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個人領取企業年金、職業年金如何計算個人所得稅
你好,海口紅日東升財稅為你解答:
個人達到國家規定的退休年齡,按照規定領取的企業年金、職業年金,不並入綜合所得進行年度匯算,全額單獨計算應納稅款。
其中按月領取的,適用月度稅率表計算納稅;按季領取的,平均分攤計入各月,按每月領取額適用月度稅率表計算納稅;按年領取的,適用綜合所得稅率表計算納稅。
雖說本回答僅供參考,但還是希望能幫到您,謝謝。
Ⅱ 企業年金和養老金是一回事嗎難道只是稱謂不同嗎
企業年金待遇的確屬於養老金的一種,保險公司的做法沒錯,的確要到退休時才幹取出。
再或者,你考上了公務員或事業編,企業年金個人帳戶中的余額能夠轉入職業年金個人帳戶,退休後領取職業年金待遇。
Ⅲ 從2019年交企業年金,2021年退休可領多少
「從2019年交企業年金,2021年退休可領多少?」從法律上講是不行的,為什麼?因為未達二個指標的一個。一是從2019年交企業年金僅有二年;二是2021年退休可領多少,沒得領,除非你補繳前面的13年企業年保障金。余無其他辦法,還不知道准不準補交。
Ⅳ 2019年退休企業年金能領多少
根據相關資料查詢:2019年12月,一次領到全年度的企業年金12000元。職業年金48000元,其本月退休工資4500元,假定的企業年金在企業繳納全過程中未納稅,其12月應納個稅
Ⅳ 個稅依法確定的其他扣除項目中企業與職業年金的規定是怎樣的
我國養老保險體系主要包括基本養老保險、補充養老保險和個人儲蓄性養老保險三個層次,其中,補充養老保險包括企業年金和職業年金。企業年金主要針對企業,是指根據《企業年金辦法》等國家相關政策規定,企業及其職工在依法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的基礎上,自願建立的補充養老保險制度。職業年金主要針對事業單位,是指根據《機關事業單位職業年金辦法》(國辦發〔2015〕18號文件發布)等國家相關政策規定,事業單位及其職工在依法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的基礎上,建立的補充養老保險制度。
1.補充養老保險個人所得稅處理
根據《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關於個人所得稅有關問題的批復》(財稅〔2005〕94號)的規定,單位為職工個人購買商業性補充養老保險等,在辦理投保手續時應作為個人所得稅的「工資、薪金所得」項目,按稅法規定繳納個人所得稅;因各種原因退保,個人未取得實際收入的,已繳納的個人所得稅應予以退回。
2.年金遞延納稅政策
年金遞延納稅,是指在年金繳費環節和年金基金投資收益環節暫不徵收個人所得稅,將納稅義務遞延到個人實際領取年金的環節,也稱EET模式(E代表免稅,T代表徵稅)。EET模式是西方發達國家對企業年金普遍採用的一種稅收優惠模式。據了解,OECD國家中,法國、德國、美國、日本等多數國家均選擇了EET模式。2013年底,為促進我國多層次養老保險體系的發展,在研究借鑒發達國家通行做法的基礎上,結合我國實際,國家對年金個人所得稅政策體系進行了完善,《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關於企業年金職業年金個人所得稅有關問題的通知》(財稅〔2013〕103號)出台了如下企業年金、職業年金個人所得稅遞延納稅政策。
(1)年金繳費的個人所得稅處理。
①企業和事業單位(以下統稱單位)根據國家有關政策規定的辦法和標准,為在本單位任職或者受雇的全體職工繳付的企業年金或職業年金(以下統稱年金)單位繳費部分,在計入個人賬戶時,個人暫不繳納個人所得稅。
②個人根據國家有關政策規定繳付的年金個人繳費部分,在不超過本人繳費工資計稅基數的4%標准內的部分,暫從個人當期的應納稅所得額中扣除。
