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瑪雅文明是否與中國有關
創造了世界古文明之一的美洲瑪雅人和中國人在五千年前曾經是一家人。這首先從瑪雅語言和漢語的特殊對應關系可以明顯看出。先看詞彙方面的對應(第一個詞是漢語,第二個詞是瑪雅語):
h an(男子)漢:h�an女婿、丈人;tan談:t�an說話;tan炭:taan灰;ch a叉:ch a叉;su an酸:su u n酸;b ao包:p au o包;ch i吃:ch ii吃肉;ch i齒:ch ii口;ch a i柴:ch e柴;ch u an船:ch em船;zh o n g種:ch um種;tu an團(圓):tom圓;k en g坑:k om坑窪;w a蛙:u o蛙;g an干(戈):k an(捍衛);an俺:en我;y i伊(他,她):y他的;d en g登,凳:tem登,凳;tan壇:tem神壇;p an g胖:p em胖。
如果把古漢語詞和古瑪雅語詞進行比較,對應關系就更為突出,親屬關系更加清楚:k a苦:k a苦的;k a i歌:k�a i歌唱;h iu a雨:h a雨,水;m iu a無:m a沒,不,無;tau刀:ta刀;ta肚:taa肚子;d iek直:tek�(to h)直;p iek壁:p ak牆壁;ch iak赤:ch ak紅色的;sh iu o k數:x o k(x在此讀sh)數;d o k讀:x o k讀;b iu a t伐(砍):b a t斧;lian g亮:lem亮;d ian g長:tam深,長;ian g央:y am在中央;g iu an倦:k an疲倦;g ian g強:k an強有力的;h u an g黃:k�an黃色的;sh en g生:sian生的時間;d z ian前:tan在前。
這里的古漢語是上古漢語,為語言學大師王力所構擬,主要是《詩經》里的詞。瑪雅語是中古語,也有的是上古語、原始瑪雅語的詞。
由於瑪雅人和中國人之間隔著浩瀚的太平洋,所以這些相同或相似的詞不可能是互相借用的,而只能是共同語言的遺跡。又由於這樣的詞數量很大,對應規律性很強,所以不可能是偶然的相似,而只能是必然性的顯示。
瑪雅語和漢語共有的基本詞彙,提供了計算瑪雅語和漢語分開的時間。語言學家使用一張100個基本詞的表,找出兩種語言共有的詞在這100詞里所佔比例,就可以確定兩種語言分開的時間。瑪雅語和漢語的共同詞在100基本詞中佔26個,減去4個可能偶然相似的,還有22個兩種語言共有的詞。依據統計概率,兩種語言的共同詞如果有22個,分開的時間是5000年,這也就是瑪雅人和中國人分開的時間。這個時間與語言學、考古學、人類學和歷史學的已有研究結果非常一致:一,原始瑪雅語在4600年前開始分化為現在的各瑪雅方言;二,在瑪雅地區考古發現的最早陶器製造於4500年前,已相當成熟;三,瑪雅古文獻把歷史、歷法開始的時間定在公元前3113年,也就是大約5000年前;四,學術界認為,瑪雅人是最晚從亞洲到美洲的。而古代亞洲人到美洲的最晚時間是5000年前;五,瑪雅人傳說遠祖從西方來,或是從北方乘船來。從中國到美洲大方向是自西而東,如果乘船順太平洋洋流從福建、台灣、琉球,沿日本、千島群島、阿留申群島,再沿美洲海岸向南,到達中美洲,就是從北方乘船來。
此外,在語音和語法方面,兩種語言也具有共同的特徵。下面簡略介紹一下:
1.兩種語言都是聲調語言。漢語有平上去入四個調,入聲就是以p,t,k收尾的促聲,現在閩粵方言仍然有。瑪雅語也有低調、高調、降調和促聲,和漢語完全一致。用聲調區別意義,「這是漢藏語系的一大特點。」(王力)。遠在美洲的瑪雅語也具有漢藏語系的特點,這有力地說明了兩種語言的關系密切。
2.兩種語言的方言中都存在有n,n g鼻輔音在詞末尾的變化。如漢語北京普通話的許多帶鼻音的詞在浙江溫州話里都不帶鼻音。在瑪雅語里尤卡坦語算是標准話,因為瑪雅古文字書所反映的就是尤卡坦語,而尤卡坦語的一些帶鼻音的詞在瓜地馬拉的瑪雅語則只是一個送氣音,沒有鼻音。漢語詞末尾鼻輔音的變化是漢語語音發展的一種規律。這種規律在瑪雅語里的存在同樣表明了兩種語言的密切關系。
3.瑪雅語和漢語的發展都共同體現了母音高化,也就是a變o,o變u,e變i。王力先生曾強調指出:漢語史的任務就是要研究漢語發展的特殊的內部規律。例如母音高化就是漢語發展的內部規律之一。如今我們看到漢語發展的內部規律在瑪雅語里也同樣存在,對此合乎科學的解釋只能是兩種親屬語言遵循共同發展規律而發展的結果。
4.瑪雅語和漢語共同具有大量的重疊現象,特別是在一些方言里。漢語說「天天」,瑪雅語說k in k in(日日),意思一樣。漢語說「紅紅的」,瑪雅語說ch ach ak(赤赤),意思也一樣。另外,瑪雅語和漢語還共同具有一種特殊的重疊結構。漢語說「黃澄澄」,瑪雅語說k an te lte l,意思一樣。漢語說「白蒼蒼」或「白生生」,瑪雅語說sak t in tin,意思也一樣。除這些例子以外,對應的重疊用法還有很多。不但結構相同,意思相同,連聽覺感受都相同。
