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野人參的葯用功效頁食補法
人參有抑制腫瘤生長的作用人參對人類腫瘤的生長有抑製作用,或者說對癌病有醫療作用,被許許多多醫學專家公認,並且也有多種人參配伍的驗方成葯。近是,韓國醫學博士尹澤求發表了人參的抗致癌性和癌預防效果的論文,有根有據的介紹了人參的防治腫瘤的功效,令人信服。美國、韓國、中國等國專家研究證實,人參對癌細胞有殺滅作用。在癌症化療期間服用人參可以減輕白血球的損傷。這大概就是人參防治癌病的原理。野山參療癌症的效果更明顯。香港有位丁先生,患喉癌,吃飯,喝水都困難.後來通過野山參專家王權買了野山參,服用一段時間後,喉癌治癒,現在可能唱京劇了。 人參的抗寒功能人參在全世界只有極少數國家出產。我國是人參生產的大國,也僅限於吉林省長白山區、黑龍江、遼寧等省的部分地區(西洋參地域稍廣)。東北三省的冬季比較寒冷,最低可達-40℃ 以下。如此低溫,卻凍不死生和在土中的人參。雖然冬季人參葉落莖枯、停止生長,但到次年春暖花開,它便頑強地破土而出,重新發芽,茁壯生長。人類吃了人參以後,也有超強的抗寒能力。長白山區,屬於高寒山區。但常吃人參的人,冬天不必穿棉衣,照常過冬。在長白山區,成千上萬吃過人參者,有一個共同的體會:吃人參抗凍,冬天不怕冷。 人參是治療高血壓的首選葯物人參治療高血壓,中國、韓國、日本、美國等國的專家已經臨床證實,效果非常明顯。日本有一位循環內科醫生金子博士,用人參治癒許多高血壓患者。小高女士患高血壓多年,許多葯物不能根治。經金子博士建議服人參後,她每天吃三次人參粉,現在高血壓完全治癒。日本清州聖田醫院楊永武博士,是心臟內科專家,他也治癒許多高血壓,8年間各種葯物都嘗試過,始終不愈。2003年,楊博士讓他服人參,每天三次,吃了六個月,高血壓好轉,現在堅持服用人參,病情痊癒。韓國漢城大學江南健康診斷中心吳秉熙教授,用人參治療高血壓成果也很豐碩。例如:48歲的楊周燮,患高血壓,手腳發麻,高壓為164。服用人參兩周後,高壓為137,手腳麻木的症狀消失;又如59歲的申瑋英,血壓為180—120,服用人參兩周後,現在血壓為139—83,已接近正常。吳秉熙教授認為,人參不僅可以降血壓,還可醫治高血脂和動脈硬化。野山參降血壓的療效尤為明顯。香港一位彭先生患高血壓、心臟病等較嚴重,通過長白山的野山參專家花重金購買一棵特大野山參,僅吃了一小部分,就治癒了高血壓、冠心病等。有許多低血壓患者吃人參使血壓升至正常,證明人參對血壓有雙向調解作用,或者說有平衡人的血壓的作用。 人參是人類血管兒的忠實守護者「人參是血管兒的守護者」,是韓國專家經過多年臨床得出的結論。當前,腦血栓、腦出血以及心血管兒疾病對人類健康威脅很大,往往猝不及防。而人參恰恰可以預防和醫治血管兒疾病。日本大阪近朋大學松田教授做過人體試驗,人在-50℃的低溫下,血液流動緩慢,不通暢,但注入人參成分後,血管兒血液流通則通暢,變化非常明顯,而且有擴張血管兒的作用。韓國延世大學醫科大學泌尿科醫生崔恆基教授通過臨床證實,人的血管兒從18歲時開始老化。服用人參則促進血液循環,使血管兒年輕,人也就隨之年輕。一些常吸煙的人和運動員,血管往往受損,吃人參便可起到保健作用。人參對血管兒能起到保護作用,實際上,就是對心臟有保護作用。因為心臟和血管獨密不可分的。以有關專家研究證實,人參對心血管兒、心律失常、血小板減少、抗溶血以及造血功能都有積極的治療作用。韓國慶熙大學醫科大學韓醫醫院李宗燮先生說,人參可以補「三液」,即血液、精液、唾液,臨床證實,這種說法是正確的。 人參神奇的抗疲勞功效凡是吃過人參者,尤其是常吃人參者,都有一個共同的體會,即精力充沛,不易疲勞。許多國家的運動員、宇航員把人參做為首選補品。比較突出的是韓國、俄羅斯等國。關於人參抗疲勞的功效,古人就已了角。「欲試上黨人參者,當使二人同走,一與人參,一不與,度走三五里許,其不含人參者必大喘,含者氣息自如……」(見《本草圖經》)。 上黨人參即太行山區的人參,幾千年前就為人類所應用,但那時不注意生態環境保護,到明朝,上黨人參逐漸絕跡。清朝,主要是應用遼東人參。當代,野山參主要產地在長白山區,面積已經十分有限,好在當地實行野山參封山保護措施,使野山參資源不致枯竭。 人參的滋補壯陽功效世界上大約二、三十億中老年人的體質和精力不如青年時代,需要保健品補充身體之不足。然而,許多保健品有副作用,使人望而生畏。但是,人參是沒有明顯副作用的最佳滋補壯陽品。韓國慶熙大學醫科大學韓醫醫院李宗燮教授證實,人參可以補充人體的「三液」:血液、精液、唾液。血液的重要性不必說,唾液除幫助消化吸收外,還可以滅殺口腔內細菌;精液是人類繁衍生息的根本條件之一。人參恰恰有助於「三液」,這對人類是多麼可貴呀!不論中國和外國,凡是吃過人參的成年男人,都會感覺到人參的滋補壯陽作用。 人參是治療糖尿病的理想葯物人參治療糖尿病,效果很好,超乎人們的想像。除人參專家和一些醫生、患者知道人參可醫糖尿病外,可能多數人,尤其是普通百姓不了解這個情況。1991年11月1日,研究人參文化專家孫文采教授在國家教委了解到人參治療糖尿病的實例也很說明問題:原吉林省委領導關先生,在偽滿時期作地下工作時患糖尿病,請日本高級醫生治療無效,後服用單味人參痊癒,使日本醫生感到吃驚。人參為什麼治療糖尿病有奇效?根據專家研究得知,人參可增加胰島素。當前醫治糖尿病最好的辦法就是注射胰島素。如其注射胰島素,莫不如服用人參,讓其自身生成胰島素為佳,或者吃人參與注射胰島素同步進行,這樣的話,胰島素要適度減量。 人參的起死回生和延年益壽作用人參有起死回生和延年益壽的作用,古今中外專家和群眾都知道。我國古代典籍中有許許多多實例記載。西漢時期《神農本草經》中記載:「人參味甘,主補五臟,按精神、定魂魄、止驚悸、除邪氣、明目、開心、益智、久服輕身延年……」「久服輕身延年」,即延年益壽之意。公元1642年春,明清在松山發生大戰,明朝薊遼總督洪承濤戰敗被俘,絕食數日,氣息奄奄,但喝了皇太極妃子博爾濟吉特氏端來的一小壺人參湯,立刻精神大振……;還有史料記載,「一嫗年七旬,傷寒……昏沉,口不能言,眼不能開,與人參五錢,煎渣服之,頓愈……。」在清朝宮廷中最有效的急救葯物生脈散,共有三味葯,主葯便是人參,由此可見人參的起死回生作用。人參本身的生命力特強,前面介紹過泡在酒中的人參可發芽,人參蘆頭受到傷害可再生等等,都說明了人參的特殊再生能力。人參這種超常的再生能力幫助人類抵抗疾病,延年益壽是可想而知的,值得信賴的。當代許多常吃人參者,給人外觀感覺比實際年齡年輕不少,而且這些人本身感覺精力充沛,渾身充滿活力。 人參可解酒毒人參之鄉撫松許多人都知道「活力源」解酒,不少人喝酒前吃上兩片,或者酒後服兩片,解酒效果明顯。「活力源」實際上是以人參皂苷為主的中成葯,也就是說,人參有解酒毒的功能。《葯材信息報》曾報道說,韓國煙酒專賣公司所屬的一個研究所宣布,他們經過實驗證明,人參對人體有解酒毒的作用。實際的方法是:選兩組30歲左右,體重65公斤的健康男性。一組每人喝下360毫升的白酒,40分鍾後,抽血化驗,發現血液中的酒精含量為0.18%;另一組在喝下同樣量白酒的同時,也喝下一定量的人參液後,40分鍾後化驗血液中的酒精含量0.11%,比只喝白酒那組低40%,因此證明,那部分酒精已被人參解掉了。人參解酒毒,並不是當代人的發現,我們的祖先已經研究出解酒毒的葯方流傳下來。人們了解到人參的解酒毒作用,日後喝酒前或喝酒後吃上幾克人參,是大有益處的。盡管如此,還是少喝酒對身體有好處。 人參對肝臟的保護和肝病的治療作用人參產區的人大多知道人參有保肝護肝的功能,所以不少人在喝酒之前先吃上幾片人參皂苷片或者人參,一為解酒,二為護肝。中國、日本、韓國等專家通過動物實驗或人體臨床證實,人參確實對肝臟有保護作用、對肝病有治療作用。《人參西洋參研究大全》(趙漢鍾主編)中記載,劉新民專家經動物實驗,人參多糖有明顯的保護肝臟作用,機理可能是穩定和加強肝細胞膜、保護肝細胞腺體及維持肝組織CAMP/CGMP比值的相對恆定。該《大全》中還記載,有人報告人參治療十三例傳染性肝炎,能促進恢復健康,防止轉為慢性。 人參對泌尿系統的作用明顯人參對泌尿系統的積極作用即明顯、又全面。日本專家吉光寺錫、吉田利一認為人參興奮機體代謝有利尿作用。這個結論是對家兔和人的實驗結果所證實;渡邊、佐藤、廣川等人也證明人參有利尿作用。《特產科學實驗》雜志發表張樹相專家應用人參果皂苷對79例遺尿症治療的實況,總有效率為91%,其中3-5歲者每次用量為0.75-1.75克;5-10歲者每次用量1.25-1.75克;10歲以上者每次用量1.5-2.5克。每天三次,沒有發現毒副作用。 人參對生殖系統作用明顯人參對性腺的功效明顯,已被許多國家的專家臨床證實。例如有專家用雄性小魚鰟鮍雄魚注射0.22-0.5ml/kg,40分鍾後,即可引起冬季罕見的交尾現象。人參還有明顯的強精作用。人參對睾丸細胞、骨髓細胞一樣,可促進其DNA的生物合成,從而達到強精作用;李氏報告人參可使副睾精子數量增多,活動力旺盛;石神報告對男性不妊29例治療有一定療效,無精子症五例發現精液中有精子,乏精子症24例有一定改善。以上都說明人參對動物和人類生殖系統有良好的作用作用。 人參的特殊抗衰老作用我國古代《本草經》、《本草綱目》等多部著作中均記載人參有」久服輕身延年「的功效。當代中國與外國許多專家對此進行了研究,結果表明,人參可使細胞存活時間延延長,即防止細胞衰老,說明人參有抗衰老作用,長期服用,可以有趣延年益壽。我國人參專家王玉良曾用蜜蜂做過既又有意義的實驗:取人參花搗爛加清水煮沸一小時,得人參花50%液,濾液加五倍水稀釋,食糖五倍量、蜂蜜二倍量,配製成混合飼料——參花糖液,經過一個月試驗,發現蜜蜂體質明顯強壯,采蜜量明顯增加,並間接提高了蜂王的生育能力,蜂群死亡率降低。吳春福專家依據自由基學說,研究了人參莖葉皂苷的抗衰老作用,有較強的抗氧化作用,並可能具有抗衰老活性。 人參有改善大腦記憶的功能 人參有改善大腦記憶的功能,我國早在2000多年前就有文字記載,即所謂「益智」之說。當代中外專家用人參做動物實驗和人臨床實驗,也證明了這點。
⑵ 關於人參!
