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研究方法 > 重視分析方法嚴格確立觀念

重視分析方法嚴格確立觀念

發布時間:2022-06-12 02:10:47

1. 淺談如何培養學生數據分析觀念

數據是信息的載體,這個載體包括數,也包括言語、信號、圖像,凡是能夠承載事物信息的東西都構成數據,而統計學就是通過這些載體來提取信息進行分析的科學和藝術。數據分析觀念無論是概念的本身,還是它對於學生發展都具有很高的價值;是數學教學中必不可少的一個內容。從數據分析中獲取信息,數據分析的思想本身並不難理解,困難的是數據分析過程涉及到大量的數據和運算,過程中不經意的失誤都有可能引起分析結果的偏差,這要求學生不僅思路淺析,而且過程科學,結果准確。耐心細致的習慣必不可少。 在教學中我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培養學生的數據分析意識和能力: 1、建立數據分析觀念最好的辦法是讓學生經歷完整的收集、整理、描述、分析的統計全過程,讓學生明白為什麼要進行數據的「收集、整理、描述、分析」,也就是說分析數據能幫助我們做什麼。 2、常見的教學中,數據的「收集、整理、描述、分析」都是教師布置的「任務」,只要學生按照教師的要求去做即可,而沒有問一問為什麼要做這些。 3、讓學生學會分類,分類是整理數據的開始,但孩子們調查了一大堆數據後,看起來很雜亂,很自然的想法是把他們分類整理。讓孩子們產生分類整理的想法,討論分類方法,經歷分類過程對學生統計意識的培養十分重要。 4、勵學生分析統計圖表中的數據,注重學生從統計圖表的數據中獲取信息的能力。 數據分析觀念是數學課程的目標點之一,也是數學課堂教學的目標之一。 5、設計好的問題情境使學生體會到需要收集數據。 我們看一個案例:組織學生調查班級同學的身高情況,這是個很平常的情境。老師在同學把數據調查出來進行了分析以後問同學:看到這些身高的數據,想一想它們能幫助我們解決什麼問題?有三個很有代表性的回答,生1:我可以了解到我們班同學的身高情況。我可以知道我自己的身高在班內處於什麼情況。生2:我們班有8歲的有9歲的,我今年8歲,看到9歲同學的身高我可以先預測一下我到9歲時的身高大概多高。生3:學校可以根據我們班的身高情況確定我們課桌椅的高度。 7、收集和積累統計應用的例子。 我們還可以鼓勵學生自覺積累統計應用的例子,不管是教材中的例子也好,還是生活中的例子,使學生能看到統計能幫人們做不少事情。 8、開展實踐活動。統計意識的培養,絕對不能僅僅靠課堂教學。因為它跟實際生活聯系太緊密了,課堂教學中往往很難完全的展示一個統計的過程,所以我們可以適當的開展一些實踐活動,將課內外結合起來。 所以說,培養學生數據分析觀念從小學生抓起。我們可以通過數據分析的教學,使學生體會到統計時需要收集數據,應用數據分析,能解決日常生活中很多實際問題,從而感受統計的實際價值,發展學生的應用意識。因此,我們要重視數據分析,把發展學生的數據分析觀念的培養作為重要的教學目標。