5.瑪雅語與漢語都使用大量的單位名詞,也就是量詞。漢語的量詞在瑪雅語里一般都可以找到對應的詞。例如:表示動物的量詞在漢語里常用「口」、「頭」、「匹」,瑪雅語常用的則有k o t,tu l,p o k。表示植物的量詞在漢語里常用「枝」、「棵」、「株」,瑪雅語常用的則有tsit,h ek,x ek(x發sh音)。表示繩子的量詞漢語常用「捆」,瑪雅語用k an;漢語用「束」表示成束的東西,瑪雅語也有一個表示同樣事物量的詞ch u y,音義都像。單位名詞(量詞)也是漢藏語系的重要特徵之一,是漢藏語言所特有的。而瑪雅語也有,令人感到十分親切。
瑪雅語和漢語的語音和語法還有另外一些共同特徵,如單母音詞根為主,缺少形態變化等。全面的語言對應表明兩種語言確有親屬關系。
瑪雅人與中國人的親緣關系,除語言方面的證據之外,在思維方式上也有大量的證據。瑪雅人和中國人的基本思維方式的共同特點都是反映天人合一,自然與社會的一致。從社會發展的大方面來說,瑪雅人認為興盛、和平與富強同衰落、戰爭與貧困成周期性的交替。而這又和瑪雅人的天文歷法的計算有一定的關系,他們認為大約每13個歷法上的20年就有一次禍福循環。例如奇欽伊查城的放棄和瑪雅潘城邦的稱霸,以及後來瑪雅潘城的衰敗和西班牙人的征服都表現了這種歷法興衰的周期循環。這種歷史觀與中國古代歷史觀是很一致的。
瑪雅人的基本人生觀可以用「一切都不要過分」來概括,這與中國古代佔主導的人生哲學「中庸之道」又非常一致。在這種思想指導之下,瑪雅人很尊重自然環境。狩獵很節制,一是不願濫殺無辜的動物,二是要給其他獵人留下覓食的機會。種田,焚燒林木,事前要祭祀,祈求神靈原諒和保佑,同時要按人口所需來量耕地,既保證食用,又不過多生產,破壞自然。所以瑪雅人所追求的生活方式是人與人的和諧,人與自然和諧。
瑪雅人的天人合一思想表現於生活的各個方面,而且很多都和中國人一樣。瑪雅人管詩人叫「阿風」,詩等於風。中國最早的詩歌《詩經》里各地方的民歌也叫風。在瑪雅人的言語里,花可以表示自然的花,也可以指人好色貪淫,與中國人相同。瑪雅人所認為的顏色的社會象徵也和中國人一致:紅色象徵權力,黃色象徵吉祥,白色象徵不實,所以白父等於漢語的伯父,白母等於漢語的伯母,這可說是很有趣的特殊一致。中國民間常管太陽叫老爺兒,瑪雅人也普遍這樣叫。中國古代楚國人管乳叫谷(糧食),而瑪雅人則管玉米叫乳汁,管玉米棒叫乳房,又是特殊的一致。更為特殊的的一致是,中國古代管年叫載,起源於夏朝之前,這種時間觀念同瑪雅人一樣:瑪雅人認為每個年都由一種神來負載,一個接一個的班,所以年和載密切相關,一個年也就是一個神的負載物。
瑪雅人觀念里人和自然的一致在瑪雅語言里還有很多與中國人思維和語言相同的實例。瑪雅人稱呼小孩、小動物、魚子用同一詞a l,表示人和動物的舌頭和火焰(火舌)用同一個詞ak,人的手臂(肢)和樹枝也用同一個詞k ab表示,火k ak則可以表示憤怒(怒火)。更有意思的是瑪雅詞tan可以表示堂屋(客廳),可以表示胸膛,還可以表示堂堂男子漢(成熟的小夥子,25歲左右的年輕人)。瑪雅語tom是圓的,而tom tom則是亂,相當於漢語「團團轉」中的團團。這些更是思維方式的特殊對應。
瑪雅人和中國人思維的共同特點在瑪雅文字和中國文字的創作上也有所表現。瑪雅文字中有象形字,如「田」,有指事字,如「中」,有假借字,如「中」假借為「種籽」,叉假借為「初」。而且田、中、叉字形也很象中國字。此外,瑪雅文字中還有很多形聲結合的形聲字。瑪雅人和中國人在思維方面成體系的一致,證明了瑪雅人和中國人必然存在的親緣關系。
瑪雅人與中國人的親緣關系不但在語言和思維方式方面有許多表現,在風俗方面也有許多表現。研究這方面的問題有時還能促進古代中國文化的研究。比如,上古中國占卜,如果說一個人數奇,就以為是不吉利。漢武帝與匈奴作戰,不重用著名將軍李廣,就是因為給李廣占卜的結果是數奇,不吉。怎麼占卜,在中國已經失傳。瑪雅人占卜也有同樣的說法,偶數吉,奇數凶,而具體的做法則保留了下來。瑪雅人使用的是一堆玉米粒,先隨便取出一些放一邊,然後四個四個地數餘下的。如果這四個一組的總數是奇數,剩下的也是奇數,即三粒或一粒玉米,那就是凶;如果二者都是偶數,那就是吉;如二者一個是奇數,另一個是偶數,就是凶吉不定。瑪雅人和中國人不光在占卜的偶數是吉,奇數是凶的說法上一樣,連對占卜人的稱呼都一樣。中國古代管這種人叫「日者」,瑪雅人管這種人叫ah k in。Ah相當於漢語的「阿」,漢語的「阿」不只在南方方言里普遍存在,古代人名也常加「阿」。在最古的《書經》里,商朝有名的大臣伊尹就叫阿衡。曹操的小名叫阿瞞。K in在瑪雅語里是太陽,是日。所以ah k in就是阿日,換成文縐縐的說法,也就是日者。如果瑪雅人和中國人沒有親緣關系,這種非常特殊的共性是不可能有的。
