不可能發掘「月滿西樓」句的真正含義。雁傳書信,固可暫得寬慰,但不可能消除她的相思。其實,在喜悅的背後,蘊藏著相思的淚水,這才是真實的感情。「月滿西樓」句和白居易《長相思》的「月明人倚樓」含義相似,都是寫月夜思婦憑欄望遠的。但李作較之白作似乎進了一步,關鍵在於「西」字,月已西斜,足見她站立樓頭已久,這就表明了她思夫之情更深,愁更極。由於李清照既然思念著自己的丈夫,又相信丈夫也會思念著自己,所以,下片也就順此思路開展了:

花自飄零水自流。

有人說,這是寫李清照慨嘆自己「青春易老,時光易逝」。要是這樣,那麼,下面「一種相思,兩處閑愁」兩句,就成為無源之水,無本之木了。其實,這一句含有兩個意思:「花自飄零」,是說她的青春象花那樣空自凋殘;「水自流」,是說她丈夫遠行了,象悠悠江水空自流。「自」字,是「空自」或「自然」的意思。它體現了李清照的感嘆語氣。這句話看似平淡,實際上含義很深。只要我們仔細玩味,就不難發覺,李清照既為自己的紅顏易老而感慨,更為丈夫不能和自己共享青春而讓它白白地消逝而傷懷。這種復雜而微妙的感情,正是從兩個「自」字中表現出來的。這就是她之所以感嘆「花自飄零水自流」的關鍵所在,也是她倆真摯愛情的具體表現。唯其如此,所以底下兩句:

一種相思,兩處閑愁。

就自然地引出來了。如果說,上面沒有任何一句提到李清照和他的丈夫的兩相恩愛;那麼,這兩句就說得再明白也沒有了。她倆是同樣互相思念著,也同樣因離別而苦惱著。這種獨特的構思體現了李清照對趙明誠的無限鍾情和充分信任,體現了她開朗的性格,善於為對方著想,與一般婦女的狹隘心胸不同。在古典詩詞中,寫思夫之作的不少,但大多是「過盡千帆皆不是。斜輝脈脈水悠悠,腸斷白萍洲」(溫庭筠《憶江南》);或是「紅豆不堪看,滿眼相思淚」(牛希濟《生查子》)一類文字。象李清照這樣從兩方面來寫出相思之苦的,極為鮮見。

那麼,李清照的「閑愁」究竟達到了什麼程度呢?下面三句就作了回答:

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

就是說,這種相思之情是沒法排遣的,縐著的眉頭方才舒展,而思緒又湧上心頭。一句話就是時刻在相思著。這里,作者對「愁」的描寫,極其形象。人在愁苦時總是縐著眉頭,愁眉苦臉的。作者正是抓住這一點才寫出「才下眉頭,卻上心頭」兩句,使人若見其眉頭剛舒展又緊蹙的樣子,從而領會到她內心的綿綿痛苦的。「才下」、「卻上」兩個詞用得很好,兩者之間有著連接的關系。所以,它能把相思之苦的那種感情在短暫中的變化起伏,表現得極其真實形象。這幾句和李煜《烏夜啼》的「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別是一般滋味在心頭」,意境相似,有異曲同工之妙。

王士禎在《花草蒙拾》中說:「然易安亦從范希文『都來此事,眉間心上,無計相迴避』語胎出,李特工耳。」誠然,李作比之范作已勝一籌。「眉間心上,無計相迴避」,總不及「才下眉頭,卻上心頭」那麼形象地反映李清照愁眉變化的情景,怪不得成為千古絕唱。

由上看來,李清照這首詞主要是抒寫她的思夫之情。這種題材,在宋詞中為數不少。若處理不好,必落俗套。然而,李清照這首詞在藝術構思和表現手法上都有自己的特色,因而富有藝術感染力,仍不失為一篇傑作。其特點是:一、詞中所表現的愛情是旖旎的、純潔的、心心相印的;它和一般的單純思夫或怨其不返,大異其趣。二、作者大膽地謳歌自己的愛情,毫不扭捏,更無病態成份;既象蜜一樣的甜,也象水一樣的清,磊落大方。它和那些卿卿我我、扭捏作態的愛情,涇渭分明。三、李詞的語言大都淺俗、清新,明白如話,這首詞也不例外。但它又有自己的特點,那就是在通俗中多用偶句,如「輕解羅裳,獨上蘭舟」、「一種相思,兩處閑愁」、「才下眉頭,卻上心頭」等等,既是對偶句,又淺白易懂,讀之琅琅上口,聲韻和諧。若非鑄詞高手,難能做到。(鄭孟彤)

【賞析二】

這首詞作於清照和丈夫趙明誠遠離之後,寄寓著作者不忍離別的一腔深情,是一首工巧的別情詞作。

詞的起句「紅藕香殘玉簟秋」,領起全篇,上半句「紅藕香殘」寫戶外之景,下半句「玉簟秋」寫室內之物,對清秋季節起了點染作用。全句設色清麗,意象蘊藉,不僅刻畫出四周景色,而且烘托出詞人情懷。意境清涼幽然,頗有仙風靈氣。花開花落,既是自然界現象,也是悲歡離合的人事象徵;枕席生涼,既是肌膚間觸覺,也是凄涼獨處的內心感受。起句為全詞定下了幽美的抒情基調。

接下來的五句順序寫詞人從晝到夜一天內所作之事、所觸之景、所生之情。前兩句「輕解羅裳,獨上蘭舟」,寫的是白晝在水面泛舟之事,以「獨上」二字暗示處境,暗逗離情。下面「雲中誰寄錦書來」一句,則明寫別後的懸念。接以「雁字回時,月滿西樓」兩句,構成一種目斷神迷的意境。按順序,應是月滿時,上西樓,望雲中,見回雁,而思及誰寄錦書來。「誰」字自然是暗指趙明誠。但是明月自滿,人卻未圓;雁字空回,錦書無有,所以有「誰寄」之嘆。說「誰寄」,又可知是無人寄也。詞人因惦念遊子行蹤,盼望錦書到達,遂從遙望雲空引出雁足傳書的遐想。而這一望斷天涯、神馳象外的情思和遐想,無時無刻不縈繞於詞人心頭。

