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減少酸雨的辦法
酸雨的防治措施:
目前世界上減少二氧化硫排放量的主要措施有:
1.原煤脫硫技術,可以除去燃煤中大約40%一60%的無機硫。
2.優先使用低硫燃料,如含硫較低的低硫煤和天然氣等。
3.改進燃煤技術,減少燃煤過程中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的排放量。例如,液態化燃煤技術是受到各國歡迎的新技術之一。它主要是利用加進石灰石和白雲石,與二氧化硫發生反應,生成硫酸鈣隨灰渣排出。
4.對煤燃燒後形成的煙氣在排放到大氣中之前進行煙氣脫硫。目前主要用石灰法,可以除去煙氣中85%一90%的二氧化硫氣體。不過,脫硫效果雖好但十分費錢。例如,在火力發電廠安裝煙氣脫硫裝置的費用,要達電廠總投資的25%之多。這也是治理酸雨的主要困難之一。
5.開發新能源,如太陽能,風能,核能,可燃冰等,但是目前技術不夠成熟,如果使用會造成新污染,且消耗費用十分高.
6.生物防治
世界觀察研究所不久前發表的1994年全球趨勢報告《1994年生命特徵》中說:總的來看,地球的情況並不太好,在所有衡量地球健康狀況的指標中,我們僅成功地扭轉了一項指標的惡化─使臭氧層出現空洞的氟里昂的減少。碳排放量沒有減少,大氣污染日益嚴重。據統計,人類每年向大氣層排放SO21.15億噸,NO2約5012萬噸。全世界城市人口中有一半左右生活在SO2超標的大氣環境中,有10億人生活在顆粒物超標的環境中。大氣污染已成為隱蔽的殺手。而SO2則是罪魁禍首。最近,歐洲的26個國家和加拿大,在聯合國歐洲經濟委員會提出的一份新協議上簽了字,修正把本國SO2的排放量減少87%,美國也承諾到了2010年將SO2的排放量減少80%。歐洲國家和加拿大稱贊這項新協議是防治大氣污染的一個里程碑。SO2不僅污染空氣、危害人類健康,而且是形成酸雨的主要物質。大氣中的SO2和NO2,在空氣在氧化劑的作用下溶解於雨水中。當雨水、凍雨、雪和雹等大氣降水的pH小於5.6時,即是酸雨。據美國有關部門測定,酸雨中硫酸佔60%,硝酸佔33%,鹽酸佔6%,其餘是碳酸和少量有機酸。
酸雨的危害已引起世界各國的普遍關注。聯合國多次召開國際會議討論酸雨問題。許多國家把控制酸雨列為重大科研項目。全世界已有40多個國家通過有關污染限制汽車排污。1993年在印度召開的"無害環境生物技術應用國際合作會議"上,專家們提出了利用生物技術預防、阻止和逆轉環境惡化,增強自然資源的持續發展和應用,保持環境完整性和生態平衡的措施。專家們認為:利用生物技術治理環境具有巨大的潛力。煤是當前最重要的能源之一,但煤中含有硫,燃燒時放出SO2等有害氣體。煤中的硫有無機硫和有機硫兩種。無機硫大部分以礦物質的形式存在,其中主要的是黃鐵礦(FeS2)。生物學家利用微生物脫硫,將2價鐵變成3價鐵,把單體硫變成硫酸,取得了很好效果。例如,日本中央電力研究所從土壤中分離出一種硫桿菌,它是一種鐵氧化細菌,能有效地去除煤中的無機硫。美國煤氣研究所篩選出一種新的微生物菌株,它能從煤中分離有機硫而不降低煤的質量。捷克篩選出的一種酸熱硫化桿菌,可脫除黃鐵礦中75%的硫。據1991年統計,捷克利用生物技術已平均脫去煤中無機硫的78.5%,有機硫的23.4%,目前,科學家已發現能脫去黃鐵礦中硫的微生物還有氧化亞鐵硫桿菌和氧化硫桿菌等。日本財團法人電力中央研究所最近開發出的利用微生物膠硫的新技術,可除去70%的無機硫,還可減少60%的粉塵。這種技術原理簡單,設備價廉,特別適合無力購買昂貴脫硫設備的發展中國家使用。生物技術脫硫符合「源頭治理」和「清潔生產」的原則,因而是一種極有發展前途的治理方法,越來越受到世界各國的重視。
參考鏈接:酸雨(自然)_網路
http://ke..com/link?url=_Oj6wae1KYoXGahwuYpeIWHjkTlvND--f5iWOpe
㈡ 對付酸雨的辦法都有什麼
要防止酸雨的污染,最根本的途徑是減少人為的污染排放。人為排放的二氧化硫主要是由於燃燒高硫煤(煤中一般含硫的質量分數為0。3%~5%)造成的,因此,研究煤炭中硫資源的綜合開發與利用,是防治酸雨的有效途徑。
具體做法是大力進行煤炭洗運,綜合開發煤,硫資源;對於高硫煤和低硫煤實行分產合理使用;在煤炭燃燒過程中,採取排煙脫硫技術;回收二氧化硫,生產硫酸;發展脫硫煤,成型煤供民用;有計劃地進行城市煤氣化等
㈢ 人們該怎樣防治酸雨
世界上酸雨最嚴重的歐洲和北美許多國家在遭受多年的酸雨危害之後,終於都認識到,大氣無國界,防治酸雨是一個國際性的環境問題,不能依靠一個國家單獨解決,必須共同採取對策,減少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的排放量。
