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如何練習網球底線正手平擊球
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准備姿勢 面對球網,雙腳自然分開與肩同寬,雙膝微屈身體略向前傾,重心落在雙腳的前腳掌上,兩眼注視前方。
後擺引拍
轉動雙腳,左腳向右前方上步,右腳向右轉90度與底線平行,同時轉肩轉髖帶動右手向後擺動引拍.
擊球動作(前揮擊球)
從後擺進而向前揮動時緊握球拍,手腕後伸、固定,用力登腳,轉動身體和揮拍,正拍的擊球點在身體的右側前方不超過腰的高度。
隨揮跟進動作
揮拍沿著球飛行的方向前送,揮拍動作在左肩上方結束,拍頭指向上方高出頭部。
② 網球中的正手擊球很重要,普通人應該如何開始訓練
正手擊球是網球最基本的擊球方法。也是大多數運動員得分取勝的主要手段。我們將正手擊球分解成6個步驟來幫助你建立一個完美的正手擊球!本期內容:正手擊球6步1.握住球拍無論你是在東方,西方還是其他任何一個握法,都要注意一個握法的小細節。五指並攏拍拍手,會有很大的緊張感,擊打動作會比較僵硬。
簡單的練習鑒於以上兩點,可以嘗試下面的小練習。兩臂中間夾著一個健身球,兩臂由球連接,使兩臂同步運動。在這種情況下,練習者只能通過身體的旋轉來向後驅動球拍。避免正手鉛球常見的失誤,即鉛球完成後身體仍然對著網,依靠手臂大幅度後撤而不轉身。有了健身球的攔網,就不能只靠手臂來揮球,這樣手臂就能同步,轉肩就能輕松擊球。而且小臂向前伸展夾住球,球拍與身體保持適當的距離,保證打在前面的球上。
③ 試述正手底線抽球技術的動作構成及其動作要領
動作要點
①握拍法東方式正拍握拍法或東西方混合握拍法。
②准備姿勢正確的底線正拍擊球總是提前進入准備狀態。因為正手擊球需要較長的揮拍動作。准備時,面對球網,兩腳分開與肩同寬,身體前傾,雙膝微屈,重心落 在前腳掌上,右手握拍,左手輕托拍頸,拍面垂直地面並指向對方,注意力集中准備迎擊來球。
③後擺動作當發現對方擊球朝正拍來時,就開始。後拉拍,轉髓的同時轉動雙肩,帶動拍子向後引,成引、 做後擺動作;或直接向後拉拍,肘關節彎曲並稍抬起(注 意手臂不要伸直),與此同時,左手向前伸出,以保持身體平衡。
④擊球時的步法擊球步法分為「關閉式」和「開放式」 兩種。關閉式步法是在球拍做後擺動作的同時右腳向右轉,約與底線平行,左腳向右斜前方做45度角邁出。「開放式」步法是在球拍向後引做後擺動作的同時,雙腳基本與 底線平行,只是需要較多的轉體動作相配合。這兩種擊球步法,它們擊球前的重心都在右腳上,隨著擊球和動作的隨揮,重心移向左腳。
⑤擊球動作從拍子後擺進入向前揮動時,一定要向前迎擊球,藉助轉髖和腰的快速短促扭轉,利用離心力大 力擺動身體並立即揮出球拍。此時應緊握球拍固定手腕,肘關節微屈,擊球點在軸心腳的側前方。關閉式步法 擊球點在左腳尖的前方;開放式步法擊球點在右腳側前方。
⑤隨揮動作擊球後隨揮動作的去向意味著球的去向。擊球後,球拍沿著球飛行的方向繼續向上揮動,肘關節向前上方跟進前伸,轉體動作也由後擺時的側身對網 轉向正面對網,拍子隨揮至左肩上方結束,動作放鬆,同時馬上還原到准備回擊下一次來球的狀態。
④ 我是大學生,網球初學者,為應付考試,如何制定一個提高底線擊球技術的小訓練計劃
1.練習步驟
(1)根據底線正、反拍拍擊的技術和步法要求,可先進行徒手或持拍揮拍練習,體會揮拍時向後拉拍,轉肩及腰部扭轉和重心交換等動作要領。
(2)揮拍時可先進行單個動作的分解練習。例如:准備動作是"1";轉著向後引拍,向側前方跨步是"2";腰部扭轉,向前揮拍是"3";腳步跟上,動作還原是"4"。然後再進行連貫動作的揮拍,直至動力定型。
(3)在原地練習揮拍的基礎上,結合步法作揮拍練習,體會步法與手法的協同配合。
