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研究方法 > 分析文章情感和語氣的方法

分析文章情感和語氣的方法

發布時間:2022-06-08 06:56:25

A. 怎樣分析一篇文章的思想感情

怎樣分析一篇文章的思想感情
1、先理解整篇文章的意思,把握寫作的背景。
2、然後通過一些細節去體會作者要表達的感情(抓住作者強調的事情的細節,內心的描寫,景物的描寫往往會透露作者的心情,等等)。
3、概括出文章的思想感情。

B. 怎樣閱讀和賞析一篇文章

賞析一篇文章,可運用以下方法和步驟:

1、先把文章瀏覽一遍,想一想寫的是什麼

2、再通讀一遍,圈出自己喜歡的詞、句、段;圈出揭示文章中心的文句;

3、分段細讀,圈出哪些詞是在表達意思上的關鍵詞語,劃分段落並確定段意;

4、在默讀的基礎上,復述全文大意,要求結合關鍵性的詞語,列出提綱;

5、根據揭示中心的文句,對文章進行縮寫練習,要求把圈出的詞、句、段盡量用上;

6、通過讀、寫,要求概括全文的中心和寫作特點;

7、根據圈出的文句和中心寫出自己的讀後感;

8、在寫讀後感的基礎上,從思想性、藝術性和知識性等方面進行評點;

9、在評點的基礎上,結合實際,闡明自己的主張。

C. 體會文章思想感情的方法

體會文章思想感情的方法主要有:
⑴通過分析文章的主要內容和重點部分體會文章的思想感情。
如《窮人》這篇文章的主要內容是:漁夫的妻子桑娜在等待丈夫歸來的時候,發現西蒙已悲慘地死去,就立即抱回她的兩個孩子,漁夫知道後,也主動提出收養兩個孤兒的事。根據這一主要內容,引導學生想想作者寫這件事的目的是什麼呢?然後引導學生歸納。
有時只要抓住文章的重點部分進行分析,就能揭示文章的中心思想。如《我的戰友邱少雲》文章的重點部分是4—8自然段。主要寫邱少雲被烈火包住時仍然紋絲不動,當時他只要在地上打幾個滾或脫掉棉衣就可以撲滅烈火,但是為了戰斗的勝利任憑烈火在身上燒了半個多小時。它像千斤巨石一般趴在火堆里一動不動,直到最後一息,沒挪動一寸地方,沒發出一聲呻吟。引導學生思考「為什麼烈火在邱少雲身上燒了半個多小時,他都一動不動?」學生就可以體會到邱少雲同志即使犧牲也要嚴守革命紀律的崇高精神。
⑵抓住重點詞句概括中心思想。
在有些文章中往往由重點詞句直接點明了文章的中心,我們把這些句子叫做中心句。還有一些文章中的重點詞句蘊涵著文章的中心,只要分析、理解這些句子的深刻含義,也就把握了文章的中心。學生只要在閱讀理解全文的基礎上,對這些重點詞句適當作些補充、修改就能順利地概括出文章的中心思想。
這些重點詞句常常出現在文章的開頭、結尾或過渡段中。如《詹天佑》開頭一句"詹天佑是我國傑出的愛國工程師"。其中"愛國"、"傑出"正是全文的中心。
還有一些關鍵詞句常常在文章中抒情或議論的部分。例如《林海》課文中出現了三次"親切、舒服",從中可以充分體會到作者對大興安嶺的喜愛和贊美之情。這就是文章的中心。再如《偉大的友誼》、《為人民服務》等。
⑶通過分析題目概括中心思想。
我們常說文章的題目是「文眼」,而眼睛又是心靈的窗戶,那麼我們分析題目就能把握文章的靈魂——中心。
例如《窮人》一課,通過讀課文我們知道明明是寫「桑娜、漁夫、西蒙及西蒙的兩個孩子」,為什麼以「窮人」為題呢?這是因為他們的悲慘生活是沙俄時代窮人的生活寫照。桑娜、漁夫的善良、勤勞是窮人品質的體現。理解了為什麼以窮人為題的深刻含義,也就把握了文章的中心。
在運用以上三種方法概括中心思想時,還要注意作者寫文章時的背景,這樣才能更准確地把握作者的寫作目的。例如《賣火柴的小女孩》等課。
當然體會歸納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的方法不止這些,我們認為進入文章的角度和方法可以由學生自由選擇。

D. 文章要表達的情感

您好,很高興為您解答:
作者感慨過去的回憶,同時眺望現在。從當年離開父親的傷感聯繫到現在,表達了對母校的不舍,理解了當年父親對自己的愛。想把這復雜的感情保留在心中!回憶過去,放眼望去,感慨很多!(文章很不錯!自己的感覺,希望對你有幫助,望採納)