聞名遐邇的補益葯——人參
人參是具有世界影響的名貴葯材,是聞名遐邇的滋補珍品。人參作為補益中葯,在我國的應用最少有二千多年的歷史,並為我國歷代中醫學家所推崇。我國首部葯學典籍《神農本草經》中就記載人參具有「補五臟,安精神,定魂魄,止驚悸,除邪氣,明目,開心益智,久服輕身延年」的功效。
人參的性味歸經、功效與主治
人參味甘微苦,歸脾、肺、心經,有大補、補脾益肺、生津止渴、安神益智的功效。中醫認為元氣是人體內最根本最重要的氣,元氣不足則機體虛弱,四肢無力,甚至虛脫休克。人參有大補元氣的作用,古人常用大劑量(30~50克)的人參治療氣虛休克的病人,取得很好的效果,故稱其有「起死回生」之效。中老年人體質虛弱,四肢無力,精神疲倦,心悸氣短,少氣懶言等症狀者,可以每日服l~2克人參滋補身體,可有較好的治療效果。人參歸脾、肺經,有補益脾肺之氣的作用。中醫認為脾主運化,負責消化吸收食物,並將食物中的精華轉化為氣血以供人體應用。肺主氣司呼吸,負責人體的呼吸和氣體交換。脾氣虛則運化失職,食物的消化吸收不佳,氣血生化不足,故出現食慾不振,腹部脹滿,體倦乏力等症狀;肺氣不足則氣短無力,甚至動則喘促。人參具有補脾益肺之功,治療中老年人的脾肺虛證有較好療效。
人參有生津止渴的作用,可以治療因高熱性疾病引起的多汗、口渴等症狀的氣津兩傷之證。人參還有治療消渴證的作用,中醫所謂的「消渴證」與現代醫學的糖尿病雖不能說完全相同,但亦有類似之處。現代醫學研究也證實,人參皂甙及人參多糖或糖肽類均有明顯的降血糖作用,有利於糖尿病的治療。 人參尚有安神益智的功效,單獨應用即有治療失眠多夢,驚悸健忘的效果。現代醫學研究證實,人參具有促進學習和記憶的作用。老年人服用人參制劑後可以明顯改善其記憶功能,與不服葯組相比有顯著差異。國外的一些學者也證實服用人參後能夠增強人的學習記憶和反應能力,提高工作效率和減少差錯。瑞典學者在考試前的一段時間內給部分學生服用人參,結果服用人參的學生考試成績明顯提高。腦力勞動者服用人參可以使人精力集中,思維清晰。大量的動物實驗也證明了人參可以明顯地提高動物的學習與記憶能力。
生曬參葯性為平,即葯性不熱也不寒,補益作用較平和,而紅參則葯性偏溫,補益功效較強,所以在治療或滋補時應注意有選擇性地應用。如治療元氣虛損,脾肺氣虛等證時應選擇紅參,因其補益作用較強,其葯性偏溫更適於補氣固脫之用。當津傷口渴,失眠健忘時應選擇葯性平和的生曬參。中老年人用於滋補時也應注意人參品種的選擇,當自己神疲乏力症狀較重,並有體虛怕冷的感覺時,應選用紅參;僅有神疲乏力症狀,無怕冷感覺時,應選用生曬參。
人參的現代醫學研究
現代醫學研究證實,人參所含的主要有效成分為人參皂苷,可分為三種類型,即人參二醇類皂苷、人參三醇類皂苷及以齊墩果酸為苷元的皂苷。其他化學成分還有人參多糖、多肽、黃酮、生物鹼、氨基酸、維生素、微量元素等。葯理學研究證實人參具有多方面葯理作用:延緩衰老人參能夠提高人體細胞的生長和增殖能力,並能延長細胞的壽命。人參能夠延長整體動物的壽命,並能改善衰老動物的機體狀傑。斌,扮奠臍器白勺衰老忡病理變化。抗氧化近年採的研究證實,人類和動物的衰老與許多疾病和體內自由基對機體各器官細胞的氧化損傷有關,故抗氧化被認為是延緩衰老的重要環節之一。人參可以抑制多種臟器的脂質過氧化,清除對人體有害的自由基,並能提高抗氧化酶的活性,減少自由基對機體組織的損傷。
提高老年人的適應能力老年人衰老的重要表現是適應能力的下降,不能耐受外界環境的變化。如日常生活中不良事件的精神刺激、氣候的變寒或變熱、偏重的體力勞動等,對中青年人也許影響不大,但往往會讓老年人發生疾病。人參可提高老年人耐力,增強其適應能力。增強免疫功能、抗腫瘤人參具有調節免疫系統的作用,能夠增強免疫細胞的功能,提高機體抵抗疾病的能力。人參中所含多種皂苷、人參多糖等成分具有抗腫瘤作用,其作用機理主要與增強免疫功能有關。腫瘤患者放化療期間服用人參,不但可以增強放化療的效果,而且可以減少其毒副作用。
對內分泌系統和物質代謝的影響人體內環境的穩定依賴兩大調節系統,即神經系統和內分泌系統。人參除能調節神經系統外,還對內分泌系統有較好的調節作用。人參能夠延緩衰老引起的內分泌功能的減退和物質代謝的降低,能夠增強機體的活力。對心血管系統的作用人參有強心作用,能夠增強心肌收縮力,增加心輸出量和冠脈血流量,抗心律失常,抗心肌缺血性損傷和保護心肌。人參還有抑制血小板聚集,抗血栓形成和改善血液流變學指標等作用。
促進血液生成人參能夠促進骨髓的造血功能,促進骨髓蛋白質及核酸等的合成,增加血液中紅細胞、白細胞及其他有核細胞的數量。臨床研究也觀察到人參對治療貧血和再生障礙性貧血有較好療效,能夠提高患者血液中紅細胞、血小板的數量,血紅素含量明顯槔高。降血脂和抗動脈粥樣硬化人參有降低血液中總膽固醇和甘油三酯含量的作用。國外的一些學者的研究證實,人參降低血膽固醇的作用與其抑制胃腸道對膽固醇的吸收、提高膽固醇由膽汁排入糞便的速度及清除血漿中膽固醇的速度等有關。人參降低血脂的作用還可以有效地防治脂肪肝和動脈粥樣硬化。
人參的應用
人參用於治病常用量為5~10克,但作為養生保健應用時用量宜小,一般為l~2克,只有長期服用方可取得較好的強身健體、延緩衰老的作用。
人參的服用方法
人參在國內被稱為「延年益壽」之珍品,在國外被稱為「萬靈葯物」,可見其養生保健的功效已得到國內外學者的承認。但特別需要提醒的是,人參用於治療疾病時的劑量可以大些,當治療休克病人時,最大劑量可用至30~50克。如獨參湯用於治療氣虛欲脫之證,有拯危救脫之功效,但是用於養生保健方面,則宜小劑量長期服用。臨床觀察證實,長期堅持每日服用1~2克人參,確實有增強體質,提高抗病能力和延年益壽的效果。以下為用於養生保健的長期小劑量服用人參的幾種方法:
噙化服「將人參薄片或參須段直接放入口中,如糖慢慢含化,待無參味時嚼服。此方法為清代宮廷服用人參的常用方法,如乾隆皇帝經常噙化人參,壽臻八十九歲,是中國歷史上最長壽的皇帝。
泡茶服:將人參切為薄片或將參須切為小段,用開水沖泡代茶飲服,待多次沖泡參味變淡後,將參渣嚼。
(所謂泡茶服,是指將人參片或參須採用日常泡茶的方法浸泡,然後如喝茶慢慢飲用,而不是將人參與茶共同泡服,切記!)
浸酒服:最好用全須生曬參或鮮參放入白酒中,浸泡一月後,待酒中有明顯參味時再適量服用。可隨服隨加入新酒,待參味淡時,將參取出蒸服。
嚼服:將薄片人參或參須段放入口中細細咀嚼,連渣一起咽下。
吞服:將人參乾燥研成細粉,裝入膠囊,用溫開水送下。
最佳方法:噙化服
人參的葯膳方
——中老年人氣虛血淤型冠心病,有胸悶或心前區痛、心慌氣短,體倦乏力等症狀者,每日服用紅參3克,醋制元胡l克,三七l克,有益氣強心、活血止痛的功效。服用方法:將3味中葯磨為極細粉,每日3次分早中晚用溫開水或溫黃酒沖服。
——中老年人糖尿病軀體虛弱,神疲乏力,手足發冷,口渴多飲等症狀者,每日服用紅參3克,麥冬5克,生地5克,有益氣降糖、生津止渴的功效。服用方法:將3味中葯用清水浸泡30—60分鍾後,煎煮3次,每次用文火煮沸30分鍾,將3次煎煮的葯液合並,代茶飲用。
——脾胃虛弱所致的消化不良,食慾不振,四肢無力,大便溏泄等症狀者,可服用紅參5克,白術l0克,茯苓l0克,甘草3克,生薑l克,大棗7枚,有益氣補中,健脾養胃的功效。將諸葯用清水浸泡後煎煮2次,分早中晚3次飯前服用。
——高血脂症患者,有精神疲倦,四肢無力,頭暈耳鳴等症狀者,每日服用生曬參3克,玉竹5克,山楂5克,有滋補氣陰,健脾降脂的功效。服用方法同上。
——神經衰弱患者,有精神萎靡,全身無力,失眠多夢,心慌氣短等症狀者,服用生曬參5克,五味子5克,大棗l0枚,有益氣安神的功效。服用方法同前。
——癌症患者放化療後,有軀體虛弱,神疲乏力,食慾不振,口燥咽乾等症狀者,服用生曬參3克,生地5克,麥冬5克,五味子3克,大棗l0枚。服用方法同前。
注意事項及保存知識
注意事項——人參作為補益葯使用時用量宜小,每日1~2克。體質虛弱較嚴重者可適當增加用量,但亦不可超過3克。如希望加大用量時,需在中醫師的指導下服用。美國發現當長期大量服用人參時,則出現興奮、失眠、血壓升高等症狀,被稱為「人參濫用綜合症」。尚有因大量服用人參而致盲、致死的報道,所以人參用於滋補而長期服用時其劑量不可過大。——要堅持小量長服的原則,方能有補益效果。筆者曾見有人將大段人參根泡水,連服三五天。需知如此服用如同用大量茶葉泡茶,開始葯物成分太濃,後來太淡,葯力服用不均,而且人參體積過大則有效成分不能全部溶出,浪費可惜。且連服數日,時間太長,葯物容易變質,非但無益反而有害,服用者當注意。
——當患急性病(如外感、急性傳染性疾病等)或發熱時不可服用人參。——個別對人參不能耐受或過敏者不可服用。——服用人參時要忌服蘿卜、濃茶,以免減弱人參的作用。——要根據自己的體質選用不同的人參品種,必要時可請中醫師指導。冬季是吃人參的好季節。人參雖是百補之王:「功參天地」,卻非百無禁忌,更不能因為它大補元氣而服用過量而產生人參綜合症。
a 有強烈過敏體質的人,若服參後出現皮疹,則不可服用。有化膿性發炎時更不可服用。b 高血壓病人屬肝陽上亢者,服後易引起腦血管意外,但虛寒的高血壓病者可用人參,不過用量宜少,當收縮壓>180mmHg時,無論哪一型病者均不宜服用人參。c 感冒發熱時一般不宜服用。因發燒時心悸劇烈,服用人參會提高血循環使心悸,更甚而使病情加重。d 因突然氣壅而得的喘證,或因燥熱引起的咽喉乾燥,一時沖動引發的吐血、鼻衄等病都忌用人參。e 濕熱壅滯導致的浮腫,服參後浮腫更甚(因人參有抗利尿作用),腎功能不全伴尿少者亦慎用。f 失眠、煩燥孱實證者不宜用,否則睡眠更差。g 凡氣盛、身熱、脈滑實有力,大小便不通而實熱者均忌用人參。
不同種類的人參其作用機理也不一樣。一般來說,西洋參葯性屬涼性,一般用於熱證,如血壓增高、便秘等。而人參性溫,適用於寒證。其中生曬參為清補之品,主要用於氣陰兩虛的證候和症狀。人參性甘,微苦,微溫。歸心,肺,脾經。本品為大補元氣之葯。治療氣虛欲脫,脈微欲絕之重危癥候的要葯。功效:大補元氣,氣虛欲脫,脈微欲絕,兼見四肢逆冷,陽氣衰微;或者兼見汗多口渴,氣陰兩傷;肺氣虛弱證。補脾益肺,治療脾肺兩虛證;肺腎兩虛證;脾氣虛弱證。生津,可以治療熱病氣精兩傷證,消渴證。還可安神,治療氣血虧虛,心悸失眠。
保存知識
人參含有一定的糖質成分,所以春季易泛潮發霉、夏季易被蟲蛀,故應經常檢查。平時人參應放陰涼乾燥處密封保存,一旦發現吸潮霉變、蟲蛀,立即烘烤或晾曬。也可將大米用火炒乾燥待涼後(有乾燥劑效果)與人參一起放入玻璃瓶中保存,可保持較長時間不變質。
怎樣區別人參的好壞
人參是很珍貴的一味葯材,市場上的人參種類很多,質量各異,學會一點鑒別知識是有必要的。在人參中只有野山參是珍貴葯材,生長年限由幾十年到百餘年不等,價格昂貴。由於山參產量稀少,以假充真、以次充好的現象時有發生,所以應注意鑒別。要想鑒別好山參,必須掌握好以下要點:既要看清「五形」,又要識別「六體」。
1.五形是指須、蘆、皮、紋、體
(1)須:長條須,老而韌,清疏而長,其上綴有小米粒狀的小疙瘩稱之謂「珍珠點」。色白而嫩脆(俗稱水須)者,則不是純野山參。
(2)蘆:蘆較長,分為二節蘆、三節蘆、線蘆、雁脖蘆。二節蘆——有馬牙蘆和圓蘆者。三節蘆——有馬牙蘆、圓蘆和堆花蘆。所謂馬牙蘆,是根莖上的莖痕明顯,形如馬牙狀,多在根莖上段。所謂圓蘆,是根莖上的莖痕因年久而長平,形如圓柱狀。所謂雁脖蘆,是根莖細長,稍彎曲,如雁脖狀。所謂線蘆,是因年限久遠,根莖上的蘆碗長平,根莖又細又長。
(3)皮:老皮,黃褐色,質地緊密有光澤。皮嫩而白者,則不是純山參。
