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民族音樂學的方法論觀念有哪些
中國民族音樂研究是近年來比較熱門和受追捧的的學科之一,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文化也在不斷地發展繁榮,高度文化自信的樹立,傳統文化的重視程度也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這其中就包含了對我們的傳統音樂,民族音樂的研究。然而今天的我們無論是學習還是研究我國的民族音樂都採用的是西方的音樂理論體系,不能說這種做法是錯的,或者說否定西方的音樂理論體系。每個國家,每個民族都有自己本民族獨特的音樂語言,全部的民族音樂論研究與教學都採用西方的音樂理論體系會不會丟失本民族獨特的音樂語言特色,我們不排斥也樂意接受西方音樂理論體系中值得我們學的和借鑒的地方,但我們在實際的研究過程中我們該如何把握其中「度」的問題,如何理論聯系實際採用科學合理的方法進行民族音樂理論的研究,。
關鍵詞:中國民族音樂;西化;方法論
前言
高度的文化自信,文化繁榮,是一個民族繁榮昌盛的基礎;隨著我國經濟文化的發展,綜合國力的大幅度提升,我們對自己的音樂文化開始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學習、研究。民族音樂特別是中國民族音樂的課題在近幾年的學術研究中越來越炙手可熱,許多的專家學者開始把方向轉向民族音樂的研究上。在民族音樂這個大的范疇里,中國民族音樂更成為了研究的重中之重;中國民族音樂是我國的傳統瑰寶,是我國人民勤勞智慧的結晶,我國的民族音樂是非常的豐富的,為豐富我國人民的生活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可是由於民族音樂的傳播和普及並沒有及時的跟隨時代的步伐,我國的民族音樂的傳播與發展也面臨著空前的挑戰。[1]
一、中國民族音樂的基本狀況
中國民族音樂大致可分為四個大類別,分別為:民歌,說唱音樂,戲曲音樂,民族器樂。民歌因為地域和民族的不同而風格迥異,一般可分為分為漢族民歌和少數民族民歌,其中漢族民歌的體裁又可分為山歌、小調、勞動號子。說唱藝術是中國傳統藝術形式之一,古已有之,說唱音樂是文學,音樂,表演三者結合的藝術,在唐代正式形成之前,其胚胎以孕育在其姊妹藝術之中。戲曲是中國的傳統戲劇形式,以文學劇本為主題,以音樂,舞蹈,表演等為表現手段的綜合藝術。戲曲音樂是戲曲藝術中表現人物思想感情,刻畫人物性格烘托舞台氣氛的重要藝術手段之一,也是區分不同劇種的重要標志。我國的民族器樂以品種豐富,獨具特色,自成體系聞名於世,是我國民族音樂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⑵ 音樂美學的研究的主要對象是什麼具體採取那些方法
關於音樂美學的研究對象。自從音樂美學取得作為一門獨立學科的地位以來,人們就不斷對它的研究對象進行探討,企圖為這門學科找到某種比較確切的定義。這正如黑格爾所說:「就對象來說,每門科學一開始就要研究兩個問題:第一,這個對象是存在的;其次,這個對象究竟是什麼?」我們認真研究了國外一些著名的音樂詞典,例如德國《大赫爾德詞典》《里曼音樂網路詞典》,美國《哈佛音樂詞典》《新格羅夫音樂與音樂家大詞典》,日本《標准音樂詞典》《音樂大事典》,蘇聯《音樂網路詞典》等關於音樂美學研究對象的提法,並且結合這些年來的研究體會,對音樂美學的研究對象做出如下概括:
音樂美學是以研究音樂藝術的美學規律為宗旨的一門基礎性的理論學科。它把音樂的美學本質、價值與功能,音樂音響結構及其表現對象,即音樂的形式和內容,音樂實踐主要是音樂創作、表演和欣賞中的美學問題,音樂美學自身的發展歷史等作為研究對象。
