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肥胖計算方法
目前國際上常用的衡量人體胖瘦程度的指標是體重指數,也被稱為體質指數,它的英文縮寫是BMI。它的計算方法是體重除以身高的平方,這里體重的單位是千克(kg),身高的單位是米(m),比如一個成年人,他的體重是70kg,身高是1.75m,那他的BMI就是70除以1.75,再除以1.75等於22.86。那在衡量體重指標時,如果BMI高於28,屬於肥胖.低於18,則屬於體重不足;在18.5-23.9之間,屬於正常體重;而達到了24.0-27.9屬於超重;那麼體重指數在18.5-23.9,算是正常體重。如果平時生活當中能保持到這樣的體重,是比較健康的一種體重指數,不要一味追求太瘦,但也不能太胖,建議平時可以通過有氧運動,比如跑步或者瑜伽,以保持體重在一個標準的范圍之內,這樣既能確保人的身體健康,又能達到體型的美感。
單純性肥胖多與遺傳、生活方式等因素有關;繼發性肥胖與多種內分泌代謝性疾病有關,對肥胖有影響的內分泌素有腎上腺糖皮質激素、甲狀腺素、性激素、胰島素等。
1、遺傳因素
遺傳因素對肥胖的影響主要通過增加機體對肥胖的易感性起作用,肥胖者往往有較明確的家族史。
2、內分泌因素
包括下丘腦、垂體疾病、庫欣綜合征、甲狀腺功能減退症、性腺功能減退症及多囊卵巢綜合征等。
3、生活方式
不良生活方式可引起肥胖,包括:①飲食過量;②進食行為(食物種類、進食次數、時間等)異常;③運動過少;④飲酒。
4、葯物因素
長期使用糖皮質激素、氯丙嗪、胰島素等可引起肥胖,為醫源性肥胖。
5、脂肪細胞因子
脂肪細胞內分泌功能的發現是近年來內分泌學領域的重大進展之一。目前研究較多的脂肪細胞因子有脂聯素、抵抗素、瘦素及腫瘤壞死因子α等,它們均參與胰島素抵抗、脂代謝紊亂、糖代謝異常的發生機制,同樣也是肥胖的發病機制。
❷ 肥胖症有什麼界定方法
鑒定肥胖症的三種方法:
1.皮膚皺摺卡鉗測量皮下脂肪厚度人體脂肪的總量的1/2~2/3貯於皮下,所以測量其皮下脂肪厚度有一定的代表性,且測量簡便、可重復。常用測量部位為三角肌外皮脂厚度及肩胛角下。成人兩處相加,男性≥4cm,女性≥5cm即可診斷為肥胖。如能多處測量則更可靠。
2.X線片估計皮下脂肪厚度。
3.根據身高、體重按體重質量指數(體重/身高2(kg)/(m2))計算>24為肥胖症。
❸ 肥胖的原因以及解決的辦法
科學減肥指的是用科學的方法來減肥。科學飲食計劃: 早上吃的營養點,中午吃的豐富點,晚上少吃或只吃水果和蔬菜。每周堅持運動5、6次,每次最少40分鍾,例如:慢跑、健身操、跳繩、快走、瑜珈。一個月能減個10斤左右。
一定要注意制定科學減肥計劃,包括:葯物調理計劃、飲食計劃、鍛煉計劃和時間計劃等。
❹ 肥胖帶來的疾病數不勝數,該如何控制住自己的體重呢
隨著人們的生活條件越來越好,也越來越多人受到肥胖的困擾,吃著吃著就越來越胖了。根據數據概率統計,全球已經有超過12%的人屬於肥胖。這個數據還在不斷增長,某些國家成年人中甚至超過半數患有肥胖症。兒童肥胖的也在逐漸增多。減肥慢慢成為人們熱議的話題。
