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研究方法 > 課堂更有效的教學方法

課堂更有效的教學方法

發布時間:2022-06-13 00:55:03

① 怎樣使課堂教學更加有效

增強教學有效性的幾點建議
(一)深入了解學生找准有效教學的契合點
1、當學生有興趣時,他們學的最好。
2、當學生身心處於最佳狀態時,他們學的最好。
3、當教學內容以多種方式呈現時,他們學的最好。
4、當學生遇到理智的挑戰時,他們學的最好。
5、當學生發現知識的意義時,他們學的最好。
6、當學生能夠自由參與探索和創新時,他們學的最好。
7、當學生被鼓舞和被信任能夠做重要的事情時,他們學的最好。
8、當學生有更高的自我期望時,他們學的最好。
9、當學生能夠學以致用時,他們學的最好。
10、當學生對教師充滿信任和熱愛時,他們學的最好。
(二)發揮教學目標的導向功能
(三)多樣化的教學呈現策略:一棵大樹的成長
(四)巧妙的掌控教學時間的運籌
高效利用時間:高效利用時間是指教學時間利用的有效性
在正確的時間里做正確的事;在重要的時間里做重要的事,在集中的時間i做大件的事,在分散的時間里做較小的事,在不同的時間里做同樣的事,在同一的時間里做不同的事……
掌握教學藝術技巧
有針對性的進行學習指導
學習指導具體化:分層指導、分類指導、分科指導
八先八後:先預習後聽課 先思考後發言 先議論後請教 先理解後記憶
先筆記後整理 先復習後作業 先基礎後擴展 先規程後操作
四大金剛助學法:預習本 質疑本 重點本 錯題本
加減乘除法:積少成多 提高效率 將進步轉化成動力等
重復放電影法:中午休息、晚上睡覺前,早上起床前,把知識想一想
最後強調:高效課堂不是越快越好,越多越好,二是將速度、收效和安全有機結合

② 常用的課堂教學策略

教學策略作為教學方案的總的抽象描述,是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間的互動方案。
1.訓練與練習策略

這是一種比較機械的接受學習策略。由於學習的最終結果是記憶感知材料,因而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無需進行復雜的思維活動。教學中教師只須示範做什麼並提供練習,而學生只需記憶學習內容,並不需要進行深入地分析和推理等思維活動,因此基本上是屬於機械記憶的策略。

訓練與練習策略的模式如下:提供示範→鞏固練習→反饋遷移

訓練與練習策略盡管不利於發展學生思維,容易導致死背硬記,但是作為一種在教學中比較常用的策略,對於陳述性知識的學習還是有一定效果的。

2.演繹策略

演繹策略也是基於接受學習而設計的策略,但這種接受學習是奧蘇伯爾所提倡的意義接受學習而非機械學習。由於演繹推理是從一般(某種形式的抽象觀念——概念或概括)到特殊(得出特定的結論),因此,運用演繹策略設計課堂教學,須考慮學生是否已掌握了成為推理過程起點的物理概念,及他們能否通過觀察將現象與概念聯系起來。

演繹策略的模式如下:提出物理概念(原理) →進行演繹推理→實驗(例)驗證→概括得出結論

演繹策略是一種教學效率較高的教學策略,由於省略了學生用來探究、發現的時間,因此在單位時間內可以容納較多的信息。但與此同時,正是由於這種策略設計的教學強調概念之間的關系,教學基本上是講解式的,因而學生的活動受到一定的限制。從這一點看,演繹策略對於發展學生的遠遷移能力不利,而有助於近遷移能力的發展。

3.歸納策略

歸納策略是由教師展示定律和定理的發現過程,因此,歸納策略既具有發現策略對過程學習的特點,又具有接受學習的講解特點,故也稱為「思考性講解」。較演繹策略而言,運用歸納策略學生能夠從教師那裡獲取概念或定理的發現過程——由於歸納推理是從特殊(個別的事物)到一般(概念和原理),因而教師必須向學生呈現形成概念和定理的過程——故有利於學生掌握科學方法及加深對知識的理解。

歸納策略的模式如下:演示(或列舉)個別實例→進行歸納推理→實驗(例)驗證→概括得出結論

歸納策略是一種能夠達到多種教學目標的教學策略。首先,歸納策略是概念教學的有效手段,學生通過對物理事實的觀察和思考,對概念形成的來龍去脈有了較深入的了解,必然會從本質上理解和把握它;其次,歸納策略也是激發學生學習動機的一種有效方式,由於課堂上大多數教學活動是採用實物演示或實例說明,而多樣化的活動很容易引起學生的興趣和注意,從而使教學活動更加生動活潑。同時,與演繹策略相比,歸納策略的課堂教學學生參與的程度更高。相對於演繹策略而言,歸納策略是比較費時的。

4.啟發式教學策略

孔子的啟發式是以學生為中心,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自始至終處於主動地位,讓學生主動提出問題、思考問題,讓學生主動去發現、去探索,從中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教師只是從旁邊加以點撥,起指導和促進作用。孔子的啟發式有更深刻的認知心理學基礎,更能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和首創精神,更有利於對知識意義的主動建構。啟發式教學策略的基本思想是要充分激發學生學習的內在動機,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促進學生積極思維,提倡學生自己動腦、動口、動手獲取知識,是以辯證唯物論的方法論為理論基礎的,是唯物辯證法在教學上有具體應用。

啟發式教學模式是:准備→誘發→釋疑→轉化→應用

5.探究策略

探究策略是基於這樣一種理念,即在研究客觀世界的過程中,通過學生的主動參與,發展他們的探索能力,獲得理解客觀世界的基礎——科學概念,進而以此為武器,培養學生探究未知世界的積極態度。