「花自飄零水自流」一句,承上啟下,詞意不斷。它既是即景,又兼比興。其所展示的花落水流之景,是遙遙與上闋「紅藕香殘」、「獨上蘭舟」兩句相拍合的;而其所象喻的人生、年華、愛情、離別,則給人以凄涼無奈之恨。

下片自此轉為直接抒情,用內心獨自的方式展開。「一種相思,兩處閑愁」二句,在寫自己的相思之苦、閑愁之深的同時,由己身推想到對方,深知這種相思與閑愁不是單方面的,而是雙方面的,以見兩心之相印。這兩句也是上闋「雲中」句的補充和引申,說明盡管天長水遠,錦書未來,而兩地相思之情初無二致,足證雙方情愛之篤與彼此信任之深。這兩句既是分列的,又是合一的。合起來看,從「一種相思」到「兩處閑愁」,是兩情的分合與深化。其分合,表明此情是一而二、二而一的;其深化,則訴說此情已由「思」而化為「愁」。下句「此情無計可消除」,緊接這兩句。正因人已分在兩處,心已籠罩深愁,此情就當然難以排遣,而是「才下眉頭,卻上心頭」了。

「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三句最為世人所稱道。這里,「眉頭」與「心頭」相對應,「才下」與「卻上」成起伏,語句結構既十分工整,表現手法也十分巧妙,在藝術上具有很強的吸引力。當然,這兩個四字句只是整首詞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並非一枝獨秀。它有賴於全篇的烘托,特別因與前面另兩個同樣工巧的四字句「一種相思,兩處閑愁」前後襯映,而相得益彰。

作者: 灌水樂園ho 2007-4-5 18:22 回復此發言

【賞析三】

元伊世珍《琅嬛記》卷中載:「易安結婚未久,明誠即負笈遠游。易安殊不忍別,覓錦帕書《一剪梅》詞以送之。」以詞來抒寫相思之情,這並不是什麼新鮮的題材,但李清照這首《一剪梅》以其清新的格調,女性特有的沉摯情感,絲毫「不落俗套」的表現方式,給人以美的享受,顯得越發難能可貴。

「紅藕香殘玉簟秋」,首句詞人描述與夫君別後,目睹池塘中的荷花色香俱殘,回房欹靠竹席,頗有涼意,原來秋天已至。詞人不經意地道出自己滯後的節令意識,實是寫出了她自夫君走後,神不守舍,對環境變化渾然無覺的情形。「紅藕香殘」的意境,「玉簟」的涼意,也襯托出女詞人的冷清與孤寂。此外,首句的語淡情深,如渾然天成,不經意道來。故前人評曰:「易安《一剪梅》起句『紅藕香殘玉簟秋』七字,便有吞梅嚼雪,不食人間煙火氣象,其實尋常不經意語也」(《兩般秋雨庵隨筆》卷三)。「輕解羅裳,獨上蘭舟。」次寫在閨中無法排遣愁悶與相思之苦,便出外乘舟解悶。詞人在一首《如夢令》中曾生動地記述一次她乘舟盡興遊玩的情景,不僅歸舟晚,還誤入藕花深處,驚起一灘鷗鷺,情調歡快。現如今卻是「獨上蘭舟」,不僅無由消除相思之苦,反更顯悵惘和憂郁。「雲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女詞人獨坐舟中,多麼希望此刻有雁陣南翔,捎回夫君的書信。而「月滿西樓」,則當理解為他日夫妻相聚之時,臨窗望月,共話彼此相思之情。此句頗有李商隱「何當共剪西窗燭」詩句的意境。另外,「月滿」也蘊含夫妻團圓之意。這三句,女詞人的思維與想像大大超越現實,與首句恰形成鮮明對照。表明了詞人的相思之深。

下片。「花自飄零水自流」,詞人的思緒又由想像回到現實,並照映上片首句的句意。眼前的景象是落花飄零,流水自去。由盼望書信的到來,到眼前的抒寫流水落花,詞人的無可奈何的傷感油然而生,尤其是兩個「自」字的運用,更表露了詞人對現狀的無奈。「一種相思,兩處閑愁」,次寫詞人自己思念丈夫趙明誠,也設想趙明誠同樣在思念自己。這樣的斷語,這樣的心有靈犀,是建立在夫妻相知相愛的基礎上的。末三句,「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詞人以逼近口語的詞句,描述自己不僅無法暫時排遣相思之情,反而陷入更深的思念境地。兩個副詞「才」、「卻」的使用,很真切形象地表現了詞人揮之又來、無計可消除的相思之情。

這是一首相當富有詩情畫意的詞作。詞人越是把她的別情抒寫得淋漓盡致,就越能顯出她的夫妻恩愛的甜蜜,也越能表現出她對生活的熱愛。此外,這首詞在意境的刻畫,真摯、深沉情感的表述,以及語言運用的藝術上,無不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文潛 少鳴)

【賞析四】

本篇抒寫的是普通的秋日別情,是作者為懷念其夫趙明誠所作,上闋從秋日獨自泛舟出遊寫到明月高照閨樓,無論是白天或晚上,出外或者歸家,無時無刻不在掛念著心上之人,盼望他從遠方寄來「錦書」。下闋以花落水流比擬丈夫離開自己以後的寂寞寥落之感,說明彼此伉儷情深,兩地相思難以消除。我們可以見到,柳眉剛剛舒展,心中又見翻騰,詞語淺近,感情深摯,體現了漱玉詞的藝術風格。

集評:
離情慾淚。讀此始知高則誠,關漢卿諸人,又是效顰(《楊慎批點本草堂詩余》卷三)。
此詞頗盡離別之情。語意飄逸,令人省目(《草堂詩余評林》卷二)
易安佳句,如《一剪梅》起七字雲:「紅藕香殘玉簟秋」,精秀特絕,真不食人間煙火者(《白雨齋詞話》卷二)。

詞一開篇:「紅藕香殘玉簟秋」,荷花已然凋殘,盡是一片清秋冷落時節,這個「秋」字,正是作者觸發情懷的節點,是緣景生情的根本,也是文章情氣的基礎。作者把「秋」這個抽象化的季節概念,用具有感性色彩和具象特徵的「紅藕香殘」來表達。同時,秋涼的「香殘」景象和清颯氛圍最能激起人們的愁情幽緒,這在古典詩詞是極為常見的,這說明了其審美上的對象特徵和心理意緒上的對應同構關系。作者巧妙的避免了自然景象可能的對主體心理意緒的掩蔽,使讀者產生審美上的偏向,而是把客體的自然物象作為引發情緒的媒介。即不是意大境小,也不是境大意小,而是微衰的秋境和幽然的秋思之間的相互契合。

