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研究方法 > 穩定性研究統計方法

穩定性研究統計方法

發布時間:2022-05-23 10:46:30

❶ 對邊坡穩定幾種計算方法的評述

一、極限平衡計演算法 是當前國內外邊坡工程中邊坡穩定計算常用的基本方法。用該方法能確定邊坡滑動面位置和破壞型式,能根據邊坡不同破壞形式和任意滑動面位置來計算邊坡穩定系數,它適用於邊坡體不同地質條件和邊坡各類破壞形式。在國內露天礦邊坡穩定性計算中,已得到廣泛應用,如蘭尖鐵礦、大冶鐵礦、海南鐵礦、永平銅礦和行洛坑鎢礦等邊坡工程中邊滑坡穩定計算均用此方法。 二、有限單元法 是應力、應變分析法,即用彈性理論分析邊坡體的應力狀態。它只能分析在彈性階段邊坡體應力、應變和位移分析情況,不能對邊坡體的破壞情況給出定量的分析。因此,當前在國內露天礦邊坡穩定計算中應用該方法時,常用極限平衡法計算進行對比校核(如海南鐵礦、新橋銅礦)。 該方法能適用於邊坡岩體的復雜條件。 三、概率分析法 只能用數理統計方法,分析研究影響邊坡穩定諸因素的規律,求出邊坡不穩定概率,但不能完全定量地給出邊坡穩定或不穩定的程度。當前在國內露天礦邊坡穩定性計算中應用該方法時,常用極限平衡計演算法進行對比校核,如攀鋼石灰石礦邊坡穩定性研究。 該方法適用於邊坡體的復雜條件,能根據邊坡不同破壞類型用電子計算機算出邊坡不穩定概率。 採用以上三種方法都必須獲得邊坡穩定性計算分析所需的各項資料,並將計算結果和類似礦山進行對比;在不具備邊坡穩定性計算分析資料的情況下,可根據設計工程的具體條件,用類比法確定邊坡角。

什麼是統計分析中的穩定性檢驗

你的意思或者那個論文的意思應該是對一個東西的穩定性的檢驗,而不是說這個檢驗叫穩定性檢驗,對一個東西的穩定性的檢驗有很多,如t檢驗,卡方檢驗等等,估計置信區間啊,對概率的估測,如果落在特定的范圍內就是滿足條件,那麼可以判斷這個東西是否
穩定。
(個人意見,僅供參考)

❸ 小凈距隧道圍岩穩定性評價方法和指標研究

圍岩穩定性評價一直是隧道工程理論研究和應用方面的基礎性工作,是隧道工程研究中最受關注的問題之一,不少學者對此進行了較深入研究。對於公路隧道,最基礎的評價就是《公路隧道設計規范》(JTG D70-2004)中規定的,按隧道圍岩基本質量指標(BQ)先進行分級,然後按表1.1對圍岩自穩能力作出判斷。對於鐵路隧道,則《鐵路隧道設計規范》(TB10003-2005、J449-2005)中規定了隧道穩定性可根據隧道施工實測位移U和隧道極限位移Uo進行判別。當U≤Uo時,隧道穩定;當U>Uo時,隧道不穩定。

表1.1 隧道各級圍岩自穩能力判斷

實際上隧道圍岩穩定性評價方法和指標有很多,按涉及因素多少,可分為單因素評價和多因素評價兩類;按評價方法,可分為定量評價和定性評價;按評價模型和所依託的理論,有以支護結構應力和強度關系評定圍岩穩定性的應力體系理論、圍岩松動圈理論、洞周位移判別准則以及地表位移准則等;從實現手段上,有數值計算、現場監控量測和理論計算等方法。目前,對於公路隧道圍岩穩定性評價主要是依據規范分兩階段進行。第一階段採用工程類比法,根據隧道所處的工程地質、水文地質、岩石物理力學參數及其他設計條件等,依據規范和工程經驗對圍岩作出質量評價,並據此進行隧道斷面尺寸、開挖方法和支護方法等方面設計。第二階段主要是在施工過程中,根據數值計算和現場監控量測結果的基礎上,進行圍岩穩定性評價,並對隧道支護參數和施工方法作修改和調整。

小凈距隧道的後挖洞施工對先行洞圍岩穩定性影響較大,其力學機理較獨立隧道復雜,其穩定性評價方法和指標要綜合考慮圍岩級別、凈距、埋深、開挖方案及支護方案等因素確定。然而,目前針對公路小凈距隧道圍岩穩定性評價方法和指標的研究較匱乏,通過查閱文獻發現只有少量的利用單洞隧道圍岩穩定性的評價方法和指標對小凈距隧道圍岩穩定性進行評價,因此本部分內容主要綜述獨立隧道的圍岩穩定性評價指標和方法的研究和應用進展情況。

隧道圍岩穩定性評價從其評價機理的角度可以分為兩大類[54-56],一是基於材料力學、彈塑性力學知識體系的強度理論,以圍岩應力狀態和強度關系評定圍岩穩定性,即強度判據,二是通過圍岩周邊容許位移(變形)或地表沉降量來判斷,即位移判據。強度判據的一般思路為通過數值計算和監控量測等手段,獲取隧道開挖後圍岩應力分布狀況後,與圍岩自身具有的圍岩強度進行比較並評價圍岩穩定性。比較經典的強度判據有Mohr-Cou-lomb強度准則、Griffith 強度理論、Drucker-Prager准則以及Hoek-Brown強度准則[57-60]。Mohr-Coulomb屈服准則假定作用在某一點的剪應力等於該點的抗剪強度時,該點發生破壞,剪切強度與作用在該面的正應力呈線性關系。一般認為該理論比較全面地反映了岩石的強度特性,既適用於塑性岩石也適用於脆性岩石的剪切特性,但它不能反映中間主應力的影響。Griffith強度理論認為材料斷裂的起因是分布於材料中的微小裂紋尖端有拉應力集中所致,材料的破壞機理是拉伸所致,該強度准則是針對玻璃等脆性材料提出來的,因而只適用於研究脆性岩石的破壞。Drucker-Prager准則(D-P准則)是在C-M准則和塑性力學中著名的Mises准則基礎上的擴展和推廣而得,計入了中間主應力的影響,又考慮了靜水壓力的作用,在國內外岩土力學與工程的數值計算分析中獲得廣泛的應用。Hoek-Brown強度准則將岩體破壞分為拉伸破壞和剪切破壞兩種機制,綜合考慮了岩塊強度、結構面強度、岩體結構等多種因素的影響,能更好地反映岩體的非線性破壞特徵。塑性區判據也是強度理論中研究和應用較多的一種圍岩失穩准則,其一般思路為圍岩產生塑性區並不代表圍岩失穩,只有在圍岩塑性區中塑性應變發展到一定程度時,才在圍岩中形成潛在的破壞面並達到破壞狀態,塑性區判據主要解決屈服范圍達到什麼程度時圍岩開始失穩。徐文煥[61]認為計算得到的圍岩塑性區大於0.2倍的開挖直徑,則圍岩不穩定。關寶樹[6]認為,可將塑性區不超過隧道直徑的20%作為評價圍岩穩定性的一個大致標准。朱維申等[62]分析二灘地下廠房群穩定性時,提出用主廠房洞周圍岩塑性區面積f1與主廠房截面積f0之比β作為圍岩穩定性的一種判據。另外Hoek[63]給出了支護後圍岩穩定性的判斷標准,洞周的破壞帶是否位於錨桿支護的邊界之內,即圍岩的塑性區如果被限制在錨桿支護范圍內認為圍岩是穩定的。安全系數和強度折減法也是近年來強度判據研究的熱點之一,該方法將材料的主要強度特徵值如c、φ除以K值,逐步升高K值並反復計算直到圍岩失穩(即計算不能收斂)為止,K為安全系數。張黎明等[64]認為僅憑傳統有限元分析得到的應力、位移、拉應力區和塑性區大小,很難確定隧道的安全度與破壞面,而利用有限元強度折減法來確定隧道的破壞面,可以得到隧道的整體強度儲備安全系數。安全系數是基於隧道受剪破壞提出的,而隧道還可能出現受拉破壞,因此安全系數對於拉張破壞的穩定性判斷有待深入研究。除上述圍岩穩定性強度判據外,還有應力集中系數理論、塊體理論以及岩體強度理論等,例如Hoek[63]認為在軟弱岩體中,一旦岩體強度與原位應力相比降低20%,變形將大幅增長,除非這些變形得到控制,否則隧洞有可能塌方;徐幹成等[65]認為應力集中系數能間接地反映圍岩的穩定情況;Jing[66]認為在隧道圍岩中存在不穩定塊體,它的失穩會引起一系列塊體失穩。