如何提升課堂教學效果

一、提高課堂教學效果必須轉變傳統觀念。
以前,我們有這么一個觀念,老師高高在上,唯我獨尊,學生都必須聽我的,我教什麼,學生就得學什麼,不準有其它怨言。結果,學生成了機械的接收器,缺乏情感,缺少動力。我認為,教師的陳舊觀念要改得徹底,我們在課堂教學中必須充分尊重學生,講究教學民主,營造一種輕松和諧,師生親密無間的課堂氣氛,讓學生學得生動活潑,輕松愉悅。但要做到活而不亂,動而不濫,樂而不散。總之,課堂是學生的天地,教師只不過是點撥者,起到組織學生學習的作用,而不是灌輸知識的機器。我們時刻注意學生的學習動態,及時採取相應的教學方法,最大限度地尊重學生接受知識、探索知識的過程,不要把個人因素強加給學生,造成師生之間的隔閡。這需要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不斷改變教學觀念。
1、教師必須轉變高高在上的觀念
新課程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這既是一種學生學習方式的變革,更是一種教師教學方式的變革。在新課程的課堂上,師生之間的合作是極為重要的。沒有合作的教學是難以實施新課程的,或者說是無法體現新課程理念的。這就要求教師要從講台上走下來,成為學生中間的合作者角色。不僅是身體走下來,還要把心帶下來,全身心地融入到學生中間,與學生一起共建有利於個性發展的課堂氛圍。
2、從「精講多練」轉變為提高學生「各種能力」的觀念
精講多練的課堂教學方法是幾年來大家都認為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從現代素質教育觀高度來看,僅僅精講多練還是不夠的。「精講」不能是教師一個人講,「多練」不能是機械反復訓練。以「精講」而言,應提倡「歸納法」講課,讓學生從觀察、比較、聯系、分析中得出結論,比教師一個人講要好。以「多練」而言,要提倡從學生的狀態來決定學生的練,要比單純反復操練有效。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善於啟發學生多觀察、多思索,和教師一起講,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提高課堂教學必須讓學生喜歡你的課
親其師信其道,良好的師生關系能使學生擁有良好的情緒去面對學習。學生會因為喜歡一位老師而喜歡一門功課,同樣,也可能因為討厭一位老師而討厭學習。所以,一個被學生喜歡的教師,其教育效果總是超出一般教師。作為一名教師,當你的學生喜歡你,喜歡上你的課,喜歡聽你的話,那麼你的教學也就成功了一半。如果學生對你反感,即使你把課設計得再漂亮,他們也會不屑一顧的。但是,如何讓學生喜歡你呢?
1、學會幽默
教學幽默能增強師生之間的認同感,縮短心理差距,填平地位差異溝通思想感情,使師生之間形成人格平等、心靈相通、共同求索的和諧氣氛。例如,講到易溶、可溶、難溶物時,我說「一個化學家,一個物理學家和一個地質學家沿著海灘散步,忽然物理學家說他要測量一下海的深度,就跳到了海里;地質學家說他要看看海底,也隨後跳了下去,化學家等了一會不見他們出現,於是得出結論:物理學家和地質學家在海水中是易溶的。」學生全都笑起來了,想睡的學生也提起了精神。趁機,我讓學生把易溶、可溶、難溶的范圍找出。
2、學會交流
老師要放下架子,把學生放在心上。「蹲下身子和學生說話,走下講台給學生講課」;關心學生,努力做學生喜歡的良師益友。但當你和學生打成一片時,你應該時刻提醒自己:自己畢竟是他們的老師。注意觀察學生的言行中有無對老師的過分接近。如果有,應馬上進行處理,不能使學生覺得你這個老師不凶,是他們的朋友,而忘了是他們的老師。
3、學會鼓勵
人性的弱點中曾說:沒有人不喜歡聽恭維的話的,學生也是如此。在課上,我盡量精講多練,讓更多的學生有參與到課堂活動的機會。例如:在上到化學方程式時,有一位學生上到黑板上寫出碳酸鈣與鹽酸反應時,他是寫出來了,可是還沒有配平,但我還是給了他鼓勵和表揚,並指出,沒有配平的不能叫化學方程式,這樣這位學生更積極的學習了。
第三、提高課堂教學必須做好課堂紀律的管理
課堂紀律關繫到課堂上的學習效率,課堂管理是幫助教師有效地控制學生的一套方法和技巧,目的是為所有的學生創造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所以課堂紀律管理的成敗直接關系著教學任務的完成與教學質量的高低。但有些學生學習成績不好,沒有良好的學習習慣,自律性較差,在同學面前又想表現自我,這些同學常常在課堂上搗亂或睡覺或遲到等,對於這些學生應怎麼樣處理呢?
1、集中優勢,各個擊破
要管理好課堂紀律,教師要面對各種各樣的問題學生,在各個擊破的過程中要做到有輕有重,焦點人物重點解決。教師應有敏銳的眼光,尋找影響課堂秩序的核心人物,一旦抓住機會,決不姑息手軟。有時會有這樣的情況,遇到有管理難度的學生,老師為避免與之沖突,迴避甚至遷就,希望通過管理其他學生達到震懾的目的。這樣做,不但沒有預期的效果,反而會適得其反,學生會對老師形成「欺軟怕硬」的印象,降低教師在學生心目中的威信和份量。曾經有的老師在管理上不敢碰硬,對強勢的學生犯錯視而不見,而在易於管理的學生犯錯時則期望能「殺一儆百」。誠然,「殺一儆百」會有一定作用,但俗話說「擒賊先擒王」,要管,就要管最難的,把最難的管好了,課堂紀律就守住了一大半。其實學生的眼中,有很明確的是非曲直,教師能夠公正、公平,能夠樹正氣,壓邪氣,這樣課堂的紀律自然是水到渠成。
2、輕敲響鼓 x\AC*z: Is"2PRE[1]1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把聲音的音質、音量、聲調、語音和節奏等加以組合變換,把聲音的聲、色、情融為一體,運用到語氣上,用含蓄的方法對學生出現的違紀行為進行誘導和影響。響鼓不用重錘,學生聽到教師「弦外之音」,從而領會到教師的意圖和良苦用心,於是做出知心、知情、知理的反映,及時改正自己的錯誤行為。這種辦法既巧妙地解決了那個學生自己的問題,又不至於影響其他人的注意力。
3、旁敲側擊 O{C:??Tc
課堂上學生出現做小動作、接話茬、喧鬧、過分放肆等違紀現象,教師理應當機立斷處理。不過,對絕大多數學生來說,干擾只是瞬間的一種失控表現,並不是有預謀的行為。教師應慎重地考慮學生的情感和自尊心,採用旁敲側擊的方式,使對方知道他的行為已被老師注視而應立即糾正。如盯他一眼,朝他點點頭,輕輕敲擊一下他面前的書桌,或站在他身旁略為停留,或叫他本人或周圍學生答問、板演等。通過微妙的方式把信息傳遞過去。這樣,師生情感容易溝通,見效快。 W-?n"]:q0
總之,在課堂教學中,要提高課堂效果,一要做到以學生為主體,教材為主線,教師是其間的媒體。二是讓學生喜歡你的課,喜歡你這個老師,不要讓學生見到你進教室就厭煩。三是,管理好的課堂紀律。