在占卜方面,瑪雅人和中國人還有另外的共同之處。中國古時候有一種用來占卜丟失的東西或人的方法,叫做圓光。讓天真的孩子在鏡子里看,據說能看到所丟失的東西或人在什麼地方。瑪雅人同樣也有這種習慣,如果丟了東西就讓小孩在一塊透明的晶石片里看,說出看到的情況。瑪雅人和中國人在娛樂活動形式方面也有共同的特點。瑪雅人和中國民間一樣,經常進行玩繩子的游戲。中國有一種玩法叫雞爪扣,瑪雅人同樣也玩雞爪扣,而且瑪雅名字就叫雞爪扣。都是把繩子兩頭結扎在一起,然後翻來翻去,套來套去,最後在中間繞出三個互相連結的扣,像雞爪子。
瑪雅人和中國人一樣,也玩擲色子。他們叫玩玉米,因為是用四粒玉米當色子,都有一面染成黑色。如果擲出兩面或四面是黑,就是贏。中國古代擲色子,數目不定。可用六粒,都有一面染成紅色,擲出四面紅為贏,楊貴妃和唐明皇就這樣玩過,玩法很像瑪雅人。在風俗方面,瑪雅人很講究男女有別。吃飯時,男女不一起吃,總是男的先吃,男的吃完,女的才吃。走路時,如果一男一女相遇在路上,女的要迴避在路的旁邊,低頭等男的走過去,女的再走。更有意思的是,一對夫妻走路,也不能並排走,而是男的在前,女的在後,要保持一段距離。古代瑪雅社會男尊女卑還表現在一些禁忌上:婦女生孩子,來月經,都不能讓男人看到,看到就要倒霉。而且婦女必須保持貞操,男女通姦要處死刑。可見古代瑪雅社會禮俗完全像古代中國。
瑪雅人和中國人風俗的共同特點是多方面的,比如解夢:一個人夢見掉牙,就意味著要死親人。還有徵兆:貓如果洗臉,就意味著要有客人來。當然這都是古代瑪雅人和中國人的共同風俗表現,雖然屬於迷信,但其特殊的對應特點則是值得注意的。
在衣食住行方面,瑪雅人和中國人也有很多相同之處。在吃的方面,瑪雅人和中國人都用碗吃東西,不像歐美人用盤子。另外,瑪雅人吃東西不是在桌子上,而是在席子上。中國人古代也是這樣,要不然,怎麼管吃東西叫筵席呢。瑪雅人在席子上吃飯,這同他們的居住生活是有關系的。他們睡不在床上,坐不在椅上,而是在席子上,和古代中國人相同。說到坐,古代瑪雅人分踞坐和跪坐兩種方式,踞坐是兩腿在前,屈膝兩足著地。這和中國古代的踞坐一樣。中國古代身份高的人踞坐,身份低的人跪坐。瑪雅人也是這樣,因為男尊女卑,所以婦女習慣於跪坐。
瑪雅人的住房同過去中國人的住房建築方法是一樣的,都是柱樑結構,先立四根柱子,柱子上架梁,樑上再架屋頂。普通人的住房為泥坯或茅草房,貴族的住房為石頭建築。另外,古瑪雅人的國家是城邦,城中央住的是最高首領,向外依次住的是貴族、商人、手工業者、農民、奴隸。地位最低的人住的離城中心也最遠,很像中國過去的帝王都城。說到貴族,瑪雅人的貴族叫「子男」,和中國古代的叫法一樣,想法一樣。
在衣和行方面,古代瑪雅人和中國人也有共同特點。中國人在上古穿的衣服是一塊方布,叫包方,也就是袍。袍就是包,從後往前包住上身,在前胸或一側結個扣。瑪雅人的上衣也是這樣的一塊布,叫p a t i,名稱也近似於漢語的袍。瑪雅男人的下衣也是圍腰布,分成一些條幅。上古中國男人的下衣也是圍腰布,叫裳。最早的「常」字就是「裳」字,是一個象形字。瑪雅人管圍腰布叫ex,x發近似sh的音,同中國「裳」字有共同的輔音。
瑪雅人重視道路修築。他們的道路很像《詩經》里所說的周朝時代的道路,像一塊放在地上的磨刀石,平坦而又筆直,修得高出地面很多。另外,中國古代的道路每隔一定距離就有住所供行路人使用,叫廬。瑪雅人的道路同樣也是每隔一定距離就有住所,叫lu b,在發音上同中國的「廬」很相似。
上古瑪雅人和中國人在葬俗方面也有共同特點,特別是兒童的埋葬。一是用瓮棺,二是瓮棺上部或蓋上鑿有小孔。瑪雅人陪葬小孩還有母親的一段手指。這自然令人想起我們中國人經常描述母愛的一句話:十個手指頭咬哪一個都疼。很可能這意味著中國人在很古時也有同瑪雅人一樣母親咬斷手指陪葬夭折孩子的風俗。
瑪雅人和中國人在語言、思維方式以及風俗習慣等方面的全方位一致,形象地展現了兩地人民的親屬關系。
長期以來,學術界一直有一種說法,認為瑪雅文化與中國文化有著某種相似性,從此次《神秘的瑪雅———墨西哥古代文明展》中,觀眾可以窺見一斑。
現從以下幾個方面,介紹一下多年來學術界對此問題的研究成果。
一、文字結構的相同之處
瑪雅的文字大約形成於公元之前不久。現存的瑪雅文字大多刻在石碑上或金字塔的台階上。由於西班牙征服者的破壞,到近代發現瑪雅文字時已無認識此種文字的人了。
前蘇聯學者克諾羅索夫(Kn o ro zov)利用漢字表意和表音相結合的構字方法,在50年代釋讀了部分瑪雅字,打開了研究瑪雅文字的大門。60年代,蘇聯學者的研究發現:瑪雅字既不是表意文字,也不是表音文字,而是跟漢字類型相同的表意兼表音的一種「意音文字」和「意形文字」。瑪雅字中的基本符號大多能用作音符,音符都是單音節的,音節結構分為「母音、輔音加母音、母音加輔音」等類。意符也有一定數量,還有常常出現的定符,所以說瑪雅文字又是「意音文字」。意音和意形相結合的文字在世界上是很少的,現在尚在應用的只有漢字一家了。