位移判據是從隧道出現的各種極限狀態入手,找出在某種極限狀態下各控制點的位移即所謂極限位移,進而判定圍岩穩定性,通常可採用位移量,也可採用位移速率[67,68]。該方法認為不論隧道的作用機理如何復雜,其經受各種作用後的反應可以用周邊位移體現出來,而通過周邊位移觀測可以了解隧道的力學動態,比較直觀且易於實施,隧道的穩定性也應該從周邊位移變化和發展得到體現。而以錨噴初期支護為主要技術背景的「新奧法」通過對圍岩及支護結構變形進行監測,為位移作為圍岩穩定性判據提供了可能。Sakurai[69]認為隧道的穩定評價應該根據隧道周圍岩體的應變進行。朱永全[67]認為,圍岩穩定性評價除依據比較u>u0外,還應結合位移發展變化規律,並提出圍岩和初期支護基本穩定的條件主要為:位移速率有明顯減緩趨勢,已產生的位移量已佔總位移量的80%以上。文獻[70]中給出了容許位移量的定義,即在保證地下洞室或隧道不產生有害松動和保證地表不產生有害下沉量的條件下,隧道變形穩定後隧道側壁間水平位移總量和拱頂沉降量的最大值。文獻[71]給出了圍岩安全基準的制定原則以及根據位移變化量或預測的最終位移值判斷圍岩穩定性的標准。實際上,圍岩容許位移量與圍岩地質條件、隧道(洞室)埋深、斷面尺寸、開挖施工方式、支護方式與參數、地表建築物以及圍岩材料強度等因素有關。因此,不同國家對地下洞室的位移容許值有不同的經驗標准[70,71],且側重點各有不同,例如法國制訂的拱頂下沉量控制標准僅考慮了洞室的埋深和軟硬岩兩類情況;日本把淺埋隧道沉降監測定為A級,並且給出了不同埋深隧道的相應標准;德國根據隧道變形規律,對變形特徵較為明顯的不同部位給出了各自限定標准。

對小凈距隧道圍岩穩定性評價指標和方法而言,現有的研究較少且缺乏系統性。我國鐵路和公路隧道規范中亦無小凈距隧道洞周位移方面的監測限值。目前的研究工作取得了一點成果,文獻[52]以中間岩柱塑性區不連通及襯砌受力不超過混凝土極限抗壓強度作為穩定性評定依據。將小凈距隧道中岩柱厚度和埋深范圍內的岩體作為荷載作用在中岩柱上,根據極限平衡理論建立了小凈距隧道中岩柱加錨支護後的極限強度,據此建立起小凈距隧道中岩柱的穩定性判據[72];李雲鵬[54]等利用統計學方法對圍岩為石灰岩和千枚岩的小凈距隧道建立了容許變形控制方程,依據該方程對圍岩為石灰岩和千枚岩的小凈距隧道工程的穩定安全性進行了分析;劉勝利[73]等對復雜地質條件下小凈距雙線城市交通隧道的圍岩穩定特徵進行了分析,並對現有小線間距條件下廈門蓮黃隧道圍岩及結構的穩定性進行了評估。

由上可知,對分離式獨立隧道和小凈距隧道而言,其圍岩穩定性評價標准和方法的研究成果是有待完善的。圍岩地應力與岩體力學參數在空間逐點變化還沒有合適的理論計算方法,圍岩破壞准則也沒有公認統一的理論方法,圍岩穩定性的力學機理目前還不甚清楚。雖然在工程中以允許相對位移值或允許收斂速率形式給出的圍岩失穩判據,在絕大部分都取得了成功,但有悖於上述標準的現象時常出現。軟弱圍岩變形值超出規范允許值數倍時仍未發生失穩,在淺埋隧道中變形尚未達到允許值卻發生了坍塌,說明僅用位移來表徵穩定性是不全面和缺乏針對性的。因此可以說,隧道圍岩穩定性判據的理論研究方面目前還處於眾說紛紜階段,失穩判據始終沒有得到很好的解決。

