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研究方法 > 公共科學領域研究方法

公共科學領域研究方法

發布時間:2022-06-12 08:46:30

❶ 科學研究的基本方法有哪3種

一、經驗方法
一般說來,科學研究就是追求知識或解決問題的一項系統活動;有待解決的問題都是與研究對象的本質和規律有關的問題,而本質和規律是隱藏在現象中的,即在經驗材料的背後.只有在關於對象的經驗材料十分完備、准確可靠時,才能在這些材料的基礎上建立正確的概念和理論,揭示對象的本質和規律,才能解決科研課題,即解決科學的問題.獲得經驗材料的方法就是經驗方法,通常包括如下四個方面:
1、文獻研究法
教育技術學的發展有很強的歷史繼承性,文獻研究就是為了對所要解決的問題有個全面的歷史的了解.有了這種了解,才能站在前人的肩膀上,把前人和當代的成果作為進一步前進的起點,不重復前人已經做過的工作,避免前人已經走過的彎路,把精力放在創造性的研究上.
文獻研究法就是有關專業文摘、索引、工具書、光碟以及Internet教育信息資源等文獻的檢索方法以及鑒別文獻真偽、發揮文獻價值與創造性地利用文獻的方法.
2、社會調查法
社會調查法就是人們有目的、有意識地對社會現象進行考察,從中獲得來自社會系統中各種要素和結構的直接資料的一種方法.根據調查目的、調查對象和調查內容的不同,社會調查法可分為訪問調查、問卷調查、個案調查等多種方法.在教育技術學研究中,經常使用問卷調查法.
3、實地觀察法
實地觀察法是研究者有目的、有計劃地運用自己的感覺器官或藉助科學觀察儀器,直接了解當前正在發生的、處於自然狀態下的社會現象的方法.
4、實驗研究法
實驗作為一種科學認識方法,開始是應用於自然科學領域,以後逐漸移植到社會科學領域.實驗研究法是實驗者有目的、有意識的通過改變某些社會環境的實踐活動,來認識實驗對象的本質及其規律的方法.實驗研究法的基本要素是實驗者,即實驗研究中有目的、有意識的活動主體;實驗對象,即實驗研究所要認識的客體;實驗環境和手段,即實驗對象所處的社會條件.在教育技術實驗研究中,實驗環境就是利用現代信息技術進行教與學活動的特定社會條件;其實驗手段就是藉助現代信息技術進行刺激、干預、控制、檢測實驗對象的活動.實驗研究的過程,就是這些要素相互作用、相互影響的過程.
二、理論方法
要達到完整的科學認識,僅僅運用經驗方法是不夠的,還必須運用科學認識的理論方法對調查、觀察、實驗等所獲得的感性材料進行整理、分析,把原來屬於零散的、片面的和表面的感性材料進行加工,使之上升為本質的、深刻的和系統的理性認識.科學研究法中的理論方法就是提供這種從感性認識向理性認識飛躍的切實可行的、具體的思考方法與加工處理的步驟的方法.它主要包括兩個方面:
1、數學方法
所謂數學方法,就是在撇開研究對象的其他一切特性的情況下,用數學工具對研究對象進行一系列量的處理,從而作出正確的說明和判斷,得到以數字形式表述的成果.
科學研究的對象是質和量的統一體,它們的質和量是緊密聯系,質變和量變是互相制約的.要達到真正的科學認識,不僅要研究質的規定性,還必須重視對它們的量進行考察和分析,以便更准確地認識研究對象的本質特性.在教育技術學研究中,數學方法主要是運用統計處理和模糊數學分析方法.
2、思維方法
科學的思維方法是人們正確進行思維和准確表達思想的重要工具,在科學研究中最常用的科學思維方法包括歸納演繹、類比推理、抽象概括、思辯想像、分析綜合等,它對於一切科學研究都具有普遍的指導意義.
三、系統科學方法
20世紀,系統論、控制論、資訊理論等橫向科學的迅猛發展,為發展綜合思維方式提供了有力的手段,使科學研究方法不斷地完善.而以系統論方法、控制論方法和資訊理論方法為代表的系統科學方法,又為人類的科學認識提供了強有力的主觀手段.它不僅突破了傳統方法的局限性,而且深刻地改變了科學方法論的體系.這些新的方法,既可以作為經驗方法,作為獲得感性材料的方法來使用,也可以作為理論方法,作為分析感性材料上升到理性認識的方法來使用,而且作為後者的作用比前者更加明顯.它們適用於科學認識的各個階段,因此,我們稱其為系統科學方法.