2. 如何樹立正確的理想信念與黨性觀念,增強黨風廉政意識和拒腐防變能力

近年來,隨著改革開放和市場經濟的不斷深入,少數黨員領導幹部不能正確對待自己手中的權力,出現了權力濫用現象。有的人把權力當作獲取金錢、美色等私利的工具,有的人把權力當作個人飛黃騰達、光宗耀祖的途徑,有的人把人民賦予的權力不珍惜,胡作非為、肆意妄為,給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造成重大損失。特別是陳良宇、鄭筱萸、杜世成、邱曉華等高級領導幹部的嚴重違紀違法案件,在社會上造成了極壞影響,嚴重損害了黨群干群關系,嚴重影響了黨和政府的形象與威信。深入剖析近年來發生的典型腐敗案件,我們不難發現,從一名黨員領導幹部蛻變為腐敗分子,其中最為根本的原因是思想滑坡、自律不嚴,從而喪失抵禦腐敗的能力。全黨同志一定要充分認識反腐敗斗爭的長期性、復雜性、艱巨性,把反腐倡廉建設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旗幟鮮明地反對腐敗。……加強領導幹部廉潔自律工作,提高黨員幹部拒腐防變能力。要正確看待和行使人民賦予的權力,不斷增強廉潔自律意識,認識到官是為人民服務的崗位,權是為百姓謀利的工具,自覺做到立黨為公、執政為民,在實際工作中謹慎用權、廉潔從政,真正做到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系、利為民所謀。
一、廉潔自律是黨員幹部的必備素質
廉潔自律是我們黨一貫倡導的優良傳統和作風,是黨員幹部必須具備的優良品格,也是我們黨強化自身建設,克服消極腐敗現象的重要舉措。領導幹部不能做到廉潔自律,就會逐步放鬆對自己的要求,不能以一名普通黨員的身份嚴格約束自己,放鬆世界觀改造,把手中的權力用來為個人謀取私利,進而貪得無厭、腐化墮落,最終淪為階下囚。這方面的案例很多,這些前車之鑒很是發人深省。在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新形勢下,對黨員幹部提出廉潔自律要求,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1.廉潔自律是黨員幹部應有的基本素質。黨員幹部廉潔自律,是由其所處的地位決定的,我們黨是執政黨,黨員幹部是一支特殊的社會力量,在整個社會生活中居於支配地位,對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發揮著巨大的影響。而黨員幹部的腐敗,其影響所及也是各行各業和整個社會生活。因此,黨員幹部是否廉潔,直接關繫到黨和政府的形象和威望。廉潔自律從黨員幹部抓起,就抓住了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在當前和今後的反腐倡廉建設中,黨員領導幹部都要起表率作用,要正確對待和運用人民賦予的權力,要始終保持與人民群眾的密切聯系,切實做到管好自己、管好子女、管好身邊的工作人員,保持清正廉潔、勤政為民的革命本色。
2.黨員幹部廉潔自律是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要求。在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過程中,如何建立與之相適應的完善配套的政策和制度,並沒有現成的答案和模式,只能在實踐中加以研究和探索,而這就很可能導致具體政策制度的制定往往滯後於改革進程,形成「時間差」。這種機制和制度不健全、不完善,以及工作中存在的一些漏洞和薄弱環節,就會給腐敗現象的滋生以可乘之機。在監督約束機制尚不健全的情況下,黨員幹部廉潔自律尤為重要。但再完善的制度總會有漏洞,黨員幹部只有潔身自好,只有增強自製力,時時處處率先垂範、以身作責,自重、自省、自警、自勵,清清白白做官,堂堂正正做人,才能始終保持高尚的人格追求和浩然正氣,才能經受住市場經濟的考驗。
3.黨員幹部廉潔自律是改革開放形勢的要求。改革開放是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強國之路,既為廣大黨員幹部施展才華提供了廣闊的舞台,也向他們提出了更高的素質要求。我們在擴大文化科技交流、引進外國先進技術和管理方法的同時,國外資本主義腐朽思想、價值觀念、生活方式也會乘虛而入,直接影響著人們的思想。黨員領導幹部在對外交往活動中,如果沒有堅定的信念,沒有堅固的思想堤防,沒有廉潔的操守,很可能被燈紅酒綠、美元金錢所誘惑,從而做出喪失民族氣節,出賣人格、國格的事情。對此,我們應該有足夠的警惕。
4.黨員幹部廉潔自律是構建和諧社會的要求。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我們黨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總體布局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全局出發,提出的一項重大戰略任務。各級領導幹部是和諧社會建設的組織者、領導者和推動者,其自身素質如何直接關繫到這一重大戰略任務的落實。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要求各級領導幹部發揚秉公用權、廉潔從政的良好作風,自覺遵守黨的紀律和國家的法律法規,嚴格執行領導幹部廉潔從政的各項規定,努力做到為民、務實、清廉,以廉潔自律、率先垂範的實際行動,密切干群關系、促進干群和諧。也只有每個人都廉潔自律,我們整個社會才能安定、和諧。
其實,廉潔不僅僅是一種行為,更是一種思想、一種境界。廉潔自律也不光是不貪不沾,關鍵是思想正、靈魂凈、心靈潔。只要把廉潔二字放在心靈的天平上,那麼無論在什麼環境下,我們都不會走向人生歧路。黨員幹部要不斷增強廉潔自律意識,除了加強政治理論學習、遵守黨紀國法、接受社會和群眾監督之外,必須時時處處防微杜漸,自覺管住自己、管好自己,在工作和生活中成為一名「四慎」幹部。
一是要慎始。要謹防「第一次」。人生貴善始,領導幹部加強官德修養,保持自身廉潔,關鍵在於第一次。把好了第一次的關口,就掌握了主動,就能在各種腐蝕面前立於不敗之地。個別黨員幹部之所以一失足成千古恨,一個重要原因就是他們沒有把握住「第一次」,總是在「下不為例」的自我安慰中一步步走向深淵。因此,領導幹部一定要認真對待工作和生活中的每一個「第一次」。警惕了「第一次」,就能累積成「每一次」,堅固的「思想長城」就不會被突破,就能抵禦各種不正之風和腐敗現象。黨的好乾部、原呼和浩特市委書記牛玉儒同志,生前曾向機關各部門宣布,有事找他,不論公事私事一律辦公室談,家門免進。他還對自己的家人約法三章:有上門送禮者,不準開門,不準受禮,不準說情。當初也有許多人抱著試一試的想法走到他家,都被拒之門外。後來在牛玉儒同志的追悼大會上,許多幹部和企業家才第一次見到了牛玉儒的家人。
二是要慎微。要謹防小惡積成大惡。有些人認為,自己辛辛苦苦幹工作,收一點拿一點、撈一點佔一點、吃一點喝一點、玩一點樂一點是人之常情,充其量只是小節問題,無傷大雅。這種小節無害的心理錯覺,時間一長就使他們漸漸放鬆了自我約束,滋長了放任心理。於是,今天貪一點,明天撈一點,後天佔一點,最後是越陷越深難以自拔。廣東省汕尾市原副市長馬紅妹,平時不檢點,把自家買水果、麵包、雞蛋、油、米等花費的幾十元、幾百元的發票,都以公用名義報銷。私慾不斷膨脹後,後來乾脆將幾萬元、幾十萬元公款貪為己有。由此可見,一個幹部的腐敗,往往是從一些小事上開始的。小事不在乎,時間長了大節就要出問題,就會走向犯罪。
三是要慎獨。要謹防放任自流。「慎獨」是我國古代儒家創造出來的,具有中華民族特色的自我修身方法。其意思是說,君子在任何時候都不能和道德分離,否則就不是真正有道德的人。慎獨,是以自省作為起點和基礎,即在無人監督、無人知曉的情況下,也能自我教育、自我剋制、自我完善,嚴格按道德原則辦事,人前人後一個樣,表裡如一,襟懷坦白。在當今新的歷史條件下,「慎獨」應該成為領導幹部必備的美德。
歷史上曾有這樣一則故事:明代曹鼎任山東泰和典吏時,曾抓獲一名絕色女賊,因來不及押回縣衙,兩人一起夜宿破廟。入夜後,那女賊頻頻色誘曹鼎,曹鼎自覺把持不住,情急之下便在紙上寫下「曹鼎不可」四字並貼於牆上。當晚一會兒揭掉,一會兒又貼上,反復十餘次,一夜過去,終於擋住了誘惑。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人獨處時尤其要謹慎不苟,不能做違背道德和法理之事。但有的黨員幹部往往就把不住「慎獨」這一關,以為人所不知而放鬆了自我約束,在權錢交易中愈陷愈深,直至走上犯罪道路。陳希同、成克傑、慕綏新等大貪官的丑惡行徑,大多是在他們獨處時發生的,最終都難逃恢恢法網。這些高官的可悲下場向世人昭示,越是獨處無人注意時,越要檢點行為,嚴格把握好自己。
四是要慎終。要謹防晚節不保。人生之路,行百里者半九十,一步不慎滿盤皆輸。有的領導幹部認為「有權不用、過期作廢」,於是在臨近退職、退休之時,不是留戀工作,而是迷戀權力。他們覺得自己辛辛苦苦幾十年,到頭來卻「一無所有」,產生了心理不平衡,繼而生出補償心理,便利用手中的權力,拚命為自己斂財,以圖富度晚年享受餘生,結果卻栽倒在最後一站。生活中的這種「59現象」不勝枚舉。這些在僥幸、冒險心理的支使下,不惜拿自己的政治生命和身家性命為賭注,最後總是伸手必被捉,貪婪之心不僅吞噬了自己的靈魂,還賠進了自己的晚節。所以,對於每一名黨員幹部來說,既要善始又要善終,只有「安全著陸」,才能為自己的人生畫上圓滿的句號。
二、黨員幹部要模範遵守黨紀,做清正廉潔的表率
共產黨員要嚴格遵守黨的紀律,首先要在思想上綳緊「紀律」這根弦。要增強黨紀意識,就要自覺講學習、講政治、講正氣,在生活和工作中自重、自省、自警、自勵,使自己始終成為黨內紀律的遵守者和維護者,不斷增強黨組織的凝聚力和戰鬥力。清正廉潔是黨對幹部作風的基本要求,也是發展所需、群眾所盼。我們的黨員幹部一定要牢固樹立正確的權力觀,正確看待和行使人民賦予的權力,始終保持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在思想上、行動上、作風上做到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當好清正廉潔的表率。
自1987年以來,黨中央先後制定了40多個有關黨紀法規。我們絕大多數黨員幹部都能自覺遵守和維護黨的紀律,但也有少數黨的組織和黨員黨紀觀念淡薄、紀律鬆弛。這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理想信念動搖,政治紀律迷失。少數黨員幹部不注重加強自身的政治理論修養,放鬆了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改造,致使理想缺位、道德錯位、價值觀移位。有的政治上搖擺,政治立場不堅定,缺少政治敏銳性,缺少領導幹部應有的主見和己見,沒有明確的政治方向和信仰;有的精神世界沒有科學的思想理論指導,空虛頹廢,信仰危機、信念動搖、信心不足,等等。
2.個人行為放縱,道德紀律淪喪。一是「貪」,貪圖享受,追求低級趣味,熱衷個人享樂;二是「奢」,講闊、擺譜,食山珍味、坐豪華車、住高檔房,一擲千金習以為常;三是「淫」,腐化墮落,驕奢淫逸,包二奶、養情人被認為是有身份的標志。
3.賣官鬻爵猖獗,人事紀律荒廢。在一些地方,買官賣官現象時有發生。少數黨員領導幹部利用人民賦予的權力,大搞權錢交易,非法聚斂錢財。「要想富、動幹部」,成為個別主要領導幹部發財致富的「秘訣」。如貪官李鐵成在1990年至2002年任吉林省靖宇縣縣長、縣委書記直至白山市政協副主席期間,頻繁利用幹部提拔、重用、調動、推薦、返城任職和安排子女就業等機會,夥同其妻收受禮金和賄賂款計人民幣143萬元。而向李鐵成行賄的人,幾乎包括縣直所有單位的領導幹部。