(一)關於音樂藝術的美學本質、價值與功能
這是音樂美學所要研究的一個根本問題。它是在哲學—美學的層面上認識音樂藝術的美學本質,用哲學—美學的理論來回答音樂是什麼的問題。只有科學地回答了這個問題,才有可能進一步理解音樂美學中的其他相關理論問題,把握音樂實踐及各種音樂現象的美學意義。這個課題首先要研究的是人與音樂的關系問題。人與音樂可能在各種層面上發生不同的關系,那麼究竟什麼是人與音樂的本質關系呢?同時,在研究音樂藝術的美學本質問題時,還必須從與其他藝術的比較中,從音樂藝術的獨特存在方式中,去進一步分析與揭示音樂藝術的美學本質。關於音樂的價值和功能,是人們談論得比較多的問題。古往今來,許多哲學家、美學家、音樂家都對這個問題發表過見解,提出過主張,有些被當時的統治者所採納,成為制定官方政策的理論依據,它們有的促進了音樂藝術的發展和繁榮,然而也有的起了阻礙乃至破壞的作用。那麼,從音樂的本質來看,它究竟具有怎樣的價值和功能?這些價值和功能的表現形式以及判斷的標準是什麼?音樂的價值和功能的歷史持續性和變異性以及不同音樂體裁的價值和功能的差異性等,都是這一課題所要研究的問題。
(二)音樂音響結構及其表現對象
這一課題將進入對音樂藝術的本體研究。人們通常把這個問題歸結為音樂的形式和內容及其相互關系問題,然而,為了避免以往研究中常常在概念上兜圈子的弊病,本書選擇了一種更為簡潔的方式,從音樂的音響結構及其表現對象的角度直接切人本課題。本課題將著重研究音樂音響的基本組織形式及其美學特徵,同時還將對音樂音響結構的風格變化規律做出分析。與音樂音響相對應的是它的表現對象。本課題將研究什麼是音樂藝術特有的表現領域與表現對象?音樂音響結構何以能與它的表現對象相聯系?這種聯系的心理學依據是怎樣的?進而,本章還將對音樂的情感性對象,描繪性對象,戲劇性對象,哲理性對象,以及與此相關的音樂的多解性和不確定性問題進行分析。此外,還將論述是否存在著不表現任何其他對象而只呈現音樂自身美的問題等。
(三)關於音樂實踐中的美學問題
對於音樂的美學本質和特性的研究,還必須深入到音樂實踐的領域,對音樂創作、表演和欣賞中的美學問題進行研究。過去人們對音樂創作的研究,往往著眼於它的成果,即音樂作品,而很少對音樂作品的產生,即從創作主體的角度去進行研究。然而,只有對作曲家的創作思維及其規律,包括音樂創作的動力和源泉,想像與構思,以及主體性等問題進行研究,才能真正深人而具體地揭示音樂藝術的本質規律。對於音樂表演和欣賞活動中的美學問題的研究同樣具有重要意義。音樂表演作為二度創作,它與一度創作的關系,音樂表演創造的美學原則,音樂表演美學觀念的歷史演變,音樂表演者的培養和訓練;音樂欣賞的基本規律,它的性質、特點和不同方式,音樂欣賞能力的培養和提高等,都是音樂美學所要研究的問題。這些問題的研究,不僅具有理論的意義,而且有著實踐的意義,它將對音樂實踐的各個領域發揮重要的指導和影響作用。
(四)關於音樂美學史的研究
如前所述,音樂美學是一門具有悠久歷史的古老學問,無論是中國或外國,歷代的哲學家、美學家和音樂家們都有許多關於音樂美學問題的論述,涉及到音樂的本質、特徵、功能和審美等各個方面,積累了豐富的思想理論遺產,對這些遺產進行科學的整理和研究,是當代音樂美學工作者的一項重要任務。正如任何一門學科的建設都離不開前人已有的成果一樣,當代中國音樂美學的建設也必須是在批判地繼承前人已有成果的基礎上來進行。因此,音樂美學史的研究,對於當代音樂美學的建設具有基礎性的意義。對於音樂美學史及其理論思想的研究越深入、越細致,當代音樂美學的建設就越有根基。