(4)對球進行底線正、反拍擊球練習,此練習方法對初學者來說效率高,效果好,能很好地體會動作和球感。
(5)由教練送多球,進行單個動作的擊球練習。
2.底線對練方法
(1)底線正、反拍對打斜、直線練習。
(2)底線正、反拍一點打兩點練習。先固定線路,逐漸加大難度到不定點線路。
(3)兩條斜線對兩條直線的練習。亦稱"8"字線路先固定線路然後到不固定線路。
(4)斜線與直線的交叉練習。亦稱"N"字線路。
(5)底線進攻與防守的練習。
(6)反拍對打,側身正拍攻球練習。
(7)三分之二場地正拍抽擊球打一點或打兩點練習
(8)底線單線定點對練加多球撲球練習,以提高擊球次數及訓練強度。
(9)底線單線或綜合練習加變線,以提高實戰能力。
(10)網前兩人截擊,底線一人正、反拍定點或不定點破網練習,以縮短回擊球時間,增加練習的密度和難度。
(11)網前一人截擊,底線破網定點斜線或直線練習。
(12)網前一人截擊控制球,底線的運動員跑動破網,提高跑動中破網能力。
(13)網前綜合截擊,底線綜合破網加變線破網,提高實際破網能力。
3.注意事項
(1)在教學過程中,要注意循序漸進的原則,先慢打再快打,先輕後重,先穩再凶,由淺入深,逐步掌握。
(2)要特別注意多在跑動中練習擊球,要死線活打結合實戰。
(3)握拍要正確,提前准備,注意力集中,眼不離球。
(4)觸球時手腕要堅固,擊球動作簡單化,擊球時重心要穩,擊球後球拍跟進動作要完整和柔和。
4.易犯錯誤及糾正方法
(1)正拍抽擊球
①擊球點太靠後,造成擊球困難。
糾正方法 : A.反復強調正確的擊球位置。 B.練習者原地站立,在正確的擊球位置自拋球或由專人拋球反復練習擊球動作。
②球拍拉拍時肘關節領先,造成擊球時手腕小臂緊固困難,擊球無力。
糾正方法 : A.練習者肘關節固定,用非持拍手推拍完成後引拉拍動作。 B.一人站於練習者身後,用手抵擋練習者肘部。 C.強調練習者用拍頭後擺,而不是用手臂後擺球拍。
③球拍後擺拉拍過大。
糾正方法 : A.練習者從預備姿勢開始,以右腳為軸原地向持拍側轉體至身體側對球場,不要求後擺球拍。 B.在練習者身後設障礙物,限制球拍的過大後擺。
④擊球時,拍面固定不住,使球得不到前進的力量。
糾正方法 : A. 要求練習者擊球瞬間停住球拍,然後隨球揮拍至結束。 B. 要求練習者每次擊球後,檢查拍面是否基本垂直於地面。 C. 要求練習者抽接近於挑高球的正手抽,同時感覺拍面是打開的。
⑤擊球後球拍隨揮不夠,有彈擊球的感覺。
糾正方法 : A.反復模仿隨揮動作。 B. 要求練習者擊球後,球拍運動到左肩處結束。
⑥擊球時步法不協調。
糾正方法 : A. 練習者反復做自己拋出球後,積極移動,在正確 的擊球位置停住,並檢查位置是否正確。 B. 練習者反復進行小步幅,快頻率接近來球的練習。
⑦擊球後左手交叉於體前。
糾正方法 : A. 練習時,要求練習者左手在身體前面,當球快到之際,左手指向球。 B. 要求練習者擊球時注意以頸為軸,兩肩轉動。 C.也可在擊球過程中,練習者將左手放在口袋裡。
(2)反拍抽擊球
①擊球點過晚或太靠後,造成擊球困難。
糾正方法 : A.練習者練習時,在擊球瞬間停住檢查出球點。 B.擊球要及時引拍。
②後擺拉拍不充分或太慢。
糾正方法 : A.練習者做好預備姿勢。一人向練習者反手連續 拋出幾個球,練習者快速轉動身體並向後引拍,盡可能避免球擊著球拍。 B.練習者注意左手拉拍至左肩有肌肉緊張的感覺。要求每次都能做到這個程度。
③隨揮擺動不充分。
糾正方法 : A.練習者側身站立,球拍不後擺,反復練習擊反手球。 B.練習者側對鐵絲網等障礙物一定距離站立(持拍 側離網1.5米左右),一人拋球,練習者擊球後,要求球拍觸及錢絲網等障礙物。
④拉拍過程中球拍離身體太遠。
