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教育科學研究方法可以按照方法中使用的手段分為四種基本類型
思辯、實證、數學方法、符號表述四類基本方法。
教育科學研究不僅具有明確的目的,而且其目的還具有獨特性。一般而言,教育科學研究的目的是闡釋教育現象,揭示教育規律,以促進人的身心發展。
教育科學研究的目的是促進人的身心發展,一切不利於人的身心發展的研究是不允許的。比如,研究學生不良的道德習慣,不能故意讓學生染上這些習慣再去研究如何糾正。總的來說,教育科學研究的目的具有特殊性,教育科學研究是人類所有研究中非常獨特的一個領域。
(1)2009教育科學研究方法擴展閱讀:
注意事項:
多了解各種專門性的科研信息。各級各類教育部門、教研部門經常有大量的科研課題提供給大家選擇,這類課題雖然工作量大,難度大,但完成後意義也重大。另外多看各種教研雜志或其他縣市的教育論文集是大有裨益的。
從實踐中發現問題。教材教法的探討、學生學法的研究、教學活動的管理等都是永無止境的,只要認真實踐便會發現教育教學存在的各種問題。解決問題是科研,發現問題同樣是科研。特別是由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的轉軌時期,亟待解決的問題更多。
⑵ 教育科學研究的一般步驟是什麼
(1)選擇研究課題;
(2)教育文獻檢索與綜述;
(3)制訂研究計劃;
(4)教育研究資料的收集、整理與分析;
(5)教育研究報告的撰寫。
(2)2009教育科學研究方法擴展閱讀
小學教育科學研究的基本方法
(一)教育觀察法
教育觀察法是指人們有目的、有計劃地通過感官和輔助儀器,對處於自然狀態下的客觀事物進行系統考察,從而獲取經驗事實的一種科學研究方法。教育觀察法是教育科學研究廣泛使用的一種方法。教育觀察法不限於肉眼觀察、耳聽手記,還可以利用視聽工具,如錄音機、錄像機、電影機等。
(二)教育調查法
教育調查法是在教育理論指導下,通過運用觀察、列表、問卷、訪談、個案研究以及測驗等方式,搜集教育問題的資料,從而對教育的現狀做出科學分析,並提出具體工作建議的一整套實踐活動。
在教育調查研究中,常用的調查方法有查閱資料、問卷法、開調查會、訪談法和調查表法,其中最基本、使用最廣泛的方法是問卷調查。
⑶ 教育研究方法有哪些
1、個案研究法:個案研究法是當今教育研究中運用廣泛的定性研究方法,也是描述性研究和實地調查的一種具體方法。它主要通過案例方式考察教育現象,基本目的在於描述與解釋,在描述過程中進行解釋。
2、行動研究法:行動研究是教師和研究人員針對實踐中的問題,綜合運用各種有效方法,以改進教育工作為目的的教育研究活動。它將教育理論和教育實踐融為一體,將教育者和教育現實問題緊密結合,強調在「行動」中研究、在「情境」中研究、在「做」中研究。行動研究的基本過程大致分為循序漸進的四個環節,即計劃、行動、考察和反思。
3、調查研究法:調查研究法是研究者採用問卷、訪談、觀察、測量等方式對現狀進行了解,對事實進行考察,對材料進行收集,從而探討教育問題、教育現象之間聯系的研究方法。
4、教育敘事:教育敘事是以敘事、講故事的形式記錄在自己的教育實踐、教育生活中發生的各種真實鮮活的教育事件和發人深省的動人故事,表述自己在實踐過程中的親身經歷、內心體驗和對教育的理解感悟。
(3)2009教育科學研究方法擴展閱讀:
教育研究的方法:定性的方法和定量的方法 教育研究的基本是科學的方法,對教育有關的因素進行分析測試,研究教學的過程。
數據有兩種類型,定性的和定量的數據。定性研究使用定性的數據。數據的特徵是描述性的。教育研究者地定性數據包括:觀察、訪談、文件分析、作品分析。(論文、日記、照片或者博客)
教育是以教育科學理論為基礎,以教育領域中發生的現象為對象,以探索教育規律為目的地創造性的認識活動。簡言之,是用教育理論去研究教育現象,探索新的未知規律,以發現新情況,總結新經驗,為實施素質教育,深化教育改革服務。