❷ 公共關系學的研究方法有哪些/> 急急急

公共關系學的研究,從方法角度講,主要有經驗法、實驗法和測驗法三種。通過這些方法來總結概括理論,探討公共關系活動內在規律。

公共關系學涉及的學科十分廣泛,歷史唯物論、社會學、心理學、邏輯學、新聞學、傳播學、管理學、輿論學、廣告學、經濟學、市場營銷學等基礎學科和應用性學科都與公共關系學有密切的聯系。所以,應當把公共關系學理解為一門具有應用性、綜合性、交叉性和邊緣性的獨立的學科。

如何進行社會科學領域的實驗研究

社會科學研究最重要的任務是認識、揭示社會現象的復雜性,而研究方法的發展正是為了提高我們認識、揭示這一復雜性的能力。社會科學研究方法與社會科學自身均在不斷地與時俱進。隨著現代信息技術的進步,一種新的社會科學研究方法——計算實驗方法正在形成和發展。

計算實驗方法通過抽象與符號化,把社會現象、社會科學問題最基本的情景(情節與環境背景),如人的心理活動與行為、組織的基本特徵與功能、社會基本運行機制等系統進行建模,構造人工社會,以此為基礎再以計算機為「實驗室」開展各種社會現象情節和動態演化過程的實驗,通過對實驗結果的分析研究社會現象,即是社會科學計算實驗的核心思想。

計算實驗突破了傳統社會實驗的成本、法律、道德等方面的限制,實踐證明,將它與定性分析、定量分析、案例分析、統計調查等方法集成在一起,能夠更好地研究結構復雜、宏微觀相互作用、動態與演化性強的社會現象,並能較好地體現社會科學研究「環境依賴」和「問題導向」的宗旨。

社會科學計算實驗的關鍵是對社會現象和問題進行情景建模,模型一般由社會智能主體基元層次(主體的記憶、認知、學習、偏好、行為等)、智能主體層次(企業、社會組織、政府等)和社會系統層次(行政區域、經濟系統、行業、供應鏈等)組成,並由界定研究的問題與環境、設定研究的基本假設、建立可計算模型、實現計算實驗、評估和比較實驗結果等步驟構成計算實驗研究的基本範式。

可見,計算實驗方法在某種意義上可以把過去和現在的社會現象情景「搬到」計算機系統中,並在現實社會現象的這一「替身」上進行可控、可重復的實驗,通過實驗結果的分析告訴我們關於已經發生過和正在發生的社會現象及其規律的豐富信息和內涵,從而使我們通過「再現」和「回放」社會系統的「昨天」與「今天」,更深刻地總結與反思社會現象和社會發展的歷史與現狀;計算實驗還可以在計算機上構建非現實、虛構的社會系統的「明天」,為我們展現社會發展趨勢的未來圖像,因為社會系統的演化過程向後有其確定的路徑,但向前不能確定,即社會的今天包含著過去,但今天未必包含在過去之中,明天也不完全包含在過去與今天之中,所以這些未來圖像可能是我們過去與現在均未見過甚至是沒有估計到的,這樣,通過社會科學計算實驗方法對社會系統「明天」前景的揭示,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預測社會的未來,更有效地避免可能出現但我們不願出現的社會現象,或讓我們所嚮往的社會未來更加美好、更快地實現。

計算實驗與傳統的有人參與的社會科學實驗相比,有多方面的重要區別:傳統的社會實驗主體為實驗的參與者(人),而計算實驗的主體為計算機程序所構建的模擬社會現象中個體、組織、資源和功能的人工代理;傳統實驗的思路主要是設計由真實人群參與的實驗及其他輔助工具與系統,而計算實驗更強調自下而上的多代理建模過程,重點是架設社會現象微觀與宏觀之間的橋梁,模擬社會現象宏觀層面的整體行為涌現與發展演化趨勢。

另外,計算實驗方法與傳統的計算機模擬技術也有很大的不同。計算機模擬需以某個真實系統為「標桿」,「模擬」追求「逼真」,而計算實驗因為是對現實社會現象情景的模擬,因此雖然在一定意義上也是一種「模擬」,但由於社會現象的路徑依賴性、不可逆性及演化趨勢的不確定與分岔性,計算實驗結果的「真」,已不能用我們所見的「這個」真實社會系統所提供的這一種「真」來衡量,也不一定就是曾經的「那一次」「塵埃落地」的路徑,計算實驗的結果應該理解為是在一定的基本社會現象法則下經過社會系統組織與自組織作用的「一束」可能狀態和路徑中的一種,在「可能」意義上,實驗結果也是「真」的。

