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研究方法 > 自主學習教學方法的優劣調查報告

自主學習教學方法的優劣調查報告

發布時間:2022-05-23 10:36:21

⑴ 學生自主學習中的教師指導策略研究課題取得的成果有哪些

「課堂教學中培養小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研究報告 中山區實驗學校小學部 馬 瑩 執筆 摘要: 未來的文盲不是不識字的人,而是沒有學會怎樣學習的人。能夠自主學習是二十一世紀對人的必然要求,教師是學生獲取知識的指導者和促進者,課堂教學是學生學習的主要途徑。因此,我們要採取有效措施,改革課堂教學,積極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使學生具備以下七種學習能力,即自主預習、確定目標、交流學習、質疑解疑,概括知識、運用知識、自主評價的能力。 一、問題提出 教會學生自主學習符合社會發展的要求。如今,我們已走向知識經濟時代,人類社會必將是一個學習化社會,能夠自主學習是二十一世紀對人的必然要求。《學會生存》一書中指出:「未來的文盲不是不識字的人,而是沒有學會怎樣學習的人。」 江總書記在第三次全教會中也指出:「終身學習是當今社會發展的必然趨勢,一次性的學校教育已不能滿足人們不斷更新知識的要求,未來的文盲不是不識字的人,而是沒有學會怎樣學習的人。」 教會學生自主學習符合心理學的要求。皮亞傑說:「兒童是一個獨立的變數,而不是一個依賴的變數,他不是對外界客體的簡單摹本,而是由主體與外部世界不斷相互作用構建的。」根據心理學家加涅和梅耶的學習理論總結出:「有效學習的內部條件是學習者應具備對知識主動加工的心理傾向。有積極地將新舊知識聯系起來的願望。」如果學習者沒有學習的願望和積極性,新的學習便不能發生,這種學習者的主動加工傾向,即學習上的「自主性」。 教會學生自主學習符合現代教育理念的要求。現代教育普遍認為從學習過程看,受教育者是學習的主體,而教育者(包括教育者所選擇的教育內容,所採用的教學手段和方法等),則是受教育者學習和認識的對象,因此是學習過程的客體。學生只有自主學習,才能充分體現他們的主體地位。 教會學生自主學習符合素質教育的要求:素質教育的基本任務之一是教會學生自主學習。《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明確提出了轉變學生學習方式的任務,大力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要促進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主動地、富有個性地學習,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 近年來,在教育改革的大環境下,我國的教育工作者,在培養學生自主學習方面進行了大量有益的探索和嘗試。在「九五」期間,福建省進行了中小學的《指導——自主學習》教改實驗,上海育材中學進行了「八字教學法」實驗,把課堂教學重心放在「學」上,本溪市明山區聯中小學進行了《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實踐》的研究等。這些都是與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相關的研究,形成的一些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教學模式對我們的研究是有很好的借鑒作用,但也存在著一定的問題,比如研究的不夠深入,評價體系尚未形成,有許多需要具體化的東西等,還需我們繼續研究。 從我校的實際情況看,通過「九五」課題研究,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被調動了,教師的教育教學觀念有所轉變。但到目前為止,我校學生的學習方式和教師的教學方式還沒有根本性的轉變。從學生的角度看,他們沒養成自主學習的習慣,不掌握自主學習的方法,還不具備自主學習的能力,離開教師他們還不能獨立進行學習。從教師的角度看,他們的教學行為仍受傳統教育觀念束縛,課堂上仍然承襲一本書、一言堂的傳統教學模式,普遍忽視了學生學習的自主性的培養。所以,教會學生自主學習對於我們來說顯得尤為重要。鑒於上述認識,我們決定將《小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培養的研究》作為我校「十五」期間的研究課題。 二、課題的界定 「自主」《辭海》中解釋是:「自己做主,不受別人支配,不需要別人催促,自己能及時主動地、多少帶一點創造性的活動。」《漢語詞典》中的解釋就是「自己做主」。 「學習」廣義的概念是「學習者經過一定的練習後出現的某種變化,這種變化是後天習得的,並能保持一定時期。」狹義的概念是「指學生在學校的教育教學過程中的學習活動。」我們所研究的「自主學習」中的「學習」是指學習的狹義概念。 對於「自主學習」這一概念,研究者的看法不盡一致,但也存在著共同點;第一,都強調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第二,都要求學生積極主動學習,對學習有支配和控制能力;第三,學生能夠創造性地學習。這與專家研究的自主學習應樹立的三個發展目標相一致:一是學習的獨立性;二是學習的主動性;三是學習的創造性。 我們對「自主學習」的理解是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積極、主動、創造性的學習,與自主學習相對立的是他主學習。自主學習與他主學習的根本分水嶺是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確立與否。 我們說的自主學習能力,指學習者能在總體教學目標的調控下,在教師的指導下根據自身條件和需要獨立自主的完成學習任務的能力。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具體表現在以下七個方面:即自主預習、確定目標、交流學習、質疑解疑,概括知識、運用知識和自主評價的能力。 本課題研究就是要探索培養小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具體操作辦法。 三、研究目的 通