上述幾點,可以說是音樂美學研究的主要課題。當然,這些課題並沒有把音樂美學所應研究的全部問題都概括進來,實際上,音樂美學所要研究的問題是非常復雜多樣的。同時,音樂美學又是一門正在發展中的學科,它應是一個開放性的學術體系,隨著音樂藝術的不斷向前發展,必將會有一些新的問題需要納入音樂美學的研究范疇,一些長期困擾著人們的問題,將會在新的實踐與新的研究方法的啟示下,獲得不同於以往的新的認識。因此,為適應音樂美學不斷發展的需要,音樂美學研究者必須確立一種開放性的學術觀點和學術態度。人類的音樂實踐永遠不會完結,音樂美學的研究也應該永不停滯,只有隨著音樂實踐的發展,不斷發現新情況,研究新問題,總結新經驗,音樂美學才會不斷煥發出新的光彩,為音樂藝術的發展做出新的貢獻。
上面我們大體上考察了音樂美學作為一門音樂學學科出現的情況以及它的研究對象和課題。當然,這並不是說音樂美學這門學問在西方只是從19世紀後半,在中國只是從20世紀20年代以後才出現的。從音樂美學的歷史淵源來說,在中國可以追溯到公元前8世紀到公元前3世紀的春秋戰國時期,在西方則可以追溯到公元前5世紀到3世紀的古希臘時期。這是因為所謂音樂美學,從它最根本的意義上說,是人們在音樂實踐的基礎上對音樂藝術的思考和認識,簡單地說,就是音樂思想。然而它又不是對音樂的任何思考和認識,而主要是指對音樂的基本規律和特徵的哲學性的認識和思考。我們知道哲學是研究自然界、人類社會以及人類思維規律的科學,它既是理論化、系統化的世界觀,也是觀察分析和處理各種問題的方法論。同樣,音樂美學從它的根本性質來說,也可以說是音樂哲學。它作為研究音樂藝術基本規律的學科,不僅在認識論上可以說是理論化、系統化的音樂觀,同時在方法論上也主要是運用哲學的方法,對音樂藝術的諸種現象進行理論的概括和抽象思維,尋求具有普遍意義的、規律性的認識。因此,無論從認識論或方法論的角度來看,音樂美學都是對音樂所進行的哲學性的認識和思考。也正因為如此,我們在研究音樂美學的時候,就必須把歷史上人們對音樂的思考和認識,特別是人們運用哲學的方法對音樂藝術的本質、規律和功能所進行的思考和認識加以歸納和總結,探索人們對音樂這門藝術的認識經歷了一條怎樣的思想歷程,並且把它們作為建構我們自己的音樂美學體系的思想基礎。
⑶ 你認為音樂學都包括什麼
音樂學可系統分為:音樂美學、音樂社會學、音樂心理學、音樂民族學(音樂人類學)、比較音樂學、音樂教育學、音樂治療學、音樂史學、音樂考古學、音樂形態學、律學、音樂聲學、音樂創作、音樂欣賞、音樂評論、音樂哲學。音樂學,musicology,是研究音樂的所有理論學科的總稱。音樂學的總任務就是透過與音樂有關的各種現象來闡明它們的本質及其規律。如研究音樂與意識形態的關系,有音樂美學、音樂史學、音樂民族學、音樂心理學、音樂教育學等;研究音樂的物質材料的特點的,有音樂聲學、律學、樂器學等;研究音樂形態及其構成的,有旋律學、和聲學、對位法、曲式學等作曲技術理論;還有從表演方面來考慮的,如表演理論、指揮法等。
⑷ 音樂論文研究方法有哪些
建國以來,我國音樂界十分注意音樂理論的研究。五十年代起就出版了專門音樂理論研究刊物。1953 年,在北京成立了民族音樂研究所,1956年,中央音樂學院建立音樂學系,成立了:「西方音樂史」、「中國音樂史」、「民族音樂理論研究」等教研室,開設了「西方音樂史」、「中國音樂史」、「民族音樂理論研究」等課程。同時,公開提出音樂研究為「民族音樂創作服務」的口號。當時的音樂學研究包括:西方音樂史、西方作曲技術理論、中國古代音樂、民間音樂、少數民族音樂以及使用民間音樂的形式創作的音樂研究等。1959年,中央音樂學院民族音樂研究所獨立,改為中國音樂研究所,後並入中國藝術研究院。20世紀80年代以後,我國人文學科的理論研究追求自我獨立價值,國外各種現代思潮的傳入,促進了我國音樂學學科的飛速發展。全國所有的音樂學院,音樂研究所,甚至綜合大學里都先後設立了音樂學系,音樂學研究生班,成立了單科(如音樂美學、民族音樂學等)的音樂學學會,音樂學及其分支(如音樂美學、民族音樂學、音樂社會學、音樂教育學等)開始被音樂界及社會人士注意起來了。 研究方法是人們衡量一門學科是否能夠成立,是否成熟的基本標識之一。