4.官僚主義盛行,群眾紀律錯位。一是「擺」,有的黨員和幹部高高在上,官氣十足,官氣熏天,下基層前呼後擁,不是惜民、愛民,而是害民、擾民。二是「虛」,弄虛作假,講話虛、措施虛、工作虛、成績虛,熱衷於搞「政績工程」、「形象工程」,不體察民情、傾聽民意、關注民生、體恤民力。三是「霸」,作風霸道,以「老大」自居,主觀臆斷,獨斷專行,不計後果,「拍腦袋決策、拍胸膛辦事、拍屁股走人」。四是「粗」,作風粗暴,缺乏法制觀念,缺少人文關懷,視群眾為「刁民」,視自己為「老爺」,欺壓百姓、為所欲為。
類似上述這些現象,如果不能予以及時查處和糾正,不僅會影響黨員幹部形象,而且會影響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的貫徹執行,和諧社會建設目標也就無法實現。為此,我們要用鐵的紀律,打造高素質的幹部隊伍。
黨的紀律是鐵的紀律,具有強制力和約束力,對每個黨員都是適用的,黨的紀律面前人人平等。有人曾經這樣說過,如果你在紀律的約束中感到自如,那你就是一個自由的人。我們的黨員幹部就要在黨的紀律約束下,成為一個自由的人。
1. 嚴格遵守政治紀律。政治紀律是維護黨的政治方向和政治原則的紀律,是黨組織與黨員政治言論、政治行動方向的行為規范。政治紀律關繫到黨和人民的根本利益,是黨的全部紀律的基礎,在整個紀律體系中起著主導作用。在不同的歷史時期,根據黨的不同具體任務,政治紀律有不同的具體內容。在現階段,嚴格遵守政治紀律,最重要的就是要求黨的組織和黨員堅決維護中央的權威,保證中央的政令暢通。要自覺在思想上政治上與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2.嚴格遵守組織紀律。組織紀律是維護黨在組織上團結統一的紀律,是處理黨組織之間、黨組織與黨員之間的行為規范。黨的組織紀律的核心是民主集中制原則。民主集中制是我們黨的基本制度和領導制度,也是根本的組織紀律。堅持民主集中制,既要充分發揚黨內民主,保障黨員的各項民主權利,又要注意正確的集中,保持全黨在思想上、政治上的高度統一,在行動上的步調一致。嚴格遵守組織紀律,最重要的是做到「黨員個人服從黨的組織,少數服從多數,下級組織服從上級組織,全黨各個組織和全體黨員服從黨的全國代表大會和中央委員會」。對每個黨員來說,最重要的是正確處理好個人與組織的關系。
3.嚴格遵守經濟工作紀律。經濟工作紀律是規范經濟管理行為、維護經濟秩序的規章制度,是黨組織與黨員在經濟活動中必須遵守的行為規范。遵守黨的經濟工作紀律,是維護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健康發展、提高黨的執政能力的必然要求。
當前,違反經濟工作紀律,已成為一些黨員特別是一些領導幹部的一個突出問題,已嚴重損害了黨和人民的利益。嚴肅經濟工作紀律,是當前維護黨的紀律面臨的一項緊迫任務。《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對違反經濟工作紀律的行為,作出了明確的處分規定。黨員特別是黨員幹部必須遵守廉潔自律的規定,必須嚴防商品交換原則侵入黨的政治生活和國家機關的公務活動。
4.嚴格遵守群眾工作紀律。群眾工作紀律是黨組織和黨員保持與人民群眾的密切聯系,正確處理同人民群眾關系的行為規范。各級黨組織和全體黨員必須堅持黨的根本宗旨,堅持黨的群眾觀點、群眾路線和群眾工作紀律,始終保持同人民群眾的密切聯系,切實維護群眾利益。
要堅決克服黨政機關、黨政領導幹部的官僚主義作風,妥善處理涉及群眾切身利益的矛盾問題。凡是涉及人民群眾切身利益的事情,如土地徵用、房屋拆建、國有和集體資產的處置等,都要向群眾公開,聽取群眾意見。要妥善處理新形勢下的人民內部矛盾,防止矛盾激化,維護大局穩定。
領導幹部能否模範遵守黨的紀律,能否保持清正廉潔,不僅僅關繫到自身的品德,更關乎黨的形象和事業成敗。在當前市場經濟的新形勢下,來自各方面的誘惑形形色色,這給領導幹部的思想、品德、操守、意志帶來了新的考驗,一旦放鬆自己,就可能墜入腐敗墮落的深淵。因此,作為領導幹部,要牢固樹立馬克思主義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處理好權力觀、地位觀、利益觀問題,自覺抵禦拜金主義、享樂主義和奢靡之風等各種腐朽思想的侵蝕。要警鍾長鳴、防微杜漸,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勵。要堅決遵守廉潔自律的各項規定,不僅嚴格要求自己,而且要管好家屬、子女和身邊的工作人員。要時刻注意磨煉意志、砥礪品格,培養良好的生活作風和健康的生活情趣,明辨是非,慎重交友,正確選擇愛好,遠離低級趣味,做到艱苦樸素、潔身自好,始終保持共產黨人的高風亮節,樹立黨員幹部的良好形象。
三、不斷加強黨性鍛煉,構築拒腐防變堅固防線
有這樣一則西方古老傳說:天神為了使一位國王治理好他的國家,就在他的頭頂懸吊一柄看不見的寶劍,無論他走到哪裡,那柄神秘的寶劍都會跟隨著他。國王最初由於恐懼,就兢兢業業為百姓,勤勤懇懇治理國家,使他的國家逐漸富強,老百姓安居樂業,而那柄寶劍也一直沒有現身。後來,這位國王忘記了寶劍的存在,任由自己人性中的貪欲和醜陋不斷膨脹,肆意胡作非為,結果寶劍呼嘯而至,國王被砍去了頭顱。這雖然是古老的傳說,但它告訴我們一個道理:一個人要干凈做人、干凈幹事,才會一生平安。否則,一旦放鬆思想警惕,貪欲膨脹、蛻化變質,最後就會走向自我毀滅。
理論和實踐都已證明,黨員幹部要經受住執政和改革開放的考驗,要始終立於不敗之地,增強黨性鍛煉和修養,是廉潔從政、抵禦誘惑的根本。因此,各級黨員幹部特別是領導幹部,應自覺地加強黨性鍛煉,全面增強自身素質,努力提高拒腐防變的能力。
1.重視自我修養,保持思想純潔。自我修養是自己通過世界觀的改造,不斷克服和修正個人錯誤,逐步樹立高尚的道德品質和精神境界的過程。黨員幹部沒有思想道德的自我修養,要做到廉潔自律那是不可能的。我們有少數黨員幹部在改革開放和市場經濟條件下,經不住考驗,敗下陣來。究其原因,就是放鬆了政治理論學習,放棄了紀律約束,放棄了自我教育和自我修養,從而在世界觀、人生觀方面出現了偏差,導致了思想上的迷惘和行為上的放縱。因此,黨員幹部一定要加強理論學習,加強自身思想品德修養,消除和克服各種不良思想傾向,始終保持政治上的堅定性和思想道德上的純潔性,經得起各種復雜環境的考驗,抵禦各種腐朽思想文化的侵蝕和金錢物慾的誘惑。
2.提高理論修養,增強自身素質。領導幹部要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努力使自己成為學習型的領導幹部。通過學習,堅持用科學理論武裝頭腦、指導實踐、推動工作。通過學習,達到學以養德、學以增智、學以致用,養成勤於思考的習慣,及時總結實踐經驗,不斷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通過學習,掌握黨的政策和國家法律法規,提高依法行政、依法執紀、依法辦事的自覺性。加強理論學習,是提高幹部隊伍特別是領導幹部隊伍思想政治素質的根本要求,一個缺乏馬克思主義理論素養,不善於運用正確的立場、觀點、方法分析和解決問題的共產黨員,不可能從容應對各種復雜局勢,更不可能成為黨的合格的領導幹部。在現實生活中,個別黨員幹部違法亂紀、觸犯黨紀國法,這同他們思想上懶惰、不注意學習是密切相關的。
3.加強作風建設,弘揚優良傳統和作風。在新形勢下不斷增強拒腐防變的能力,才能更好地保持和發展黨同人民群眾的密切聯系,這也是檢驗每一個黨員領導幹部是否具有堅強黨性的試金石。在執政的條件下,黨員領導幹部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核心問題就是要正確對待和使用手中的權力,切實做到「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系、利為民所謀」。黨員領導幹部實踐黨的宗旨,還必須正確對待利益問題,牢固樹立正確的利益觀,堅持黨和人民的利益高於一切,帶頭弘揚無私奉獻的精神。要發揚實事求是的作風,說真話,鼓實勁,辦實事,牢記黨的宗旨,永葆先進本色。
4.加強紀律修養,規范從政行為。黨員幹部要嚴格按照黨的章程行事,嚴格遵守黨的紀律,做遵紀守法的模範,自覺接受黨內外群眾的監督。領導幹部要強化紀律觀念,常修為政之德,常思貪欲之害,常懷律己之心,管住管好自己,抵抗住金錢、美色等各種誘惑。管好配偶子女和身邊工作人員,不能為親情放棄原則。領導幹部要增強勤政廉政、淡泊名利的意識,越是身居高位、手握大權,越是要知所守、知所讓、知所懼,越是要慎行、慎微、慎獨、慎友,既要為民造福,又要清正廉潔。
5.加強道德修養,講黨性、重品行、作表率。胡錦濤同志在十七大報告中提出:「全黨同志特別是領導幹部都要講黨性、重品行、作表率。」作為一名共產黨員,在任何情況下,都要牢記黨的根本宗旨,真誠傾聽群眾呼聲,真實反映群眾願望,真情關心群眾疾苦,多為群眾辦好事、辦實事。要重視培養高尚的道德和操守,注重個人道德的修養和錘煉。在工作、學習和生活的各個方面,黨員要作群眾的表率,幹部要作黨員的表率,領導幹部要作一般幹部的表率。共產黨員和黨的幹部講黨性、重品行、作表率,不僅有利於發展我們黨的事業,有利於密切黨和人民群眾的關系,而且有利於黨員幹部特別是領導幹部個人的成長和進步。
6.增強宗旨意識,提高服務水平。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是共產黨人的根本立場,是我們黨必須永遠堅持的根本宗旨,也是我們每一位共產黨員想問題、辦事情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更是我們黨賴以生存和發展的主要力量源泉。作為一級黨組織和一名黨員幹部,要時刻把人民群眾的利益放在首位,做到真心實意為人民群眾謀利益,這是增強宗旨意識、把握執政為民的前提和基礎。各級領導幹部要始終把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精神體現到工作實踐中,要深入基層,到最困難的地方去,到群眾意見多的地方去,竭盡所能,努力把實事辦好,好事辦實,在群眾「最盼」上贏民心,在群眾「最急」上見真情,在群眾「最怨」上看作風。時代在發展,形勢在變化,新形勢、新任務對領導幹部的理論素養、知識水平、業務本領和領導能力,都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領導幹部要與時俱進、加強學習,努力掌握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科學知識、經濟管理知識和專業技術知識,做到學以致用、用以促學、學用相長,在理論和實踐的結合中,掌握新本領,增長新才幹。
7.自覺接受監督,嚴於律己作表率。領導幹部發生違法違紀問題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拒絕監督、不願監督、迴避監督。為避免重蹈覆轍,我們的黨員幹部要從違法違紀案件中吸取教訓,既要有敢於接受監督的勇氣,又要有樂於接受監督的良好心態,更要有善於接受監督並不斷改進工作的智慧。作為一名黨員幹部,既要主動抓好黨內監督制度的落實,模範執行個人重大事項報告、述職述廉等項制度,又要自覺接受民主監督、群眾監督、輿論監督和社會監督,確保黨和人民賦予的權力真正用來為人民謀福利。要明是非、知廉恥、曉榮辱,牢固構築黨性原則、思想道德和黨紀國法三道防線,在任何情況下都能耐得住清貧、穩得住心神、管得住身手、抵得住誘惑、經得起考驗,做到不正之風不染,不法之事不為,不義之財不取,堂堂正正做人,勤勤懇懇做事,清清白白做官,時時處處身先士卒,發揮先鋒模範作用,永葆共產黨人的政治本色。
共產黨人是勤政為民的實踐者,是廉潔奉公的自律者,是群眾利益的維護者,是先進思想的傳播者,是社會理想的追求者。只有不斷加強黨性鍛煉,牢築拒腐防線,才能更好地擔當發展和富民的重任,才能創造出無愧於偉大時代的輝煌業績。