⑵ 自主學習的好處

一、自主學習能培養學生主動發展的能力

在傳統的教學方式中,學生是教育的對象,學生的發展是被動的,發展目標,發展目的,發展方向,學生心中沒有底。學生只是栓著繩索的羊,教師牽到哪,學生就跟到哪。在這種情況下,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無法擰成一股勁,削弱了教育力量。「自主學習」是學生通過自學、探索、發現來獲得科學知識的新型教學方式。它強調學生是學習的主導者,學生可以自主安排學習內容、學習方式、學習目標,學生對整個學習過程是心中有數的。學習是學生自己的事,學生以極大的熱情投身到整個學習過程中,有明確的目的、方向,在自覺狀態下主動學習,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自主學習能使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品質

自主學習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學生主動掌握整個學習過程,自發、自覺地投身學習,自己對自己負責,學習的主動性會大大增強。在學習過程中,學生會很快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提高學習效率,養成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這比學生在教師的強迫下學多少知識都更可貴。良好的學習習慣,又能保障進一步的自主學習,二者之間形成了良性循環,使學生受益無窮。在學習過程中,明確目標,開闊思路,豐富想像;需要學生根據學習情況不時調整自己的知識結構、思維方式與學習方式;需要學生具有較強的適應力和應變力;需要學生不斷克服困難,不怕挫折,具有敢於懷疑,敢於成功的精神。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不知不覺地培養了良好的學習品質。自主學習,還可以使學生走出傳統,走出書本,求真務實,勇於進取,樂於改革,歡迎新事物、接受新觀念,充分發揮自己的潛力,尊重別人的勞動、貢獻,注重效率。


三、自主學習能培養學生充分的自信心 自信是一個人成功的關鍵。

一個自信的人,總是會精神飽滿地去迎接挑戰、戰勝困難的。德國教育家第斯多惠在教師規則中曾明確指出:教學的藝術不在於傳授的本領,而在於激勵、喚醒、鼓舞。學生在老師的期待和激勵中獲得信心和力量,會情不自禁地投入學習之中。自主學習可以使學生在受教育的過程中形成創造的自信心。自由的學習環境、良好的學習氛圍,正確地引導,適當地點撥,使學生能自發、自主地探究知識,體驗獨立獲取知識的喜悅,增強了自信。在整個自主學習地過程中,教師重視每一個學生的觀點和問題,課堂上洋溢著寬松和諧、探索進取的氣氛。教師及時對好的方面予以肯定和表揚,對出錯者予以耐心指導和鼓勵。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學生得到了充分重視,體驗到了成功的樂趣,自信心增強了,學習的興趣也就更大了。

四、自主學習能培養學生的創造意志力

創造過程是一種探索過程,成功與失敗共存於整個過程中。那種自覺的、頑強的、勤奮的、實事求是的、百折不撓的、敢想敢乾的精神,是一個成功者必備的心理素質。現代教育的最高目標是培養學生的創造力。學生主動探究樂趣無窮;學習書本和老師的思考,目的是產生自己的思考,個性張揚使自己得到發展,自身價值得到肯定,好奇心和求知慾被激發,會迸發出創造力。教師應不斷檢查堅持者的實驗情況、實驗成果,給予必要的鼓勵與幫助。可以幫助學生組建化學興趣小組,鼓勵他們勇於實踐,在實踐中增強自己的創造意志力,同時還可以培養他們的團隊協作精神。

五、自主學習能保護並激發學生的好奇心

好奇心是人的天性,可是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中教師經常無意識地扼殺了學生的好奇心。好奇心的扼殺,直接影響到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自主學習意識的形成。愛因斯坦說過:「我沒有特別的天賦,只有對事物的好奇心。」化學是揭示物質組成、結構、性質、變化以及合成的自然科學。受好奇心的驅使學生會問許多稀奇古怪的問題,教師應該給予重視和鼓勵,不要害怕和阻止學生的「好問」,不要諷刺和貶低學生的「怪問」;教師要培養和表揚學生的勤於提問,不要限制和壓抑學生的「多問」;教師要鼓勵學生敢於提問,善於提問,而且問得頗有見地、切中要害。從根本上保護學生的好奇心。教師還應深入學科知識,創造情境,引導學生發現其中的深奧道理,激發、培養學生的好奇心。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利用較奇特的實驗現象、懸念式提問、新奇的故事、不同於慣常結果的實驗方法等等,使學生情緒處於亢奮之中,激發學生去探索,揭示「奇」的奧妙,形成「我要學」的氛圍,達到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從而發揮自主教學的優勢。