作者淡起微推,首先用淡筆勾勒季節特徵,其後輕推出抒情主體的形象。「輕解羅裳,獨上蘭舟」兩句足可玩味,「輕」,言其悄悄然;「獨」,曰其僅然一身。何以如此?詞至此可謂不著一字,然而其意脈潛隱其中,直到「雲中誰寄錦書來」,其潛隱之意脈方才顯豁,終顯其表層意象。作者眺望秋際雲天,原是企盼丈夫的「錦書來」,於是緊接「雁字回時」一句。「雁字」既是眼前實景,雁陣歸然,長空嘹唳;也是寄興之景,所謂鴻雁傳書,本就是具有民族本色的傳統意象,含有象徵意義。當這這種翹首引懷,待書於景的意識,最終成為顯性意識時,前兩句「輕解羅裳,獨上蘭舟」所內蘊的深意也就得到了很好的解釋。其在一個幽靜的環境中孑然一身,靜靜地等待雁傳尺素,獨自咀嚼那離別的傷情,悄然的排遣那銘心的思念。在這「輕」與「獨」中不事張揚,無需為伴的去回味、咀嚼、體驗、領略。上闋煞尾處,忽見「月滿西樓」這一景象描述。這一收筆,絕極妙極。不但呼應了首句「紅藕香殘」的景象,且同時組成了一個空間上的立體環境體;紅藕、蘭舟、雁字、西樓。作者亦身在其中,獨處一角,可謂身入詞境。這時候呈現在我們面前的是空間感下透現的時態感觀,時空的靈動躍然紙上,此時流轉在我們心間的是作者的情與意的深度交融,於是從最初的繪畫美上升到一個更高的美學層面,意境美。

本篇詞作,上闋隱然相思之意,下闋則直宣情愫。「花自飄零水自流」,乃借景抒懷,暗中又扣合流水落花的傷感與無奈。可以說字字緊扣「相思」這一詞中意脈。「一種相思,兩處閑愁」,作者述及與丈夫身處兩地,共處一種思緒之間,表明了作者與丈夫的心靈感應同為一律。可見此處是為雙向而動。這與前人所作大部為對月獨抒懷的感情脈思有著顯著區別。然而「此情無計可消除」,作者如何為之?結尾處「才下眉頭,卻上心頭。」兩句絕妙好詞,除讓人啞然稱絕之外,唯有嘆然。作者一路寫來,或寄情於景,或景中含情,意象時露時顯,於結尾處猛然一收,如群山之玉,塔頂明珠,給讀者以強烈的審美刺激,使之心靈為之震動,深思、遐想。長時間的體驗個中三味。

作者以其獨特的方式感知著人類社會普遍存在的一種自然情感,並以她獨特的藝術技巧將之呈現,並在這一瞬間凝為審美的精華,使之作品產生永恆的藝術魅力。這就是所有傳世巨作所共有的,在各個層面上以獨具個性化的表現手法傳達出人類的普遍意識情感,喚起不同時代、民族、國界的人們的善良的審美體驗。

❺ 一剪梅 李清照 簡析

一剪梅·紅藕香殘玉簟秋 ·李清照

紅藕香殘玉簟秋。輕解羅裳,獨上蘭舟。雲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
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閑愁。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

【賞析一】

以靈巧之筆抒寫眷眷之情——析李清照的《一剪梅》

這首詞在黃升《花庵詞選》中題作「別愁」,是趙明誠出外求學後,李清照抒寫她思念丈夫的心情的。伊世珍《琅嬛記》說:「易安結褵未久,明誠即負笈遠游。易安殊不忍別,覓錦帕書《一剪梅》詞以送之。」最近,電影《李清照》沿襲了伊世珍之說,當趙明誠踏上征船出行時,歌曲就唱出《一剪梅》的「輕解羅裳,獨上蘭舟」。我認為把這首詞理解為送別之作,於詞意不盡相符,就是「輕解羅裳」兩句,也難解釋得通。「羅裳」,不會是指男子的「羅衣」,因為不管是從平仄或用字看,沒有必要改「衣」為「裳」。「羅裳」無疑是指綢羅裙子,而宋代男子是不穿裙子的。要是把上句解為寫李清照,下句寫趙明誠,那麼,下句哪來主語?兩者文意又是怎樣聯系的呢?看來,應該以《花庵詞選》題作「別愁」為宜。

李清照和趙明誠結婚後,夫妻感情甚好,家庭生活充滿了學術和藝術的氣氛,十分美滿。所以,兩人一經離別,兩地相思,這是不難理解的。特別是李清照對趙明誠更為仰慕鍾情。這在她的許多詞作中都有所流露。這首詞就是作者以靈巧之筆抒寫她如膠似漆的思夫之情的,它反映出初婚少婦沉溺在情海之中的純潔心靈。詞的開頭是:

紅藕香殘玉簟秋。

寫出時間是在一個荷花凋謝、竹席嫌涼的秋天。「紅藕」,即紅色荷花。「玉簟」,是精美的竹席。這一句涵義極其豐富,它不僅點明了時節,指出就是這樣一個蕭疏秋意引起了作者的離情別緒,顯示出全詞的傾向性。而且渲染了環境氣氛,對作者的孤獨閑愁起了襯托作用。如「紅藕香殘」,雖然是表示出秋來了荷花凋謝,其實,也含有青春易逝,紅顏易老之意;「玉簟秋」,雖然是暑退秋來,所以竹席也涼了。其實,也含有「人去席冷」之意。

就表現手法及其含義來看,這一句和南唐李璟《浣溪沙》的首句:「菡萏香銷翠葉殘」相類似。同樣是說荷花凋殘,秋天來了。但後者不如前者那麼富有詩意:「菡萏香銷」,無疑是不及「紅藕香殘」那樣既通俗又是色澤鮮明;「翠葉殘」意思仍然和「菡萏香銷」一樣,是指秋來荷葉落。但「玉簟秋」,卻不同了,又有一層新的意思。如果說,「紅藕香殘」是從客觀景物來表現秋的到來,那麼,「玉簟秋」就是通過作者的主觀感受——竹席生涼來表達秋的到來。一句話里把客觀和主觀、景和情都融化在一起了。顯然,同是七個字,但它的涵義就比之李璟句豐富得多。怪不得清朝陳廷焯贊賞說:「易安佳句,如《一剪梅》起七字雲:『紅藕香殘玉簟秋』,精秀特絕,真不食人間煙火者。」(《白雨齋詞話》)李清照並非不食人間煙火的人,但這一句「精秀特絕」,卻是事實,並非過譽。