(4)紋:在毛根上端肩膀頭處,有細密而深的螺絲狀橫紋。橫紋粗糙,浮淺而不連貫者則不是純山參。
(5)體:系指毛根。
六體是指靈、笨、老、嫩、橫、順
(1)靈:指人參體態玲瓏,樣子好看,體腿明顯可分,腿多具兩個,且分叉角度大。按形態分為「菱角體」和「疙瘩體」。
(2)笨:指人參根形挺直,體態笨拙而不美觀,即使有兩腿,兩者粗細或長短也不勻稱。
(3)老:山參皮老,色黃褐,橫紋細密而結實。皮嫩色白者不是純山參。
(4)嫩:皮色嫩白,橫紋粗糙浮淺,須根嫩脆色白易折斷者,則不是純山參。
(5)橫:指人參根粗短,兩條腿多向旁伸展者,多為野山參。
(6)順:指人參根順理且直,單腿或雙腿並攏者,多不是野山參。
五加科植物家族的雙子星座——西洋參與刺五加
西洋參與人參同屬五加科植物,因產於美國、加拿大及法國,故名西洋參。原野生西洋參分布於北緯30~47度、西經67~125度的山地森林中,生長在海拔2000米左右的海洋性氣候丘陵地帶,主要產於北美加拿大南部的蒙特利爾山區和美國北部、東北部等地區。由於野生西洋參被掠奪性採挖得瀕於滅絕,所以,人們開始試種西洋參並獲得成功,隨後進行大面積栽培,其中以美國的威斯康辛州出產的西洋參數量為最多。
西洋參的發覡
西洋參與人參同屬五加科植物,因產於美國、加拿大及法國,故名西洋參。原野生西洋參分布於北緯30~47度、西經67~125度的山地森林中,生長在海拔2000米左右的海洋性氣候丘陵地帶,主要產於北美加拿大南部的蒙特利爾山區和美國北部、東北部等地區。由於野生西洋參被掠奪性採挖得瀕於滅絕,所以,人們開始試種西洋參並獲得成功,隨後進行大面積栽培,其中以美國的威斯康辛州出產的西洋參數量為最多。
據傳,清康熙年間,法蘭西的牧師雅圖斯來到中國,發現皇家貴族及一些有錢有勢的人經常服用一種叫人參的植物根來滋補身體。於是,他對這種長有人體形狀根的植物產生了濃厚的興趣。雅圖斯仔細地考察了人參的植物形態特徵、生長區域、生存條件以及臨床應用,並以韃靼植物為題將人參的情況及附圖在英國皇家協會上發表。由於當時的西方文明發展較快,植物學與地理學知識已較豐富,所以論文發表後,引起在加拿大蒙特利爾地區工作的法國傳教士法朗士·拉費多的注意,他推想在北美有著與人參生長環境相類似的經緯度地區,也有著相類似的地理結構與生長條件,所以也應該也生長著類似的植物。於是,他便請當地的印第安人幫助尋找。功夫不負苦心人,經過認真地考察尋找,終於發現一種與中國的人參相似植物,經鑒定後證實同為五加科植物,故名西洋參。此後,中國和東南亞地區開始輸入,並借用美國國旗的圖案作為商標,所以又有「花旗參」之稱。西洋參故事的真偽沒有必要去進行考證,但西洋參確實是在1716年(清.康熙年間)在加拿大的魁北克省首次發現的,以後在美國的北方地區也發現有同種植物。在我國清朝時期的中醫葯學家吳儀洛於1757年所著的《本草從新》和趙學敏l765年所著的《本草綱目拾遺》中已有關於西洋參的記載。如《本草綱目拾遺》就記載,西洋參有「補肺降火,生津液,除煩倦」等功效。以此推算,大約在清朝乾隆年問,西洋參已逐漸為國人所接受。清代的宮廷醫案中,也有關於應用西洋參的記錄,如光緒21年前後,慈禧太後患有慢性腹瀉,宮中的太醫為其診治時,為了防止人參葯性之溫燥,將方劑中的人參改用西洋參。
西洋參的品種與名種
西洋參也分野生及種植兩種,但野生西洋參極少,市場很難見到,我們見到的均為種植的西洋參。
近年來,我國的北京、河北、東北、山東、陝西及福建等地區引種西洋參獲得成功,並大量進入市場。我國部分地區所產的西洋參總皂苷含量甚至高於進口西洋參。
國產西洋參和進口西洋參根據其加工方法分為「原皮西洋參」和「粉光西洋參」兩種。將生長期4年以上,於秋季採挖的西洋參洗凈,進行曬干或烘乾,外皮為土黃色,並有細密色黑的橫紋者,稱「原皮西洋參」;將採挖的西洋參去除分枝、須根,曬干後,再噴水濕潤,撞去外皮,用硫磺熏制後,曬干,其色白而起粉者,稱「粉光西洋參」。
西洋參的質量鑒別
西洋參的種植期一般認為以5~7年為最佳,但近年來對西洋參的需求增加,一般在4年即可採挖。有研究資料表明低於4年者其質量較差。
粒頭西洋參為質量最佳者,其特點為主根較短,呈圓疙瘩狀,長約2~4厘米,直徑約l.5——2.5厘米,肩部及下部有分岔較大的切口,是切去側根的痕跡
短枝西洋參較次於粒頭西洋參,其特點為主根短粗,肩部及中段豐滿脹起呈泡狀,長約2.5~5厘米,直徑1.5~2.5厘米,下端迅速收純。
中枝西洋參主根圓柱形,單枝,順直,長約5~7厘米,尾端有細根的切口。
長枝西洋參主根圓錐形,單枝,順直,長約7~9厘米,直徑0.8~1.5厘米。
總之,從外形上衡量西洋參質量的優劣,以根部呈圓形短粗者為佳,細長者為較差。從質地上衡量,西洋參體較硬者為佳,較軟者次之。
西洋參的性味歸經、功效與主冶
西洋參味苦、微甘,性寒,入心、肺、腎經。西洋參具有補氣養陰,清肺火,生津液的作用,善治肺。腎陰虛之證。肺腎陰虛,使之虛火旺盛,肺失清肅,臨床表現有咳嗽虛喘,痰少或痰中帶血,煩倦口渴,口燥咽乾等症狀,可用西洋參與麥冬、阿膠、知母等同用,養陰清肺化痰,有較好的治療效果。
有些外感高熱性疾病或長期的慢性疾病,可以損傷人體的正氣和陰液,造成氣陰兩虛證,表現為精神萎靡,肢體無力,頭暈目眩,口燥咽干,食慾不振,手足心熱,較重者有腰膝酸軟,午後潮熱等,可用西洋參與生地、麥冬、五味子等同用進行治療。西洋參養陰生津作用較好,單用即可治療津液虧虛所致口乾舌燥等症狀,如與滋陰生津的中葯共用效果更佳。
西洋參的現代醫學研究
現代研究證實西洋參的化學成分主要為人參皂苷,以及有機酸類、糖類、氨基酸、維生素以及量微量元素等。西洋參的葯理學研究證實具有多方面的作用。
1、對中樞神經系統的調節作用 西洋參因人參皂苷Rb1含量高於人參,所以對中樞神經系統的抑製作用較強,對大腦皮層具有鎮靜安定作用,並對生命中樞有保護作用。
2、益智作用 動物實驗證實,西洋參有促進幼鼠身體及腦神經細胞發育的作用,並能改善動物的學習記憶功能。
3、提高機體適應能力 人參屬植物均具有增強機體適應能力的功效,使機體對抗不良生活環境的能力提高。西洋參也能增強機體抵抗各種惡劣條件的能力。
·4、對內分泌及代謝功能的影響 西洋參有促進腎上腺皮質激素分泌,增加肝臟RNA的量,降低血脂水平和血清脂質過氧化物的含量,及提高過氧物酶的活性等作用。
5、對心血管系統的作用 西洋參有明顯增加心肌血流量,改善心肌缺血性變化,減輕心肌的壞死程度,減少梗塞范圍,降低心肌耗氧量和糾正心律失常等作用。
6、·增強免疫功能 西洋參是免疫增強劑,有促進T淋巴細胞和B細胞的增殖,增強體內自然殺傷性細胞的活性,提高抗體水平等作用,在抗衰老、抗腫瘤等方面有一定的功效。
西洋參與人參的異同
西洋參與人參的相同點
(1)西洋參與人參同屬五加科植物,葯用部位主要是其乾燥根。(2)兩者同為補氣葯,均有治療全身無力,精神疲憊,心慌氣短,懶於言語,食慾不振等氣虛證的作用。(3)現代醫學研究證實,兩者所含的主要有效成分均為人參皂甙,其他化學成分也基本相似。(4)葯理學實驗證實,兩者在對心血管系統、內分泌系統和機體代謝的影響基本相同。
西洋參與人參的不同點
(1)人參(特別是紅參)葯性偏於溫熱,補益作用優於西洋參,特別適用於倦怠乏力,怕冷,手腳發涼等氣陽兩虛證患者。而西洋參葯性寒,除補益作用外尚有清火作用,較適用於體倦無力,陰虛有熱的氣陰兩虛證。
(2)西洋參葯性寒涼,適用於春夏季氣候較為炎熱的季節,人參偏於溫熱,適用於秋冬季氣候較寒冷的季節。
(3)人參不能用於外感或發熱等疾病,而西洋參則可以根據具體情況適當應用。
(4)凡有氣虛有熱的患者及不適用人參者,可用西洋參代替。(5)西洋參與人參所含的人參皂苷種類和含量有一定差異,所以在葯理作用上也不完全相同,如人參對中樞神經系統的作用是以興奮為主,而西洋參以抑制為主。
(6)葯理學實驗資料表明,西洋參在抗缺氧、抗低溫等應激刺激方面優於人參,而人參在抗疲勞、增強免疫功能方面優於西洋參。
西洋參的應用及服用方法
西洋參各種品牌的加工製品較多,但從劑型上講主要分為參片及粉劑膠囊兩大類。西洋參治療用量為3~6克,養生保健用量為l~2克。介紹幾種服用方法: ——中老年人身體虛弱,精神倦怠,四肢無力,食慾不振,失眠多夢,心悸氣短等,每日服用西洋參1~2克,可將市售的西洋參薄片直接放入口中噙化,待無參味時嚼碎吞下;或將西洋參薄片用開水浸泡,代茶飲;或將市售西洋參膠囊用溫水送服。 ——氣虛血淤型冠心病患者,有胸悶或心前區悶痛,心悸氣短,神疲乏力等症狀者,每日服用西洋參3克,三七粉1克,有益氣補虛,活血化淤的功效。服用方法:將西洋參片用清水煎煮40分鍾,將葯液分為2份,三七粉也分為2份,用西洋參葯液沖服三七粉,早晚各1次,並將參片嚼服。
——肺陰虧損的患者,有乾咳久治不愈,口燥Ⅱ因干,氣短乏力,消瘦等症狀者,每日服用西洋參5克,銀耳3克,麥冬l0克,紅棗20枚,有滋陰潤肺,益氣生津的功效。服用方法:將銀耳用清水泡發後,去掉雜質;麥冬洗凈後,切碎;紅棗洗凈後,切開,然後將四味葯共放入大碗中,加水適量,放入蒸屜中蒸l小時以上,加紅糖少許調味,分早中晚3次服用,並將西洋參、銀耳、紅棗吃掉。 ——肝腎陰虛不足的患者,有體倦乏力,頭暈目眩,腰膝酸軟,視物不清等症狀者,每日用西洋參3克,枸杞子15克,大棗l0枚,大米l00克,有滋補肝腎,益氣補陰的功效。服用方法,將枸杞子與大棗洗凈,切碎,同西洋參、大米共煮為粥,每晚服。 ——糖尿病患者,有身體虛弱,腰膝酸軟,口燥咽干,口渴多飲等病症者,每日服用西洋參5克,枸杞子10克,生地5克,葛根5克,有滋補肝腎,生津止渴的功效。將以上諸葯用清水浸泡30分鍾後,煎煮3次,合並葯液後,代茶飲。——癌症患者放化療以後體質衰弱,食慾不振,五心煩熱,口燥Ⅱ因乾等,每日服用西洋參5克,黃芪20克,麥冬l0克,香菇10克,大棗l0枚,雞肉l00克,有益氣養陰,生津止渴的功效。將以上諸葯及雞肉共煮l小時,食肉喝湯。注意事項及保存知識與人參相似,所不同者西洋參可用於氣虛發熱,陰虛火旺的患者。
⑶ 我國應用人參的歷史有多久古代中醫是如何應用人參的怎樣服用人參
我國是應用人參最早的國家。傳說在公元前約2000年的黃帝等神話時代,人參就開始被認識,至今已有4000多年的歷史,但缺乏文字記載及考證資料。少數人以春秋戰國時代越王的宰相范蠡所著《計然》為依據。《計然》一書中有「人參出上黨,狀類人形者善」的記載,因此認為至今已有2500年歷史。但大多數人以《神龍本草經》為依據,認為有2000多年的歷史。朝鮮對人參的認識晚於我國5~6個世紀,日本晚於我國7~8個世紀,俄羅斯和美國晚於我國16~17個世紀。
宋代,蘇頌在《嘉裕圖經本草》論人參曰:「相傳欲試人參,使二人同行,一含人參,一空口,各走三、五里許,其不含人參者,口大喘,含者其息自如。」
明代的偉大葯學家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雲,人參「治男女一切虛症發熱,自汗眩暈,頭痛反胃,吐食痎瘧,滑瀉火痢,小便頻數,淋瀝勞倦,內傷中風,中暑痹瘺,吐血、嗽血,下血、血淋、血崩、胎前產後諸病」。
明代張介賓所著《景岳全書》中收載處方2218方,其中配伍人參方達509方,約占總方數的23%,可見人參在祖國醫葯中的重要地位。
上述種種描述經近代多方面的研究,證明人參確有其獨特作用。我國醫葯界一直把它作為醫治神經衰弱和心臟衰弱的良好葯物。中醫在臨床上多用於補益強壯,每遇虛弱體質與老年,病後哀弱、大失血、虛脫等情況時必用之。
怎樣服用人參?