糾正方法 : A.要求練習者拉拍結束時,拍柄觸及身體。B.拉拍時,練習者持拍手的異側手拉拍迫使球拍靠近身體。
⑤拉拍時轉體不夠。
糾正方法 : A.擊出大角度球到練習者左側,迫使練習者轉體去追擊來球。 B.練習者反復練習引拍轉體動作。
(3)反拍削球動作易犯錯誤及糾正方法 。
①拉拍結束時球拍過低。
糾正方法 : A.練習時,要求練習者拉拍引好後,拍頭高度高於反拍上旋擊球的高度。 B.擊球時拉拍要及時提前些。
②隨揮程度不夠。
糾正方法 : A.練習者反復模仿正確的擊球後隨揮動作。 B.在隨揮結束的位置設置標志,練習者對網反復練習自拋自擊。要求練習者擊球後,球拍觸及標志。
⑤ 網球正手擊球有什麼技巧
首先是
「准備」
是擊球的基礎
然後是
「引拍」
要盡量簡潔
不要僵硬
第三是
「擊球」
是最重要的一個環節
第四是
「隨揮」
不要可以去做多麼帥的隨揮
要靠慣性自然完成
最後還要加一個
「還原」
它是你下一次進攻的前奏
准備姿勢:降低重心,半屈膝,將重心放在前腳掌上,便於判斷啟動。判斷是正手方向來球後,准備轉體拉拍。
轉體拉拍:利用轉體,轉肩並把球拍往後拉出,這個動作完成的標志,可以以你越過左肩去看來球為好。
擊球:擊球點是球拍接觸球的空間位置(不是指球拍上的甜點)。正手擊球點在身體右前方,高度在腰部左右為理想。
揮拍和隨揮:當球拍接觸球後,讓揮拍的慣性帶著球拍繼續運動,向擊球方向送出至不能再伸展,放鬆右手隨慣性繞回球拍至左肩上方。
參考資料:http://www.dono.com.cn/teach.htm
⑥ 網球正手底線抽球的要領有哪些
轉生引拍到位(一般身體垂直於網帶),切記不要手張太開,或太窄,拍面垂直於地面,拍柄垂直於網帶(指向來球方向),先轉體帶動球拍轉動(不要只是用手來打球),身體轉到面對球網,在身體前方20cm左右的位置擊球,擊球後迅速收前臂並伴隨轉體,將身體轉到再次垂直於網帶,也就是轉體180°,將球拍收到自己的左肩部位(以右手為准),這樣就完成一次底線擊球,在這些當中,最主要的是轉體,引拍,和擊球點,其中最主要的是轉體,這個是力量的最主要來源,千萬不能只用手臂來打網球
⑦ 簡述網球底線正手抽擊上旋球的技術動作要領
首先是准備動作
底線擊球的准備:雙手自然持拍門於體前,非持拍手以拇指、食指、中指輔助持拍,這樣能減輕持拍手的負擔,對擊反手球時的換握也很有幫助;兩腳分開與肩同寬或略寬於肩,稍呈內八字,重心落在前腳掌上;膝關節微彎顧並稍內收,保持彈性(便於起動、變向);上體自然前傾,含胸、收肩,保持一種比較戒備但又很放鬆的狀態,隨時准備起動、出擊。有一點需要注意,准備擊球時雙手切匆緊緊抓住拍柄,只要保持球拍不脫手就足夠了。另外,在網球底線擊球的准備姿勢上的任何准備都不應單單只是擺個靜止的姿勢,如果不能夠將此姿勢融入到動態的、積極的步法移動及腳步調整當中去,那麼這個姿勢擺得再好也將是沒有任何意義的。
其次是引拍動作要領,主要包括6點。
在准備動作基礎上,與持拍手相異一側的腳向來球方向邁進半步至一步,並將重心移至持拍手相同一側的腳上,同時向後轉體帶動手臂後擺球拍。
1.後擺幅度:一般來說,若身體側對球網站立且雙臂自然側平舉成180度,那麼後擺時持拍手最好不要擺過這個限度。後擺幅度過大會延誤前揮擊球的時機,球員在不妨礙前揮發力的基礎上應盡可能地縮小後擺幅度以節省來回揮動球拍所耗費的時間及體力,力爭用最經濟的動作擊出最富成效的球。
2.後擺高度:比較理想的高度是持拍手與腰、髖部同高,拍頭略高於手並與手保持協調一體,二者在後擺過程中皆不要有大的翻轉和扭動,否則將直接影響出球的穩定性。
3.後擺的時機和速度:幾乎每個網球選手都曾遇到過來不及擊球的情況,究其原因,除了與球員的預測及判斷能力、奔跑能力、技術掌握的熟練程度有關外,後擺時機和快慢的掌握更是症結的核心。初學網球的朋友請記住下面這樣一條雖不嚴密但卻百分之百行得通的「公式」:早做後擺,快做後擺----充足的准備----從容的擊球