瑪雅字的外貌跟漢字迥然不同,可是它們的實質如出一轍,瑪雅字的符號多數寫成方塊形,或者用方框線條圍起來,跟漢字寫在方格子里相似。二者都是相當發達的文字,是世界的珍寶。
二、樹碑立傳和宗教思想
瑪雅人常在城市裡立柱記事,每個瑪雅城市相隔一段時間(一般為20年)就要建立一根石柱,上面刻有文字,記載了這一段時間內所發生的重要事件。這些立柱,既是優美的藝術作品,又是一部城市的編年記事。中國古代也有樹功德碑刻石記事的習慣。
在宗教上,瑪雅文化也有與古代中國相同的東西。中國人早就有了天堂和地獄的說法,認為天堂是美好的,地獄是懲辦惡人的精神世界。瑪雅人中也有類似的天堂和地獄的說法。中國古代人有自然崇拜的思想。他們把一切有巨大力量的自然現象或自然力都崇拜為神,如風婆、雷公、龍王、山神等等,瑪雅人則是典型的自然崇拜者。不但如此,就連許多瑪雅雕刻繪畫中的形象與許多中國神像的面具都是十分相像的,如瑪雅和印第安人的壁畫或雕刻中的形象與貴州的儺戲面具簡直是一脈相承。瑪雅文化中的一些神的形象完全是中國古代凶神惡煞的演繹。如四大金剛、閻王判官等都可以在瑪雅文化中找到演繹的影子。
三、人種和歷史交往
瑪雅人與中國人同種。美洲的印第安人是從亞洲去的,屬蒙古利亞種,這已成了世界人類學家的共識。瑪雅人也屬蒙古利亞種。許多去過瑪雅地區的人都看到瑪雅人酷似中國人。
中國學者早就提出:公元前1200年時中國的殷人就已到了美洲。當初因根據還很不充分,所以被一些人斥為「天方夜譚」!然而時至今日,這個「天方夜譚」已被學者們考證為事實了,因為殷人東渡到達墨西哥的說法已經找到了確鑿的證據。
在美洲發現的許多奧爾梅克時期的出土文物突出地具有殷商文化的特徵。如在墨西哥的太平洋沿岸出土的玉器與殷商的玉圭等有著異曲同工之妙。
更為驚人的是1996年11月1日紐約的《世界日報》說:有一位來自北京的甲骨文專家(原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研究人員陳漢平)在華盛頓舉辦的一項美洲奧爾梅克文明展覽中,發現一件1955年墨西哥出土的拉文塔第四號文物的玉圭。上面刻有四個符號,是3000多年以前中國商代的甲骨文。這位專家讀出了這四個豎形排列的符號的大意:「統治者和首領們建立了王國的基礎。」美國俄克拉荷馬中央州立大學的華裔教授許輝尋覓到200多個奧爾梅克的玉圭、玉雕,上面也刻有與甲骨文相同的符號。他認為:美洲文明之母「奧爾梅克文明」和中國商代文化有著密不可分的關聯。許輝曾帶著其中的146個甲骨文兩次回中國,請教數位中國甲骨文權威專家,得到的鑒定意見是:「這些字屬於先秦文字字體」。許輝所收集到的這些與中國的甲骨文相同的奧爾梅克文字元號涉及的內容很豐富,有農業方面的,例如雨、水、天、禾、田、木、樹苗、太陽及方位和表現拜祖祭祖和巫術神法的,還有中國所特有的天乾地支、數字和卜卦等符號。南京大學歷史系的范毓周教授說:許輝帶來的文字,與甲骨文的相似不是個別的、孤立的。這充分說明殷商文化與中美洲之間存在著淵源關系。因為文字是文明的重要載體,兩種或多種文化不可
根據歷史記載,殷紂王兒子武庚祿父在國家滅亡後帶領族人北奔,很可能渡過白令海峽,到達過中美洲。美國哈佛大學學者艾克霍姆曾提出:「美洲文明可能起源於青銅時代的商朝,因為太平洋兩岸同時期擁有類似的藝術風格和宗教意識。」
瑪雅文物中有很多是玉器,在世界上只有中國人和美洲瑪雅人兩個民族,喜愛玉石並且具備精巧的玉器雕琢能力。更為巧合...除此以外,瑪雅人對於羽蛇神,和中國人對於龍的祭拜,都與祈雨有關。
最後,現在的事實就是兩者的文明有太多的相似之處,這已經不能用偶然來解釋了。地理上中國距離兩河文明,古埃及文明,古印度文明都更加的接近。但是四大文明確完全的不一樣。而中國和瑪雅人隔著太平洋,就算是從白令海峽過去的,那也太不可思議了。到底,來龍去脈是怎麼回事,到底兩者為什麼如此相似,只有等待以後的考古發現了。也許終其人類一生也搞不懂來龍去脈。但是,無疑兩者的不可思議的相似之處,為我們提供了無限的遐想。
㈡ 瑪雅人獨特的加工方法是什麼
瑪雅人同所有的印第安人一樣,食用的糧食,主要是玉米。在長期的實踐摸索中,他們已經領會了一套獨特的加工方法。瑪雅的婦女,常常要在頭天的夜裡,就把整個的玉米棒子(帶著包緊玉米葉子)放到石灰水中浸泡。待早晨醒來,玉米經過一宿的浸泡,已經被泡軟,甚至已經被燒得半熟。這時候,她們便要剝去玉米葉子,把玉米粒從玉米棒上弄下來,用石磨輾碎成漿後,再煮成粥當早餐。把早餐剩下的,再加上水,當飲料喝。他們也把這玉米漿,製成團塊的餅子。吃的時候,把它先放到一個瓢形的果子殼里,用水化開,就可以吃了。這種團塊,易於保存,而且能保存很久。在出外勞動、打獵、旅行的時候,誰都可以帶上當干糧。她們還把玉米用不同的方法處理後,做成不同的各種食品:她們把玉米漿,加進一種從可可中提取的油質的東西,可製成一種香醇的飲料;還把玉米漿和磨碎的可可加在一起,制或一種發泡的飲料。燉蔬菜加鹿片肉,是瑪雅人的家常菜。