我國和朝鮮的中醫治療各種疾病時,多與其他中葯配合應用,服用人參有以下幾種方法:
(1)蒸服
將人參切成片,取6~9克放入瓷碗內加滿水,封密碗口,放置於鍋內蒸架上,蒸燉1~2小時即可服用。上海老年人多用此法,一般日服1.5~9克,1次或分2次服均可。南方多在蒸米飯時將蒸碗放在木製飯甑內與米飯上一起蒸即可。
(2)吞服
將人參磨成細粉,每日吞服,一般每次服1~1.5克,日服1~3次,用溫開水在飯前吞服或以水研調成稀糊服用。
(3)嚼服
以2~3片人參含於口中細嚼,生津提神,甘涼可口,為最簡單的服用法,對於口腔、咽喉病變尤有良效。這種參片或密片可從葯店購買,也可自己加工。可將鮮人參切成0.2~0.3厘米厚的薄片,放在較濃的白糖水中微火煮20~30分鍾,待糖水濃稠時取出晾乾,用清潔塑料袋保存隨時取用。干參也可蒸後切片,再加工成糖參片服用。
(4)泡酒
將整根或切成薄片約10~15克人參裝入瓶內,用50~60度白酒500克左右密閉浸泡,常將酒瓶振盪,兩周後即可飲服,每日約飲30毫升左右,多在飯後服用,可大補元氣,延年益壽。
(5)當茶飲
將3~5克人參片或人參粗腿、細根折成段置於茶杯或保溫杯中,倒入熱開水悶泡10~20分鍾後即可飲用,也可酌加枸杞、山楂、冰糖等。一般可連泡數次,待味變淡後,連渣一起嚼服。可提神健體。
(6)煮服
將一支幹參(生曬參或紅參)掰碎置小鍋加水煮約半小時使其參內成分基本上溶出,水味變苦時,再加入一匙蜂蜜加以攪拌,使二者有效成分合而為一,稱人參蜂蜜湯,每天早晨飲一大酒盅或一小杯,既強身又治病。
(7)燉服
這種服用在北方,尤其在東北地區比較普遍,每年冬至以後,一些老年人都要用人參燉母雞吃。先將老母雞去掉毛,除凈內臟,然後將50克鮮人參或15~20克幹人參放入雞肚內,不加鹽醬油和作料,只加清水,用文火燉,直燉到脫骨即可服用。也可在人參的基礎上,再增加250克鮮天麻和2~3根黃芪一起燉服。有人嫌老母雞脂肪太多可將脂肪除去後再燉,或乾脆改用一二年生小雞也可。關於一天吃多少比較合適的問題,尚無統一的看法,因人而異,有的每天吃兩匙,有的每天吃一飯勺,一隻雞吃一周或十天八日的都有。一些離退休老幹部說,冬天吃人參燉母雞,確實補身子,提高抗寒力,一冬天也不感冒,即使感冒了也比較輕,好得快。
不僅我國,日本、韓國也用此法服用。具體做法是嫩雞(烏骨雞)一隻,生人參一支(乾燥的2克),江米(稱紅米)一大匙,姜塊大小適中,洋蔥半個,老酒少量,用土陶鍋或琺琅鍋以小火燉4小時,也可加少許鹽調味,盡量淡,效果才會更好。
但人參燉雞有些人不宜服用,一是患血管硬化的人不宜,因雞湯中雞油是溶於水的小分子蛋白質,屬於過飽和脂肪酸,不利於心血管病人。二是腎功能較差的人,因雞湯中有一種水溶性礦物質,會使病情加重。三是胃酸過多的胃出血患者,因雞湯會促使胃酸分泌,使病情加重。
服用人參的注意事項:
①服用人參切忌過量 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神經系教授西格爾博士從133例患者中發現每天服人參超過15克者都患了「濫用人參綜合症」。從中外服用者的劑量來看每天服2~3克是沒有問題的,上海人日服劑量是3~9克,英國人為0.4~9.8克。
②在復方配伍中,有些葯物應避免合用,人參畏「五靈脂」,反「黎蘆」,因此這兩種中葯不能與人參合用。
另外一些中醫師認為,吃人參後再吃蘿卜,會將人參的補益功能消解,因為人參補氣,而蘿卜破氣。但他們不明白中醫學上的「氣」有多種,一是先天之腎氣(生命能量),二是水谷之氣(營養物質的能量),三是從肺吸入的空氣,這3種氣合成為元氣。人參能大補元氣,而蘿卜所破的氣是胃腸消化不良所產生的胃腸脹氣。《本草綱目》對人參補氣,蘿卜理氣,二者合用的中醫理論早有論述,說明人參和蘿卜相輔相成而不相忌。《本草綱目》曰,「蘿卜生吃升氣,熟食降氣」,「生吃可止渴清脹氣,熟吃可化瘀助消化」。近代營養學家也研究證實,蘿卜含有豐富的澱粉酶,能助消化而消除胃腸脹氣。有的人服用人參後出現胸腹脹悶不適等症狀,往往與消化不良有一定關系,吃蘿卜正好相得益彰。
⑷ 人參的分類和功效
人參分類:
按照生長方式命名有野山參、移山參、園參三種;
按照產地命名如吉林人參、韓國高麗人參、遼寧石柱參等;
按照炮製方法命名如:紅參、白糖參、生曬參、保鮮人參、活性人參等;
也有復合式命名如高麗紅參、吉林野山參、寬甸柱參等。
中國人參:
按歷史產地分:紫團參、上黨參、遼參、遼東參、吉林參、廠參、邊江參等。
按現在產地分:長白人參、集安人參、撫松人參、遼寧石柱參等。
按果實顏色分:紅果人參、黃果人參。
按株莖顏色分:紫莖人參、綠莖人參。
按生長環境分:野生人參、林下參、園植人參等。
按炮製方法分:生曬參、精製紅參、燙通參、凍干參、保鮮人參等。
按商品名稱分:山參、生曬參、紅參等。
復合式的命名:吉林野山參、遼寧石柱參、集安邊條參等。
[性味歸經]:甘、微苦、微溫。歸心、肺、脾、腎經。
[功能主治]:
大補元氣、固脫、生津、安神。主治氣虛欲脫、勞傷虛損、倦怠、納呆、嘔吐、大便滑泄、氣短、自汗、久咳氣喘、消渴、失眠、驚悸、健忘、陽痿、尿頻、崩漏等一切氣虛津傷之證。
1.大補元氣:適於元氣虛脫。
a. 氣虛欲脫,症見面色蒼白,心悸不安,虛汗不止,脈微欲絕者。
b. 氣脫亡陽,上面症狀兼有冷汗淋漓,四肢不溫。每與附子同用。
2.補脾益肺:可治脾,肺氣虛。
a. 脾胃虛弱,食少便溏,倦怠無力,嘔吐泄瀉,舌淡脈緩。
b. 肺氣不足,咳喘乏力,動則益甚,自汗脈虛,易感風寒。
3. 生津止渴:用於津傷口渴,消渴。
a. 津傷口渴,熱傷氣陰,身熱煩渴,汗出體倦,脈大無力,每與石膏、知母同用。
b. 內熱消渴,煩渴不止,脈數無力,屬內熱而氣陰不足者。常與養陰清熱葯同用。
4. 安神增智:主治氣血不足引起的心神不安,失眠健忘,常配養心安神葯。
此外,還可用治血虛、陽痿及正虛邪盛,均取本品氣旺生血,氣旺陽自強及扶正祛邪之功。
[歷史論述]
《神農本草經》列人參為上品,曰:「主補五臟,安精神,定魂魄,止驚悸,除邪氣,明目、開心、益智,久服輕身延年」。
張仲景《傷寒論》:收方113個,其中配伍有人參者佔21方,並論述人參具有「溫補、滋潤、強壯、強精、保溫、增強視力,安定精神」等作用。
明朝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人參能治男女一切虛症,自汗眩暈、頭痛反胃,閡症、滑瀉久痢、小便頻數、淋瀝勞倦、內傷中風、中暑痹瘺、吐血、嗽血、下血、血淋、血崩、胎前產後諸病。
《葯性本草》載:「人參主五勞七傷,虛損痰多,止嘔,補五臟六腑,保中守神,消胸中痰。治肺痰及痛疾。冷氣逆上,傷寒不下食,凡虛而多夢紛紜者加之」。
《壽世保元》載:「人參味甘,大補元氣,止渴生津,調榮養衛」。
《葯性論》:「主五臟氣不足,五勞七傷,虛損痿弱,吐逆不下食,止霍亂煩悶嘔噦,補五臟六腑,保中守神」「消胸中痰,主肺痿吐膿及癇疾,冷氣逆上,傷寒不下食,患人虛而多夢紛紜,加而用之。」
《日華子》:「殺金石葯毒,調中治氣,消食開胃,食之無忌。」
《月池人參傳》:「人參,生用氣涼,熟用氣溫,味甘補陽,微苦補陰。」
《珍珠囊》:「養血,補胃氣,瀉心火。」
《醫學啟源》:「治脾肺陽氣不足,及肺氣喘促,短氣少氣,補中緩中,泄肺脾胃中火。」
《主治秘要》:「補元氣,止渴,生津液。」
《本草蒙筌》:「定喘嗽,瀉陰火,滋補元陽。」
《本草備要》:「補劑用熟,泄火用生。」
《眼科全書》:「潤心肺,泄虛熱。治氣虛內障,陷翳不起,或服破血過多,兩目愈昏,宜多服久服則復明。」
《本草發揮》:「人參甘溫,能補肺中之氣,肺氣旺則四臟之氣皆旺,……仲景以人參為補血者,蓋血不自生,須得生陽氣之葯乃生,陽生則陰長,血乃旺矣。」
《湯液本草》:「人參,味既甘溫,調中益氣,即補肺之陽,泄肺之陰也。」
《本草會編》:「丹溪言,虛火可補,須用參芪。」
《薛氏醫案》:「人參,但入肺經,助肺氣而通經活血,乃氣中之血葯也。」
《本草匯言》:「人參補氣生血,助精養神之葯也。」
《本草經疏》:「人參能回陽氣於垂絕,卻虛邪於俄頃。」
《本草通玄》:「人參,職專補氣,而肺為主氣之臟,故獨入肺經也。」
《本草正》:「人參,味甘、微苦、微溫。氣味頗厚,陽中微陰。氣虛血虛俱能補,陽氣虛竭者,此能回之於無何有之鄉;陰血崩潰者,此能障之於已決裂之後。」
《葯品化義》:「人參性大溫,色淡黃,脾性最喜,脾生金,兼能益肺。味甘而純,甘則補陽,用補陽氣,以固真氣,為溫脾之聖葯也。」
《本草新編》:「人參能入五臟六腑,無經不到……肝中之血,得人參則易生,世人以人參氣分之葯,絕不用之療肝腎,此醫道之所以不明也。」
《本經逢源》:「虛弱之人,必用人參入表葯中,」
[人參其他部位的功效主治]:
參蘆:參蘆是植物人參的根莖。我國古代大部分醫葯書籍中,有人參"不去蘆令人吐"的記載,從而把參蘆作為催吐葯。《華氏中藏經》首載參蘆,並有"吐人"的記述。歷代醫家也多沿襲此說,如《本經逢源》就認為"參蘆能耗氣,專入吐劑"。因此,臨床上以參蘆救治痰涎壅塞胸膈、食積阻於胃脘等症。近年來,有一些葯品研究機構和生產單位,翻閱了上百本本草古籍,在總結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礎上,對參蘆催吐作用進行了再評價,用實驗葯理學的方法,系統地觀察了參蘆及不去蘆的全參對鴿、貓、狗、猴等實驗動物和人的致吐作用。結果表明,即使加大劑量,也未見參蘆有催吐作用。他們又運用比較葯理學方法,對參蘆、不去蘆的全參和去蘆的人參的生物活性及毒性在同等條件下進行了比較研究,觀察到三者均有相似的葯理作用,且毒性也相仿,從而說明參蘆不僅無催吐作用,還具有與人參相似的生物活性,人參不去蘆對其應有生理效應的發揮及毒性也無影響。經有關部門研究,參蘆的有效成分含量比須根、莖、葉還高,並未發現有其它特殊的不同成分。這些研究,既推翻了前人對參蘆和片面認識,又為人參的合理利用創造了理論依據。參蘆佔全參的8%-15%,以往入葯前須將其除凈,削下的參蘆雖有少量作催吐葯,但大部分卻霉爛掉了。據統計,從前我國每年去除的參蘆達15萬公斤以上。現今,參蘆隨人參一並入葯,既能節約葯材資源,又可增加經濟效益。因此,奉勸選購人參進補者,請勿固守陳規而去掉參蘆。
參條:植物人參根莖上的不定根,稱為參條。參條補益之力較人參為小。據《本草從新》載,參條能"生津、止渴,補氣。其性橫行手臂,指臂無力者,服之甚效"。因而,古代醫家用其治療虛弱病人的肩臂及上肢痛、抬舉無力、手指麻木(相當於肩周炎、末梢神經炎、網球肘等病)。現今,由於參條的量很少,故臨床很少使用。