4.後擺時的拍面:自然向地面傾斜,具體角度視各人習慣而定。
5.後擺弧線:從准備動作到後擺球拍,持拍手應帶動球拍由高至低畫一個圓滑的弧線,在此期間手腕不要僵硬地禁錮在一個角度上,小臂放鬆以帶動手腕、拍頭順應此弧線做輕微的弧形擺動。
6.「轉體」是影響發力效果的一個重要環節,它包括轉肩及轉髖兩部分,手臂做弧形的後擺必須是在轉體的帶動和配合之下,肩與髖中有一個部位沒有轉過來都不是真正意義上的轉體,都不利於發力動作的協調,甚至會給發力製造障礙。肘部動作與轉體一樣可以影響發力的效果,關繫到整個擊球動作的成敗,而初學者恰恰是經常控制不好自己的肘部,總是從後擺球拍開始就讓其隨意活動。正確的做法是:肘部在後擺過程中時刻都要保持彎曲,保持彈性並收近腰部,絕不能直臂後擺或讓肘部散離身體。身體轉動半徑的長短會直接影響到轉體發力的速度及發力的效果,而肘部彎曲與否又對身體轉動半徑的長短起決定性作用,初學者對此應有足夠的認識。
然後是揮拍擊球要領,主要包括5點。
在後擺動作的基礎上,重心由支撐腳移到前腳,同時蹬地、轉體並帶動手臂自下而上揮拍迎擊來球。
1.「自下而上」:清楚地表現了由後擺至擊中來球這一過程中,手及球拍所經過的自下而上的揮拍軌跡。從圖中也不難發現:到達擊球點之前拍頭是低於擊球點的,所以如此,關鍵在於「上旋」二字,我們的目的是要擊中球的後下部,然後依靠自下而上向前上方揮拍的力量將球提拉呈上旋出手;另一個需注意的是:在此過程中,持拍手應帶動球拍順著後擺的弧線繼續畫弧,只不過由「由高至低」轉為了「自下而上」,其間不應有脫節及生硬的停頓,特別是後擺轉至前揮的「轉折」之處,手腕與小臂都不應僵硬、死板地緊緊固定不動,應依然是順應大弧線做輕微而有彈性的擺動,拍頭也就伴有一個自然下落再上提的動作。
2.擊球點的位置:擊球點是擊一切球的核心所在,球員的跑動、揮拍等一系列努力都是為這一點服務的,都是為了千方百計找好、找准擊球點的位置並且在這最關鍵的一瞬間釋放出所有的能量以與來球相抗衡。擊上旋球最理想的擊球點是在身體側前方相當於腰部高或略低於腰部的位置上,此時重心已移至前腳,身體也應該已轉向出球方向,在此位置和狀態下擊中球,人體的姿勢比較舒展、視野非常開擴,最關鍵的還是加力過程在此正好達到了巔峰。
談到擊球點,許多初學者在擊球時總有這樣的情況,就是感覺擊球點離身體太近,球像要撞到身上來似的。這種現象很大程度上是跑位方法不對所造成的。初學者常常有一種認識,即擊球點就是擊球者應全力以赴奔向前去的那一點,其實不然,其間應該有一段距離,這段距離留給了手臂和球拍。如果擊球者預測的擊球點比較遠,需要奔跑數步才可擊到球,那麼擊球者跑動的目的應是為擊中球而取位、站位的點,是雙腳最後要「佔領」的位置,而不是球與拍相觸的擊球點。分清了其中的區別,在取位時把擊球點「讓」出來,擊球點離身體太近的現象就會得以改觀,也不會感覺球要迎面撞到身上來了。
3.到達擊球點時的拍面:擊上旋球時,拍面在擊球點的位置上是稍向地面傾斜的,如果拍面打開上仰則擊出的球可想而知要往天上飛,但若關得太厲害則容易下網,合適的角度需擊球者自己去體會和掌握。這里還要注意的是,到達擊球點時球拍整體與整個手臂不應成一條直線,而應保持一個近垂直的角度,這樣就確保了球拍與球能夠在一個打開得最充分的平面上做最充分的接觸。
4.介紹後擺時提到過肘部彎曲的問題,前揮擊球時肘部仍要保持彎曲、角度牢固並收近身體,其目的也同樣是為了縮短身體轉動的半徑以便於發力。另外,直臂前揮擊球還將對肘關節的安全構成威脅,易誘發網球肘等勞損性傷病。初學者可以分別試一下兩種不同的感覺:(1)直臂揮拍擊球;(2)屈肘並把肘收近身體揮拍擊球。哪一種比較易於發力且不感覺肘部吃力呢?
