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程序設計主要有哪些方法
1、結構化程序設計
在結構化程序設計中,任何程序段的編寫都基於3種結構:分支結構、循環結構和順序結構。程序具有明顯的模塊化特徵,每個程序模塊具有惟一的出口和入口語句。結構化程序的結構簡單清晰,模塊化強,描述方式貼近人們習慣的推理式思維方式,因此可讀性強。
2、面向對象程序設計
面向對象程序設計方法是盡可能模擬人類的思維方式,使得軟體的開發方法與過程盡可能接近人類認識世界、解決現實問題的方法和過程,也即使得描述問題的問題空間與問題的解決方案空間在結構上盡可能一致,把客觀世界中的實體抽象為問題域中的對象。
程序設計的分類
1、按照結構性質,有結構化程序設計與非結構化程序設計之分。前者是指具有結構性的程序設計方法與過程。它具有由基本結構構成復雜結構的層次性,後者反之。
2、按照用戶的要求,有過程式程序設計與非過程式程序設計之分。前者是指使用過程式程序設計語言的程序設計,後者指非過程式程序設計語言的程序設計。
3、按照程序設計的成分性質,有順序程序設計、並發程序設計、並行程序設計、分布式程序設計之分。按照程序設計風格,有邏輯式程序設計、函數式程序設計、對象式程序設計之分。
❷ 程序設計中我們所說的程序結構有哪幾種
結構化程序設計的三種基本結構是:順序結構、選擇結構和循環結構。
順序結構
順序結構表示程序中的各操作是按照它們出現的先後順序執行的。
選擇結構
選擇結構表示程序的處理步驟出現了分支,它需要根據某一特定的條件選擇其中的一個分支執行。選擇結構有單選擇、雙選擇和多選擇三種形式。
循環結構
循環結構表示程序反復執行某個或某些操作,直到某條件為假(或為真)時才可終止循環。
❸ 在結構化程序設計中常見的簡單數據類型有哪些
數據類型有基本類型,構造類型,指針類型,空類型。
希望以上對您有所幫助,望採納~
❹ 結構化程序設計和面向對象程序設計的主要特徵各是什麼
結構化程序設計(structured programming)是進行以模塊功能和處理過程設計為主的詳細設計的基本原則。其概念最早由E.W.Dijikstra在1965年提出的。是軟體發展的一個重要的里程碑,它的主要觀點是採用自頂向下、逐步求精的程序設計方法;使用三種基本控制結構構造程序,任何程序都可由順序、選擇、重復三種基本控制結構構造 。
詳細描述處理過程常用三種工具:圖形、表格和語言。
圖形:程序流程圖、N-S圖、PAD圖
表格:判定表
語言:過程設計語言(PDL)
結構化程序設計的概念是尼克勞斯�6�1沃思Niklaus Wirth在60年代末提出的,其實質是控制編程中的復雜性。結構化程序設計曾被稱為軟體發展中的第三個里程碑。該方法的要點是:
(1) 沒有GOTO語句;//在有資料裡面說可以用,但要謹慎嚴格控制GOTO語句,僅在下列情形才可使用:
·用一個非結構化的程序設計語言去實現一個結構化的構造。
·在某種可以改善而不是損害程序可讀性的情況下。
(2) 一個入口,一個出口;
(3) 自頂向下、逐步求精的分解;
(4) 主程序員組。
其中(1)、(2)是解決程序結構規范化問題;(3)是解決將大劃小,將難化簡的求解方法問題;(4)是解決軟體開發的人員組織結構問題。 所謂面向對象的程序設計,就是把面向對象的思想應用到軟體工程中,並指導開發維護軟體。
對象是由數據和容許的操作組成的封裝體,所謂面向對象,就是基於對象的概念,以對象為中心,類和繼承為構造機制,認識了解刻畫客觀世界以及開發出相應的軟體系統。
面向對象的程序設計(OOP)並不是剛剛提出來的,主要是由於C++和Java這類語言的傳播,OOP最近才顯得越來越重要了。為什麼面向對象的設計如此流行呢?從理論上講,用面向對象的語言可以處理任何其他計算機語言所能完成的事情。然而當建立基於智能體的模型時,OOP對於開始的程序員和後來的程序讀者都表現出了很大的優勢。
面向對象的程序設計特點
1.編程模型
所有計算機均由兩種元素組成:代碼和數據.精確的說,有些程序是圍繞著"什麼正在發生"而編寫,有些則是圍繞"誰正在受影響"而編寫的.