3. 怎樣樹立正確的觀念

第一,要認真學習。要學習馬克思主義哲學、政治經濟學、科學社會主義,學會用辨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觀點和方法去分析問題、解決矛盾。還要學習經濟、政治、法律、科技、歷史、文學等方面的知識。學習主要靠自學,當然,必要的灌輸也是不可少的。

第二,要認真進行思想改造。除認真學習外,最重要的是要經常進行自我改造,這是一個長期而艱苦的過程,而這個改造最主要的在「內因」。要想認真地自我改造,就要以馬克思主義世界觀為標准,不斷檢視自己的思想和行為,進行必要的批評和自我批評,克服任性和偏私。

還要敢於向一切錯誤的思想觀念、腐朽的生活方式宣戰,要勇於理解組織和群眾的監督。只有這樣,才能到達改造的目的。象周恩來同志那樣「活到老、學到老、改造到老」。

第三,要善於區分觀念的正確與否,把握好自己的言行。比如享樂主義,這種人生觀認為「人生在世,吃喝二字」,因此貪圖安逸,追求吃喝玩樂。在它的影響下,一些人講「不要活得太累」,「過把癮就死」等。應對燈紅酒綠的美食城、歌舞廳、夜總會,有的領導幹部經常泡在裡面,還美其名曰「工作應酬」。

4. 如何理解數據分析觀念的培養

一、數據分析觀念是統計概率教學內容的主核心。
二、數據分析觀念是學生在義務教育階段數學課程中最應培養的數學素養之一,是促進學生發展的重要方面。在以往的統計教學中,我們很多教師僅僅把統計看成計算和畫圖,忽視數據分析在統計和概率教學中的重要地位。事實上,數據分析對於促進學生的發展具有重要的作用。首先,通過統計教學,可以發展學生的數據意識;其次,通過數據分析,學生從中提取相關信息,根據不同的背景,選擇不同的方法,從而培養學生思維的靈活性;其三,在數據分析中,可以使學生體會到既有偶然性,又有規律性,體驗隨機觀念。
三、數據分析觀念本質上體現的是數學的基本思想。
四、數據分析觀念是數學課程的目標點之一,也是數學課堂教學的目標之一。

5. 什麼是數據分析觀念

統計觀念(數據分析觀念)
標准》中提出,統計觀念主要表現在以下的這么幾個方面:認識到統計對決策的作用,能從統計的角度思考與數據有關的問題;通過收集數據、描述數據、分析數據的過程,作出合理的決策;能對數據的來源、收集和描述數據的方法、由數據得到的結論進行合理的質疑。
具體來說,統計觀念(數據分析)的觀念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數據的意識。能想到用數據來處理問題。實際上用數據來進行推斷是一種重要的思維方式。
(2)體會數據中是蘊含著信息的。所以我們要經歷收集數據、描述數據、分析數據的過程,即數據處理的過程,把信息提取出來。
(3)根據背景來選擇合適的方法。
綜上,一個是意識、一個是把從數據中把信息提取出來、一個是認識到需要根據背景來選擇合適的方法。