5.擊球的力量源於身體而非手臂,這是網球初學者常常會產生誤會的一個問題。在很多人的印象中,打球是否有勁兒主要靠胳膊,彷彿只有具備一雙強壯的臂膀才可以擊出重磅的球。其實這是很失偏頗的。實際情況中,手臂的力量隨然重要,但它的主要作用在於控制球拍、對抗來球、協調發力動作而非真正地去發力。由後擺球拍轉至前揮擊球,在這一過程中屈膝、蹬地和來回轉體所產生的身體慣性才是發力的根本,手臂僅僅是在此慣性的帶動下去完成控制球拍走向的任務並保證球拍不亂晃。以後我們還會多次提到這個問題,初學者最終也一定要學會用慣性和速度而不是靠肌肉的絕對緊張或手臂的甩動去加力、去擊球,否則打網球將是一件極費力的苦差事,受傷也必定在所難免。
接下來是隨揮動作要領技巧,主要包括3個方面。
「隨揮」即隨球揮動球拍。到達擊球點之後,雖然球與拍面的接觸已經完成,但這並不意昧著整個擊球過程的結束,轉體及自下而上前揮球拍所形成的慣性仍然存在,隨揮就是要順應此慣性並且利用此慣性引導手臂及球拍沿出球方向繼續送出,最後在其勢末收住球拍、結束擊球。盡可能地多送球一程可對出手後的球起到「保護」的作用,可令球飛行得更加平穩,更加聽話。
1..隨揮的高度和幅度:隨揮結束時持拍手應與其異側的耳朵差不多高,並且身體也應已完全面向出球方向。初學者常常覺得這個高度和幅度比較誇張,也比較費力,其實,若每一次擊球都能夠盡力達到此標準的話,很快你就會發現自己發力的能力比原來增強了。因為如果不大面積轉肩、轉髖的話,隨揮是很難達到此幅度的,而轉肩和轉髖正是轉體發力的根本,這是「由表及裡」的效應。初學者可以在隨揮時有意令持拍手觸到自己的耳朵,久而久之就能找著隨揮的感覺了。
2.隨揮時後腳勿著急向出球方句邁進,否則會破壞身體的平衡,導致發力失敗。
非持拍手在揮拍過程中應起到掌握身體平衡的作用,包括隨揮時接住末勢的球拍,不要總是令其緊吊在體側。在這里,我們還要談一下擊落地球時如何控制出球方向,因為它與非持拍手有很大的關系。充分發揮非持拍手的作用是正手擊球控制出球方向最簡單易行的方法。如果想打斜線的話,從後擺開始至到達擊球點後「送球一程」,非持拍手絕不要隨便擺動或吊放在休側,而應是始終牢牢地指向你所希望打的那條斜線,轉體的慣性再大也不要動搖。直線也是如此。如果隨揮的時候你的非持拍手還在與那條直線遙相應呼,那麼你絕少有可能打出一條令人失望的線路。本質的問題在於非持拍手不僅可以幫助擊球者掌握平衡和更順利地轉體發力,同時也可以限制擊球時轉體的幅度,而對初學者來說,出球的大方向恰好是由轉體的角度決定的。如此,反手的出球方向也要由轉體角度來控制,打直線時,身體轉到面向這條直線時就該「制動」了;打斜線時,身體加大轉動幅度直到面向這條斜線為止,單雙手握拍皆然。還需要強調的是,持拍手前揮送球的目的性也要為初學者所注意,想往什麼地方打球,拍面就要往這個方向送,整個人的走向也要朝著這個地方跟進。上述幾方面都能貫徹好的話,控制出球方向應該是不成問題的。
3.「眼跟球走」:細心的朋友可以發現,打球時擊球者的目光應該沒有一刻離開過飛行當中的球,球出手後也是如此,包括盯牢擊球點那一瞬間。初學者經常會遇到揮拍擊球卻沒擊到球的尷尬情況,如果能試著「眼跟球走」,不讓球有一刻逃離自己的視線,那麼這種情況發生的概率就會明顯下降,因為在「盯球」的過程中你的注意力集中到球上了,而初學者往往意識不到應該這樣做。