第一種編程方式叫做"面向過程的模型",按這種模型編寫的程序以一系列的線性步驟(代碼)為特徵,可被理解為作用於數據的代碼.如 C 等過程化語言.
第二種編程方式叫做"面向對象的模型",按這種模型編寫的程序圍繞著程序的數據(對象)和針對該對象而嚴格定義的介面來組織程序,它的特點是數據控制代碼的訪問.通過把控制權轉移到數據上,面向對象的模型在組織方式上有:抽象,封裝,繼承和多態的好處.
2.抽象
面向對象程序設計的基本要素是抽象,程序員通過抽象來管理復雜性.
管理抽象的有效方法是使用層次式的分類特性,這種方法允許用戶根據物理含義分解一個復雜的系統,把它劃分成更容易管理的塊.例如,一個計算機系統是一個獨立的對象.而在計算機系統內部由幾個子系統組成:顯示器,鍵盤,硬碟驅動器,DVD-ROM,軟盤,音響等,這些子系統每個又由專門的部件組成.關鍵是需要使用層次抽象來管理計算機系統(或其他任何復雜系統)的復雜性.
面向對象程序設計的本質:這些抽象的對象可以被看作具體的實體,這些實體對用來告訴我們作什麼的消息進行響應.
/* (我的理解)
*計算機是一個實體,我要輸入字元,顯示器顯示出來,那麼
*計算機(對象).輸入(鍵盤屬性).顯示(顯示方法)
*使用分層來引用,操作.而不用管計算機內部如何處理.
*只要有計算機對象,它就能響應我的操作,而我敲鍵盤,
*計算機對象就把這個消息傳給屏幕,屏幕顯示.
*/
計算機對象包含了它所有的屬性,以及操作,這就是面向對象程序設計的三大原則之一:封裝.
3.封裝
封裝是一種把代碼和代碼所操作的數據捆綁在一起,使這兩者不受外界干擾和誤用的機制.封裝可被理解為一種用做保護的包裝器,以防止代碼和數據被包裝器外部所定義的其他代碼任意訪問.對包裝器內部代碼與數據的訪問通過一個明確定義的介面來控制.封裝代碼的好處是每個人都知道怎樣訪問代碼,進而無需考慮實現細節就能直接使用它,同時不用擔心不可預料的副作用.
在JAVA中,最基本的封裝單元是類,一個類定義著將由一組對象所共享的行為(數據和代碼).一個類的每個對象均包含它所定義的結構與行為,這些對象就好象是一個模子鑄造出來的.所以對象也叫做類的實例.
在定義一個類時,需要指定構成該類的代碼與數據.特別是,類所定義的對象叫做成員變數或實例變數.操作數據的代碼叫做成員方法.方法定義怎樣使用成員變數,這意味著類的行為和介面要由操作實例數據的方法來定義.
由於類的用途是封裝復雜性,所以類的內部有隱藏實現復雜性的機制.所以JAVA中提供了私有和公有的訪問模式,類的公有介面代表外部的用戶應該知道或可以知道的每件東西.私有的方法數據只能通過該類的成員代碼來訪問.這就可以確保不會發生不希望的事情.