④ 如何進行有效的課堂教學

「有效課堂教學」主要指在一定的教學投入內(時間、精力、努力),通過教師的教學,學生所獲得的具體的進步和發展,帶來最好教學效果的教學,是卓有成效的教學。學生的進步和發展是衡量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唯一尺度。
課堂教學是一個雙邊活動過程,應營造一個寬松和諧、興趣盎然的學習氛圍。教與學必須有一個和諧課堂步驟,形成一個完整的教學步驟來實施素質教育,使學生學得積極主動,真正成為課堂學習的主人。達到有效教學,創設情境,形成問題,使學生願學。情境的創設關鍵在於情,以情激境,以最好的境、最濃的情導入新課,形成問題。提出的問題要擊中思維的燃點,這樣不但能對全體學生的認知系統迅速喚醒,從而提高單位時間里的學習效率。學生因情境的巧妙刺激,學習熱情激發起來,萌芽學習興趣,認知系統開始運轉。
我覺得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要切實作到「有效」兩個字應該至少要做好以下兩個方面:
(一)備課求「實」——預設、生成,相輔相成。
作為一名教師,在備課前要吃透教材,力求備課准確到位,做好課堂教學預設。因此,必須明確編者意圖,明確每節課所學的知識點、知識塊在整個單元、整冊教材、整個學段所處的地位、作用。每節課的重點、難點、關鍵點都做到心中有數。當然,教材是專家編的供學生學習的材料,內容單一,片面,所以教師不能完全依賴教材,照本宣科。可以將相關的課外材料引入課堂,使現有的課本與課外的材料相互補充,使我們的課堂更加有血有肉,更加形象生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拓寬學生的知識面。同時,教材並不是一成不變的,有時為了更好地實施教學,我們需要科學重組教學內容,大膽的改造教材,讓教材「為我所用,為生所用」。
課堂教學需要預設,但也不是按部就班,連說開場白、過渡語、結束語都預設好,甚至將語氣、手勢、表情都事先設計好了,這不是教學而是演戲。同時,過度強調現場生成教學,可能是腳踩西瓜皮-----滑到哪裡就到哪裡。預設與生成應該是相輔相成,互為作用,通過預設去促進生成,通過生成去完成預設的目標。
有效的預設應促進課堂上的有效生成。有位老師在教學《長城》一課時,做了這樣一個預設:他出示課件,向學生饒有興趣地介紹長城的結構。後來評課時有人問他為什麼做這樣的預設,他支吾地答道是為了讓學生了解長城的構造。像這樣的預設就屬於無效預設或低效預設,不能完全激發學生的情感和思維,不能促進課堂的有效生成。如果我們讓學生在圖上找一找課文中涉及的長城的各部分,如:城牆外沿、垛子、??t望口、射口、城台等,並在圖上註明,用自己的話說一說各部分的作用。充分了解長城的特點,從而使學生感受到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勤勞、智慧和力量,進而激發民族自豪感和對祖國的熱愛之情,促進學生情感思維的形成,這樣才是有效預設。
過去把生成看成一種意外的收獲,現在則把生成當成一種價值追求,當成彰顯課堂生命活力的常態要求。我們說,預設是為了更好的生成,一堂充滿生成活力的課必須要創設有效乃至高效的預設。
(二)課堂求「活」——形式、方法,把握有度。
只有確保課堂教學高效,才能帶來教學質量的高效。這就要求我們在「活」字上做文章。即:
1、靈活的教學方法。教師要根據教學內容、教學目的、教學對象,確定不同的教學方法。一法為主,多法配合,靈活地運用各種手段,最大限度地發揮課堂上每一分鍾的作用。
根據教學目標選擇教學方法;依據學生特徵選擇教學方法;根據學科的特點選擇教學方法;依據教師的特點選擇教學方法;依據時間標准選擇教學方法。
2、活躍的教學狀態。只要能讓學生的思維總處於活躍狀態,積極地探索知識並試圖將剛剛獲得的知識轉化為能力,這就是一節高效的課,成功的課。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把課堂還給學生。教師要將大量的時間留給學生學和練,學習目標由學生確定,過程讓學生參與,問題讓學生提出,內容讓學生總結,方法讓學生歸納。教師應成為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者和促進者,做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
3、科學的學法指導。俗話說:「予人以魚,惠其一時,授之以漁,惠其一世」。教師要注重學習方法的指導,幫助學生掌握科學的認知方法。善於為學生創設提問的問題情境,鼓勵學生敢於提出疑問,引導學生產生疑問,進而發現問題,給學生質疑的時間和空間,使學生可以隨時質疑,會質疑本身就是思維的發展、能力的提高。通過質疑使學生獲得有益的思維訓練,變「學會」為「會學」。
形式和方法層出不窮,開辟了課堂教學的新空間,但要真正實現課堂教學的務實高效,還必須有度。例如學習《楊修之死》,老師可設計問題:楊修的死究竟是因為曹操?還是楊修自己?你是怎麼看的?對於楊修的死因,歷來眾說紛紜,這是小說的重點、難點,讓同學們討論的過程,是他們自主學習,合作探究、搜集資料,形成自己觀點的過程。通過討論,表達自己的看法,能加深對小說人物形象的認識,深化對課文主題的理解。有同學的觀點為:楊修之死歸於他自己。 理由是:楊修恃才放曠,賣弄聰明,輕率大意。有同學的觀點為:楊修之死歸於曹操。理由是:曹操陰險狡詐,殘忍歹毒,虛偽多疑。學生還用小說中的具體事例做為自己觀點的支撐。雙方有理有據,很有見地。因此針對課文的重難點展開討論,能激發學生旁徵博引,探究主題,提高學習效果。
此外,有效課堂教學具體還應從以下幾個方面開始抓:
1、不要傷害孩子的自尊心。
有的學生是由於自尊心受到了傷害,比如遭到諷刺,挖苦;受到不應有的干涉,與家長、同學、教師發生矛盾,尤其是當和教師發生矛盾時,他就更不可能把精力專注與學習。
2、對學生的期望值不要太高。
有的學生是因為教師、家長對學生的期望太高,孩子因為沒有達到預期目標而產生了負罪感和內疚感,因此也就產生了厭學的情緒,這樣也就不能去聽教師所教的課程了。
3、真正的走進學生的心靈世界。
有的學生是因為我們教師沒有適應人本教育,沒有改正自己的教育觀念和習以為常的教學方式和教學行為。同時自己不能做到以身作則,對學生的愛心不夠,不能真正的走進學生的心靈世界,與學生建立和諧融洽的師生關系。
4、教師要幽默。
有的課堂過於死板,氣氛過於沉悶,激發不了學生學習的興趣,這樣他更不會去學了。學生很喜歡幽默的教師。
5、教師要講究對學生評價的方法。
評價很重要,無論是課堂評價還是學生的自評、互評都要准確。課堂上要多鼓勵,及時鼓勵,肯定評價要多於否定評價;學生之間的評價要把握好,不要使學生的自評、互評變成自我誇耀、自我貶低,或互相進行攻擊、互相挑刺,評價要中肯,要切合實際。只有這樣,學生才能更專注地投入到學習中來。
6、教師做學生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合作者、引導者和鼓勵者。
學生是學習活動的主人,教師只是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合作者、引導者和鼓勵者。教學中要盡可能地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實際,准備好充足的學習材料,為學生發揮主觀能動性、創造性提供廣闊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在自主、自覺、自由的活動中積極、主動、探索式學習。
有效課堂教學是一個蝴蝶破繭、鳳凰涅槃的過程。

⑤ 打造高效課堂的四個方法有哪些

1、建立平等良好的師生關系

良好的師生關系無時無刻不在影響著教育,教師不能受傳統的師道尊嚴觀念的影響,盲目自尊,不容許學生有絲毫挑戰,並且把自己立在知識灌輸者的人設框架裡面。這種不平等的師生關系容易導致師生間的疏遠,甚至對立,從而影響到老師教學目標的實現。

因此,教師應該擺脫傳統觀念的束縛,確立平等、良好的師生關系。教師要學會把自己當成和學生一起學習的組織者與參與者,拋出問題引導他們獨立思考、尊重他們說話、思考、做事的權利,尊重學生的自主性和個別差異。

只有建立好平等良好的師生關系,才可以使課堂不會成為教師的獨角戲,才能調動學生積極性一起使課堂變活。

2、充分備課

孔子曾曰:「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充分備課是有效教學的前奏,教師備課前一定要嚼碎教材上的知識點,釐清前後知識點的關系。

在備課時設計精彩的教學環節,給學生創設合適的學習情境,不單單考慮到死板的書面語言,而是要和實際相關聯,使課程更有趣,從而調動學生的興趣。另外備課時除了將知識點講生動、講透,更要注意習題的准備。

要將習題講「活」,注意立足知識基礎,推陳出新,新穎題目同樣更能調動起學生的興趣,從而提高課堂效率。

3、合理分配課堂時間

在課堂的45分鍾里,一方面要求教師把重要的知識點講清楚,完成既定的教學目標;另一方面教師又要給學生自主思考、討論和合作探究的時間,要真正讓學生在課堂上學有所得、學有所獲,合理分配時間是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很重要的一點。

教師可以在課前留給學生自主預習教材的時間,最好是能讓學生帶著問題有目的地閱讀教材,一邊預習、思考一邊解決問題。課堂上由問題引到知識點,要多留時間給學生自主思考,而不是自己急於求成從而使學生不能理解。

3、合理分配小組

在高效課堂模式下,學習的最小單位不再是學生,而是小組。建立學習小組,共同學習,共同進步。

可以根據男女生比例分配適中、學生的性格搭配與互補、優勢學科與弱勢學科的結合、座位安排的合理等原則安排座位,很多學校都在使用優學堂教學管理系統,通過系統的數據統計,看到每個學生的學習情況,方便教師分析。

高效課堂的五項標准

高效課堂一般在以下五個方面:教學目標;教學活動;教學能力;教學反饋;教學組織與管理。

1、教學目標

全面、綜合、深刻:

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三維);有價值,體現高期望值;十分清楚、具體、可操作;切合三情——學情、教情、考情。

2、教學活動

教學情境:配合內容,激趣啟智,自然過渡;教學環節:快節奏、高密度;小組活動:分工合作、積極思維探究;師生互動:配合默契、思維深刻;生生互動:100%參與,主動積極思考;活動與作業:自主、探究、個性。

3、教學能力

清楚准確地交流;