③超過上述第①項和第②項規定的標准繳付的年金單位繳費和個人繳費部分,應並入個人當期的工資、薪金所得,依法計征個人所得稅。稅款由建立年金的單位代扣代繳,並向主管稅務機關申報解繳。
④企業年金個人繳費工資計稅基數為本人上一年度月平均工資。月平均工資按國家統計局規定列入工資總額統計的項目計算。月平均工資超過職工工作地所在設區城市上一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300%以上的部分,不計入個人繳費工資計稅基數。
職業年金個人繳費工資計稅基數為職工崗位工資和薪級工資之和。職工崗位工資和薪級工資之和超過職工工作地所在設區城市上一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300%以上的部分,不計入個人繳費工資計稅基數。
即在年金繳費環節,對單位根據國家有關政策規定為職工繳付的企業年金或職業年金單位繳費部分,在計入個人賬戶時,個人暫不繳納個人所得稅;個人根據國家有關政策規定繳付的年金個人繳費部分,在不超過本人繳費工資計稅基數的4%標准內的部分,暫從個人當期的應納稅所得額中扣除。
(2)年金基金投資運營收益的個人所得稅處理。
年金基金投資運營收益分配計入個人賬戶時,個人暫不繳納個人所得稅。即在年金基金投資環節,企業年金或職業年金基金投資運營收益分配計入個人賬戶時,暫不徵收個人所得稅。
(3)領取年金的個人所得稅處理。
①個人達到國家規定的退休年齡,在2014年1月1日之後(至2018年12月31日)按月領取的年金,全額按照「工資、薪金所得」項目適用的稅率,計征個人所得稅;在2014年1月1日之後按年或按季領取的年金,平均分攤計入各月,每月領取額全額按照「工資、薪金所得」項目適用的稅率,計征個人所得稅。
②對單位和個人在2014年1月1日財稅〔2013〕103號文件實施之前開始繳付年金繳費,個人在該文件實施之後領取年金的,允許其從領取的年金中減除在該文件實施之前繳付的年金單位繳費和個人繳費且已經繳納個人所得稅的部分,就其餘額按照財稅〔2013〕103號文件第三條第1項的前段所述(1)的規定征稅。在個人分期領取年金的情況下,可按該文件實施之前繳付的年金繳費金額佔全部繳費金額的百分比減計當期的應納稅所得額,減計後的余額,按照前段所述的該文件第三條第1項規定,計算繳納個人所得稅。
③2018年12月31日前,對個人因出境定居而一次性領取的年金個人賬戶資金,或個人死亡後,其指定的受益人或法定繼承人一次性領取的年金個人賬戶余額,允許領取人將一次性領取的年金個人賬戶資金或余額按12個月分攤到各月,就其每月分攤額,按照該文件第三條第1項和第2項的規定計算繳納個人所得稅。對個人除上述特殊原因外一次性領取年金個人賬戶資金或余額的,則不允許採取分攤的方法,而是就其一次性領取的總額,單獨作為一個月的工資、薪金所得,按照該文件第三條第1項和第2項的規定,計算繳納個人所得稅。
綜上所述,在年金領取環節,個人達到國家規定的退休年齡領取的企業年金或職業年金,按照「工資、薪金所得」項目適用的稅率,計征個人所得稅。
④個人領取年金時,其應納稅款由受託人代表委託人委託託管人代扣代繳。年金賬戶管理人應及時向託管人提供個人年金繳費及對應的個人所得稅納稅明細。託管人根據受託人指令及賬戶管理人提供的資料,按照規定計算扣繳個人當期領取年金待遇的應納稅款,並向託管人所在地主管稅務機關申報解繳。
⑤建立年金計劃的單位、年金託管人,應按照個人所得稅法和稅收徵收管理法的有關規定,實行全員全額扣繳明細申報。受託人有責任協調相關管理人依法向稅務機關辦理扣繳申報、提供相關資料。
(4)新稅制實施後的處理。
自2019年1月1日起,根據《財政部稅務總局關於個人所得稅法修改後有關優惠政策銜接問題的通知》(財稅〔2018〕164號)第四條的規定,個人達到國家規定的退休年齡,領取的企業年金、職業年金,符合《財政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國家稅務總局關於企業年金職業年金個人所得稅有關問題的通知》(財稅〔2013〕103號)規定的,不並入綜合所得,全額單獨計算應納稅款。其中按月領取的,適用月度稅率表計算納稅;按季領取的,平均分攤計入各月,按每月領取額適用月度稅率表計算納稅;按年領取的,適用綜合所得稅率表計算納稅。