4.繼承
繼承是指一個對象從另一個對象中獲得屬性的過程.是面向對象程序設計的三大原則之二,它支持按層次分類的概念.例如,波斯貓是貓的一種,貓又是哺乳動物的一種,哺乳動物又是動物的一種.如果不使用層次的概念,每個對象需要明確定義各自的全部特徵.通過層次分類方式,一個對象只需要在它的類中定義是它成為唯一的 各個屬性,然後從父類中繼承它的通用屬性.因此,正是由於繼承機制,才使得一個對象可以成為一個通用類的一個特定實例.一個深度繼承的子類將繼承它在類層次中的每個祖先的所有屬性.
繼承與封裝可以互相作用.如果一個給定的類封裝了某些屬性,它的任何子類將會含有同樣得屬性,另加各個子類所有得屬性.這是面向對象程序在復雜性上呈線性而非幾何增長的一個重要概念.新的子類繼承其所有祖先的所有屬性.子類和系統中的其他代碼不會產生無法預料的交互作用.
5.多態
多態是指一個方法只能有一個名稱,但可以有許多形態,也就是程序中可以定義多個同名的方法,用"一個介面,多個方法"來描述.可以通過方法的參數和類型引用.
6.封裝,繼承,多態的組合使用
在由封裝,繼承,多態所組成的環境中,程序員可以編寫出比面向過程模型更健壯,更具擴展性的程序.經過仔細設計的類層次結構是重用代碼的基礎.封裝能讓程序員不必修改公有介面的代碼即可實現程序的移植.多態能使程序員開發出簡潔,易懂,易修改的代碼.例如:汽車
從繼承的角度看,駕駛員都依靠繼承性來駕駛不同類型(子類)的汽車,無論這輛車是轎車還是卡車,是賓士牌還是菲亞特牌,駕駛員都能找到方向盤,手剎,換檔器.經過一段時間駕駛後,都能知道手動檔與自動檔之間的差別,因為他們實際上都知道這兩者的共同超類:傳動裝置.
從封裝的角度看,駕駛員總是看到封裝好的特性.剎車隱藏了許多復雜性,其外觀如此簡單,用腳就能操作它.發動機,手剎,輪胎大小的實現對與剎車類的定義沒有影響.
從多態的角度看,剎車系統有正鎖反鎖之分,駕駛員只用腳踩剎車停車,同樣的介面可以用來控制若干種不同的實現(正鎖或反鎖).
這樣各個獨立的構件才被轉換為汽車這個對象的.同樣,通過使用面向對象的設計原則,程序員可以把一個復雜程序的各個構件組合在一起,形成一個一致,健壯,可維護的程序
❺ 工程資料常用的程序化方法有哪些,它們各有什麼特點,實用於什麼情況
摘要 您好,處理工程數據一般有三種方法:數據程序化處理、數據文件化處理、 資料庫處理。 數據程序化處理的優點是:充分將數據與程序結合在了一起。其缺點是數據無法共享,增加了程序的長度。 數據文件化處理的優點是:數據與程序作了初步的分離,實現了有條件的共享。其缺點有四點:①文件只能表示事物而不能表示事物之間的聯系;②文件較長;③數據與應用程序之間仍有依賴關系;④安全性和保密性較差。 資料庫處理的優點是:①數據共享,②數據集中,安全性和保密性好。③數據結構化,既表示了事物,又表示了事物之間的聯系。其缺點是:數據與應用程序無關聯。
❻ 在結構化程序設計中,模塊劃分的原則是什麼
在結構化程序設計中,模塊劃分的原則是模塊內具有高內聚度、模塊間具有低耦合度。
結構化程序設計是進行以模塊功能和處理過程設計為主的詳細設計的基本原則。結構化程序設計是過程式程序設計的一個子集,它對寫入的程序使用邏輯結構,使得理解和修改更有效更容易。
使用三種基本控制結構構造程序,任何程序都可由順序、選擇、循環三種基本控制結構構造。結構化程序設計主要強調的是程序的易讀性。
結構化的程序設計的原則:
1、使用語言中的順序、選擇、重復等有限的基本控制結構表示程序邏輯。
2、選用的控制結構中只准許有一個入口和一個出口。
3、程序語句組成容易識別的塊,每塊只有一個入口和一個出口。
4、復雜結構應該用基本控制結構進行組合嵌套來實現。