在教育研究中,包含了多個學科不同程度的交叉。這些學科包括:心理學,社會學,人類學和哲學。這些學科交叉為研究方法提供了很多可能性。教育研究的發現應該在特定的情境中解釋,可能不適合其他的時間、空間。
⑷ 教育科學研究方法
你問的是一個專業性問題 是高等教育學的內容 答案應該是:
1、觀察法 2、實驗法 3、調查法 4、文獻法 5、行動研究法
以上五個方法是教育學中關於教育科學研究的方法,具體就不展開了,你懂得,教育學展開也都是些廢話,不如自己根據字面展開個一兩句話
⑸ 教育科學研究方法的常用方法
對單一的人或事進行深入具體的研究。研究的人或事可能是典型的﹐也可能不是典型的。可以通過若干個個案研究﹐再作比較﹐找出規律性的東西﹐以指導工作。個案研究一般常同典型調查結合進行﹐進行的步驟﹐與調查法類同。一般為﹕進行了解﹑確定個案研究對象。進行觀察﹑調查﹐收集資料。進行個案分析研究﹐寫出分析報告。
教育科學的歷史研究法,是指通過搜集某種教育現象發生發展和演變的歷史事實,加以系統的分析研究,從而達成疏理、解釋或評價、預測任務的一種方法。
⑹ 教育科學研究方法 一什麼是研究方法
研究方法:是指在研究中發現新現象、新事物,或提出新理論、新觀點,揭示事物內在規律的工具和手段。這是運用智慧進行科學思維的技巧,一般包括文獻調查法、觀察法、思辨法、行為研究法、歷史研究法、概念分析法、比較研究法等。研究方法是人們在從事科學研究過程中不斷總結、提煉出來的。
⑺ 教育科學研究方法的相關書籍
基本信息
書名:教育科學研究方法
作者:張紅霞
出版社:教育科學出版社
出版時間:2009年08月
ISBN:9787504146014
開本:16開
定價:49.00元
內容簡介
《教育科學研究方法》共十七章,可以分為三部分:1.研究方法的基本原理和基礎知識,包括第一章至第四章。內容涵蓋教育科學研究的性質;研究步驟及研究問題的特點;選題與研究設計;定性與定量的關系;觀察的內涵、作用與類型。觀察法在《教育科學研究方法》中未單獨列出,而是作為科學研究收集資料的只有普遍意義的方法進行了討論。
2.主要研究方法的原理、應用與操作技術,包括第五章至第十六章。內容涵蓋實驗方法、調查方法(問卷調查、訪談調查、文獻調查)、人類學方法、案例研究方法、歷史研究方法和比較研究方法。由於問卷調查方法涉及較為復雜的問卷設計與定量分析手段,故佔用較多章節進行介紹。此外,歷史研究方法和比較研究方法實際上並不是獨立於前面幾類范疇的研究方法,從理論上講,它們是可以採用前面任何一種方法的特殊的研究領域,故放在最後部分。
3.研究論文寫作,最後一章。即研究成果的表述部分,重點放在對國際規范的介紹,並指出我們學生中經常出現的問題。
圖書目錄
引言
第一章 什麼是教育科學研究
第二章 研究步驟及研究問題
第三章 怎樣選題和進行研究設計
第四章 觀察的內涵、作用與類型
第五章 實驗方法及實驗思想
第六章 准實驗方法及其意義
第七章 測量與量表編制基礎
第八章 問卷編制的基本知識
第九章 調查方法
第十章 抽樣原理與設計基礎
第十一章 樣本的描述及其意義
第十二章 關系研究及其統計技術
第十三章 人類學研究方法
第十四章 案例研究
第十五章 歷史研究方法
第十六章 比較研究方法
第十七章 研究論文的寫作
附錄:研究論文提交或投稿前檢查要點
參考文獻
…… 基本信息
出版社: 科學出版社有限責任公司; 第1版 (2011年4月1日)
叢書名: 21世紀高等院校教材
平裝: 295頁
正文語種: 簡體中文
開本: 16
ISBN: 7030306724, 9787030306722
條形碼: 9787030306722
商品尺寸: 25.8 x 18.2 x 1.4 cm
商品重量: 440 g
品牌: 科學出版社
售價:40.00元
內容簡介