目前,計算實驗方法在環境治理、經濟演化、社會管理、金融市場、產業集聚、技術創新、公共安全、社會輿論、供應鏈協調與管理、重大工程項目管理、傳染病的傳播機理與公共衛生管理、語言進化甚至歷史變遷等許多社會科學研究領域都有應用並取得不少創新性成果。
望採納

❹ 社會科學領域有哪些研究的新方法

現實狀況或歷史狀況的材料的方法。調查方法是科學研究中常用的基本研究方法,它綜合運用歷史法、觀察法等方法以及談話、問卷、個案研究、測驗等科學方式,對教育現象進行有計劃的、周密的和系統的了解,並對調查搜集到的大量資料進行分析、綜合、比較、歸納,從而為人們提供規律性的知識。

調查法中最常用的是問卷調查法,它是以書面提出問題的方式搜集資料的一種研究方法,即調查者就調查項目編製成表式,分發或郵寄給有關人員,請示填寫答案,然後回收整理、統計和研究。
實驗法

觀察法

觀察法是指研究者根據一定的研究目的、研究提綱或觀察表,用自己的感官和輔助工具去直接觀察被研究對象,從而獲得資料的一種方法。科學的觀察具有目的性和計劃性、系統性和可重復性。在科學實驗和調查研究中,觀察法具有如下幾個方面的作用:①擴大人們的感性認識。②啟發人們的思維。③導致新的發現。

實驗法

實驗法是通過主支變革、控制研究對象來發現與確認事物間的因果聯系的一種科研方法。其主要特點是:第一、主動變革性。觀察與調查都是在不幹預研究對象的前提下去認識研究對象,發現其中的問題。而實驗卻要求主動操縱實驗條件,人為地改變對象的存在方式、變化過程,使它服從於科學認識的需要。第二、控制性。科學實驗要求根據研究的需要,藉助各種方法技術,減少或消除各種可能影響科學的無關因素的干擾,在簡化、純化的狀態下認識研究對象。第三,因果性。實驗以發現、確認事物之間的因果聯系的有效工具和必要途徑。

文獻研究法(查找文獻法)

文獻研究法是根據一定的研究目的或課題,通過調查文獻來獲得資料,從而全面地、正確地了解掌握所要研究問題的一種方法。文獻研究法被廣泛用於各種學科研究中。其作用有:①能了解有關問題的歷史和現狀,幫助確定研究課題。②能形成關於研究對象的一般印象,有助於觀察和訪問。③能得到現實資料的比較資料。④有助於了解事物的全貌。

實證研究法

實證研究法是科學實踐研究的一種特殊形式。其依據現有的科學理論和實踐的需要,提出設計,利用科學儀器和設備,在自然條件下,通過有目的有步驟地操縱,根據觀察、記錄、測定與此相伴隨的現象的變化來確定條件與現象之間的因果關系的活動。主要目的在於說明各種自變數與某一個因變數的關系。

❺ 公共管理學基本的研究方法有哪些

公共管理學的主要研究方法有:
(1)定性和定量研究方法;(2)系統分析法;(3)比較分析法;(4)案例分析法。
公共管理學,是運用管理學、政治學、經濟學等多學科理論與方法專門研究公共組織,尤其是政府組織的管理活動及其規律的學科群體系。
在西方,它源於20世紀初形成的傳統公共行政學和60-70年代流行的新公共行政學,後於70年代末期開始因受到公共政策和工商管理兩個學科取向的強烈影響而逐漸發展起來。如今它已經成為融合了、公共事務管理等多個學科方向的大學科門類。