個人因出境定居而一次性領取的年金個人賬戶資金,或個人死亡後,其指定的受益人或法定繼承人一次性領取的年金個人賬戶余額,適用綜合所得稅率表計算納稅。對個人除上述特殊原因外一次性領取年金個人賬戶資金或余額的,適用月度稅率表計算納稅。
(5)操作與申報。
就年金所得來看,企業年金、職業年金涉及納稅義務主要集中在繳費和領取兩個環節。在年金繳費環節,由個人所在單位在其繳費時,對超出免稅標準的部分隨同當月工資、薪金所得一並計算代扣個人所得稅,並向其所在單位主管稅務機關申報繳納;在年金領取環節,由託管人在為個人支付年金待遇時,根據個人當月取得的年金所得、往期繳費及納稅情況計算扣繳個人所得稅,並向託管人主管稅務機關申報繳納。
①單位建立年金計劃後,應在建立年金計劃的次月15日內,向其所在地主管稅務機關報送年金方案、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出具的方案備案函、計劃確認函以及主管稅務機關要求報送的其他相關資料。年金方案、受託人、託管人發生變化的,應在發生變化的次月15日內重新向其主管稅務機關報送上述資料,供稅務部門登記備案。
②繳費環節,由個人所在單位為其計算扣繳個人所得稅,並向主管稅務機關申報解繳。
③領取環節,應納稅款由受託人代表委託人委託託管人代扣代繳。年金賬戶管理人應及時向託管人提供個人年金繳費及對應的個人所得稅納稅明細。託管人根據受託人指令及賬戶管理人提供的資料,按照規定計算扣繳個人當期領取年金待遇的應納稅款,並向主管稅務機關申報解繳。
單位和託管人在扣繳個人所得稅時,必須按照稅法規定實行全員全額扣繳明細申報。建立年金計劃的單位、委託人、受託人、賬戶管理人之間要及時傳遞納稅相關的信息。受託人負責統籌協調並督促有關機構依法向稅務部門辦理扣繳申報及提供涉稅資料。
綜上所述,年金計繳個人所得稅可按如下四個步驟進行:
第一步:計算年金個人繳費工資計稅基數。
企業先計算各員工的上一年度月平均工資。事業單位先計算各職工的崗位工資和薪級工資之和。
企業人員月平均工資需按國家統計局規定列入工資總額統計的項目計算,相對復雜些。根據《關於工資總額組成的規定》(國家統計局令〔1990〕第1號),工資總額的計算應以直接支付給職工的全部勞動報酬為根據,由計時工資、計件工資、獎金、津貼和補貼、加班加點工資、特殊情況下支付的工資共六個部分組成,但出差伙食補助費、誤餐補助、調動工作的旅費和安家費、計劃生育獨生子女補貼等11項不列入工資總額的范圍。
企業員工上一年度月平均工資(或事業單位職工崗位工資和薪級工資之和)如果不超過工作地所在設區城市上一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300%,即為年金個人繳費工資計稅基數;如果超過了,則超過300%以上的部分,不計入個人繳費工資計稅基數。
第二步:比較年金個人繳費部分與本人繳費工資計稅基數的4%。
如果年金個人繳費部分不超過本人繳費工資計稅基數的4%,則不計繳個人所得稅;超過4%的部分,並入當期工資、薪金所得,計繳個人所得稅。
第三步:比較年金單位繳費部分與國家政策規定的標准。
如果企(事)業單位繳費部分不超過國家政策規定的標准,在計入個人賬戶時,個人不計繳個人所得稅;超過標準的部分,並入當期工資、薪金所得,計繳個人所得稅。
根據《企業年金辦法》第八條的規定,企業繳費每年不超過本企業上年度職工工資總額的1/12。企業和職工個人繳費合計一般不超過本企業上年度職工工資總額的1/6。
根據《機關事業單位職業年金辦法》第八條的規定,單位繳納職業年金費用的比例最高不超過本單位上年度繳費工資基數的8%。個人繳費比例不超過上年度本人繳費工資基數的4%。