參須:人參的細支根及須根,狀若胡須,故有參須之稱。參須性平、味甘而苦,功同人參而力遜,因其價格低廉,故臨床上非危急病重者,不需用人參,常以參須代替。因加工方法不同,商品有紅直須、白直須、紅彎須和白彎須四種。直須較彎須為好。(1)紅直須:為較粗的細支根,一般長10厘米以上。棕紅色,體表有縱皺紋及須根脫落痕,少數有栓皮剝脫現象。斷面棕紅色、平整、類圓形,邊緣彎曲成波狀,質地堅脆。氣香,味苦。(2)紅彎須:為棕紅色的細支根及須根,長短粗細不等。質脆,味苦。紅直須和紅彎須可代替紅參使用。(3)白直須:為較粗的支根,性狀同紅直須,惟表面黃白色,多數已無外皮,斷面呈類白色。(4)白彎須:多為須根,常團成餅狀。黃白色,性狀同紅彎須。白直須和白彎須可代替白參使用。《本草從新》在介紹參須時說:"參須,生津補血。亦橫生蘆頭上而更細者,其性與參條同,而力尤薄。要知參條、參須,不過得參之餘氣,危險之證,斷難倚仗。"古代醫家用參須治療胃氣虛弱的嘔吐、呃逆,肺氣虛弱的咳嗽、咯血及氣津兩傷的口渴思飲等。現代臨床也常將其作為人參的代用品。其實,家庭選擇保健進補,參須是較為價廉實惠的,泡茶應用更為方便。
參葉:植物人參的葉子稱為參葉。參葉在清代以前很少作為葯用。《本草從新》曾說過,參葉"大苦大寒,損氣敗血,其性與人參相反,且無用,所以從來本草內俱不載"。而書僅晚成八年的《本草綱目拾遺》中說參葉氣清香,味苦微甘,其性補中帶表,大能生胃津,祛暑氣,降虛火,利四肢頭目,浸汁沐發,能令光黑而不落,醉後食入,解醒第一。參葉性寒,味苦而甘。功能補中清肺、生胃津、止消渴、祛暑氣,降虛火。現代臨床除了用參葉較弱的益氣作用外,主要借其生津潤燥、甘寒清熱,以治療氣陰不足的萎縮性胃炎、糖尿病、肺結核,以及咽喉腫痛,聲音嘶啞等。夏令用其泡茶飲用,可祛暑解渴。醉酒以後飲上一杯參葉茶,可醒腦解渴。參葉外用洗頭,能夠治療脫發。近代研究證明,人參葉含有與人參根相同的皂甙,具有抗疲勞和增強腎上腺皮質功能等作用,故常用於治療神經衰弱、腎上腺皮質功能減退等疾病。選擇參葉時,以葉片乾燥,綠翠如生,手按之有清甜香氣者為真品。
參子:人參的果實叫做參子。參子具有極弱的補益作用,除此之外,尚可用來"發痘行漿"。據文獻記載:"凡痘不能起發分標行漿者,葯內加參子,後日無癢塌之患。"可見參子曾作為痘科要葯,但後世已很少使用。
參花:人參的花蕾稱為參花。參花與人參的功用相似,但力量遠較人參為弱。
[使用注意]
①身熱便秘,脈滑有力,一切實證、熱證,或肝陽上亢、陰虛火動者忌用。
②不宜與藜蘆同用,人參畏五靈脂,惡萊菔子、皂莢、黑豆。
[謬論]
謬論一:「參根主要是由碳水化合物組成的(約占干根的 70%,這些構成了參的甜味),與胡蘿卜很差不多。從參中提取出來的人參炔醇與從胡蘿卜中提取出來的胡蘿卜毒素(一種神經毒素)完全相同。民間說人參服用不當,就跟吃蘿卜差不多,看來並非沒有道理。」
不同的西葯有不同的成分,不同的成分有不同的分子式、結構式,有不同的葯理作用。中葯亦然。這里有些人居然把人參的成分與胡蘿卜毒素等同起來,充分顯示作者的無知。
謬論二:「參根還含有其他多種有生物活性的化合物,在提取、濃縮後表現出葯性,但其含量極低,不太可能有重要的作用。參根的化學成分中,有一小部分(不到5%)屬於皂甙類,構成了參的苦味。這類物質在多種草葯、食物(例如橄攬、金瓜、大豆)中也能找到,有葯理活性。」
最無知的話就是「但其含量極低,不太可能有重要的作用。」實在是超級謬論,含量低就不起作用?肉毒素多少就能毒死人?是不是太荒唐了??
謬論三:「世界各國的研究人員已花費了幾十年的時間試圖分離和鑒定出各種人參皂甙,目前已從中國人參中鑒定出了34種。其中一些人參皂甙在單獨使用時,似乎和服用整個參根的作用相似,因此現在一般認為參的獨特活性物質是其中的皂甙類物質。」
成分的單獨服用與整體中葯服用相似是非常正常的,中葯的使用也遵循中醫理論,整體觀念和辯證論治。
⑸ 人參製成紅參的方法
紅參是以優質鮮人參為原料,經刷洗、蒸制、烘乾而製成。模壓紅參是以優質紅參為原料,經過整形、軟化,利用特製模具壓制而成。紅參和模壓紅參在加工時因高溫蒸熟,使參根中的水解酶、澱粉酶、麥芽糖酶等均因受熱而變性,這樣既防止人參皂甙水解反應又阻止了參根中澱粉酶水解糖化,有利於營養成分的保持。乾燥後的紅參顏色紅潤,氣味濃香。紅參較白參相比組織緻密、堅固、儲藏性良好。紅參俱有補氣、滋陰、益血、生津、強心、健胃、鎮靜等作用。
有機紅參的加工步驟及功效
人參具有大補元氣,復脈固脫,益氣攝血等功效。用於體虛欲脫,肢冷脈微,氣不攝血,崩漏下血;心力衰竭,心原性休克的功效。有機鮮人參經過浸潤、清洗、分選、蒸制、晾曬、高溫烘乾、打潮、下須、低溫烘乾等步驟後,便可製成有機紅參。
有機紅參加工步驟:
浸潤:一種方法是將鮮參根裝入竹筐內,直接浸入清水半小時左右。此種方法浸潤均勻透徹,但時間較長,易損失有效成分。另一種方法是噴淋浸潤,即將鮮參放在參簾上,水通過管道、噴嘴形成人工雨,沖洗參根5-10分鍾。
清洗:洗去參根上的泥土,保持其他部位的完整,無損傷。可採用人工清洗、滾筒式洗參機、高壓雨水狀噴淋沖洗式洗參機、超聲波洗參機等方法。
分選:按照鮮參質量和商品要求進行分選
蒸制和晾曬:
1)鍋灶蒸參法:主要包括裝屜、蒸參和出屜。蒸制時間一般從上元氣開始計算到停火為止,參須和8-10年生大貨需3h左右,6-7年生一等貨需170rain,二等貨需160min,三等貨以下需150min。上屜蒸制時的溫度為80C,從上元氣開始,溫度升至95~99C,直到停火為止,溫度應保持99C。停火後,溫度逐漸下降,使參根慢慢冷卻到一定溫度,以防造成參根破裂。上元氣前用猛火,從上元氣開始到停火為止,用緩火保持溫度。不能隨便加火或撤火,以避免因溫度急劇上升或下降而造成參根破裂或熟化度欠佳。
2)蒸參機蒸製法:採用蒸參機蒸制人參,溫度和蒸汽壓力可以自動控制,使用方便,工作效率較高。蒸制過程由升溫升壓、恆溫恆壓和降溫降壓三個階段組成。
晾曬:將蒸制好的參根擺放於曬參簾上,置於日光下晾曬。晾曬時間不能少於4h。一般是白天晾曬,晚間烘乾。這樣可以加快人參乾燥速度,改善紅參色澤。
高溫烘乾:烘乾是影響紅參質量的關鍵工序。目前最理想的烘乾方法是遠紅外負壓烘乾法。一般高溫烘乾的最適溫度為70℃。高溫烘乾的時間一般為5h,如果因天氣不好未能晾曬或乾燥室濕度過低,可適當延長1h。經高溫烘乾後,參根大量失水,主根含水量約45%,芋須和中尾根含水量約30%,須根含水量僅達10%-13%。
打潮:經高溫烘乾的人參,支根及須根含水量較少,易折斷,不便於實施下道工序,因此必須打潮軟化。打潮方法:
1)噴霧狀溫水浸潤法:工作效率高,浸潤徹底,但因參根各部位含水量不一,易造成浸潤不均。
2)濕棉布覆蓋浸潤法:雖然浸潤均勻性較好,但因所需時問長,易使參根變酸、發霉。
3)蒸汽熏浸法:本法浸潤時間短,工作效率高,不會引起人參變質,值得推廣。
4)低溫水霧滲浸法:此法不易控制蒸汽通入量,浸潤時間較蒸汽熏浸法長。
下須:首先剪掉主體上的毛毛須。在修剪須根時,較細的須根應短留,較粗的須根應長留,一般要求須茬直徑為3mm為宜,這樣留下的須根雖然長短不一,但粗細勻稱適中。
剪下的須根,按長短、粗細分類放置,並且按商品要求捆成小把,以備加工各類紅參須。
低溫烘乾:將剪完須的參根,按大、中、小分別擺放於簾上,置於乾燥室內進行低溫烘乾。乾燥室內的溫度應控制在30-35℃范圍內。
分級:將加工完畢的紅參,根據商品要求,按照規格、等級標准,進行挑選配支,應做到規格合理,等級准確。
包裝:按紅參規格、等級分別進行包裝。粗加工製品都是大包裝,有條件的廠家可進行精加工,採用小包裝,以提高紅參經濟效益。
紅參俱有補氣、滋陰、益血、生津、強心、健胃、鎮靜等功效。這些作用紅參與白參沒有嚴格的區別,但在補虛方面一般認為紅參強於白參。久服紅參可以提高人體免疫力、抗疲勞、抗輻射、抑制腫瘤、調整人體內分泌系統。紅參適合於老人、久病體虛者,紅參具有火大、勁足、功效強之特點,是陰盛陽虛者的首選補品,醫葯上治療虛脫或強補多用紅參。
⑹ 人參的功效與作用
性平、味甘、微苦,微溫。歸脾、肺經。功效:大補元氣,復脈固脫,補脾益肺,生津止渴,安神益智。主治:勞傷虛損、食少、倦怠、反胃吐食、大便滑泄、虛咳喘促、自汗暴脫、驚悸、健忘、眩暈頭痛、陽痿、尿頻、消渴、婦女崩漏、小兒慢驚及久虛不復,一切氣血津液不足之證。
人參的營養價值
人參自古以來擁有「百草之王」的美譽,更被東方醫學界譽為「滋陰補生,扶正固本」之極品。 人參含多種皂甙和多糖類成分,人參的浸出液可被皮膚緩慢吸收、對皮膚沒有任何的不良刺激,能擴張皮膚毛細血管,促進皮膚血液循環,增加皮膚營養,調節皮膚的水油平衡,防止皮膚脫水、硬化、起皺,長期堅持使用含人參的產品,能增強皮膚彈性,使細胞獲得新生。同時人參活性物質還具有抑制黑色素的還原性能,使皮膚潔白光滑。它的美容效用數不勝數,是護膚美容的極品。 人參加在洗發劑中能使頭部的毛細血管擴張,可增加頭發的營養,提高頭發的韌性,減少脫發、斷發、對損傷的頭發具有保護作用。 人參內服不僅強身也會起到抗老及護膚美容作用。將人參直接浸入50%甘油,10日用甘油搓臉,或將人參煎成濃汁,每日往洗臉水倒一點,用含人參的甘油搓臉或人參水洗臉,能讓皮膚相當滋潤。
人參的食用方法
人參不可濫用。人參是一種補氣葯,如沒有氣虛的病症而隨便服用,是不適宜的。體質壯實的人,並無虛弱現象,則不必進服補葯。如誤用或多用,往往反而導致閉氣,而出現胸悶腹脹等症。有些人認為人參是一種補品,以為吃了對身體總有好處,這是錯誤的想法。無論是紅參或是生曬參在食用過程中一定要循序漸進、不可操之過急,過量服食。另外,一定要注意季節變化,一般來說:秋冬季節天氣涼爽,進食比較好;而夏季天氣炎熱,則不宜食用。
1.燉服。將人參切成2cm薄片,放入瓷碗內,加滿水,封密碗口,放置於鍋內蒸燉4~5小時即可服用。
2.嚼食。以2~3片人參含於口中細嚼,生津提神,甘涼可口,是最簡單服用方法。
3.磨粉。將人參磨成細粉,每天吞服,用量視個人體質而定,一般每次~1.5克。
4.沖茶。將人參切成薄片,放在碗內或杯中,用開水沖泡,悶蓋5分後即可服用。
5.泡酒。將整根人參可切成薄片裝入瓶內用50~60度的白酒浸泡,每日斟情服用。