《教育科學研究方法》旨在適應教師成為研究者的呼喚,全面提高職前教師教育科研素養。在尊重教育研究方法學科體系的前提下,本著強化基礎、突出實用、反映前沿、面向基礎教育和教師的原則,重視教育研究的知識、方法與技術的統一結合,重視定量研究與定性研究相結合。在保持教育研究方法概論、教育研究選題、教育研究設計、教育研究資料的收集與整理、教育研究成果表述與評價等基本框架下,反映行動研究、質化研究等新的研究範式的內容,強化測量法、統計分析法等工具性方法內容,整體編排上遵循?科和認知邏輯,每章節編排上按照知識、操作程序與方法、實際運用等順序,方便認知、操作,便於學習者學用結合、學以致用。同時適合於從事教育工作各類學習者學習需要。
圖書目錄
第一章教育科學研究方法概論
第一節 教育科學研究方法概述
第二節 教育研究方法的歷史發展
第三節 教育科學研究的特徵和分類
第四節 教育科學研究的基本階段
思考題
第二章教育科學研究選題
第一節 教育科學研究選題概述
第二節 教育科學研究選題確定的過程和策略
第三節 教育科學研究選題應用訓練
思考題
第三章教育研究設計
第一節 教育研究設計概述
第二節 教育研究設計的基本環節
第三節 教育研究方案的設計
第四節 教育研究設計方案的基本內容
思考題
第四章教育測量法
第一節 教育測量法概述
第二節 信度、效度、難度和區分度
第三節 教育測量的一般程序與方法
第四節 教育測量法應用訓練
思考題
第五章教育文獻法
第一節 教育文獻法概述
第二節 教育文獻的收集
第三節 教育文獻的整理與分析
第四節 文獻綜述及其撰寫
第五節 文獻綜述撰寫應用
思考題
第六章教育調查法
第一節 教育調查法概述
第二節 問卷調查法
第三節 訪談調查法
第四節 訪談與問卷的應用訓練
第五節 調查報告的撰寫
思考題
第七章教育觀察法
第一節 教育觀察法概述
第二節 結構式觀察和非結構式觀察
第三節 教育觀察法的實施步驟和要求
思考題
第八章教育實驗法
第九章教育個案研究法
第十章教育行動研究法
第十一章教育比較研究法
第十二章教育經驗總結法
第十三章教育科研的其他方法
第十四章教育研究資料的整理與?析
第十五章教育研究成果的表述與評價
參考文獻 基本信息
圖書編號:1322917
ISBN:9787304020644 [十位:7304020644]
作/譯者:孟慶茂
出版社:中央廣播電視大學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1年07月
頁數:367
重量:0.463Kg
內容提要
《教育科學研究方法》介紹了:在承接了為參加中央廣播電視大學課程學習的中小學教師編寫一本《教育科學研究方法》一書的任務後,一個既簡單又難以回答的問題始終縈繞腦際,編寫這本書是為什麼?廣大中小學教育工作者讀這本書又是為什麼?中國的「教育要面向世界,面向未來,面向現代化」,又是為什麼?思來想去,浮現了一個想法:在當今生活富裕的情況下,如何使我們的下一代仍知道奮進和刻苦,使他們能健康地成長,快樂地學習。
作者介紹
孟慶茂,1941年3月出生於遼寧省蓋州市(縣)一農民家庭。因是孟子73代,「忠厚傳家遠,詩書繼世長」的家訓,鼓勵我讀書成長,總夢想能像先祖那樣對教育作些貢獻。大學畢業後到中學任教10餘年。1978年,心理學專業被恢復,旋即轉到北京師范大學,任助教、講師、副教授、教授。擔任碩士、博士研究生的指導教師。出版了《心理與教育統計學》、《實驗心理學》等有關著作。曾研究了「高速公路指路標志」、「中小學教室照明標准」、「優秀運動員心理特徵分析」、「中小學生注意力訓練」等課題,2010年以來研究的重點是「高等學校的教育評價」、「中小學素質教育評價」等。兼任中國教育學會教育統計與測量分會理事長,中國教育學會學術委員會委員,中國心理學會工業心理學專業委員會委員,中國功效學會人類認知專業委員會委員,中國生命科學學會理事等社會工作。
圖書目錄
第一章 概述第一節 教育科學研究第二節 科學方法第三節 科學研究的評價與程序第四節 教育科學研究的方法論
第二章 確定研究課題第一節 問題的提出與分解第二節 注意教育研究的內容效度第三節 教育的四大支柱與當前教育科研選題
