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高中常見的錯誤學習方法,看看你占幾條
高中學習,要學會聽課:
1、有準備的去聽,也就是說聽課前要先預習,找出不懂的知識、發現問題,帶著知識點和問題去聽課會有解惑的快樂,也更聽得進去,容易掌握;
2、參與交流和互動,不要只是把自己擺在「聽」的旁觀者,而是「聽」的參與者,積極思考老師講的或提出的問題,能回答的時候積極回答(回答問題的好處不僅僅是表現,更多的是可以讓你注意力更集中)。
3、聽要結合寫和思考。純粹的聽很容易懈怠,能記住的點也很少,所以一定要學會快速的整理記憶。
4、如果你因為種種原因,出現了那些似懂非懂、不懂的知識,課上或者課後一定要花時間去弄懂。不然問題只會越積越多,最後就只能等著擁抱那「不三不四」的考試分數了。
其次,要學會記憶:
1、要學會整合知識點。把需要學習的信息、掌握的知識分類,做成思維導圖或知識點卡片,會讓你的大腦、思維條理清醒,方便記憶、溫習、掌握。同時,要學會把新知識和已學知識聯系起來,不斷糅合、完善你的知識體系。這樣能夠促進理解,加深記憶。
2、合理用腦。所謂合理,一是要交替復習不同性質的課程,如文理交叉,歷史與地理交叉,這可使大腦皮層的不同部位輪流興奮與抑制,有利於記憶能力的增強與開發;二是在最佳時間識記,一般應安排在早晨、晚上臨睡前,具體根據自己的記憶高峰期來選擇。
3、藉助高效工具。速讀記憶是一種高效的閱讀學習方法,其訓練原理就在於激活「腦、眼」潛能,培養形成眼腦直映式的閱讀學習方式,主要練習提升閱讀速度、注意力、記憶力、理解力、思維力等方面。掌握之後,在閱讀文章、材料的時候可以快速的提取重點,促進整理歸納分析,提高理解和記憶效率;同時很快的閱讀速度,還可以節約大量的時間,游刃有餘的做其它事情。具體學習可以參考《精英特全腦速讀記憶訓練軟體》。
學習思維導圖,思維導圖是一種將放射性思考具體化的方法,也是高效整理,促進理解和記憶的方法。不僅在記憶上可以讓你大腦里的資料系統化、圖像化,還可以幫助你思維分析問題,統籌規劃。不過,要學好思維導圖,做到靈活運用可不是一件簡單的事,需要花費很多時間的。前面說的「精英特全腦速讀記憶訓練軟體」中也有關於思維導圖的練習和方法講解,可以參考。
最後,要學會總結:
一是要總結考試成績,通過總結學會正確地看待分數。只有正確看待分數,才不會被分數蒙住你的雙眼,而專注於學習的過程,專注於蘊藏在分數背後的秘密。二是要總結考試得失,從中找出成敗原因,這是考後總結的中心任務。學習當然貴在努力過程,但分數畢竟是知識和技能水平的象徵之一,努力過程是否合理也常常會在分數上體現出來。三是要總結、整理錯題,收集錯題,做出對應的一些解題思路(不解要知道這題怎麼解,還有知道這一類型的題要怎麼解)。四是要通過總結,確定下階段的努力方向。
② 高中物理易錯點難點知識技巧總結
高一是基礎知識,後面會用到,雖然不考但有用。受力(包括摩擦力、重力、電磁力等,很容易失誤)分悉必考,分不是很多。能量、動量守恆及相關知識很容易出題。最重要的是電和磁,出題一般有一個大題,經加速的帶電離子在電場磁場作用下的運動,這種題復雜需要細心、靜心。
③ 錯題分析原因有哪些
1分類整理。將所有的錯題分類整理,分清錯誤的原因:概念模糊類、粗心大意類、顧此失彼類、圖型類、技巧類、新概念類、數學思想類等等,並將各題註明屬於某一章某一節,這樣分類的優點在於既能按錯因查找,又能按各章節易錯知識點查找,給今後的復習帶來簡便,另外也簡化了「錯題集」,整理時同一類型問題可只記錄典型的問題,不一定每個錯題都記。
2記錄方法。老師試卷評講時,要注意老師對錯題的分析講解,該題的引入語、解題的切入口、思路突破方法、解題的技巧、規范步驟及小結等等。並在該錯題的一邊注釋,寫出自己解題時的思維過程,暴露出自己思維章礙產生的原因及根源的分析。這種記述方法開始時可能覺得較困難或寫不出,不必強行要求自己,初始階段可先用自己的語言寫出小結即可,總結得多了,自然會有心得體會,漸漸認清思維的種種章礙(即錯誤原因)。
3必要的補充。前面的工作僅是一個開始,最重要的工作還在後面,對「錯題集」中的錯題,不一定說訂正得非常完美了,就證明你這一知識的漏洞就已經彌補好了。對於每一個錯題,還必須要查找資料或課本,找出與之相同或相關的題型,並作出解答。如果沒有困難,說明這一知識點,你可能已經掌握了,如果還是不能解決,則對於這一問題的處理還要再深入一點。因為在下一次測試中,在這一問題上,你可能還要犯同樣的錯誤。
4錯題改編。這一工作的難度較大,解題經驗豐富的同學可能做起來比較順利。因為每道試題都是老師編出來的,既然老師能編,我們作為學生的,當然要能學會如何去該,這是彌補知識漏洞的最佳的方法。初始階段,同學們只需對題目條件做一點改動。
5活頁裝訂。將「錯題集」按自己的風格,編號頁碼,進行裝訂,由於每頁不固定,故每次查閱時還可及時更換或補充。在整理錯題集時,一定要有恆心和毅力,不能為完成差事而高花架子,整理時不要在乎時間的多少,對於相關錯誤知識點的整理與總結,雖然工作繁雜,但其作用決不僅僅是明白了一道錯題是怎樣求解這么簡單,更重要的是通過整理「錯題集」,你將學會如何學數學、如何研究數學,掌握哪些知識點在將來的學習中會犯錯誤,真正做到「吃一長一智」。
一本好的「錯題集」就是自己知識漏洞的題典,平時要注意及時整理與總結,在數學復習時「錯題集」就是你最重要的復習資料,最初復習時一定要多回頭看,以後隔一段時間可以加長一點,就能夠起到很好的復習效果。雖然每位同學的「錯題集」不盡相同,但其他同學的「錯題集」中的優點是可以借鑒的,故同學們平時也要注意相互之間的交流。
④ 錯題整理的正確方法
5種常用的錯題本整理方法
許多家長和孩子都知道,通過製作錯題本,可以有效提升學習效率,既然錯題本這么重要,到底該如何製作呢?整理了5種最常用的錯題本整理方法,看看哪種最適合你呢
1.分類整理
將所有的錯題分類整理,分清錯誤的原因:概念模糊類、粗心大意類、顧此失彼類、圖型類、技巧類、新概念類、數學思想類等等,並將各題註明屬於某一章某一節,這樣分類的優點在於既能按錯因查找,又能按各章節易錯知識點查找,給今後的復習帶來簡便;
2.分析解題方法