6.燉煮食品。人參在食用時常常伴有一定的苦味,如果將人參和瘦肉、小雞、魚等一起烹燉,可消除苦味,滋補強身。
另外,需要特別注意的是,無論是煎服還是燉服,忌用五金炊具。
人參的保存方法
常規保存法:對確已干透的人參,可用塑料袋密封以隔絕空氣,置陰涼處保存即可。
吸濕劑乾燥法:在可密閉的缸、筒、盒的底部放適量的乾燥劑,如生石灰、木炭等,再將人參用紙包好放入,加蓋密閉。
低溫保存法:這是較理想的方法。人參在收藏前要曬干,最佳的暴曬時間以上午9時到下午4時之間,但人參不宜長時間暴曬,同時供葯用的人參已達到一定的乾燥程度。一般只需將人參在午後翻曬1~2小時即可。待人參冷卻後,用塑料袋包好扎緊袋口,置於電冰箱冷凍室里,就能保存較長時間。
人參的適宜人群
尤適宜身體虛弱者、氣血不足者、氣短者、貧血者、神經衰弱者。
人參的禁忌人群http://www.doc88.com/p-1146349882708.html
人參不適宜體質壯實及熱性病人食用。高血壓伴有頭昏腦漲、口苦咽干、性情急躁、大便干結以及肝陽偏亢的患者要忌食。糖尿病伴有口乾作渴、多飲多食、小便赤熱、舌紅乏津的患者要忌食。陰虛火旺有口鼻乾燥、手足心熱、煩躁失眠、口鼻出血以及咯血者不宜食用人參。乾燥綜合征患者及嬰幼兒和服用中葯藜蘆之人不宜食用人參。。。。。。
⑺ 血參的現代研究
丹參 根主含脂溶性的二萜類成分和水溶性的酚酸成分,還含黃酮類,三萜類, 甾醇等其他成分。脂溶性成分中,屬醌、酮型結構的有:丹參酮(tanshinone)Ⅰ、ⅡA、ⅡB[1,2]、Ⅴ、Ⅵ[2],隱丹參酮(cryptotanshinone)[1],異丹參酮(isotanshinone)Ⅰ、Ⅱ[3]、ⅡB[4],異隱丹參酮(isocryptotanshi-none)[3],羥基丹參酮(hydroxytanshinone)ⅡA,丹參酸甲酸(methyl tanshinonate)[1],丹參新醌(dan-shexinkum)A、B、C[1]、D[6],二氫異丹參酮(dihydroi-sotanshinone)Ⅰ[7],新隱丹參酮(neocryptotanshinone)[4],去羥新隱丹參酮(deoxyneocryptotanshinone)[8],代號為Ro-090680的2-異丙基-8-甲基菲-3,4-二酮(2-isopropyl-8-methylphenanthrene-3,4-dione)[9],去甲丹參酮(nortanshinone),丹參二醇(tanshindiol)A、B、C[10],丹參新酮(miltirone)[11],1-氫丹參新酮(1-dehy-dromiltirone),1-氫丹參酮(1-dehydrotanshinone)ⅡA[12],1-氫代異隱丹參酮(1-detoisocryptotanshinone)[13],3α-羥基丹參酮(3α-hy-droxytanshinone)ⅡA[10],1,2-二氫丹參醌(1,2-dihydrotan-shinqiunone)[14],醛基丹參酮(formyltanshinenone),亞甲二氫丹參酮(methylenedihydrotanshinone),7β-羥基-8,13-松香二烯-11,12-二酮(7β-hydroxy-8-13-abietadiene-11,12-dione),1,2,5,6-四氫丹參酮(1,2,5,6-teTCMLIBahydrotanshinone)Ⅰ,4-亞甲丹參新酮(4-methylenemiltirone)[15],丹參內酯(tanshinlactone)[17],二氫丹參內酯(dihydrotanshinlactone)[18],丹參螺縮酮內酯(danshen-spiroketallactone),表丹參螺縮酮內酯(epidanshenspiroketallac-tone)[19],丹參螺縮酮內酯Ⅱ[18],就是丹參隱螺內酯(cryptoac-etalide)[20],鼠尾草酮(miltiodiol)[22]。丹參環庚三烯酚酮(miltipolone)[23]等;屬其他類型結構的有:降鼠尾草氧化物(nor-salvioxide)[22],彌羅松酚(ferruginol)[12],鼠尾草酚(salviol)[14],柳杉酚(sugiol)[15]等。水溶性的酚性酸化合物有:丹參酸(sal-vianic acid)A、B、C,丹參酸A又稱丹參素,其結構為D(+)-β-(3,4-二羥基苯基)乳酸[D(+)-β-(3,4-dihydroxyphenyl)lactic acid],丹參酸B是由3分子的丹參素和1分子的咖啡酸(caffeic acid)縮合形成的,就是 丹參酚酸B;丹參酸C是2分子丹參素的縮合物[24,25];丹參酚酸(salvianolic acid)A、B、C、D、E、G[26-29];迷迭香酸(rosmarinic acid),迷迭香酸甲酯(methyl rosmarinate)[27],紫草酸單甲酯(monomethyl lithospermater),紫草酸二甲酯(dimethyl lithospermate),紫草酸乙酯(ethy lithospermate)[30],紫草酸(lithospermic acid)B[31],原兒茶醛(protocaterchualdehyde),咖啡酸[27],異阿魏酸(isoferulic acid)[30]等。還含黃苓甙(calin)[32],異歐前胡內酯(isomperatorin)[13],熊果酸(ursolic acid),β-谷甾醇(β-stiosterol),胡蘿卜甙(daucosterol)[35],5-(3-羥丙基)-7-甲氧基-2-(3-甲氧基-4-羥苯基)-3-苯並呋喃甲醛[5(3-hydroxypropyl)-7-methoxy-2-(3-methoxy-4-hydroxyphe-nyl)-3-benzofurancarbaldehyde][33],替靠皂甙元(tigo-genin)[1],豆甾醇(stigmasterol)[7]等。根莖中分得丹參酮ⅠⅡA,ⅡB,隱丹參酮,丹參新醌B,二氫丹參酮Ⅰ,亞甲基丹參醌[34]。
從丹參注射液中得丹參酮Ⅰ,隱丹參酮,異阿魏酸,原兒茶酸,琥珀酸(succinic acid),迷迭香酸,丹參酚酸A[35]。
2.甘西鼠尾草 根含丹參酮Ⅰ、ⅡA[36],ⅡB[37],隱丹參酮,羥基丹參酮,丹參酸甲酯[36],紫丹參酯(prgewaqiunone)A、B,亞甲基丹參醌,1,2-二氫丹參酯[38],齊墩果酸(oleanolic acid),紫丹參萜酸(przewanoic acid)A、B[39],丹參新酯B,丹參內酯,去甲丹參酮,二氫丹參酮Ⅰ[40],紫丹參萜醚(przewalskin)[37],紫丹參呋然酸(przewalskenic acid)A[41],紫丹參蒽醌(przewalskinone),1,5-羥基-3-甲基蒽醌(ziganien)[42],β-谷甾醇[36]。此外,同屬植物①白花丹參根含有:丹參酮Ⅰ、ⅡA,二氫丹參酮Ⅰ,二氫異丹參酮Ⅰ,陷丹參酮,羥基丹參酮ⅡA,亞甲基丹參醌,丹參酸甲酯,丹參醌B,丹參新酮,去甲丹參酮,Ro-099680,1,2,15,16-四氫丹參醌(1,2,15,16-teTCMLIBahydrotanshi-quinone),丹參醛(tanshinaldehyde)[43]。②擬丹參根含二萜化合物:擬丹參醛(tanshinaldehyde)[44],三萜化合物:2α。3β,24-三羥基烏蘇-12-烯-28-羧酸(2α,3β,24-terhydroxy urs-12-en-oic acid),2α,3α,24-三羥基烏蘇-12-烯-28-羧酸(2α,3α,24-TCMLIBihydroxy urs-12-en-28-oic acid),2α,3α-二羥基烏蘇烯-28-羧酸(2α,3α-dihydroxy urs-12-en-28-oic acid),2α,3β-二羥基烏蘇-12-烯-28-羥酸(2α,3β-dihydroxy urs-12-en-28-oic acid),2α,3α,19-三羥基烏蘇類羥酸(2α,3α,19-TCMLIBihydroxy urs-12-en-28-oic acid),2α,3β,19-三閎基烏蘇-12-烯-28-羧酸(2α-3β,19-TCMLIBihydroxy urs-12-en-28-oic acid),3-O-乙醯基齊墩果酸(3-O-acetyloleanolic acid)[45]. 【化學成分】
根主含二萜醌類色素,丹參酮(tanshinone)Ⅰ,ⅡA,ⅡB,隱丹參酮(cryptotanshinone),異丹參酮(isotanshinones)Ⅰ,Ⅱ,異隱丹參酮(1socryptotanshinone),丹參新酮(miltirone),丹參酸甲酯(methyl tanshinonate),羥基丹參酮ⅡA(hydroxytanshinone),二氫丹參酮Ⅰ(dihydrotanshinone I),丹參新醌甲、乙、丙,次甲丹參醌(methylenetanshinquinone)和鼠尾草酚(salviol).另報道合鐵銹醇(ferruginol)、Δl-丹參新酮(Δl-dehydromiltirone)、Δl-丹參酮ⅡA(Δl-dehydrotanshinone IIA)、丹參新醌丁(danshenxinkun D)和1,⒉二氫丹參醌等.除二萜醌類化合物外,尚合原兒茶醛(protocatechuic aldehyde)、β-谷甾醇和D(+)β-(3,4一二羥基苯基)乳酸(即丹參素,丹參酸甲),以及縮羧酸化合物(salvianolic acids)A,E等.【理化鑒別】
(1)取該品粉末5g,加水50ml,煎煮15~20分鍾,放冷,濾過,濾液置水浴上濃縮至黏稠狀,放冷後,加乙醇3~5ml使溶解,濾過,取濾液數滴,點於濾紙條上,干後,置紫外光燈(365nm)下觀察,顯亮藍灰色熒光.將濾紙條懸掛在濃氨溶液瓶中(不接觸液面),20分鍾後取出,置紫外光燈(365nm)下觀察,顯淡亮藍綠色熒光。
(2)取上述濾液0.5ml,加三氯化鐵試液1~2滴,顯污綠色。
(3)薄層層析:
樣 品 液: 取粉末1 g,加乙醚5ml置具塞試管,振搖放置1小時,濾過,濾液揮干,殘渣加醋酸乙酯1ml使溶解。
對照品液: 取丹參酮ⅡA、隱丹參酮加醋酸乙酯製成2mg/ml的溶液。
