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除了每天要和學生打交道外,
還得跟家長保持聯系。
和家長打交道是一門藝術,常常讓很多教師,特別是初職教師,感到手足無措。
到底該如何做,才能與家長保持有效溝通呢?
明確和家長溝通的目的
教師和家長之間存在的時空差,使得雙方的溝通變得不那麼容易和高效,這就決定了教師在和家長溝通時必須有明確的目的。如果目的不明確,很容易就被學生誤解為老師是在告狀,效果會適得其反。那麼,和家長溝通的目的是什麼呢?
01
全面了解學生,多元評價學生
每個人都是多面的、立體的,而我們只能看到學生在學校里的表現,並不了解學生在家裡的表現。聯系家長不只是為了反映學生的問題,還是為了更全面地了解學生。
這樣,我們對學生的認識和評價就是多元的,在做教學和教育工作時便可以更有針對性。當我們所說的跟學生自身實際情況和切身利益相關時,我們的觀點就更容易被他們接納。
教師從家長處至少可以獲得以下信息:
1. 孩子眼中的學校是怎樣的。
2. 孩子眼中的班級是怎樣的。
3. 孩子的喜好是什麼。
4.孩子的優缺點是什麼。
5. 孩子何時覺得有成就感,何時會有受挫感。
6. 孩子口中的朋友。
7. 對孩子影響比較大的人。
8. 孩子在學校之外的活動情況。
02
交流學習進度,促成多方合作
我們不提倡通過家長向學生傳話,也不提倡告知所有學生家長本學科的教學進度,因為如此一來,會大大加重教師和家長的負擔。
但個別自製力差的學生需要教師和家長的雙重監督,所以,教師就有必要和其家長交流近期的教學進度和作業布置情況,以便讓家長做到心中有數,從而可以更有針對性地督促學生。
03
交流學生近況,促進學生成長
學生也是一直在變化的,我們不能用一成不變的眼光去看他們,因此,和家長溝通還有一個重要目的,就是交流學生的近況:
「
是有進步還是退步了?時間安排是否合理?效率如何?心情如何?有無好習慣養成
這些都可以是我們和家長溝通時的切入點。
網頁鏈接
5.要解決問題,而非僅僅提出問題
您認為下面哪種溝通方式能真正解決學生的問題?
①您家孩子最近作業落實情況不太好,跟孩子談了,他說最近做作業經常到晚上十二點,我想一定是因為孩子的學習效率比較低,所以提醒您注意孩子的學習效率。
②您家孩子最近作業落實情況不太好,跟孩子談了,他說最近做作業經常到晚上十二點,所以想通過您了解一下孩子在家做作業的情況:是否約束他用手機?建議和孩子約定一個「手機使用公約」,比如先安心做45分鍾作業,之後放鬆10分鍾,用手機處理一下相關事情。
第一種方式處於提出問題的層面,與其說這是在與家長溝通,不如說這是在向家長告狀。也許家長早就發現了孩子存在這種問題,只是苦於不知道如何解決。教師這樣做除了加重家長的憂慮外,成效並不大。
而第二種方式則處於解決問題的層面,這是在幫學生和家長處理問題,這種溝通方式才是有效的。
和家長溝通的誤區
1.在家長面前比較孩子
入職之初,不止一次聽到有人跟我強%河*蟹%師崗位的神聖——「你手中的每一個孩子,對每個家庭來說,都是整個世界」。
作為教師,我們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都影響著每個家庭的整個世界。
一位教師的一個班級里有很多學生,免不了會有橫向對比,但在與學生家長溝通時,切忌與其他學生比較,比如:
「
「你看班裡的劉同學,上課狀態好,作業質量也高。」「這個要求一般同學都能做到,為什麼您家孩子做不到呢?」
」
教師本想通過這種方式給學生家長一點兒壓力和動力,但卻適得其反,家長和學生都會因此有負面情緒。
就像前面提到的,對某個具體的問題,教師可以給出具體的建議,切忌拿別人家的孩子來壓制學生和家長。
2.一味批評
對承受能力較強的學生和家長來說,適當的批評能夠促進其進步。但如果溝通中只有批評,未見表揚,甚至連一點兒改善建議都沒有,那無論承受能力有多強,學生及其家長都有可能會失去進步的信心和動力。
所以,正確的溝通方式應當是以積極的態度為主,同時分析孩子存在的問題。
以下是幾種可能會受歡迎的談話方式:
①在學習方面,您家孩子值得表揚;但是在有些方面,他(她)還需要改進。比如……
②您家孩子的優點不少,他(她)……但是也有幾個小缺點,比如……如果能夠戒掉這幾個小缺點,就會更優秀。
③您家孩子的優勢在於……不足之處是……正視自己的不足才能取得更大進步。
3.通過家長向學生傳話
您可能遇到過類似的情況:
「老師,您對孩子有什麼要求?我一定叮囑他。」「老師,今天的作業是什麼?我轉告孩子。」「老師,做這一類題的方法是什麼?我回家跟孩子講一講。」
這種交流方式反映出一個問題:家長把自己當成了傳話的中介。
事實上,家長所問的幾個問題都是可以而且必須由教師傳達給學生的。因為師生每天都要在課堂上見面,這些教學信息學生必須一清二楚,而不是通過家長提醒,否則會給教師和家長都帶來不必要的負擔,而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也不會得到提升。
家長需要從教師那兒得到的信息是關於自己孩子的更個性化的信息,而非這種普遍性的教學信息。當然,個別自製力較差的學生,其家長可以從教師那兒獲得教學信息,以便對孩子加以監督。
❷ 女兒被老師當著全班的面批評,該怎麼辦
當女兒被老師當著全班的面批評時,可以這樣安慰女兒,孩子確實犯錯誤在先,但老師的做法也的確損害到了孩子的自尊心,所以要讓孩子擺正態度看待這件事,不要被老師的話所影響。找個時間去找孩子的老師進行溝通,並告知老師,在這件事情的處理上,老師的做法確實不妥。即使孩子出現了錯誤,也不應當受到這樣的懲罰,讓老師在教育孩子的同時要注意保護孩子的自尊心,不能當著眾人的面,評價孩子的行為以及拉攏整個班的同學孤立孩子。
1.老師的行為有失師德風范
當孩子在課堂上做小動作,被老師當眾批評,老師以此事拉攏全班同學,使全班同學都排斥孩子、厭惡孩子,不願與孩子做朋友,這位老師的做法非常不友好。雖然孩子在課堂上做小動作在先,那也不應當遭受這樣的傷害啊。我覺得這位老師的言語以及舉動在很大程度上侵犯了孩子的自尊心,對孩子日後的成長和發展都會有一定程度的傷害和影響。同時,這位老師的做法也違背了教師的師德風范。
通過這件事,家長要先和女兒進行深入溝通,安撫孩子的情緒,讓孩子知道自己在課堂上做小動作確實是影響到老師授課了,日後要注意規范自己在課堂上的行為。接著,家長要找老師進行溝通和交流,告知老師這樣的教育方式是不妥的,讓老師及時糾正自己的教學方法,不允許再有類似的傷害孩子的事件發生了。
❸ 在幼兒園當家長在別的老師面前批評另外一名老師,我們應該怎麼