第三章 教育科學研究的設計第一節 教育科學研究設計的基本內容第二節 取樣設計第三節 策略設計
第四章 文獻法和內容分析法第一節 文獻法概述第二節 文獻的收集與整理第三節 內容分析法概述第四節 內容分析法的設計模式和評價
第五章 調查訪問法與問卷法第一節 調查訪問法第二節 問卷法
第六章 觀察法與測驗法第一節 觀察法概述第二節 觀察法的設計、實施與結果整理第三節 測驗法一般問題第四節 測驗的編制與分析技術
第七章 教育實驗法第一節 教育實驗中各種變數的控制第二節 教育實驗的類型第三節 教育實驗研究的效度
第八章 行動研究法第一節 行動研究法的一般問題第二節 行動研究法的步驟
第九章 研究結果的定量描述第一節 研究結果的初步整理第二節 集中趨勢的描述第三節 數據分散程度的描述第四節 數據關系的描述——相關系數
第十章 假設檢驗第一節 假設檢驗的基本問題第二節 平均數差異顯著性檢驗第三節 方差及方差差異性檢驗第四節 相關系數的顯著性檢驗第五節 計數數據的檢驗——γ2檢驗
第十一章 研究結果的解釋與評價第一節 研究結果的解釋第二節 研究結果的評價後記……
⑻ 教育科學的歷史研究方法名詞解釋
一、含義
歷史研究法:藉助於對相關社會歷史過程的史料進行分析、破譯和整理,以認識研究對象的過去,研究現在和預測未來的一種研究方法。
教育科學的歷史研究法:是以歷史研究法來研究教育科學。是通過搜集某種教育現象發生、發展和演變的歷史事實,加以系統客觀的分析研究,從而揭示其發展規律的一種研究方法。
二、基本特點
1.歷史性:首先表現在研究對象上,歷史研究法主要研究對象是過去發生的教育事件,研究目的是通過對教育事件的歷史發展實際過程及具體內容的考察,藉以探求教育發生、發展、演變的歷史規律,並對它未來發展的基本趨勢提出科學預言。其次,在研究過程上,按照歷史的時間順序和空間范圍再現歷史的全過程,包括它的每個發展階段。
2.具體性:歷史研究是在豐富而具體的文獻資料基礎上,揭示研究對象發展過程中的一切歷史形式、全部豐富的內容以及各種相關因素,從中探尋基本規律,所以必須把握最能說明問題的史料。
3.歷史研究是以邏輯分析方法為主。
三、局限性
正是由於歷史研究法本身的特點所決定,在用於教育研究時存在以下局限性:
1.歷史是年代順序,經歷了一個時間空間錯綜復雜的發展過程,而歷史文獻常常是滯後記載,歷史史料十分零散,很不系統。由於搜集和考證分析這些史料的困難,影響到歷史研究可靠性問題。
2.歷史文獻的理論內容,是經過「加工」的抽象形態,留存著加工者們的主觀認識;而歷史研究過程對史料的分析取捨,又受研究者主觀因素的影響,包括研究人員的學識、能力、價值觀、對史料的掌握程度以及方法論水平等,很容易造成失誤。
3.歷史研究中無法做精準的量的分析。
四、歷史研究法在教育科學研究中的適 用范圍
1.對各個時期教育發展情況的研究
2.對歷史上教育家們的教育思想理論觀點的研究
3.對一個時期教育流派、教育思潮的分析研究,以及對不同教育流派理論的比較研究
4.對一定時期教育制度,如法令、計劃、政策等的評判分析
5.對外國教育發展狀況的分析
6.開拓新的研究領域
五、歷史研究的一般程序
1.分析研究課題的性質、所要達到的目標以及有關的資料條件
2.史料的搜集與鑒別
3.對史料的分析研究
六、歷史研究法運用中的幾個問題
1.注意歷史研究中資料來源及分析鑒別
(1)歷史研究的來源
*第一手信息資料(原始來源)
*第二手信息資料(間接來源)
(2)教育史料的鑒別考證內容和基本方式
*辨偽考證
*年代考證
*地點考證
*作者考證
*文獻原
⑼ 中學教育學的主要研究方法有哪些
1、觀察法
教育科學研究廣泛使用的一種方法。研究者按照一定的目的和計劃,在自然條件下,對研究對象進行系統的連續的觀察,並作出准確、具體和詳盡的記錄,以便全面而正確地掌握所要研究的情況。觀察法不限於肉眼觀察、耳聽手記,還可以利用視聽工具,如錄音機、錄像機、電影機等作為手段。