第四步:將工資、薪金所得與第二步、第三步計算出的並入部分合計,按工資、薪金所得納稅。
Ⅵ 青島遠洋社會保險企業年金
保險小編幫您解答,更多疑問可在線答疑。
企業職工養老保險新政出台
2009年統一全市企業職工和個體工商戶等的基本養老保險繳費基數
本報訊記者從市勞動保障局了解到,市政府近日就進一步完善我市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制度出台新政策:2009年統一全市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使用的上年度在崗職工平均工資,統一個體工商戶靈活就業人員養老保險繳費基數,同時調整基本養老保險個人賬戶規模,逐步做實基本養老保險個人賬戶。
市勞動保障局有關人士認為,新出台的企業職工養老保險政策,不僅解決了歷史遺留問題,也明確了今後改革的方向和措施,標志著我市企業基本養老保險工作即將進入一個新的歷史階段。
新政策的主要內容有,統一全市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使用的上年度在崗職工平均工資。為進一步完善基本養老保險市級統籌,從2007年1月1日起,將即墨、膠南、膠州、平度、萊西五市企業基本養老保險繳費和計發養老金使用的上年度在崗職工平均工資,逐步過渡到統一按青島市上年度在崗職工平均工資。即五市所使用的上年度在崗職工平均工資,2007年按青島市上年度在崗職工平均工資的80%,2008年按青島市上年度在崗職工平均工資的90%,2009年全市統一使用青島市上年度在崗職工平均工資。在過渡期內,當地上年度在崗職工平均工資高於上述規定標準的,仍可按當地上年度在崗職工平均工資。
統一個體工商戶靈活就業人員養老保險繳費基數。為平穩實現城鎮個體工商戶和靈活就業人員統一養老保險繳費基數,從2007年1月1日起,將城鎮個體工商戶和靈活就業人員養老保險繳費基數,逐步過渡到統一按青島市上年度在崗職工平均工資。即城鎮個體工商戶和靈活就業人員養老保險繳費基數,2007年最低為青島市上年度在崗職工平均工資的80%,最高為100%;2008年最低為青島市上年度在崗職工平均工資的90%,最高為100%;2009年統一按青島市上年度在崗職工平均工資為繳費基數。
調整基本養老保險個人賬戶規模,逐步做實基本養老保險個人賬戶。從2006年1月1日起,我市企業基本養老保險個人賬戶規模由11%調整為8%。其中非本市戶籍農民工個人申請按照5%繳納基本養老保險費的,其養老保險個人賬戶規模由8%調整為5%。養老保險個人賬戶全部由個人繳費形成,單位繳費不再劃入個人賬戶。做實養老保險個人賬戶試點工作,按照省政府統一部署實施。
積極穩妥推進企業年金。堅持國家扶持、企業自願、市場運作、政府監管的原則,鼓勵有條件的企業為職工建立企業年金。各有關部門要按照《企業年金試行辦法》和《企業年金基金管理試行辦法》,規范企業年金管理和基金投資運營。對原已建立了企業補充養老保險的企業,從2007年1月起,停止繳納補充養老保險費,具備條件的可申報建立企業年金。企業原已繳納的補充養老保險費,按照國家、省有關規定,移交給具備企業年金基金管理資格的專業機構管理運營。
為確保新政策的貫徹落實,我市要求,各類企業及其職工、民辦非企業單位及其職工、城鎮個體工商戶及僱工和靈活就業人員,都要依法簽訂勞動合同並按規定參加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凡是參加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的單位和個人,都必須按時足額繳納基本養老保險費。對拒繳、瞞報、少繳基本養老保險費的,要依法處理。對欠繳基本養老保險費的,要採取各種措施,加大追繳力度,確保基本養老保險基金應收盡收。
據悉,下一步,我市將以非公有制企業、城鎮個體工商戶和靈活就業人員參保工作為重點,進一步擴大基本養老保險覆蓋范圍,維護勞動者的合法權益。
職工社會養老保險細則?