擊球過程其實就是加大慣性、爆發慣性、再順應慣性的過程,擊球點是力的爆發點。除到達擊球點一瞬間需握緊球拍並保持手腕、肘的固定與強勁外,擊球者一定還要注意加力的漸進性,也就是說肌肉的放鬆與發力都應有彈性和清晰的節奏,手臂不能時時都處在緊張僵硬的狀態之下,否則是難以獲得足夠的揮拍速度和力量去擊球的,因為力量都內耗在與本體肌肉相抗衡上了,這是極大的浪費。請記住:任何緊張、痙攣性的或是離心性的動作都將對發力產生相反的作用。
隨揮動作結束後,擊球者所要做的下一件事是盡快回到底線中點或所判斷到的有利於准備下一次擊球的位置上,下一次擊球准備的開始就意味著上一次擊球已經完整地結束了,整個擊球動作應力求做得流暢、自如、大方、完整。
最後說說正手擊上旋球握拍要領
根據不同的習慣,正手擊上旋球時採取東方式正手或西方式揮拍法,需要指出的是:擊正手上旋球中適合採取大陸式握拍,此種握拍法在擊球過程中,特別是在到達擊球點的一瞬間為了使拍面能保持稍關(稍向地面傾斜)而擊球者必須有一個壓肩和旋腕的動作,經常做這個動作對了腕、肘、肩等關節是有損害的。為避免勞損性受傷,網球初學者從開始就盡量不要選擇這種既不舒服又不安全的握拍方式。
在網球場上,任何擊球動作幾乎都可由准備、後擺球拍、前揮擊球及隨揮這幾個環節組成,每個環節完成得越到位,環節間接續得越連貫、周密,擊球的效果也就會越好。
⑧ 網球底線正反手擊球的技術要點
雙手反拍擊球技術使反手擊球在網球比賽中由防禦性手段演變為進攻性手段。從而極大的增強了網球底線技術的進攻能力。使底線全攻型選手達到了一個新的高度水平。
反手動作
握拍:雙手半西方式握拍。左手主導揮拍動作。
拉拍:將肩膀向左轉動並用雙手將球拍往後拉出。 擊球點:擊球點是球拍接觸球的空間位置(不是指球拍上的甜點)。反手擊球點在身體左前方,高度在腰部以上肩膀以下。
揮拍:揮拍時將球拍從下往上,從後往前繞身體揮擊。
隨揮:當球拍接觸球後,讓揮拍的慣性帶著球拍繼續運動,直到球拍到達圖片所時示位置。
站位:在拉拍時,將右腳向左前方踏出,形成這樣的站姿。重心略微靠近前腳。注意保持平衡。
要領
手腕:與羽毛球乒乓球不同,網球中手腕基本固定不動,尤其在初學階段。如土,手腕在擊球瞬間保持這樣的姿勢。
手肘:手肘貼近腰部,避免手臂往外伸展。
眼睛:盯住球看。努力判斷球的飛行軌跡。注意力集中在球上。
腿:仔細調整自己的位置。
練習一,近距離對打 雙方站在底線後。以盡量慢的速度將球來回打起來。把球打到對方能舒服回擊的位置。
目標:能夠對打30個來回不失誤。
練習二,近距離斜線對打 方式與練習一類似,但雙方站在場地的對角線上,將球打給站在你斜對面的搭檔。
目標:能夠對打30個來回不失誤。
練習三,近距離跑動對打 這個練習的難度會比前兩個大,要作好准備。同樣是以盡可能慢的速度擊球。兩人輪流給對方送球。送球方站在場地右角上,接球方站在他的對角,送球方將球打給接球方,接球方將球打還給送球方並跑向底線另一端。送球方將球打給接球方(打直線),接球方將球打還給送球方,並跑回起始位置。重復進行。接球方將在底線來回跑動,送球方站在原地不動。
目標:一方能跑動10個來回不失誤。
階段三:遠距離對打
同樣採用階段二的三個練習,區別是現在不再使用小場地而是整片場地。現在你離球網更遠了,並且要照顧更打范圍的場地。難度自然大了許多。
要領
1.適當提高球的過網高度,使球落到底線與發球線之間的區域。
2.適當加快揮拍速度。如果你的做法正確,前兩個階段你的用力不應該超出自己極限的50%,也就是以很輕松的方式擊球。而現在,由於場地變大,你需要使用更多的力把球打遠。但要注意,我們的原則依然使把球打得盡量慢。並把球打到對方容易接到的位置。