2、文獻法
通過閱讀有關圖書、資料和文件來全面地正確地掌握所要研究的情況。查閱的文件最好是第一手材料。如果是第二手材料,必須鑒別其真偽後才可選用。
3、調查法
研究者有計劃地通過親身接觸和廣泛了解(包括口頭或書面的,直接或間接的),比較充分地掌握有關教育實際的歷史、現狀和發展趨勢,並在大量掌握第一手材料的基礎上,進行分析綜合,找出科學的結論,以指導以後的教育實踐活動。
4、統計法
通過觀察、測驗、調查、實驗,把得到的大量數據材料進行統計分類,以求得對研究的教育現象作出數量分析的結果。這是數理統計方法在教育方面的應用。統計法可用於對教育行政效率的檢驗,對教育經費的合理分配,對課程分量規定的測定,對學生的成績的科學比較等等。
5、行為法
一種綜合的研究方法。主要用於觀察和訪問,了解兒童的行為,進行分析研究,探求關於兒童行為的規律,從而採取具體措施,幫助兒童修改他的行為,故也稱為行為修改法。
6、歷史法
通過對人類歷史上豐富的教育實踐和教育思想的分析研究,去認識教育發展的規律性,用以指導今天的教育工作。歷史研究須廣泛地查閱文獻,它同文獻法有關,但不能等同文獻法。文獻法不一定研究某一現象的全部過程,歷史研究法也不限於只查閱文獻。
7、比較法
比較法是對某類教育現象在不同時期、不同社會制度、不同地點、不同情況下的不同表現,進行比較研究,以揭示教育的普遍規律及其特殊表現。採用比較法,要考慮各個國家的社會經濟制度、政治制度、歷史傳統、科學和技術以及文化發展的水平、教育理論及其在教育實踐中的反映,明確可比較的指標。
8、分析法
或稱邏輯分析法,即對所收集的材料進行分析研究的方法。這種方法本身包括分析、綜合、抽象、概括、歸納、演繹等具體方法。
9、實驗法
在人工控制教育現象的情況下,有目的有計劃地觀察教育現象的變化和結果。它能使觀察、記錄更為精密,便於弄清每一個條件所產生的影響,保證研究工作的准確進行。實驗法可分為實驗室實驗法和自然實驗法。
10、個案法
對單一的人或事進行深入具體的研究。研究的人或事可能是典型的,也可能不是典型的。可以通過若干個個案研究,再作比較,找出規律性的東西,以指導工作。
11、假說演繹法
是指在觀察和分析的基礎上提出問題,根據所提出的假說進行演繹推理,再通過實驗驗證演繹推理的結論。如果實驗結果與預期相吻合,就證明假說是正確的,反之,則說明假說是錯誤的。
教育科學的歷史研究法,是指通過搜集某種教育現象發生發展和演變的歷史事實,加以系統的分析研究,從而達成疏理、解釋或評價、預測任務的一種方法。
(9)2009教育科學研究方法擴展閱讀
教育研究的意義
1、首先,教育研究是促進教育改革和發展的動力。通過教育研究,轉變教育觀念;探索教育體制、教育內容、教育方法改革的途徑、手段,並為教育行政部門制定教育政策、提高教育質量與辦學效益提供決策依據。教育研究既能提高教育決策的科學性,又能提高學校管理水平和辦學質量。
2、其次,教育研究是發展和完善教育科學理論的基礎。教育研究是充實和完善教育科學理論體系的根本前提,它在理論開拓與學科建設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3、最後,教育研究能夠增強研究者的研究能力,是培養未來教育改革家的主要途徑。教育科學研究是提高研究者綜合素質的重要手段。
特別是對於廣大教師來說,通過教育科研,能夠使他們在教育實踐中勇於探索,由單憑經驗向依靠理論過渡,通過認識、學習和運用教育規律,掌握科研的基本理論和方法,成為研究型、學者型教師,成為未來的教育改革家。
⑽ 教育科學研究的基本方法有哪些().A.觀察法B
教育科學研究的基本方法有哪些( )。
A.觀察法
B.調查法
C.實驗法
D.個案法
E.比較法
由於教育科學研究基本方法有:觀察法、調查法、歷史法、比較法、統計法、實驗研究法、行動研究法等。因此本題中ABC項為正確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