❹ 怎樣去判斷數據的穩定性

酸的穩定性一般就你說的兩種,主要是由於它們受熱易分解,如何判斷,就需要做實驗了,加熱後檢測其PH的變化,沒有用理論來判斷的,一般就這兩種是最常見的

❺ 統計研究的基本方法有哪些

統計學的基本研究方法有5種。
大量觀察法
這是統計活動過程中搜集數據資料階段(即統計調查階段)的基本方法:即要對所研究現象總體中的足夠多數的個體進行觀察和研究,以期認識具有規律性的總體數量特徵。大量觀察法的數理依據是大數定律,大數定律是指雖然每個個體受偶然因素的影響作用不同而在數量上幾存有差異,但對總體而言可以相互抵消而呈現出穩定的規律性,因此只有對足夠多數的個體進行觀察,觀察值的綜合結果才會趨向穩定,建立在大量觀察法基礎上的數據資料才會給出一般的結論。統計學的各種調查方法都屬於大量觀察法。
統計分組法
由於所研究現象本身的復雜性、差異性及多層次性,需要我們對所研究現象進行分組或分類研究,以期在同質的基礎上探求不同組或類之間的差異性。統計分組在整個統計活動過程中都佔有重要地位,在統計調查階段可通過統計分組法來搜集不同類的資料,並可使抽樣調查的樣本代表性得以提高(即分層抽樣方式);在統計整理階段可以通過統計分組法使各種數據資料得到分門別類的加工處理和儲存,並為編制分布數列提供基礎;在統計分析階段則可以通過統計分組法來劃分現象類型、研究總體內在結構、比較不同類或組之間的差異(顯著性檢驗)和分析不同變數之間的相關關系。統計學中的統計分組法有傳統分組法、判別分析法和聚類分析法等。
綜合指標法
統計研究現象的數量方面的特徵是通過統計綜合指標來反映的。所謂綜合指標,是指用來從總體上反映所研究現象數量特徵和數量關系的范疇及其數值,常見的有總量指標、相對指標,平均指標和標志變異指標等。綜合指標法在統計學、尤其是社會經濟統計學中佔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是描述統計學的核心內容。如何最真實客觀地記錄、描述和反映所研究現象的數量特徵和數量關系,是統計指標理論研究的一大課題。
統計模型法
在以統計指標來反映所研究現象的數量特徵的同時,我們還經常需要對相關現象之間的數量變動關系進行定量研究,以了解某一(些)現象數量變動與另一(些)現象數量變動之間的關系及變動的影響程度。在研究這種數量變動關系時,需要根據具體的研究對象和一定的假定條件,用合適的數學方程來進行模擬,這種方法就叫做統計模型法。
統計推斷法
在統計認識活動中,我們所觀察的往往只是所研究現象總體中的一部分單位,掌握的只是具有隨機性的樣本觀察數據,而認識總體數量特徵是統計研究的目的,這就需要我們根據概率論和樣本分布理論,運用參數估計或假設檢驗的方法,由樣本觀測數據來推斷總體數量特徵。這種由樣本來推斷總體的方法就叫統計推斷法。統計推斷法已在統計研究的許多領域得到應用,除了最常見的總體指標推斷外,統計模型參數的估計和檢驗、統計預測中原時間序列的估計和檢驗等,也都屬於統計推斷的范疇,都存在著誤差和置信度的問題。在實踐中這是一種有效又經濟的方法,其應用范圍很廣泛,發展很快,統計推斷法已成為現代統計學的基本方法。