3.注意力集中,你的注意力要始終集中再球上。
4.腿要動。不要站死在一個地方。准備擊球時腳後跟稍微離地網球正拍擊球
網球正拍擊球指的是在本人握拍手同側的地方對落地球的大方,他是網球基本技術中最常用的擊球方法,是初學者最先學習的技術。正手擊球的動作,從理論上講,動作比較深長,擊球有力,速度也快。而在比賽中正手擊球的機會比較多,正手擊球後,可使本人在場上的位置更有利。由於現代網球速度的加快,不少網球愛好者過多地擔心反手球質量,因此經常採用偏近於反手的正手握拍法,結果在正手擊球時使用了許多手腕動作,一致造成偏差和失誤。下面以右手握拍者為例介紹正拍擊球的動作要領。(以後介紹的各項基本技術均以右手為例)。
正拍擊球的動作要領
1.准備姿勢
面對球網,雙腳向前自然分開與肩同寬,雙膝微屈身體略向前傾,重心落在雙腳的前腳掌上,右手握拍,左手輕托拍頸,雙肘微屈,球拍舒適地放在身前,托面垂直於拍頭指向對方,兩眼注視對方來球,作好擊球准備。
2.後擺引球
當判斷來球需用正拍回擊時,轉動雙腳,左腳跟抬起並向右傾前方上步,右腳向右轉90度與底線平行,同時轉肩轉髖帶動右手向後擺動引拍(此為關閉式步法,適用於初學者轉體;另一為開放式步法,左腳不必上步,兩腳平站但需要更多的向右轉體動作),引拍時肘部彎曲、自然下垂,拍頭低於膝蓋,左手伸向前方,保持身體平衡,後擺引拍時身體重心移向右腳,左肩對著右側的網柱,手腕固定,揮拍轉動約180度拍頭指向後擋網。
3.擊球動作(前揮擊球)
從後擺進而向前揮動時緊握球拍,手腕後伸、固定,用力登腳,轉動身體和揮拍,正拍的擊球點在身體的右側前方不超過腰的高度,擊球時的揮拍速度最快,球打在拍面的中心,擊球揮拍時的拍頭是自上而下的臂揮動使球稍帶上旋球。
4.隨揮跟進動作
球觸拍後,使拍面平行於網的時間盡量長些,揮拍沿著球飛行的方向前送,重心前移落在左腳,身體也隨著轉向球網,揮拍動作在左肩上方結束,拍頭指向上方高出頭部。隨揮跟進動作要比後擺動作大而充分,保證擊球的穩定性,隨揮跟進結束,立即恢復准備姿勢,准備下一次擊球。
幾種不同的正拍擊球方法
從球的旋轉性能分類,有上旋球、下旋球、平擊球、側旋球(內側球)等不同旋轉的打發,網球的各種打發於旋轉很有關系,下面介紹幾種不同的正拍擊球法:
1.上旋球
正拍上旋球是球拍自後下方向前上方揮動摩擦整個球體產生球由後下方朝前上方轉動,故叫做上旋球。這種打法是在擊球時,加大向上提拉揮動的幅度,使球產生較為急劇的上旋。上旋球的特點是飛行幅度高,下降快,落地彈起的反射角度較小,前沖力較大。打上旋球最大的(優點)是便於加力控制,是正拍擊球中既能發力重大,又能控制進入場區減少失誤的擊球方法,由於是在快速跑動調整精確的擊球點很難,而上旋球者有較大的把握性,其他擊法容易失誤,另外,正拍上旋球的飛行路線呈彩虹狀,過網後有急劇下降的特點,可以打出短的斜線球,把對方拉出場外回擊取得主動。上旋球還是破壞對方上網的有利武器。教低的上旋球落在對方上網人的腳下,使其難於還擊。
2.下旋球
和上旋球相反方向的是下旋球,俗稱"削球"。擊球時,球拍稍向後傾斜,揮拍是由後上方至前下方打球的後下部產生下旋轉,球是由前上方向後下方旋轉並向前飄行,過網時很低,落地後彈起也很低並伴有回彈(走)現象,下旋球的落點容易控制,也可以打對方的深區,常用於隨擊上網,可以協調連貫地把隨擊與上網結合起來,利用球的飛行時間和深而準的落點沖至網前截擊;也可以做為變換旋轉和節奏的打法,擾亂對方的節奏,使之失誤。