巧妙運用提問與討論技術:靈活變換教學方法;訓練學法、學科思想方法;合理運用教學資源、信息技術手段。

4、教學反饋

學情反饋及時;課堂評價及時、到位、適度;作業適中;考試、測驗等都能夠很好地發揮激勵作用。

5、教學組織與管理

課堂活而有序,自覺遵守紀律;學習文化濃厚;時間分配合理;過程組織嚴密;學生行為管理到位;物理空間管理合理。

⑥ 提高語文課堂教學效率的策略與方法

小學語文是小學生涯中的一門主要科目,對於不少的老師來說都比較困難,如何快速有效的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呢?要正確的方法與發揮學生主體作用相結合。下面小編給大家帶來了一些小學語文常見的教學方法,希望能給大家帶來幫助。

一、課前做好教學准備

教師在進行課前准備的時候,應該做到合理搭配、統籌兼顧,既要保證在有限的課堂時間中能夠盡量多的教授知識,也要保證學生學有所得、學有所悟。另外,老師要最大程度的拓展學生的知識面,不能局限在課本,要多教一些課外的知識,比如:通過互聯網、校圖書館等途徑獲取豐富的教學資源,經過整理然後在課堂上進行教學。教師通過在課前進行充分的教學准備,使課堂教學更加具有計劃性,能夠有條理的進行教學,避免了教學的盲目性和隨意性,有利於課堂教學效率的提高,促進學生學習水平的提高。

二、要求學生進行課前預習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進行課前的預習是非常有必要的,因此,教師應該做好學生課前預習的工作。教師可以在每堂課結束之後,為學生布置預習的任務,也可以組織學生組成合作小組,進行小組課前預習。課前預習的好處在於,學生通過課前預習對於將要學習的知識已經有了一個系統的了解,在課堂學習的過程中,掌握知識會比較輕松,並且能夠和教師進行緊密的配合,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和學習的效率,更有效的掌握老師所講述的教學知識。

三、不斷增設課外教學內容

教師還應該不斷增設課外教學內容,不斷的促進小學語文教學的順利進行。教師的教學內容不應該局限於課本上的內容,應該將教學內容進行不斷的拓展,讓學生不僅能夠全面的學習到課本上的知識,還能夠最大程度的學習到課外的知識。例如:在學習有關於李白的詩歌的時候,教師可以找一下有關於李白的比較著名的詩歌,在課堂上與學生一起進行欣賞,進而使學生對於詩仙李白的詩歌有一個系統的了解。因此,教師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增大課外教學內容的比例,讓學生在課堂中最大程度的學習語文知識,拓展學生的知識面,使學生的語文知識能夠更加的豐富,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四、創設有趣的課堂教學情境

學生作為課堂教學的主體,教師在教學中應該充分的考慮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積極性的問題。首先,教師應努力提高學生上課的積極性,在小學語文教學課堂中積極的開展一些語文比賽或者語文游戲的環節,由於小學生正處於好動活潑、好奇心強的階段,對游戲有著由衷的熱愛,因此,教師可以創設游戲的情境,讓學生在游戲中進行教學知識的學習。

例如:在學習《伊索寓言》的時候,教師可以組織學生根據語言故事分成小組進行表演。其次,教師應根據小學生的特點以及接受能力,在語文課堂教學中創設生活化的情境,創設的情境應該具有創新性、啟發性、目的性,不能創設一個學生不清楚、不認識、抽象的情境,這樣不僅起不到優化教學的目的,反而讓小學生對語文的學習有一種枯燥乏味的感覺,會嚴重的打擊小學生對小學語文學習的積極性。因此,教師創設的課堂情境應該根據學科特點以及學生的特點創設科學化的情境,不斷的對小學語文課堂教學進行優化,促進學生的發展。

五、運用多媒體進行教學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還應該創新教學輔助工具,在傳統的語文教學中,教師的教學輔助工具就是黑板和粉筆,但是,隨著社會的發展,教學的輔助工具也在不斷的更新中,因此教師應該把先進的輔助工具帶到小學語文課堂中來。一些語文教師在教學中,充分的利用多媒體進行教學,進而很大的程度上提高了課堂教學的效率,因此,我們應該高度的提倡諸如多媒體等現代化的教學工具在小學語文課堂上使用。使用多媒體工具的優勢主要是以下幾個方面:一是,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小學生對於一些圖文並茂的東西非常的感興趣,教師將一些與課堂教學有關的動畫以及圖片等通過多媒體進行播放,能夠集中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課堂教學的順利進行。二是,能夠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教師將教學資料利用多媒體呈現,進而減少了在黑板上書寫的時間,能夠節省很多的課堂時間,有利於課堂教學效率的提高。例如:在進行《秦兵馬俑》教學的時候,教師的可以將兵馬俑的圖片通過多媒體呈現出來,能夠不斷的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小學語文常用教學方法有哪些一

1、教學目標要明確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一定要以生為本,根據學生的學習方法、學習習慣、學習能力、理解能力等制定科學、系統、全面的教學目標,合理分配課堂的教學時間,准確把握課堂節奏,創設課堂教學情境,講解精要的課堂內容,根據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為其制定學習目標。教師與學生之間首先要建立和諧、融洽的關系,教師要做到一視同仁,公平地對待每一位學生,不以成績的好壞劃分學生等級,使學生保持健康的學習心態。

針對某一個知識點,教師也要盡可能多地列舉例子,補充其他相關的知識,讓學生既學會舉一反三的學習方法,也學會用類比的方法解決問題。教師還要注重學生綜合學習能力的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對學生有著終生的意義,他們的思考能力、表達能力、總結能力等對他們以後的學習和工作都相當重要。所以,教師要不斷激發學生的潛力,提高課堂效率。

2、渲染課堂氣氛的方法

2.1以學生為主體,給學生一個自由學習的機會。語文課最怕的就是教師一個人把課堂時間全部佔用,而學生只能認真聽講。長期這樣下去,學生的學習效率將會越來越低。所以,教師應該讓學生在課堂上成為主體。對小學中高年級的學生來說,他們更需要自由學習的時間。以課文《飛向月球》為例,在進行本課的教學時,老師應該留更多的時間給學生。

月球上有太多神秘的東西,小學生對月球也充滿了好奇,教師就可以利用這一點給學生一個自由想像的機會,讓學生在課堂上暢所欲言。在發言過程中,教師可以起帶頭作用,然後再讓全班學生都參與進來。教師應該鼓勵學生大膽地對月球上的事物進行猜測、想像,讓學生在課堂上大聲講出自己的想像。用這樣的方法,可以讓整個課堂顯得自由活潑,而且也可以培養學生的想像力和表達能力。

2.2角色體驗,點燃學生的激情。角色表演對小學中高年級的學生來說是很有吸引力的。小學生的表演慾望比較強,而且通過角色表演可以培養學生對課文的情感,可以讓學生在表演中把握住語言的節奏,使學生在表演中逐漸對課文產生感情。《牛郎織女》是一個千古傳唱的神話愛情故事,像這樣的故事光靠教師的講解是很難讓學生感受到它的美的。所以,教師完全可以讓學生在課堂上表演牛郎織女的故事,當然,學生也可以發揮想像,豐富故事內容。比如,當牛郎織女分別多年後,在鵲橋上相見後會說些什麼,教師就可以讓學生根據情境模擬相關的對話。筆者相信用這樣的方法,肯定能讓學生感受到語文課的樂趣,使他們在以後的語文課上更有激情。