經過多次協商,1979年11月在日內瓦舉行的聯合國歐洲經濟委員會的環境部長會議上,通過了《控制長距離越境空氣污染公約》,並於1983年生效。《公約》規定,到1993年底締約國必須把二氧化硫排放量削減為1980年排放量的70%。歐洲和北美等32個國家都在公約上簽了字。為了實現許諾,多數國家都已經採取了積極的對策,制訂了減少致酸物排放量的法規。
各國具體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做好防止酸雨的工作:
1.開發新能源,如氫能、太陽能、水能、潮汐能、地熱能等,盡量減少空氣的污染。
2.使用燃煤脫硫技術,減少二氧化硫排放。
3.工業生產排放氣體處理後再排放。
4.倡導個體少開車,多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出行。
5.提倡使用天然氣或電能等較清潔能源,少用煤。
㈣ 預防酸雨我們可以做什麼
為避免酸雨溫室效應等氣候問題的產生我們應該:
(1)調整農業結構,減少煤炭石油等礦物能源的使用數量,大力開發水能、太陽能、風能等清潔能源,減少溫室氣體的排放。
(2)改善工藝技術,提高能源利用率,節能減排。
(3)在需要使用煤炭的行業,實行清潔煤技術,在利用煤炭以前將其中的硫予以提取,減少硫氧化物的排放量,減輕酸雨危害。
(4)保護好現有森林,植樹造林,提高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的消耗量。
㈤ 減少酸雨的辦法 我們能幹什麼
1、 控制酸雨的方法有很多種方法.最主要是減少SO2和NOx的排放量.
2、 控制酸雨的經濟刺激措施的有:徵收SO2排污費,排污稅費、產品稅(包括燃料稅)、排放交易和一些經濟補助等.
3、 加強監督管理的措施中,理解清潔生產,可持續發展的概念.上述兩者概念都強調了過程管理.
4、 合理的工業布局、城市規劃有利於控制酸雨的發生.
5、 使用低硫煤、節約用煤、型煤固硫有利於防止酸雨的發.
6、 型煤固硫的概念.所謂型煤固硫,就是在型煤加工時加入固硫劑,煤在燃燒時不排出SO2,從而實現燃煤固硫,固硫率可達50%左右.
7、 增加無污染或少污染的能源比例會對減排SO2作出很大貢獻.
8、 控制汽車尾氣的方法有:制訂各類汽車的廢氣排放標准;大力發展公共交通;使用無鉛汽油;安裝尾氣凈化器及節能裝置;使用「綠色汽車」等.
9、 擴大綠化面積、公眾的積極參與有利於防治酸雨.
10、改善交通環境,控制汽車尾氣
㈥ 酸雨的防治措施
防治措施
1.開發新能源,如氫能,太陽能,水能,潮汐能,地熱能等。
2.使用燃煤脫硫技術,減少二氧化硫排放。
3.工業生產排放氣體處理後再排放。
4.少開車,多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出行。
5.使用天然氣等較清潔能源,少用煤
(6)個人有什麼方法減少酸雨擴展閱讀:
危害:
1,酸雨可導致土壤酸化。
土壤中含有大量鋁的氫氧化物,土壤酸化後,可加速土壤中含鋁的原生和次生礦物風化而釋放大量鋁離子,形成植物可吸收的形態鋁化合物。植物長期和過量的吸收鋁,會中毒,甚至死亡。
2,酸雨尚能加速土壤礦物質營養元素的流失;在酸雨的作用下,土壤中的營養元素鉀、鈉、鈣、鎂會流失出來,並隨著雨水被淋溶掉。
所以長期的酸雨會使土壤中大量的營養元素被淋失,造成土壤中營養元素的嚴重不足,從而使土壤變得貧瘠。改變土壤結構,導致土壤貧瘠化,影響植物正常發育。
此外,酸雨能使土壤中的鋁從穩定態中釋放出來,使活性鋁的增加而有機絡合態鋁減少。土壤中活性鋁的增加能嚴重地抑制林木的生長;
3,酸雨還能誘發植物病蟲害,使農作物大幅度減產,特別是小麥,在酸雨影響下,可減產 13% 至 34%。大豆、蔬菜也容易受酸雨危害,導致蛋白質含量和產量下降。
4,酸雨對森林的影響在很大程度上是通過對土壤的物理化學性質的惡化作用造成的。
5,酸雨可抑制某些土壤微生物的繁殖,降低酶活性,土壤中的固氮菌、細菌和放線菌均會明顯受到酸雨的抑制。
6,酸雨能使非金屬建築材料(混凝土、砂漿和灰砂磚)表面硬化水泥溶解,出現空洞和裂縫,導致強度降低,從而損壞建築物。建築材料變臟, 變黑, 影響城市市容質量和城市景觀, 被人們稱之為 「黑殼」效應。
7,酸雨危害是多方面的,包括對人體健康、生態系統和建築設施都有直接和潛在的危害。酸雨可使兒童免疫功能下降,慢性咽炎、支氣管哮喘發病率增加,同時可使老人眼部、呼吸道患病率增加。
參考資料:網路----酸雨
㈦ 從個人做起,防治酸雨
由以下的資料可以看出,減少使用礦質燃料,對工廠汽車的污染源的尾氣進行凈化,都可以對酸雨的防止產生極其深遠的作用。只就要求我們多坐公交車,少乘私家車,採用集中供暖等,同時要求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的排放單位採取清潔生產措施,對污染物進行回收凈化,極大可能的減少酸性物質對大氣的影響.