重分析:解題的切入口、思路突破方法、解題的技巧、規范步驟及小結等等。並在該錯題的一邊注釋,寫出自己解題時的思維過程,暴露出自己思維章礙產生的原因及根源的分析;
3.知識點同類題練習
前面的工作僅是一個開始,最重要的工作還在後面,對「錯題集」中的錯題,不一定說訂正得非常完美了,就證明你這一知識的漏洞就已經彌補好了。對於每一個錯題,還必須要查找資料或課本,找出與之相同或相關的題型,並作出解答;
4.定期復習
一本好的「錯題集」就是自己知識漏洞的題典,是你最重要的復習資料,平時要注意及時整理與總結,最初復習時一定要多回頭看,以後隔一段時間可以加長一點,就能夠起到很好的復習效果,做好復習標記,已經掌握的錯題及時移除,多次出錯的頑固性錯題,多加關注。
製作方法
1/5
一、錯題袋
做錯題袋的方法
第一步,剪下錯題;
第二步,用修正帶將自己的痕跡都抹掉,尤其是答案一定要塗得干凈;
第三步,用紅筆在錯題反面寫上正確答案;
第四步,裝袋。袋子分為三層,未做錯題,一錯錯題,做對的錯題;
如果遇到正反面都是錯題,這個問題就相對麻煩;
解決方案有兩個:
1、選出價值更大的錯題,剪下來;
2、剪的區域大一些,把正反面兩道題都包括進去;
第五步,定期回顧
2/5
二、新型的「錯題本」——活頁型錯題本
所謂活頁本,指的就是能夠拆卸舊紙張、添加新紙張的本子,紙幅大小A6,A4都可以,不建議太大,現在的錯題本上面都有科學的區域劃分,按照上面的格式來製作即可。
重點說幾個需要注意的地方:
➀記錄下注意點
把題目和解答分別寫在紙的正面和反面上,盡量不要寫在一頁上;
用有色筆寫下從這道題中得到的好結論,妙解的方法,自己犯下的錯誤,經驗教訓,注意點等等;
➁錯題反復做
這時就體現出活頁本的優勢了,翻開剛才錯題所在的位置,插入一張空白頁,開始重寫吧!不要看任何提示,自己獨立地解決!錯題每次復習,都應該做好復習記錄和總結,已經掌握的題,及時從錯題本中移除;
➂同一類型的錯題寫到一起
你的錯題越來越多,必然會遇到和前面錯題同一類型的題目。建議你把後來的錯題插入前面同一個類型的錯題位置,使它們呆在一起。
3/5
三、練習題型
准備一個本子,把自己遇到的典型題型、難點題型、涉及方法的題型都總結下來,當然每個題型可以總結兩三道即可,如果你覺得麻煩,還可以把試卷、練習冊上的錯題剪下來,粘到本子上,同時呢,把你們考試的試卷做一個分析,把每個類型的題的正確率算一下,出錯原因,記下來。
推薦用不同顏色的筆標注錯題。我們的大腦對顏色等有對比的事物記憶效果更好,題干一個顏色,陳述錯誤一個顏色,真正錯誤一個顏色——剛好黑、藍、紅,整理好了,除了便於復習與記憶,錯題本還能賞心悅目呢。
4/5
四、卷子型
由於咱們平時會做很多卷子,卷子都是正反面,很難決定剪哪道題,那不如從現在開始把每科卷子都整理到一起,用夾子夾起來,把自己喜歡的題標出來就好,或者復印一下,粘在錯題本上,把錯題頁加一張便條,標好涉及的知識點,復習時通過便條查看就好。
5/5
五、借用工具
藉助工具能大大提升錯題本的製作效率,以「錯題plus」 手機軟體為例:
l 錯題告別手抄,一鍵拍照錄入;
l 反饋詳細的解析解答,幫助分析解題思路;
l 自動標注知識點,可以針對錯題知識點進行學習;
l 舉一反三同類題練習,強化練習該類題;
l 知識點視頻講解,和課本知識聯動起來,才能徹底解決問題;
l 標簽分類明確,多學科製作也能輕松搞定,考前一鍵篩選列印復習。
⑤ 高一物理必修二重要知識點和易錯點詳細歸納(包括公式、定義和例題講解)
不要光背公式哦!!
四、曲線運動 萬有引力
1.曲線運動
(1)物體作曲線運動的條件:運動質點所受的合外力(或加速度)的方向跟它的速度方向不在同一直線 (2)曲線運動的特點:質點在某一點的速度方向,就是通過該點的曲線的切線方向.質點的速度方向時刻在改變,所以曲線運動一定是變速運動.
(3)曲線運動的軌跡:做曲線運動的物體,其軌跡向合外力所指一方彎曲,若已知物體的運動軌跡,可判斷出物體所受合外力的大致方向,如平拋運動的軌跡向下彎曲,圓周運動的軌跡總向圓心彎曲等.
2.運動的合成與分解
(1)合運動與分運動的關系:①等時性;②獨立性;③等效性.
(2)運動的合成與分解的法則:平行四邊形定則.
(3)分解原則:根據運動的實際效果分解,物體的實際運動為合運動.
3. ★★★平拋運動
(1)特點:①具有水平方向的初速度;②只受重力作用,是加速度為重力加速度g的勻變速曲線運動.
(2)運動規律:平拋運動可以分解為水平方向的勻速直線運動和豎直方向的自由落體運動.
①建立直角坐標系(一般以拋出點為坐標原點O,以初速度vo方向為x軸正方向,豎直向下為y軸正方向);
②由兩個分運動規律來處理(如右圖).
4.圓周運動
(1)描述圓周運動的物理量
①線速度:描述質點做圓周運動的快慢,大小v=s/t(s是t時間內通過弧長),方向為質點在圓弧某點的線速度方向沿圓弧該點的切線方向
②角速度:描述質點繞圓心轉動的快慢,大小ω=φ/t(單位rad/s),φ是連接質點和圓心的半徑在t時間內轉過的角度.其方向在中學階段不研究.
③周期T,頻率f ---------做圓周運動的物體運動一周所用的時間叫做周期.
做圓周運動的物體單位時間內沿圓周繞圓心轉過的圈數叫做頻率.
⑥向心力:總是指向圓心,產生向心加速度,向心力只改變線速度的方向,不改變速度的大小.大小 [注意]向心力是根據力的效果命名的.在分析做圓周運動的質點受力情況時,千萬不可在物體受力之外再添加一個向心力.
(2)勻速圓周運動:線速度的大小恆定,角速度、周期和頻率都是恆定不變的,向心加速度和向心力的大小也都是恆定不變的,是速度大小不變而速度方向時刻在變的變速曲線運動.
(3)變速圓周運動:速度大小方向都發生變化,不僅存在著向心加速度(改變速度的方向),而且還存在著切向加速度(方向沿著軌道的切線方向,用來改變速度的大小).一般而言,合加速度方向不指向圓心,合力不一定等於向心力.合外力在指向圓心方向的分力充當向心力,產生向心加速度;合外力在切線方向的分力產生切向加速度. ①如右上圖情景中,小球恰能過最高點的條件是v≥v臨 v臨由重力提供向心力得v臨 ②如右下圖情景中,小球恰能過最高點的條件是v≥0。
5★.萬有引力定律
(1)萬有引力定律:宇宙間的一切物體都是互相吸引的.兩個物體間的引力的大小,跟它們的質量的乘積成正比,跟它們的距離的平方成反比.