❻ 如何評價葯品的穩定性

化學葯物穩定性研究技術指導原則

【H 】G P H 6 -1 指導原則編號:
化學葯物穩定性研究技術指導原則
(第二稿)
二○○四年三月十九日ഊ目 錄
一、概述
二、穩定性研究設計的考慮要素
(一)樣品的批次和規模
(二)包裝及放置條件
(三)考察時間點
(四)考察項目
(五)顯著變化
(六)分析方法
三、穩定性研究的試驗方法
(一)影響因素試驗
1.1 高溫試驗
1.2 高濕試驗
1.3 光照試驗
(二)加速試驗
(三)長期試驗
(四)葯品上市後的穩定性研究
四、穩定性研究結果的評價
(一)貯存條件的確定
(二)包裝材料/容器的確定
(三)有效期的確定
五、名詞解釋
六、參考文獻
七、起草說明
八、著者
- 1 -ഊ九、附錄
(一)國際氣候帶
(二)對半通透性容器的一些考慮
(三)穩定性研究報告的一般內容
- 2 -ഊ一、概述
葯品的穩定性是指原料葯及制劑保持其物理、化學、生物學和
微生物學的性質,通過對原料葯和制劑在不同條件(如溫度、濕度、
光線等)下穩定性的研究,掌握葯品質量隨時間變化的規律,為葯品
的生產、包裝、貯存條件和有效期的確定提供依據,以確保臨床用葯
的安全性和臨床療效。
穩定性研究是葯品質量控制研究的主要內容之一,與葯品質量
研究和質量標準的建立緊密相關。穩定性研究具有階段性特點,貫穿
葯品研究與開發全的過程,一般始於葯品的臨床前研究,在葯品臨床
研究期間和上市後還應繼續進行穩定性研究。
本文為一般性原則,具體的試驗設計和評價應遵循具體問題具
體分析的原則。
二、穩定性研究設計的考慮要素
穩定性研究的設計應根據不同的研究目的,結合原料葯的理化
性質、劑型的特點和具體的處方及工藝條件進行。
(一)樣品的批次和規模
一般地,影響因素試驗採用一批樣品進行,加速試驗和長期試
驗採用三批樣品進行。
穩定性研究應採用一定規模生產的樣品,以能夠代表規模生產
條件下的產品質量。原料葯的合成工藝路線、方法、步驟應與生產規
模一致;葯物制劑的處方、制備工藝也應與生產規模一致。
穩定性研究中,原料葯的供試品量應滿足其制劑穩定性試驗所
要求的用量。口服固體制劑如片劑、膠囊應為10000 個制劑單位左右。
大體積包裝的制劑(如靜脈輸液等)每批中試規模的數量至少應為各
- 3 -ഊ項試驗所需總量的10 倍。特殊品種、特殊劑型所需數量,視具體情
況而定。
(二)包裝及放置條件
穩定性試驗要求在一定的溫度、濕度、光照條件下進行,這些
放置條件的設置應充分考慮到葯品在貯存、運輸及使用過程中可能遇
到的環境因素。
原料葯的加速試驗和長期試驗所用包裝應採用模擬小包裝,所
用材料和封裝條件應與大包裝一致。葯物制劑應在影響因素試驗結果
基礎上選擇合適的包裝,在加速試驗和長期試驗中的包裝應與擬上市
包裝一致。
穩定性研究中所用設備應能較好地對各項試驗條件的要求的環
境參數進行控制和監測。
(三)考察時間點
由於穩定性研究目的是考察葯品質量隨時間變化的規律,因此
研究中一般需要設置多個時間點考察樣品的質量變化。
考察時間點應基於對葯品的理化性質的認識、穩定性趨勢評價
的要求而設置。如長期試驗中,總體考察時間應涵蓋所預期的有效期,
中間取樣點的設置要考慮葯品的穩定性特點和劑型特點。對某些環境
因素敏感的葯品,應適當增加考察時間點。
(四)考察項目
穩定性研究的考察項目應選擇在葯品保存期間易於變化,並可
能會影響到葯品的質量、安全性和有效性的項目,以便客觀、全面地
反映葯品的穩定性。根據葯品特點和質量控制的要求,盡量選取能靈
敏反映葯品穩定性的指標。
一般地,考察項目可分為物理、化學、生物學和微生物學等幾個
- 4 -ഊ方面。具體品種的考察項目設置應結合葯品的特性進行。
(五)顯著變化
穩定性研究中如樣品發生了顯著變化,則試驗應中止。一般來說,
原料葯的「顯著變化」應包括:
1 、性狀,如顏色、熔點、溶解度、比旋度超出標准規定,及晶
型、水分等變化超出標准規定。
2 、含量測定超出標准規定。
3 、有關物質,如降解產物、異構體的變化等超出標准規定。
4 、結晶水發生變化。
一般來說,葯物制劑的「顯著變化」包括:
1 、含量測定中發生5%的變化;或者不能達到生物學或者免疫學
檢測過程的效價指標。
2 、葯品的任何一個降解產物超出標准規定。
3 、性狀、物理性質以及特殊制劑的功能性試驗(如顏色、相分
離、再混懸能力、結塊、硬度、每撳給葯劑量等)超出標准規定。
4 、pH 值超出標准規定;
5 、制劑溶出度或釋放度超出標准規定。
(六)分析方法
評價指標所採用的分析方法應經過充分的驗證,能滿足研究的
要求,具有一定的專屬性、准確性、靈敏度、重現性等。
三、穩定性研究的試驗方法
根據研究目的和條件的不同,穩定性研究內容可分為影響因素
試驗、加速試驗、長期試驗等。
(一)影響因素試驗
- 5 -ഊ影響因素試驗是在劇烈條件下進行的,目的是了解影響穩定性
的因素及可能的降解途徑和降解產物,為制劑工藝篩選、包裝材料和
容器的選擇、貯存條件的確定等提供依據。同時為加速試驗和長期試
驗應採用的溫度和濕度等條件提供依據,還可為分析方法的選擇提供
依據。
影響因素試驗一般包括高溫、高濕、光照試驗。一般將原料葯
供試品置適宜的容器中(如稱量瓶或培養皿),攤成≤5mm 厚的薄層,
疏鬆原料葯攤成≤10mm 厚的薄層進行試驗。對於制劑產品,一般采
用除去內包裝的最小制劑單位,分散為單層置適宜的條件下進行。如
試驗結果不明確,應加試兩個批號的樣品。
對於某些制劑,如軟膏、注射液,應提供低溫條件下的試驗數
據(如注射劑的凍融試驗),以確保在低溫條件下的穩定性。對於需
要溶解或者稀釋後使用的葯品,如注射用粉針劑、溶液片劑等,還應
考察臨床使用條件下的穩定性。
1.1 高溫試驗
供試品置密封潔凈容器中,在60 ℃條件下放置10 天,於第5 天
和第10 天取樣,檢測有關指標。如供試品發生顯著變化(如制劑含
量下降5%),則在40 ℃下同法進行試驗。如60 ℃無顯著變化,則不
必進行40 ℃試驗。
1.2 高濕試驗
供試品置恆濕密閉容器中,於25 ℃、RH90%±5%條件下放置
10 天,在第5 天和第10 天取樣檢測。檢測項目應包括吸濕增重項。
若吸濕增重5%以上,則應在25 ℃、RH75 ±5%下同法進行試驗;若吸
濕增重5%以下,且其他考察項目符合要求,則不再進行此項試驗。
恆濕條件可以通過在密閉容器下部放置飽和鹽溶液來實現。根
- 6 -ഊ據不同的濕度要求,選擇NaCl 飽和溶液(15.5-60 ℃,RH75%±1%)
或KNO3 飽和溶液(25 ℃,RH92.5%)。
1.3 光照試驗
供試品置裝有日光燈的光照箱或其它適宜的光照容器內,於照
度4500Lx ±500Lx 條件下放置10 天,在第5 天和第10 天取樣檢測。
以上為影響因素穩定性研究的一般要求。根據葯品的性質必要
時可以設計試驗,探討pH 值、氧、冷凍等其他因素對葯品穩定性的
影響。
(二)加速試驗
加速試驗是在超常條件下進行的,目的是通過加快市售包裝中
葯品的化學或物理變化速度來考察葯品穩定性,對葯品在運輸、保存
過程中可能會遇到的短暫的超常條件下的穩定性進行模擬考察,並初
步預測樣品在規定的貯存條件下長時間內的穩定性。
加速試驗一般取擬上市包裝的三批樣品進行,建議在比長期試
驗放置溫度至少高15 ℃的條件下進行。一般可選擇40 ℃±2 ℃、RH75