6. 教育科研方法主要將內容分析用法有哪三個方面研究

教育科學研究方法的歷史發展簡介
1.教育科學研究方法的萌芽時期
教育研究方法是伴隨著人類社會的發展,科學文化技術的進步,特別是教育的需求和教育實踐領域的擴大,教育規模、層次的增加,教育質量的逐步提高和人們對教育的認識逐步發展而產生和發展的。(特別是學校教育)它隨著生產力水平的提高,科學技術的發展,人類文化的進步,而不斷革新和日臻完善。原始社會時期,教育在生產勞動中進行,人們一方面以言傳身教的方式把知識經驗傳授給下一代,另一方面對傳授過程的方式方法以及對年輕一代的教育效果,進行自然的觀察和原始的擊了和總結,以便不斷改進。誠然,那時的觀察和總結往往是無計劃的、不自覺的,而且是零散的、低水平的;通過觀察獲得的新發現,具有很大的偶然性,而總結也只是停留在思維上,還不可能像今天一樣有文字上的描述和概括。奴隸社會和封建社會時期,隨著文字的出現,學校教育的產生發展,教育實踐日益深入,各方面文化科學知識的積累和豐富,觀察法、經驗總結法等教育研究方法為教育家們自覺運用,
歷史法、文獻法、測量評價法、思辨法等教育研究法也隨之出現。我國古代孔子、朱熹等著名教育家對教育的研究,其方法主要是觀察.研究和經驗總結。古代許多教育家為了對先輩教育思想和實踐進行深入研究,他們常查閱歷史文獻資料或對先輩教育言論進行註疏詮釋,這些做法均屬歷史研究和文獻研究。我國古代考試,特別是科舉考試,就是對考生進行測量評價。思辨法是依靠尚不充分的觀察事實,用直觀思辨和簡單的邏輯推理,籠統地把握現象的一般性質的一種研究方法。古代的思辨法已達到相當高的水平。如我國的「五行說」、印度的「四元素說」、古希臘托勒密的「地心說」等,對教育家們研究問題產生很大影響,尤其是古希臘亞里士多德的推理三段論法和推理性猜測法貢獻更大,它簡直成為早期科學家、哲學家和教育家研究問題的思考模式。古代的教育研究方法曾有效地推動了古代教育研究,但它僅僅停留在定性描述和主觀分析推斷的水平上,還缺乏全面系統的邏輯論證、精確的定量分析、嚴格的科學實驗驗證。因此,當時所採取的各種教育研究方法還沒有達到真正科學研究的水平。例如,那時的觀察法是缺乏系統性的,教育觀察者往往以不完全的經驗或證據為基礎,忽視同時存在的復雜的教育因素在起作用,對直覺現象輕易地作出概括或結論。古代崇信「權威」的理念較為盛行,盲從權威,迷信古人是普遍現象,因此,人們觀察教育現象,總結教育經驗,思考教育問題,探索教育規律,常常以權威的訓諭為准繩。如我國古書記載的「聖人言」、「遵先王之道」等一類的話,就帶有濃厚的教條主義和權威主義的色彩。在歐洲的中世紀,上帝和神高於一切,宗教思想也嚴重地束縛著人們的科學思維。
2. 教育科學研究方法的興盛時期
(1)實驗方法
歐洲「文藝復興」後,研究方法逐漸重視假設和實驗。實驗方法最早以物理學形式為科學家所應用,首先系統研究實驗方法的是英國的培根(Francis Bacon)。培根在其《新工具》一書中指出,科學應當是實驗科學,要打破中世紀那種宗教式的「思辨枷鎖」,就應當用理性方法去整理感性材料,真正促成經驗和理性兩者的結合,並主張用歸納法來實現經驗的歸納和升華。16世紀義大利科學家伽利略開創了實驗方法和理性方法、數學方法相結合的研究途徑。17世紀以後,經驗方法和理性方法結合的方法有了更廣泛的運用,數學方法、邏輯方法等各種科學方法也相對獨立發展起來。科學領域各種研究方法的發展,促進了教育研究方法的發展,尤其是自然科學的實驗研究以及定量分析研究,為以後教育研究走向科學化奠定了基礎。從17世紀開始,一批傑出的教育家如誇美紐斯、裴斯泰洛齊、第斯多惠、烏申斯基等人,把教育研究方法的理論與實踐緊密結合起來,從而大大地豐富了近代教育研究的理論和實踐。
從19世紀前後至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是教育研究方法發展的全盛時期。這一時期,教育研究方法出現了以往任何時期不可比擬的嶄新面貌。首先,教育實驗運動迅速開展。19世紀前後,比較著名的教育實驗有:1768年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齊創辦「新莊」實驗學校所進行的教育實驗;1825年英國歐文創設移民區「新和諧村」所進行的教育實驗;1896年,美國杜威創辦芝加哥大學實驗學校所進行的教育實驗。從19世紀末開始,在德國、英國和美國等國家,實驗教育運動蓬勃發展。自德國馮特首創心理實驗室(1879年)用實驗的方法研究人的心理以後,1882年英國的高爾頓又在倫敦成立人類學實驗室研究個別差異問題。20世紀初,心理、教育學家們大力提倡教育實驗,促進教育實驗的開展,如德國梅伊曼和拉伊主張用實驗方法來研究和實現教育,並提出了「實驗教育學」的學說;法國比奈主張用實驗方法研究兒童的智力發展;美國桑代克把動物,心理實驗的方法運用到教育上,還主張教育現象和教育理論必須有嚴格的實驗驗證。隨後測量工具的發展,統計方法的進步,又為教育實驗提供了技術和方法,從此以後,教育實驗作為一種比較嚴格的科學研究方法,在教育上得到廣泛的運用。我國教育實驗運動始於20世紀20年代,當時在美國教育實驗運動的影響下,各地紛紛建立教育實驗區,到1935年,各種教育實驗區有193處,遍及全國各地。其中,影響較大的有陶行知創辦的試驗鄉村師范學校和山海工學團,中華平民教育促進會總會的定縣實驗區和梁漱溟的「鄉村建設」實驗等。
(2)教育測量
這一時期,教育測量運動也蓬勃興起。1864年,英國的菲雪爾(George Fisher)編成世界上第一個成績量表。爾後,美國的來斯(Rice)積極提倡教育測量,並於1895-1905年間編制了算術、拼字、語言等測驗。與此同時,教育測量運動迅速興起,各種客觀標准化教育測量紛紛出現,著名的有法國比奈(A.Binet)、西蒙(T.Simon)的智力測量(1905年)。1909年,被稱為教育測量鼻祖的美國教育心理學家桑代克(Thorndike)運用統計學的「等距原理」,發明了編制量表的單位,編成了《書法量表》、《拼字量表》、《作文量表》等標准測量工具,使教育測量走上科學化的道路。之後,各種學業成績測驗、智力測驗、能力傾向測驗、診斷測驗、人格測驗等各種客觀標准化教育測量的興起,推動教育測量運動迅速發展。
(3)教育調查
這一時期,教育調查開始被重視,並逐步走向規范化和科學化,19世紀以後,教育研究者開始重視運用調查法,早期著名的教育調查是1897年美國來斯進行的拼寫練習調查。此外,19世紀末20世紀初,美國還有一些影響比較大的教育調查,如19世紀末美國的斯坦和j·霍爾(Stanley Hall)採用問卷法進行教育調查;1910年哈佛大學教授哈諾斯(Paul Hanus)進行的學校調查;1911-1912年紐約市開展的大規模學校調查。所有這些教育調查,在其方法手段的使用上都在一定程度上注意到規范化和科學化。以後,隨著教育調查法的廣泛運用,教育調查方法在其復雜程度和量表使用方面也有較大發展。此外,教育統計學及其他教育技術的產生和發展,也為教育研究向科學化發展開辟了廣闊的途徑。
從總體上看,這一時期,自然科學的研究方法以及其它社會科學的研究方法廣泛移植於教育研究領域,使教育研究法向科學化跨進了一大步。同時,教育研究者也繼承和發展了傳統的教育研究法,並不斷創立新的教育研究法,從而逐步形成了教育領域獨特的研究方法體系。
3.教育科學研究方法的發展趨勢
從20世紀50年代起, 隨著科學技術的日益進步,特別是信息技術的出現和發展,傳統的教育研究方法進一步完善,現代教育研究的新理念、新方法和新技術手段不斷出現,豐富了教育科學研究方法的內容和體系。現代教育研究方法的體系和運用技術又有許多新的突破。從縱向觀察,近50年來教育研究方法發展狀況,無論在理論上還是在技術上都已達到相當高的水平,專業層次愈加豐滿和完善。按橫向掃描,教育研究從傳統的學校教育科學研究領域已經擴大為校內教育和遠程教育、課堂教學和遠程教學、前期教育和終身教育等更為廣泛的研究領域,以及由於教育學科的分化和組成新學術專門領域,更加大了教育科學研究方法的外延,或使用領域。其發展趨勢是:
(1)教育調查越來越多 調查研究法是社會科學最基本的研究方法,自50年代以來,世界各國教育研究者採用此法越來越多。在我國,近年來既有面對數以萬計的個人進行的教育調查,也有很多協作進行或集體組織進行的教育調查,既有本地區教育調查,也有跨縣、跨省市或全國性的教育調查。其中,規模較大的是1986年進行的中國普及義務教育調查,這項調查由全國人大教科文衛委員會牽頭,中央各有關部門參加,組成三個調查組,分赴江蘇、湖南、四川三省進行調查研究。目前,普及九年義務教育的調查研究,學生思想品德教育的調查研究,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與教育關系的調查研究,關於素質教育的調查研究等,也普遍地在一些省市有組織有計劃有步驟地開展起來。
(2)以開發智能為中心的多方面教育試驗越來越廣泛 從50年代開始,前蘇聯、美國、前西德以發展學生智能為中心的教學改革實驗很多;例如在課程改革方面,出現了三大典型學派的改革實驗,在教學方法上出現了「發現法」、「探究法」、「解決問題法」等改革實驗。近20年來日本等國又在積極進行「以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能力」為核心的教改試驗以及早期智力開發的早期教育實驗。在我國,以發展學生智能為核心的教育實驗也很多,例如,廣州星海音樂學院趙宋光教授設計的「綜合構建教學體系」教學實驗,該項實驗試圖在兒童心理中構建一個「井架」,使兒童智力的潛能如地底的原油噴涌而出。這項實驗從1978年開始,已在一些小學和幼兒園取得可喜的成果。又如,由北京市特級教師呂敬先主持的「小學生語文能力整體發展」實驗,該項實驗以發展學生思維和語言為中心,通過對語文教學結構的整體改革,促進小學生語文能力整體發展,這項實驗從1962年開始,目前全國仍有許多省市的教育工作者在擴大進行此項實驗。
(3)長期追蹤研究法引起人們重視 長期追蹤研究的典型例子是美國自1921-1972年為期51年對超常人創造能力發展和培養的追蹤研究。許多研究資料表明,由於教育的復雜性和教育的周期長,用較短時間很難看出問題的實質性變化,因此,進行長期的追蹤研究或縱貫性研究引起了人們的重視。近50年來,運用這種方法研究教育問題的人越來越多。例如,美國布盧姆關於早期教育重要性的研究,對近千個兒童,從幼兒園到他們成人時為止進行長期的追蹤研究。前蘇聯贊科夫的「教學與發展」研究,對實驗班各種教學效果的分析,依據的是長期跟蹤聽課、記錄所取得的數據。前蘇聯蘇霍姆林斯基對學生身心發展和德育成長的研究,也進行了幾年乃至一二十年長期的追蹤研究。從國外七八十年代所發表的許多教育研究報告看,其中有相當一部分就是運用長期追蹤研究或縱貫性研究而取得成果的。根據我國教育家長期教育研究實踐的經驗,以及在國外教育研究影響下,近20年來,我國教育界對長期追蹤研究已開始重視,如上述呂敬先的實驗,曾採用追蹤實驗的做法,由低年級到高年級(1-5年級)的追蹤研究,在北京市的5個區縣的18個班級進行。