公式:
(2)★★★應用萬有引力定律分析天體的運動
①基本方法:把天體的運動看成是勻速圓周運動,其所需向心力由萬有引力提供.即 F引=F向得:
應用時可根據實際情況選用適當的公式進行分析或計算.②天體質量M、密度ρ的估算:
(3)三種宇宙速度
①第一宇宙速度:v 1 =7.9km/s,它是衛星的最小發射速度,也是地球衛星的最大環繞速度.
②第二宇宙速度(脫離速度):v 2 =11.2km/s,使物體掙脫地球引力束縛的最小發射速度.
③第三宇宙速度(逃逸速度):v 3 =16.7km/s,使物體掙脫太陽引力束縛的最小發射速度.
(4)地球同步衛星
所謂地球同步衛星,是相對於地面靜止的,這種衛星位於赤道上方某一高度的穩定軌道上,且繞地球運動的周期等於地球的自轉周期,即T=24h=86400s,離地面高度 同步衛星的軌道一定在赤道平面內,並且只有一條.所有同步衛星都在這條軌道上,以大小相同的線速度,角速度和周期運行著.
(5)衛星的超重和失重
「超重」是衛星進入軌道的加速上升過程和回收時的減速下降過程,此情景與「升降機」中物體超重相同.「失重」是衛星進入軌道後正常運轉時,衛星上的物體完全「失重」(因為重力提供向心力),此時,在衛星上的儀器,凡是製造原理與重力有關的均不能正常使用.
五、動量
1.動量和沖量
(1)動量:運動物體的質量和速度的乘積叫做動量,即p=mv.是矢量,方向與v的方向相同.兩個動量相同必須是大小相等,方向一致.
(2)沖量:力和力的作用時間的乘積叫做該力的沖量,即I=Ft.沖量也是矢量,它的方向由力的方向決定.
2. ★★動量定理:物體所受合外力的沖量等於它的動量的變化.表達式:Ft=p′-p 或 Ft=mv′-mv
(1)上述公式是一矢量式,運用它分析問題時要特別注意沖量、動量及動量變化量的方向.
(2)公式中的F是研究對象所受的包括重力在內的所有外力的合力.
(3)動量定理的研究對象可以是單個物體,也可以是物體系統.對物體系統,只需分析系統受的外力,不必考慮系統內力.系統內力的作用不改變整個系統的總動量.
(4)動量定理不僅適用於恆定的力,也適用於隨時間變化的力.對於變力,動量定理中的力F應當理解為變力在作用時間內的平均值.
★★★ 3.動量守恆定律:一個系統不受外力或者所受外力之和為零,這個系統的總動量保持不變.
表達式:m 1 v 1 +m 2 v 2 =m 1 v 1 ′+m 2 v 2 ′
(1)動量守恆定律成立的條件
①系統不受外力或系統所受外力的合力為零.
②系統所受的外力的合力雖不為零,但系統外力比內力小得多,如碰撞問題中的摩擦力,爆炸過程中的重力等外力比起相互作用的內力來小得多,可以忽略不計.
③系統所受外力的合力雖不為零,但在某個方向上的分量為零,則在該方向上系統的總動量的分量保持不變.
(2)動量守恆的速度具有「四性」:①矢量性;②瞬時性;③相對性;④普適性.
4.爆炸與碰撞
(1)爆炸、碰撞類問題的共同特點是物體間的相互作用突然發生,作用時間很短,作用力很大,且遠大於系統受的外力,故可用動量守恆定律來處理.
(2)在爆炸過程中,有其他形式的能轉化為動能,系統的動能爆炸後會增加,在碰撞過程中,系統的總動能不可能增加,一般有所減少而轉化為內能.
(3)由於爆炸、碰撞類問題作用時間很短,作用過程中物體的位移很小,一般可忽略不計,可以把作用過程作為一個理想化過程簡化處理.即作用後還從作用前瞬間的位置以新的動量開始運動.
5.反沖現象:反沖現象是指在系統內力作用下,系統內一部分物體向某方向發生動量變化時,系統內其餘部分物體向相反的方向發生動量變化的現象.噴氣式飛機、火箭等都是利用反沖運動的實例.顯然,在反沖現象里,系統的動量是守恆的.
六、機械能
1.功
(1)功的定義:力和作用在力的方向上通過的位移的乘積.是描述力對空間積累效應的物理量,是過程量.
定義式:W=F?s?cosθ,其中F是力,s是力的作用點位移(對地),θ是力與位移間的夾角.
(2)功的大小的計算方法:
①恆力的功可根據W=F?S?cosθ進行計算,本公式只適用於恆力做功.②根據W=P?t,計算一段時間內平均做功. ③利用動能定理計算力的功,特別是變力所做的功.④根據功是能量轉化的量度反過來可求功.
(3)摩擦力、空氣阻力做功的計算:功的大小等於力和路程的乘積.
發生相對運動的兩物體的這一對相互摩擦力做的總功:W=fd(d是兩物體間的相對路程),且W=Q(摩擦生熱)
2.功率
(1)功率的概念:功率是表示力做功快慢的物理量,是標量.求功率時一定要分清是求哪個力的功率,還要分清是求平均功率還是瞬時功率.
(2)功率的計算 ①平均功率:P=W/t(定義式) 表示時間t內的平均功率,不管是恆力做功,還是變力做功,都適用. ②瞬時功率:P=F?v?cosα P和v分別表示t時刻的功率和速度,α為兩者間的夾角.
(3)額定功率與實際功率 : 額定功率:發動機正常工作時的最大功率. 實際功率:發動機實際輸出的功率,它可以小於額定功率,但不能長時間超過額定功率.
(4)交通工具的啟動問題通常說的機車的功率或發動機的功率實際是指其牽引力的功率.
①以恆定功率P啟動:機車的運動過程是先作加速度減小的加速運動,後以最大速度v m=P/f 作勻速直線運動, .
②以恆定牽引力F啟動:機車先作勻加速運動,當功率增大到額定功率時速度為v1=P/F,而後開始作加速度減小的加速運動,最後以最大速度vm=P/f作勻速直線運動。
3.動能:物體由於運動而具有的能量叫做動能.表達式:Ek=mv2/2 (1)動能是描述物體運動狀態的物理量.(2)動能和動量的區別和聯系
①動能是標量,動量是矢量,動量改變,動能不一定改變;動能改變,動量一定改變.
②兩者的物理意義不同:動能和功相聯系,動能的變化用功來量度;動量和沖量相聯系,動量的變化用沖量來量度.③兩者之間的大小關系為EK=P2/2m
4. ★★★★動能定理:外力對物體所做的總功等於物體動能的變化.表達式
(1)動能定理的表達式是在物體受恆力作用且做直線運動的情況下得出的.但它也適用於變力及物體作曲線運動的情況. (2)功和動能都是標量,不能利用矢量法則分解,故動能定理無分量式.
(3)應用動能定理只考慮初、末狀態,沒有守恆條件的限制,也不受力的性質和物理過程的變化的影響.所以,凡涉及力和位移,而不涉及力的作用時間的動力學問題,都可以用動能定理分析和解答,而且一般都比用牛頓運動定律和機械能守恆定律簡捷.
(4)當物體的運動是由幾個物理過程所組成,又不需要研究過程的中間狀態時,可以把這幾個物理過程看作一個整體進行研究,從而避開每個運動過程的具體細節,具有過程簡明、方法巧妙、運算量小等優點.