展開: 硅膠預制板,點樣5ml.以苯-醋酸乙酯(19:1)為展開劑。
顯色: 在日光下檢視,可見丹參酮ⅡA紫紅色與隱丹參酮橙紅色斑點。
【含量測定】
照高效液相色譜法測定.色譜條件與系統適用性試驗:用十八烷基硅烷鍵合硅膠為填充劑;甲醇-水(15:5)為流動相;檢測波長為270nm.理論板數按丹參酮ⅡA峰計算應不低於2000。
對照品溶液的制備:精密稱取丹參酮ⅡA對照品10mg,置50ml棕色量瓶中,加甲醇至刻度,搖勻;精密量取2ml,置25ml棕色量瓶中,加甲醇至刻度,搖勻,即得(每1ml中含丹參酮ⅡA16mg)。
供試品溶液的制備:取該品粉末(過三號篩)0.3g,精密稱定,置具塞錐形瓶中,精密加人中醇 50ml,密塞,稱定重量,加熱迴流1小時,放冷,密塞,再稱定重量,用甲醇補足減失的重量,搖勻,濾過,取續濾液,即得。
測定法:分別精密吸取對照品溶液與供試品溶液各5ml,注人液相色譜儀,測定,即得.該品含丹參酮ΠA(C19H18O3)不得少於0.20%。 心血管系統的作用
① 強心加強心肌收縮力、改善心臟功能,不增加心肌耗氧量 ② 對血管作用擴張冠脈,增加心肌血流量;擴張外周血管,血流增加;腦血流量下降。
③ 抗血栓形成提高纖溶酶活性;延長出、凝血時間;抑制血小板聚集(提高血小板內cAMP水平抑制TXA2合成);改善血液流變學特性(血粘度降低、紅細胞電泳時間縮短)。
④ 改善微循環
促進組織的修復與再生作用。
① 促進組織的修復與再生丹參制劑治療:壞死心肌清除快;纖維母細胞分化、膠原纖維形成較明顯;肉芽形成比較成熟。局部淤血減輕、血液循環改善,癒合時間縮短。
② 抑制過度增生對過度增生的纖維母細胞有抑製作用。
保肝
改善肝微循環。
抗菌
丹參制劑中含有隱丹參酮、二氫丹參酮,對體外的葡萄球菌、大腸桿菌、變性桿菌有抑製作用。
降血脂作用
丹參能使主動脈粥樣斑塊形成面積明顯減少,血清總膽固醇、甘油三酯、均有一定程度的降低。丹參可抑制高脂膳食家兔的血脂上升。通過研究發現丹參素還能抑制細胞內源性膽固醇的合成。 丹參煎劑給小鼠腹腔注射43g/kg,48小時l次腹腔注射內未見動物死亡,而64g/kg組10隻動物死亡2隻。丹參水提醇溶部分,小鼠1次腹腔注射的半數致死量為80.5±3.1g生葯/kg,丹參或復方丹參注射液,小鼠腹腔注射的半數致死量分別為136.7±3.8g/kg和61.5g±5.3g/1g。(以生葯含量計);家兔每日腹腔注射丹參注射液2.4g/kg或復方丹參注射液3g/kg,連續14日,未見中毒性反應,動物血象、肝腎功能和體重等均無異常改變,實質性臟器除明顯充血外,未見特殊變化。另外,小鼠每日灌胃2%丹參酮混懸溶液0.5ml,連續14日,大鼠每日灌胃2.5ml,連續10日,亦未見毒性。
小白鼠腹腔注射半數致死量:丹參注射液36.7±3.8g/kg,復方丹參注射液61.5±5.26g/kg。麻醉動物靜脈注射此二劑達臨床應用量40-80倍亦無毒性反應;每天給家兔靜脈注射臨床用量的20-30倍連續14天,也未觀察到毒性反應,而且對於血象,肝、腎功能,體重亦無不良影響,實質性臟器除明顯充血外,來見特殊變化。 丹參對喜樹鹼、環磷醯胺的抗癌活性有增效作用.丹參對肉瘤180 細胞有細胞毒作用.從丹參中分離出的有明顯抗腫瘤活性成分紫丹參甲素,對小鼠Lewis肺癌、黑色素瘤1316和肉瘤180 有不同程度的抑製作用.丹參對腫瘤的作用,有兩種不同的報告: 有實驗發現,丹參有促進癌轉移的作用.單獨應用丹參對 Lewis 肺癌小鼠自發肺轉移有明顯促進作用;單獨應用復方丹參注射液(含丹參和降香)對大鼠 Walker256 癌細胞血行擴散有促進作用.亦有實驗表明: 丹參等組成的活血化淤方在臨床上並未促進食道癌和鼻咽癌病人癌瘤的遠部位轉移;丹參等組成的活血化淤復方也不促進食道癌大出血與穿孔.丹參注射液可使部分病人的膽固醇下降.在實驗性動脈粥樣硬化的大鼠,口服丹參煎劑未見有降低血脂的作用,對主動脈病變亦無保護作用.但對動脈粥樣硬化家兔,可降低血和肝中的甘油三酯.復方丹參對高血脂家兔模型血清膽固醇、中性脂肪、β-脂蛋白亦有明顯的降低作用.丹參及白花丹參能抑制家兔實驗性冠狀動脈大分支粥樣斑塊的形成.
丹參有促進創傷癒合的作用.對人工骨折的家兔,能減輕局部淤血,改善局部循環,促進骨折癒合.其促進骨折癒合的作用,與其提高血清鋅含量、加強骨折斷端鄰近骨組織中鋅的動員以及通過提高骨痂中鋅含量、鋅/銅比值來加速骨痂組織生長和鈣化過程有關.
丹參可改善誘導性腎功能衰竭大鼠的尿毒症症狀.能明顯降低尿素氮、肌酐、甲基胍、胍基丁二酸的血清濃度,既改善高磷酸血症,又改變了血中游離氨基酸的晶型,能促進腎功能恢復.
此外,丹參煎劑給家兔肌注,有降血糖作用.丹參酮有溫和的雌激素樣活性,並有抗雄性激素的作用.丹參對兔腎近曲小管上皮細胞有保護作用.丹參制劑對結締組織病變可抑制膠原的合成,促進分解,可用於治療硬皮病及瘢痕性疾病. 1.隱丹參酮的吸收、分布、排泄和代謝:
以薄層分離和雙波長薄層色譜掃描儀分離及測定生物樣品中隱丹參酮的含量。將29隻小鼠(雄性,體重22-25g,以下同),分成6組,每組3-6隻動物,禁食8小時後,每鼠以隱丹參酮2mg灌胃,給葯後不同時間處死,取全胃腸道及其內容物研成勻漿,提取測定葯物含量。在半對數紙上以葯物回收率作縱坐標,時間為橫坐標作圖,求得隱丹參酮在胃腸道的半量消失時間為31/3小時。另外,將葯物放入小鼠離體胃腸道內在生理鹽水中溫孵(37℃)12小時,測定葯物回收率為98%,因此上述葯物自整體胃腸道消失的情況,基本上反映口服後葯物的吸收,另取8隻小鼠禁食8小時後,灌胃隱丹參酮400mg/kg,2小時後處死,取各組織(2隻動物為一個樣品)研成勻漿提取測定葯物含量,結果表明,口服後肝及肺含量較高,肺、心其次,脾、血漿及腎依次遞減。另將6隻小鼠。靜脈注射隱丹參酮(以少量吐溫80及二甲基亞碸助溶)40mg/kg,5分鍾後處死,測得葯物在組織的含量,以腦、肺、心較高、肝、血漿、腎及脾依次遞減。8隻大鼠(雄性,體重120-150g,以下同),禁食2小時後,每鼠灌胃隱丹參酮350mg/kg,給葯後分段收集尿液,測定葯物含量。給葯後,原形葯物自大鼠尿中排出很少,服葯24小時僅排出給葯量的0.21%,48小時共排出0.34%,另取5隻大鼠禁食12小時後灌胃隱丹參酮150mg/kg,在乙醚麻醉下插膽管,並分段收集膽汁,測定葯物含量。給葯後6、12及20小時內,原形葯自膽汁排出為給葯量的0.17%、0.48%及0.80%。說明葯物自腸道吸收後大部分在體內。大鼠口服隱丹參酮後,尿、膽汁及腸道內容物經提取及薄層層離後,可得7個斑點,純化後得7個紅色或橙黃色結晶。測定其理化性質,其中代謝物6號為未改變的隱丹參酮,7號為丹參酮ⅡA,1號極性最大,根據高分辨質譜測定,代謝物2、3、5及6號體外抑菌試驗均為陽性,但仍以原形葯(6號)活性最強,因此在動物體內發揮葯理作用可能仍以原形葯為主。將隱丹參酮放入離體大鼠小腸內溫孵(37℃)5小時後,腸內容物經提取及薄層層離後,除有原形葯外,尚有少量丹參酮ⅡA。大鼠口服隱丹參酮後3小時內膽汁中首先出現的代謝產物除原形葯外。也是丹參酮ⅡA,說明腸道內或肝臟的脫氫酶可能使隱丹參酮轉化成丹參酮ⅡA。1、2、3、4及5號比隱丹參酮極性大的代謝物在大鼠口服葯物6小時以後才陸續在膽汁中出現,說明葯物經過反復的肝腸循環,在肝臟由肝微粒體葯酶催化,逐漸轉化成相應的代謝產物。例如羥基丹參酮ⅡA可能由羥基化酶所催化,丹參酮ⅡA與谷氨酸的縮合物則可能由醯基輔酶A和谷氨酸2-N醯基轉移酶參與轉化。因此設想,隱丹參酮在動物體內的生物轉化可能有下列途徑。
2.丹參酮的膽汁排泄與肝內轉化:
2.1.試驗動物為大鼠,雄性、體重350-400g,10%烏拉坦1g/kg腹腔麻醉,以小兒頭皮針插入總膽管,固定後先收集1小時的膽汁作為空白對照。葯物先溶入少量二甲基甲醯胺。然後以1%羧甲基纖維素鈉水溶液稀釋至10mg/ml。由十二指腸給葯,而後按時定量收集膽汁,膽汁貯於冰箱過夜,以氯仿提取兩次,合並氯仿液,水浴蒸於,貯於乾燥器,測試前以50ml氯仿定量稀釋,進行高效液相分離並定量;丹參酮在肝勻漿內的轉化,用體重160g雄性大鼠乙醚麻醉後,取肝臟,稱重後以0.15M氯化鉀、0.24M煙醯胺制備均漿,雙層紗布過濾,濾液再以上述溶液稀釋至每10ml相當於肝組織6g。於100ml錐形瓶中加入PH7·4的磷酸緩沖液4ml,肝勻漿液2ml,丹參酮樣 品1mg溶於95%乙醇0.2ml中,對照組加0.2ml不含丹參酮的95%乙醇液。37℃保溫2小時,終止反應後用氯仿12ml分二次萃取。合並萃取液。水浴蒸干。測試前以氯仿100ml溶解樣品,應用薄層分離並定量、(硅膠一CMC薄層,展開劑為苯-丙酮(95:5):肝內抑菌活性成分檢出,試驗採用小鼠,給丹參酮Ⅱ-A後,經不同間隔時間,取肝組織,無水硫酸鈉製成脫水肝粉,進行硅膠干柱層析,分離出相應色帶,參比物丹參酮ⅡA,切下該段色帶後以丙酮洗脫,回收丙酮後作抑菌試驗。
實驗結果表明,大鼠十二指腸給葯後一般在1小時左右即可測得膽汁中有微量的丹參酮排出,其排出高峰在給葯後3小時左右。給總丹參酮制劑組,劑量24mg其中含丹參酮ⅡA3.09mg,隱丹參酮0.6mg。該組動物排出的膽汁中含丹參酮ⅡA量較丹參酮ⅡA組高5-10倍以上。提示制劑組中的隱丹參酮有部分在肝內可轉化為丹參酮ⅡA,此外總酮制劑組的腸吸收較單體丹參酮ⅡA的吸收為多,也可能是其中因素之一。十二指腸給予隱丹參酮後膽汁中不僅有隱丹參酮,尚出現丹參酮ⅡA的色譜峰。給丹參酮Ⅰ後膽汁中所排出的丹參酮Ⅰ較丹參酮ⅡA較丹參酮ⅡA及隱丹參酮略有增多,說明不同結構的丹參酮其在肝內的排出速度是不相等的。大鼠十二指腸給隱丹參酮後,膽汁中出現丹參酮ⅡA,提示隱丹參酮在肝內可經脫氫反應轉化為丹參酮ⅡA。為此,採用大鼠正常肝的習漿液與隱丹參酮在37℃保溫2小時,終止反應後以氯仿提取勻漿液,蒸於氯仿後,用50ml氯仿溶解樣品,然後在硅膠-CMC薄層上精確滴加10ml樣品,展層後圖譜上可見勻漿液中除隱丹參酮外,還形成另一產物,其Rf值為0.42,與濃硫酸反應顯綠色。其紫外吸收與已知品丹參酮ⅡA完全一致。從而證明隱丹參酮在肝勻漿內經脫氫反應轉化為丹參酮ⅡA。此外亦發現在以二氫丹參酮Ⅰ與肝勻漿保溫後,在勻漿液中形成另一產物與濃硫酸反應呈蘭紫色,其Rf值與丹參酮Ⅰ相同,但生成率較低。