李清照本來已因丈夫外出而有所牽掛,如今面對這樣一個荷殘席冷、萬物蕭疏的景象,免不了觸景生情,其思夫之情必然更加縈繞胸懷,內心之苦是不言而喻的。凡人受愁苦的煎熬,總是要想辦法排愁遣悶的,這是人之常情。李清照也不例外。她究竟想如何來消除這愁悶呢?此刻,她不是借酒消愁,也不是悲歌當泣,而是借游覽以遣悶,下兩句就是這樣引出來的:

輕解羅裳,獨上蘭舟。

就是說,我輕輕地解開了綢羅的裙子,換上便裝,獨自劃著小船去遊玩吧!上句「輕」字,很有份量,「輕」,是輕手輕腳的意思。它真實地表現了少婦生怕驚動別人,小心而又有幾分害羞的心情。正因為是「輕」,所以誰也不知道,連侍女也沒讓跟隨就獨自上小船了。下句「獨」字就是回應上句的「輕」字的。「羅裳」,是絲綢制的裙子。「蘭舟」,即木蘭舟,船的美稱。這里用「羅裳」和「蘭舟」很切合李清照的身份。因為這是富貴人家之所獨有。這兩句的涵義,既不同於《九歌?湘君》中的「沛吾乘兮桂舟,令沅湘兮無波,使江水兮安流」。寫湘夫人乘著桂舟來會湘君;也不同於張孝祥的《念奴嬌》:「玉鑒瓊田三萬頃,著我扁舟一葉。」寫張泛舟在廣闊的洞庭湖上的興奮心情。而是極寫李清照思夫之苦,她之所以要「獨上蘭舟」,正是想借泛舟以消愁,並非閑情逸致的遊玩。這是李清照遣愁的方法之一。其實,「獨上蘭舟」以消愁,若非愁之極何以出此?然而,它不過是象「舉杯消愁愁更愁』一樣。過去也許雙雙泛舟,今天獨自擊楫,眼前的情景,只能勾引起往事,怎能排遣得了呢?不過,李清照畢竟跟一般的女性不同,她不把自己的這種愁苦歸咎於對方的離別,反而設想對方也會思念著自己的。所以,她宕開一筆,寫道:

雲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

前兩句是倒裝句。這幾句意思是說,當空中大雁飛回來時,誰托它捎來書信?我正在明月照滿的西樓上盼望著呢!「誰」,這里實際上是暗指趙明誠。「錦書」,即錦字迴文書,這里指情書。作者這么寫,看似乎淡,實則含蓄有韻味:一、它體現了李清照夫妻感情的極其深厚、真摯,以及李清照對她丈夫的充分信任。因為如果她對趙明誠感情淡薄,或有所懷疑,就不會想像「雲中誰寄錦書來」,而是必然發出「浮雲蔽白日,遊子不顧反」(《古詩十九首?行行重行行》);或是「盪子行不歸,空床難獨守」(《古詩十九首?青青河畔草》)的怨言。所以,這里作者這樣寫,不言情而情已自見。這種借寫事來抒情,正是在藝術創作上最富有感染力的。二、寓抽象於形象之中,因而更覺具體生動。單說「誰寄錦書來」,未免顯得抽象。作者藉助於雁能傳書的傳說,寫道:「雲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這就通過大雁翔空,形象地表達了書信的到來,使人可看得到,摸得著。雖然這種寫法,並非自她始,但她的雲中雁回比之一般的飛雁傳書,顯然畫面更為清晰,形象更為鮮明,這種點化仍然是值得肯定的。三、它渲染了一個月光照滿樓頭的美好夜景。在這夜景里,即使收到情書,無疑是高興的。但光是這樣理解,還不可能發掘「月滿西樓」句的真正含義。雁傳書信,固可暫得寬慰,但不可能消除她的相思。其實,在喜悅的背後,蘊藏著相思的淚水,這才是真實的感情。「月滿西樓」句和白居易《長相思》的「月明人倚樓」含義相似,都是寫月夜思婦憑欄望遠的。但李作較之白作似乎進了一步,關鍵在於「西」字,月已西斜,足見她站立樓頭已久,這就表明了她思夫之情更深,愁更極。由於李清照既然思念著自己的丈夫,又相信丈夫也會思念著自己,所以,下片也就順此思路開展了:

花自飄零水自流。

有人說,這是寫李清照慨嘆自己「青春易老,時光易逝」。要是這樣,那麼,下面「一種相思,兩處閑愁」兩句,就成為無源之水,無本之木了。其實,這一句含有兩個意思:「花自飄零」,是說她的青春象花那樣空自凋殘;「水自流」,是說她丈夫遠行了,象悠悠江水空自流。「自」字,是「空自」或「自然」的意思。它體現了李清照的感嘆語氣。這句話看似平淡,實際上含義很深。只要我們仔細玩味,就不難發覺,李清照既為自己的紅顏易老而感慨,更為丈夫不能和自己共享青春而讓它白白地消逝而傷懷。這種復雜而微妙的感情,正是從兩個「自」字中表現出來的。這就是她之所以感嘆「花自飄零水自流」的關鍵所在,也是她倆真摯愛情的具體表現。唯其如此,所以底下兩句:

一種相思,兩處閑愁。

就自然地引出來了。如果說,上面沒有任何一句提到李清照和他的丈夫的兩相恩愛;那麼,這兩句就說得再明白也沒有了。她倆是同樣互相思念著,也同樣因離別而苦惱著。這種獨特的構思體現了李清照對趙明誠的無限鍾情和充分信任,體現了她開朗的性格,善於為對方著想,與一般婦女的狹隘心胸不同。在古典詩詞中,寫思夫之作的不少,但大多是「過盡千帆皆不是。斜輝脈脈水悠悠,腸斷白萍洲」(溫庭筠《憶江南》);或是「紅豆不堪看,滿眼相思淚」(牛希濟《生查子》)一類文字。象李清照這樣從兩方面來寫出相思之苦的,極為鮮見。