對於剛快要就業的教師來說,不懂之處還有很多很多。但怎麼處理幼兒園的工作,才能成為一名優秀的幼兒教師呢?不要對自己要求太高,剛畢業給自己先定位一個合格的幼兒教師,那樣就會輕松地走上工作崗位。一個優秀的幼兒老師是一點點練就的。一個在學校各項專業成績優秀的人不一定能成為一個優秀的幼兒教師。而一個成績一般的人未必不能成為一個優秀的教師。因為幼兒園老師要求的是綜合素質,其中最主要的是具備三顆「心」一是童心。一顆能與孩子相通的純純的童心,才能走進孩子內心,感受理解孩子,理解孩子才能更好的教育孩子。一是愛心。一顆無私的愛心,在幼兒園里,有的孩子很漂亮很聰明很乖巧,一個優秀的老師要做到平等愛每個孩子,不僅愛那些聰明漂亮的,更要愛那些看起來淘氣、木枘的孩子,因為他們更需要關注與愛。三是慧心。一顆智慧的心。現在幼兒園的工作越來越細致與復雜。要求教師的綜合素質越來越高,比較及時處理問題能力,與家長溝通能力、運用教育機智進行生成教育能力等等,這就要求教師在工作中要善於觀察,勤於思考、認真學習。相信你,一定會成為一個優秀的幼兒教師的。 幼兒時期是人的一生中發展變化最大的時期。是身體外形與動作,神經系統,心理系統與智力發展的重要時期。所以說:一個幼兒教師的好壞,直接影響到受教育者將來的發展。教師的活動,行為是決定班級教育工作的主要因素。怎樣才能成為一名優秀的幼兒教師呢?要成為一名優秀的幼兒教師就具備以下的專業素養: 1、忠於教師職守 任何職業都要求有職業道德,任何職業的職業道德都把忠於職守放在職業道德的頭一條。忠於職守是現代社會所公認的最基本的職業道德。比如,你不喜歡目前的職業,它是在你找不到其它工作的情況下,迫不得已乾的。這並不能成為你不幹好本職工作的正當理由。盡管你不喜歡你目前的職業,但你既然幹了這一行,就應當自始至終有責任按照本職工作的規范和要求兢兢業業,認認真真,全心全意地把工作干好,而且還應當盡量培養你對本職工作的熱愛和熱情,使你的工作有強大的動力。又如,你在家庭中遇到不順心的事,或是在工作中與同事發生磨擦,都不能把不好的情緒帶給孩子。總之,忠於職守就是在工作時間和工作范圍的任何時候和任何情況下,都必須嚴格按本職業的規范和要求干好本職工作。幼兒教師是一門職業,應當忠於幼兒教師的職守。所謂忠於幼兒教師的職守就是作為幼兒教師,在工作時間和工作范圍的任何時候和任何情況下,必須按幼兒教師規范和要求做好本職工作。 2、熱愛幼兒 愛是一種內在的情感體驗,表現為一種傾向,從而形成一種動力。一方面我們要熱愛幼兒教育這一職業,另一方面我們要熱愛孩子,這一條最重要。熱愛幼兒,是教師的本職,愛孩子的感情是書本上學不到的,與幼兒共同學習、玩耍,成為孩子的朋友,幼兒有什麼心裡話都願意和老師說,這是怎樣的一種親和力啊!作為一個合格的教師應對幼兒充滿愛心和對幼兒保持人格上的平等。關心孩子的冷暖、體察孩子的心理,通過各種渠道,加深師幼的感情溝通,通過師幼心靈上的交流、撞擊和感情交融,達到教育幼兒的目的。我們要保護保護孩子幼小的心靈。教師在工作中用真摯的愛去對待孩子,才能提高孩子對我們的信任感,才能提高教學效果和教學質量。 3、尊重和保護幼兒 教師應當尊重和保護幼兒,幼兒有權利受到 教師的尊重和保護。幼兒的權益是受到法律保障的,幼兒的人格與成人是平等的。比如,幼兒教師不要覺得幼兒小,不懂事,而忽略幼兒的心理感受。當他們做錯事時,不要以粗俗,過重的語氣去批評責備他們。