%±5%條件下,進行6 個月試驗。在試驗期間第0 、1 、2 、3 、6 個
月末取樣檢測考察指標。如在6 個月內供試品經檢測不符合質量標准
要求或發生顯著變化,則應在中間條件30 ℃±2 ℃、RH65%±5%同
法進行6 個月試驗。
對採用不可透過性包裝的含有水性介質的制劑,如溶液劑、混
懸劑、乳劑、注射液等的穩定性研究中可不要求相對濕度。對採用半
通透性的容器包裝的葯物制劑,如多層共擠PVC 軟袋裝注射液、塑料
瓶裝滴眼液、滴鼻液等,加速試驗應在40 ℃±2 ℃、RH20%±5%的
條件下進行。
乳劑、混懸劑、軟膏劑、糊劑、凝膠劑、眼膏劑、栓劑、氣霧
- 7 -ഊ劑、泡騰片及泡騰顆粒等制劑宜直接採用30 ℃±2 ℃、RH65%±5%
的條件進行試驗。
對溫度敏感葯物(需在冰箱中4-8 ℃冷藏保存)的加速試驗可在
25 ℃±2 ℃、RH60%±5%條件下同法進行。需要冷凍保存的葯品可不
進行加速試驗。
(三)長期試驗
長期試驗是在上市葯品規定的貯存條件下進行,目的是考察葯
品在運輸、保存、使用過程中的穩定性,能更直接地反映葯品穩定性
特徵,是確定有效期和貯存條件的最終依據。
取三批樣品在25 ℃±2 ℃、RH60%±10%條件進行試驗,取樣時
間點在第一年一般為每3 個月末一次,第二年每6 個月末一次,以後
每年末一次。對溫度敏感葯物的長期試驗可在6 ℃±2 ℃條件下進行
試驗,取樣時間同上。
(四)葯品上市後的穩定性研究
葯品在注冊階段進行的穩定性研究,一般並不能夠完全代表實
際生產產品的穩定性,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採用實際條件下生產的產
品進行的穩定性考察的結果,是確定上市葯品穩定性的最終依據。
在葯品獲准生產上市後,應採用實際生產規模的葯品繼續進行
長期試驗,必要時還應進行加速試驗和影響因素試驗。根據繼續進行
的穩定性研究的結果,對包裝、貯存條件和有效期進行進一步的確認。
葯品在獲得上市批准後,可能會因各種原因而申請對制備工藝、
處方組成、規格、包裝材料等進行變更,一般應進行相應的穩定性研
究,以考察變更後葯品的穩定性趨勢,並與變更前的穩定性研究資料
進行對比,以評價變更的合理性。
- 8 -ഊ四、穩定性研究結果的評價
葯品穩定性的評價是對穩定性研究中的各項試驗,如影響因素
試驗、加速試驗、長期試驗中得到的葯品穩定性信息進行系統的分析
和結果判斷。
(一)貯存條件的確定
新葯注冊申請應綜合影響因素試驗、加速試驗和長期試驗的結
果,同時結合葯品在流通過程中可能遇到的情況進行綜合分析。選定
的貯存條件應按照規范術語描述。
(二)包裝材料/容器的確定
一般先根據影響因素試驗結果,初步確定包裝材料和容器,結
合加速試驗和長期試驗的穩定性研究的結果,進一步驗證採用的包裝
材料和容器的合理性。
(三)有效期的確定
葯品的有效期應綜合加速試驗和長期試驗的結果,進行適當的
統計分析得到,最終有效期的確定一般以長期試驗的結果來確定。
由於試驗數據的分散性,一般應按95%可信限進行統計分析,得
出合理的有效期。如三批統計分析結果差別較小,則取其平均值為有
效期,如差別較大則取其最短的為有效期。若數據表明測定結果變化
很小,表明葯品是很穩定的,則可以不做統計分析。
- 9 -ഊ五、名詞解釋
有效期:系指一段時間內,市售包裝葯品在規定的儲存條件下
放置,葯品的質量仍符合注冊質量標准。
批次:指按相同的生產工藝在一次生產過程中生產的一定數量
的原料葯或制劑,其葯品質量具有均一性。
上市包裝:上市銷售葯品的內包裝和其他層次包裝的總稱。
七、起草說明
(一)背景資料
穩定性研究是葯品的質量可控性研究的主要內容之一,在葯品
的研究與開發、注冊管理中佔有重要的地位。近年來美國、歐洲等國
家和地區以及ICH 等國際組織先後頒布了葯品的穩定性研究一系列指
導性文件,並動態更新。我國曾於1993 年頒布了相關指導原則,並在
2000 版葯典附錄中收載了有關指導原則。為順應我國葯品研究水平不
斷發展的要求和加入WTO 後在葯品監督管理和技術要求方面與國際接
軌的形勢,對葯品穩定性研究的技術指導原則進行了重新起草。
本指導原則的適用范圍為化學葯品的原料葯及其制劑。本文中涉
及的各種穩定性研究的試驗條件、方法及評價等內容是對葯物穩定性
研究部分的一般性的要求,不可能包括所有的情況。注冊申請單位可
以在有合理依據的前提下,根據葯品的特性設計試驗。
由於葯品研究的系統性,本指導原則與質量標准建立的規范化構
成、雜質研究等其他指導原則之間存在著內在的科學聯系,在應用中
- 11 -ഊ應互相參照,統一理解。
(二)本指導原則內容設置的考慮
首先闡明穩定性研究的目的和意義,然後從試驗設計的角度來分
析研究中需要關注的主要問題,接下來敘述各項試驗內容的具體要
求,之後討論穩定性研究所得到數據的評價。在其後對補充申請中的
有關穩定性數據的一般思路和要求進行闡述。
1 、概述部分:介紹穩定性研究的目的和基本研究內容,分析穩
定性研究的特點。通過對研究目的較為系統的闡述,引導研究者從根
本的研究目的入手,根據葯品特性,科學地設計試驗。
2 、穩定性研究的設計:圍繞著穩定性研究中的幾個主要方面,
闡述樣品規模、取樣時間、檢測項目等一般性的要求。其中樣品規模
的合理要求各方面尚存在不同意見,在重慶會議上反映的主要問題為
執行中的可操作性,討論中提到分階段要求的思路,考慮到此問題涉
及面較廣,有待進一步討論和協調。目前正文中仍與中國葯典一致。
3 、研究的試驗內容:對影響因素試驗、加速試驗和長期試驗中
涉及的具體試驗要求進行了闡述。考慮到成熟性和適用性,主要依據
中國葯典制定。增加了葯品上市後的穩定性研究。
4 、研究結果的評價:圍繞研究的目的,如確定包裝材料、貯存
條件和制定有效期展開。在仍強調有效期的最終確定以長期試驗結果
為依據的前提下,對新葯和已有國家標准葯品的有效期確定,以認知
基礎程度不同為基礎,進行了適當區分。
5 、關於補充申請:對補充申請中涉及到需要申報穩定性研究資
料的一些內容,提出了一般性的資料要求。由於補充申請的種類很多,
更多的內容要求有待進一步的討論和修訂。
6 、關於附錄:在附錄中,對現階段穩定性研究中的幾個問題進
- 12 -ഊ行了闡述。考慮到仍處於探討階段,且內容較多較新,展開敘述需要
較大的篇幅,不宜放在正文中,故採取附錄的方式加以闡述。
(三)需要說明的有關問題
本文在起草和修訂過程中,以我國現有指導原則為基礎,對美國
FDA 和歐盟EMEA 以及ICH 的有關指導原則進行了研究。課題研究組
於2003 年10 月在重慶召開會議,與會代表就樣品規模等現存的主要
問題進行了討論,提出了穩定性研究存在階段性,在注冊中也應有相
應體現的觀點。經過會商,本文中的有關要求與中國葯典保持一致,
維持現有技術要求的一致性和延續性。
對於補充申請的穩定性要求,FDA 的指導原則中有較為詳細的闡
述,本文在起草階段曾考慮增加該部分內容並進行了初步的討論,但
考慮到我國現階段的研發水平,暫未訂入指導原則。
八、著者
葯物穩定性研究技術指導原則課題研究組
九、附錄
(一)國際氣候帶
穩定性長期試驗所採用的一般條件是根據國際氣候帶制定的。國
際氣候帶將全球分為I 、II 、III 、IV 四個氣候帶,具體條件見下表:
計算數據 推算數據
氣候帶
溫度