(4)現代教育評價的興起 作為教育科學研究重要領域之一的教育評價,其理論與方法的研究產生於本世紀40年代前後。50年代以後教育評價迅速興起。1957年以後,美國政府大規模地開展教育評價工作。評價方法十分注重「終結性評價」、「診斷性評價」、「形成性評價」。被稱為「評價之父」的美國教育家泰勒領銜主持的「八年研究」,確立了現代教育評價學的理論和方法。中國在1983年加入國際教育成就評價協會。
(5)新的研究方式方法的引入跨文化研究法(Cross-cultural study)…是利用各種不同文化為樣本,以其資料作比較研究,從而探索不同文化背景的變數間的關系。這種方法最初為國外人類學家、社會學家廣泛應用,以後逐步移植於教育研究。近年來,逐步為我國教育研究者掌握和運用。內容分析法是對於明顯傳播內容,作客觀而有系統的量化,並加以描述的一種方法。這種方法最初用於傳播學的研究,後來廣泛應用於其他社會科學研究,現在已成為教育研究中一種主要的資料分析方法。例如,有人曾對《教育研究》創刊以來所發表的文章進行內容分析,從而發現該雜志發表文章的某種傾向。因徑分析法(path analysis)是尋找教育現象中諸不同變數間的因果結構的一種方法,它不是用來推論變數間的因果關系,而是用來檢驗一個假想因果模型的准確或可靠程度(它具有回溯的功能)。此法創於1921年,最初用於研究人口遺傳學,60年代後期為社會學家所運用,以後逐步運用於教育研究。目前國外運用此法研究教育問題的研究文獻很多。模糊論方法是建立在模糊集合論基礎上,對教育的復雜的模糊現象進行定量描述和處理,以揭示其規律性的數學方法。它創於本世紀60年代,我國80年代已將其原理運用於教育研究。各種新的研究方法引入教育研究領域,為解決各種復雜的教育研究課題提供了新的武器。
(6)注重採用綜合研究法 由於教育問題常涉及到社會的、心理學的、政治的、經濟的等許多方面的問題,特別是心理學研究發展對教育的影響擴大,因此,把心理學診斷,多方面地具體分析條件,以及從中提出教學建議這三者結合進行綜合研究教育問題的方法,就受到人們重視。如美國已日益廣泛採用此法,前蘇聯也曾加強研究。譬如探討塑造學生的世界觀問題,他們通過綜合研究實驗,認為要解決這個問題,應建立形成信仰的心理診斷學,應當綜合研究社會、學校、家庭等環境及大眾傳播媒介等多種因素的作用來解決。
(7)電子計算機在教育科學研究中的廣泛運用 電子計算機的出現,導致了科學研究方法的革新,它介入思維領域,代替了人腦的部分功能。它使以往由於計算過於復雜而無法著手的教育科研課題得以順利進行;它在邏輯判斷、推理證明方面也展示了可喜的前景。目前,計算機已成為從事教育科研的有力助手,為教育科研儲存足夠多的研究信息,開展情報資料檢索,進行模擬實驗,迅速處理冗繁的研究資料,為大規模、大范圍和長周期的教育研究配備了工具。
(8)重視定性研究法與定量研究法相結合 定性研究法是為了確定研究對象是否具有某種性質或確定引起某一現象變化原因、變化過程的研究。常用邏輯分析、性質分析、因果分析、矛盾分析等方法。它要回答的不是數量上的多少問題而是性質上的「是什麼」、「屬於什麼」等問題。在教育研究中有很多現象是不能或不容易用定量描述的,一般只作定性分析,如教育的功能、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教育的特徵等等課題。定性分析的缺點是不精確,有的描述具有伸縮性和模糊性。定量分析是對研究過程和結果進行數量的分析,它一方面作為一種認識工具,反映某種教育現象的特徵、傾向;另一方面也是一種語言,能作為表達的手段,對復雜的教育問題作精確的描述。以往我國教育研究比較重視定性研究,但80年代以來,我國發表的教育論文開始重視定量研究,越來越多地注意定性與定量相結合。據有關研究,1979年至1986年我國〈教育研究〉發表的文章,定性研究的比定量研究的要多得多(定性的:1380篇;定量的:140篇),但定量文章有逐漸增加的趨勢,定量研究已得到理論工作者和刊物的重視,教育研究者的研究方法已從單純的定性分析走向定性分析與定量分析相結合。
(9)開放式的教育研究活動和協作研究方式的廣泛開展 近年來,在國內的省與省之間、地區與地區之間,在國際上的國與國之間,組織教育研究者互訪考察,開展學術研討活動,十分活躍;跨國跨地區的協作研究方式,也越來越多。綜觀現代教育科學研究方法的沿革及其發展趨勢,可以發現,教育研究法的發展與教育事業、教育理論的發展,以及科學技術的發展是息息相關的。一方面,教育研究方法自身的沿革總是跟蹤教育事業和教育理論發展的足跡,為適應教育發展的要求,研究者總是在繼承傳統的教育研究法的同時,結合教育發展的實際進行改革和創新;另一方面,隨著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研究者又不斷移植和應用其他科學的研究方法於教育,這就有效地促進了教育研究法從經驗描述階段向科學探索階段過渡。特別是目前,移植運用其他科學方法,已不是停留在簡單的照搬和模仿階段,而是注意結合教育的特點,力圖在繼承和移植的基礎上,創造出一套富有教育特色的教育研究法體系。當然,現在的教育研究法體系還是很不完善的,其理論基礎十分薄弱,人們普遍注重的是單一方法的具體運用,至於各種教育研究方法的認識論基礎的研究,以及各個方法之間的內在關聯的研究,還很不深入,因而對於如何科學地組合某些方法以獲取最優的科研成果,也就缺乏堅實的理論依據。
科學教育發展的幾個歷史階段
(一)科學教育發展的幾個歷史階段
1.網路全書時期
人類對教育的認識總是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而不斷深化的。自然科學課程進入學校的時間比較起語言、邏輯等人文主義課程來要晚得多,將科學知識從其他經驗性課程內容中分離出來還僅僅是16世紀的事情。但也正是由於自然科學課程與人類生活和社會進步的密切關系,各種教育改革的思潮總是強烈地影響著自然科學課程。17世紀,由於以航海、礦山、軍事為主軸的製造工業產業技術的要求,物理學、礦物學、植物學、動物學、化學等自然科學獲得了顯著的發展,使自然科學課程得以引入歐洲的學校,並建立了網路全書式的知識體系。由此,科學教育進入了它的第一個發展時期——網路全書時期。
2.要素主義時期
19世紀末,隨著新的產業革命的到來,自然科學獲得了長足的進步,人們繼而認識到,將羅列式的科學知識教授給學生已經不能滿足生產和科學發展的需要,因而轉向了以基本事實、概念、原理、符號和計量系統為內容,要素式地傳授科學的階段。這一階段被稱為要素主義時期。在這一時期里,科學教育的課程被建立在最低限度的知識、技能和態度上,學校被視為是「保存傳統的價值,使人適應社會的一種機構」,學生則處於「被指導、被鍛煉、被教授」的地位。基於這一認識,科學教育逐漸演化為「學科中心課程」,強調教人系統地掌握文化遺產,要求學生有條理地學習合乎邏輯地組織起來的教材,教師要有組織地傳授和教導。要素主義時期所形成的上述思想,對科學教育產生了深刻的影響,以至於成為當時占統治地位的教育哲學,但是它所帶來的問題隨後也逐漸被人們所認識。例如,偏重記憶,忽視理解;偏重知識,輕視兒童社會性的發展和身心健康;學生經過形式訓練所掌握的知識,並不能自動地「遷移」到現實問題的解決中去;不能充分按照每個學生的差別進行教學;科學課程難以與其他學科溝通和綜合等等。
3.「進步主義教育」運動時期
上述問題導致了20世紀二、三十年代興起的「進步主義教育」運動,科學課程在美國著名教育家杜威的影響下,大膽地進行了以兒童為中心,以經驗為中心的改革嘗試,廢除了學科的科學體系,從學生的需要和興趣出發,把兒童的生活引入教材,把教材變為個人直接的體驗,讓兒童從「做」中學習科學。這時的科學課程不是學科的知識羅列,而是由學生的活動或生活構成的,教學中強調學生在實驗中並通過實驗自己去發現知識,而不是填塞和吞食「現成」的知識。教學中要求教師尊重兒童的「自發心」和「創議性」,強調兒童在教育教學中的主體作用,重視學生個性興趣才能的自由發展和生動活潑的學習過程。杜威明確指出,學科必須有主動的創造性的活動,「我們應當把一個人求學的渴念常常養得活潑潑的,他到了成年的時候,自然願意多學於他有益的東西。」在杜威思想的影響下,科學課程出現了前所未有的生動局面。
4.「結構主義」教育思潮時期
50年代末期,這項改革受到了激烈的國際競爭的挑戰。人們又開始重新重視起科學課程的學術性。以布魯納為代表的「結構主義」教育思潮,明確主張要讓學生掌握每一門學科知識的基本結構,加強科學課程的理論性和系統性學習。這時的科學課程被稱為「學問中心」課程,以美國的PSSC物理為代表,是通過科學的基本結構(基本概念)和科學方法的教學發展學生的應用能力的。「結構主義」教育思潮認為,學生如果理解學科的結構,就能夠理解學科的內容,並在結構化的概念網中把知識保存下來,並會「遷移」到其他的概念和領域。這一時期的科學課程被大大加深了難度,使大量非學術性方向發展的兒童感到不適應,受到了教育學者的批評。但值得注意的是,這一輪科學課程的改革,在繼承了要素主義教育哲學的基礎上,也吸收了杜威的「進步主義」教育思想,例如提倡學生要像科學家進行探究那樣進行學習,重視科學的研究方法,注意精選典型的教材,反對簡單的記憶和訓練。
5.科學、技術、社會時期
進入20世紀70年代,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給予科學教育以強烈的沖擊,人們開始認識到,「在今天這樣高節奏的社會里,不能只傳授學生以知識,而必須著重進行方法、技巧的教育。要讓學生懂得,認識知識的來源及獲得知識的手段要比知識的本身重要得多。因為知識本身隨時都有可能變為陳舊。」英國科學家弗雷澤鮮明地提出了「科學為大眾」的口號,提倡面向未來的科學教育,向所有的人普及科學教育以及培養兒童的創新能力。這一時期進行的科學課程改革,開始探索將科學的概念和內容與社會、經濟和技術緊密地聯系起來,並強調學生應當成為學習的真正主人。
從上面的簡單回顧中,我們不難看出,在科學教育近400年的發展歷史中經歷著螺旋式上升的發展階段。從網路全書時期到科學、技術、社會時期,科學知識的呈現方式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而知識呈現方式變化的後面更表明著科學教育觀念和方法的明顯進步。在這場變化中,始終存在著的是以「學科為中心」還是以「兒童為中心」的兩種課程觀念的較量,但是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科學教育發展的趨勢,將是這兩種觀念的相互融合。這種融合不是簡單的拼湊,而是在以培養社會所需要的新人的目標下,對教學內容的重新組合和對教學方式的改造。歷史在前進,科學教育也在隨著人類文明的演化,不斷揭開新的篇章。
碎煩。泰爭酒阿