1、最低的繳費年限為15年,繳費基數每年變動一次,取決於當地的人均收入水平。
2、退休以後能領取多少養老金,那麼要看本人的繳費年限長短,以及保險基數的高低,是否有過間斷等。
如有相關問題可以參照以下網站: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和社會保障部網
「五險一金」講的是五種保險,包括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失業保險、工傷保險和生育保險;「一金」指的是住房公積金。其中保險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和失業,這三種險是由企業和個人共同繳納的保費,工傷保險和生育保險完全是由企業承擔的。個人不需要繳納。這里要注意的是「五險」是法定的,而「一金」不是法定的。「五險一金」的繳費比例是什麼?目前北京養老保險繳費比例:單位20%(其中17%劃入統籌基金,3%劃入個人帳戶),個人8%(全部劃入個人帳戶);醫療保險繳費比例:單位10%,個人2%+3元;失業保險繳費比例:單位1.5%,個人0.5%;工傷保險根據單位被劃分的行業范圍來確定它的工傷費率;生育保險繳費比例:單位0.8%,個人不交錢。公積金繳費比例:根據企業的實際情況,選擇住房公積金繳費比例。但原則上最高繳費額不得超過北京市職工平均工資300%的10%。(統籌基金即:在養老保險制度從國家—單位制逐漸向國家—社會制轉變的過程中需要國家統籌,以解決經濟發展不平衡及人口老齡化等問題。(1)以企業繳費為主建立社會統籌基金;(2)由職工和企業繳費為主建立個人帳戶;(3)政府負擔養老保險基金的管理費用。這種社會統籌和個人帳戶相結合的半基金制有利於應付中國人口老齡化危機,逐漸分散舊制度到新制度的轉軌成本,逐步實現由企業養老保險制度到個人養老保險制度的轉變。)四險一金的繳納額度每個地區的規定都不同,基數是以工資總額為基數。有的企業在發放時有基本工資,有相關一些補貼,但有的企業在繳納時,只是基本工資,這是違反法律規定的。具體比例要向當地的勞動部門去咨詢。關於養老保險、失業保險和醫療保險的支取,是在法定允許的情況下才可以領取,是由設保登記部門來發放,比如「養老保險,要達到法定哪炅洳趴梢裕?б當O誠n金的領取也是要具備條件,比如你到戶口所在地的街道辦事處辦理失業證明,同時又辦了求職證,就是指你失業以後還必須有求職的意願,這樣的條件才可以領取。如果失業之後你不想工作,那麼就不能給你發保險金。另外,養老金和失業金是不能同時享受的。·試用期內是否享有保險?在試用期內也應該有享受保險,因為試用期是合同期的一個組成部分,它不是隔離在合同期之外的。所以在試用期內也應該上保險。另外,企業給員工上保險是一個法定的義務,不取決於當事人的意思或自願與否,即使員工表示不需要交保險也不行,而且商業保險不能替代社會保險。養老保險的享受待遇累計繳納養老保險15年以上,並達到法定退休年齡,可以享受養老保險待遇:1、按月領取按規定計發的基本養老金,直至死亡。基本養老金的計算公式如下:基本養老金=基礎養老金+個人賬戶養老金+過渡性養老金=退休前一年全市職工月平均工資×20%(繳費年限不滿15年的按15%)+個人賬戶本息和÷120+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1997年底前繳費年限×1.4%。2、死亡待遇。(1)喪葬費(2)一次性撫恤費(3)符合供養條件的直系親屬生活困難補助費,按月發放,直至供養直系親屬死亡。注意:養老保險應盡量連續繳納,根據有關文件規定,凡企業或被保險人間斷繳納基本養老保險費的(失業人員領取失業保險金期間或按有關規定不繳費的人員除外),被保險人符合國家規定的養老條件,計算基本養老金時,其基礎性養老金的計算基數,按累計間斷的繳費時間逐年前推至相應年度上一年的本市職工平均工資計算(累計間斷的繳費時間,按每滿12個月為一個間斷繳費年度計算,不滿12個月不計算)舉例來說吧:如果你2020年退休,正常你的基礎養老金是2019年的社會平均工資×20%,但是如果你在退休之前養老保險中斷了30個月,就是中斷了2.5年,按2年算,你的基礎養老金就是2017年社會平均工資×20%醫療保險的享受待遇1、門、急診醫療費用在職職工年度內(1月1日-12月31日)符合基本醫療保險規定范圍的醫療費累計超過2000元以上部分;2、結算比例:合同期內派遣人員2000元以上部分報銷50%,個人自付50%;在一個年度內累計支付派遣人員門、急診報銷最高數額為2萬元。