5.重力勢能
(1)定義:地球上的物體具有跟它的高度有關的能量,叫做重力勢能, .
①重力勢能是地球和物體組成的系統共有的,而不是物體單獨具有的.②重力勢能的大小和零勢能面的選取有關.③重力勢能是標量,但有「+」、「-」之分.
(2)重力做功的特點:重力做功只決定於初、末位置間的高度差,與物體的運動路徑無關.WG =mgh.
(3)做功跟重力勢能改變的關系:重力做功等於重力勢能增量的負值.即WG = - .
6.彈性勢能:物體由於發生彈性形變而具有的能量.
★★★ 7.機械能守恆定律
(1)動能和勢能(重力勢能、彈性勢能)統稱為機械能,E=E k +E p .
(2)機械能守恆定律的內容:在只有重力(和彈簧彈力)做功的情形下,物體動能和重力勢能(及彈性勢能)發生相互轉化,但機械能的總量保持不變. (3)機械能守恆定律的表達式
(4)系統機械能守恆的三種表示方式:
①系統初態的總機械能E 1 等於末態的總機械能E 2 ,即E1 =E2
②系統減少的總重力勢能ΔE P減 等於系統增加的總動能ΔE K增 ,即ΔE P減 =ΔE K增
③若系統只有A、B兩物體,則A物體減少的機械能等於B物體增加的機械能,即ΔE A減 =ΔE B增
[注意]解題時究竟選取哪一種表達形式,應根據題意靈活選取;需注意的是:選用①式時,必須規定零勢能參考面,而選用②式和③式時,可以不規定零勢能參考面,但必須分清能量的減少量和增加量.
(5)判斷機械能是否守恆的方法
①用做功來判斷:分析物體或物體受力情況(包括內力和外力),明確各力做功的情況,若對物體或系統只有重力或彈簧彈力做功,沒有其他力做功或其他力做功的代數和為零,則機械能守恆.
②用能量轉化來判定:若物體系中只有動能和勢能的相互轉化而無機械能與其他形式的能的轉化,則物體系統機械能守恆.
③對一些繩子突然綳緊,物體間非彈性碰撞等問題,除非題目特別說明,機械能必定不守恆,完全非彈性碰撞過程機械能也不守恆.
8.功能關系
(1)當只有重力(或彈簧彈力)做功時,物體的機械能守恆.
(2)重力對物體做的功等於物體重力勢能的減少:W G =E p1 -E p2 .
(3)合外力對物體所做的功等於物體動能的變化:W 合 =E k2 -E k1 (動能定理)
(4)除了重力(或彈簧彈力)之外的力對物體所做的功等於物體機械能的變化:W F =E 2 -E 1
祝你考個好成績
⑥ 2021公務員省考行測常識判斷易錯點:生活知識
【導語】整個行測常識知識包羅萬象,從歷史政治到地理化學,從古詩新詞到生活見聞...從法律國情到經濟科技。對於考生來說,行測的每一分都顯得尤為關鍵。常識部分在行測試卷中佔比較大,但大多數考生得分率太低,為了提升考生這方面的競爭力,大家要靠平時的積累與做大量的題目來鞏固,為了幫助大家更好的進行備考復習,下面給大家帶來的是2021公務員省考行測常識判斷易錯點:生活知識,一起來練習一下吧。
一、維生素
維生素是人和動物為維持正常的生理功能而必須從食物中獲得的一類微量有機物質,在人體生長、代謝、發育過程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維生素既不參與構成人體細胞,也不為人體提供能量。維生素是維持身體健康所必需的一類有機化合物。這類物質在體內既不能構成身體組織的原料,也不是能量的來源,而是一類調節物質,在物質代謝中起重要作用。
常見的維生素種類有:
1.維生素A
抗乾眼病維生素,亦稱美容維生素,脂溶性。別稱抗乾眼病維生素,多存在於魚肝油、動物肝臟、綠色蔬菜,缺少維生素A易患夜盲症。
2.維生素B
維生素B1,硫胺素,又稱抗腳氣病因子、抗神經炎因子等,是水溶性維生素。多存在於酵母、穀物、肝臟、大豆、肉類。
維生素B2,核黃素,水溶性。多存在於酵母、肝臟、蔬菜、蛋類。缺少維生素B2易患口舌炎症(口腔潰瘍)等。
3.維生素C
抗壞血酸,水溶性。亦稱為抗壞血酸。多存在於新鮮蔬菜、水果。
4.維生素D
鈣化醇,脂溶性。亦稱為骨化醇、抗佝僂病維生素,主要有維生素D2即麥角鈣化醇和維生素D3即膽鈣化醇。這是唯一一種人體可以少量合成的維生素。多存在於魚肝油、蛋黃、乳製品、酵母。
5.維生素E
生育酚脂溶性。多存在於雞蛋、肝臟、魚類、植物油。
6.維生素K
萘醌類,脂溶性。是一系列萘醌的衍生物的統稱,主要有天然的來自植物的維生素K1、來自動物的維生素K2以及人工合成的維生素K3和維生素K4。又被稱為凝血維生素。多存在於菠菜、苜蓿、白菜、肝臟。
二、天氣諺語
天氣諺語又稱農諺,是以成語或歌謠形式在民間流傳的有關天氣變化的俗語。天氣諺語基本上是農業社會的產物,口述與筆記的歷史充滿韻文、軼事與諺語來指示明日天氣是天朗氣清還是風雨飄移。不論是要耕種的農民,貿易的商賈還是其他人,能否預知明日的天氣已是成敗的關鍵。在水銀晴雨表發明以前,收集任何有關天氣的?數據均是極為困難的。盡管天氣預報可提供濕度變化?的工具,但最可靠的?天氣的方法仍是人類的經驗。
常用的天氣諺語有:
1.泥鰍跳,雨來到。
2.青蛙叫,大雨到。
3.雞進籠晚兆陰雨。
4.燕子低飛要落雨。
5.撲地煙,雨連天。
6.柱石腳下潮有雨。
7.螞蟻搬家早晚要下。
8.水缸穿裙,大雨淋淋。
9.蜜蜂歸窠遲,來日好天氣。
10.魚兒出水跳,風雨就來到。
11.草灰結成餅,天有風雨臨。
12.水裡泛青苔,天有風雨來。
13.空山回聲響,天氣晴又朗。
14.天上鉤鉤雲,地上雨淋淋。
15.日暈三更雨,月暈午時風。
三、其他生活小常識
1.飲酒過多或經常飲酒,對身體最為傷害的部分是肝臟。
2.吃過多的手搖爆米花機爆出的米花會導致鉛中毒。
3.生活中對食品的要求從高到低為有機食品、綠色食品、無公害食品。
4.我們常說的雜訊污染是指80分貝以上。
5.酸性食物是依據流行的酸性體質理論而來的,而不是指食物直接測試pH值的分類。即食物經過消化後最終形成氮、碳、硫、氯、鹽等形成酸根留在體內的稱酸性食物。諸如:牛、羊、豬、雞、鴨、魚肉、穀物等。
酸性食品通常含有豐富的蛋白質、脂肪和糖類的食品,因含硫(S)、磷(P)、氯(Cl)元素較多,在人體內代謝後產生硫酸、鹽酸、磷酸和乳酸等物質。
好吃的東西幾乎都是酸性的,如魚、肉、米飯、酒、砂糖等,全都是酸性食物,相反,鹼性食物如酸角、海帶、蔬菜、白蘿卜、豆腐等多半是不易引起食慾卻對身體有益的食物。
以上就是2021公務員省考行測常識判斷易錯點:生活知識相關內容,行測常識判斷考試中,文史知識是常考的知識點,希望大家在進行常識記憶的時候,能夠進行對比整理,而不是單純的死記硬背,行測常識判斷部分就是諸多考生難以提分的一個版塊,而常識的學習,需要平時不斷的積累,才能在考場上游刃有餘,祝大家成功!