MKT

濕度 溫度 濕度
I 溫帶 20.0 20.0 42 21 45
II 地中海氣候,亞熱帶 21.6 22.0 52 25 60
III 乾熱帶 26.4 27.9 35 30 25
IV 濕熱帶 26.7 27.4 76 30 70
①記錄溫度;②平均熱力學溫度
- 13 -ഊ溫帶主要有英國、北歐、加拿大、俄羅斯;亞熱帶有美國、日本、
西歐(葡萄牙-希臘);乾熱帶有伊朗、伊拉克、蘇丹;濕熱帶有巴西、
迦納、印度尼西亞、尼加拉瓜、菲律賓。
在這四種氣候帶中,對於葯品的質量保證而言,條件最苛刻的
第四種氣候帶,即高溫又高濕的環境。中國總體來說屬於亞熱帶,推
薦長期試驗採用溫度濕度條件為:25 ℃±2 ℃,60%RH ±10%RH,與ICH
所採用的條件基本一致。
(二)對半通透性容器的一些考慮
對於包裝在半通透性容器包裝內的以水為溶劑的葯物制劑產品
除了對其常規指標進行考察外,還應該對其可能發生的水的損失進行
評價。此類葯品應能耐受低濕度環境。其加速試驗應在較低的相對濕
度下進行,推薦的試驗條件如下:
加速:40 ℃±2 ℃/20%RH ±5%
中等:30 ℃±2 ℃/40%RH ±5%
長期:25 ℃±2 ℃/40%RH ±10%
如果長期試驗在25 ℃±2 ℃/40%RH ±10%條件下進行,並且在加速
試驗的6 個月中發生了除水分減失以外的顯著變化,應進行中等條件
下的附加試驗。
對於包裝在半通透性容器包裝內的葯物產品在經過25 ℃/40%RH
條件下平衡放置3 個月後,與其初始值發生5%的水分減失被認為是
顯著變化。
(三)穩定性研究報告的一般內容
注冊申請資料中研究數據的完整、可靠,資料整理的規范、清晰,
對於保證研究質量很有幫助。一般地,穩定性研究部分的申報資料應
包括以下內容:
- 14 -ഊ1 、供試葯品的品名、規格、劑型、批號、生產者、原料葯的來
源、生產日期和試驗開始時間。並應明確給出穩定性考察中各個批次
葯品的批產量。
2 、各穩定性試驗的條件,如溫度、光照強度、相對濕度、容器
的開放/封閉、直立/顛倒放置、容器中乾燥劑的使用等。應明確包裝
/密封系統的性狀,如包材類型、形狀和顏色等。
3 、穩定性研究中各質量檢測方法和指標的限度要求。
4 、在研究起始和試驗中間的各個取樣點獲得的實際分析數據,
一般應以表格的方式提交。
5 、檢測的結果應如實申報數據,不宜採用「符合要求」等表述。
檢測結果應該用每個制劑單位含有有效成分的量,如μg,mg,g 等,
並給出其與開始時間檢測得到的檢測結果的百分比。如果在某個時間
點進行了多次檢測,應提供所有的檢測結果及其方差。
6 、應對試驗結果進行分析並得出初步的結論。

❼ 研究非線性系統穩定性可應用哪些方法

非線性系統的穩定性判定與線性系統相似,都是利用李雅普諾夫方法,尋找適合李雅普諾夫負定的v函數來判斷非線性系統是否能穩定在平衡點。
穩定在平衡點的非線性系統的相軌跡會逐漸趨近於平衡點,通常選擇平衡點為原點。非線性系統的李雅普諾夫方法有很多種,比如芭芭拉定理、拉塞爾不變性原理等,具體判斷系統是穩定還是漸進穩定,還是大范圍穩定,就要利用相關的李雅普諾夫穩定性判定方法了。
望採納

❽ 列舉出判別線性系統穩定性的三種基本方法

一個線性系統的穩定性是系統的主要性能指標,判斷線性系統穩定性方法有代數法、根軌跡法和奈奎斯特判定法。

系統穩定性分析主要是時域和頻域上的分析,具體地講包括勞斯判據、赫爾維茨判據、奈奎斯特判據(奈氏圖)、對數判據(伯德圖)、根軌跡法等。其中前兩者屬於代數判據,後三者需作圖再判斷系統穩定性。

線性判別分析

(linear discriminant analysis,LDA)是對費舍爾的線性鑒別方法的歸納,這種方法使用統計學,模式識別和機器學習方法,試圖找到兩類物體或事件的特徵的一個線性組合,以能夠特徵化或區分它們。所得的組合可用來作為一個線性分類器,或者,更常見的是,為後續的分類做降維處理。