有時,他們只是為了引起教師對他們的關注,是想通過做與別人不同的舉動來引起教師的注意。而這或許會使教師誤認為孩子不聽話,不乖,而加以訓斥。這往往無形中損傷了幼兒幼小的心靈。因此,教師尊重和保護幼兒的權益,既履行了幼兒教師應盡的職責,同時也履行了法律規定的義務。 4、以身作則 幼兒的可塑性和模仿性比較強。教師作為他們生活中的重要他人,是幼兒模仿的重要對象。正如前蘇聯教育家加里寧所說:教師每天都彷彿蹲在一面鏡子里,外面有幾百雙精敏的,富於敏感的,善於窺伺出教師優點和缺點的孩子的眼睛,在不斷地盯著他。比如,在幼兒園中,幼兒某些習慣性的語言,動作或許來源於父母,而教師作為幼兒接觸最多的「他人」,往往也會潛移默化地影響幼兒。因此,教師要不斷加強自己的品行修養,並在幼兒面前特別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為幼兒樹立正面榜樣。 5、意志品質 ① 勇敢頑強的意志:加強自身的思想教育,努力克服困難,突破心理上的困惑,堅定從教的決心。 ② 堅定果斷的意志:在教學過程中要注意培養自己堅定果斷的意志品質。因為堅定果斷的意志在教育教學中直接影響幼兒的學習態度。樂於接受各種考驗,這樣可以培養自己處理問題的良好能力。 ③ 沉著冷靜、堅持不懈的意志品質:要培養自己具有沉著冷靜、堅持不懈的意志品質,應該多學習名教師及優秀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所表現出來的良好心理品質,以提高自己的能力水平。 6、敢於創新 創新是教育的靈魂,沒有創新就沒有現代教育。在教學實踐中應大膽突破,敢於向傳統挑戰,提出自己獨特的教學理念與方法,從而培養其積極進取、敢於創新的心理品質,以適應教育改革新形式的需要。 時代在迅猛地飛躍,作為教師來說,具備各方面綜合能力不是誇誇其談、輕而易舉的事。我們要不斷地學習,學習,再學習。 培訓感悟:努力做一名優秀的幼兒教師很榮幸參加本次的骨幹教師培訓,在培訓學習的這段時間里,感悟不少,成長許多。我認為做為一名幼兒教師,尤其是一名優秀的幼兒教師是非常不容易的。但我會盡我所能,不斷學習,在理論中提高,在實踐中成長,努力做一名優秀的幼兒教師。現在我把我的一些學習的感悟與大家分享。一名優秀的幼兒教師,首先要熱愛教育事業,還要又強烈的事業心與責任感,怎樣做到呢?一、作為一名優秀的幼兒教師,要融愛心、細心、耐心、責任心於一身在幼兒教育中,愛的力量是偉大的。老師的愛在某種意義上說,是一種甚至高於母愛的無私的、偉大的愛,它是教師與幼兒之間最有力、最自然的連接點,是打開幼兒心靈的金鑰匙。每個孩子都需要老師的愛,盡管他們都有不同的性格,有內向的、外向的、活潑的、大方的、老實的、頑皮的,但他們都是有感情的和思想的。幼兒是一塊白板,那就要求每一位老師以愛為核心,細心對待每一個孩子。作為一名優秀的幼兒教師要花時間充分了解自己班級的孩子,學會觀察,逐步做到對班內的每一個幼兒的情況都了如指掌,例如:飯量大小、依戀什麼、有什麼習慣,還要逐步了解孩子們的動作或表情,明白他們的肢體語言所表達的意思……在了解孩子健康狀況和心裡需要的同時,幫助孩子順利的適應幼兒園的集體生活。