⑦ 高一必修1物理易錯點知識
第一節 質點 參考系和坐標系
一、教學要求:
1、認識質點的概念,通過實例分析知道質點是一種科學抽象,是一個理想模型。在具體事例中認識在哪些情況下可以把物體看作質點,體會質點模型在研究物體運動中的作用。
2、知道參考系概念,通過實例的分析了解參考系的意義。
3、在具體問題中正確選擇參考系,利用坐標系描述物體的位置及其運動。體會研究物理問題中建立參照系的重要性,體驗數學工具在物理學中的應用。
二、重點、難點、疑點、易錯點
1、重點:質點概念建立
2、難點:參考系選擇及運動判斷問題
3、疑點:質點模型確定
4、易錯點:哪些情況下可以把物體看作質點的問題
三、教學資源:
1、教材中值得重視的題目:
P.13 第3題
2、教材中的思想方法:理論聯系實際,重視與科技、文化相滲透。
第二節 時間和位移
一、教學要求:
1、通過實例了解時刻和時間(間隔)的區別和聯系。
並用數軸表示時刻和時間(間隔),體會數軸在研究物理問題中的應用。
2、理解位移的概念。通過實例,了解路程和位移的區別,知道位移是矢量,路程是標量。知道時刻與、時間與位移的對應關系;用坐標系表示物體運動的位移。
二、重點、難點、疑點、易錯點
1、重點:位移的矢量性、時間與時刻的理解
2、難點:位移的方向性、用坐標系表示物體運動的位移
3、疑點:位置、位移的關系
4、易錯點:位移的方向表示,矢量性問題
三、教學資源:
1、教材中值得重視的題目:
P.16 第4題
2、教材中的思想方法:
從生活出發考察位移、路程及時間、時刻問題,從生產生活出發體會引出矢量和標量的實際意義。
第三節 運動快慢的描述——速度
一、教學要求:
1、理解物體運動速度的意義,知道速度的定義式、單位和矢量性。
2、理解平均速度的意義,並用公式計算物體運動的平均速度,認識有關反映物體運動速度大小的儀表。
3、知道瞬時速度的意義,在具體問題中識別平均速度和瞬時速度,體會極限的數學思想。
4、知道速度和速率以及它們的區別。
二、重點、難點、疑點、易錯點
1、重點:物體運動速度的概念,平均速度和瞬時速度理解
2、難點:瞬時速度的理解
3、疑點:速度、平均速度和瞬時速度關系
4、易錯點:速度和速率區分、速度的矢量性
三、教學資源:
1、教材中值得重視的題目:
P.21 第3題
2、教材中的思想方法:
微元思想、極限思想處於物理瞬時速度問題,從而利用時間間隔趨於零的平均速度替代瞬時速度。關注社會生活,理論聯系實際。
第四節 用打點計時器測速度
一、教學要求:
1、理解測量速度的基本原理。
2、會處理實驗數據。會用打點計時器測量物體運動的速度。
3、對於具體問題,使用v—t圖像描述速度隨時間的變化規律。
二、重點、難點、疑點、易錯點
1、重點:會用打點計時器測量物體運動的速度
2、難點:打點計時器結構認識及使用、v—t圖像描述速度隨時間的變化規律
3、疑點:利用紙帶信息求解瞬時速度、平均速度
4、易錯點:瞬時速度問題、時間間隔選取
三、教學資源:
1、教材中值得重視的題目:
P.27 第4題
2、教材中的思想方法:
教材引入做一做、科技漫步等信息貼近科學、技術與社會,注意培養學生實驗能力及處理實際際問題的能力。
第五節 速度變化快慢的描述——加速度
一、教學要求:
1、理解,加速度的物理意義,知道加速度的定義式和單位。
2、用加速度定義式進行計算,並根據加速度與速度方向間的關系判斷物體是加速運動還是減速運動。
3、知道平均加速度和瞬時加速度及其區別,理解勻變速直線運動的含義。
4、知道勻變速直線運動v-t圖像的斜率表示加速度的大小。
二、重點、難點、疑點、易錯點
1、重點:加速度的物理意義、加速度的定義式和單位
2、難點:平均加速度和瞬時加速度及其區別
3、疑點:加速度的矢量性、加速度的物理意義
4、易錯點:加速度與速度的方向關系
三、教學資源:
1、教材中值得重視的題目:
P.31 第1題、 P.32第4題
2、教材中的思想方法:
利用圖象方法處理物理問題,藉助數學思想方法解決速度與時間關系。利用比值法建立速度變化快慢,即加速度的概念。
第二章 勻變速直線運動的研究
第一節 實驗:探究小車速度隨時間變化的規律
一、教學要求:
知識與技能
1.根據相關實驗器材,設計實驗並熟練操作
2.會運用已學知識處理紙帶,求各點瞬時速度
3.會用表格法處理數據,並合理猜想.
4.巧用v—t圖象處理數據 ,從圖象中得出物體運動規律
5.掌握畫圖象的一般方法,並能用簡潔語言進行闡述.
過程與方法
1.初步學習根據實驗要求設計實驗,完成某種規律的探究方法.
2.對打出的紙帶,會用近似的方法得出各點的瞬時速度.
3.初步學會根據實驗數據進行猜測、探究、發現規律的探究方法.
4.認識數學化繁為簡的工具作用,直觀地運用物理圖象展現規律,驗證規律.
5.通過實驗探究過程,進一步熟練打點計時器的應用,體驗瞬時速度的求解方法.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通過對小車運動的設計,培養學生積極主動思考問題的習慣,並鍛煉其思考的全面性、准確性與邏輯性.
2.通過對紙帶的處理、實驗數據的圖象展現,培養學生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能使學生靈活地運用科學方法來研究問題、解決問題、提高創新意識.
3.在對實驗數據的猜測過程中,提高學生合作探究能力.
4.在對現象規律的語言闡述中,提高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還體現了各學科之間的聯系,可引申到各事物間的關聯性,使自己融入社會.
5.通過經歷實驗探索過程,體驗運動規律探索的方法.
二、重點、難點、疑點、易錯點
1、重點:
(1)圖象法研究速度隨時間變化的規律
(2)對運動速度隨時間變化規律的探究
2、難點:
(1)各點瞬時速度的計算
(2)對實驗數據處理規律的研究
(3)用計算機繪制速度時間圖象
3、疑點:
(1)「舍掉開頭-些過於密集的點子,為了便於測量,找一個點當做計時起點。」這樣做的意義是什麼。
(2)「描出的幾個點大致……能夠全部落在直線上。」一段話的意義。
4、易錯點:描點法作速度圖象
三、教學資源:
1、教材中值得重視的題目:問題與練習2.3
2、教材中的思想方法:
(1)在求瞬時速度時用了近似的方法
(2)在畫速度圖象時用了平圴的方法
第二節勻變速直線運動的速度與時間的關系
一、教學要求:
知識與技能:
(1)知道勻速直線運動v-t圖象。
(2)知道勻變速直線運動的v-t圖象,概念和特點。
(3)掌握勻變速直線運動的速度與時間關系的公式v = v0 + at,並會應用它進行計算。
過程與方法:
(1)讓學生初步了解探究學習的方法.