音樂學是針對古今中外的人類的一切音樂成果、音樂行為和音樂現象,去探尋音樂藝術含義和價值的活動,是對人類音樂成果的第二次創造。而這種探索在實踐中總是通過一定方法和進程體現的。方法是一個理論體系的靈魂。方法無效,再美麗的構想,再嚴肅的目的,只能權作畫餅。因此,方法的探究,無疑是理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自音樂學這門學科誕生以來,研究方法一直是音樂學者們關注的熱點,許多學者對其進行了深入而漫長的探索,已經形成了許多符合音樂發展規律、符合音樂學不同學科思維方式的有效研究方法。方法不僅僅是某個或某些具體的理論,更重要的是貫穿於整個理論研究過程中的總的思路和原則。 今天的中國音樂學作為一門有明確目標、有嚴謹理論體系且能充分展示其多種學術價值的人文科學,除了有一支龐大的學者隊伍和大量具體的研究成果外,充分重視學科本身理論和研究方法的建設,構成了中國音樂學學科的自身品格。中國音樂學在它的發展過程中提倡多維度的思維,根據具體研究學科門類的不同,採用不同的研究方法,同時,強調學科之間的滲透與融合。隨著科學技術日新月異的飛速發展及研究的不斷深入,音樂學的研究也更加體現出跨學科性、邊緣性和交叉性,單純獨立的音樂學研究已成為過去。立體性的音樂學研究給研究者提出了更高要求,音樂學學科方法論的研究在今天具有至關重要的意義。當代,眾多中國音樂學者關注音樂學方法論的探索,各學科均涌現出一批研究方法論的專著,這表明,面對音樂學研究極為迅速而蓬勃發展的現狀,中國音樂學界和音樂學人對音樂學研究方法的高度自覺。 http://www.musiced.com.cn/web/newAction.ac?ac=contentDetail&location=xxdt&ArticleID=896 這個網址可以幫到你
⑸ 17.音樂心理學的研究對象是什麼,採用哪些研究方法
音樂心理學是音樂學與心理學交叉的學科,它研究音樂與人類心理、反應、行為的關系。它的具體研究對象包括聽覺對諸如音高、音長、音色、音強、調式、調性、協和程度等音樂要素的認知,對音樂完形結構的感覺;音樂的心理功能,即音樂對人的情感和智力的作用,音樂環境對勞動效率的調節作用和對疾病的治療作用;音樂創作的心理規律、音樂表演的心理特徵、音樂對不同欣賞者的心理作用過程;音樂才能的構成、檢測與培養等。過去把音響與心理關系的問題也作為音樂心理學的研究對象,例如噪音和孤立存在的音樂的物理屬性與感覺的關系;音程對聽覺所產生的融合、遮蔽作用;聯覺問題;噪音對人的心理影響等。隨著學科的進一步分化,現在一般已經把音樂心理學與與音響心理學作為兩個既有聯系又有區別的領域來對待。 音樂心理學的研究方法大體上可以分為以下幾種: 1)分析與內省法 對音樂的創作、表演和欣賞的過程進行心理分析。對音樂家的自傳、書信、日記、談話以及創作手稿等進行研究,以求從中發現音樂創造的心理活動規律。奧地利音樂學家馬克斯.格拉夫在1947年所定的《從貝多芬到肖斯塔科維奇--作曲心理過程》一書就是以這100多年間眾多作曲家的大量作品和文獻資料為依據,通過對他們的音樂創作過程的心理活動規律進行系統的探索和分析而撰寫出來的,它為人們從心理角度了解和認識音樂作品產生的原因寫音樂形態結構的形成和發展提供了許多有益的訓示,深化了音樂歷史的研究。 2)問卷調查法 根據一定的目的和取樣標准,選擇對象進行音樂心理調查,這是目前音樂心理研究應用比較多的一種方法。它既包括請有關對象到實驗室聽選定的樂曲,然後讓他們填寫問卷的調查方法,也包括在社會廣泛散發調查表,以了解人們的音樂愛好、音樂行為的調查方式,後者研究的對象和問題面更廣,可信程度更高一些。 3)測量法)這種方法主要應用於音樂才能的測試,它需要儀器的幫助和特殊的制音技術,目的是根據一定的標准測量不同人群對音高、音強、音長、節奏、和聲的分辨能力和對樂音和音樂的記憶力。
⑹ 音樂學的研究方法及分支學科.