⑶ 結合實際談談自主型教學方法有哪些優點

(一)更新教學理念,強化學生自主學習能力 1、在教學目的上,以前我很注重培養學生的知識的鞏固、技能的培養,對學生情感態度、價值觀方面的教育不夠重視,通過新課程學習後,我深切地認識到樹立學生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的重要性,因此在教學中把「學會學習」、「學會做事」、「學會合作」作為教學的終極目標。 2、在師生關繫上,以前我認為學生就像小孩,需要管教,嚴師才能出高徒,因此在教育過程中,師生關系理解為教育者與被教育者的關系;通過新課程學習後,我認識到我的這中觀念太落後了,在教育教學過程,慢慢地轉變,與學生交流談心,深入學生的心靈,了解學生的需要,幫助學生樹立信心,解除疑惑,讓自己的角色從一個單純的教育者向教育者、服務者、引導者多重角色轉換。對民主、平等、合作、和諧的師生之間的關系有了新的認識。 (二)優化了教學程序。 1、改進教學方法 學生自主學習並非等同於自學。它是一個由教師策劃、制定的探究學習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教師要始終把學法指導放在第一位,引導學生把握教材內容並設計好教案。教學的結構和方式要發生變革,將重視學生自主學習的方法和能力的培養作為教學的一個重要原則。 首先,信息教育不是把黑板搬上屏幕,有經驗的教師都知道教學過程是一個復雜的過程。

⑷ 教學法優劣

教學方法是指「為了完成一定的教學目的和任務,師生在共同活動中所採用的方式、手段。既包括教的方法,也包括學的方法,是教法與學法的統一」。一般的教學方法應該有以下的幾種:講授法、演示法、討論法、訓練和實踐法、合作學習法、示範模仿法、強化法、實驗法、練習法等。

教學策略是指「在不同的教學條件下,為達到不同的教學結果所採用的方式、方法、媒體的總和」 。如先行組織者教學策略、掌握學習教學策略、情境-陶冶教學策略、示範-模仿教學策略;再如建構主義中的自主學習策略包括:支架式教學策略、拋錨式教學策略、隨機進入教學策略、啟發式教學策略、自我反饋式教學策略、基於Internet的探索學習策略;還有協作式教學策略包括:課堂討論、角色扮演、競爭、協同和夥伴等。還有探究型教學策略等等。
(1)策略是比較宏觀的,而方法是較為微觀的

比如選擇一門課的教學內容和組織安排知識內容體系,這就屬於宏觀的教學策略。根據這一教學策略我們可以選擇較為細致。不同的教學方法。比如怎樣講解某個概念,怎樣介紹某篇課文的作計等。

(2)它們共同的一點是:

都與教學的內容和教學的關系密切。了解和掌握適用於不同學科、不同學習者的教學策略和教學方法對提高教學效果是很有幫助的。

(3)教學策略在教學過程中起很重要的作用。

在課堂教學情況下,教學策略體現於教案和教師在課堂上的發揮。在設計自動化教學系統時,則要把這些總體的考慮體現在教學內容的組織、教學任務的安排和教學的交互活動設計中,並且軟體來實現。

⑸ 自主學習的弊端

(一)培養自主學習能力是社會發展的需要

面對新世紀的挑戰,適應科學技術飛速發展的形勢,適應職業轉換和知識更新頻率加快的要求,一個人僅僅靠在學校學的知識已遠遠不夠,每個人都必須終身學習。終身學習能力成為一個人必須具備的基本素質。在未來發展中,我們的學生是否具有競爭力,是否具有巨大潛力,是否具有在信息時代輕車熟路地駕馭知識的本領,從根本上講,都取決於學生是否具有終身學習的能力,使學生在基礎教育階段學會學習已經成為當今世界諸多國家都十分重視的一個問題。正如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出版的《學會生存》一書中所講的:「未來的文盲不是不識字的人,而是沒有學會怎樣學習的人」而終身學習一般不在學校里進行,也沒有教師陪伴在身邊,全靠一個人的自主學習能力。可見,自主學習能力已成為21世紀人類生存的基本能力。

同時作為教育者,我們更清醒地知道在當今知識大爆炸的時代,任何教育都不可能將所有人類知識傳授給學習者,教育的任務必然要由使學生學到知識轉成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是學習的本質。

(二)培養自主學習能力是課程改革的首要目標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在談及新一輪課程改革的具體目標時,首要的一條是:「改變課程過於注重知識傳授的傾向,強調形成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使獲得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的過程,同時成為學會學習和形成正確價值觀的過程」這一目標使「改變學習方式,倡導自主學習」成了這場改革的亮點。

傳統學習方式過分突出和強調接受和掌握,冷落和忽視發現和探索,從而在實踐中導致了對學生認識過程的極端處理,使學生學習書本知識變成僅僅是直接接受書本知識(死記硬背書本知識),學生學習成了被動地接受、記憶的過程。這種學習窒息人的思維和智慧,摧殘人的自主學習興趣和熱情。它不僅不能促進學生發展,反而成為學生發展的阻力。是把學習建立在人的客觀性、受動性、依賴性的一面上,導致了人的主動性、能動性、獨立性不斷被銷蝕,嚴重壓抑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熱情,影響到了新生一代的健康成長,已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基於此,《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提出要「改變課程實施過於強調接受,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現狀,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於探究,勤於動手,培養學生搜集、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就是要轉變這種他主的、被動的學習狀態,提倡以弘揚人的主體性、能動性、獨立性為宗旨的自主學習。因此,培養自主學習能力成為課程改革的首要目標。

