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初3化學的元素計算,在線等
有關化學元素的計算
用元素符合來表示物質組成的式子叫做化學式。本知識塊的計算關鍵是抓住這一概念,理解概念的含義,並要深刻理解化學式中各符號及數字的意義,處理好部分與整體之間的算術關系。
1.計算相對分子質量。
相對分子質量是指化學式中各原子的相對原子質量的總和。通過化學式可以計算出該物質的相對分子質量,也可以通過相對分子質量,求某物質的化學式。在計算的過程中應注意化學式前面的數字(系數)與相對分子質量及元素符號右下角的數字與相對原子質量之間的關系是「相乘」不是「相加」;若計算結晶水合物的相對分子質量時,化學式中間的「·」與結晶水的相對分子質量之間是「相加」不是「相乘」。
例 計算5CuSO4·5H2O的相對分子質量總和。
5CuSO4·5H2O=5×[64+32+16×4+5×(1×2+16)]
=5×[160+5×18]
=1250
2.計算化合物中各元素的質量比
宏觀上物質是由元素組成的,任何純凈的化合物都有固定的組成,這樣可以計算化合物中所含元素的質量比。計算的依據是所含元素的質量比,等於微觀上每個分子(即化學式)中各種原子的個數與其原子量的乘積之比。
例 計算氧化鐵中鐵元素和氧元素的質量比。
氧化物的化學式:Fe2O3,則
Fe∶O=56×2∶16×3=112∶48=7∶3
3.計算化合物中某元素的質量分數
宏觀上化合物中某元素的質量分數等於微觀上化合物的每個分子中,該元素的原子的相對原子質量總和與化合物的相對分子質量之比,即:
化合物中某元素質量比=×100%
例 計算硝酸銨(NH4NO3)中,含氮元素的質量分數。
w(N)=×100%=35%
(二)有關化學方程式的計算
化學方程式是用化學式表示化學反應的式子,這樣,化學方程式不僅表達了物質在質的方面的變化關系,即什麼是反應物質和什麼是生成物質,而且還表達物質在量的方面的變化關系,即反應物質和生成物質的質量關系,同時包括反應物質和生成物質的微粒個數關系,這是有關化學方程式計算的理論依據。
1.有關反應物和生成物的計算
這是化學方程式計算中最基礎的題型,要深刻理解化學方程式的含義,理解反應物質和生成物質在微觀上和質量上的關系。例如將一氧化碳在空氣中點燃後生成二氧化碳的化學反應中,它們的關系:
2CO+O22CO2
微粒比:2∶1∶2
質量比:2×28∶32∶88(7∶4∶11)
*體積比:2∶1∶2
(同溫、同壓)
質量守恆:56+32=88
可以看出,化學方程式能表達出多種量的關系,這些關系都是解答有關化學方程中的已知和未知的隱含的已知條件,這些條件都可以應用於計算時的「橋梁」,是整個計算題的基礎和依據。
2.不純物的計算
化學方程式中所表示的反應物和生成物都是指純凈物,不純物質不能代入方程式進行計算。遇到不純物質時,需要將不純物質換算成純凈物質的量,才能代入方程式,按質量比進行計算。計算關系為:
純凈物的質量=不純物的質量×純凈物的質量分數
例用含Fe2O3 75%的赤 鐵礦石20噸,可煉出含雜質4%的生鐵多少噸?
解:20噸赤鐵礦石中含純Fe2O3的質量為:20噸×75%=15噸
設可煉出含雜質4%的生鐵質量為x
Fe2O3+3CO 2Fe+3CO2
160112
15噸(1-4%)x
x==12.5噸
3.選量(過量)計算
化學方程式計算的理論依據就是質量守恆定律。在質量守恆定律中,「參加反應的各物質的質量總和,等於反應生成的各物質的質量總和」。要著重理解「參加」兩個字的含義,即沒有「參加」反應的物質,就不應計算在內。在有些計算題中,給出了兩種反應物的質量,求生成物,這時就必須考慮,給出的兩種物質的質量是否都恰好參加了反應。這時思考的范圍就應大一些。
例 今有氫氣與氧氣的混合氣共20克,在密閉的容器中點燃,生成水18克,則下列分析正確的是()
(A)氫氣10克,氧氣10克 (B)氫氣2克,氧氣18克
(C)氫氣4克,氧氣16克(D)氫氣1克,氧氣19克
根據化學方程式,求出氫氣在氧氣里燃燒時氫氣與氧氣的質量比,然後進行比較。
2H2 + O2 2H2O
4 ∶ 32∶ 36
1 ∶ 8∶ 9
氫氣在氧氣中燃燒時,氫氣與氧氣的質量比為1∶8,即若有1克氫氣需要氧氣8克;若有2克氫氣需要氧氣16克。本題中生成18克的水,則必然是氫氣2克,氧氣16克。故(B)、(C)選項都有可能。若按(B)選項會剩餘2克,氧氣沒有參加反應;若按(C)選項會剩餘2克氫氣。故本題答案為(B)和(C)。這樣會得出一個結論:若遇兩個已知量,是按少的量(即不足的量)來進行計算。