作為一個細心的老師還要管理好幼兒園和孩子的物品,和同班老師一起建立起班級日常生活規則,除了為孩子創設寬松、溫馨的家庭式氛圍外,還要幫助孩子逐步形成規則意識,讓孩子在幼兒園快樂生活!對待幼兒要有耐心和責任心,幼兒教師所教授的對象是2—6歲之間的兒童,這就要求我們有足夠的耐心。對於愛問為什麼的孩子,不要打消他們的積極性,要耐心的為他們解答問題並鼓勵他們的行為,把每一個孩子都當成是自己的孩子。要有責任心,讓每一個孩子都在你的陽光下健康成長。作為一名優秀的幼兒教師,要與家長做好夥伴,及時交流孩子的情況。在日常生活中做一個有心人,就會清楚的了解幼兒的情況。及時與家長交流,要讓家長覺得你了解他的孩子,關注他的孩子,這樣他們就會尊重你,認可你的工作。當然,你也可以給家長指導一些科學的育兒經驗,把家長對孩子的愛和老師對孩子的情納入同一個健康的軌道,共同培育出身心和諧發展的茁壯小苗苗。二、作為一名優秀的幼兒教師,要重視孩子良好行為習慣的培養衡量一個老師是否優秀,班級幼兒表現十分重要。知識、經驗的獲得可以在孩子成長過程中日積月累。對他們的行為培養必須從進幼兒園開始在一日活動的各個環節時時都要對幼兒進行好習慣的培養,而要培養幼兒良好的行為習慣,老師必須以身作則。在自己的行為習慣上有隨意性,這是要嚴格杜絕的。因為你的行為隨時會被孩子看到、模仿,所以一定要嚴格要求自己。還有培養幼兒良好的行為習慣,最重要的是班級中的幾位老師對孩子要求的一致性、持久性。班級日常規則一旦在大家的認同中建立,從教師到保育到幼兒都要共同地、持續地去維護它、遵守它,絕不隨意違反。三、作為一名優秀的幼兒教師,要做到一個孩子喜歡並且尊敬的老師作為我們新一代年輕教師,很容易和孩子打成一片,在閑暇時可以跟他們聊聊天,玩一會玩具,談談他們的家庭,所以孩子就喜歡和你一起玩,但是喜歡歸喜歡,我們還要清楚什麼時間該做什麼。哪些事情只有在活動的時間里,早上來園前或者放學時來交談。在教學活動中要保持良好的教態,對幼兒保持微笑,要讓孩子們感覺老師愛他們,但是老師對他們也是有要求的,做了不好的事情老師會生氣……優秀的老師要做到眼裡有每一個孩子,有的老師常常會偏愛個別孩子,喜歡要放在心裡,絕不能在集體中表現出來。別以為孩子小,不懂事,其實孩子是異常敏感的,偏愛不僅對孩子們不好,還會影響你的日常工作,只有讓他們覺得你愛他們中的每一個,你才能成為讓孩子喜歡又尊重的老師。
❹ 當家長不滿意老師做法時,高情商的家長是如何處理的
咨詢記錄 · 回答於2021-08-05
❺ 一名鋼琴老師被家長質疑教學方法怎麼辦
部分家長弱勢並不懂鋼琴教學或是其他方法一般只會看重結果或是孩子的反應在這時你可以用相對的論來解釋,你的一些教學理念。部分家長弱勢並不懂鋼琴教學或是其他方法一般只會看重結果或是孩子的反應在這時你可以用相對的論來解釋,你的一些教學理念。部分家長弱勢並不懂鋼琴教學或是其他方法一般只會看重結果或是孩子的反應在這時你可以用相對的論來解釋,你的一些教學理念。部分家長弱勢並不懂鋼琴教學或是其他方法一般只會看重結果或是孩子的反應在這時你可以用相對的論來解釋,你的一些教學理念。望採納,謝謝
❻ 當家長對老師的教育方法有異議時,我們該怎麼做
一、共情:出現這樣的問題,您一定感覺到很難理解為何孩子會如此?我們一起來探討一下應該如何去解決。
二、具體化:您可以講一下孩子「仇恨」老師的定義是什麼?認為大家對她不公平後,採取了什麼「極端」的方法去發泄情緒的?