目前,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深入進行,新教材的廣泛使用,我們體會到課程改革為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提供了條件和操作平台,同時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也成為課程改革對教學提出的要求。在新教材中,有很多部分是要求學生去自主探究,去收集整理分析資料,自主地去獲取新知識,去分析解決問題等,這些都要求學生有較高的自主學習能力。那麼,怎樣使學生學會自主學習,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就成為教學中有待解決的問題。

(三)培養自主學習能力是學生個體發展的需要

首先,自主學習提高了學生在校學習的質量。經過檢驗,高成績的學生也是自主學習能力較強的學生,因為自主學習能夠促進學生對所學內容的深度理解,符合深度學習的特徵。

其次,自主學習能力是創新人才必備的基本功。據我國學者調查研究,在1992年「中國大學生實用科技發明大獎賽」中獲獎的學生的學習活動都具有很強的獨立性、自主性、自律性,表明學生的創造性與他們的自主學習是密切相關的。也正如著名的數學家華羅庚的論述一樣:「一切創造發明,都不是靠別人教會的,而是靠自己想,自己做,不斷取得進步。」

再次,自主學習能力是個體終生發展的需要。自主學習是個體走出學校後採取的主要學習方式,而沒有自主學習能力,個體的終生發展會受到極大的限制。

(四)培養自主學習能力有助於提高課堂學習效率

學習效率的提高是實施素質教育的關鍵,更是課堂教學所必需的。課堂上的自主性學習並非獨行其事,而是指學生不盲從老師,在課堂前做好預習,課堂上熱情參與,課後及時查漏補缺,充分發揮主動性、積極性,變老師要我學為我要學,擺脫對老師的依賴感。真正意識到學習是自己學來的,而不是教師或其他人教會的,自己才是學習的管理者,這些有助於提高課堂學習效率。

⑹ 自主學習的弊端有什麼 急 辯論用

存在問題:

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問題意識不強,不會質疑,不會發現,依賴性強,學生讀書,缺乏自己的感悟和探究,讀出來的是教師分析過的話,學生在筆記本上所記的也是教師講授的話,沒有學生自己的感受和看法,學生在閱讀文章時喪失了自己的話語權。

存在上述問題的原因:

一是課堂上沒有給學生提供質疑的機會,二是學習方法的指導不到位。

我們的語文課堂,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多是習慣於向學生提出問題,然後讓學生去思考。「質疑問難」是學生學習活動中不可缺少的一環,學生有疑問,才有思考。在整個課堂中問題的理解與發現都是以教師的提問與發現為中心,給學生發現問題的機會太少,學生的思維圍繞著老師轉,沒有了自己和思維空間。一些人雖然讓學生問了,但問歸問,教歸教,忽視指導,流於形式,久而久之,學生也就失去了質疑的興趣和勇氣。
在探究時,教師未能給學生充分的讀書時間,學生未把課文讀通讀熟,學生還未真正產生自己的感受和看法,以致學生的探究不夠深入。有的進行了充分探究,但未能重視給充分的時間展示學生的探究思考的成果和產生的情感體驗。

案例:

[這是全國著名特級教師孫雙金上的一節閱讀教學課。這節課在如何充分地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引導學生學會質疑方面會給我們以諸多的啟發。]

(師就自己的姓氏與孫悟空沾上了邊,讓學生各自說出孫悟空的能耐,並說出與自己同姓的中外名人、偉人。師還就名人、偉人也都是從普通人一步一步做起的,然後很自然地引入了課題。)

師:(板書課題)看了這個題目你有什麼想法?

(學生分別提出了「天游峰的掃路人到底是誰?」「既然天游峰是一個風景區,為什麼不寫風景,卻寫掃路人?」等五、六個問題。)

師:同學們提的問題很好!下面請大家帶著問題閱讀課文。

(學生自己學生字,自由閱讀課文。)

師:請同學們選擇自己最喜歡的段落來讀。

生:我喜歡讀第七段——「我抬頭望瞭望在暮色中頂天立地的天游峰,上山九百多級,一上一下一千八百多級。那層層疊疊的石階常常使遊客們氣喘噓噓,大汗淋漓,甚至望而卻步,半途而返。可是,老人每天都一級一級掃上去,再一級一級掃下來……」

師:其他同學你喜歡哪一自然段?

(先後有多位同學朗讀自己喜歡的語段,學生讀後教師均問喜歡的原因,並不時地以握手的方式向說得好的學生表示誇贊,然後再讓喜歡該段的同學齊讀。)

【讓學生談談看到課題後的意想,然後再帶著各自意想的問題選讀自己喜歡的語段,凸顯了學生自主性學習的新理念。】

(教師用「學貴有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的古訓提示同學們要邊讀書邊思考,還要有一雙火眼金睛,發現更多的問題。學生自讀課文後組成四人小組討論,小組代表提出的問題如果是「小疑」性的,教師馬上請其他同學解答;如果是「大疑」性的問題,就請該生把它寫在黑板上,並寫上自己的名字。)

【教師援引古訓引導學生積極地去發現學習中的疑問,當學生發現「大疑」時則讓其寫在黑板上,並署上自己的名字,這樣的方式能極大地增強學生探究的熱情。】

(以下是師生們認可的比較有價值的「大疑」性的問題,每個問題後都署上發現者的名字。)

1、既然天游峰是一個風景區,為什麼作者不寫風景而是寫掃路人?