㈢ 瑪雅人如何利用玉米的各種加工方法進行食用的
在長期的實踐摸索中,他們已經領會了一套獨特的加工方法。瑪雅的婦女,常常要在頭天的夜裡,就把整個的玉米棒子(帶著包緊玉米葉子)放到石灰水中浸泡。待早晨醒來,玉米經過一宿的浸泡,已經被泡軟,甚至已經被燒得半熟。這時候,她們便要剝去玉米葉子,把玉米粒從玉米棒上弄下來,用石磨輾碎成漿後,再煮成粥當早餐。把早餐剩下的,再加上水,當飲料喝。他們也把這玉米漿,製成團塊的餅子。吃的時候,把它先放到一個瓢形的果子殼里,用水化開,就可以吃了。這種團塊,易於保存,而且能保存很久。在出外勞動、打獵、旅行的時候,誰都可以帶上當干糧。她們還把玉米用不同的方法處理後,做成不同的各種食品:她們把玉米漿,加進一種從可可中提取的油質的東西,可製成一種香醇的飲料;還把玉米漿和磨碎的可可加在一起,制或一種發泡的飲料。
㈣ 瑪雅人是中國人嗎
瑪雅人不是中國人。
瑪雅人是古代印第安人的一族,生活在墨西哥南部和中美洲北部,是美洲唯一留下文字記錄的民族。他們構成了多樣的美洲土著人民族。
「瑪雅」是為了方便而起的一個集體稱號,包括為該地區貢獻某種程度的文化和語言遺產的人。但其中也包括許多不同的人口、社會和種族群體,他們都有自己特殊的傳統、文化和歷史的特徵。
瑪雅人的起源之謎
瑪雅人起源於何地,至今仍是一個難解之謎。其起源眾說紛紜,至今難以定論。有幾種說法:某個國家的移民,或者是「失落的部族」後裔,甚至是外星人的後代等。這種說法令人費解,如國家的原體從何而來,外星移民的相貌問題等,都成為考古史上的謎團。
(4)瑪雅吃飯有什麼方法擴展閱讀:
瑪雅人的歷史:
瑪雅文明的起源目前存在兩種主要觀點:一種觀點認為,瑪雅文明是在現在的墨西哥南部、瓜地馬拉和貝里斯等地幾乎完全獨立發展而來;另外一種觀點則認為,更古老的奧爾梅克文明是瑪雅文明的文化母體。
美國和日本考古學家的最新研究發現,這兩種觀點均無法描述瑪雅的完整故事,瑪雅人可能是通過與許多其他人群接觸而發展出了其獨特的文化和建築藝術等,瑪雅文明的復雜程度超過此前想像。
廣受世人關注的瑪雅文明,堪稱世界文明史上的奇葩。瑪雅文明因印第安瑪雅人而得名,是美洲印第安瑪雅人在與亞、非、歐古代文明隔絕的條件下,獨立創造的偉大文明,其遺址主要分布在墨西哥、瓜地馬拉和宏都拉斯等地。
瑪雅文明誕生於公元前10世紀,分為前古典期、古典期和後古典期三個時期,其中,公元3至9世紀為其鼎盛時期。
㈤ 印第安人的生活習俗
1、印第安人的經濟生活是真正的「靠天吃飯」,差不多完全依賴自然資源來謀生。大多數部族以游獵和採集為生。
2、水草豐美的大平原猶如無需經管的大型畜牧場,成群結隊的野牛和野鹿食之不盡;土地肥沃的五大湖地區彷彿一座天然的糧倉,遍地生長的野稻米和玉米任人採集。
3、豐富的野生水果、蔬菜遍布太平洋沿岸地區和大西洋沿岸地區,恰是印第安人天然的果園和蔬菜大棚,而優良的河湖海洋資源則為印第安人供應著無窮無盡的魚類食物。
4、由於印第安人的傳統分工是男人狩獵,女人墾田種地做家務。在亞馬遜河流域的大多數原始部落中,一般認為十二三歲就是姑娘的最佳結婚妙齡,未婚少女一般不得超過十三、十四歲。
(5)瑪雅吃飯有什麼方法擴展閱讀
1、印第安人是美洲本地居民,人口4000餘萬,屬蒙古人種美洲支系。
2、1、印第安人的皮膚黃褐,黑色直發,眼色從淡黃到深棕不一律,眼睛有內眥褶,面部扁平,體毛較少。印第安人的祖先是三萬多年前陸續從亞洲經過白令海峽移居美洲的,後分布於美洲各地。
3、巴西的印第安人劃定了他們的領土,生活在一個富饒的森林裡,從中獲取他們的食物。他們的河裡涌滿了魚,他們的叢林里有野生動物。
㈥ 瑪雅人吃飯嗎
哈哈,瑪雅人也是人,為什麼不吃飯啊,肯定吃啊,就是吃的沒現在好罷了
㈦ 瑪雅人吃飯的時候實行什麼制度
瑪雅人吃飯的時候,要男人先吃,然後婦女和小孩再吃。諾加布(烏斯馬爾遺址附丘)的瑪雅人聚居點,吃飯實行集體分配製度,飯菜做好後,每家都要派人去領,先男人,後婦女,最後是孩子。
㈧ 瑪雅人有哪些風俗
瑪雅人同所有的印第安人一樣,食用的糧食,主要是玉米。在長期的實踐摸索中,他們已經領會了一套獨特的加工方法。瑪雅的婦女,常常要在頭天的夜裡,就把整個的玉米棒子(帶著包緊玉米葉子)放到石灰水中浸泡。待早晨醒來,玉米經過一宿的浸泡,已經被泡軟,甚至已經被燒得半熟。這時候,她們便要剝去玉米葉子,把玉米粒從玉米棒上弄下來,用石磨輾碎成漿後,再煮成粥當早餐。把早餐剩下的,再加上水,當飲料喝。他們也把這玉米漿,製成團塊的餅子。吃的時候,把它先放到一個瓢形的果子殼里,用水化開,就可以吃了。這種團塊,易於保存,而且能保存很久。在出外勞動、打獵、旅行的時候,誰都可以帶上當干糧。她們還把玉米用不同的方法處理後,做成不同的各種食品:她們把玉米漿,加進一種從可可中提取的油質的東西,可製成一種香醇的飲料;還把玉米漿和磨碎的可可加在一起,制或一種發泡的飲料。燉蔬菜加鹿片肉,是瑪雅人的家常菜。
