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初學氣功要注一意什麼
1.首先,初學者要對氣功有一個正確的認識。氣功是一種需要長期堅持的自我心身鍛煉方法,也就是說學習氣功時要循序漸進,不能急於求成;那種指望通過突擊,一蹴而就的方式是不可能學好氣功的。也不能錯誤地認為氣功可以包治百病,並因此完全放棄其它治療手段。氣功療法既有它的適應症,也有它的局限性。有的病可以氣功療法為主,有的病只能以氣功療法為輔。練功過程中要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對練功時尤其是學功初期出現的種種困難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備,並積極地去解決這些問題。
2.其次應找合格的氣功醫師指導入門。這樣由於方法得當,可以少走彎路。沒有氣功醫師指導,往往因不得要領而出現雖練功時間長,但收效不大的結果。另外,有氣功醫師指導,能防止偏差或發生練功「走火」現象,無師練功易出偏,這就不但不得其效,反損其身。如果無機會在老師指導下練功,可與有關療養院、門診所等氣功醫療單位取得書面聯系,以函授方式代替親自指點。但一定要認真領會練功要領,格外小心,有問題及時請教,及時解決。
3.另外,初學者要根據自己的疾病種類、病情輕重選擇適合自己的功法,辨證施功,方可見效快。一般說來,各功法都有相應的適應症。某些功法對某些病的療效更好些,選擇對了,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病重老人可選卧功、坐功,病輕者可選站立、行走的功法,老年人可選養氣功,不同內臟的病變,也可選用相應的加強內臟功能鍛煉的功法。
一般說來,選好功法後,就應潛心練習,不宜同時練多種功法。如果朝三暮四,幾種功法互相影響,會影響練功效果,容易出偏。
4.在初學階段,要按照練功要領和注意事項循序漸進地把基本功練好。切不可東看看,西問問,把時間花費在「尋奇求新」上。因為在基礎不穩,或是根本還沒入門的情況下看多了,問多了(例如看了許多練功方法,問了許多練功效應和變化)非但無益,反而可能造成自己在練功認識上的混亂,影響練功。
5.其它的注意事項,如時間的安排要根據自己的身體、工作情況靈活安排;練功環境要安靜,空氣要清新。練功期間性生活要有節制,尤其是重病人更要注意。婦女經期練功時間不宜過長,暫停運動量大的功法,不要意守下竅,也不要向下體引導過多的意念活動。
6.最後,要科學地安排生活,疾病的痊癒、療效的鞏固和健康的保持,有賴於許多因素,除堅持練功外,還要注意精神方面的修養,科學合理地安排生活和其它治療方法的配合使用等。
一、練功前:
1、要作好練功的思想准備,使情緒安定下來。
2、練功的周圍環境要保持安靜。
3、練功時,光線要調整好,不可光線太強,避免刺激雙目。空氣要流通,但須避免直接吹風。
4、如有較明顯的局部疼痛不適等症狀影響練功進行,可先採取一些對症治療措施,使症狀緩解,再開始練功。
5、練靜功時,應事先准備好卧功、坐功的床和椅。床一般用木板床為宜,易固定身體不搖晃。坐椅要高低適宜,使腿近於平行,臀部下面一般要加軟墊或毛毯等,以利久坐而不易疲勞。
6、宜先排除大小便,以便舒適入靜。
7、宜寬衣松帶,練功服裝以寬松為宜,除去手錶、眼鏡等飾物。
8、練靜功前,可先做幾節保健功如叩齒、練舌、摩腹等,可以幫助集中思想。
二、練功中:
1、練功中如雜念過多,無法排除時,可暫停練功,使身體活動一下或做幾節動功,可幫助排除雜念,待雜念減少後再練功。
2、對練功中產生的各種特殊感覺,應不追求、不恐懼,聽其自然出現和消失。對某些特殊感覺的產生有疑問時,可於練功後向氣功指導人員反映,以求解決。
3、如練功中突然發生巨響,切不要驚慌。若練靜功,可暫停練功,做一下三線放鬆功後再繼續練。若練動功,稍為鎮靜一下,即可繼續練原來的功法。
三、練功後:
