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方法,一般包括文獻調查法、觀察法、思辨法、行為研究法、歷史研究法、概念分析法、比較研究法等。研究方法是人們在從事科學研究過程中不斷總結、提煉出來的。由於人們認識問題的角度、研究對象的復雜性等因素,而且研究方法本身處於一個在不斷地相互影響、相互結合、相互轉化的動態發展過程中,所以對於研究方法的分類目前很難有一個完全統一的認識。
『貳』 我們常用的研究方法有哪些呢
您好
希望對您有幫助
謝謝採納
研究方法是指在研究中發現新現象、新事物,或提出新理論、新觀點,揭示事物內在規律的工具和手段。這是運用智慧進行科學思維的技巧,一般包括文獻調查法、觀察法、思辨法、行為研究法、歷史研究法、概念分析法、比較研究法等
『叄』 什麼是思辯研究
教條化、抽象化、思辨化指囿於理論框架,囿於理論思維邏輯進行系統化的、邏輯化、系統化的演繹;
這種演義的弊端是一切以本系統理論為出發點,把所有東西都用本理論進行解釋,都納入本系統,雖然系統,但是已經僵化,沒有活力;思辯化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大忌,就如中世紀的經院哲學,以玩弄概念為目的;思辯和思辯化有本質區別;
一般理論都有形成、發展的過程,形成是不是那麼系統化,後期越來越系統,同時越來越囿於概念,囿於基於概念的邏輯推理,越來越僵化;這也是理論的辯證法吧:)
如果我們把思辨與分析看做是兩種具有本質區別的哲學研究的方式,那麼可以說:思辨指不以邏輯分析為主要方法的哲學研究,我們可以以邏輯方法和邏輯分析為一條清晰的界限,把思辨與分析清楚地區分開來.
對於「分析」與「思辨」的區別,一些贊同分析方法的哲學家把分析哲學描述成「分析和定義我們的根本概念,並且清晰地陳述和堅決地批判我們的根本信念」,同時為思辨的哲學提供了以下描述:思辨的哲學的「目的是接過各門科學的結果,並為這些結果加上人類宗教和倫理經驗的結果,然後對這個整體進行反思。它的希望是,通過這種方式,我們也許能夠達到一些關於宇宙本質的以及我們在宇宙中的地位和前景的一般結論」。
中國古代思想史上孔子提出的仁直到朱熹那裡才真正稱得上被理論化、思辨化、體系化了
『肆』 亞里士多德的三段論都是思辨研究方法的具體運用
好奇心的兩大關鍵特徵:
在科學家眼裡,只有同時具備以下兩點,才能算真正有好奇心!看清楚了!缺一不可!(Berlyne, 1954; Loewenstein, 1994; McCrae, 1994)
求知慾(love for knowledge,或intellectual curiosity),對知識有持之以恆的追求,不會因為離開學校或者工作就停止學習,相反,這樣的人總能發現新知識,總能被這些知識所吸引。這種情況下,對新知識的渴望別人攔都攔不住,知識就是你的true love!
經驗開放性(openness to experience)。指對多樣事物的好奇心、接受程度和創造能力強。更喜歡探求事物,更獨立,較少受他人約束。擁有這種特質的人,可不會說「你懂這有什麼用?」,「我在學法語」——「你學了能幹嘛?」,他們不會把「有用」作為做任何事唯一的動機。
而且這種態度對長期的發展、未來成就有很大的促進作用,甚至比求知慾都更有幫助(Von Stumm,2017)!
這就是為什麼現任倫敦政經學院教授,兼研究好奇心對成人影響的科學家Sophie von Stumm認為,好奇心可能是影響個人成就最重要的因素。因為它將智力、堅持和對新事物的渴望這三者合而為一(厲害了!666)。
而只有同時具有求知慾和對事事都開放的態度才是真・有好奇心的人。而真正有才華和有趣的人,是不可能沒有好奇心的!
正如著名的哲學家和教育學家John Dewey在《我們是如何思考的(How We Think)》中說的,好奇心的最終極階段是變成一股能強化個人與世界聯系的力量 ,這種力量能持續為我們的個人經歷增加趣味性、挑戰性和興奮感。
危險動作請勿模仿
現年82歲的日本老奶奶若宮雅子,就完美地闡釋了:好奇心如何能給我們的人生帶來趣味性、挑戰性和興奮感!60歲從三菱退休,雅子奶奶出於好奇心為自己買了一台電腦,折騰了三個月終於獨自完成組裝電腦的工作(請自行腦補20多年前的電腦有多渣)。
若宮雅子
是它,就是它,我們雅子奶奶的這台電腦,從此為她打開了新世界的大門!