❻ 公共管理學的主要研究方法有哪些

(一)理論分析方法

理論分析方法又稱為規范分析方法,它是一種通過價值判斷做出結論的分析方法。

(二)系統分析方法

系統分析方法是社會科學研究經常採用的方法。

(三)數量分析方法

公共管理學中的數量分析方法是指在廣泛收集有關公共管理現象的大量數據的基礎上,運用現代數學方法和定量分析技術的方法。

❼ 公共選擇理論基本研究方法包括以下哪幾個要素

1、經濟人假設
經濟人假設認為人有兩個基本特點:自利和理性。財政選擇理論認為,雖然理性原則並不總是意味著利己主義或一味追求個人主義,但個人即使在公共選擇活動中也主要是追求個人物質利益,只是可能比在私人市場活動中要弱一些,而決不是像傳統理論中認為的那樣,只存在公共利益而不存在個人利益,因此在公共選擇理論分析中將利己主義因素放在主要地位。
2、交易的政治市場
除了經濟人假設,公共選擇理論的另一個基本要素是關於交易的政治市場的看法。布坎南接受哈耶克的觀點,認為經濟學是關於交易的學科,主要研究交易的過程及交易過程中次序的產生,研究獨立的個體在自由交易中自發產生的秩序。經濟學的基本命題是不同個體之間的交易。經濟學是關於契約的學科。政治領域中的基本活動也是交易,政治是個體、團體之間出於自利動機而進行的一系列交易過程。政治過程與市場過程一樣,基礎是交易行為,是利益的互換。
3、方法論的個人主義
公共選擇理論的第三個基本出發點是方法論的個人主義,認為人類的一切活動都應從個體的角度來理解,個人是分析的基礎。社會被看作一種個人追求其自身利益的總量效果,國家被當作個人得以通過它尋求自身利益的一種機構。集體行動是一些個人為了各自的利益而共同行動,並承諾遵守相應的規則的活動,集體行動不過是個體利益得以實現的工具。供參考。

❽ 在公共政策學研究方法的認識論方面當代中國與西方國家有什麼不同

公共政策學的研究對象是公共政策。由於公共政策是公共權力機關針對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的公共問題而制定的行為規則和行動方案,所以公共政策學要對公共政策進行科學研究就必須具有跨學科的視野、知識、理論和技術手段。對公共政策的動態分析主要就是對政策過程的分析,現有的政策過程分析模型都是以西方國家特別是美國的經驗為依據的,而上下來去模型則是基於中國革命與建設的經驗而形成的政策過程分析模型。
公共政策學的概念體系在內部構成上區分為三個層次:核心概念、次級概念和邊際概念。核心概念是政策分析中不可或缺的概念。公共政策學的次級概念指的是核心概念的子概念或從屬性概念。公共政策學概念體系的邊際概念指的是從其他學科引進或移植過來的概念。
關於公共政策學的研究方法。在這里,我們將從以下幾方面進行討論。
一、科學的品格與公共政策學
研究方法是公共政策學的第三個學科要素。公共政策學是科學,決策科學化是這門學科的根本訴求。這里的「科學化」,其一是指擇定的政策方案反映政策對象的運動規律和發展趨勢,以及政策的執行效果與期待效果的一致;其二是指政策過程符合科學的程序與手段的要求。簡言之,就是在既定的政策目標和價值體系下,以最佳途徑和環節達到最佳政策效果;就是無論從結果取向上來衡量,還是從過程取向上來衡量,都具有科學的品格。
科學的第一個品格是理論假設與實踐經驗相一致,而且這種一致須經在相同的條件下反復、重復進行的檢驗都能夠得到證實。(實驗性)
科學的第二個品格就在於它是人類理性思維的產物。(理性思維性)
科學的第三個品格是其理論結構具有邏輯完備性和邏輯一致性。(邏輯一致性)
科學的第四個品格在於它注重簡單性原則。(「大道至簡」性)
科學的目標是發現真理,即通過人的認識活動而獲得有關認識對象的本質和運動規律這種認識結果。而科學的上述品格,通常正是通過科學的認識論與方法論得以實現並得到體現的。
任何一種科學的認識工具和研究方法,其適用性和有效性都是相對的、有條件的。「科學世界的一個基本精神,就在於它總是會根據研究對象的特徵與性質之不同而採用相應的研究方法與認識工具。」科學的基本的認識對象是自然、社會和人文。分別適用於這三種認識對象的科學的認識論與方法論,既有相同、相通、相似之處,又各有自己的特殊性。以自然為研究對象的科學在研究手段、研究程序和研究成果上都能夠充分地使科學的品格得以實現並得到體現。以社會為研究對象的科學,近代以來從各個學科產生和發展的歷史來看,總體上接受了自然科學的認識論與方法論的影響,盡可能地將自然科學的概念、分析工具、研究程序和手段移植於社會各領域的研究中來,形成實證形態的社會科學諸學科的品格與特徵,從而使得它在許多方面都類似於自然科學,並且在研究手段、研究程序和研究成果上能夠差強人意地使科學的品格得以實現並得到體現。但是由於社會科學具有人的主體性特徵,所以在實現和體現科學的品格上,它總是接近於和類似於自然科學,而永遠不能夠與自然科學完全相同。以人文為研究對象的科學致力於從各個不同的角度為人類提供一個精神家園,情感世界和理想世界;往往以「詩性和藝術的方式,對人的非理性世界的情感、本能、直覺、意志作出自己獨特的理解和把握」。但是,人文科學也要求運用人的理性思維和邏輯認知方式去把握人的理性精神世界,這種把握也能夠在研究手段、研究程序和研究成果上以自己的方式使科學的品格得到一定程度的實現和體現。
公共政策學屬於社會科學。它自誕生之日起就努力地使自身像自然科學那樣具有科學的品格,並為此熱衷於從數學、統計學。系統科學、信息技術、控制論以及其他門類的自然科學中引進概念、分析工具、研究手段和研究程序。與此同時,關於這門學科是科學還是藝術的爭論也從來沒有停止過。當代公共政策的研究者大都傾向於認為這門學科既具有科學的特徵又具有藝術的特徵。這里的「藝術」,指的是政策研究中人的主體性特徵,即體現人的本質屬性的個體的和群體的人的精神世界與價值取向。公共政策學具有的科學的特徵,使它從社會的結構、體制、功能、作用的角度來界定人的本質;公共政策學具有的藝術的特徵,則使它從洋溢著靈性和詩性的人的角度來看待政策過程的性質、意義與合理性。
科學追求,即藉助於一定的方法、程序和手段以盡可能充分地使科學的品格在研究過程特別是研究結果中得到實現和體現,是公共政策學的根本追求。為實現這一追求,從而形成了研究公共政策學的方法論體系。這一方法論體系包括三個層次:研究方法所依據的認識論、公共政策系統及其運行過程分析的理論模型、研究程序與技術性方法。