練功結束時,練靜功者由靜到動,練動功者由動到靜,都要有「收功」的緩和過程,不可突然停功,以免感覺不適。具體做法是:先作全身恢復正常活動的思想准備,約l~2分鍾。然後慢慢地睜開眼睛,活動一下肢體,兩手心相對揉擦,待兩手擦熱後由頭面至頸至腹,做一次全身按摩,再轉入正常活動。
此外,婦女月經期間可停止練功數日。或在練功時,將腹式呼吸改為自然呼吸,將意守下丹田臍下改為意守中丹田膻中,這樣可減少因練功而引起的經期延長和經量增多。男性練功者應正確對待練功中的「精滿自遺」現象。如遺精次數過頻,每周超過2次以上,可適當採取葯物治療和採用「提撮抵閉」的治療方法,或用兜擦功,使遺精次數減少。練功期間,還應避免性生活過多,防止消耗精力,損傷元氣。另須注意飲食清淡,避免刺激性食物,以及保證充足睡眠。
2. 請問靜功的種類有哪些
氣功歷史悠久,源遠流長,功法各異。氣功養生的方法不止為醫家獨有,還散在儒家、道家、釋家(佛家)、武術家及民間俗家,形成了豐富多彩的練功方法。近些年來,隨著群眾性學練氣功高潮的興起,一些人又創編了許多新的功法。面對眾多的功法,初學氣功的人往往覺得眼花繚亂,無所適從。如果將所有功法按不同標准歸納一下就很容易從總體上加以把握。
1、以動、靜作標准:可以分為靜功和動功兩大類。
其中靜功還可按姿勢分為卧式、坐式、站式,具體功法如放鬆功、內養功、站樁功等等。
動功大多採用站式和行走式,如峨嵋十二樁、太極拳、五禽戲等。也有坐著練的動功,如坐式八段錦。特殊情況下也可躺著練動功。
動功還可按是否有規范化的動作招式節段程序分為套路動功和非套路動功。
非套路動功又可按是否完全隨意分為散手功和誘發功。
2、以姿勢作標准:可分為卧功——躺著練的功法;
坐功——一般坐著或盤腿坐練的功法;
站功——站著練的功法;
行功——行走中練的功法。
3、以練功注重的手段作標准:可分為調息功、調身功、調心功。
(1)調息功:又稱吐吶功,是側重於呼吸方式鍛煉的一類功法。
(2)調身功:又稱形體功,是側重於體勢、體力鍛煉的一類功法。因其注重於筋骨肌肉的鍛煉,而稱之為外功。通常叫做「外練筋骨皮」。
(3)調心功:也稱意守功,是側重於意念鍛煉的一類功法。因其注重於體內意念的鍛煉,而稱之為內功。通常叫做「內練一口氣」。
(4)按流派來源為標准:可分為醫學氣功、儒家氣功、道教氣功、佛教氣功、武術氣功等。
(5)以應用目的作標准:可分為書畫氣功、音樂氣功、舞蹈氣功、戲劇氣功、表演氣功(雜技)體育氣功、醫療氣功、丹道氣功、禪定氣功等。
(6)以發源地為標准:如峨嵋氣功、武當氣功、少林氣功、昆侖氣功等。
(7)以機體主被動狀態為標准:可分為主動氣功與被動氣功。主動氣功是指完全靠自我練功來健身治病的。被動氣功則指通過別人幫助,使自己功能狀態得到調整來健身治病的一種治療形式,被動氣功亦即通常所說的「外氣」治療。
3. 如何打坐太極靜功
太極拳 是「自然呼吸」即人的本能呼吸方式。
初學或習拳兩三年者均應採取此種呼吸方法。修煉太極拳時,按自己平時的習慣,毫不著急、毫不努氣地自然呼吸,不必受動作約束。動作時,當吸則吸,當呼則呼,一切通暢自然。這一階段意、氣、形的技術特點是「重形不重意」「練形不練氣」。
如過早地關注呼吸配合動作,易出現憋氣,對健康不利,對學動作不利。本階段,應著重用心把握好動作規格,把動作學准確,將功架學扎實,打好形體基礎,這是學好拳的關鍵一步。
4. 靜氣功怎麼練啊怎麼收功
靜功 看你的需求是什麼了
第一如果只是一般的健身 那最好和動功配合練
第二如果只是想安靜自己的心靈 那可以自然呼吸 坐在凳子上的話 背不要靠在椅子上 把頭稍微低一點 想一下心臟 再想一下肚臍下面一點點進去一點點的地方 然後就不理它了 順其自然的坐吧
光是想凈心一段時間的話 比如就幾天 你可以吃素 這是連坐功最理想的辦法 如果你是搞體力勞動的話 不建議採納
第三 看你提的問題 我想你還是初學者 按照初學者的境界來回答的話
一般來說 分幾個層次 靜 定 慧
怎麼解釋呢 就是說 你想定下來 首先要靜得下來 你靜下來了 慢慢就會入定 定後面的境界就是生智慧了