一開始,萌新都要從最基礎的電腦技術學起,但雅子奶奶不同的是,她在這個過程中,發現所有Excel的教材都無聊到爆炸了,然後呢,然後她就自己寫了一套,可以說是相當隨風了。並且,她好自創「Excel畫畫法」為教材增添了很多娛樂性,大受歡迎。
而這些經歷帶給她的才不僅是知識,還讓她能和不同的人交流。也正是在這個過程中,她意識到,原來自己的人生過了60歲還有這么多可能性,世界比她想像中的還要廣闊。
她81歲時,發現市面上沒有一款針對老年人的娛樂App,於是決定自學蘋果開發語言Swift,僅僅半年,她就寫出了人生中的第一款App。去年6月,雅子奶奶還被邀請到蘋果開發者大會現場現場和其他年輕人一起交流(我還能說什麼,只能給奶奶狠狠點贊)。
若宮雅子在和年輕人交流
是不是感覺自己弱爆了!送你們一句奶奶的金句:「人總是隨著年齡的增長變得更加悲觀和消極,但是通過學習和教授他人新的事物,你可以重新找到生活的熱情和動力。」
她的意思是說,缺乏好奇心,你離無趣就又近了一步。對抗無(油)聊(膩),好奇心一生推
『伍』 思辨研究,實證研究和經驗研究三者的區別
1、經驗研究是與純理論研究相對的另一種社會學研究方法,指搜集第一手資料的研究。
2、實證研究指研究者親自收集觀察資料,為提出理論假設或檢驗理論假設而展開的研究。實證研究具有鮮明的直接經驗特徵。
3、思辨研究是以邏輯推導的方式進行的純理論、純概念式的一種研究方法。
『陸』 哲學研究方法的介紹
哲學研究方法就是思辨。思辨可以有三種形式:演繹式思辨;歸納式思辨和頓悟式思辨。哲學的研究,一般來說不適合於實證性的實驗研究,諸如辯證唯物論的物質、神學的上帝都是無法用自然科學那種實證的實驗手段予以證實的。
『柒』 社會學論文的研究方法
科學研究方法有兩大類,一類是思辨研究(可以是文化的、政治經濟學的、歷史的等等),目的是獲得事物之間相互關系的結論;另一類是實證研究,目的是獲得事物屬性的認識。實證研究又分為「定性研究」、「定量研究」兩種方式。定性研究以觀察、訪談為主,通過歸納分析、從資料中發現、體驗式訪談和觀察得出關於事物屬性的結論。定量研究通過人工控制的環境,以假設演繹的題目,代表性的統計和實驗,得出關於事物屬性的結論。如果選題屬於實證性質,一般最好採用定性與定量研究相結合的方式,以某一種方法為主,另一種方法為輔。
不論任何研究方法,沒有高低之分,要根據自己的選題決定採用哪一種。哲學、史學理論、文論方面的論文,採用思辨研究方法較為適合;經濟學、社會學、傳播學、民族學、國際關系方面的論文,多數是實證研究。較為宏觀的數據,可以採用專業機構的調查材料。
『捌』 哲學的研究原則
哲學研究方法就是思辨。思辨可以有三種形式:演繹式思辨;歸納式思辨和頓悟式思辨。哲學的研究,一般來說不適合於實證性的實驗研究,諸如辯證唯物論的物質、神學的上帝都是無法用自然科學那種實證的實驗手段予以證實的。思辨可以有三種形式:其一,演繹式思辨。就是通過一定的概念、范疇、體系對新觀察到的現象辨析和認知,以及從一般性的概念出發確認個別事物;其二,歸納式思辨。就是通過對一定數量的事物或知識的認識、感知概括性、綜合性認識的過程。它的發展歷程是從實物或知識片斷到概念——關系——系統——整體;其三,頓悟式思辨。一般適合於對純抽象問題的研究,諸如神、靈、魂、等宗教問題的研究。哲學的研究,一般來說不適合於實證性的實驗研究,諸如辯證唯物論的物質、神學的上帝都是無法用自然科學那種實證的實驗手段予以證實的。