三、探討問題的成因,並具體分析:
a 家庭關系問題:孩子極端情緒的背後,往往體現出家庭關系的問題,從關系入手解決問題會更加有效。
解決:首先,弄清「仇恨」與「極端」的定義是什麼?聽到家長說一些很嚴重的詞,我們自己先不要被嚇到,先問清那些嚴重的詞背後的意義是什麼,因為有很多家長在表達時候會不自然的將情況加重,其實真實情況很可能沒那麼恐怖。其次:仇恨老師與同學、媽媽的孩子,在家庭中幾乎必然父母做過一些讓孩子感到「仇恨」的事情,所以孩子才會有情緒,有抵抗心裡,多探究家庭情況,不止是孩子的,也包括父母、父親關系、甚至是隔輩老人的。再次,孩子認為父母對她不公平,則要問明原因,小孩子勝負心、競爭心比較重,我們認為的小事,對孩子來說就有可能是大事。再次,給予一些較良好的發泄情緒的辦法,如:帶孩子一起外出運動、一起唱歌、一起踢球、一起吃飯、一起逛游樂場,或讓孩子將難過的事情找個本子記錄下來,幫助孩子建立合理的發泄渠道。最後,這樣的家庭對孩子的愛與關注肯定是不夠的,引導家長多給孩子支持、鼓勵與關愛。
❼ 如果你是一名老師,有學生家長在微信群當眾質問你的教學水平,你會怎麼做
時下,微信群(普遍被稱為「家長群」)早已成為老師與家長聯系的重要紐帶,家長群也是家長們相互交流的平台。但是,家長群因其裹挾著社會各個階層和職位文化各異的人群,註定是個色彩分呈的大戲班子。
「困在微信群里的老師和家長」,是時下教育的雙重尷尬。不管是哪一方受困,都很難教出有出息的學生。家長要尊重老師,老師也要尊重家長和孩子。家長少一些玻璃心,教師多關注教育方法,雙方平等相待,才能相互贏得尊重、化解尷尬。
「困在微信群里的老師和家長」,是時下教育的雙重尷尬
文 | 李子厚
來源 | 問渠筆談
01
兩年前,在一次家長會上,當我與家長們一同討論如何更好地進行家校之間的溝通時,一位學生家長公開在教室里向我質問,「為什麼別的班級都有家長群,而我們班不建家長群?」
我當時非常尷尬,頓時後背都冒出了汗來。
這對於我這樣一個剛踏入教師行業不久的年輕班主任來說,被突然這樣地質問,一時語塞。
因為他說的確是事實,我沒有主動建立家長微信群(雖然有家長私下裡建的群,我並不在其內)。但是我作為班主任,添加了班級所有家長的微信,而且學校班級的各種通知,每次都一個不落地通知到每個家長頭上,班級活動照片也通過學校的微信平台班級圈及時更新,考試成績每次都是點對點單獨發送到家長手上,也避免了微信群發送涉及的個人隱私問題。
我在想,既然都做到了這個份上,還有必要建立一個家長群嗎?
02
我曾被拉入一個奇葩的家長群,這個群里只有幾個人,該群是某一位學生的家長單獨建立的,裡面除了該家長就是班級的幾位科任老師,美其名曰「某某同學幫扶群」。該家長不時會發一大段長達幾百字的消息,訴說該生的問題和父母對他的期望,以及周末回家是如何教育他的,等等。從他的話里,都是焦慮、無奈、負能量,而且對孩子是溺愛的狀態。
自始至終,我一句話都沒有說過,而是一直在想,如果每個家長都這樣操作,動不動就來個「某某某交流群」,那我們老師乾脆每天捏著手機算了。我也在思考,這個孩子之所以有這樣那樣的問題,恐怕跟這樣的家長本身是分不開的。
至於我之前為什麼沒有建班級家長群,也是很多老教師的經驗之談所致,「家長群里經常關系復雜,當我們還沒有能力經營好家長群的時候,就不要輕易弄家長群。」
不過,經過那次家長會,在之後的新班成立之初,我就主動建了家長群。可能,別人有的,我們也應該要有,盡管面臨著各種「風險」。
慶幸的是,我們班級的家長群很和諧、氛圍也很健康,沒有出現各種復雜的現象,而且家長群用好了也確實能夠發揮很好的作用。
03
但是,別人家的家長群,可就不一定了。
曾經聽一位老師傾訴,作為一個班主任,在家長群里說些什麼,都要認真謹慎思考一下,成績不能發,有針對性的批評更加不能發,更有甚者,經常在群里表揚孩子認真勤奮學習,竟然也被家長私聊,讓老師勸說學生不要中午繼續主動學習了。「我使勁表揚努力的學生,卻被家長極力制止!」說孩子這樣競爭激烈,太累了,壓力很大,要求老師勸導孩子們早點休息。
其實,很多時候孩子的承受能力,遠遠超過家長的想像。而某些家長的格局,有時候也真的會影響孩子的眼界。
你現在不讓他吃學習的苦,將來他只會吃人生的苦。少一些玻璃心,不讓孩子做溫室里的花朵,太重要了。
04
玻璃心的家長,完全不在少數,甚至還鬧出了一堆新聞熱點事件。
就在上個月初,一封來自河南省某縣小學四年級老師的一封辭職信(後官方稱之為「請假條」)火了,在網路上引起軒然大波。
此前,這位老師把學生在校默寫古詩的成績和照片發到了家長群里,引發了部分家長的不滿。家長聲稱學生的心靈受到了傷害,要老師登門道歉,否則就告到縣教體局。
教書15年的老師,深感恐慌不安,寫下「請假條」,辭去班主任,提出辭職請求,坦言雖然自己「十分熱愛工作」,但「真的不適合在校園里和孩子們在一起」。因為,「如果寫錯字的同學心靈受到傷害,回家自殺了,或者若干年之後自殺了是我當年指出了他的錯誤才輕生的」,該如何是好?