(2)培養學生的邏輯推理能力,數形結合的能力,應用數學知識解決物理問題的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培養學生基本的科學素養。
(2)培養學生建立事物是相互聯系的唯物主義觀點。
(3)培養學生應用物理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二、重點、難點、疑點、易錯點
1、重點:
(1) 勻變速直線運動的v-t圖象,概念和特點。
(2) 勻變速直線運動的速度與時間關系的公式v = v0 + at的推導及其應用
2、難點:應用v-t圖象推導出勻變速直線運動的速度與時間關系的公式v = v0 + at
3、疑點:加速度何時為正何時為負
4、易錯點:學生可能會把加速度看成等於速度圖線的傾角的正切值
三、教學資源:
1、教材中值得重視的題目:問題與練習 3.4
2、教材中的思想方法:
(1)根據速度圖線與加速度公式得出速度公式體現了科學的推理方法
(2)若由加速度公式直接得出速度公式則體現了用數學解決物理問題的方法
第三節 勻變速直線運動的位移與時間的關系
一、教學要求:
知識與技能
1.知道勻速直線運動的位移與時間的關系
2.了解位移公式的推導方法,掌握位移公式x=vot+ at2/2.
3.掌握勻變速直線運動的位移與時間的關系及其應用.
4.理解v-t圖象中圖線與t軸所夾的面積表示物體在這段時間內運動的位移.
5.能推導並掌握位移與速度的關系式v2-v02=2ax.
6.會適當地選用公式對勻變速直線運動的問題進行簡單的分析和計算.
過程與方法
1.通過近似推導位移公式的過程,體驗微元法的特點和技巧,能把瞬時速度的求法與此比較.
2.感悟一些數學方法的應用特點.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經歷微元法推導位移公式和公式法推導速度位移關系,培養自己動手的能力
2.體驗成功的快樂和方法的意義
二、重點、難點、疑點、易錯點
1、重點:
(1)掌握勻變速直線運動的位移與時間的關系x=vot+at2/2及其應用.
(2)理解勻變速直線運動的位移與速度的關系v2-v02=2ax及其應用.
2、難點:
(1)v-t圖象中圖線與t軸所夾的面積表示物體在這段時間內運動的位移.
(2)微元法推導位移時間關系式.
(3)勻變速直線運動的位移與時間的關系x=vot+at2/2及其靈活應用.
3、疑點:非勻變速直線運動速度圖象下方的面積的數值也等於位移嗎?
4、易錯點:汽車剎車後某一時間內位移的求解
三、教學資源:
1、教材中值得重視的題目:問題與練習 3.4
2、教材中的思想方法:微元法與極限思想
第四節 自由落體運動
一、教學要求:
知識與技能
1.認識自由落體運動,知道影響物體下落快慢的因素,理解自由落體運動是在理想條件下的運動,知道它是初速度為零的勻加速直線運動。
2.能用打點計時器或其他實驗儀器得到相關的運動軌跡並能自主進行分析
3.知道自由落體的加速度,知道它的方向,知道在地球上的不同地方,重力加速度大小不同
4.掌握如何從勻變速直線運動的規律推出自由落體運動規律,並能運用自由落體規律解決實際問題
5.初步了解探索自然規律的科學方法,培養學生的觀察、概括能力
過程與方法
由學生自主進行實驗探究,採用實驗室的基本實驗儀器——打點計時器,記錄下運動的信息,定量的測定重物自由落體的加速度,探究運動規律的同時讓學生進一步體驗科學探究方法
1.培養學生利用物理語言歸納總結規律的能力
2.引導學生養成進行簡單物理研究習慣、根據現象合理假設與猜想的探究方法。
3.引導學生學會分析數據,歸納總結自由落體的加速度g隨緯度變化的規律
4.教師應該在教學中盡量為學生提供製定探究計劃的機會,根據學生的實際能力去引導學生進行觀察、思考、討論和交流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調動學生積極參與的興趣,培養邏輯思維能力及表述能力
2.滲透物理方法的教育,在研究物理規律的過程中抽象出一種物理模型——自由落體
二、重點、難點、疑點、易錯點
1、重點:認識自由落體運動是初速度為零、加速度為g的勻變速直線運動,並能應用勻變速直線運動的規律解決自由落體運動的問題.
2、難點:自由落體運動中不同物體下落的加速度都為g
3、疑點:各地的重力加速度為什麼不同
三、教學資源:
1、教材中值得重視的題目:問題與練習 4
2、教材中的思想方法: 運用理想化方法,突出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抽象出物理模型——自由落體,研究物體下落在理想條件下的運動。
第五節 伽利略對自由落體運動的研究
一、教學要求:
知識與技能
1.了解落體運動研究的史實,了解邏輯推理的特色
2.理解任何猜想和假說都須要有實驗驗證的重要性
過程與方法
1.讓學生初步體會抽象思維、提出假說、科學實驗是進行科學研究的重要思路和方法
2.通過史實了解伽利略研究自由落體規律的過程,體會其推理方法的奧妙,同時了解猜想的必要性,感受探究規律的幾個必要過程和科學方法的重要性,了解體會一些科學的方法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1.滲透研究自然規律的科學方法
2.通過了解史實能培養學生的意志和科學的方法觀,避免盲目和急功近利思想,提高自己的認識觀
3.經歷伽利略對自由落體運動的研究過程,體驗數學在研究物理問題中的重要性,體會人類對客觀世界發現之旅的樂趣
二、重點、難點、疑點、易錯點
1、重點:了解探索過程,明確探索的步驟,同時了解實驗和科學的思維方法在探究中的重要作用,從中提煉自己的學習方法
2、難點:「觀點—思考—推理—猜想—驗證」是本節的重點思路,也是培養良好思維習慣的重要參考
三、教學資源:
教材中的思想方法: 「提出假設--數學推理----實驗驗證----合理外推」的研究方法
第三章 相互作用
第一節 重力 基本相互作用
一、教學要求:
1、了解力是物體對物體的作用,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認識力能使物體發生形變或物體運動狀態發生改變。
2、知道力的三要素,會畫力的圖示和力的示意圖。
3、知道重力的方向以及重力的大小與物體質量的關系。
4、知道重力產生的原因及其定義。
5、知道重心的含義。
6、了解四種相互作用。
二、重點、難點、疑點、易錯點
1、重點:(1)力的概念,圖示及力的作用效果。
(2)重力的概念及重心的理解。
2、難點:(1)力的概念。
(2)重心的概念和位置。
3、疑點:(1)不相互接觸的物體間是否可能有力的作用
(2)重力是否等於地球對物體的吸引力
4、易錯點:重力的方向以及重力產生的原因及其定義和重心的含義。
三、教學資源:
1、教材中值得重視的題目:
P57 2.(4) 3.