那麼,李清照的「閑愁」究竟達到了什麼程度呢?下面三句就作了回答:

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

就是說,這種相思之情是沒法排遣的,縐著的眉頭方才舒展,而思緒又湧上心頭。一句話就是時刻在相思著。這里,作者對「愁」的描寫,極其形象。人在愁苦時總是縐著眉頭,愁眉苦臉的。作者正是抓住這一點才寫出「才下眉頭,卻上心頭」兩句,使人若見其眉頭剛舒展又緊蹙的樣子,從而領會到她內心的綿綿痛苦的。「才下」、「卻上」兩個詞用得很好,兩者之間有著連接的關系。所以,它能把相思之苦的那種感情在短暫中的變化起伏,表現得極其真實形象。這幾句和李煜《烏夜啼》的「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別是一般滋味在心頭」,意境相似,有異曲同工之妙。

王士禎在《花草蒙拾》中說:「然易安亦從范希文『都來此事,眉間心上,無計相迴避』語胎出,李特工耳。」誠然,李作比之范作已勝一籌。「眉間心上,無計相迴避」,總不及「才下眉頭,卻上心頭」那麼形象地反映李清照愁眉變化的情景,怪不得成為千古絕唱。

由上看來,李清照這首詞主要是抒寫她的思夫之情。這種題材,在宋詞中為數不少。若處理不好,必落俗套。然而,李清照這首詞在藝術構思和表現手法上都有自己的特色,因而富有藝術感染力,仍不失為一篇傑作。其特點是:一、詞中所表現的愛情是旖旎的、純潔的、心心相印的;它和一般的單純思夫或怨其不返,大異其趣。二、作者大膽地謳歌自己的愛情,毫不扭捏,更無病態成份;既象蜜一樣的甜,也象水一樣的清,磊落大方。它和那些卿卿我我、扭捏作態的愛情,涇渭分明。三、李詞的語言大都淺俗、清新,明白如話,這首詞也不例外。但它又有自己的特點,那就是在通俗中多用偶句,如「輕解羅裳,獨上蘭舟」、「一種相思,兩處閑愁」、「才下眉頭,卻上心頭」等等,既是對偶句,又淺白易懂,讀之琅琅上口,聲韻和諧。若非鑄詞高手,難能做到。(鄭孟彤)

【賞析二】

這首詞作於清照和丈夫趙明誠遠離之後,寄寓著作者不忍離別的一腔深情,是一首工巧的別情詞作。

詞的起句「紅藕香殘玉簟秋」,領起全篇,上半句「紅藕香殘」寫戶外之景,下半句「玉簟秋」寫室內之物,對清秋季節起了點染作用。全句設色清麗,意象蘊藉,不僅刻畫出四周景色,而且烘托出詞人情懷。意境清涼幽然,頗有仙風靈氣。花開花落,既是自然界現象,也是悲歡離合的人事象徵;枕席生涼,既是肌膚間觸覺,也是凄涼獨處的內心感受。起句為全詞定下了幽美的抒情基調。

接下來的五句順序寫詞人從晝到夜一天內所作之事、所觸之景、所生之情。前兩句「輕解羅裳,獨上蘭舟」,寫的是白晝在水面泛舟之事,以「獨上」二字暗示處境,暗逗離情。下面「雲中誰寄錦書來」一句,則明寫別後的懸念。接以「雁字回時,月滿西樓」兩句,構成一種目斷神迷的意境。按順序,應是月滿時,上西樓,望雲中,見回雁,而思及誰寄錦書來。「誰」字自然是暗指趙明誠。但是明月自滿,人卻未圓;雁字空回,錦書無有,所以有「誰寄」之嘆。說「誰寄」,又可知是無人寄也。詞人因惦念遊子行蹤,盼望錦書到達,遂從遙望雲空引出雁足傳書的遐想。而這一望斷天涯、神馳象外的情思和遐想,無時無刻不縈繞於詞人心頭。

「花自飄零水自流」一句,承上啟下,詞意不斷。它既是即景,又兼比興。其所展示的花落水流之景,是遙遙與上闋「紅藕香殘」、「獨上蘭舟」兩句相拍合的;而其所象喻的人生、年華、愛情、離別,則給人以凄涼無奈之恨。

下片自此轉為直接抒情,用內心獨自的方式展開。「一種相思,兩處閑愁」二句,在寫自己的相思之苦、閑愁之深的同時,由己身推想到對方,深知這種相思與閑愁不是單方面的,而是雙方面的,以見兩心之相印。這兩句也是上闋「雲中」句的補充和引申,說明盡管天長水遠,錦書未來,而兩地相思之情初無二致,足證雙方情愛之篤與彼此信任之深。這兩句既是分列的,又是合一的。合起來看,從「一種相思」到「兩處閑愁」,是兩情的分合與深化。其分合,表明此情是一而二、二而一的;其深化,則訴說此情已由「思」而化為「愁」。下句「此情無計可消除」,緊接這兩句。正因人已分在兩處,心已籠罩深愁,此情就當然難以排遣,而是「才下眉頭,卻上心頭」了。

「此情封鎖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三句最為世人所稱道。這里,「眉頭」與「心頭」相對應,「才下」與「卻上」成起伏,語句結構既十分工整,表現手法也十分巧妙,在藝術上具有很強的吸引力。當然,這兩個四字句只是整首詞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並非一枝獨秀。它有賴於全篇的烘托,特別因與前面另兩個同樣工巧的四字句「一種相思,兩處閑愁」前後襯映,而相得益彰。

【賞析三】

元伊世珍《琅嬛記》卷中載:「易安結婚未久,明誠即負笈遠游。易安殊不忍別,覓錦帕書《一剪梅》詞以送之。」以詞來抒寫相思之情,這並不是什麼新鮮的題材,但李清照這首《一剪梅》以其清新的格調,女性特有的沉摯情感,絲毫「不落俗套」的表現方式,給人以美的享受,顯得越發難能可貴。