E. 如何把握文章的情感

江西省靖安教委教研室 李慶陸 「文章不是無情物」,不管什麼體裁,文章都是作者思想感情與世界觀的反映。對作品的閱讀分析,自然離不開對作者思想感情和作者對生活、對人生、對作品中的人、事或物的態度的分析。人們在閱讀文章時,應能看出作者對所論說的事物的觀點和態度,是贊頌還是批評,是歡喜還是悲傷,是肯定還是否定,是完全支持還是有一定的保留。作者的情感,有的是直接表達,可以從字面上看出來;有的則分散在文中各個部分,那就需要綜合與概括。 縱觀近年來各地中考語文試卷,把握作者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題型主要有:1.體會作者感情;2.概括情感變化;3.領悟生活態度。例1(山東省2005年中考題)閱讀下文,完成後面題目。空山鳥語 郭楓 ①到山上來,我最喜歡的事就是聽鳥叫。 ②鳥兒的鳴聲是世間最美的語言,你不懂得鳥的語言么?我想你應該懂的。在山上,誰都喜歡鳥的鳴叫,誰都懂,清風懂,白雲懂,流泉更懂,連掛在樹枝上曬太陽的小花蛇也懂。鳥的語言永遠敘述著動人的愛情。 ………… ⑥到山上來,且閉起眼睛,不要再瀏覽風景,好好地聽一聽鳥叫吧!鳥兒們用一百種聲調在歡唱,仙樂飄飄,回盪在峰巒間,流淌在澗谷間。你不是從這美妙的清音中,已經聽到自然的消息和人世的滄桑了么?那麼,除了敞開自己的心靈,還要做些什麼呢? ⑦還要做些什麼呢? ⑧我想做一隻鳥在山中。題目:文章開頭說「到山上來,我最喜歡的事就是聽鳥叫」,結尾說「我想做一隻鳥,在山中」,試聯系全文說明這反映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剖析:事物總是相互聯系、相互依存的。文章的句與句、段與段也是如此。所以,要正確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就必須從整體把握閱讀材料,明確文章的主旨。點擊:回答這類的題目,應在細讀全文的基礎上抓住文章的主題,但又不能只是籠統地將主題內容照搬,而是要結合文章具體內容來表達。答案:反映了作者憧憬自然,贊美生命,謳歌自由的思想感情。例2(北京市海淀區2005年中考題)閱讀下文,完成後面題目。逃跑的火焰 (選文略)題目:選文為我們講述了一個原野冬獵的故事,隨著情節的發展,作者的思想感情出在發生著變化。請閱讀③∽⑤段,參考下面的提示真空。 ⑴情節的發展: → 狐落馬前 → → 放狐奔逃。 ⑵感情的變化:非常驚奇 → → 心生同情 →剖析:人是有感情的動物,即使英雄也不例外,「無情未必真豪傑」,就是明證。而且,隨著時間的推移、環境的改變,人的感情也會發生變化。而「文似看山喜不平」,這樣,在文章中就有了感情起伏。這種感情起伏,可以是人物的思想轉變過程,也可以是人物對客觀事物認識發展過程,還可以是褒揚或抨擊某種現象時所帶有感情色彩。即便是景物描寫,也蘊涵著作者濃郁的感情,正所謂「一切景語皆情語。」 如何抓住文中起伏的情感呢?最重要的是理解文章,把握主旨。然後找到表現不同感情的不同語句,順藤摸瓜,理清這根感情線索。點擊:通過閱讀題干可知,全文的情節在發展,作者的思想感情也在發生變化,所以,理清文中情節是解答把握感情起伏的基礎。而且要用概括的語言(四字句)來填寫。答案:(1)群犬逐狐 人狐對視 (2)心中暗喜 憐愛擔憂例3(黑龍江2005年中考題)閱讀下文,完成後面題目。 有一年,在香港教書。 港人非常尊師,開學第一周校長在自己家裡請了一桌席,有十位教授赴宴,我也在內。這種席,每周一次,務必使校長在學期中能和每位教員談談。我因為是客,所以列在首批客人名單里。 ………… 大約世間之人多是寂寞的吧?未被擊節贊美的文章,未蒙賞識的赤忱,未被發現的才華,無人為之垂淚的劇情,徒然的彈了又彈卻不曾被一語道破的高山流水之音。或者,無人肯試的一碟食物…… 而我只是好意一舉箸,竟蒙對方厚贈,想來,生命之宴也是如此吧?我對生命中的涓滴每有一分賞悅,生活總立即賜下萬道流泉。我每為一個音符凝神,他總傾下整匹的音樂如素錦。 生命的厚禮,原來只賞賜給那些肯於一嘗的人。題目:結合「嘗」字,體會「生命的厚禮,原來只賞賜給那些肯於一嘗的人」這句話,說說作者的生活態度。剖析:每個人對現實生活中的人、物、事都會有自己的態度,或喜歡,或憎惡,或崇敬,或鄙視,或熱愛,或仇恨……將這些形成文字,就體現出作者對自然、社會、人類的態度。 准確、全面地分析、把握作者在文章中的生活態度,涉及到如下幾個問題: 1.對作者的有關情況的概括了解; 2.對作者為文目的的了解; 3.對作品思想內容、主題、寫作特點的了解; 4.讀者本人所應具有的語文素養和思想修養。 這些因素,都會在不同程度上影響到對作者在文中的態度的分析、把握。點擊:回答這類題目的方法有:1.統觀全文,篩選出直接體現作者態度的語句;2.從材料的中心內容入手分析作者的態度;3.從作品的表達方式入手分析作者的態度(記敘文與說明文中那些議論與抒情的句子,議論文中的中心句或總括性句子,往往直接或間接地表達了作者的態度 )。答案:「嘗」是嘗試(付出、肯定、欣賞)。揭示了作者熱愛生活,勇於付出的積極的人生態度。