❾ 公共管理學的主要研究方法有哪些

1、比較研究法:通過對不同管理理論或管理方法異同點的研究,總結其優劣以 借鑒或歸納出具有普遍指導意義的管理規律的方法。
2、定量研究法:運用自然科學知識,把握管理活動與管理現象內在的數量關系,尋求其數量規律的方法。
3、歷史研究法:對前人的管理實踐、管理思想和管理理論予以總結概括,從中找出帶有規律性的東西,實現古為今用的方法。
4、案例研究法:通過對現實中發生的典型管理事例進行整理並展開系統分析,從中把握不同情況下處理問題的不同手段,以達到掌握管理原則,提高管理技能的方法。
5、理論聯系實際方法:把現成的管理理論與方法運用到實踐中去,通過實踐來檢驗這些理論與方法的正確性與可行性,並在實踐中不斷概括總結新的理論與方法。

❿ 公共管理領域研究問題有哪些方面

一、服務原則「服務精神」是公共行政管理的本質和靈魂。「服務」之所以成為公共行政管理的靈魂,根本在於服務本身與政府管理密不可分,二者血脈相連:「管理就是服務」、「服務是政府職能的必然選擇」。政府是公民間契約的產物,在本質上是一種為公民和社會共同利益服務的組織;服務是政府的首要職能。公共行政管理視野下,政府服務的對象是公民、國家與社會。一要為公民服務。政府一定要為公民服務,反映公民的意願,為公民利益盡心工作,完全是應有之義,應有之舉。二要為國家服務。具體形式多種多樣:代表國家利用暴力工具強制被統治階級服從國家的意志、法律和政策;採取改善福利等措施協調和緩解與人民群眾之間的矛盾,保護內部的安全和穩定,為統治階級的利益服務等等。三要為社會服務。現代民主社會,國家要為社會服務,政府則代表國家執行這種服務職能。二、依法管理原則法治是一種特定的治理國家的方式,法律高於任何權威,國家公共事務的治理必須依據法律的規范進行,任何公共權力都在法律的軌道上運行,沒有凌駕於法律之上的個人、組織和集團。依法行政,建設法治政府必須確立法律優先原則:(1)在已有法律規定的情況下,任何其他法律規范,如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和規章,均不得與法律相抵觸。(2)政府抽象行政行為必須有法律依據。(3)在政策和法律規定發生沖突時,政府應當首先維護法律的至上性,不能隨意用政策解釋或取代法律。三、公開透明原則基本要求和核心思想是政府掌握的個人與公共信息向社會公開。政府機關的所有活動,從立法、執法、提供資訊、社會服務,以及政府所掌握的個人信息,除了必須保密以及涉及個人隱私的部分外,都有義務向社會公眾開放。管理透明的內容包括:(1)政府組織的公開,即政府組織程序和權力構架必須公開。從權源的角度來看,一切權力來自於人民,人民享有對政府事務的知情權和參與權。(2)政府決策的公開,政府決策不能搞「暗箱操作」,決策的制定過程必須接受公眾、企業的參與和監督。(3)政府管理的公開,市場經濟發展到了今天,「看不見的手」已經不能獨立指揮國民經濟的運行,政府的「有形之手」必須對市場的無序狀態適時進行宏觀調控。政府的這種管理行為,由於更多地採取了市場的手段,眾多市場主體必然要求政府管理符合公開的規則,徹底摒棄「暗箱操作」。(4)行政行為的公開,既提高了國民的政治參與意願、激發政治參與的熱情、促進政治民主化的發展,又可以有效地監督、制約、規范政府行為,確保政府行為的合法性和合理性。