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Coombs試驗方法
Coombs試驗是一種常用的免疫學檢測方法,主要分為直接和間接兩種類型。
直接Coombs試驗針對的是已吸附在紅細胞表面的不完全抗體。實驗步驟是先洗凈紅細胞,然後將抗球蛋白試劑與紅細胞懸液混合。若出現細胞凝集,說明存在不完全抗體。定性可以通過玻片法,半定量則可通過試管法或微量法進行。這項技術常用於新生兒溶血症、自身免疫性貧血和醫源性溶血性疾病的診斷。
而間接Coombs試驗則用於檢測血清中游離的不完全抗體。具體操作是將待測血清與含有特異抗原的紅細胞懸液混合,若兩者結合,再加入抗球蛋白抗體,紅細胞會凝聚。這種方法主要用於檢查母體Rh(D)抗體以及因紅細胞不相容輸血引起的血型抗體。此外,還可以通過特定的抗球蛋白血清,如抗IgG、抗IgM、抗IgA或抗補體血清,來分析與紅細胞表面結合的不完全抗體的Ig亞類。
值得注意的是,正常的直接和間接Coombs試驗結果應均為陰性,這表明血液中不存在異常的不完全抗體反應。
Coombs試驗即抗人球蛋白試驗,是檢測血液中溫反應性抗體的一種方法,也是診斷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貧血的重要指標。溫抗體中50%以上由IgG介導,其次為IgM,IgA和C3d等,因此本試驗應分選各種單克隆抗體同時測定。Coombs試驗分為直接試驗(直接反應)和間接試驗(間接反應):直接試驗的目的是檢查紅細胞表面的不完全抗體;間接試驗的目的是檢查血清中存在游離的不完全抗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