4.多步反應的計算
從一個化學反應中求出的質量,用此量再進行另一個化學反應或幾個化學反應的連續計算,求最後一個化學反應的量,一般稱之為多步反應的計算。
例 計算用多少克的鋅跟足量稀硫酸反應生成的氫氣,能跟12.25克的氯酸鉀完全分解後生成的氧氣恰好完全反應生成水。
本題涉及三個化學反應:
Zn+H2SO4(稀)=ZnSO4+H2↑
2KClO3 2KCl+3O2↑
2H2+O2 2H2O
可以用三個化學方程式中的微粒關系,找出它們的已知量與未知量的關系式:
2KClO3~3O2~6H2~6Zn即KClO3~3Zn
設需用鋅的質量為x,根據上述關系式,
KClO3 ~ 3Zn
122.53×65
12.25克x
x==19.5克
從以上的有關化學方程式的計算可以看出,在計算的過程中,主要應用的關系式是質量比,在一個題目中,最好用統一的單位,若試題中給出了兩個量的單位不一樣,可以換算成比較方便有利於計算的一個單位,這樣可避免發生錯誤。關於化學方程式計算的解題要領可以歸納為:
化學方程式要配平,需將純量代方程;
量的單位可直接用,上下單位應相同;
遇到有兩個已知量,應找不足來進行;
遇到多步的反應時,關系式法有捷徑。
㈡ 元素.原子團的化合價的計算方法(要詳細)
用化合價乘以每個分子含的原子數。
比如H2o氫的化合價為+1,用+1乘以2加上氧的化合價-2,就等於0
例:Fe2o3
鐵的化合價為+3,氧的化合價是-2,用+3乘以2加-2*3=0
有括弧應該是負數。
原子之間相互化合的數目不同,化合價就不同吧。
計算的時候,一般按能得0的算。
㈢ 某元素相對原子質量計算方法
元素相對原子質量
=
元素實際質量/(碳12原子質量的1/12)
=
12*元素實際質量/碳12原子質量
㈣ 元素百分含量的計算公式
氧元素的相對分子質量乘以氧元素個數 再除以物質相對分子質量 最後再乘以百分之百
㈤ 元素含量是按什麼計算的
根據物質的組成,用某元素的總相對原子除於該物質的相對分子質量,比如H2O中H元素含量的計算,用H的2除於水的18得到11.11%,也即H元素的含量
㈥ 如何計算一個物質中元素的化合價
怎樣計算一個物質中元素的化合價具體如下:
化合價表示原子之間互相化合時原子得失電子的數目。
化合價也是元素在形成化合物時表現出的一種性質。
元素在相互化合時,反應物原子的個數比並不是一定的,而是根據原子的最外層電子數決定的。比如,一個鈉離子(化合價為+1,失去一個電子)一定是和一個氯離子(化合價為-1,得到一個電子)結合。而一個鎂離子(化合價為+2,失去兩個電子)一定是和2個 氯離子結合。如果形成的化合物的離子的化合價代數和不為零,就不能使構成離子化合物的陰陽離子和構成共價化合物分子的原子的最外電子層成為穩定結構。也就不能形成穩定的化合物。
規定單質分子里,元素的化合價為零,不論離子化合物還是共價化合物,其組成的正、負離子的化合價的代數和均為零。離子化合物,例:NaOH(鈉化合價是正1價,氫氧根離子化合價是負1價,相互抵消為零價這樣的化合物寫法就成立)
化合價——原子形成化學鍵的能力。是形成穩定化合物中的彼此元素的化學性質。
㈦ 化學式的計算方法
有關化學式的計算
常用的計算公式(以化合物 AmBn 為例)
1、相對分子質量 = A的相對原子質量×m + B 的相對原子質量×n
註:計算結晶水合物的相對分子質量時,化學式中的「•」表示相加,而不表示相乘.
2、A的質量分數= A的相對原子質量×m / AmBn 的相對分子質量 ×100%
注、利用上述公式計算時,某元素的原子個數應寫在該元素符號前面,不能寫在右下角.
3、AB 元素的質量比:A:B= (A的相對原子質量×m):(B 的相對原子質量×n )
註:計算時一定要寫清楚各元素質量比順序,因順序不同,比值也不同.
4、A元素的質量 == 化合物(AmBn)的質量×A的質量分數
㈧ 怎樣做好科學元素的相關計算
化學元素中的質量分數等於元素的式量乘以個數再除以此物質的式量
質量比是各元素式量乘以個數後的比
如H2O 中氫元素的質量分數2*1/(2*1+16)*100%=11.1%
氫氧質量比2*1:1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