四、管理高效原則一方面,公共行政管理要追求高效率,這里的效率指的是行政效率,它是行政機關和行政人員從事行政管理活動所得的勞動成果、社會效益同所消耗的人力、物力、財力和時間的比例關系。另一方面,公共行政管理還要追求高效能,效能是衡量公共服務的一個重要指標。效能關心的問題是「情況是否得到改善」,它通常是指公共服務標的的程度,如福利狀況的改變程度、使用者滿意程度、政策目標的成就程度等。在公共行政管理實踐中,要提高行政效能:在角色上,政府必須進行角色的重新定位,實施角色的轉換;在性質上,政府從權力的集中代表者轉變為公共服務的執行者;在職能上,從維護政治統治轉向履行社會管理職能;在地位上,從以自我為中心到以服務社會為中心;在信念上,從「父母官」轉變為承擔維護社會公共秩序和代表民意的責任。五、勇於負責原則勇於負責,即行政主體在行使行政權力,從事行政管理的過程中為自身行為的後果承擔起行政責任。政府承擔的責任主要有:(1)道德責任。即公共行政組織及其公務人員在行使行政權力,管理公共事務,提供公共服務的過程中必須遵循的道德規范與承擔的道德責任。(2)政治責任。即行使公共權力者因違反政治義務而承擔的政治上的否定性後果。(3)行政責任。在我國,行政主體以及公務人員違法行使職權引起行政責任時,行政責任以補救為主。行政部門內部的公務人員承擔的行政責任一般也叫行政政紀責任,行政處分是行政政紀責任的主要形式,行政處分共分警告、記過、記大過、降級、撤職、開除等種類。(4)訴訟責任。在現代民主政治中,政府承擔訴訟責任,或者司法機關對政府行使行政權力進行審查,對違法活動通過司法活動予以糾正,並對由此給公民、法人權益造成的損害予以相應補償,同時追究政府違法的法律責任,已成為責任政府不可缺少的一個重要環節和制度設定。(5)賠償責任。在民主政治體制下,政府作為為公共利益服務、為公民服務的公法人,是法律關繫上權利義務的主體之一,當政府機關的行為侵害人民權利時,應像其他法人組織一樣承擔侵權賠償責任。

閱讀全文

與公共科學領域研究方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剪星星的方法視頻 瀏覽:920
最簡單的破土方法 瀏覽:497
維e淡斑使用方法 瀏覽:358
淋巴細胞計數有哪些方法 瀏覽:461
用黏土做蛋糕的方法視頻 瀏覽:317
真假鹽的辨別方法視頻 瀏覽:80
淺談思想政治教學方法論文 瀏覽:405
幾種快速練出腹肌的方法 瀏覽:258
研究方法跟途徑一樣嗎 瀏覽:774
華為手機怎麼開機方法 瀏覽:833
列舉工業工程概念中所述的研究方法和工具 瀏覽:175
上課時想睡覺有什麼方法可以緩解 瀏覽:312
木床的安裝方法 瀏覽:989
早晨吃青菜的正確方法 瀏覽:637
變性澱粉的使用方法 瀏覽:681
異地警告違章怎麼處理方法 瀏覽:111
指導我們方法用英語怎麼說 瀏覽:722
葯物分析方法學驗證意義 瀏覽:896
妮維雅男士深黑控油保濕精華露如何使用方法 瀏覽:594
如何寫作文的方法和技巧四年級 瀏覽:8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