2、教材中的思想方法:
知道人類認識力的作用是從力的作用產生的效果開始的。能通過探究活動體驗力的作用效果與力的大小、方向、作用點三個要素有關。能通過多個實驗現象歸納得出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自己動手,找不規則薄板重心的實驗鍛煉自己的動手能力,並通過重心的概念滲透「等效代換」的理物方法。
第二節 彈力
一、教學要求:
1、知道彈力產生的條件。
2、知道壓力、支持力、繩的拉力都是彈力,能在力的示意圖中畫出它們的方向。
3、知道彈性限度范圍內形變越大彈力越大,知道彈簧的彈力跟彈簧的形變數成正比,即胡克定律。會用胡克定律解決有關問題。
二、重點、難點、疑點、易錯點
1、重點:(1)彈力有無的判斷和彈力方向的判斷。
(2)彈力大小的計算。
(3)實驗設計與操作。
2、難點:彈力的有無及彈力方向的判斷
3、疑點:(1)發生形變的物體是否一定會有彈力產生
(2)是否形變數越大彈力就越大
4、易錯點:在力的示意圖中畫出壓力、支持力、繩的拉力的方向。
三、教學資源:
1、教材中值得重視的題目:
P60 3. 4.
2、教材中的思想方法:
通過歸納得出彈力產生的條件是物體發生彈性形變,學會用放大的方法去觀察微小形變,知道實驗數據處理常用的方法,嘗試作用圖象法處理數據。
第三節 摩擦力
一、教學要求:
1、知道摩擦力產生的條件。
2、能在簡單問題中,根據物體的運動狀態,判斷靜摩擦力的有無、大小和方向;知道存在著最大靜摩擦力。
3、掌握動磨擦因數,會在具體問題中計算滑動摩擦力,掌握判定摩擦力方向的方法。
4、知道影響到摩擦因數的因素。
二、重點、難點、疑點、易錯點
1、重點:本節課的內容分滑動摩擦力和靜摩擦力兩部分。重點是摩擦力產生的條件、特性和規律,通過演示實驗得出關系Ff=μFN。
2、難點:學生已經掌握了初中的知識,往往誤認為壓力FN的大小總是跟滑動物體所受的重力相等,因此必須指出只有當兩物體的接觸面垂直,物體在水平拉力作用下,沿水平面滑動時,壓力FN的大小才跟物體所受的重力相等。
3、疑點:(1)摩擦力的方向是否一定與運動方向相反,
(2)摩擦力是否一定為阻力
4、易錯點:在具體問題中計算滑動摩擦力,判定摩擦力方向
三、教學資源:
1、教材中值得重視的題目:
P65 3.
2、教材中的思想方法:
通過觀察演示實驗,概括出摩擦力產生的條件及摩擦力的特點,培養學生的觀察、概括能力。通過靜摩擦力與滑動摩擦力的區別對比,培養學生分析綜合能力。滲透物理學方法的教育。在分析物體所受摩擦力時,突出主要矛盾,忽略次要因素及無關因素,總結出摩擦力產生的條件和規律。
第四節 力的合成
一、教學要求:
1、掌握力的合成和合力的概念。
2、力的平行四邊形定則會用作圖法求共點力的合力。
3、要求知道合力的大小與分力間夾角的關系。
二、重點、難點、疑點、易錯點
1、重點:平行四邊形定則是共點力的合成的法則,也是一切矢量合成與分解所遵循的法則,需要學生深入理解並掌握。而由代數的「求和」到矢量的「合成」,是對學生頭腦中中已定型的數形觀念的沖擊。
2、難點:「平行四邊形定則」的理解
3、疑點:合力是否大於每一個分力
4、易錯點:合力的大小與分力間夾角的關系
三、教學資源:
1、教材中值得重視的題目:
P67 4.
2、教材中的思想方法:
發現規律和獲取知識是科學研究的重要方法。引導學生手腦並用,分析與綜合相結合,以提高探索研究的意識和能力
第五節 力的分解
一、教學要求:
1、理解力的分解是力的合成的逆運算
2、知道力的分解要從實際情況出發
3、會用圖示法根據實際要求運用平行四邊形定則求分力。
二、重點、難點、疑點、易錯點
1、重點:理解力的分解是力的合成的逆運算,利用平行四邊形進行力的分解。
2、難點:如何判定力的作用效果及分力之間的確定
3、疑點:力的分解是否只需滿足平行四邊形定則就行
4、易錯點:力的分解要從實際情況出發
三、教學資源:
1、教材中值得重視的題目:
P70 2.
2、教材中的思想方法:
從物體的受力情況分析其力的作用效果學會等效替代,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第四章 牛頓運動定律
第一節 牛頓第一定律
一、教學要求:
1、知道伽利略和亞里士多德對力和運動的關系的不同認識,知道伽利略的理想實驗及其推理過程和結論,知道理想實驗法是科學研究的重要方法。
2、理解牛頓第一定律的內容和意義。
3、聯系生活實例,知道什麼是慣性,知道慣性大小與質量有關,並正確解釋有關慣性的現象。
二、重點、難點、疑點、易錯點
1、重點:
慣性是物體的固有屬性,質量是物體慣性大小的量度
運用慣性概念,解釋有關實際問題
2、難點:
理想實驗的推理過程;
對牛頓第一定律的理解
3、疑點:
牛頓第一定律是否是牛頓第二定律的特殊情形
4、易錯點:
力和運動關系實際應用
三、教學資源:
1、教材中值得重視的題目:
P75問題與練習第4題
2、教材中的思想方法:
理想實驗的方法
第二節 實驗:探究加速度與力、質量的關系
一、教學要求:
1、通過實驗探究和具體實例的分析,理解加速度與力的關系,理解加速度與質量的關系。
2、經歷實驗方案的制定和實驗數據處理的過程,形成正確的思維方法,養成良好的科學態度。
二、重點、難點、疑點、易錯點
1、重點:
探究加速度與力、 質量的關系:
通過實驗測量加速度、力、質量,分別作出加速度與力、加速度與質量的關系圖像
根據圖像寫出加速度與力、質量的關系式
體會「控制變數法」對研究問題的意義
2、難點:
實驗方案的確立、實驗數據的分析,包括:
體驗實驗探究過程:明確實驗目的、分析實驗思路、制定實驗方案、得出實驗結論
認識數據處理時變換坐標軸的技巧
了解將」不易測量的物理量轉化為可測物理量」的實驗方法
會對實驗誤差作初步分析
3、疑點:為什麼要作a-1/m圖像
4、易錯點:實驗的方法與步驟
三、教學資源:
1、教材中值得重視的題目:
2、教材中的思想方法:
控制變數法、圖像法處理數據
第三節 牛頓第二定律
一、教學要求:
1、通過實驗歸納,理解牛頓第二定律的內容,知道牛頓第二定律表達式的含義
2、知道力的單位「牛頓」的定義方法
3、根據牛頓第二定律進一步理解G=mg
4、運用牛頓第二定律,解決簡單的動力學問題
二、重點、難點、疑點、易錯點
1、重點:
理解牛頓第二定律的內容
會用正交分解法和牛頓第二定律解決實際問題
2、難點:
認識加速度與物體所受的合力之間的關系(正比性、同體性、瞬時性和矢量性)
3、疑點:
牛頓第二定律與牛頓第一定律的關系
4、易錯點:受力分析
三、教學資源:
1、教材中值得重視的題目:
P82 動力學方法測量質量
P82 問題與練習1
2、教材中的思想方法:
正交分解法進行力的計算
第四節 力學單位制
一、教學要求:
1、知道單位制的意義,知道國際單位制中力學的基本單位。
2、認識單位制在物理計算中的作用,並正確使用國際單位制單位。
二、重點、難點、疑點、易錯點
1、重點:
知道物理公式既確定物理量之間的關系,又確定物理量單位間的關系
知道什麼是基本單位、導出單位和單位制
了解國際單位制的基本單位,知道國際單位制中力學的三個基本單位
認識單位制在物理學中的重要意義,知道中學物理計算中都採用國際單位制的單位
2、難點:
會利用物理公式得出單位之間的關系
根據物理量單位之間的關系,判斷運算表達式是否錯誤
3、疑點:
4、易錯點:
三、教學資源:
1、教材中值得重視的題目:
P85 說一說
P85 問題與練習3
2、教材中的思想方法:
第五節 牛頓第三定律
一、教學要求:
通過實驗探究,理解牛頓第三定律的含義並應用牛頓第三定律解決實際問題。
二、重點、難點、疑點、易錯點
1、重點:
通過對具體實例的觀察和演示實驗,認識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能找出某個力對應的反作用力
掌握牛頓第三定律的內容,運用牛頓第三定律解釋生活中的有關問題
2、難點:
會運用牛頓第三定律解決受力分析中的相互作用力問題
會區分平衡力和作用力與反作用力
3、疑點:
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關系是否受物體運動狀態和參考系等的影響
4、易錯點:拔河中的作用力與反作用力
三、教學資源:
1、教材中值得重視的題目:
P88說一說:解釋「掰腕子」是一個開放性的問題,可以讓學生各抒己見.這里沒有採用拔河的例子,是因為拔河的勝負還涉及腳與地面之間的作用力,情景比較復雜.