3、巧妙設計疑問,激發學生好奇

心理學認為,只有學生感興趣的東西才會激發他們的好奇心。常言道:"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入門的向導。"語文老師在課堂上所提的問題的好壞直接影響學生學的效果。因此,老師所提的問題要與學生的興趣緊密相連,投其所好,巧妙設計疑問,讓他們的好奇心成為語文課堂上事倍功半的催化劑。我在教學《"兩彈元勛"鄧稼先》時,以"我的偶像"引入,接著把鄧稼先的圖像掛出來,讓學生們猜猜他是誰,講述一下他的故事,學生情緒高漲,在好奇心的驅使下紛紛在書上找答案,較短時間里找到文章中心句,了解鄧稼先是我國傑出的愛國的科學家,順理成章地為老師進行下一環節的教學做好鋪墊。

在教學《人類的朋友》時,老師運用多媒體在屏幕上出現茂盛的大樹、碧綠的草地、清澈的山水、活潑可愛的小動物生動的畫面配上輕松悅耳的音樂,為學生營造出和諧歡快的學習氛圍,接著教師問學生:"你們想去這個美麗的樹林嗎?願意成為小動物們的朋友嗎?"以此激起學生的好奇心指導學生對課文有一個整體了解,進而啟發:"這節課我們要開動腦筋,怎樣使大自然更美麗?比一比,看誰的辦法多,誰的辦法好?"學生們在情景的創設下饒有興趣地展開豐富想像,想出了很多好辦法,促使了學生思維活動的開展,有效培養學生的好奇心。

4、鼓勵質疑

學貴有疑。"學起於思,思源於疑。"學生閱讀產生疑問時,正是他們積極參與學習,認真思考,主動探究,使思維向深入發展之際。因此,訓練學生生疑、質疑、釋疑,是語文教學培養學生思維能力和自學能力以及自主意識的重要手段。平時,教師應注意引導學生從課題發問;從課文內容發問;從某些看似矛盾、但又合情合理的地方發問;在教學結束前留出適當時間讓學生發問;從標點符號的運用發問;從課文的中心發問;從某些修飾詞語發問,訓練學生從敢問到善問的能力。

如學習《靜夜思》這篇古詩,教師在引導學生理解了第一句話後,帶領學生歸納學習方法:①讀詩句;②講字義;③連成句。然後讓學生運用學法自學第二句,有不懂的地方提出來。學生自學後提出:不懂"疑"和"霜"是什麼意思。老師便針對學生問題,結合生活實際,引導學生解疑,這樣,教師的思維活動與學生思維活動協調一致,使教師思維暴露在學生思維最恰當的地方,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誘發了學習動力,而學習第三、四句時,老師則採用夥伴合作學習的教學形式,四人一組,運用學法自學,互相質疑、解疑,然後向全班匯報學習過程。這樣學習,用時少,負擔輕,效益高,學生獲得了知識與能力,取得了最優化的學習效果。