F. 如何分析文學作品中的情感和態度

如何做影視影視作品 考試內容:影視作品主要考電影或電視劇,也可能是電視散文、專題片或紀錄片,還有可能是綜藝節目片等等,考生觀摩後,當場寫出一篇評析性的文章。
考試目的:主要是考察考生對影視作品的感悟能力、鑒賞能力和理論能力及文字寫作能力。作為一個影視導演,其很大程度上來自於對優秀影視作品的感悟、鑒賞和借鑒,因此影視作品的是影視導演專業入學考試的首要一環。
;應試指導:在這一考試科目中,影視作品的類型可能是故事片也可能是紀錄片,還可能是綜合藝術片等等。不論所提供的影視作品是哪種類型,總要從藝術的角度進行而不能是復述性的內容概括或泛泛而談的觀後感。考生要結合影視作品的畫面、音響、音樂、解說、主持等各方面的要素,對其主題內容、結構框架、造型等方面作出藝術性的。不求面面俱到,但求集中深刻,有獨特的視角,力求寫出自己的獨特的感受,表達具有自己個性的構思。,
評析策略
{對一部比較完整的故事片類型的影視作品,常見的具體的評析策略主要有下列幾個方面:;`
(1) 評片名
片名,是影視片的具體名稱。片名不但是個稱謂的符,還包含著如下涵意:(1)文化含義,片名包含著者對觀眾的誘導和暗示,因為它在一定的文化環境中,自覺不自覺地體現了一定的文化內容。(2)統領意義。片名起的新巧,固然有著給觀眾聯想的餘地,起到審美作用,但最實際的,還應看片名是否承當了統領、指向影視片本體的職能。換一個角度,就是看片名是否和影視片內容相關或者一致。有的好片名不僅僅切合影視片內容,而且對幫助觀眾理解影視片的主題也有提示性的作用,則更有評論的必要。
(2) 評導演
導演構思。為了把劇本轉化成影視片,導演要從整體上構想未來影視片的內容與形式的各個方面。這里既有對影視片的基調、樣式、風格、人物等方面的確定和追求,又有對各門類藝術家的具體要求。這是導演藝術創造力的體現。
導演手段。導演為塑造銀幕形象,要在影視片中利用多種具體的表現手段,通過故事和人物感染給觀眾。導演手段包括:畫面的運動和鏡頭的運動;鏡頭之間的組接;音樂、語言的運用;場景交換;氣氛烘托等。,
評論影視手段運用,要億時億影視片的具體情況,看其使用的是否合理,是否有創造性。3)導演風格。優秀導演在優秀影視片中實現了自己的追求,有異於其他導演的追求、創造的特點,從而形成了自己獨特的風格。一般地,將特色稱為特色,將突出的特色(或轉為穩定出現、反復實踐的特色)稱為風格。風格,是主要特色的集中表現。評論導演風格不僅是對導演創造力的一種衡量,而且是對評論者鑒賞力的一種衡量。不能把風格的帽子隨便亂戴,也不能對明顯的風格視而不見。
導演創造。從影視片來看導演對劇本的轉化、實現成為影視片的過程中有哪些創造,可以看出他為社會生活、為影視藝術、為廣大觀眾創造了什麼,導演創作體現在影視片在中,因而,對影視片的評論,總相關著影視片的創作領導核心導演。因而,評影視片,就評論了導演,雖然有時不必單獨地評論。