「紅藕香殘玉簟秋」,首句詞人描述與夫君別後,目睹池塘中的荷花色香俱殘,回房欹靠竹席,頗有涼意,原來秋天已至。詞人不經意地道出自己滯後的節令意識,實是寫出了她自夫君走後,神不守舍,對環境變化渾然無覺的情形。「紅藕香殘」的意境,「玉簟」的涼意,也襯托出女詞人的冷清與孤寂。此外,首句的語淡情深,如渾然天成,不經意道來。故前人評曰:「易安《一剪梅》起句『紅藕香殘玉簟秋』七字,便有吞梅嚼雪,不食人間煙火氣象,其實尋常不經意語也」(《兩般秋雨庵隨筆》卷三)。「輕解羅裳,獨上蘭舟。」次寫在閨中無法排遣愁悶與相思之苦,便出外乘舟解悶。詞人在一首《如夢令》中曾生動地記述一次她乘舟盡興遊玩的情景,不僅歸舟晚,還誤入藕花深處,驚起一灘鷗鷺,情調歡快。現如今卻是「獨上蘭舟」,不僅無由消除相思之苦,反更顯悵惘和憂郁。「雲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女詞人獨坐舟中,多麼希望此刻有雁陣南翔,捎回夫君的書信。而「月滿西樓」,則當理解為他日夫妻相聚之時,臨窗望月,共話彼此相思之情。此句頗有李商隱「何當共剪西窗燭」詩句的意境。另外,「月滿」也蘊含夫妻團圓之意。這三句,女詞人的思維與想像大大超越現實,與首句恰形成鮮明對照。表明了詞人的相思之深。

下片。「花自飄零水自流」,詞人的思緒又由想像回到現實,並照映上片首句的句意。眼前的景象是落花飄零,流水自去。由盼望書信的到來,到眼前的抒寫流水落花,詞人的無可奈何的傷感油然而生,尤其是兩個「自」字的運用,更表露了詞人對現狀的無奈。「一種相思,兩處閑愁」,次寫詞人自己思念丈夫趙明誠,也設想趙明誠同樣在思念自己。這樣的斷語,這樣的心有靈犀,是建立在夫妻相知相愛的基礎上的。末三句,「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詞人以逼近口語的詞句,描述自己不僅無法暫時排遣相思之情,反而陷入更深的思念境地。兩個副詞「才」、「卻」的使用,很真切形象地表現了詞人揮之又來、無計可消除的相思之情。

這是一首相當富有詩情畫意的詞作。詞人越是把她的別情抒寫得淋漓盡致,就越能顯出她的夫妻恩愛的甜蜜,也越能表現出她對生活的熱愛。此外,這首詞在意境的刻畫,真摯、深沉情感的表述,以及語言運用的藝術上,無不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文潛 少鳴)

【賞析四】

本篇抒寫的是普通的秋日別情,是作者為懷念其夫趙明誠所作,上闋從秋日獨自泛舟出遊寫到明月高照閨樓,無論是白天或晚上,出外或者歸家,無時無刻不在掛念著心上之人,盼望他從遠方寄來「錦書」。下闋以花落水流比擬丈夫離開自己以後的寂寞寥落之感,說明彼此伉儷情深,兩地相思難以消除。我們可以見到,柳眉剛剛舒展,心中又見翻騰,詞語淺近,感情深摯,體現了漱玉詞的藝術風格。

集評:
離情慾淚。讀此始知高則誠,關漢卿諸人,又是效顰(《楊慎批點本草堂詩余》卷三)。
此詞頗盡離別之情。語意飄逸,令人省目(《草堂詩余評林》卷二)
易安佳句,如《一剪梅》起七字雲:「紅藕香殘玉簟秋」,精秀特絕,真不食人間煙火者(《白雨齋詞話》卷二)。

詞一開篇:「紅藕香殘玉簟秋」,荷花已然凋殘,盡是一片清秋冷落時節,這個「秋」字,正是作者觸發情懷的節點,是緣景生情的根本,也是文章情氣的基礎。作者把「秋」這個抽象化的季節概念,用具有感性色彩和具象特徵的「紅藕香殘」來表達。同時,秋涼的「香殘」景象和清颯氛圍最能激起人們的愁情幽緒,這在古典詩詞是極為常見的,這說明了其審美上的對象特徵和心理意緒上的對應同構關系。作者巧妙的避免了自然景象可能的對主體心理意緒的掩蔽,使讀者產生審美上的偏向,而是把客體的自然物象作為引發情緒的媒介。即不是意大境小,也不是境大意小,而是微衰的秋境和幽然的秋思之間的相互契合。

作者淡起微推,首先用淡筆勾勒季節特徵,其後輕推出抒情主體的形象。「輕解羅裳,獨上蘭舟」兩句足可玩味,「輕」,言其悄悄然;「獨」,曰其僅然一身。何以如此?詞至此可謂不著一字,然而其意脈潛隱其中,直到「雲中誰寄錦書來」,其潛隱之意脈方才顯豁,終顯其表層意象。作者眺望秋際雲天,原是企盼丈夫的「錦書來」,於是緊接「雁字回時」一句。「雁字」既是眼前實景,雁陣歸然,長空嘹唳;也是寄興之景,所謂鴻雁傳書,本就是具有民族本色的傳統意象,含有象徵意義。當這這種翹首引懷,待書於景的意識,最終成為顯性意識時,前兩句「輕解羅裳,獨上蘭舟」所內蘊的深意也就得到了很好的解釋。其在一個幽靜的環境中孑然一身,靜靜地等待雁傳尺素,獨自咀嚼那離別的傷情,悄然的排遣那銘心的思念。在這「輕」與「獨」中不事張揚,無需為伴的去回味、咀嚼、體驗、領略。上闋煞尾處,忽見「月滿西樓」這一景象描述。這一收筆,絕極妙極。不但呼應了首句「紅藕香殘」的景象,且同時組成了一個空間上的立體環境體;紅藕、蘭舟、雁字、西樓。作者亦身在其中,獨處一角,可謂身入詞境。這時候呈現在我們面前的是空間感下透現的時態感觀,時空的靈動躍然紙上,此時流轉在我們心間的是作者的情與意的深度交融,於是從最初的繪畫美上升到一個更高的美學層面,意境美。