⑦ 怎樣讓課堂教學更高效

雖然每所學校都提倡要建高效課堂,但大家都清楚,真正的高效課堂永遠只是一個吃不到的餅;真正得到的餅,則是如何讓自己的課堂教學變得更高效一點。當我們把關注的重點,從如何畫一個理想的但卻是永遠吃不到的餅,轉向如何做一個讓自己吃得更可口的餅時,對待課堂的態度才會變得更加務實起來。如果要描述什麼樣的課堂才是高效的,相信每一位教師都會講出若干條原則出來,但這些原則之間很可能會沖突不斷;但如果把重點放到如何讓課堂教學變得更高效,這時候得出來的結論,應該更具普適性。正是基於這樣的想法,我們來審視讓課堂教學變得更高效的原則與方法。
一、接受教師才可能接受教師傳授的知識
在沒有教師的情況下,學生也是可以學習知識的,但這樣的學習狀態比較緩慢,我們希望通過教師來加速這個過程。但是,當有了教師之後,如果教師在學生面前是清澈透明的,那學生自然可以透過教師來學習知識;當有了教師之後,如果教師在學生面前是捉摸不透的,這時候教師很可能成為學生掌握知識的障礙。對教師來說,總是希望學生能夠更好地接受自己傳授的知識,在知識掌握上學生和教師的目標是統一的;但對學生來說,雖然他們也想掌握知識,但當教師成為知識的化身或者代言人的時候,學生首先看到的並不是知識,而是作為知識化身或者代言人的教師。雖然學生對知識是沒有選擇性的,接受是他們唯一的選擇;但當教師成為知識化身或者代言人時,學生對教師就有了選擇性。當學生接受這位教師時,他也就順理成章地接受了這位教師傳授的知識;當學生無法認清這位教師,或者認清了這位教師卻無法接受這位教師時,他也就很難接受這位教師傳授的知識了。
因此,要讓自己的課堂變得高效起來,首先需要老師做的事,並不是考慮如何把知識傳授給學生,而是如何讓學生能夠認清自己,也就是如何把最真實的自己呈現給學生,並進而贏得學生的喜歡與接受,從而為後期知識的傳授奠定堅實的基礎。教學中最大的困難,並不是我們是否掌握了需要傳授的知識,也不是我們是不是掌握了傳授這些知識的方法與技巧,而是老師是否願意把最真實的自我、把最完整的自我呈現在學生面前。對於這個選擇,並不是一個技巧的事情,也不是一件多麼富有智慧的事情,它需要的是勇氣。要把真實的、完整的自我呈現在別人面前,這是一件多麼勇敢的事呀;而且,需要老師呈現自我的對象,居然是那些自己看起來並不成熟的學生,這更是加大了老師做這件事情的難度。可是,相對於課堂教學效果來講,讓學生了解老師,可能比讓老師了解學生更加重要。因為讓老師了解學生,只會提高知識的傳授效率,這是一個工具功能;但讓學生了解老師,卻決定著學生是否接受老師傳授的知識,這是一個前提條件。
在我們的課堂教學中,往往把真實性用在傳授的知識上,也就是知識講解中的准確性。可是,對學生學習來講,他們真正需要的並不是知識的准確性,而是老師的真實性。老師總是覺得在知識上講得越真實、越透徹越好;但在生活上並不認為有真實而又透徹地呈現給學生的必要;殊不知,盡管老師可以很容易地把知識傳授和日常生活區分開來,但學生卻很難做到這一點,而且學生總是通過對老師在日常生活中的表現,來判斷他傳授知識的真實程度和可接受程度。在教學生活中,老師也有自己的喜怒哀樂,老師也有自己的酸甜苦辣,老師也有自己的成功與失敗,老師對學生也有喜歡和不喜歡,學生並不需要老師講那些「學生是祖國的花朵」之類的話,他們喜歡那些真誠地把自己的情感、自己的感受、自己的喜好表達出來的老師。那怕老師是在批評自己,但只要覺得這位老師批評的態度是真誠的,學生也能夠理解老師的真心;那怕老師是在表揚自己,但如果覺得這位老師表揚的態度是虛假的,學生只能更反感和更遠離這位老師。
二、需要清晰而非高深的教學目標
只有有了明確的教學目標,才可能清晰地知道,一堂課究竟有效還是無效。在教學目標都沒有得到明晰的情況下,我們就無從判斷一堂課是有效的還是無效的,我們只能判斷這堂課是好玩的還是不好玩的,是現場感覺好的還是感覺不好。因此,如何選擇教學目標,成為課堂教學有效與否的重要條件。為了追求高效課堂,在教學目標的定位上有兩種思路,一種思路認為既然要讓課堂變得高效,就應該讓課堂教學目標定得更高一點,用古人的話來說只有取乎其上才能而得其中,如果取乎其中就只能而得其下了;另一種思路認為,高效教學的目標並不是加重課堂教學的任務,而是更有效地完成既定的教學任務,那麼高效課堂教學就有了一個非常重要的任務,那就是盡可能讓課堂教學目標變得清晰起來。要讓課堂教學目標變得清晰起來,最重要的兩件事:一是明確哪些教學目標是無法實現或者不需要實現的,哪些教學目標是可以實現而且是必須實現的,也就是說在教學目標的選擇上要堅持「有所不為才有所為」的原則;另一是在可以實現的教學目標中,哪些教學目標是需要重點實現的,哪些教學目標是可以一帶而過的。
我很喜歡參加同課異構的活動,每一位上課的教師,在同樣的教學內容面前,用著風格各異的方式,來傳授教學內容,來表現自己。當聽課的人都被他們的教學形式和教學風格所感染時,我卻在偷偷的琢磨另外一個問題:雖然教學內容是一樣的,但每位教師在相同教學內容上預設的教學目標卻是不一樣的;雖然課與課之間的差異,表現為每位教師的教學形式和教學風格,但導致課與課之間形成差異的根本原因,卻是每位教師在相同教學內容上形成的有差異的教學目標。有的教師並沒有加工教學內容,於是他把教學目標定位為如何用自己的語言或者用學生的語言把教學內容重述一遍,看到了教師在重述中的精彩,但卻看不出來這樣的精彩有什麼目的,這樣的教學讓學生覺得上課有意義,但在面對用兩種語言(一種是書面語言,一種是口頭語言)呈現的教學內容時,反而不知道如何去更好地掌握了。事實上,這樣的課堂,既讓上課的教師覺得教學內容太多,所以課堂負載太重,上起課來也覺得放不開;這樣的課堂,讓學生覺得自己應該認真聽課,但卻不知道為什麼要認真聽課。
那些高明的老師,他做的第一件事並不是如何設計課堂,而是為課堂教學騰出空間來。看著那麼多的教學內容,他首先想到的是把教學內容進行加工,把教學內容中需要重點掌握的知識挑出來,把課堂教學需要重點完成的教學任務挑出來。於是,這樣的教師就把自己從具體的教學內容中解放出來了,他就可以用多種多樣的形式來展示和解讀需要學生重點掌握的知識;他也就有了足夠的時間和空間來完成需要重點完成的教學任務。這樣的一堂課,既不缺乏教師的精彩講解,也不缺乏教師對重點知識與重點任務的強調;當學生聽完這樣一堂課,既能夠感受到課堂教學的現場情趣,又能夠捕捉到應該掌握的學習內容,還能夠完成這堂課的學習目標。因此,真正高明的老師,並不是如何一字不漏地把每個知識點都當重點教給學生;而是在眾多知識點中能夠明確教學重點,在眾多教學任務中能夠明晰任務重點的人。
三、要真知學生而不是熟知學生
判斷一節課有效還是無效、高效還是低效,並不是以教師在課堂上表演得怎麼樣,而是要看學生是否在課堂上掌握了應該掌握的知識,是否培養了應該培養的興趣與能力,是否完成了應該完成的學習任務。很可惜的是,我們眼中容易看到知識,容易想到興趣與能力,也容易感受到要學生完成學習任務的壓力,但卻容易忽視主體的作用,那就是學生。象這樣講話,很多教師都會反對我,對教師來講每天打交道最多的人就是學生,如果仔細計算下來,教師與學生打交道的時間可能比和自己家人的時間還要長,而且是長很多。說教師忽略了對學生的了解,那實在是冤枉了教師。可是,是不是我們和學生打交道多了,我們對學生的了解就多了,對學生的了解就深了呢?
教師對學生的了解有三種途徑,一是對學生學習生活的了解,二是對學生日常生活的了解,三是基於自己學生生涯來推演今天學生的生活。了解學生的途徑不一樣,對學生的了解程度也不一樣。用自己的學生生涯來推演今天學生的生活,這種方式是最簡單的,也是誤差和誤解最大的;但由於這種了解學生的方式深嵌在自己的學生經驗之中,這種了解學生的方式最簡單易行,所以最容易被老師們採納。通過學生的學習生活來了解學生,這也是比較容易採納的途徑,因為這並不需要教師花額外的時間和精力去走近學生,這本來就是教師教學工作所需要做的事情。問題在於,學生的學習生活並不是他的真實生活,學生的學習生活深深的紮根於他的日常生活,但並不是日常生活的簡單反映,因為學生在學校中,在學習過程中過濾了自己的日常生活。當然,那些對學習生活分外投入的學生,他們的學習生活和日常生活的一致性更大;那些對學習生活不怎麼投入的學生,就更要擔心他們在學習生活中的表現,離他們真實的日常生活究竟有多遠。
當老師們通過觀察學生的學習生活來認識學生,通過自己學生生涯來推演學生生活時,會覺得自己對學生的生活是熟知的,既觀察到了學生的學習生活,又用自己的學生生涯來解釋學生的學習生活。事實上,我們的課堂教學正是建立在這樣的認識基礎上的,學生是如何對待學習的,學生究竟喜歡聽什麼樣的課,學生是如何掌握知識的。而且,如果學生的表現和自己的預設(這樣的預設往往就是自己學生生涯時的表現)保持一致,這樣的學生就是好學生;如果學生的表現和自己的預設不一致,那這樣的學生就是有問題的學生,要麼是懶惰的,要麼是無能的。可是,在脫離了對學生日常生活真實了解的情況下,我們對學生的熟知離對學生的真知究竟有多遠呢?我們自己對待學習的態度難道就是學生的真實態度,我們喜歡聽的課難道也是學生喜歡的,我們掌握知識的方式難道也是學生掌握知識的方式嗎?
要真知學生,還需要我們走近學生的日常生活之中,只有學生的日常生活是最真實的,也是學生自己都無法過濾的。只有把我們的課堂教學建立在學生的日常生活之上,這樣的課堂才最真實,也是最高效的。但是,要讓教師走近學生的日常生活,這就需要教師克服兩大困難,一是不得不花更多的時間接觸學生,而且這些時間往往是教師的非工作時間,你要了解他的日常生活,自然也得佔用教師自己日常生活的時間,這對於已經忙碌得不得了的教師來講,實在是一件異常困難的事;另一是教師要走近學生的日常生活,就意味著教師自己也要讓學生走近自己的日常生活,教師只能用「將心比心」的方式,才能夠換來學生日常生活對自己的開放。教師可以採用一些工作的方式,比如課堂觀察、作業批改,甚至把學生叫到辦公室來談話,來了解學生的學習生活;但對於學生的日常生活,所有的工作方式都會被學生排斥在外,而且越是用工作方式來了解學生的日常生活,學生要麼拒絕這種方式,要麼用改變過的或者過濾過的方式來呈現自己的日常生活。因此,與其說今天的課堂低效,是由於教師不會上課所致,還不如說是由於教師對學生生活的理解有偏差所致。
四、知識的「前因後果」勝過「形式多樣」
不管怎麼說,要讓課堂教學變得高效,肯定離不開老師對教學內容的講解,從而幫助學生更高效地理解和掌握教學內容。可是,老師究竟要怎樣講解教學內容,才會讓課堂教學變得更高效呢?對老師來說,要麼通過對教學內容進行形式多樣的個性化解讀,要麼通過對教學內容進行前因後果式的聯系或者還原,從而讓學生能夠更高效地理解和掌握教學內容。從目前的課堂教學實踐來看,老師們更關注的是前者,一提到課堂教學,首先想到的就是用什麼樣的方式和語言來重新解讀教學內容,尤其是如何用學生喜聞樂見的方式來重新講解或者重新編排教學內容,甚至用學生自己都意想不到的方式來呈現教學內容,似乎這樣的教學更具有吸引力。在目前的公開課中,課堂教學形式越發的多樣起來,學生在課堂上也分外熱烈,但總覺得這樣的課堂少了一點什麼,可能就是缺少對教學內容在內容上的深化吧。
要幫助學生高效地理解和掌握教學內容,只是把教學內容進行形式上的解讀和重組,可以讓學生暫時的理解和掌握教學內容,但不管老師用多少種方式來重新解讀和重組教學內容,學生都只能把教學內容理解到教材的層次,很難把教學內容理解到更深的層次,很難把教學內容應用到更自如的程度。在永威考察時,一位老師在教徐志摩的《再別康橋》,不管老師用什麼樣的語言來朗讀這首詩,也不管老師把這首詩的內容講解得多麼的到位,學生對這首詩的理解都跳不出這首詩的內容;但如果老師能夠把徐志摩寫這首詩的個人背景和時代背景講清楚,還會把與徐志摩同時代的詩人和他們的詩作都拿出來比較比較,這種方式不但會加深學生對《再別康橋》的理解,還會讓學生更系統地掌握同時代的詩人和詩作的特徵。相信這樣的教學,一定比讓學生背誦《再別康橋》,然後逐字逐句地訂正更高效。
如果我們把教學內容限定在一節一節的課堂之中,很自然這樣的課堂就只能對一個一個的知識點進行形式上的講解與重組,然後通過對學生練習給予對與錯的評點,來達到講授知識和傳授知識的目的。可是,要真正高效地理解和掌握教學內容,最重要的並不是按部就班地,一個一個知識點的理解和掌握,而是要把當前學習的教學內容還原到產生他的過程之中去,通過對這個知識點前因後果的探索和追問,來讓這些知識點變得生動起來,也由此和此前的知識點和此後的知識點聯系起來。所以,高效課堂並不是對單一知識點的高效掌握和高效學習,而是能夠系統性和全面性地掌握某個單元知識或者某個知識群。舉個例子,當我們教學生勻速運動時,並不一定非得讓學生在短時間內就掌握這個知識點;當我們在教學生加速運動時,也不一定學生就非得掌握這個知識點,因為在後面的知識中還會出現勻加速運動。如果我們把這三個知識點分開來學習,自然是事倍功半的結果;當我們把這三個知識點放在一起來學習時,自然是事半功倍的效果了。把三個知識點分開來學習,那怕每個知識點的學習都是高效的,但就整個知識群的掌握來說,就顯得過於低效了;把三個知識點作為一個集群來學習,雖然學生可能對勻速運動學不好,也可能對加速運動學不好,這都不重要,因為在勻加速運動中,我們還有機會重新講解和使用這兩個運動,還有觸類旁通的可能性存在,這樣的課堂教學看起來在每個知識點上都並不是高效的,但卻讓學生很輕松地掌握整個集群的知識點,更重要的是還把這些知識點之間的關系與差別搞清楚了。
要讓自己的課堂變得高效起來,這遠不只是一個需要理想的事業,而是一個更需要理性的事業;我們並不缺為高效課堂畫餅的人,而是太缺少對課堂教學實踐進行高效優化的人。要讓自己的課堂變得高效起來,並不只是對老師的課堂教學行為提出了要求,更是對老師如何定義課堂教學,如何清晰課堂教學目標,如何系統規劃課堂教學過程等更寬泛的課堂教學思考和設計提出了更高層次的要求。