主題是藝術作品所描繪的整個形象體系中表現出來的中心思想,又稱主題思想,主題是作品內容核心,是作品的靈魂與統帥,既貫穿全部作品,又在其中起到作用。;
主題,從作品中體現出來,又包含著作者對社會生活的認識、評價,滲透著作者的美學理想和社會理想、世界觀。
全面評價一部作品,離不開對主題的研究和理解。
在影視作品中,主題孕藏在整個畫面、聲音所構成的整體銀幕熒幕形象中,在作品的內容展現與形式中顯露出來。和這點相關,主題還可以在影視片主要人物形象的塑造上,在主人公的形象上,在主人公的命運中,體現著生活、社會、人生的意義。對主要人物的塑造可以反映出作品的基本思想傾向。主題還可以體現在情節上。情節的發展,即事件的進程、結局,也包括著作者對生活的認識與評價。情節的發展與人物命運、人物塑造密切相關,受著制約,又是主題的體現。
_主題既然體現在作品的各個方面,主題就不能不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 從整體上把握作品的整個思想體系。從頭到尾,從各方面來認識作品的總體傾向。
^第二,具體的藝術形象。主題是從作品的藝術形象中體現出來。主題的提示,須在具體藝術形象的基礎上,才能實現。主題不是夾雜、安排在作品中的幾句評論,只有挖掘形象的深層意蘊,找出作家的思想感情,才能概括得准確。
第三, 重視人物形象。主要人物形象的塑造,集中體現了作者的感情合理性。為提示作品的主題,必須認識、主要人物形象。
第四,研究情節。情節安排,不單純是生活的直接展現。
(4) 評演員:
1) 演員對角色的表演
演員對角色的表演是在導演對影片的總體要求下進行的,有一定的限定性;同時又是在自己對角色的理解的基礎上來完成,有一定的性。在角色的規定性限制中創造有血有肉、有特徵的角色,使演員表演的特定環境。
演員的表演,需要有高度的理解力(包括對生活、社會與人生,對劇情、對藝術的理解能力)、豐富的想像力(根據理解來展開豐富的現象,在想像中完成對角色的創造)、准確的表現力(將對角色的想像准確的加以表現)、多向的模仿力(多種方向、不同條件中、不同人物的可能性的模仿與表演)等等。
演員的表演,要根據角色的規定,多方運用聲音、神態、動作等手段,將角色展現給觀眾。
`演員的表演,既需要演員有強烈的感情,以充沛的注入到角色的創造與表演之中,有要求以生動的形象(角色)來感染觀眾,以使觀眾深深地進入特定情境來感受、評價生活與藝術。
2) 演員對角色的創造
對演員技巧的評價原則,主要的有自然、可信、感人、個性等。
自然。是指演員所表現的角色,既符合生活中的自然現實,是經過加工的自然生活世界的組成部分,而不是明顯看出人為加工的生硬的痕跡。還包括表演過程中的人物活動一樣,有其內心的心理根據,有其外在的活動流程。
{可信。是指由於角色符合生活規范的統一,而使觀眾認可。符合生活規范不見得可信,只有生活規范與藝術規范統一,人們才能在觀賞藝術時,既是評判生活,有是在進行審美活動。
感人。指角色能給觀眾以審美的震撼力。只有演員在角色中慶祝了,賦予了創造,使得人物形象動人心魄,才能取得感人的藝術效果。
個性。個性是創造的標記。當演員在角色中牢牢打上創造之後所產生的印記,個性便獲得了。能否獲得個性,能否達到創造,是演員是否成熟的主要分界。
(5) 評攝影攝像
構圖。是指進入攝影攝像鏡頭映現到膠片磁帶上的各種(或一種)物體,在畫面上所佔的位置及相互連接的關系。換句話說,是進入攝影攝像像框的景觀是一種怎樣的圖例。
距離。由於距離的不同,有全景、中景、近景、特寫、大特寫之分。某一鏡
使用特寫或是中景(或是其他景別),取決與影片的內容敘述與表現,還包括著敘述者的敘述態度和感情,以及預想中的對觀眾的感染。
角度。常見的拍攝表現角度有:平攝、俯攝、仰攝等。這些角度的選擇,在於劇情的演示和感情的寄寓。
構圖的意義,是要自然地表現生活故事,在敘述過程中,使觀眾感受著電影的形式美。
用光。包括對自然光(太陽和月亮)、人工光(燈光)的利用。由於攝影攝像必須在一定的場合下表現某種特定的環境,在有光線的情況下才能使觀眾看到所拍攝的內容。.
光的第一作用是表現特定環境,而每個環境都有其相應的光線。用光表現特定環境下的人與景物,起著真實氣氛的作用。光的第二作用則是對拍攝對象的強調,或強或弱的光線,或順或逆的拍攝,反映出影片的作者對事物的某種強調。這種強調,既應和劇情的發展相關,又應同敘述的態度與方式相聯。綜合起來,光的運用從其基本的層面來看是表現環境的特定性。從更深的層面來說,則表現創作者的情感態度,給觀眾以情緒、感覺上的影響。
色彩。色彩在彩色攝影攝像中有著重要的作用。
@生活中萬物各有其色。影片中所表現的物體也顯出多彩的絢麗。影片中的色彩,首先要解決的是對生活中物體色彩美麗的還原。一般地說,生活中的色彩應當在影片中得到生動的展現。這還不是色彩的全部。影片中的色彩,不是對生活中色彩的堆積和羅列,而是體現著創作者的精心構思與創造。
4)鏡頭的。在拍攝運動著的人物或事物時,攝影機在運動中跟蹤拍攝對象,是攝影攝像中越來越重要的手段,同時也顯露出攝影攝像師的技巧與風格。
評攝影攝像的主要原則:
第一, 攝影攝像可以單獨評論,卻不應與影視片整體割裂開來。攝影攝像既有相對的審美價值,又不能脫離影片內容而存在。
攝影攝像是一種藝術創造。這種創造要納入影視片的總體構思中加以檢驗和認識。
第二,攝影攝像作為藝術創造,不只是對自然、生活、事件等拍攝對象的還原,還要看攝影攝像師的創造性勞動,怎樣去表現、創造美與美的形象。