本篇詞作,上闋隱然相思之意,下闋則直宣情愫。「花自飄零水自流」,乃借景抒懷,暗中又扣合流水落花的傷感與無奈。可以說字字緊扣「相思」這一詞中意脈。「一種相思,兩處閑愁」,作者述及與丈夫身處兩地,共處一種思緒之間,表明了作者與丈夫的心靈感應同為一律。可見此處是為雙向而動。這與前人所作大部為對月獨抒懷的感情脈思有著顯著區別。然而「此情無計可消除」,作者如何為之?結尾處「才下眉頭,卻上心頭。」兩句絕妙好詞,除讓人啞然稱絕之外,唯有嘆然。作者一路寫來,或寄情於景,或景中含情,意象時露時顯,於結尾處猛然一收,如群山之玉,塔頂明珠,給讀者以強烈的審美刺激,使之心靈為之震動,深思、遐想。長時間的體驗個中三味。

作者以其獨特的方式感知著人類社會普遍存在的一種自然情感,並以她獨特的藝術技巧將之呈現,並在這一瞬間凝為審美的精華,使之作品產生永恆的藝術魅力。這就是所有傳世巨作所共有的,在各個層面上以獨具個性化的表現手法傳達出人類的普遍意識情感,喚起不同時代、民族、國界的人們的善良的審美體驗

❻ 請問李清照寫的一剪梅怎麼背

一剪梅-李清照
紅耦香殘玉蕈秋,輕解羅裳,獨上蘭舟。
雲中誰寄錦書來?
雁字回時,月滿西樓。
花自飄零水自流。
一種相思,兩處閑愁。
此情無計可消除。
才下眉頭,卻上心頭。

❼ 李清照《一剪梅》賞析

1、原文

一剪梅

紅藕香殘玉簟秋,輕解羅裳,獨上蘭舟。雲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

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閑愁。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

2、譯文

已是秋天了,粉紅色的荷花已經凋謝,仍散發著殘留的幽香,睡在竹席上,已有了一些涼意。輕輕地提著絲裙,獨自登上那精緻的小船,想去散散心,排遣掉相思的苦情。仰望長空,白雲悠悠,誰會將書信寄來?排成「人」字形的雁群飛回來時,清亮的月光,已經灑滿了西樓。

落花獨自地飄零著,水獨自地流淌著。我們兩個人呀,患著一樣的相思,卻兩地分離,牽動著各自的憂愁。這相思的愁苦實在無法排遣,剛剛離開了微蹙的眉梢,卻又隱隱地湧上了心頭。

3、賞析

此詞起句「紅藕香殘玉簟秋」,領起全篇。它的上半句「紅藕香殘」寫戶外之景,下半句「玉簟秋」寫室內之物,對清秋季節起了點染作用,說明這是「已涼天氣未寒時」(韓偓《已涼》)。全句設色清麗,意象蘊藉,不僅刻畫出四周景色,而且烘托出詞人情懷。

花開花落,既是自然界現象,也是悲歡離合的人事象徵;枕席生涼,既是肌膚間觸覺,也是凄涼獨處的內心感受。這一兼寫戶內外景物而景物中又暗寓情意的起句,一開頭就顯示了這首詞的環境氣氛和它的感情色彩,受到了後世詞評家的極力贊賞。

上闋共六句,接下來的五句按順序寫詞人從晝到夜一天內所作之事、所觸之景、所生之情。前兩句「輕解羅裳,獨上蘭舟」,寫的是白晝在水面泛舟之事,以「獨上」二字暗示處境,暗逗離情。下面「雲中誰寄錦書來」一句,則明寫別後的懸念。

詞人獨上蘭舟,本想排遣離愁;而悵望雲天,偏起懷遠之思。這一句,鉤連上下。它既與上句緊相銜接,寫的是舟中所望、所思;而下兩句「雁字回時,月滿西樓」,則又由此生發。可以想見,詞人因惦念遊子行蹤,盼望錦書到達,遂從遙望雲空引出雁足傳書的遐想。

而這一望斷天涯、神馳象外的情思和遐想,不分白日或月夜,也無論在舟上或樓中,都是縈繞於詞人心頭的。

這首詞上闋的後三句,與其他詞人一些詞句所抒寫的情景極其相似。如溫庭筠《菩薩蠻》「玉樓明月長相憶」,馮延巳《三台令》「明月,明月,照得離人愁絕」,李煜《相見歡》「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晏殊《訴衷情》「憑高目斷,鴻雁來時,無限思量」。

秦觀《減字木蘭花》「困倚危樓,過盡飛鴻字字愁」,以及鄭文妻孫氏《憶秦娥》「日邊消息空沉沉,畫眉樓上愁登臨」。此外還有唐人李益的一首七絕詩與此詞也很相似,詩題為《寫情》:「水紋珍簟思悠悠,千里佳期一夕休。從此無心愛良夜,任他明月下西樓。」

詩與詞都寫了竹席,寫了月光,寫了西樓,同樣表達了刻骨的相思,對照之下,更是相似。

詞的過片「花自飄零水自流」一句,承上啟下,詞意不斷。它既是即景,又兼比興。其所展示的花落水流之景,是遙遙與上闋「紅藕香殘」「獨上蘭舟」兩句相拍合的。

而其所象喻的人生、年華、愛情、離別,則給人以「無可奈何花落去」(晏殊《浣溪沙》)之感,以及「水流無限似儂愁」(劉禹錫《竹枝詞》)之恨。詞的下闋就從這一句自然過渡到後面的五句,轉為純抒情懷、直吐胸臆的獨白。

「一種相思,兩處閑愁」二句,在寫自己的相思之苦、閑愁之深的同時,由己身推想到對方,深知這種相思與閑愁不是單方面的,而是雙方面的,以見兩心之相印。

這兩句也是上闋「雲中」句的補充和引申,說明盡管天長水遠,錦書未來,而兩地相思之情初無二致,足證雙方情愛之篤與彼此信任之深。

前人作品中也時有寫兩地相思的句子,如羅鄴的《雁二首》之二「江南江北多離別,忍報年年兩地愁」,韓偓的《青春》詩「櫻桃花謝梨花發,腸斷青春兩處愁」。這兩句詞可能即自這些詩句化出,而一經熔鑄、裁剪為兩個句式整齊、詞意鮮明的四字句,就取得脫胎換骨、點鐵成金的效果。

這兩句既是分列的,又是合一的。合起來看,從「一種相思」到「兩處閑愁」,是兩情的分合與深化。其分合,表明此情是一而二、二而一的;其深化,則訴說此情已由「思」而化為「愁」。下句「此情無計可消除」,緊接這兩句。