2、養成良好的生活作息,生活中導致肥胖的原因除了飲食之外,還有很多生活習慣。所以我們應該注重自己的生活習慣,盡量早睡早起,少熬夜。也不要長時間的久坐或者久躺。根據自己的實際生活與工作,安排良好的生活作息,讓自己的生物鍾正常運行。
3、科學適量的鍛煉。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安排適量的鍛煉,不要一下就過量鍛煉,容易損害自己的身體。鍛煉應該逐步遞進,慢慢的增加,而且要以正確的鍛煉方式鍛煉。而且鍛煉方式可以不拘一格,生活中尋找鍛煉的方式,比如上班可以跑步或者散步進行,不坐車,甚至一些家務活也可以當成鍛煉的方式。
❺ 世界衛生組織測量標准體重的方法,根據標准體重如何計算肥胖率
計算如下:
肥胖計算公式就是BMI指數,用體重kg除以身高m的平方得到的數值,與對照表進行對比,通常在18.5到23.9之間算是正常,高於就是過重,低於就是過輕,這個數據只是一種評估個人體重與健康狀況標准之一。
簡介:
肥胖是指一定程度的明顯超重與脂肪層過厚,是體內脂肪,尤其是甘油三酯積聚過多而導致的一種狀態。由於食物攝入過多或機體代謝的改變而導致體內脂肪積聚過多造成體重過度增長並引起人體病理、生理改變或潛伏。
評定標准:肥胖度=(實際體重-標准體重)÷標准體重×±100%。減肥方法有:灌腸減肥法、滲透壓減肥法、桑拿減肥法、奶粉減肥法、跳繩減肥法、普洱茶減肥法等。
❻ 一直都覺得自己很胖,如何科學判斷體重有沒有超重
隨著年齡的增長,人的大腦自然會萎縮,但是對於不同的人群,大腦的萎縮程度也有所不同,英國劍橋大學的研究人員發現,超重的人可能患有更嚴重的腦萎縮,而且超重人的大腦白質遠遠小於瘦人,研究表明,超重的人會損害大腦的白質,這意味著肥胖的人的認知能力相對較弱,反應速度較慢,因此,肥胖時變得愚蠢並非沒有道理。
不可以,因為每個人的體重構成都不同,所以身高和體重相同的人的身材也有所不同。 例如,一個胖子但體重很輕的瘦男人,一個超重但身體時髦的肌肉男。 這是由於體內脂肪和肌肉數量的差異,因為相同重量的脂肪是肌肉體積的三倍! 因此,正在尋找一個好身材的人並不需要過分看重標准體重。 減少體內脂肪和增加肌肉是塑造一個良好身材所必需的。
❼ 怎麼才算是肥胖,求肥胖的計算方法
標准體重和肥胖
人有胖瘦之分,體重過輕則為瘦,過重則為胖,那麼以什麼樣的標准來衡量是胖還是瘦呢?這當然必須有個參照值,這個參照值,我們就把它稱之為標准體重。目前在我國尚沒有統一的標准體重數據。較普遍採用的計算方法有兩種:
一種是:成年:(身高(厘米)-100〕*0.9= 標准體重(千克)
另一種是:男性:身高(厘米)-105= 標准體重(千克),
女性:身高(厘米)-100= 標准體重(千克)
以上兩種計算方法,基本已被廣泛採用。
另外,軍事科學院還推出一計算中國人理想體重的方法:
北方人理想體重(千克)=(身高厘米-150) x 0.6+50,南方人理想體重(千克)=(身高厘米-150) x 0.6+48,這一計算方法,似乎比較適合南北地區中國人。 兒童標准體重的計算,簡便的方法是: 1~6個月:出生體重(千克)十月齡*0.6= 標准體重(千克);7~ 12個月:出生體重(千克)十月齡 X 0.5= 標准體重(千克);1歲以上:8十年齡x2= 標准體重(千克)