怎麼計算數據穩定性EXCEL是否有函數公式

1、數據輸入完畢後,我們利用函數rank計算出班級排名,最後結果如圖所示。

❿ 如何進行穩定性數據統計分析的討論

化葯物穩定性研究技術指導原則 【H 】G P H 陸 -依 指導原則編號: 化葯物穩定性研究技術指導原則 (第二稿) 二○○四三月十九ഊ目 錄 、概述 二、穩定性研究設計考慮要素 ()品批規模 (二)包裝及放置條件 (三)考察間點 (四)考察項目 (五)顯著變化 (六)析 三、穩定性研究試驗 ()影響素試驗 依.依 高溫試驗 依.貳 高濕試驗 依.三 光照試驗 (二)加速試驗 (三)期試驗 (四)葯品市穩定性研究 四、穩定性研究結評價 ()貯存條件確定 (二)包裝材料/容器確定 (三)效期確定 五、名詞解釋 六、參考文獻 七、起草說明 八、著者 - 依 -ഊ九、附錄 ()際氣候帶 (二)半通透性容器些考慮 (三)穩定性研究報告般內容 - 貳 -ഊ、概述 葯品穩定性指原料葯及制劑保持其物理、化、物 微物性質通原料葯制劑同條件(溫度、濕度、 光線等)穩定性研究掌握葯品質量隨間變化規律葯品 產、包裝、貯存條件效期確定提供依據確保臨床用葯 安全性臨床療效 穩定性研究葯品質量控制研究主要內容與葯品質量 研究質量標准建立緊密相關穩定性研究具階段性特點貫穿 葯品研究與發全程般始於葯品臨床前研究葯品臨床 研究期間市應繼續進行穩定性研究 本文般性原則具體試驗設計評價應遵循具體問題具 體析原則 二、穩定性研究設計考慮要素 穩定性研究設計應根據同研究目結合原料葯理化 性質、劑型特點具體處及工藝條件進行 ()品批規模 般影響素試驗採用批品進行加速試驗期試 驗採用三批品進行 穩定性研究應採用定規模產品能夠代表規模產 條件產品質量原料葯合工藝路線、、步驟應與產規 模致;葯物制劑處、制備工藝應與產規模致 穩定性研究原料葯供試品量應滿足其制劑穩定性試驗所 要求用量口服固體制劑片劑、膠囊應依0000 制劑單位左右 體積包裝制劑(靜脈輸液等)每批試規模數量至少應各 - 三 -ഊ項試驗所需總量依0 倍特殊品種、特殊劑型所需數量視具體情 況定 (二)包裝及放置條件 穩定性試驗要求定溫度、濕度、光照條件進行些 放置條件設置應充考慮葯品貯存、運輸及使用程能遇 環境素 原料葯加速試驗期試驗所用包裝應採用模擬包裝所 用材料封裝條件應與包裝致葯物制劑應影響素試驗結 基礎選擇合適包裝加速試驗期試驗包裝應與擬市 包裝致 穩定性研究所用設備應能較各項試驗條件要求環 境參數進行控制監測 (三)考察間點 由於穩定性研究目考察葯品質量隨間變化規律 研究般需要設置間點考察品質量變化 考察間點應基於葯品理化性質認識、穩定性趨勢評價 要求設置期試驗總體考察間應涵蓋所預期效期 間取點設置要考慮葯品穩定性特點劑型特點某些環境 素敏葯品應適增加考察間點 (四)考察項目 穩定性研究考察項目應選擇葯品保存期間易於變化並 能影響葯品質量、安全性效性項目便客觀、全面 反映葯品穩定性根據葯品特點質量控制要求盡量選取能靈 敏反映葯品穩定性指標 般考察項目物理、化、物微物等幾 - 四 -ഊ面具體品種考察項目設置應結合葯品特性進行 (五)顯著變化 穩定性研究品發顯著變化則試驗應止般說 原料葯顯著變化應包括: 依 、性狀顏色、熔點、溶解度、比旋度超標准規定及晶 型、水等變化超標准規定 貳 、含量測定超標准規定 三 、關物質降解產物、異構體變化等超標准規定 四 、結晶水發變化 般說葯物制劑顯著變化包括: 依 、含量測定發5%變化;或者能達物或者免疫 檢測程效價指標 貳 、葯品任何降解產物超標准規定 三 、性狀、物理性質及特殊制劑功能性試驗(顏色、相 離、再混懸能力、結塊、硬度、每撳給葯劑量等)超標准規定 四 、pH 值超標准規定; 5 、制劑溶度或釋放度超標准規定 (六)析 評價指標所採用析應經充驗證能滿足研究 要求具定專屬性、准確性、靈敏度、重現性等 三、穩定性研究試驗 根據研究目條件同穩定性研究內容影響素 試驗、加速試驗、期試驗等 ()影響素試驗 - 5 -ഊ影響素試驗劇烈條件進行目解影響穩定性 素及能降解途徑降解產物制劑工藝篩選、包裝材料 容器選擇、貯存條件確定等提供依據同加速試驗期試 驗應採用溫度濕度等條件提供依據析選擇提供 依據 影響素試驗般包括高溫、高濕、光照試驗般原料葯 供試品置適宜容器(稱量瓶或培養皿)攤≤5mm 厚薄層 疏鬆原料葯攤≤依0mm 厚薄層進行試驗於制劑產品般采 用除內包裝制劑單位散單層置適宜條件進行 試驗結明確應加試兩批號品 於某些制劑軟膏、注射液應提供低溫條件試驗數 據(注射劑凍融試驗)確保低溫條件穩定性於需 要溶解或者稀釋使用葯品注射用粉針劑、溶液片劑等應 考察臨床使用條件穩定性 依.依 高溫試驗 供試品置密封潔凈容器陸0 ℃條件放置依0 於第5 第依0 取檢測關指標供試品發顯著變化(制劑含 量降5%)則四0 ℃同進行試驗陸0 ℃顯著變化則 必進行四0 ℃試驗 依.貳 高濕試驗 供試品置恆濕密閉容器於貳5 ℃、RH90%±5%條件放置 依0 第5 第依0 取檢測檢測項目應包括吸濕增重項 若吸濕增重5%則應貳5 ℃、RH漆5 ±5%同進行試驗;若吸 濕增重5%且其考察項目符合要求則再進行項試驗 恆濕條件通密閉容器部放置飽鹽溶液實現根 - 陸 -ഊ據同濕度要求選擇NaCl 飽溶液(依5.5-陸0 ℃RH漆5%±依%) 或KNO三 飽溶液(貳5 ℃RH9貳.5%) 依.三 光照試驗 供試品置裝光燈光照箱或其適宜光照容器內於照 度四500Lx ±500Lx 條件放置依0 第5 第依0 取檢測 影響素穩定性研究般要求根據葯品性質必要 設計試驗探討pH 值、氧、冷凍等其素葯品穩定性 影響 (二)加速試驗 加速試驗超條件進行目通加快市售包裝 葯品化或物理變化速度考察葯品穩定性葯品運輸、保存 程能遇短暫超條件穩定性進行模擬考察並初 步預測品規定貯存條件間內穩定性 加速試驗般取擬市包裝三批品進行建議比期試 驗放置溫度至少高依5 ℃條件進行般選擇四0 ℃±貳 ℃、RH漆5 %±5%條件進行陸 月試驗試驗期間第0 、依 、貳 、三 、陸 月末取檢測考察指標陸 月內供試品經檢測符合質量標准 要求或發顯著變化則應間條件三0 ℃±貳 ℃、RH陸5%±5%同 進行陸 月試驗 採用透性包裝含水性介質制劑溶液劑、混 懸劑、乳劑、注射液等穩定性研究要求相濕度採用半 通透性容器包裝葯物制劑層共擠PVC 軟袋裝注射液、塑料 瓶裝滴眼液、滴鼻液等加速試驗應四0 ℃±貳 ℃、RH貳0%±5% 條件進行 乳劑、混懸劑、軟膏劑、糊劑、凝膠劑、眼膏劑、栓劑、氣霧 - 漆 -ഊ劑、泡騰片及泡騰顆粒等制劑宜直接採用三0 ℃±貳 ℃、RH陸5%±5% 條件進行試驗 溫度敏葯物(需冰箱四-吧 ℃冷藏保存)加速試驗 貳5 ℃±貳 ℃、RH陸0%±5%條件同進行需要冷凍保存葯品 進行加速試驗 (三)期試驗 期試驗市葯品規定貯存條件進行目考察葯 品運輸、保存、使用程穩定性能更直接反映葯品穩定性 特徵確定效期貯存條件終依據 取三批品貳5 ℃±貳 ℃、RH陸0%±依0%條件進行試驗取 間點第般每三 月末第二每陸 月末 每末溫度敏葯物期試驗陸 ℃±貳 ℃條件進行 試驗取間同 (四)葯品市穩定性研究 葯品注冊階段進行穩定性研究般並能夠完全代表實 際產產品穩定性具定局限性採用實際條件產產 品進行穩定性考察結確定市葯品穩定性終依據 葯品獲准產市應採用實際產規模葯品繼續進行 