瑪雅人吃飯的時候,要男人先吃,然後婦女和小孩再吃。諾加布(烏斯馬爾遺址附丘)的瑪雅人聚居點,吃飯實行集體分配製度,飯菜做好後,每家都要派人去領,先男人,後婦女,最後是孩子。
瑪雅人喝酒瘋狂,凶得很,常喝得酩酊大醉。他們的酒,是瑪雅人一種特製的酒,酒味濃烈,是用蜜和水,再加上一種專門釀酒用的樹根釀制而成。喝酒的時候,幾個人(一般是2到4人)坐在一起,待酒喝到濃時,便開始跳舞助興。有專門斟酒的人,大家喝酒的時候,他只能斟酒但不能喝酒,只能是在大家全都喝完之後,他才能喝。一個人自斟自飲,直到爛醉如泥。
㈨ 瑪雅人與中國人有關系嗎
據說,瑪雅人曾是中國的一個部落,但沒有實際考證。但兩者定有親屬關系。
對占卜人的稱呼都一樣。中國古代管這種人叫「日者」,瑪雅人管這種人叫ah k in。Ah相當於漢語的「阿」,漢語的「阿」不只在南方方言里普遍存在,古代人名也常加「阿」。在最古的《書經》里,商朝有名的大臣伊尹就叫阿衡。曹操的小名叫阿瞞。K in在瑪雅語里是太陽,是日。所以ah k in就是阿日,換成文縐縐的說法,也就是日者。如果瑪雅人和中國人沒有親緣關系,這種非常特殊的共性是不可能有的。
在占卜方面,瑪雅人和中國人還有另外的共同之處。中國古時候有一種用來占卜丟失的東西或人的方法,叫做圓光。讓天真的孩子在鏡子里看,據說能看到所丟失的東西或人在什麼地方。瑪雅人同樣也有這種習慣,如果丟了東西就讓小孩在一塊透明的晶石片里看,說出看到的情況。瑪雅人和中國人在娛樂活動形式方面也有共同的特點。瑪雅人和中國民間一樣,經常進行玩繩子的游戲。中國有一種玩法叫雞爪扣,瑪雅人同樣也玩雞爪扣,而且瑪雅名字就叫雞爪扣。都是把繩子兩頭結扎在一起,然後翻來翻去,套來套去,最後在中間繞出三個互相連結的扣,像雞爪子。
瑪雅人和中國人一樣,也玩擲色子。他們叫玩玉米,因為是用四粒玉米當色子,都有一面染成黑色。如果擲出兩面或四面是黑,就是贏。中國古代擲色子,數目不定。可用六粒,都有一面染成紅色,擲出四面紅為贏,楊貴妃和唐明皇就這樣玩過,玩法很像瑪雅人。在風俗方面,瑪雅人很講究男女有別。吃飯時,男女不一起吃,總是男的先吃,男的吃完,女的才吃。走路時,如果一男一女相遇在路上,女的要迴避在路的旁邊,低頭等男的走過去,女的再走。更有意思的是,一對夫妻走路,也不能並排走,而是男的在前,女的在後,要保持一段距離。古代瑪雅社會男尊女卑還表現在一些禁忌上:婦女生孩子,來月經,都不能讓男人看到,看到就要倒霉。而且婦女必須保持貞操,男女通姦要處死刑。可見古代瑪雅社會禮俗完全像古代中國。
瑪雅人和中國人風俗的共同特點是多方面的,比如解夢:一個人夢見掉牙,就意味著要死親人。還有徵兆:貓如果洗臉,就意味著要有客人來。當然這都是古代瑪雅人和中國人的共同風俗表現,雖然屬於迷信,但其特殊的對應特點則是值得注意的。
在衣食住行方面,瑪雅人和中國人也有很多相同之處。在吃的方面,瑪雅人和中國人都用碗吃東西,不像歐美人用盤子。另外,瑪雅人吃東西不是在桌子上,而是在席子上。中國人古代也是這樣,要不然,怎麼管吃東西叫筵席呢。瑪雅人在席子上吃飯,這同他們的居住生活是有關系的。他們睡不在床上,坐不在椅上,而是在席子上,和古代中國人相同。說到坐,古代瑪雅人分踞坐和跪坐兩種方式,踞坐是兩腿在前,屈膝兩足著地。這和中國古代的踞坐一樣。中國古代身份高的人踞坐,身份低的人跪坐。瑪雅人也是這樣,因為男尊女卑,所以婦女習慣於跪坐。
瑪雅人的住房同過去中國人的住房建築方法是一樣的,都是柱樑結構,先立四根柱子,柱子上架梁,樑上再架屋頂。普通人的住房為泥坯或茅草房,貴族的住房為石頭建築。另外,古瑪雅人的國家是城邦,城中央住的是最高首領,向外依次住的是貴族、商人、手工業者、農民、奴隸。地位最低的人住的離城中心也最遠,很像中國過去的帝王都城。說到貴族,瑪雅人的貴族叫「子男」,和中國古代的叫法一樣,想法一樣。
在衣和行方面,古代瑪雅人和中國人也有共同特點。中國人在上古穿的衣服是一塊方布,叫包方,也就是袍。袍就是包,從後往前包住上身,在前胸或一側結個扣。瑪雅人的上衣也是這樣的一塊布,叫p a t i,名稱也近似於漢語的袍。瑪雅男人的下衣也是圍腰布,分成一些條幅。上古中國男人的下衣也是圍腰布,叫裳。最早的「常」字就是「裳」字,是一個象形字。瑪雅人管圍腰布叫ex,x發近似sh的音,同中國「裳」字有共同的輔音。
瑪雅人重視道路修築。他們的道路很像《詩經》里所說的周朝時代的道路,像一塊放在地上的磨刀石,平坦而又筆直,修得高出地面很多。另外,中國古代的道路每隔一定距離就有住所供行路人使用,叫廬。瑪雅人的道路同樣也是每隔一定距離就有住所,叫lu b,在發音上同中國的「廬」很相似。