只說你這個層次的吧 練靜功 首先要心靜 相信你自己也有體會 坐下來 老是好多東西在自我干擾 怎麼辦呢 就是要與人為善 要多做好事! 要心平氣和
要大度 不要斤斤計較 該做的就做 不該做的就不要做
練靜功分以下幾種姿勢
散盤 就是兩腳交叉的姿勢 2個手掌放在膝蓋上
單盤 男的吧左腳放在右腿上
雙盤 男的把左腳放在右腿上 然後再把右腳放在左腿上 有點難度哦
這是調身
調心 想一下 把你所有的愛恨情仇 所有的身外的東西都放下來 放下來之後 讓頭松一下 讓肩膀松一下 胸部松一下 一直往下松 然後把眼睛慢慢閉起來 有遠及近在眼睛閉上的同時就把心收回來了 想一下自己的心臟往下想一下肚臍下面近去一點的地方 想一下就可以了 然後就不用理它了 松靜自然的坐著 什麼時候想起來了 再想一下肚臍下面以點的地方 然後又不理它 如果打瞌睡了 就慢慢動一下身子 然後想一下眉心這個位置 把神氣提起來
不瞌睡之後 又想一下肚臍下面一點點的位置 如此反復
怎麼收功呢 慢慢把手搓熱擦擦臉 拍拍頭深呼吸3下 意念把氣收到肚臍下面一點點近去的地方 就是下丹田了
把眼睛慢慢睜開 慢慢舒展身體 就可以了
需要注意的是 如果您年紀太大 千萬不要追求靜靜靜 要久不久動一下 心裡動一下 一味追求深度入靜是很危險的 對於老年人來說
5. 氣功初學者該如何練習氣功初學者要注意哪些事項
氣功入功,首先,形態應積極,其次是氣,心應靜,松靜自然。不直,不氣,不氣,不結冰。練氣功,可以強健五臟內,強壯骨骼和肌肉。平衡陰陽,疏通經絡,有利於身心健康,提高自然自愈能力,延年益壽。氣功分為靜功和動功,靜功又分為卧功(祥躺等)、坐功(坐功和普通坐功都可以)、打樁功(不盡樁、圓樁、連馬步)。姿勢,就是身體的姿勢,蔣介石和胸部往後拉,不要挺胸,不要凹胸,重肩肘,虛頂力量等等,全身要放鬆,他的臀部、膝蓋等等,開始喜歡平常的坐凳,背部要挺直,但要自然,不必冥想,柔韌性不好,也容易傷到膝蓋、腳等。
放鬆的是身體。放鬆的是精神。當你意識到你的身體時,你正在鍛煉你的想像能力。當你放棄你的身體,你可以通過給你的想像身體添加情感來影響你的真實自我。因為身體和思想相互作用。想像一個人的情緒可以影響身體,使身體中相應的氣更加活躍。這個時候,練氣功,就像跟著黃河走向大海一樣。
6. 怎練內功(初學什麼都不會)
入靜,是修煉內功的第一關,也是至關重要的一關。隨著入靜程度的加深,功夫也在不斷精進。入靜也就是進入了我們平常所說的氣功態。在這種狀態中,練功者以一念代萬念,渾渾沌沌,恍恍惚惚,沒有區分,沒有差別。道家稱之為守一,佛家稱之為入空。老子的哎道德經》中有一段活描述了這種狀態:「道之為物,惟恍為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恍惚這兩個字,非常有學問,歷來許多學者都在解釋它。南懷瑾先生認為:「恍惚是指心性光明的境界,我們姑且不用繁瑣的訓詁學來解釋這兩個字,單就字形,便可以看出恍是豎心旁加一個光字,惚是豎心旁加一個忽字,意謂心地光明,飄然自在,活活潑潑,根本不是顛三倒四,昏頭昏腦。」這里要注意兩點,首先是入靜的狀態就是恍兮惚兮,沒有區分,沒有差別,也就是什麼都不想,一切都放下,不需要任何邏輯思維。其次,在恍恍惚惚的狀態中,JL地自然光明,自然活活潑潑,這也就是說其中有象,其中有物。這種內景是練功到一定的程度,天地自然之氣作用於人之內氣的結果。
它對身體機能進行非常有益的調理,以致陰陽平衡,經絡疏通;更重要的是在入靜狀態下,氣機才能發動,真氣才能勃勃生發。人的下丹田就像一個熔爐,只有入靜才能點起熊熊火焰:又像一個蒸鍋,只有入靜才能引起沸騰。
入靜的姿式