但是,由於人的體重與許多因素有關,不同人體之間有差異,在同一天不同的時間也會有一定的變化,加之所處地理位置(如地心引力的原因)、季節、氣候、自身情況的不同,對體重也有一定影響,因而很難完全符合標准體重。也就是說,難以用一個恆定值來表示,而應當是一個數值范圍,我們把這個數值范圍稱之為正常值,一般在標准體重+-10%以內的范圍。超過這一范圍,就可稱之為異常體重。 實測體重超過標准體重,但超出部分< 20%者稱為超重;實測體重超過標准體重 20%以上,並有脂肪百分率(F%)超過30%者則可診斷為肥胖病。體重超過標准體重的30 %一50%,F%超過35%一45%者稱中度肥胖病;超過標准體重50%以上,F%超過45%以上者稱為重度肥胖病。
❽ 研究發現「人越胖越難通過運動減肥」,你有哪些減肥的小妙招呢
一,運動
減肥最好的方式就是運動。很多人因為懶,所以就買一些減肥葯,減肥茶來喝,來吃。其實減肥茶,減肥葯這種東西對身體是有副作用的。減肥茶,減肥葯對減肥其實沒有太大的作用。而且通過減肥茶,減肥葯來減肥只是治標不治本,因此想要減肥,想要讓自己的身體更健康,最好的方式就是運動。再胖的人也要適當的去運動,如果體重基數實在太大,那就可以從一些比較簡單的運動入手,比如快走,打羽毛球或者打乒乓球,這些都運動方式都對減肥有一定的幫助。
四,堅持拉伸
拉伸的好處是非常多的,拉伸可以讓我們的身體更具有柔韌性,較胖的人想要減肥就要運動,想要更好的運動就一定要堅持拉伸。因此如果很胖又想要減肥。那可以在每天晚上睡前堅持拉伸。拉伸的時間不宜過長,也不宜過短,最好是控制在15至20分鍾左右,只要堅持拉伸,那麼我們的身體就更加具有柔韌性。拉伸還有利於長高,胖的長高了看起來比較顯瘦,所以堅持拉伸的好處是非常多的。
❾ 肥胖的標准判斷是多少
判斷人體肥胖有三個維度:
1、人體BMI指數:體重(kg)/身高(m)的平方。按中國標准來對照,BMI指數在18.5~23.9之間為正常體重、24.0~27.9之間為超重、大於28.0的則為肥胖。
2、腰圍:男性腰圍大於90cm,女性腰圍大於85cm,都屬於腹型肥胖。
3、人體體脂肪率:它反映人體內脂肪含量的多少,當男性體脂>25%、女性>30%就是肥胖一族。
看清上面這三個標准,我們不僅可從外形上判斷是否肥胖,也可以通過一定的檢查判斷人體內臟脂肪是否超量。在醫院的體重管理門診,通過「人體成分分析」檢查,還可以幫助你分析人體的脂肪佔比、肌肉含量甚至是內臟器官的脂肪含量,讓減肥更有針對性。
(9)體重肥胖研究方法擴展閱讀:
「糖」吃得太多 不長胖才怪
導致肥胖的根本原因在於營養攝入失衡,即攝入了過多的碳水化合物及能量過剩。
碳水化合物是人體所需的主要營養素之一,每天給我們的身體源源不斷的能量。碳水化合物也可以理解為「糖」,它廣泛地存在於我們的食物中。
正常人體通過糖分獲得能量。你如果天天糖分(碳水化合物)攝入過多,超過你自身的日常所需,碳水化合物會變成大量的葡萄糖,肝細胞便會將過剩的葡萄糖轉變為脂肪儲存於體內,從而導致了肥胖。
因此,飲食的基本原則是「低碳水化合物,適量蛋白質和脂肪」,主要目的是「減脂肪」。減少攝入碳水化合物來阻斷葡萄糖對人體過多的能量供給,從而動用你自身的脂肪,通過燃燒脂肪供給能量實現減肥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