從人類認識史和認識結構來說,哲學就是人類關於客觀世界和主觀世界的實體、關系以及人們在此基礎上使之順應人類需求的知識體系,因此可以分為實體性知識、邏輯性知識和操作性知識。實體知識又可以分為物理性認識和形而上學性認識;邏輯性知識又可以分為結構性認識和系統性認識;操作性認識則主要是滿足於人類需求的技能知識。比如薩滿教儀式就是一種操作性技能知識的演繹。據此,可以把哲學分為幾大類:儒學主要是基於邏輯性知識的操作規程: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道學主要是基於形而上學知識的操作性知識體系:人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故而為人治國應該無為而治。馬克思主義是基於實體性知識、邏輯性知識基礎上的操作規程。
『玖』 思辨研究、實證研究和經驗研究三者的區別是什麼
關於嚴格意義上的實證研究,如果細說下來,必然涉及到孔德的實證主義、維也納學派的邏輯實證主義、邏輯經驗主義等。限於時間,這里不做贅述,直接切入主題。在我看來,所謂社會科學的實證研究,不是一個方法,也未必是一個範式,而是一種帶有理論探究的研究取向。
首先,所有實證研究起於外在的觀察經驗,由觀察生成問題,這里的問題是來自經驗與現實,而不是文本文獻。在問題形成後,建立一系列因果推斷,即理論假設,然後是變數關系推斷,以及通過確鑿的經驗和事實去證實與證偽,最終形成一種帶有普遍性的理論解釋。實證研究非常強調邏輯性,主要是演繹推理。
實證研究有一個比較理想的預期,它推崇自然科學的研究理路,強調研究結論的普適性,即所謂通則,形成一般性的理論,建立起一種存在因果關聯的理論模型。其研究過程與結論帶有脫域性,即不受研究者及其所在情境的限制。
另外,強調價值與情感無涉,所有歷史、文化以及個人閱歷、價值和立場都是被剔除在外的。最終是要形成一種確定性的知識或者是理論,其結論具有可重復性和可檢驗性。其數據與信息的獲得採取的是一種遠距離觀察方式,嚴守主客二分。數據與信息獲取方法與來源非常多,可以通過調查問卷、訪談、數據,統計數據、文本(編碼),如此等等。
『拾』 科學研究方法有哪些
科學研究方法是指在研究中發現新現象、新事物,或提出新理論、新觀點,揭示事物內在規律的工具和手段。這是運用智慧進行科學思維的技巧,一般包括文獻調查法、觀察法、思辨法、行為研究法、歷史研究法、概念分析法、比較研究法等。研究方法是人們在從事科學研究過程中不斷總結、提煉出來的。由於人們認識問題的角度、研究對象的復雜性等因素,而且研究方法本身處於一個在不斷地相互影響、相互結合、相互轉化的動態發展過程中,所以對於研究方法的分類目前很難有一個完全統一的認識。
常用的科學研究方法有:觀察法、調查法、歷史法、比較法、統計法、實驗研究法、行動研究法等。
一、觀察法
觀察法是進行教育科學研究常用的一種方法。研究者依據一定的目的和計劃,在自然條件下,對研究對象進行系統的連續的觀察,並做出准確、具體和詳盡的記錄,以便全面而正確地掌握所要研究的情況。 觀察法的一般步驟是:(1)事先做好准備,制訂觀察計劃,先對觀察的對象作一般的了解,然後根據研究任務和研究對象的特點,確定觀察的目的、內容和重點,最後制定整個觀察計劃,確定進行觀察全過程的步驟、次數、時間、記錄用紙、表格,以及所用的儀器等;(2)按計劃進行實際觀察,在進行觀察過程中,一般要嚴格按計劃進行,必要時也可隨機應變,觀察時要選擇最適宜的位置,集中注意力並及時作記錄;(3)及時整理材料,對大量分散材料進行匯總加工,刪去一切錯誤材料,然後對典型材料進行分析,如有遺漏,及時糾正,對反映特殊情況的材料另作處理。
二、調查法
調查法是研究者有計劃地通過親身接觸和廣泛考察了解,掌握大量的第一手材料,並在這一基礎上進行分析綜合,研究有關教育實際的歷史、現狀及發展趨勢,找出科學的結論,以指導教育實踐的方法。調查法一般是在自然的過程中進行,通過訪問、開調查會、發問卷、測驗等方式去搜集反映研究現象的材料。調查法常同觀察法、歷史研究法、實驗法等配合使用。調查法的步驟是:(1)准備,選定調查對象,確定調查范圍,了解調查對象的基本情況;研究有關理論和資料,擬定調查計劃、表格、問卷和談話提綱等,規劃調查的程序和方法及各種必要的安排;(2)按計劃進行調查,通過各種手段搜集材料,必要時可根據實際情況,對計劃作相應的調整,以保證調查工作的正常開展;(3)整理材料,研究情況,包括分類、統計、分析、綜合,寫出調查報告。