2、作者為什麼要三十年後看掃路人,而不是三年?

3、笑聲驚動了竹叢里的一對宿鳥,它們撲稜稜地飛起來,又悄悄地飛回原處?

4、不累不累…………為什麼老人掃那麼高的山而不累?

5、為什麼一杯茶能把我和老人的心溝通了?

6、作者為什麼要寫笑聲一直伴隨我回到駐地?

【「學貴有疑」。引導學生在閱讀中「質疑」,這就為下面的「探疑」和「釋疑」作了很好的鋪墊。】

師:提出這六個問題我覺得真是了不起啊,這是六個思想,六個智慧的火花。我們能把這六個問題都能解決了,我相信同學們的課文一定會學得非常好的。師:同學們提了很多建議,真是仁者見人,智者見智。這又給孫老師出了個難題了。六個問題,一個一個來回答,太費時了,你認為六個問題當中最主要的是哪幾個?

(經過師生討論,大家認為第四點的「累」字很重要。全文好多地方說山高,就是要突出掃路累,老人卻說不累。還有一個就是歲數的問題,老人能活到一百歲嗎?於是,先就這兩個問題進行討論。) (當前,一些教師為了體現學生的自主性,讓學生任意的提問題,而且不管巨細大小,提多少個問題就逐一地解決多少個問題,其結果是課堂教學無重點,教學時間難把握,過去是老師牽著學生的鼻子走,現在又變成學生牽著老師的鼻子走。而在這節課里,孫老師既鼓勵同學們大膽地提問題,又與同學們一道根據其難易程度進行篩選,然後選擇主要的問題進行討論探究,這樣就較好地把學生的自主性與教師的主導性有機地結合起來。】

從孫老師的課中,給我們的啟迪是:一是教師要發揮主導作用,強調學生的質疑,自己釋疑,讓學生成為知識的發現者與引路人。,二是有了問題,要給學生獨立閱讀、思考的時間。由此可見,學生的問題意識猶如火苗,雖然容易吹滅,但恰當指點,完全可能成為「燎原之火」。

⑺ 如何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課題研究結題報告

所謂自主學習,就是讓學生在寬松、和諧、民主的教學氛圍下自覺、自動、富有個性的學習。《語文課程標准》指出:「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語文教學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注重培養學生的自主意識和習慣。」因此,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讓學生由「要我學」變成「我要學」,是提高語文學習成績的關鍵。如何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呢?下面談談本人的幾點看法。
一、構建和諧、民主的師生關系,為學生自主學習營造環境。
《語文課程標准》指出「語文教學應在平等對話的過程中進行」。新課程要求教師從過去的知識傳授者轉變為教學的引導者、組織者和參與者,積極倡導構建一種體現民主和諧、平等對話和促進學生個性發展的新型的師生關系。因為和諧的師生關系,能真正發揮學生的主體意識,張揚學生的個性,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創造性。我有一個切身的經歷,那是我參加工作第二年,當時我接手了一個班級紀律較差、調皮搗蛋的學生較多的班級。起初,為了試圖鎮住學生,改變班級現狀,我總是以一副嚴肅的面孔出現在學生面前,上課不苟言笑,遇到搗蛋的學生就當頭棒喝。整天「逼」著學生學習呀學習。結果呢,不但班級紀律現狀改變很少,學生學習成績也沒有提高。私下裡我進行了深深的反思,開始尋找其中的原因。後來,我就慢慢改變對學生的態度,試著和學生走近,私下開始和學生交流,特別是找調皮、搗蛋的學生談心,去走進他們的內心世界。通過一段時間的交流,我發現有的孩子是因為父母長期在外打工,得不到父母的愛而對學習失去了興趣,有的孩子是在單親家庭的環境下成長,對周圍的世界產生了冷漠,還有的是因為感覺老師疏遠了他們而產生逆反心理等。事後我深刻認識到,要轉變學生的思想,老師的愛是一個最好的入口。從那以後,我上課時開始和孩子們平等對話,讓學生在課堂上暢所欲言,積極營造輕松、愉快的課堂氛圍。課後對孩子們傾於更多的愛。經過一段時間,班級的紀律明顯改變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有了很大提高,就連最愛「出瘋頭」的張某,上課也開始舉起了手。年末學業水平測評,那個班的學習成績有了很大的提高,得到學校領導和其他老師的極大好評。因此,教師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要放下架子,真誠和學生互動,充分尊重學生,信任學生,和學生融為一體,成為學生學習過程中的一個引導者、合作者、促進者。這樣學生就能切切實實經歷語文學習的過程,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就會慢慢培養起來。