期試驗必要應進行加速試驗影響素試驗根據繼續進行 穩定性研究結包裝、貯存條件效期進行進步確認 葯品獲市批准能各種原申請制備工藝、 處組、規格、包裝材料等進行變更般應進行相應穩定性研 究考察變更葯品穩定性趨勢並與變更前穩定性研究資料 進行比評價變更合理性 - 吧 -ഊ四、穩定性研究結評價 葯品穩定性評價穩定性研究各項試驗影響素 試驗、加速試驗、期試驗葯品穩定性信息進行系統析 結判斷 ()貯存條件確定 新葯注冊申請應綜合影響素試驗、加速試驗期試驗結 同結合葯品流通程能遇情況進行綜合析選定 貯存條件應按照規范術語描述 (二)包裝材料/容器確定 般先根據影響素試驗結初步確定包裝材料容器結 合加速試驗期試驗穩定性研究結進步驗證採用包裝 材料容器合理性 (三)效期確定 葯品效期應綜合加速試驗期試驗結進行適 統計析終效期確定般期試驗結確定 由於試驗數據散性般應按95%信限進行統計析 合理效期三批統計析結差別較則取其平均值 效期差別較則取其短效期若數據表明測定結變化 表明葯品穩定則做統計析 - 9 -ഊ五、名詞解釋 效期:系指段間內市售包裝葯品規定儲存條件 放置葯品質量仍符合注冊質量標准 批:指按相同產工藝產程產定數量 原料葯或制劑其葯品質量具均性 市包裝:市銷售葯品內包裝其層包裝總稱 七、起草說明 ()背景資料 穩定性研究葯品質量控性研究主要內容葯品 研究與發、注冊管理占重要位近美、歐洲等 家區及ICH 等際組織先頒布葯品穩定性研究系列指 導性文件並態更新我曾於依99三 頒布相關指導原則並 貳000 版葯典附錄收載關指導原則順應我葯品研究水平 斷發展要求加入WTO 葯品監督管理技術要求面與際接 軌形勢葯品穩定性研究技術指導原則進行重新起草 本指導原則適用范圍化葯品原料葯及其制劑本文涉 及各種穩定性研究試驗條件、及評價等內容葯物穩定性 研究部般性要求能包括所情況注冊申請單位 合理依據前提根據葯品特性設計試驗 由於葯品研究系統性本指導原則與質量標准建立規范化構 、雜質研究等其指導原則間存著內科聯系應用 - 依依 -ഊ應互相參照統理解 (二)本指導原則內容設置考慮 首先闡明穩定性研究目意義試驗設計角度 析研究需要關注主要問題接敘述各項試驗內容具體要 求討論穩定性研究所數據評價其補充申請 關穩定性數據般思路要求進行闡述 依 、概述部:介紹穩定性研究目基本研究內容析穩 定性研究特點通研究目較系統闡述引導研究者根 本研究目入手根據葯品特性科設計試驗 貳 、穩定性研究設計:圍繞著穩定性研究幾主要面 闡述品規模、取間、檢測項目等般性要求其品規模 合理要求各面尚存同意見重慶議反映主要問題 執行操作性討論提階段要求思路考慮問題涉 及面較廣待進步討論協調目前文仍與葯典致 三 、研究試驗內容:影響素試驗、加速試驗期試驗 涉及具體試驗要求進行闡述考慮熟性適用性主要依據 葯典制定增加葯品市穩定性研究 四 、研究結評價:圍繞研究目確定包裝材料、貯存 條件制定效期展仍強調效期終確定期試驗結 依據前提新葯已家標准葯品效期確定認知 基礎程度同基礎進行適區 5 、關於補充申請:補充申請涉及需要申報穩定性研究資 料些內容提般性資料要求由於補充申請種類 更內容要求待進步討論修訂 陸 、關於附錄:附錄現階段穩定性研究幾問題進 - 依貳 -ഊ行闡述考慮仍處於探討階段且內容較較新展敘述需要 較篇幅宜放文故採取附錄式加闡述 (三)需要說明關問題 本文起草修訂程我現指導原則基礎美 FDA 歐盟EMEA 及ICH 關指導原則進行研究課題研究組 於貳00三 依0 月重慶召議與代表品規模等現存主要 問題進行討論提穩定性研究存階段性注冊應相 應體現觀點經商本文關要求與葯典保持致 維持現技術要求致性延續性 於補充申請穩定性要求FDA 指導原則較詳細闡 述本文起草階段曾考慮增加該部內容並進行初步討論 考慮我現階段研發水平暫未訂入指導原則 八、著者 葯物穩定性研究技術指導原則課題研究組 九、附錄 ()際氣候帶 穩定性期試驗所採用般條件根據際氣候帶制定 際氣候帶全球I 、II 、III 、IV 四氣候帶具體條件見表: 計算數據 推算數據 氣候帶 溫度 ① MKT ② 濕度 溫度 濕度 I 溫帶 貳0.0 貳0.0 四貳 貳依 四5 II 海氣候亞熱帶 貳依.陸 貳貳.0 5貳 貳5 陸0 III 乾熱帶 貳陸.四 貳漆.9 三5 三0 貳5 IV 濕熱帶 貳陸.漆 貳漆.四 漆陸 三0 漆0 ①記錄溫度;②平均熱力溫度 - 依三 -ഊ溫帶主要英、北歐、加拿、俄羅斯;亞熱帶美、本、 西歐(葡萄牙-希臘);乾熱帶伊朗、伊拉克、蘇丹;濕熱帶巴西、 迦納、印度尼西亞、尼加拉瓜、菲律賓 四種氣候帶於葯品質量保證言條件苛刻 第四種氣候帶即高溫高濕環境總體說屬於亞熱帶推 薦期試驗採用溫度濕度條件:貳5 ℃±貳 ℃陸0%RH ±依0%RH與ICH 所採用條件基本致 (二)半通透性容器些考慮 於包裝半通透性容器包裝內水溶劑葯物制劑產品 除其規指標進行考察外應該其能發水損失進行 評價類葯品應能耐受低濕度環境其加速試驗應較低相濕 度進行推薦試驗條件: 加速:四0 ℃±貳 ℃/貳0%RH ±5% 等:三0 ℃±貳 ℃/四0%RH ±5% 期:貳5 ℃±貳 ℃/四0%RH ±依0% 期試驗貳5 ℃±貳 ℃/四0%RH ±依0%條件進行並且加速 試驗陸 月發除水減失外顯著變化應進行等條件 附加試驗 於包裝半通透性容器包裝內葯物產品經貳5 ℃/四0%RH 條件平衡放置三 月與其初始值發5%水減失認 顯著變化 (三)穩定性研究報告般內容 注冊申請資料研究數據完整、靠資料整理規范、清晰 於保證研究質量幫助般穩定性研究部申報資料應 包括內容: - 依四 -ഊ依 、供試葯品品名、規格、劑型、批號、產者、原料葯 源、產期試驗始間並應明確給穩定性考察各批 葯品批產量 貳 、各穩定性試驗條件溫度、光照強度、相濕度、容器 放/封閉、直立/顛倒放置、容器乾燥劑使用等應明確包裝 /密封系統性狀包材類型、形狀顏色等 三 、穩定性研究各質量檢測指標限度要求 四 、研究起始試驗間各取點獲實際析數據 般應表格式提交 5 、檢測結應實申報數據宜採用符合要求等表述 檢測結應該用每制劑單位含效量μgmgg 等 並給其與始間檢測檢測結百比某間 點進行檢測應提供所檢測結及其差 陸 、應試驗結進行析並初步結

閱讀全文

與穩定性研究統計方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平板閃退的解決方法 瀏覽:453
單色釉真假鑒別方法 瀏覽:433
適用於對比研究的方法 瀏覽:311
荒島上快速獲得淡水的方法 瀏覽:157
增多肌肉的訓練方法 瀏覽:846
劓刑讀音是什麼行刑方法 瀏覽:621
控制器參數的工程整定方法有哪些 瀏覽:669
嘌呤片計算方法 瀏覽:271
室內隔熱條的安裝方法 瀏覽:542
紫草油寶寶使用方法 瀏覽:293
沙漠空氣取水方法圖片 瀏覽:384
治療香港腳的方法 瀏覽:270
鄭強教學方法有哪些 瀏覽:196
研究方法中的測驗 瀏覽:652
黨校開展課題研究的方法 瀏覽:969
ecco護理劑使用方法 瀏覽:242
棗庄女人月經不調治療方法 瀏覽:750
除蟎最快方法圖片 瀏覽:561
如何用簡單的方法拆手機 瀏覽:95
檢測抗紅細胞抗體方法 瀏覽: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