三、歷史法
歷史法強調一國的歷史傳統和民族特性對教育的決定性作用,注重廣泛搜集被研究國家教育的歷史文獻資料,鑒別和整理史料,分析比較被研究國家教育的發生和發展過程,最後得出相應的結論。
四、比較法
比較法是對某類教育現象在不同時期、不同社會制度、不同地點、不同情況下的不同表現,進行比較研究,以揭示教育的普遍規律及其特殊表現的方法。採用比較法要注意各個國家的社會經濟制度、政治制度、歷史傳統、科學和技術以及文化發展的水平、教育理論及其在實踐中的反映,等等,明確可比較的指標。從而正確掌握某一國家教育發展的基本趨勢,明確可以借鑒和學習什麼。 比較法的步驟是:(1)描述,准確、客觀地描述所要比較的教育現象的外部特徵,為進一步分析、比較提供必要的資料;(2)整理,把搜集到的有關資料進行整理,如做出統計材料,進行解釋、分析、評價,設立比較的標准等;(3)比較,對資料進行比較和對照,找出異同和差距,提出合理運用的意見。比較法的使用要同其他方法互相配合。
五、統計法
統計法是通過觀察、測驗、調查、實驗,把得到的大量數據材料進行統計分類,以求得對所研究的教育現象作出數量分析的結果的方法。這是數理統計方法在教育方面的應用。在教育實際工作中,經常使用描述統計研究情況,如整理實驗或調查來的大量數據,找出這些數據分布的特徵,計算集中趨勢、離中趨勢或相關系數等,將大量數據簡縮,找出其中所傳遞的信息。同時,還可進一步使用推斷統計法,即利用描述統計取得的信息,通過局部去推斷全局的情況。此外,近幾十年來隨著統計學的發展,提出了實驗設計,要求在較嚴謹的實驗研究中檢驗設計中所列的自變數和因變數之間的關系。 統計法一般分為兩大步驟:(1)統計分類:整理數據,列成系統,分類統計,制統計表或統計圖;(2)數量分析;通過數據進行計算,找出集中趨勢、離中趨勢或相關系數等,從中找出改進工作的措施。使用統計法,必須學會科學的推理方法和掌握統計計算的技術。
六、實驗研究法
實驗研究法是在人工控制教育現象的情況下,有目的有計劃地觀察教育現象的變化和結果的方法。實驗法可分為實驗室實驗法和自然實驗法。前者基本上是在人工設置的條件下進行,可藉助各種儀器和現代技術。後者在日常教育工作的正常條件下進行。兩者都要保證受試者處在正常的狀態中。 實驗法一般分三種:(1)單組法:就一個組或班進行實驗,看施加某一實驗因子與不施加實驗因子,或在不同時期施加另一實驗因子在效果上有什麼不同;(2)等組法:就各方面情況相等的兩個班或組,分別施以不同的實驗因子,再來比較其效果;(3)循環法:把幾個不同的實驗因子,按照預定的排列次序,分別施加在幾個不同的班或組,然後把每個因子的幾次效果加在一起,進行比較。實驗法進行的步驟是:①決定實驗目的、方法和組織形式,擬定實驗計劃;②創造實驗條件,准備實驗用具;③實驗的進行,在實驗過程中要作精確而詳盡的記錄,在各階段中要作準確的測驗;④處理實驗結果,考慮各種因素的作用,慎重核對結論,力求排除偶然因素作用。與實驗法有關的還有模擬法,即創設專門類似物(模型)或情境的辦法。科學模擬便於進行精確分析,把所得結論用於現實環境。
七、行動研究法
行動研究法是為了克服傳統的教育研究脫離教育實際、脫離教師實際的弊端,教育實踐的參與者與教育理論工作者或組織中的成員共同合作,為了解決實際問題,按照一定的操作程序,綜合運用多種研究方法和技術,在真實、自然的教育環境中開展的一種教育科學研究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