⑻ 如何培養中小學生自主學習行為習慣實驗研究的開題報告

一、問題的提出
如何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是一個老生常談的問題,國內外都有許多的研究成果和資料,如俄國教育家烏申斯基對此就明確闡述過,他說「沒有興趣的強制性學習,將會扼殺學生掌握知識的意願」。著名的科學家愛因斯坦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我國的教育者們也在不斷的研究。此課題主要是針對我校現狀提出來的,所以,我僅就我校的具體情況談一下本科課題的提出背景。
我校是一所寄宿制小學,共6個班級,100多個學生,12名教師。學生家長多是農民,文化程度不高,對學生的學習不夠重視,學生家庭教育管理不得力。學生對學習文化科學知識的興趣不濃,再加上傳統課堂教學「教師講,學生聽」的陳舊模式,大部分學生願意學習,對學習沒有興趣,這種現象非常普遍,如果不尋找到好的辦法,勢必造成我校學生素質下降,影響到普及九年義務教育的成果,黨的教育方針就不能得到很好落實。
同時,有了興趣,才會有學習的動力,我們必然要從學生的興趣著手,讓學生願意學習,把他們培養成有素質的人,對國家有用的人。綜上,實施科教興國,就得從培養學生的興趣入手。
鑒於此,我承擔了此項研究課題,希望通過研究和實驗,加強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使學生樹立學習強國意識,形成一定的的學習能力,熱愛學習,為他們走向社會奠定基礎。也試圖探索出一條適合我校教育教學發展的有效途徑。
二、課題研究的目的、意義
目的
1.讓學生快樂的學習。
2.培養學生面對困難的態度,讓學生獲得自信。
3.使學生能更加主動的自覺的學習。
4.使學生找到學習方法,增長學習能力。
5.培養學生做對社會對國家的有用之人
意義:
讓學生因為有興趣而去努力學習,這樣會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培養學生學習的興趣可以刺激學生更加熱愛學習。在學習上要讓學生採取積極主動學習。學生對學習一旦有了興趣,就會積極主動地渴望獲得知識,這樣就更加容易的學到東西。學生還能較長時間保持濃厚的學習興趣,更長時間的積極參加學習活動,從而成為對社會對國家的有用之才。
三、課題研究的理論依據
教育心理學也闡述了興趣對學習的重要性,興趣是指個體積極認識,探究某種事物,從事某種活動的心理傾向。興趣是認識和從事活動的巨大動力,在青少年學習過程中佔有主導地位,學生如果對學習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才會有意識的支配自己去學習,加強學習責任感,把自己的學習興趣和社會生活、自己的未來前途聯系起來,才會長時間的積極學習,打好將來為社會做貢獻的基礎。
四、課題研究內容
本課題主要研究如何在學科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包括學習興趣的產生、發展、鞏固、升華;學習興趣在學生全面發展中的作用與地位;學習興趣與素質教育的關系;還要研究如何避免學習興趣的消減,以及影響學習興趣的負作用,等等。
五、課題研究思路、方法
本課題的研究思路是:首先,以教學研究室文件為指導;其次,建立課題組織機構;第三,組織課題組成員學習學生學習興趣的國內外相關的資料;第四,結合我校實際擬出研究實施方案;第五,按此方案,一步一步進行培養學生學習興趣的研究。
具體研究方法:實驗研究法、文獻法、階段分析法等。
六、課題實施步驟
准備期2017年9月——2017年12月,主要任務是調查、研究、制定方案;
試驗期2017年12月——2018年 3月,主要任務是在學科教學中研究;
成果期2018年3月——2018年7月,主要任務是歸納整理資料,總結方法。
七、課題研究需要的資源
學校電腦,教師的課堂教學,學校為課題研究所提供的必要幫助與支持。
八、課題研究成果表述
我們承擔的這項課題採取的主要表達方式為:一是實驗報告、二是研究論文;三是多媒體課件。