第三,攝影攝像是一種專業性很強的藝術創造,對攝影攝像的評論要有理論准備,又要有不斷積累的評論實踐,還需要在認識、掌握影視藝術規律和攝影攝像藝術規律的基礎上進行。
(6) 評開頭與結尾
影視片是一個整體,這是大家都知道的,但是作為局部的開頭、結尾,具有對藝術整體的必要的組成意義以外,還有著深化作品意義、構成作品藝術巧妙性的特殊意義,可以在未脫離影視片總體的前提下,單獨地回味和評論。
好的開頭,應當具有這樣一些基本的特點:
(1) 在故事敘述最合適的地方開始。在這里當然沒有統一的尺度,要結合具體的故事內容。
(2)吸引觀眾。故事開始了,要吸引觀眾的注意力,並非易事。要使他們能認真地看下去,引起一定的興致又在故事進展過程中感受到藝術品味的審美滿足,需精心設計、構思。能夠盡快地吸引觀眾,才算得上好的開頭。
(3)交待清楚、利落。對事件、人物的交待,是影視片開頭必須要做的事。能否把故事開始之前的部分,除了應有的故意留的懸念之外,在短時間里交待清楚,而又自然地體現在故事中,使人不感到是故意在交待,並不是很容易的。
4) 自然地發展。故事開始了,既要照顧到交待人物、事件,又要吸引觀眾,還不可忘記讓故事進行下去。
綜合起來,好的開頭就是要在影視片開始的幾分鍾到十幾分鍾之內,引動的注意力,交待清劇情,並使劇情開始發展。
好的結尾,也具有一些基本特點:
1) 收束適宜。在問題解決之後,或懸念澄清了,觀眾心中的疑團解決以後,就應當馬上結束全片。0(2)留有餘味。或者為了強化主題,或者為了揭示人物的命運,不管如何,作品的結尾都應考慮如何使觀眾留下深刻的印象。這包括在:思想的力量,撼動人心;藝術表現上的獨創,滿足觀眾審美需要。不同的結局,可以表達出不同的生活意義,給觀眾以不同的感受。抓住這種欣賞感受加以思考,來展開評論,是進入藝術的有效途徑。
故事的結尾,有兩層意思。一是什麼樣的結尾,即構成作品內容的結局是怎樣的。它是與主題的表現、人物的命運都息息相關的。二是它是怎樣結束的,即怎樣來使藝術作品的形式終止。它既是表達內容的一種手段,又是構成藝術性的基本要素。作為內容的故事的結局,。與作為形式的作品的終止,應當是和諧的。
評論開頭與結尾,可以單獨進行,也可以結合起來進行。單獨評論開頭或結尾,可以就不同影視片的開頭或結尾來展開,也可以就不同影視片的開頭(或結尾)來進行。同時評論一部影片的開頭和結尾,應注意到這樣一些方面:
第一,兩者的關系。他們是怎樣聯結的,有什麼樣的,共同其著什麼樣的作用。
第二,兩者的對找照。從開頭到結尾有什麼不同,有什麼相同,這寓示著什麼樣的藝術意義,在藝術上有何特點。
第三,兩者的意義。他們在表達主題方面,它們在對整個藝術結構的完整性方面有何意義。
第四,在藝術上的獨創性如何。首先看他們在是否在具有藝術上的獨創性,再就是看他們在藝術創造上有怎樣的意義。
以上介紹了對一部比較完整的故事片類型的影視作品的具體的評析策略,那麼,對一般的紀實性短片,又該如何評析呢?
一般說來,像對紀實性短片的評析,試題中總有一些提示性的小問題,4、5個,6、7個不等,這些問題其實就是評析文章的提綱,考生只要按這些問題的順序寫出自己的真實感受且將它們串聯起來,就相當於一篇評析文章了。
2、 評析方法
有些考生擔心自己沒有系統全面學習過影視藝術方面的專業知識,寫出來的文章不夠專業,這種擔心大可不必。主試教師看重的是考生對影視作品的感悟能力,是對影視作品最初始的本質的感受,而不在乎你運用了多少專業名詞。假如你對影視專業知識一知半解、生搬硬套,這樣寫出評析文章來反而是驢不驢馬不馬,弄巧成拙。還不如老老實實寫出自己的最深切的感受。當然這種感受並不是空發幾句議論,而是有、有說理的。如果能在這基礎上再加以專業理論知識色彩的觀照,就更好了。
為使評析寫作順利進行,依據一定的材料是基礎。為了佔有材料,考生在看片的同時,要有意識地用筆記錄一些作品的素材和自己的觀點心得要點,這樣當作品播放完畢,已經有可寫的材料了,對此進行提煉後確定評析文章的主旨,然後根據所哎喲表達的主旨對所記錄的材料加以篩選,選擇最能表現主旨的材料加以寫作。
以上是協作構思的一般方法,先有材料 後提煉主旨。也可以運用另外一種相反的思路,先確定你所要評析的某個方面,或評鏡頭運用,或評細節運用,或評音響運用,或評情節鋪排,或評線索安排,或評人物描寫,等等,然後在觀片時就專門選擇與你所要評析的某一方面內容相貼切的材料作為例證。這種方法之稱為「主題先行」。
為了能很好地從觀片進入到評析,列提綱的方法是很有用的。提綱實際上提供了一個範式,使評析思路能相對集中,選擇材料也有很強的目的性。下列提綱可供考生參考:
電視片觀賞提綱
(邊看片邊記錄)
電視片內容概括 10%
本片的思想教育意義 10%
藝術特色總說(總體手法、總體藝術特徵) 20%
藝術特色舉例(選擇一到兩個藝術獨到之處) 25%
藝術特色細節(兩三點精彩細節) 20%
缺點與不足 10%