以下資料來自:http://ke..com/view/2741.htm#7
酸雨是我們當今面臨的、更為顯著的空氣質量問題之一。酸性物質以及導致形成酸性物質的化合物,是在燃燒礦物燃料來發電和提供運輸時生成的。這些物質主要是從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衍生而成的酸。這些化合物也有一些天然來源,例如雷電、火山、生物物料燃燒和微生物活動,但除了罕見的火山爆發外,這些天然來源同來自汽車、電廠和冶煉廠的排放氣相比,是相當小量的。
用以減少酸雨的各種戰略對策,可能每年需要幾十億美元的投資。由於耗資如此巨大,所以,至關重要的是要很好地了解涉及污染物遷移、化學轉化和歸宿的大氣過程。
酸沉降包括兩部分,即「濕」降水(如雨和雪的形式)和干沉降(氣溶膠或氣態酸性化合物的形式沉降到諸如土壤顆粒、植物葉片等表面上)。以被沉降而告終的物質,往往以一種極其不同的化學形式進入大氣。例如,煤中的硫被氧化成二氧化硫,這是它從煙囪排出的氣態形式。隨著它在大氣中運動,便慢慢被氧化,並與水反應生成硫酸——這是它可能被沉降在下風向數百英里處的形式。
氮氧化物的生成、反應以及最終從大氣中脫除所經歷的路線也是非常復雜的。當氮氣和氧氣在發電廠、在民用爐灶和汽車發動機中的高溫下加熱時,生成一氧化氮(NO),再與氧化劑反應生成二氧化氮(NO2),最終生成硝酸(HNO3)。全球氮氧化物衡算——它們來自何方及它們去往何方的定量估計值仍然相當不確定。
可以容易地看到,在我們徹底了解各種不同化學形式的氮、硫和碳的生物地球化學循環以及這些化學物種的全球來源與歸宿之前,將難以滿懷信心地選擇空氣污染控制戰略。大氣化學和環境化學是實現一個更清潔、更有益健康的環境的核心。發展空氣中痕量化學物種的可靠測定方法、重要大氣反應的動力學、和發現可用以減少污染物排放的、新的、更有效的化學工藝,這些就是未來10年中必須受到國家承諾的目標。
參考資料:http://ke..com/view/2741.htm#7
作為市民,你可以做的有兩個方面。
第一:向環保部們反映附近的污染狀況
第二:從我做起減排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具體就是,減少煤炭的使用,盡量多做公車,少用私家車。
㈧ 酸雨的防治
酸雨是一種災害性天氣,酸雨幾乎同醋一樣酸,落在人的身上,使人感到灼痛。它是由於大量燃燒石油、天然氣,排放出的二氧化碳和含有硫、氮的氧化物,並進入大氣中,在空中發生化學反應,成為硫酸和硝酸,隨著雨水一起降落到地面上而形成的。
目前,酸雨的防預措施主要是減少石化燃料的使用,改革生產工藝綜合利用,將污染物在生產過程中得到控制。方法:
1. 提高石化燃料質量,改進機動車輛廢氣排放裝置,減少
廢氣中SO2含量。
2. 限制高污染工廠數量,地點,強制實施廢氣排放凈化。
3. 減少石化燃料的使用,多利用無污染的綠色能源,如
水能、潮汐能、太陽能、核能(安全核能)等。
㈨ 怎樣減少酸雨
減少酸雨主要是要減少燒煤排放的二氧化硫和汽車排放的氮氧化物。對付酸雨,工廠應採取的措施包括採用煙氣脫硫裝置、提高煤炭燃燒的利用率。社會和公民應採取的措施有:1)用煤氣或天然氣代替燒煤;2)處處節約用電(因為大部分的電廠是燃煤發電);3)支持公共交通(減少車輛就可以減少汽車尾氣排放);4)購買包裝簡單的商品(因為生產豪華包裝要消耗不少電能,而對消費者來說包裝並沒有任何實用價值);5)支持廢物回收再生(廢物再生可以大量節省電能和少燒煤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