為了解服用丹參酮後肝內有無抑菌活性成分,除直接由膽汁中測定其含量外,還參照前文觀察了肝膽及尿液中的抑菌活性成分,應用分枝桿菌607為指示菌。葯物制劑分別為丹參酮ⅡA、丹參酮Ⅰ及隱丹參酮,葯物均配製成油劑,劑量為2mg/只。實驗動物用體重20-25g的雄性小鼠,每組12隻。於給葯後的2、4、16、30小時分別處死3隻,在無菌條件下用皮膚鑽孔器切下直徑6mm的肝組織,同時收集血、尿與膽汁,分別置入事先准備好的含有分枝桿菌607的瓊脂平板上,在37℃溫箱經36-48小時,以抑菌圈達10mm以上為正反應,結果表明:給葯後的第2小時各組動物的肝、膽、血、尿中很少出現抑菌物質出現,其抑菌圈分別為隱丹參酮組26mm(2/3)。丹參酮ⅡA10-20mm(3/3)、丹參酮Ⅰ11mm(1/3)。且該抑菌物質在肝內停留時間較長於小時30肝內仍可檢出。(分母為試驗樣品數,分子代表具有抑菌活性數)。
2.2.丹參酮ⅡA磺酸鈉:
實驗所用標記丹參酮ⅡA磺酸鈉比活性為8.4uci/mg。小鼠體重20-22g,一次靜脈注射3uci/只。分別於給葯後1.6和24小時殺死小鼠,取出心、肝、膽囊、肺、腎、胃、腸和胃腸內容物。稱取一定量組織(一般在20mg)左右,尿和血液吸取量不超過0.1ml過氧化氫,置於70-80℃水浴中消化30分鍾左右,然後用FJ-353雙道液體閃爍儀測定放射活性。所用閃爍液含有0.03%PPO和0.4%POPOP的二乙醇甲醚和二甲苯閃爍液。以14C正十六烷作內標准淬滅校正。各組織中的放射活性以每分鍾脈沖數(cpm)100mg濕重計算。結果表明,小鼠1次靜脈注射後l小時,組織中以肝、肺和腸為高;腎、脾、心、胃次之;腦最低。在6和24小時均趨於減少。腸內容物的放射活性在3個不同時間均占首位,分別為注入量的8.1,52.O和32.7%。膽囊及內容物的放射活性按每隻膽囊重量計算在6和24小時,分別為注入量的12.7和1.2%。小鼠1次靜脈注射35S-丹參酮ⅡA後連續收集24,48和72小時的尿和糞,按上述方法消化,測定放射活性。停止飼食的3日內每天灌胃50%葡萄糖溶液1ml。
在給葯後24小時內尿中排泄率為10.2%,24-48小時和48-72小時內分別為4.5%和1.8%,72小時內總排泄率為16.5%。第1日內糞中排泄率為32%。第2日和第3日內分別為24.1%和19.6%。3日內總排泄率為75.7%。3日內尿和糞的總排泄率為92.2%。從上述結果可以認為35S-丹參酮ⅡA的排泄途徑主要是由膽道排至腸內,由糞中排出。小鼠靜脈注射35S-丹參酮Ⅱ3uci/只後2,5,10,20,30,60,90,120和240分鍾從眼後靜脈叢取血O.01ml,測定全血的放射活性,結果給葯後2分鍾血中平均放射活性為75843cpm/0.1ml血,90分鍾已降至3758cpm/0.1ml血。至240分鍾仍在低水平。小鼠靜脈注射一定量35S-丹參酮ⅡA磺酸鈉後收集24小時的尿,濃縮分離後經薄層鑒定,表明一個是原形葯,另一個為代謝產物。
2.3.丹參素在生物樣品中的葯代動力學:
以醋酸乙酯為溶劑,分別掃描激發光譜與熒光發謝光譜,峰波長各為?EX285nm,?EX314nm。丹參素濃度在1.0-9.0xl0(-6)g/ml范圍內,與熒光強度呈線性關系。相關系數r=0.9996,回歸方程C=1.0168x10-7F-1.815x1O(-7)。丹參素的醋酸乙酯提取穩定,於3小時內測得的熒光強度數據恆定。於血漿中,按上列丹參素濃度線性范圍的熒光強度數據表明,其直線相關關系亦屬良好,r=0.9997;回歸方程C=1.497×10(-7)F-1.470×10(-7)。分別吸取丹參素純品水溶液(0.03mg/ml)0.15-1.35ml,水稀釋至1.50ml,各加入家兔空白血漿1.0ml,稀H2SO40.5ml,用醋酸乙酯提取(3x1.5ml),於?EX285nm加血漿,稀釋至2.5ml,同法操作,作為標准,測得回收率結果平均為76.47±2.427%,變異系數CV:3.174%(n=20)。
取家兔5隻,經快速耳靜脈注射丹參素(針劑30mg/kg)後,於5、15、30、60、90、120擴150分鍾定時抽血、取血漿,如前操作,測定血葯濃度,用空白血漿作對照。由實驗數據的均值,以丹參素濃度的對數與時間作圖,為一直線。顯示丹參素的葯素的葯代動力學為單室模型,其參數消除速率常數和生物半衰期各為:Kel=0.0456±0.0141分鍾:t1/2=16.58±5.768分鍾。
⑻ 人參的作用,怎麼吃好
人參
別名:黃參、棒槌、血參、人銜、鬼蓋、神草、土精、地精、海腴、皺面還丹
簡介:人參屬於五加科植物,
具有輕微特異的香氣,是一味名貴的中草葯。人參共分為園參和山參兩大類,栽培的稱「園參」,野生者稱「山參」。園參曬干或烘乾稱「生曬參」,蒸制後乾燥稱
「紅參」;山參曬干,稱「生曬山參」。
人參,多年生草本植物,喜陰涼、濕潤的氣候,多生長於晝夜溫差小的海拔500~1100米山地緩坡或斜坡地的針闊混交林或雜木林中。由於根部肥大,形若紡
錘,常有分叉,全貌頗似人的頭、手、足和四肢,故而稱為人參。古代人參的雅稱為黃精、地精、神草。人參被人們稱為「百草之王」,是聞名遐邇的「東北三寶」
(人參、貂皮、鹿茸)之一,是馳名中外、老幼皆知的名貴葯材
季節:普通參採用一次移栽,6年收獲。
邊條參採用兩次移栽。6-8年收獲。
石柱參主產遼寧寬甸。採用直接播種或育苗移栽,培育15年左右收獲。
人參的功效與作用
人參為五加科植物人參的根。世界上的人參有中國的「吉林人參」、朝鮮的「高麗參」、日本的「東洋參」、美國的「西洋參(花旗參)」。人參含有人參皂苷、人參酸、揮發油、糖類、膽鹼、多種氨基酸、煙酸、泛酸、維生素Bl、維生素B2及鈣、磷、鉀、鈉、鐵等成分。
人參性味甘、微苦,溫,具有補氣養血、固液生津、補肺健脾、益智安神、開心明目、大補元氣等功用,適用勞傷虛損、心衰氣短、自汗肢冷、心悸怔忡、久病本
虛、神經衰弱、中風、陽痿、尿頻、消渴、食少、倦怠、眩暈頭痛、婦女崩漏以及久病不愈、一切氣血津液不足之症。現代醫學研究證實,人參對神經系統有良好的
調節作用,可興奮中樞神經,有強心作用,有促性腺激素樣作用,能降低血糖,增強細胞分泌胰島素的功能,能增強腎上腺皮質功能,提高機體對外界環境的適應能
力,提高機體免疫力。人參還可以促進蛋白質的核糖核酸合成,抑制高膽固醇血症的形成,降低膽固醇,方止動脈硬化,可用於心衰、免疫力低下、糖尿病、高脂血
症等疾病。
如何挑選人參
"櫻桃蘿卜:影響營養素的吸收
水蘿卜:人參補氣 蘿卜通氣 二者作用抵消"
人參的製作技巧
生曬參:連須根一起挖出,除凈泥土,曬干。
紅參:取園參水子剪去支根及須根,洗刷干凈,蒸2-3小時,至參根呈黃色,皮呈半透明狀為宜,取出烘乾或曬干。主要成品有紅參、邊條參等。[4]
糖參:取鮮參洗刷干凈,置沸水中浸泡3-7分鍾,撈出,再入涼水中浸泡10分鍾左右,取出曬干,再經硫黃熏過。然後用特製的針沿參體平行及垂直的方向扎小
孔,浸於濃糖汁(100毫升水溶135克糖)中24小時。取出後曝曬1天,再用濕毛巾打潮,使其軟化,進行第2次扎孔,浸於濃糖汁中24小時。取出後,沖
去浮糖,曬干或烤乾。主要成品有白人參(為園參水子或移山參水子的加工品)、糖參(為各種鮮參的加工品)等。
大力參:取鮮參在沸水中浸煮片刻後曬干。
掐皮參:加工法與糖參相似,一般將參體浸沸水中3次,每次1-2分鍾,約三成熟時,再將支根置沸水中約20分鍾。參體經扎孔後放入較稀的糖汁中浸3次,取出微火烘烤,使皮與內部分離,再用竹刀輕扎外皮,使成點狀即成。
人參的保存方法:
"人參因含有較多的糖類、黏液質和揮發油等,所以容易出現受潮、泛油、發霉、變色、蟲蛀等變質現象。人參的貯藏方法有幾種:
1、常規保存法:對確已干透的參,可用塑料袋密封以隔絕空氣,置陰涼處保存即可。
2、吸濕劑乾燥法:在可密閉的缸、筒、盒的底部放適量的乾燥劑,如生石灰、木炭等,再將人參用紙包好放入,加蓋密閉。
3、低溫保存法:這是較理想的方法。人參在收藏前要曬干,最佳的暴曬時間以上午9時到下午4時之間,但人參不宜長時間暴曬,同時供葯用的人參已達到一定的
乾燥程度。一般只需將人參在午後翻曬1-2小時即可。待其冷卻後,用塑料袋包好扎緊袋口,置於電冰箱冷凍室里,就能保存較長時間。"
人參的食用禁忌:
由於人參(尤其是野山參)有明顯的強壯興奮作用,所以體質健壯的人都不適合服食,否則極易導致「人參濫用綜
合征」,出現面紅目赤、神經過敏、失眠煩躁、口鼻出血或咯血、皮膚瘙癢、血壓升高、男子性功能亢進、小兒性早熟等症狀 1.體質壯實及熱性病人忌食。
2.高血壓伴有頭昏腦漲、口苦咽干、性情急躁、大便干結以及肝陽偏亢的患者要忌食。
3.糖尿病伴有口乾作渴、多飲多食、小便赤熱、舌紅乏津的患者要忌食。 4.陰虛火旺有口鼻乾燥、手足心熱、煩躁失眠、口鼻出血以及咯血者不宜食用。
5.乾燥綜合征患者及嬰幼兒和服用中葯藜蘆之人不宜食用。 6.人參不宜與山楂、蘿卜及茶一起食用。 7.人參忌用鐵鍋煎煮。
人參的適合體質:一般人均可食用。
摘自網路網友,謝謝。
⑼ 人參都有哪些做法,會給人的身體帶來怎樣的影響呢
人參是一種良好的滋補品,具有滋補和腎,泵送和痰的效果,特別是在炎熱的夏季體內,加速新陳代謝增加,能量消耗增加,導致人體,這導致人體是疲勞的疲勞,你可以通過吃人參來補充你的身體。
夏季滋補好產品——人參,這四種食物更好,不要錯過
你可以在夏天吃別人嗎?
夏季,各種病原體的季節正在增長和轉載,人們易於各種傳染病,如肝炎,胃腸炎等,往往在康復過程中,經常出現,物理弱點,口腔症狀如干,低溫等等,這一次可以服用人參,這有利於滋養尹益珍。如果身體弱,總是盜汗,呼吸急促,全身,無食慾,失眠,夢,也可以服用人參,可以促進食慾,增強身體健康。有哮喘患者,支氣管炎,夏季,通過人參,可以提高身體的豁免,防治慢性病的發作,可以達到冬季疾病的影響。
誰不適合使用?
1.過敏的人群,如果是皮疹,就不可能接受它。高血壓患者不能吃人參,否則會導致腦血管的事故。吃了一個人參後,你不能立即喝茶,吃蘿卜,因為人們是比較人,這很容易影響他們的效果。
2,當寒冷是發燒時,你不能帶人,因為心悸在發燒時非常震驚,它會加速人參後血液循環,增加心肌症狀。除了這種煩躁之外,刺激性的人不能帶人,或者他們會影響睡眠。尖端
雖然人參是一件好事,但不吃東西,更好,無論你要注意什麼,你不能在吃完後立即喝茶,或者你會影響人參的療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