⑼ 如何提高中學生英語自主學習能力開題報告

《中學生英語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是經延安市教科所批準的「十一五」規劃立項課題,經過有關領導專家的悉心指導和課題組的精心籌備,今天正式開題。我現在向大家宣讀本課題的開題報告:
一、課題名稱及其界定
課題名稱: 中學生生英語自主學習能力培養策略的研究
界定:
「自主學習」是一種新型的學習方式,是學生管理自己學習的方法,它能有效地提高學習質量和效率,提高創新思維能力,進而對課堂教學起促進作用。
「英語自主學習」就是學生獨立自主進行英語學習活動的能力,它是通過確立學習目標,自我監控和自我評價等認知策略來實現的。其特點是求知慾強,學習目標明確,能選擇合適的學習方法,在英語學習過程中自覺運用監控、評價、矯正等認知策略;其行為表現為課前充分預習,課堂上認真聽講,積極反思自己的自主學習方法,課後自覺甚至超量完成作業、客觀評價學習結果,及時進行矯正,利用各種學習資源,攝取知識,努力提高自己的英語自學能力等心理動態軌跡。英語自主學習的特點,決定了它能夠提高學生的英語學習效率、效果和水平,能夠養成學生實際的技能和能力,為學生今後的生存發展與終身學習的需要打好基礎,進而對課堂教學起促進作用。
二、課題研究的目的與意義
《英語課程標准》對英語教學提出了「任務型」教學的要求,它以提高學生素質為宗旨,在加強德育的針對性與實效性,增強學生對自然和社會的責任感的同時,突出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以及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收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交流合作的能力,改革以往課程實施過程中學生接受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狀態,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於探究,勤於動腦,動口的學習行為。隨著新課程的實施,如何讓學生適應新課程學習,實現新課程教學目標,達到新課程教學要求,這是教師首先必須研究的課題。因此,作為工作在教學第一線的教師,不能再沿襲用傳統的教學模式而不思創新,不能再用「灌輸」和傳授的方式,而應積極指導學生掌握學習策略,養成積極主動,自覺學習的學習態度。
終身學習將成為未來社會人們的一種生活方式,教育將進入「自己教育自己」的時代,也就是自主地學習,人們的學習將是無終點的,隨時隨地的,無空間范圍界限的。使每一個學生都會學習,能夠自主地學習,使學生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是實施新課程教育的核心任務。
三、本課題研究現狀及可能的創新之處:
英語教學中,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是不容忽視的,教師從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方法力求探索出構建英語自主學習,探究學習、合作學習有機統一的教與學的模式和與之相應的評價模式,將「英語自主學習能力培養研究」形成一個完整體系,以此指導我校的常規教學活動,推動學校教育教學工作的全面發展。
四、課題研究的理論依據和實際價值:
本課題研究的理論依據:
1.自主學習理論:自主學習理論強調教學的個性化,要照顧到學生的差異;學習要有獨立性和自主性;學習要學會和掌握學習的方法;課堂學習與實際生活的密切結合。
2.創新教育理論:創新教育以弘揚人的主體精神,促進人的個性和諧發展和挖掘人的創新潛能為宗旨。它強調培養人的創新意識,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
3.構建主義學習理論:建構主義認為,學習不是知識由教師向學生的傳遞,而是學生建構自主的知識的過程,學習者不是被動的信息吸收者,相反,他要主動地建構信息的意義。
本課題研究的實際價值:
1.從現代社會對人才的需求來看。社會生活方式的變遷以及科學技術的突飛猛進,對每個社會成員都提出了全新的挑戰。可持續發展觀念和戰略,要求每個社會成員具有終身發展的願望和終身發展的能力,具有自主獲取新知識的能力。
2. 從我國新一輪課程改革的發展趨勢來看。《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提出了轉變學生學習方式的任務,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而真正的合作學習和探究學習一定是自主學習。因此,倡導自主學習成為轉變學生學習方式的首要任務。同時,《英語課程標准》對英語教學提出了「任務型」教學的要求,它以提高學生素質為宗旨,在加強德育的針對性與實效性,增強學生對自然和社會的責任感的同時,突出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以及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收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交流合作的能力,改革以往課程實施過程中學生接受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狀態,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於探究,勤於動腦,動口的學習行為。教師不僅要幫助學生掌握基本知識、基本技能,還要教給學生學習的方法,培養學生學習的能力。所以,中學英語教學中加強學生學習策略的指導,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既是當前社會發展對人才發展、全體公民的要求,是素質教育的目標,也是幫助學生掌握知識、學會學習,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全面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途徑。因此,研究促進學生自主學習的指導策略具有較強的現實意義。
3.從當前課堂教學存在的問題來看。傳統學習方式把學習建立在人的客體性、受動性、依賴性的一面上,從而導致人的主體性、能動性和獨立性的不斷銷蝕。而且,長期以來,廣大中學英語教師偏重於「滿堂灌」教學,「保姆式」教學,總是攙扶著學生「摘果子」,學生完全處於被動、消極的地位。這種缺乏能動性、自覺性的被動學習,完全喪失了促進主體成長和發展的長遠價值與意義。從指導與自主的關系來看,傳統教育過於重視教師的主導作用,教師牽得比較多,學生總是處於被動地位;實施素質教育以來,大力提倡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教師不敢多指導。因而,如何正確認識指導與自主的關系對推進素質教育顯得十分重要。
五、課題研究的主要目標
1.構建中學生自主學習的具體目標,形成促進中學生自主學習的指導策略,提高教師的專業化發展水平。
2.使中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得到增強,自主學習的能力得到提高、自主學習的習慣以及自主學習的品質得到培養。
3.通過研究,探索有效的教學、活動方法,提高教育、教學質量。
六、課題研究的內容
1.研究學生的學習態度和興趣,讓學生認識到英語的重要性和趣味性,激發學生主動學習、樂於學習、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為學生的終身學習打下基礎。
2.研究科學的教學策略和教學模式。中學生自主學習英語在目前還處在一個初級探索階段,尚缺乏一定的系統性和完備性,教師要通過本校的實際情況和學生特點來制定教學內容和教學計劃。
3.研究學生的學習過程,讓學生在獲取知識的每一個環節上都能積極主動、積極探索、積極參與。
4.對本校教師在英語教學中存在的一些具體問題作調查研究。更新教師教學觀念,鼓勵教師大膽創新,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變「灌輸式」為「啟發式」,變「保姆式」為「自主式」,使英語課堂教學質量在原有基礎上有較大的提高,全面提高全體教師的教學藝術和教學能力,同時,也培養中學生自主學習英語的能力。
七、 課題研究的方法及步驟
(一)研究方法:
1.文獻研究法:根據課題研究的方向和內容,通過圖書館、報刊檢索、網路檢索等途徑,搜集整理有關優化中學英語教學,培養中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文獻資料,對特別是有關外語教學成功經驗的文章進行系統歸類,並作比較性研究,在此基礎上進行綜合分析,尋求理論創新。
2.調查研究法:了解目前中學英語課堂教學現狀,通過對這些現狀的分析,找出共性問題,再通過問卷、座談和活動展示等手段,掌握研究實施情況,使研究具有針對性和實際性。
3.經驗總結法:對實踐活動中的具體情況及時進行歸納和分析,將研究過程中的經驗體會,以論文形式總結交流。
(二)課題研究步驟
1.第一階段(2016年4月——2016年5月)
(1)制定課題研究方案,開題論證,修定課題方案。
(2)搜集國內外有關自主學習英語的資料,了解自主學習研究的進展情況。
(3)按照新課程標准和教材的要求,結合實際形成各學段學生自主學習英語的預設目標。
(4)開展調查研究,弄清各學段學生原有自主學習的情況,並對照自主學習的預設目標及國內外自主學習的研究情況確定本課題研究的若干個支撐點。
(5)對課題組成員進行培訓。
2.第二階段(2016年5月——2016年10月)
(1)點上實驗:如何指導中學生自主學習英語,促進中學生自主學習英語的指導策略有哪些;怎樣認識指導與自主之間的關系;從他主學習轉向自主學習的過程中有沒有基本的規律與原則可以遵循。
(2)追因調查:弄清影響中學生自主學習英語的因素有哪些,如何應對。
(3)驗證研究:定期組織課題研究活動。研究課堂教學模式,並不斷調整操作方式,在實踐中不斷驗證並修定中學生自主學習英語的目標。
(4)課題研究中期評估。
(5)下階段課題研究規劃。
3.第三階段(2016年10月——2016年11月)
(1)搜集實驗中積累的資料,從中總結經驗、尋找規律,篩選出能促進中學生自主學習英語的指導策略。
(2)通過開設研究課,撰寫實驗論文以及編定優秀課例、案例集等形式推廣研究成果,深化、拓展和完善本課題研究。
(3)結題匯報活動。
八、課題研究的預期成果
1、研究論文:主要闡述小學英語「自主學習」的內涵、特徵與作用、教學策略及方法途徑。
2、研究案例:主要通過反思總結,撰寫典型案例。
九、課題研究的措施
1.成立實力雄厚的課題研究小組。
2.建立與研究工作相配套的工作制度。
3. 組織培訓研究人員。
4. 研究計劃的具體落實,將研究方案中的目標和任務細化,定出每階段的分步目標。
5.對當前中學生的英語自主學習習慣進行現狀調查。
6.對培養學生良好的英語自主學習習慣的方法進行研究。
7.制定研究工作制度。
8.課題研究成員收集整理有關資料,進行階段性總結和交流。
9.積極爭取上級教育主管部門和科研部門有關專家的指導和支持。
十、完成本課題研究的條件分析
1.本課題組成員都有充分的時間參與課題研究的全過程,並有能力完成研究工作。同時,我校還擁有資料齊全的圖書室、現代化的校園網路,教師能通過互聯網查找、搜集各地有關教育科研的信息及資料,還有設備齊全的多媒體教室,為本課題提供現代化的科研手段。
2.確保經費投入。學校每年撥出一定的經費投入課題研究,為研究的順利實施創設寬松、良好的氛圍。