3.平擊球
揮拍擊球的路線向上較平緩,擊球時拍面幾乎垂直地面。擊球的正後部,用同樣的力量擊球,平擊球的球速最快,球落地後前沖力大,球的飛行路線較平直,但其准確性和控制力較差,因此這種擊法在比賽中較少使用。
4.側旋球
擊球時球拍由後部向內側平行揮動(也稱"滑擊"),使球產生由外向內的側旋轉,故稱側旋球。這種球飛行路線呈水平向外側的弧線飛行,落地後向外跳,常用於正拍直線進攻。
在實踐中,球的旋轉常是混合性能的,球的旋轉與來球的方向、力量,旋轉速度和擊球時的揮拍路線、觸球時的拍面角度等因素有關。因此,要掌握正拍擊球的不同旋轉球方法,需要在平時訓練中反復練習。
⑨ 網球正手技術如何進階有哪些要點
說到正手底線擊球,我們先來說說正手擊球的准備方法:正確的底線正拍擊球總是需要提前進入准備狀態,網球擊球動作從拍子後擺進入向前揮動時,網球隨揮動作擊球後隨揮動作的去向意味著球的去向。
網球隨揮動作擊球後隨揮動作的去向意味著球的去向。擊球後,球拍沿著球飛行的方向繼續向上揮動,肘關節向前上方跟進前伸,轉體動作也由後擺時的側身對網轉向正面對網,拍子隨揮至左肩上方結束,動作放鬆,同時馬上還原到准備回擊下一次來球的狀態。
網球准備姿勢正確的底線正拍擊球總是提前進入准備狀態。因為正手擊球需要較長的揮拍動作。准備時,面對球網,兩腳分開與肩同寬,身體前傾,雙膝微屈,重心落在前腳掌上,右手網球正手握拍,左手輕托拍頸,拍面垂直地面並指向對方,注意力集中准備迎擊來球。
准備正拍動作一定要提前進行,不能猶豫是「打直線」還是「打斜線線」,我們經常看到那些正拍失誤的選手,他們往往是因為猶豫擊球的線路而錯過了最佳的擊球時機。
說到正拍截擊,在這里,我們不得不說一下截擊的時機,截擊的時機是在做出網球後擺動作時,當發現對方擊球朝正拍來時,就開始進行截擊。然後拉拍,轉髓的同時轉動雙肩,帶動拍子向後引,成引、做後擺動作;或直接向後拉拍,肘關節彎曲並稍抬起(注意手臂不要伸直),與此同時,左手向前伸出,以保持身體平衡。
多觀察費德勒的截擊你會發現,流暢的動作更有利於截擊的成功。費德勒經常用底線的進攻配合網前截擊,這能將回合數盡可能縮短,抓住一切可能的機會給予對手毀滅性的打擊。可見學好網前截擊能讓你更快的贏得一分。
網球擊球時的步法擊球步法分為「關閉式」和「開放式」 兩種。關閉式步法是在球拍做後擺動作的同時右腳向右轉,約與底線平行,左腳向右斜前方做45度角邁出。
「開放式」步法是在球拍向後引做後擺動作的同時,雙腳基本與 底線平行,只是需要較多的轉體動作相配合。這兩種擊球步法,它們擊球前的重心都在右腳上,隨著擊球和動作的隨揮,重心移向左腳。其實不管是關閉式的站位還是開放式的站位,只要有利於你擊球動作的完成,並且能很好的進行擊球轉換都是可以的。
最重要的一點來了,網球擊球動作從拍子後擺進入向前揮動時,一定要迎前擊球,我們經常會聽到教練說一定要有「迎前」的意識,李娜在小時候訓練時,她的教練會在底線放一根竹竿,底線擊球的時候不能越過竹竿,這種訓練方式就是一種訓練迎前擊球的一種方法。
正手擊球要藉助轉髖和腰的快速短促扭轉,利用離心力大力擺動身體並立即揮出球拍。此時應緊握球拍固定手腕,肘關節微屈,擊球點在軸心腳的側前方。關閉式步法擊球點在左腳尖的前方;開放式步法擊球點在右腳側前方。
總之,正手擊球是每個學習網球的人都必須要掌握的一項技能,多學多練才能更好的提升自己擊球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