7. 如何進行數據分析觀念的培養

數據分析觀念主要是指:會觀察、比較、分析、綜合、抽象和概括;會用歸納、演繹和類比進行推理;會合乎邏輯地、准確地闡述自己的思想和觀點;能運用數學概念、思想和方法,辯明數學關系,形成良好的思維品質。如何培養學生的數據分析觀念:
(一)、重視閱讀能力的培養
教材是獲取數學知識重要的、基本的工具,課堂教學都是圍繞課本來進行的。學生的讀書過程,就是數學概念、規律、逐漸形成、理解、記憶和掌握的過程。學生在閱讀中充滿了感覺、注意,記憶、思維、想像等各種心理活動。它是培養思維能力,發展智力,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途徑。
初中學生處於心理逐步走向成熟的時期,注意力不夠持久,獨立思考能力差,興趣易於轉移,遇到疑難問題經常走過場,不會深入探究。為了指導學生閱讀,教師需指出閱讀的范圍、內容、目的,弄清「是什麼」,「怎麼樣」,「學什麼」,並指導學生解決問題,發現新問題,同時對學生的回答要及時予以肯定,增強他們的信心。教師知道時,力爭做到徹底解剖,從教材中挖掘它們的豐富內涵。對關鍵字眼要特別點出,使學生習慣於認真仔細閱讀。不同的學習環節,閱讀應有不同的方法和要求,如預習時,應要求學生全面閱讀,初步了解教材的骨架和線索,並指出重點和難點,課堂教學時,教師根據具體情況,要求學生就某個問題閱讀,學生有明確目的,帶著問題讀,讀得踏實,思考有路子。對於基礎較好的學生,指導他們閱讀有關課外讀物或一些數學小冊子,為深入學習數學提供寬厚的知識基礎,指導他們寫閱讀體會及小論文等,都有利於提高他們的自學能力,從而提高學生數據分析能力。
(二).藉助活動實踐,培養數據分析觀念
如何培養小學生建立數據分析觀念,提高數據分析能力。我個人認為最關鍵的因素就是實踐。首先要讓學生自己投入到具體的實踐中去,在實踐中檢測,具體問題具體引導。先教會他們怎樣去設想和分析,發現問題,再慢慢的培養這種有意識,由無意識狀態的引導實踐到有意識的分析再到無意識的分析,讓最後的無意識分析形成一種習慣。因此,首先要培養學生有意識地從統計角度思考有關問題,當遇到問題時能想到去收集數據和分析數據。
觀念的建立需要人們親身的經歷。要使學生逐步建立統計觀念,最有效的方法是讓他們真正投入到統計活動的全過程中去:提出問題,收集數據,整理數據,分析數據,做出決策,進行交流、評價與改進。例如求《平均數》,它作為一種統計方法,在日常生活中應用很廣。新課改強調:學習數學知識,應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出發,讓學生親身經歷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模型並進行解釋與應用的過程。在數學教學活動中,教師應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向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數學活動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參與到知識的發生、發展、形成過程中去,引導學生利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基於此,本課教學應把重點放在掌握求平均數的方法上,而難點則是運用平均數的理念分析數據、理解數據的意義,從而初步理解平均數的意義。
(三)通過分析平均數,中位數,眾數,來體現解決問題的開放性
問題解決的方法往往不是唯一的。每個學生都有可以通過自己得出平均數,中位數,眾數的理解,不同的學生有不同的思維方式和解決問題的策略。在解決問題是要鼓勵學生嘗試從不同角度、不同思路去考慮,並嘗試評價不同方法之間的差異,尋找解決問題的最佳途徑,這也是學生思維靈活性、開放性的一種表現。教師還要鼓勵學生大膽嘗試、猜測,允許學生給出不同答案,並用文字、字母或圖表等清楚的表達解決問題的過程,解釋結果的合理性。事實上現實生活中的許多問題的解決方式不唯一,答案也並不是唯一的,只要能解釋其合理性,就應該允許其存在,現實生活是這樣,源於生活的數學也是這樣,問題解決更應該這樣。
總之,統計與學生的生活聯系很緊密,我們的教學就是使學生產生結數據的親切感,願意去分析數據提取信息,遇到問題時願意去收集數據來幫助解決問題,從而培養統計中的數據分析觀念,提高數據分析能力。