靜功主要以坐姿為主,當然也包括卧姿。但卧姿只是在練功者身體太弱,實在坐不住的情況下採用,一般人盡可能採用坐的姿式練功。坐的方式有平坐式、散盤式、單盤式和雙盤式。這些姿式也反映了功夫的深淺不同。初學者以平坐式為宜,這樣四肢舒暢不受壓迫,有利於入靜。隨著功夫的加深,修煉者必須逐漸過渡到盤腿式,特別是進入高層次的法門時.必須以雙盤才能出功夫。因為這種姿式最大的優點就是收懾心神,而且下盤穩固有利於氣機在軀千部位發動,而且一旦真氣充盈寸,下盤堅固的阻力也有利於鍛煉內氣的力量,不管哪種姿式,最重要的原則,就是要自然放鬆,放鬆全身才有利於入靜。放鬆不是鬆鬆垮垮,而是要求脊柱豎直的情況下,全身的嘰肉放鬆,既凝靜而又不僵。太極拳有一名詞叫「虛靈頂勁」,頭住上頂,脊椎自然就豎直了紹過。不過一個初學者是不可能注意得太多的,否則反而會引起緊張。其實只要牢記放鬆,再隨時注意調整身體的緊張部位,保持全身舒適就行了。 入靜的方法
呼吸人靜法
呼吸入靜法又稱隨息法,也就是意念集中在呼吸上,隨呼吸上下出入,以達到一念代萬念的方法。對初學者來說,呼吸入靜法是一個方便法門。呼吸入靜可以只注意吸氣,而呼氣不著意隨之而出,也可以只注意呼氣,不注意吸氣,或隨呼吸上下出入。
練功者有了一定基礎,全身經絡已經暢通的情況下,可以著意於全身皮膚上,用皮膚的毛細孔吸進天地宇宙間的清靈之氣,呼出全身的病氣,濁氣,用這種意念配合呼吸一段時間善,然後放鬆,什麼都不想,呼吸自然,保持頭腦空白和身體鬆弛舒適的狀態,一旦雜念上來,再用皮膚呼吸法排出雜念,這樣一念代萬念,就能逐步進入入靜的深層次。
意守人靜法
這是最常用的入靜法,意守的穴位主要有上中下丹田、會陰、命門、湧泉(穴位見圖5)。意守法的優點是容易聚氣,得氣較快,但缺點是火候不容易掌握。所謂火候就是指神意於穴位的輕重程度。一般要求似守非守,輕輕著意,勿忘勿助,或者呼氣時放開,或者吸氣時放開。千萬不可死死守住,否則就會出現陽氣上亢、氣滯的現象,引起全身各方面的不適,特別是頭昏腦脹。意守穴位,一般以意守下丹田為普遍(肚臍下一寸五分),因為下丹田為真氣生發之海,一般練周天功多以意守下丹田為主。
體感人靜法
練功一段時間以後,全身經絡都已通氣,這時體內出現各種感觸。佛家有「八觸」之說,即動、癢、輕、重、涼、熱、澀、滑。
實際上,體內的感覺不止「八觸」。每個人的感覺都不會完全相同。歸納起來,最重要的感覺是真氣在體內發動的感覺,如真氣的流動、竄動、跳動感,還有全身通氣時真氣的顫動感(類似通電的感覺)和氣場感,還有真氣生發時的熱感。總之,練功者可以細細地體會這些感覺,仔細地在全身搜尋這些感覺,不知不覺也就把各種雜念排除了,從而達到入靜的目的。以筆者的體驗,體感入靜法的效果比較好,——方面這種入靜法比較輕松,不會帶來任何流弊,或者引起緊張,一方面這種方法能提高內省的功力,為日後的現想法以及出現一些高功能打下基礎。
7. 如何練靜功
告訴你一套心法,這是戰國時出現的《行氣銘》『行氣,深則蓄,蓄則伸,伸則下,下則定,定則固,固則萌,萌則長,長則退,退則天。天幾舂在上;地幾舂在下。順則生;逆則死。』這句話,被認為包含了從古至今所有氣功的關鍵部分,郭沫若先生認為它是在講一個深呼吸的回合以及闡明這樣呼吸的好處。大意為吸氣深入則多其量,使它往下伸,往下伸則定而固;然後呼出,如草木之萌芽,往上長,與深入時的徑路相反而退進,退到絕頂。這樣天機便朝上動,地機便朝下動。順此行之則生,逆此行之則死。」
望採納,求最佳答案
8. 練閉氣入靜功的步驟是怎樣的
夜間3~4時起床,喝300毫升或400毫升溫開水,排除小便。然後到室外開闊的地方,面向南方站立,雙手半握拳,拳心向內,全身放鬆,排除雜念,做到視而不見,聽而不聞。行逆腹式呼吸,用鼻吸氣,吸氣時收腹擴胸,提肛門,提外腎,舌尖輕舐上齶,用意念引至百會穴。吸完氣後,閉氣,這時,口中會產生許多津液。閉氣結束,舌尖緩慢放下,把口中津液用力分3次咽下腹中,用意念送到丹田。這時全身放鬆,口鼻同時呼氣,微微鼓腹,意守丹田。如此反復練7遍為一段。休息片刻後,又按上法重新練一段。每天練1~2小時。練功時不能硬吸猛呼,特別是閉氣時不能硬閉很長時間,避免憋氣。
9. 中國古武術內功(靜功)修煉方法及圖解
直接入手十二段錦,那是基本上沒感覺的。
你要先選揉腹功,這個佛道皆有,先練一段時間,一年後再選十二段錦就有效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