⑧ 課堂組織教學的有效方法

1、形象感染法

教師走上講台時,神情要親切、莊重、肅穆,站定後要掃視整個課堂,以安定學生的情緒,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使學生把注意從原來的注意對象迅速轉移到教師身上來,自覺地投入教學活動。

2.目標引導法

講課開始時,教師可簡要地肯定學生的表現,提出本次學習要求,運用語言的感召力,激發學生的情感,促其產生努力達到目標的學習慾望和興趣,從而調動自己的有意注意。

3.趣味激發法

教師講課時,如有較多學生注意力不集中,可適當穿插講一些表面看來跟教學無關(但內含學習目的、學習態度、學習方法等方面的啟示)而學生十分感興趣的事。使學生精神振奮,產生良好的心境,從而引發學習的濃厚興趣。

4.提問點撥法

當某些學生注意力不集中時,教師可提出問題讓他們回答,促使他們轉移注意對象,把注意力轉移到學習活動上來。學生答題不夠理想時,不要急於批評,可稍加點撥,鼓勵他們動腦筋思考或用心聽老師和同學講。這樣引發他們的興趣,使其保持注意的穩定性,積極投入學習的活動。

5.指名演板法

此法類似「提問點撥法」教師指名讓注意力不集中的學生演板,並在適當時機輕聲對演板學生進行教育和幫助,要求他們回位後用心聽講。這種方法具有中等強度的刺激,可對學生大腦皮層起一定作用,能促使學生在一定時間內保持高度集中的注意力。

6.語言表達法

語言條理清楚、通俗易懂是組織教學的基本要求。只有講得有條理性和邏輯性,才會使學生獲得系統全面的概念;語言准確、簡明扼要是組織教學的基礎。這樣才能使人聽著舒服,愛聽;善於例證,形象比喻,適當應用一些格言、名句、典故、順口溜等也是語言組織的一些技巧。

生動的語言給人一種直觀和感動,使人興趣盎然,同時也在記憶中留下深刻的印象。

語言的使用影響著意思的表達,感情的色彩。在不同的情況下,恰當的使用語氣也可以使學生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可以活躍課堂氣氛。總之,在教學中還要注意語言使用得當。

7.鼓勵擴展法

教師提出一些要求,鼓勵學生爭取做到。同時表場某些學生、某些組做好了,號召大家都那樣做,擴展開來(有些學生不打算那樣做,但在教師先行鼓勵、肯定的前提下,就會按教師的要求做,低年級學生尤其是如此)。這種方法可使學生產生一種愉快的心境,這種積極心境可以成為學生的內驅力,增強學習效果。

8.暗示糾正法

教師發現個別學生不聽講,不要停下講解而提出批評,可用眼色、手勢或其它辦法適當暗示,使學生按照教師的暗示,自覺地調整自己的注意對象。這樣,既可引導個別同學集中注意力學習,又可避免影響課堂良好氣氛。