P88問題與練習2 、3
2、教材中的思想方法:
實驗探究的方法
第六節 用牛頓定律解決問題(一)
一、教學要求:
1、能分析物體的受力情況,判斷物體的運動狀態
2、初步掌握動力學兩類基本問題求解基本思路和步驟.
3、會求解一個物體在水平面上運動的動力學問題
二、重點、難點、疑點、易錯點
1、重點:動力學兩類基本問題求解基本思路和一般步驟
2、難點:物體的受力分析與運動情況分析
3、疑點:
4、易錯點:
三、教學資源:
1、教材中值得重視的題目:
P91問題與練習3 、4
2、教材中的思想方法:
動力學問題分類
正交分解法
第七節 用牛頓定律解決問題(二)
一、教學要求:
1、會用正交分解法,解決共點力作用下的平衡問題
2、能夠根據加速度的方向,判別物體的超重和失重現象
3、通過實驗認識超重和失重現象,知道超重和失重的概念及其產生條件,並對超重和失重現象進行簡單計算。
二、重點、難點、疑點、易錯點
1、重點:
共點力平衡條件的應用
應用牛頓運動定律解決超、失重問題
2、難點:
超重失重現象的理解
3、疑點:
加速度向下一定的失重嗎?
4、易錯點:
超重、失重時重力是否變化
三、教學資源:
1、教材中值得重視的題目:
P92例題
P94問題與練習3 、4、5
2、教材中的思想方法:
理論聯系實際。
⑧ 託管班同步輔導如何講解易錯點
1、詳細講解孩子易錯、不懂知識點
對於孩子容易出錯和不會的知識點,老師需要反復去強調,只有當孩子對全能雙師同步輔導課程能夠輕松上手時,老師才可以換其他知識點講解。如果老師不能讓孩子們意識到題目的重要性,他們很快就會把這些解題思路拋到腦後。
⑨ 高中數學哪個知識點容易錯
1、易錯點遺忘空集致誤
錯因分析:由於空集是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因此,對於集合B,就有B=A,φ≠B,B≠φ,三種情況,在解題中如果思維不夠縝密就有可能忽視了B≠φ這種情況,導致解題結果錯誤。尤其是在解含有參數的集合問題時,更要充分注意當參數在某個范圍內取值時所給的集合可能是空集這種情況。空集是一個特殊的集合,由於思維定式的原因,考生往往會在解題中遺忘了這個集合,導致解題錯誤或是解題不全面。
2、易錯點忽視集合元素的三性致誤
錯因分析:集合中的元素具有確定性、無序性、互異性,集合元素的三性中互異性對解題的影響最大,特別是帶有字母參數的集合,實際上就隱含著對字母參數的一些要求。在解題時也可以先確定字母參數的范圍後,再具體解決問題。
3、易錯點四種命題的結構不明致誤
錯因分析:如果原命題是「若A則B」,則這個命題的逆命題是「若B則A」,否命題是「若┐A則┐B」,逆否命題是「若┐B則┐A」。
這裡面有兩組等價的命題,即「原命題和它的逆否命題等價,否命題與逆命題等價」。在解答由一個命題寫出該命題的其他形式的命題時,一定要明確四種命題的結構以及它們之間的等價關系。
另外,在否定一個命題時,要注意全稱命題的否定是特稱命題,特稱命題的否定是全稱命題。如對「a,b都是偶數」的否定應該是「a,b不都是偶數」,而不應該是「a,b都是奇數」。
4. an,Sn關系不清致誤錯因分析
在數列問題中,數列的通項an與其前n項和Sn之間存在關系:這個關系是對任意數列都成立的,但要注意的是這個關系式是分段的,在n=1和n≥2時這個關系式具有完全不同的表現形式,這也是解題中經常出錯的一個地方,在使用這個關系式時要牢牢記住其「分段」的特點。當題目中給出了數列{an}的an與Sn之間的關系時,這兩者之間可以進行相互轉換,知道了an的具體表達式可以通過數列求和的方法求出Sn,知道了Sn可以求出an,解題時要注意體會這種轉換的相互性。
⑩ 資料分析易錯考點有哪些
易錯情況一:時間看錯
如材料給出的是上半年的數據,而題干問的是第一季度的數據,很多考生容易直接代入材料的數據,這樣算出來的答案肯定就是錯的,正確的做法應該是上半年的數據減去第二季度的數據。避免時間點看錯的方法:讀材料時就暗示自己記住材料寫的時間,看題目的時候重點看題干時間。
易錯情況二:數據算漏
數據算漏通常表現在對題乾的統計項目不仔細,比如題干問到了中國、日本、韓國、新加坡四個國家的GDP綜合,但是考生只看到了前面的3個國家,或者題干要求算出A比B多多少倍,而考生在計算出A÷B之後,忘了減1等等。要避免這樣的錯誤,在讀題乾的時候最好就把要求統計的項目在題干中列出來。
易錯情況三:概念混淆
概念混淆是指對常考概念的公式不熟悉,比如材料給出的是2014年的數據,題目求的是2013年的比重,這個時候就是在求基期的比重。如題目求的是 2014年平均價格的增速,那麼就是在求平均數的增長率,這兩個概念的公式是不一樣的。對於像概念記不清就很容易混淆的問題,建議考生把公式記熟,在記的時候可以配合題目進行推導,如果能夠把每題涉及到的公式都推導出來,那麼對應考點的列式就能夠很快熟悉了。
易錯情況四:小數點出錯
往往是在乘除法混合運算或估算的時候,忽略小數點以及0導致的,當選項出現了10倍或者100倍關系的時候,就容易出錯。最好的解決辦法就是在對數據進行估算時,四捨五入後面的都化作0,不要直接忽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