G. 閱讀記敘文怎樣分析思想感情

[思路分析]
文章的思想感情是主客觀的產物。思想感情的表達要有一定的物質基礎和思想基礎,閱讀時根據文章所敘述描寫的人、事、景、物分析作者獨特的感受是客觀的,而人們對文章里的思想感情的感受是主觀的。
下面結合一些簡單的例子講解一下分析文章思想感情的方法
[解題過程]

一、理解重點詞句,體會文章的思想感惰

文章的思想感情是作者憑借敘事、寫景的詞句表達出來的,所以閱讀課文時可以從理解詞句中體會文章的思想感情。如在教學《我的伯父魯迅先生》一課第三段中「你想,四周黑洞洞的,還不容易碰壁嗎?」這句話時,首先抓住「四周黑洞洞的」、「碰壁」這兩個關鍵的詞進行講解,讓學生明白魯迅先生為什麼用「四周黑洞洞」來形容當時社會的黑暗,用「碰壁」來形容革命者所遭受反動派的迫害。從而體會到魯迅先生對舊社會、對反動派無比憎恨以及敢於和舊社會作斗爭的勇敢精神。

二、抓重點段,體會文章的思想感情

重點段是作者針對文章的主要內容和寫作目的進行詳寫的部分,它最能激發學生的情感,反映文章的思想感情。如《養花》一課最後一段即是貫穿全文的重點段。教學時,讓學生在理解詞句的基礎上思考以下問題:①養花的樂趣是什麼?哪些自然段詳寫這些內容?這段在文中起什麼作用?②這段話對你有什麼啟發?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通過以上分析,使學生受到了熱愛勞動、贊美勞動、珍惜勞動成果的啟迪,體會到作者借養花贊美生活中的樂趣和對花草的喜愛之情。

三、介紹時代背景,體會文章的思想感情

人們的生活經歷和知識程度不同,讀同一篇文章所產生的思想感情也不同。由於學生的經歷與作者相距較遠,為了達到體會文章思想感情的目的,教師必須介紹作品的時代背景。如教學《我的爸爸》第五、六自然段,作者回憶爸爸怎樣教我們唱《國際歌》懂得革命道理一事時,提問:①「眉頭一皺」表現爸爸什麼心情?爸爸說了什麼話?②爸爸為什麼說「這不是撒謊?」表現了什麼?③爸爸為什麼要教我們唱《國際歌》?為什麼用低沉的聲音「教唱」?這一連串的問題都要聯系當時的環境來理解。因此,我在教學時作了必要的時代背景簡介,給學生一些間接的感受,使學生真正體會到李大釗要讓孩子們懂得革命道理,一心盼望早日推翻舊制度,建立新中國的思想感情。