8. 中國哲學思維方式的特長和缺失是什麼

一般來說,中國哲學家欣賞整體動態,辯證綜合與直覺體悟的思維方式。

中國傳統思維方式特別發達的是辯證思維和直覺思維兩種方式,辯證思維方式強調整體、對待、過程、流衍、動態平衡。

儒家中比較推崇的「名辯」;墨家在分析思維上有光輝的成就,嚴格確立了概念、判斷、推理的邏輯程序和規則;法家韓非也很強調分析性、確定性的認知方式;宋明理學家中,朱熹比較重視分析。

中國傳統哲學思維方式的缺點是分析方法的薄弱,但並不是完全沒有分析思維。

(8)重視分析方法嚴格確立觀念擴展閱讀:

中國哲學大概具有以下四個特點:

一、現實性(或現世性)。

與其他民族一樣,中國古代思想也經歷了漫長的神話階段,即以神話傳說的方式解釋自然和社會現象,但是從西周時期開始,我們就努力擺脫神話因素的影響,代表人物恰恰是新上任的西周統治者,比如周公。

他一改以往解釋朝代更替的天命觀,認為所謂的天命無非是民心,這樣就把歷史發展的決定因素從天上拉到了人間。繼而,春秋戰國時期諸子百家紛紛表現出濃厚的人文精神。

就連超越色彩最濃厚的道家莊子也曾經說過「獨與天地精神往來,而不敖倪於萬物,不譴是非,以與世俗處」,即精神的高度自由伴隨的是人倫日用的世俗化。

這體現在更超越性的宗教學說上也是這樣,比如中國的道教並不想猶太教、基督教或伊斯蘭教、佛教等強調彼岸世界,它更強調的是此岸生命的延長——長生不老,這體現的是中國人強烈的世俗感情和現實態度。

二、重聯系性。

古希臘哲學產生於對世界本源的思考,並一直以此為傳統。強調現象背後的本質,並認為有一個本源性的實體決定著世界的產生和運行,這個實體或者是「理念」,或者是「形式」,或者是「上帝」,或者是「物自體」,或者是「絕對精神」,或者是「思維」,或者是「語言」,或者是「生命意志」等等。

對本原實體的追求構成了西方形而上學史甚至西方哲學史的大部分內容。但在中國哲學中很少有哲學家以探討本原實體作為自己哲學思想的根本任務,而是以人際關系、人與世界的關系、人與自己的關系作為最終落腳點。張載曾精煉地將這一特點歸納為「民吾同胞,物吾與也」。

這種講究「天人合一」的中國哲學更強調的是聯系而非實體,更強調整體綜合而非具體分析,這也是中國哲學本體論不發達但辯證法傳統悠久的重要原因。

三、實踐性。西方哲學由於關注邈遠的本質或本原,所以離生活實踐較遠,哲學家們個人的生活與本人的思想並無多大關系,哲學對於涵養人生也無多大意義,最大起到培養邏輯思維能力的作用。而中國哲學強調「知行合一」,強調「內聖外王」。

西方哲學由於關注邈遠的本質或本原,所以離生活實踐較遠,哲學家們個人的生活與本人的思想並無多大關系,哲學對於涵養人生也無多大意義,最大起到培養邏輯思維能力的作用。而中國哲學強調「知行合一」,強調「內聖外王」。

強調通過哲學認識的進步達到涵養人生,提高境界的作用,表現出更強的實踐性。這一實踐性其實也與第一個特點緊密相連——因為注重現實生活,所以具有實踐性。

孔子曾經說過「我欲載之空言,不如見之於行事之深切著明也。」,張載也曾經說過「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明確的實踐性根植於中國哲學家強烈的責任感和舍我其誰的救世心。

四、表達方式多樣性。

中國哲學很少有西方哲學那樣嚴密的邏輯論證,而是直接提出結論。或者甚至以寓言(比如莊子)、對話錄(比如《論語》)、詩歌(比如《老子》)等形式表達或暗示自己的思想。

這一特點常被一些人理解為「不嚴謹」進而成為攻擊中國哲學的依據。但是稍微了解現代西方哲學的人就會發現,很多偉大的現代哲學家都採取非傳統的表達方式來向就形而上學表達不滿。

比如尼採的《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就是以神話和語錄體的形式表達的,比如薩特的《惡心》就是以小說的形式向讀者描述存在的,德里達的一系列作品就是通過重新解讀經典文學作品來表達自己的解構主義的。

所以這表達方式的多樣化並不一定是不嚴謹的表現,而是有些思想由於其涉及的領域的特殊性,並不適合用邏輯的形式加以把握,所以才採取其它方式表達出來。

9. 什麼是數據分析觀念

統計觀念(數據分析觀念)
標准》中提出,統計觀念主要表現在以下的這么幾個方面:認識到統計對決策的作用,能從統計的角度思考與數據有關的問題;通過收集數據、描述數據、分析數據的過程,作出合理的決策;能對數據的來源、收集和描述數據的方法、由數據得到的結論進行合理的質疑。
具體來說,統計觀念(數據分析)的觀念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數據的意識。能想到用數據來處理問題。實際上用數據來進行推斷是一種重要的思維方式。
(2)體會數據中是蘊含著信息的。所以我們要經歷收集數據、描述數據、分析數據的過程,即數據處理的過程,把信息提取出來。
(3)根據背景來選擇合適的方法。
綜上,一個是意識、一個是把從數據中把信息提取出來、一個是認識到需要根據背景來選擇合適的方法。

閱讀全文

與重視分析方法嚴格確立觀念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指導我們方法用英語怎麼說 瀏覽:718
葯物分析方法學驗證意義 瀏覽:894
妮維雅男士深黑控油保濕精華露如何使用方法 瀏覽:590
如何寫作文的方法和技巧四年級 瀏覽:876
六樓防護窗安裝方法 瀏覽:944
49x25簡便方法計算 瀏覽:731
簡單小發明製作方法大全 瀏覽:698
鍛煉小腿肚什麼方法最好 瀏覽:628
基礎會計實驗報告實驗方法與步驟 瀏覽:729
萬能表阻值測量的常用方法 瀏覽:645
手指不直怎麼矯正方法 瀏覽:390
萵筍核病的治療方法 瀏覽:170
黑眼圈最快的治療方法圖片 瀏覽:923
怎麼樣淹咸鴨蛋的方法 瀏覽:697
貓吃鼠的正確方法視頻 瀏覽:749
煮生鮮牛奶的正確方法 瀏覽:336
要件分析方法司法三段論 瀏覽:235
快速增加崗位方法 瀏覽:622
火燒雲課文教學方法有哪些 瀏覽:771
如何快速走紅的方法 瀏覽:5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