5、語言中沒有的控制結構,可用一段等價的程序段實現,但要求該段程序在整個系統中應前後一致。
(6)程序化結構的基本分類方法是什麼擴展閱讀:
「面向結構」的程序設計方法即結構化程序設計方法, 是「面向過程」方法的改進, 結構上將軟體系統劃分為若干功能模塊, 各模塊按要求單獨編程, 再由各模塊連接, 組合構成相應的軟體系統。
該方法強調程序的結構性, 所以容易做到易讀, 易懂。 該方法思路清晰, 做法規范, 深受設計者青睞。
結構化程序設計(STRUCTURED PROGRAMING,簡稱SP)思想是最早由E.W.Dijikstra在1965年提出的,結構化程序設計思想確實使程序執行效率提高。
程序的出錯率和維護費用大大減少結構程序設計就是一種進行程序設計的原則和方法。
按照這種原則和方法可設計出結構清晰、容易理解、容易修改、容易驗證的程序結構化程序設計的目標在於使程序具有一個合理結構,以保證和驗證程序的正確性,從而開發出正確、合理的程序。
模塊化:
一個復雜問題,肯定是由若干稍簡單的問題構成。模塊化是把程序要解決的總目標分解為子目標,再進一步。分解為具體的小目標,把每一個小目標稱為一個模塊。
限制使用goto語句,結構化程序設計方法的起源來自對GOTO語句的認識和爭論。肯定的結論是,在塊和進程的非正常出口處往往需要用GOTO語句,使用GOTO語句會使程序執行效率較高;
在合成程序目標時,GOTO語句往往是有用的,如返回語句用GOTO。
否定的結論是,GOTO語句是有害的,是造成程序混亂的禍根,程序的質量與GOTO語句的數量呈反比,應該在所有高級程序設計語言中取消GOTO語句。
取消GOTO語句後,程序易於理解、易於排錯、容易維護,容易進行正確性證明。作為爭論的結論,1974年Knuth發表了令人信服的總結,並證實了:
(1)GOTO語句確實有害,應當盡量避免;
(2)完全避免使用GOTO語句也並非是個明智的方法,有些地方使用GOTO語句,會使程序流程更清楚、效率更高;
(3)爭論的焦點不應該放在是否取消GOTO語句上,而應該放在用什麼樣的程序結構上。其中最關鍵的是,應在以提高程序清晰性為目標的結構化方法中限制使用GOTO語句。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結構化程序設計
❼ 設計的程序和方法體系包括哪四類大的內容
設計的程序和方法體系包括四類:
1、機器語言
機器語言是由二進制0、1代碼指令構成,不同的CPU具有不同的指令系統。機器語言程序難編寫、難修改、難維護,需要用戶直接對存儲空間進行分配,編程效率極低。這種語言已經被漸漸淘汰了。
2、匯編語言
匯編語言指令是機器指令的符號化,與機器指令存在著直接的對應關系。匯編語言可直接訪問系統介面,匯編程序翻譯成的機器語言程序的效率高。從軟體工程角度來看,只有在高級語言不能滿足設計要求,或不具備支持某種特定功能的技術性能時,匯編語言才被使用。
3、高級語言
高級語言是面向用戶的、基本上獨立於計算機種類和結構的語言。高級語言種類繁多,可以從應用特點和對客觀系統的描述兩個方面對其進一步分類。
從應用角度分類,可分為基礎語言、結構化語言和專用語言。基礎語言包括FORTRAN、COBOL、BASIC等;結構化語言包括PASCAL、C、Ada語言;專用語言是為某種特殊應用而專門設計,通常有特殊語法形式。包括APL語言、Forth語言、LISP語言。
從客觀系統描述分類,可分為面向過程語言和面向對象語言。面向過程語言以「數據結構+演算法」程序設計範式構成;面向對象語言以「對象+消息」程序設計範式構成,如VisualBasic、Java、C++等。
4、非過程化語言