四、隨著中心思想的展開,逐層體會文章的思想感情

每篇文章的作者都用一定的內容表達要說明的道理或褒貶的精神品質,因此我們可以通過逐段理解作者的寫作目的來體會文章的思想感情。如教學《可愛的草塘》一課。在閱讀的過程中除結合關鍵詞、句、段體會文章的思想感情外,還著重引導學生思考作者在對北大荒、對草塘的認識上有什麼變化?思想感情上有什麼變化?使學生認識到草塘的可愛不僅在於景色美,還在於物產豐富。思想感情由開始的「沒意思」到最後連「想捧起清涼的河水痛痛快快地洗一洗瞼」也「猶豫」了,不忍心弄壞「這一幅美好的畫卷」,從而體會到作者對草塘無比熱愛的思想感情。

五、聯系實際,體會文章的思想感情

有些文章涉及的內容是學生經歷過或體驗過的,很自然地就能體會出文章的思想感情。如教學《我的戰友邱少雲》一課第三段時,讓學生默讀並劃出自己認為最感人的句子。學生讀後分別劃出「我的心綳得緊緊的,這怎麼忍受得了呢?」「我不敢朝他那兒看,我不忍心眼巴巴地看著我的戰友活活燒死」。「邱少雲像千斤巨石一般,趴在火堆里一動也不動。烈火在他身上燒了半個多鍾頭才漸漸地熄滅。」「直到最後一息,也沒挪動一寸地方,沒發出一聲呻吟。」接著我設計了如下問題:①「綳得緊緊的」是什麼意思?「這」指的是什麼?②你在實際生活中被開水燙感覺怎樣?(痛得要跳起來)邱少雲被大火團圍住又是什麼滋味呢?③「我」為什麼不敢朝那兒看?④烈火在邱少雲身上燒了多長時間?他表現怎樣?⑤邱少雲在烈火中為什麼能像千斤巨石一般紋絲不動?使學生通過人物的外表透視人物的內心世界,真正體會到:邱少雲為了戰友的安全,為了整個戰斗的勝利,他用驚人的毅力經受了難以忍受的痛苦,不惜犧牲自己的生命,這種共產主義戰士的高貴品質是偉大的。

H. 如何從句子中提煉作者思想感情

1、標題詮釋法.許多標題就是文、段的中心,結合文段的內容對標題的含義進行闡釋.

2、找中心句.中心句有統領的作用.文章的中心句多在開頭和結尾,也有在中間的;段落的中心句多在段頭,又叫首括句,也有在段尾、段中的;

3、摘要法.文、段的意思總是多層次的,如果有主次之分,那就提取主要的省去次要的;如果是層層遞進的,那就提取它最後歸結的意思.

4、聯合法.文章中段落、層次的意思如果是並列的,那就把它們聯合起來,簡要概述.

5、詞句整合法.文、段、層的主要意思,通常是通過重要的語句或關鍵的詞語表達出來的,我們把這些相關的語句或詞語重新整合,就可概括出主要意思.

6、概述法.某部分的意思有時候很難從原文中找到相應的詞語,那就要在分析的基礎上用自己的話簡要表述.在答題的時候,有時候幾種方法要交替使用或綜合使用.思路是組成文章結構的內因,結構是作者思路的外顯.

      由於思路的靈活性,文章結構的形式也就有多樣性;但是,基本的思路是容易認識的,基本的文章結構也是容易把握的.靈活多變千姿百態的思路歸結起來,不外三種基本順序:時間順序,空間順序,邏輯順序.那麼,在提煉作者思路或劃分文、段結構層次的時候,一般採用:時間分析法,空間分析法,邏輯分析法.所謂邏輯,就是指思維規律.它包括以下思維順序:因果、主次、先後、內外、表裡……等等.在記敘文中按事情發展變化或思想感情變化劃分結構,在議論文中按「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基本格式劃分結構,實際上使用的都是邏輯分析法,在說明文中按程序劃分結構,實際上使用的是時間分析法.段落層次關系在內容上通常體現為:並列關系(在內容上分別從不同的側面共同表達一個意思),層進關系(不同段或層的內容的意思依次逐漸推進深化),總分關系(包括總分式、分總式、總分總式).特別要注意的是,劃分結構要從全局著眼,抓住線索,整體思維.