⑨ 如何構建有效的課堂教學

一、人們對有效的課堂教學的追求
「有效教學」是學校教學活動的一個基本追求,但在不同時代卻有不同的關注主題。從誇美紐斯開始,以及後來的赫爾巴特學派,「有效教學」的理想落實在「規模效應」及其相應的「教學模式」上。後來,以杜威教育理論為代表的「進步主義教育」開始從「人的問題」、「教育與生活的關系」等視角來考慮有效教學的出路,有效教學朝著多元化方向發展。再後來,有效教學實踐及其研究越來越強凋「設計意識」(或「教學設計」)和「反思意識」(或「教學反思」),越來越強調課堂教學的改革不是一種教學方法或教學技術的更新和調整,它需要在「教學理念」或「教學信念」的支持下展開「教學設計」。所以,現今的課堂教學就要在科學的理論指導下,設計有效的課堂教學模式,使師生在有效的教學生活中得到發展。
人類初始的教學方式往往顯示為「個別化教學」。後來出於追求效率的需要,「個別化教學」逐漸演化為「小組教學」,再由「小組教學」演化為「班級教學」。不過現代教學的危機導致教學組織形式越來越顯示出由「班級教學」轉向「小組教學」,進而由「小組教學」轉向「個別化教學」的趨勢。其實,這樣的轉變並不是教學組織形式的循環或輪回,更不是重復或倒退,它是當今人們追求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必然結果,是關注人的發展和生命成長的必由之路。今天,個別化教學向班級授課提出了嚴峻的挑戰,作為在課堂中擔任主要角色的教師首先要考慮到如何優z化課堂結構,進行有效的課堂教學。
新課程的推廣確實使當今的課堂發生了諸多喜人的變化。但仔細思考起來,似乎還缺少了許多重要的東西,就教師要克服舊有的教學習慣來說,要將新的教學理念轉化為真正的教學行為就十分艱難,這中間要有很長一段路要走。1、當今的課堂教學多「牽引」,少正確「引導」
今天的課堂中,教師雖然不像過去那樣把結論、答案直接告訴學生,而往往是以啟發的方式提出問題,但教師往往缺少等待,提出問題後很快就會以暗示性的語言迅速把學生的思路、解決問題的方法引到設計好的標准化的路線上來,然後在教師的牽引下迅速指向標准答案。一個教學過程就這樣完成了。這對知識的傳授也許是高效的,但是高效背後犧牲的卻是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及實際解決問題的能力發展的空間和權利。與其說是引導,倒不如說是『「牽引」,因為學生的主動性完全被抹殺了,而是被動地跟著教師轉。
所以說,當今的課堂教學重要的一條是教師要改變自己的教學方式,讓學生主動地去「探究」,而不是完全被動的「接受」。因為,教學方式變革的背後是師生思維方式和生活方式的變革,它最能反映出教師的課堂教學行為的改變,也最能反映教師的教學水平的高低。接受式學習從形成到發展經過了一個漫長的發展階段,它之所以具有如此頑強的生命力,與教學過程的本質特徵是有很大關系的。實踐證明,接受式學習至今仍是最為經濟、有效、快速的教學方法。但是,也有許多教師在選擇教學方法的時候犯了非此即彼的錯誤,認為要實行探究式學習,就要拋棄傳統的接受式學習。以至於採用探究式教學方法的教師難於控制課堂而覺得無所適從;採用接受式教學方法的教師咬定青山不放鬆,不敢越雷池半步。2、當今課堂教學缺少教師精心設計和系統反思
首先,精心設計課堂教學是教師課前必備的環節,幾乎所有的教師課前都能做到認真備課,都知道要吃透教材,也知道要有沉著、自信的心理狀態去面對學生,而很多教師卻沒能做到超越教材,沒能做到在課堂上遇到突發事件要准備好保持鎮定、隨機應變、從容應對的教學機智,以及克服困難需要具有的耐心、恆心、意志力和執著精神。其次,課堂教學過程中同樣需要教師的精心設計,設計知識呈現的方法,設計邏輯思維的過程,設計與學生交往的方式等等。教師理應是學生學習活動的參與者,教師在鼓勵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同時,應積極主動隨時參與到學生的學習活動中去,在教學活動和情感交流中形成融洽的師生關系。而現實的課堂教學中,教師是游離於學生思考和生生互動之外的。再次,教學實踐之後的反思已成了課堂教學過程的重要環節。新課程特別強調反思,教學反思被認為是教師專業發展和自我成長的核心因素。而許多教師更是上完課以後書本一夾就完事,很少做到將課堂中的感受、得失及時記錄下來,更缺乏對教學實踐的系統反思,寫出隨筆、碎思之類的教學感悟了。3、當今課堂教學缺少智慧的生成
什麼是智慧?「智慧是每個個體安身立命、直面生活的一種品質、狀態和境界」,「智慧不能像知識一樣直接傳授,但它需要在獲取知識、經驗的過程中由教育的細心呵護而得到開啟、豐富和發展」。今天的課堂上,很多教帥依然擔任著「搬運工」的角色,基本上是按部就班、原原本本地把教科書、教參上的內容搬到課堂,告訴學生。在這樣的教學過程、教學方式中,教師很難有什麼創造性,學生的創造力也同時被扼殺了,更談不上生成智慧了。缺少智慧的生成說到底還是對教師和學生的層層束縛造成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在倡導解放兒童的創造力時就提出過著名的六大解放。今天的課堂教學更需要解放教師和學生的頭腦、手腳、時間和空間,讓師生在教學交往互動中自主發展。4、當今課堂教學缺少對生命的關照
三、有效的課堂教學應具有的品質
什麼樣的課堂教學才算是有效的?說到底這是一個課堂教學評價或診斷問題,它應以課堂教學任務的完成度為取向。也可以說,凡是能夠有效地促進學生的發展,有效地實現預期的教學結果的教學活動都可稱之為「有效教學」。但問題是我們應該確立什麼樣的教學目標,如何最優化的組織教學環節,怎樣的教學效果才算是有效的或是高效的。傳統的課堂教學過程被看成是一種學生的「特殊的認識過程」,將學生獲取知識的多少,掌握知識的牢固程度作為衡量標准;以有效教學理念為比照,我們認為,當今的課堂教學過程應是「師生共同參與、相互作用,創造性地實現教學目標的過程」。因此,我們應對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進行解構,重構以學生發展為本的有效課堂教學模式。換句話說,有效的課堂教學應是高質量地完成教學任務的教學;應是動態生成師生教與學的智慧的教學;應是關注師生雙方生命健康發展的教學。
首先,有效的課堂教學必須堅持以學生發展為本。在現實的課堂中,許多老師為了體現教學向生活的回歸,往往致力於創設各種生活情境,卻沒有意識到課堂教學本身就是教師和學生的生活。所以說,課堂教學必須基於學生的真實生活,學生應當成為課堂教學的主人。
其次,有效的課堂教學中必須彰顯教師的主體性。新課程在強調學生主體性的同時並不排除教師的主體性。因為課堂教學同樣也是教師的生活,有效的課堂教學應該充滿智慧、激情、潛能和創造力。只有具有主體性的教師才能培養出具有主體意義的學生。教師的主體性主要體現在如何為學生發展創造條件上,體現在和學生的教學交往中怎樣發揮引導的作用,更體現在對自我的認同和自我反思上。所以說,一節課展示的不僅是教師的教學基本功、教學藝術,而且展示的還是一位教師的教學思想、教學理念和獨特的教學風格。
第三,有效的課堂教學應促進師生智慧的生成。有研究者提出,要「讓智慧回歸教育,讓智慧喚醒課堂」。實際上,評價一節課質量的高低,關鍵應看教師怎樣促進學生主動地學習,怎樣在師生的教學交往、情感交流中激發學生的求知慾和創造動機。只有智慧的教師才能創造出智慧的課堂、培養出有智慧的學生,也才能使課堂煥發生機和活力。
第四,有效的課堂教學必須關注師生生命成長。葉瀾教授說過,「課堂教學應被看成是師生人生中一段重要的生命經歷,是他們生命的有意義的構成部分。對於學生而言,課堂教學是其學校生活的最基本構成,它的質量,直接影響學生當下及今後的多方面發展和成長;對於教師而言,課堂教學是其職業生活的最基本構成,它的質量,直接影響教師對職業的感受、態度和專業水平的發展和生命價值的體現。」要將生命融於教育,將教育融於生活,讓教育成為生命的詩意存在,凸顯生命的靈動、自由和獨特,並以此漸臻生命的完滿與幸福。課堂是提高教學質量的保證,有效課堂與無效課堂的區分關鍵就是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而一個課堂有效與無效,則關鍵是看老師的組織與教學的設計,希望老師們能夠談談你們的看法.

閱讀全文

與課堂更有效的教學方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社會研究方法第五版重點筆記 瀏覽:417
米炒的作用及食用方法 瀏覽:912
用什麼方法打掃房間 瀏覽:922
黑石頭打磨方法視頻 瀏覽:364
臘山夜釣的最佳方法 瀏覽:682
櫸木木材鑒別方法 瀏覽:120
遙控蝴蝶使用方法 瀏覽:619
靠牆坐正確方法 瀏覽:609
過敏激素皮炎治療方法 瀏覽:774
新買褲子褪色用什麼方法解決 瀏覽:557
青少年矯正脊柱側彎鍛煉方法 瀏覽:431
上下水軟連接方法 瀏覽:941
衛衣領的計算方法 瀏覽:726
嬰兒慢性喉炎最佳治療方法 瀏覽:819
緩解肝氣郁結的鍛煉方法 瀏覽:84
廢舊手機提煉黃金的比較簡單方法 瀏覽:435
真龍頭的鑒別方法 瀏覽:850
給貓洗澡的方法有哪些 瀏覽:932
介紹姓氏的方法有哪些陳 瀏覽:442
快速求質因數的方法 瀏覽: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