音樂學,是指音樂的理論和實踐的學術研究,過去強調對音樂的研究,要像自然科學與人文科學那樣,應有同樣嚴謹和精確的定量定性的標准。現在更認為它必須包括一切可能想像到的音樂項目之研討,也可說是有系統的音樂知識之整體性的,從大系統到小系統的研究。
系統分為:
音樂美學 音樂社會學 音樂心理學
音樂民族學 比較音樂學 音樂教育學
音樂治療學 音樂史學 音樂考古學
音樂形態學 律學 音樂聲學
音樂創作 音樂表演 音樂欣賞
音樂評論
⑺ 音樂學概論課程講些什麼
音樂學概論課程講述下屬各分支學科的研究對象、原理、方法、發展歷史、學派和它們的學術觀點。
《音樂學概論》的第一章是對音樂學的總論,之後再分為歷史音樂學、體系音樂學、民族音樂學三大部分,逐一介紹它們主要的子學科的研究對象、原理、方法、發展歷史、學派和它們的學術觀點。在《音樂學概論》的最後開列了一個有關音樂學各門子學科的書目,供大學做進一步的參考。
課程內容:
一、第一章 音樂學總論
1、第一節 音樂學的定義
2、第二節 音樂學的學科分類體系
3、第三節 音樂學研究歷中總述
二、第二章 歷史音樂學
1、第一節 音樂史學
2、第二節 音樂考古學
3、第三節 音樂圖像學
4、第三章 體系音樂學
三、第三章 社會音樂音樂學
1、第一節 音樂音響學
2、第二節 音樂美學
3、第三節 音樂心理學
4、第四節 音樂社會學
四、第四章 民族音樂學
1、第一節 民族音樂學的定義、研究對象與范圍以及與音樂學其他學科的關系
2、第二節 民族學是一門什麼樣的學科
3、第三節 從比較音樂學到民族音樂學——歷史、學派和主要論著
4、第四節 民族音樂學的現場工作方法
5、第五節 民族音樂學的記錄與描寫方法
6、第六節 民族音樂學中的樂器研究
⑻ 什麼是音樂教育學什麼音樂教育學的研究方法
音樂教育學就是研究音樂教育的目的、內容、方法、策略等的一門學科,嚴格的說它還不是一門學科(所以音樂教育學多隻在藝術教育界稱呼)或稱音樂教學論、音樂課程論更常規一些。研究方法也就是一般社會科學的研究方法。定量的質的,實驗、調查、訪談等等方法,沒什麼特殊的獨有的研究方法。
音樂教育學專業屬於教育學的一個分支,是音樂與教育學的一個交叉學科。國內的音樂教育專業更加偏向實踐應用,更多地是學習實踐教學以及演奏。而國外的音樂教育專業的學習方向非常不一樣,更加偏向宏觀研究。
和更重視學術理論研究,涉及的范圍有音樂教育心理學,音樂教育社會學,音樂教育哲學,音樂教學法等。這個課程希望幫助學生了解外國音樂教育學專業與國內的同異,拓展音樂教育學的理論知識,以及相關的學術研究方法和寫作方法。
介紹音樂教育學的歷史發展,學科分支,研究趨勢,未來就業方向等等。目的是幫助學生解開對國外音樂教學的誤解,正確了解國外的音樂教育學的知識點,並輔助學生完成相關論文。導師介紹倫敦大學學院音樂教育在讀博士。
研究領域主要集中於音樂教育學、教育學、教育心理學和教育社會學。擁有的三個英國碩士學位包括鋼琴演奏、音樂學以及音樂教育學。目前為倫敦大學學院UCL教育學院的在讀博士生。倫敦大學學院教育學專業已多年排名全世界QS全世界專業排名第一。
擁有豐富的音樂教學和學術論文輔導和寫作的經驗。目前輔導過的大部分學生都已成功申請上了國外大學的碩士或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