I. 怎樣賞析作文

一、看文章的主題。主題鮮明,立意正確,說明了什麼道理。
二、看文章的內容。要敘述清楚,事情脈絡通順,情節感人,有說服力、感染力。
三、看文章寫作特點。如:寓情於景、文字誇張、感情細膩、故事倒敘等等。
另外,文章的賞析還是要從作者想要表達的思想感情入手。賞析賞析,就是分析和鑒賞。要抓住那些能體現作者感情的語句,並挑出典型進行分析。也就是說,你所分析的每一句話,都要來自原文,是從原文中得出的結論。之後的鑒賞,就是在分析完文章後,對文章的主題進行升華,應為考卷上所給的文章基本都出於名家之手,所以盡管美化提升就好。若是為普通文章寫賞析,那也可以把不足和失誤之處寫出
一,語言特色的賞析
1,本文語言生動、優美而又親切自然,充滿文雅的書卷氣,特別是多用比喻擬人的修辭手法,生動形象地表現了……給我們展現出一幅……的畫面,令人讀後久久沉浸於這種美的享受之中。
2,本文句式靈活多變,長句、短句、排比句、對偶句、反問句等等,生動活潑,搖曳多姿,盡顯華彩,富有很強的節奏感和表現力,令人百讀不厭,回味無窮。
3,本文中的……,抓住了……的特點,運用……幾個極富表現力的動詞,把……寫得惟妙惟肖,給我們展現出一幅……的圖畫,令人讀後有身臨其境之感,所見之景如在目前。
4,本文所表達的……感情,深沉雋永,感人至深,讀者無不為那份真摯而濃烈的感情而動容,始知天下……之情與共。
5,本文語言極富誇張、諷刺的味道,特別是……幾句,把……的形態刻畫得入木三分,令人捧腹大笑之後又進入對……的深深思考,令人受益匪淺。
6,本文語言極富哲理,特別是……幾句,告訴我們……,使我們讀後懂得了……的道理,並能啟發我們對……進行更深層的思考,令人受益匪淺。
二,寫作手法的賞析
1,小中見大:本文從我們所熟知的……入題,抓住……的……特點,讓我們從平常小事中領悟到深刻的生活道理。(或從平常小事中體現出了崇高的思想境界;或從平常小事中表現出美好的精神品質。)例,《哨子》《帆》《螢火蟲》。
2,對比:本文巧用對比,把……和……巧妙地呈現在讀者眼前,讓讀者很自然地從對比中感覺到……的變化(或說優劣好壞),從而鮮明地表現出……。例,《范進中舉》
3,象徵:本文運用象徵的寫作手法,抓住了……與……相似的特點,通過對……准確的描寫刻畫,更好地達到了表現……的目的。例,《白楊禮贊》
4,巧合:本文巧妙地運用了巧合,……,既在讀者的意料之外,卻又在生活的情理之中,很好地表現了主題,令人讀後不免頷首稱許。例,《麥琪的禮物》
5,抑揚:本文運用了抑揚之法,作者的本意是……,而先……,令讀者更全面深刻地認識……,使所表現的對象更豐滿,更鮮明。例,《白楊禮贊》
6,襯托:本文運用了襯托之法,用……的……襯托……的……,使作者對自己的表現對象的表達意圖更明確地呈現在讀者面前,增強了文章的表現力。例,《白楊禮贊》
7,烘托:本文大量運用環境烘托,把表現對象的……心理,放在一個……的環境里,更好地表現了人物的內心世界,增強了文章的表現力。例,《孤獨之旅》
8,托物言志:本文巧妙地運用了托物言志的寫法,作者緊緊抓住……的……的特點,精心刻畫,從而含蓄地表達了作者……的理想(或人生觀或生活態度或精神品質)。例,《愛蓮說》
9,卒章顯志:本文運用了卒章顯志的寫作手法,層層鋪敘,直到最後才突然揭開謎底,……,令人有恍然大悟之感,然後又轉入深深的思考。
10,懸念:本文巧妙地運用了懸念的寫作手法,先把……拋給讀者而又並不說明原因,層層設疑,緊緊地抓住讀者的閱讀興趣,更好地達到了表達自己主題的目的.

閱讀全文

與分析文章情感和語氣的方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睡眠淺怎麼解決方法 瀏覽:587
保險合同的保險期限通常採用的計算方法有 瀏覽:531
地下水高錳酸鉀指數測量方法 瀏覽:342
纖維樁使用方法 瀏覽:693
貴州點光源安裝方法 瀏覽:817
化學鍍方法和技巧 瀏覽:500
寶寶怎麼治療最好的方法 瀏覽:467
csgo連入專屬伺服器失敗解決方法 瀏覽:947
溶液酸鹼性計算方法 瀏覽:213
戰馬貼膜的正確方法 瀏覽:181
復印機安裝與操作方法 瀏覽:29
概率中的個數計算方法 瀏覽:833
金帥洗衣機使用方法 瀏覽:662
怎麼選擇樁的施工方法 瀏覽:601
聯想筆記本限速在哪裡設置方法 瀏覽:496
怎樣快速止牙痛土方法 瀏覽:64
子宮肌層2mm治療方法 瀏覽:801
波紋排水管安裝方法 瀏覽:261
華為網路密碼在哪裡設置方法 瀏覽:1015
含羞草如何種植方法 瀏覽:3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