上古瑪雅人和中國人在葬俗方面也有共同特點,特別是兒童的埋葬。一是用瓮棺,二是瓮棺上部或蓋上鑿有小孔。瑪雅人陪葬小孩還有母親的一段手指。這自然令人想起我們中國人經常描述母愛的一句話:十個手指頭咬哪一個都疼。很可能這意味著中國人在很古時也有同瑪雅人一樣母親咬斷手指陪葬夭折孩子的風俗。
瑪雅人和中國人在語言、思維方式以及風俗習慣等方面的全方位一致,形象地展現了兩地人民的親屬關系。
另外,瑪雅語和漢語還共同具有一種特殊的重疊結構。漢語說「黃澄澄」,瑪雅語說k an te lte l,意思一樣。漢語說「白蒼蒼」或「白生生」,瑪雅語說sak t in tin,意思也一樣。除這些例子以外,對應的重疊用法還有很多。不但結構相同,意思相同,連聽覺感受都相同。
5.瑪雅語與漢語都使用大量的單位名詞,也就是量詞。漢語的量詞在瑪雅語里一般都可以找到對應的詞。例如:表示動物的量詞在漢語里常用「口」、「頭」、「匹」,瑪雅語常用的則有k o t,tu l,p o k。表示植物的量詞在漢語里常用「枝」、「棵」、「株」,瑪雅語常用的則有tsit,h ek,x ek(x發sh音)。表示繩子的量詞漢語常用「捆」,瑪雅語用k an;漢語用「束」表示成束的東西,瑪雅語也有一個表示同樣事物量的詞ch u y,音義都像。單位名詞(量詞)也是漢藏語系的重要特徵之一,是漢藏語言所特有的。而瑪雅語也有,令人感到十分親切。
瑪雅語和漢語的語音和語法還有另外一些共同特徵,如單母音詞根為主,缺少形態變化等。全面的語言對應表明兩種語言確有親屬關系。
瑪雅人與中國人的親緣關系,除語言方面的證據之外,在思維方式上也有大量的證據。瑪雅人和中國人的基本思維方式的共同特點都是反映天人合一,自然與社會的一致。從社會發展的大方面來說,瑪雅人認為興盛、和平與富強同衰落、戰爭與貧困成周期性的交替。而這又和瑪雅人的天文歷法的計算有一定的關系,他們認為大約每13個歷法上的20年就有一次禍福循環。例如奇欽伊查城的放棄和瑪雅潘城邦的稱霸,以及後來瑪雅潘城的衰敗和西班牙人的征服都表現了這種歷法興衰的周期循環。這種歷史觀與中國古代歷史觀是很一致的。
瑪雅人的基本人生觀可以用「一切都不要過分」來概括,這與中國古代佔主導的人生哲學「中庸之道」又非常一致。在這種思想指導之下,瑪雅人很尊重自然環境。狩獵很節制,一是不願濫殺無辜的動物,二是要給其他獵人留下覓食的機會。種田,焚燒林木,事前要祭祀,祈求神靈原諒和保佑,同時要按人口所需來量耕地,既保證食用,又不過多生產,破壞自然。所以瑪雅人所追求的生活方式是人與人的和諧,人與自然和諧。
瑪雅人的天人合一思想表現於生活的各個方面,而且很多都和中國人一樣。瑪雅人管詩人叫「阿風」,詩等於風。中國最早的詩歌《詩經》里各地方的民歌也叫風。在瑪雅人的言語里,花可以表示自然的花,也可以指人好色貪淫,與中國人相同。瑪雅人所認為的顏色的社會象徵也和中國人一致:紅色象徵權力,黃色象徵吉祥,白色象徵不實,所以白父等於漢語的伯父,白母等於漢語的伯母,這可說是很有趣的特殊一致。中國民間常管太陽叫老爺兒,瑪雅人也普遍這樣叫。中國古代楚國人管乳叫谷(糧食),而瑪雅人則管玉米叫乳汁,管玉米棒叫乳房,又是特殊的一致。更為特殊的的一致是,中國古代管年叫載,起源於夏朝之前,這種時間觀念同瑪雅人一樣:瑪雅人認為每個年都由一種神來負載,一個接一個的班,所以年和載密切相關,一個年也就是一個神的負載物。
瑪雅人觀念里人和自然的一致在瑪雅語言里還有很多與中國人思維和語言相同的實例。瑪雅人稱呼小孩、小動物、魚子用同一詞a l,表示人和動物的舌頭和火焰(火舌)用同一個詞ak,人的手臂(肢)和樹枝也用同一個詞k ab表示,火k ak則可以表示憤怒(怒火)。更有意思的是瑪雅詞tan可以表示堂屋(客廳),可以表示胸膛,還可以表示堂堂男子漢(成熟的小夥子,25歲左右的年輕人)。瑪雅語tom是圓的,而tom tom則是亂,相當於漢語「團團轉」中的團團。這些更是思維方式的特殊對應。
瑪雅人和中國人思維的共同特點在瑪雅文字和中國文字的創作上也有所表現。瑪雅文字中有象形字,如「田」,有指事字,如「中」,有假借字,如「中」假借為「種籽」,叉假借為「初」。而且田、中、叉字形也很象中國字。此外,瑪雅文字中還有很多形聲結合的形聲字。瑪雅人和中國人在思維方面成體系的一致,證明了瑪雅人和中國人必然存在的親緣關系。