家長越牛,老師越慫,學校越怕,孩子越教不好,這是規律。
困在微信群里的家長,也是身心疲憊。
究其原因,是因為某些老師過於強勢,家長弱勢,面子難堪,甚至敢怒不敢言。
「困在微信群里」的老師,很難教出有出息的學生。因為敢於努力奉獻、勤於教育學生的老師越來越少了,那些沒人敢管的「熊孩子」越來越多了。
「困在微信群里」的家長,也很難教育有出息的孩子。因為父母的焦慮會直接影響家庭的和諧、健康的家風,這對於孩子的人格素養養成,具有重要的影響。
07
「困在微信群里的老師和家長」兩種境地,這是時下教育的雙重尷尬。雙重的困境,都是老師和家長地位的結構性失衡造成的。而要解決這個困境和問題,必須有效平衡教師和家長的地位,雙方必須在平等的檯面上進行溝通和交流。
誠然,老師和家長,都有一個共同的目標,那就是教育好孩子。老師與家長的不同是,他不僅僅要教育這一個孩子,而是教育好無數家長的孩子,但一個人的精力是有限的,老師能做的是盡最大可能照顧到每一個孩子。
所以,老師理應受到平等地家長尊重,其實最好的教育,就是父母的言傳身教。
另一方面,老師的教育也應一視同仁,平等地對待家長和孩子,老師不僅僅是教書,更重要的還是育人。摒棄一些陳舊的不符時宜的教育方式,感恩、賞識、公民教育,是我們當前急需努力的方向。
家長要尊重老師,老師也要尊重家長和孩子。家長少一些玻璃心,教師多關注教育方法,雙方平等相待,才能相互贏得尊重、化解尷尬。
❽ 女兒的幼兒園老師叫家長評價教師的教態和對學生的教育方法該怎麼寫呀
您好:這就是對一位教師的素質評價,你可以直接作出評價,無需顧忌什麼,也許有許多家長認為作出一些不太滿意的評價後老師會傷害自己的兒女,其實不然,不是每位老師做什麼都那麼完美吧,也許自己的缺陷自己看不到,家長也可以積極與老師溝通,表揚老師的優點,幫助老師改進不足之處,爭取把家園共育的工作做的更完善吧!
❾ 家長說你教得不好,作為教師,你怎麼辦
❿ 家長說教師教的不好,教師應該怎麼做
老師其實他是處於一個比較中立的位置,因為他需要教孩子,同時,他也需要跟家長進行溝通,了解孩子在家裡的學習情況。在收到家長反饋之後,再對孩子的教育進行一定的調整,那如果說家長說老師教的不好,老師應該怎麼辦呢?
當家長說老師教的不好,其實老師也應該想一下,是不是自己的教學方式出了問題。因為很多教學方式,她並不是適合每一個孩子的,所以當老師收到這樣子的反饋也可以嘗試改變一下自己的教學方式,或許小小的改變是能夠得到意外之喜。其實有的孩子學的不好,其實並不是因為老師教的不好,而是自己他們本身對於學習的興趣不大,所以這樣子的問題也是需要老師跟家長共同去調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