編碼時只需說明「做什麼」,不需描述演算法細節。用戶可以用資料庫查詢語言(SQL)對資料庫中的信息進行復雜的操作。具有縮短應用開發過程、降低維護代價、最大限度地減少調試過程中出現的問題以及對用戶友好等優點。
❽ c語言程序的基本結構是什麼
c語言程序的基本結構:
#include<stdio.h>
void main (void)//這個就是主函數,第一個void 就是返回類型:有void,int ,float等可以選擇,
//第二個是main就是函數名,這里是主函數,它名字固定的,其他的函數可以隨
//意定義,第三個是void,是就是參數類型,一樣可以由void,int,float等等選擇。
{ //中括弧內就是函數體了,是函數的具體內容了
int a,b;
a=b=0;
}
❾ 程序設計語言的種類
程序設計語言可以分為4代:
1、機器語言是由二進制 0、1 代碼指令構成,不同的 CPU 具有不同的指令系統。機器語言程序難編寫、難修改、難維護,需要用戶直接對存儲空間進行分配,編程效率極低。
2、匯編語言指令是機器指令的符號化,與機器指令存在著直接的對應關系,所以匯編語言同樣存在著難學難用、容易出錯、維護困難等缺點。
3、高級語言是面向用戶的、基本上獨立於計算機種類和結構的語言。其最大的優點是:形式上接近於算術語言和自然語言,概念上接近於人們通常使用的概念。
4、非過程化語言,4GL 是非過程化語言,編碼時只需說明「做什麼」,不需描述演算法細節。資料庫查詢和應用程序生成器是 4GL 的兩個典型應用。用戶可以用資料庫查詢語言(SQL)對資料庫中的信息進行復雜的操作。
(9)程序化結構的基本分類方法是什麼擴展閱讀
程序設計語言的特點
1、實時處理。實時處理軟體一般對性能的要求很高,可選用的語言有匯編語言、Ada語言等。
2、科學計算、實時處理和人工智慧領域中的問題演算法較復雜,而數據處理、資料庫應用、系統軟體領域的問題,數據結構.比較復雜,因此選擇語言時可考慮是否有完成復雜演算法的能力,或者有構造復雜數據結構的能力。
3、技術特性:支持結構化構造的語言有利於減少程序環路的復雜性,使程序易測試、易維護。
❿ 簡述一下結構性程序設計方法
結構程序化設計方法特點:
它的主要是採用自頂向下、逐步求精的程序設計方法;
使用三種基本控制結構構造程序,任何程序都可由順序、選擇、循環三種基本控制結構構造。
該方法是以模塊化設計為中心,將待開發的軟體系統劃分為若干個相互獨立的模塊,這樣使完成每一個模塊的工作變單純而明確,為設計一些較大的軟體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結構程序化設計方法原則:1.自頂向下;2.逐步細化;3.模塊化設計;3.限制使用goto語句。
結構程序化設計方法基本結構:
選擇結構,選擇結構表示程序的處理步驟出現了分支,它需要根據某一特定的條件選擇其中的一個分支執行。選擇結構有單選擇、雙選擇和多選擇三種形式。
循環結構,循環結構表示程序反復執行某個或某些操作,直到某條件為假(或為真)時才可終止循環。在循環結構中最主要的是:什麼情況下執行循環?哪些操作需要循環執行?循環結構的基本形式有兩種:當型循環和直到型循環
結構程序化設計方法優缺點:
優點.①整體思路清楚,目標明確。②設計工作中階段性非常強,有利於系統開發的總體管理和控制。③在系統分析時可以診斷出原系統中存在的問題和結構上的缺陷。
缺點:①用戶要求難以在系統分析階段准確定義,致使系統在交付使用時產生許多問題。②用系統開發每個階段的成果來進行控制,不能適應事物變化的要求。③系統的開發周期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