瑪雅人與中國人的親緣關系不但在語言和思維方式方面有許多表現,在風俗方面也有許多表現。研究這方面的問題有時還能促進古代中國文化的研究。比如,上古中國占卜,如果說一個人數奇,就以為是不吉利。漢武帝與匈奴作戰,不重用著名將軍李廣,就是因為給李廣占卜的結果是數奇,不吉。怎麼占卜,在中國已經失傳。瑪雅人占卜也有同樣的說法,偶數吉,奇數凶,而具體的做法則保留了下來。瑪雅人使用的是一堆玉米粒,先隨便取出一些放一邊,然後四個四個地數餘下的。如果這四個一組的總數是奇數,剩下的也是奇數,即三粒或一粒玉米,那就是凶;如果二者都是偶數,那就是吉;如二者一個是奇數,另一個是偶數,就是凶吉不定。瑪雅人和中國人不光在占卜的偶數是吉,奇數是凶的說法上一樣,連對占卜人的稱呼都一樣。中國古代管這種人叫「日者」,瑪雅人管這種人叫ah k in。Ah相當於漢語的「阿」,漢語的「阿」不只在南方方言里普遍存在,古代人名也常加「阿」。在最古的《書經》里,商朝有名的大臣伊尹就叫阿衡。曹操的小名叫阿瞞。K in在瑪雅語里是太陽,是日。所以ah k in就是阿日,換成文縐縐的說法,也就是日者。如果瑪雅人和中國人沒有親緣關系,這種非常特殊的共性是不可能有的。
在占卜方面,瑪雅人和中國人還有另外的共同之處。中國古時候有一種用來占卜丟失的東西或人的方法,叫做圓光。讓天真的孩子在鏡子里看,據說能看到所丟失的東西或人在什麼地方。瑪雅人同樣也有這種習慣,如果丟了東西就讓小孩在一塊透明的晶石片里看,說出看到的情況。瑪雅人和中國人在娛樂活動形式方面也有共同的特點。瑪雅人和中國民間一樣,經常進行玩繩子的游戲。中國有一種玩法叫雞爪扣,瑪雅人同樣也玩雞爪扣,而且瑪雅名字就叫雞爪扣。都是把繩子兩頭結扎在一起,然後翻來翻去,套來套去,最後在中間繞出三個互相連結的扣,像雞爪子。
瑪雅人和中國人一樣,也玩擲色子。他們叫玩玉米,因為是用四粒玉米當色子,都有一面染成黑色。如果擲出兩面或四面是黑,就是贏。中國古代擲色子,數目不定。可用六粒,都有一面染成紅色,擲出四面紅為贏,楊貴妃和唐明皇就這樣玩過,玩法很像瑪雅人。在風俗方面,瑪雅人很講究男女有別。吃飯時,男女不一起吃,總是男的先吃,男的吃完,女的才吃。走路時,如果一男一女相遇在路上,女的要迴避在路的旁邊,低頭等男的走過去,女的再走。更有意思的是,一對夫妻走路,也不能並排走,而是男的在前,女的在後,要保持一段距離。古代瑪雅社會男尊女卑還表現在一些禁忌上:婦女生孩子,來月經,都不能讓男人看到,看到就要倒霉。而且婦女必須保持貞操,男女通姦要處死刑。可見古代瑪雅社會禮俗完全像古代中國。
瑪雅人和中國人風俗的共同特點是多方面的,比如解夢:一個人夢見掉牙,就意味著要死親人。還有徵兆:貓如果洗臉,就意味著要有客人來。當然這都是古代瑪雅人和中國人的共同風俗表現,雖然屬於迷信,但其特殊的對應特點則是值得注意的。
在衣食住行方面,瑪雅人和中國人也有很多相同之處。在吃的方面,瑪雅人和中國人都用碗吃東西,不像歐美人用盤子。另外,瑪雅人吃東西不是在桌子上,而是在席子上。中國人古代也是這樣,要不然,怎麼管吃東西叫筵席呢。瑪雅人在席子上吃飯,這同他們的居住生活是有關系的。他們睡不在床上,坐不在椅上,而是在席子上,和古代中國人相同。說到坐,古代瑪雅人分踞坐和跪坐兩種方式,踞坐是兩腿在前,屈膝兩足著地。這和中國古代的踞坐一樣。中國古代身份高的人踞坐,身份低的人跪坐。瑪雅人也是這樣,因為男尊女卑,所以婦女習慣於跪坐。
瑪雅人的住房同過去中國人的住房建築方法是一樣的,都是柱樑結構,先立四根柱子,柱子上架梁,樑上再架屋頂。普通人的住房為泥坯或茅草房,貴族的住房為石頭建築。另外,古瑪雅人的國家是城邦,城中央住的是最高首領,向外依次住的是貴族、商人、手工業者、農民、奴隸。地位最低的人住的離城中心也最遠,很像中國過去的帝王都城。說到貴族,瑪雅人的貴族叫「子男」,和中國古代的叫法一樣,想法一樣。
在衣和行方面,古代瑪雅人和中國人也有共同特點。中國人在上古穿的衣服是一塊方布,叫包方,也就是袍。袍就是包,從後往前包住上身,在前胸或一側結個扣。瑪雅人的上衣也是這樣的一塊布,叫p a t i,名稱也近似於漢語的袍。瑪雅男人的下衣也是圍腰布,分成一些條幅。上古中國男人的下衣也是圍腰布,叫裳。最早的「常」字就是「裳」字,是一個象形字。瑪雅人管圍腰布叫ex,x發近似sh的音,同中國「裳」字有共同的輔音。
瑪雅人重視道路修築。他們的道路很像《詩經》里所說的周朝時代的道路,像一塊放在地上的磨刀石,平坦而又筆直,修得高出地面很多。另外,中國古代的道路每隔一定距離就有住所供行路人使用,叫廬。瑪雅人的道路同樣也是每隔一定距離就有住所,叫lu b,在發音上同中國的「廬」很相似。
上古瑪雅人和中國人在葬俗方面也有共同特點,特別是兒童的埋葬。一是用瓮棺,二是瓮棺上部或蓋上鑿有小孔。瑪雅人陪葬小孩還有母親的一段手指。這自然令人想起我們中國人經常描述母愛的一句話:十個手指頭咬哪一個都疼。很可能這意味著中國人在很古時也有同瑪雅人一樣母親咬斷手指陪葬夭折孩子的風俗。
瑪雅人和中國人在語言、思維方式以及風俗習慣等方面的全方位一致,形象地展現了兩地人民的親屬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