⑽ 對於自主學習教學模式的優點,缺點有哪些

利:
1.獨立自我意識得到培養,利於以後步入社會大家庭後的主動學習觀念的養成。
2.精神集中,不易被外界觀念影響,學習較投入甚至深入。

閱讀全文

與自主學習教學方法的優劣調查報告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平板閃退的解決方法 瀏覽:453
單色釉真假鑒別方法 瀏覽:433
適用於對比研究的方法 瀏覽:311
荒島上快速獲得淡水的方法 瀏覽:157
增多肌肉的訓練方法 瀏覽:846
劓刑讀音是什麼行刑方法 瀏覽:620
控制器參數的工程整定方法有哪些 瀏覽:669
嘌呤片計算方法 瀏覽:271
室內隔熱條的安裝方法 瀏覽:542
紫草油寶寶使用方法 瀏覽:293
沙漠空氣取水方法圖片 瀏覽:384
治療香港腳的方法 瀏覽:270
鄭強教學方法有哪些 瀏覽:196
研究方法中的測驗 瀏覽:652
黨校開展課題研究的方法 瀏覽:969
ecco護理劑使用方法 瀏覽:242
棗庄女人月經不調治療方法 瀏覽:750
除蟎最快方法圖片 瀏覽:561
如何用簡單的方法拆手機 瀏覽:95
檢測抗紅細胞抗體方法 瀏覽: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