正因人已分在兩處,心已籠罩深愁,此情就當然難以排遣,而是「才下眉頭,卻上心頭」了。

這首詞的結拍三句,是歷來為人所稱道的名句。王士禛在《花草蒙拾》中指出,這三句從范仲淹《御街行》「都來此事,眉間心上,無計相迴避」脫胎而來。這說明,詩詞創作雖忌模擬,但可以點化前人語句,使之呈現新貌,融人自己的作品之中。

成功的點化總是青出於藍而勝於藍,不僅變化原句,而且高過原句。李清照的這一點化,就是一個成功的例子。王士禛也認為,相對於范句,李句「特工」。兩相對比,范句比較平實板直,不能收醒人眼目的藝術效果。

李句則別出巧思,以「才下眉頭,卻上心頭」這樣兩句來代替「眉間心上,無計相迴避」的平鋪直敘,給人以眼目一新之感。這里,「眉頭」與「心頭」相對應,「才下」與「卻上」成起伏,語句結構既十分工整,表現手法也十分巧妙,因而就在藝術上有更大的吸引力。

當然,句離不開篇,這兩個四字句只是整首詞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並非一枝獨秀。它有賴於全篇的烘托,特別因與前面另兩個同樣工巧的四字句「一種相思,兩處閑愁」前後襯映,而相得益彰。同時,篇也離不開句,全篇正因這些醒人眼目的句子而振起。此詞的藝術魅力,也主要在於此。

(7)李清照的一剪梅有什麼好背的方法擴展閱讀

1、創作背景

此詞是李清照前期的作品,當作於婚後不久。題名為元人伊世珍作的《琅嬛記》引《外傳》雲:「易安結縭未久,明誠即負笈遠游。易安殊不忍別,覓錦帕書《一剪梅》詞以送之。」

而現代詞學家王仲聞編著的《李清照集校注》卷一提出了不同意見:「清照適趙明誠時,兩傢俱在東京,明誠正為太學生,無負笈遠游事。此則所雲,顯非事實。而李清照之父稱為李翁,一似不知其名者,尤見蕪陋。《琅嬛記》乃偽書,不足據。」

根據李清照帶有自傳性的《金石錄後序》所言,宋徽宗建中靖國元年(1101年)李清照嫁與趙明誠,婚後伉儷之情甚篤,有共同的興趣愛好。而後其父李格非在黨爭中蒙冤,李清照亦受到株連,被迫還鄉,與丈夫時有別離。

這不免勾起她的許多思念之情,寫下了多首詞篇,這首《一剪梅》是其中的代表作。

2、作者簡介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約1155年),號易安居士,漢族,齊州濟南(今山東省濟南市章丘區)人。宋代女詞人,婉約詞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稱。

李清照出生於書香門第,早期生活優裕,其父李格非藏書甚富,她小時候就在良好的家庭環境中打下文學基礎。出嫁後與夫趙明誠共同致力於書畫金石的搜集整理。金兵入據中原時,流寓南方,境遇孤苦。所作詞,前期多寫其悠閑生活,後期多悲嘆身世,情調感傷。

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徑,語言清麗。論詞強調協律,崇尚典雅,提出詞「別是一家」之說,反對以作詩文之法作詞。能詩,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時詠史,情辭慷慨,與其詞風不同。

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詞》,已散佚。後人有《漱玉詞》輯本。今有《李清照集校注》。

❽ 如何簡單的背李清照一剪梅

《一剪梅·紅藕香殘玉簟秋》是宋代女詞人李清照的作品。在理解了詩詞的創作背景、詩詞意義及表達的中心思想的基礎上,背誦才會變的簡單。

1.作品原文

紅藕香殘玉簟秋,輕解羅裳,獨上蘭舟。
雲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
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閑愁。
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

2.作品譯文

已是秋天了,粉紅色的荷花已經凋謝,仍散發著殘留的幽香,睡在竹席上,已有了一些涼意。輕輕地提著絲裙,獨自登上那精緻的小船,想去散散心,排遣掉相思的苦情。仰望長空,白雲悠悠,誰會將書信寄來?排成「人」字形的雁群飛回來時,清亮的月光,已經灑滿了西樓。

落花獨自地飄零著,水獨自地流淌著。我們兩個人呀,患著一樣的相思,卻兩地分離,牽動著各自的憂愁。這相思的愁苦實在無法排遣,剛剛離開了微蹙的眉梢,卻又隱隱地湧上了心頭。

3.作品賞析

此詞作於詞人與丈夫趙明誠離別之後,寄寓著詞人不忍離別的一腔深情,反映出初婚少婦沉溺於情海之中的純潔心靈。全詞以女性特有的沉摯情感,絲毫「不落俗套」的表現方式,展示出一種婉約之美,格調清新,意境幽美,稱得上是一首工緻精巧的別情佳作。

❾ 如何才能朗誦好李清照的《一剪梅》拜託了各位 謝謝

你就是李清照,怕什麼。只管去讀,慢讀即可。最好伴一曲《一剪梅》,情從口出,讀得多了就會不自覺的做到融情其中。

閱讀全文

與李清照的一剪梅有什麼好背的方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特戊酸水分的檢測方法 瀏覽:153
美容如何提高顧客進店的方法 瀏覽:955
電纜壓銅鼻子有哪些方法 瀏覽:536
exagear模擬器使用方法 瀏覽:994
澄粉涼粉家庭版簡單製作方法 瀏覽:258
有步驟有計劃有方法開展 瀏覽:464
熏蒸有哪些方法 瀏覽:281
櫻桃如何施肥方法 瀏覽:698
明月能源利多最佳使用方法 瀏覽:359
盆栽桂花樹保暖的最佳方法 瀏覽:918
汽車充氣泵補胎液連接方法 瀏覽:133
英語閱讀教學方法視頻 瀏覽:989
簡單方法做的豆腐腦 瀏覽:694
蘋果7設置指紋解鎖在哪裡設置方法 瀏覽:745
微信如何收款最新方法 瀏覽:784
攜帶方便的手機支架使用方法 瀏覽:580
平板電腦書本手機支架製作的方法 瀏覽:289
跑鉛跑漂的使用方法 瀏覽:839
iphone旋轉主屏幕怎麼設置在哪裡設置方法 瀏覽:536
優能佳男士精油使用方法 瀏覽: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