3、參保人員要妥善保管好在定點醫院就診的門診醫療單據(含大額以下部分的收據、處方底方等),作為醫療費用報銷憑證;4、三種特殊病的門診就醫:參保人員患惡性腫瘤放射治療和化學治療、腎透析、腎移植後服抗排異葯需在門診就醫時,由參保人就醫的二、三級定點醫院開據"疾病診斷證明",並填寫《北京市醫療保險特殊病種申報審批表》,報區醫保中心審批備案。這三種特殊病的門診就醫及取葯僅限在批准就診的定點醫院,不能到定點零售葯店購買。發生的醫療費符合門診特殊病規定范圍的,參照住院進行結算;5、住院醫療●住院押金:符合住院條件的參保人員,在收入住院時,醫院收取參保人員部分押金,押金數額由醫院根據病情按比例確定。如被派遣人員單位和參保人員未能按時足額繳納醫療保險費的,住院押金由派遣人員個人全額墊付;●結算周期:參保人員住院治療每90天為一個結算周期:不超過90天的,每次住院為一個結算周期;●惡性腫瘤患者門診放射治療和化學治療、腎透析、腎移植後服抗排異葯、患有精神病需常年住院的患者其發生的醫療費用每360天為一個結算周期;●參保人員在定點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的家庭病床治療發生的醫療費用,每90天為一個結算周期;●參保人員出院或階段治療結束時,需由派遣人員個人先與醫院結清應由派遣人員個人自費和自付的費用,應由基本醫療保險統籌基金和大額醫療互助資金支付的醫療費用,由醫院向醫保中心申報審核、結算;●參保人員住院治療,符合基本醫療保險規定范圍的醫療費的結算,設定基本醫療統籌基金支付起付線和最高支付額;●起付線第一次住院為1300元,以後住院為650元,最高支付限額為5萬元;超過最高支付上限的(不含起付標准以下以及派遣人員個人負擔部分)大額醫療費用互助資金支付70%,派遣人員個人負擔30%。在一個年度內最高支付10萬元。住院費用的結算標准,在一個結算周期內按醫院等級和費用數額採取分段計算、累加支付的辦法。(各項比例有調整時,按新的標准執行)注意啊:非因公交通事故,醫保是免責的!失業保險享受待遇失業保險連續繳納一年以上,檔案退回街道後。可以在街道享受失業保險待遇。1.失業保險金:是指失業保險經辦機構按規定支付給符合條件的失業人員的基本生活費用,它是最主要的失業保險待遇。失業保險待遇根據北京市相關文件執行;2.領取失業保險金期間的醫療補助金:是指支付給失業人員領取失業保險金期間發生的醫療費用的補助。根據北京市有關政策法規執行;3.領取失業保險金期間死亡的失業人員的喪葬補助金和其供養的配偶、直系親屬的撫恤金按有關規定執行。工傷保險享受待遇在合同期內不幸發生意外,需向企業索取情況說明,並加蓋企業公章,盡快(最好在三個工作日內)申請工傷認定並需提供下列材料:1、初次治療診斷書或住院病歷;2、職業病診斷證明(原件、復印件各一份);3、交通事故需提供交通大隊的事故裁決書或交通部門的交通事故證明;4、身份證復印件;5、有效期內的勞動合同原件生育保險享受待遇可以報銷與生育有關費用報銷范圍包括,生育津貼、生育醫療費用、計劃生育手術醫療費用、國家和本市規定的其他與生育有關的費用。生育津貼按照女職工本人生育當月的繳費基數除以30再乘以產假天數計算。生育津貼為女職工產假期間的工資,生育津貼低於本人工資標準的,差額部分由企業補足。生育醫療費用包括女職工因懷孕、生育發生的醫療檢查費、接生費、手術費、住院費和葯品費。計劃生育手術醫療費用包括職工因計劃生育發生的醫療費用。現在要求,醫保繳夠20年,養老交夠15年才有資格領養老金和享受退休後的醫保報銷然後還有一點在網上查不出來的東西首先如果去非戶口所在地工作比如原戶口在北京而去深圳工作無論戶口是否轉過去深圳萬一將來不在深圳工作了那麼在深圳交的五險一金能否轉出來就很成問題因為現在全國五險一金這個東西沒有聯網只有北京市內的聯網了就是說如果你本來在北京的一家單位工作幾年後跳到另外的一個北京單位工作這樣五險一金是沒有問題的但是從其他省市跳的話轉的時候會很麻煩能不能轉還成問題關於前面提到的五險中的三險是企業和個人共同交納意思是這樣比如對於養老保險比如你的工資是2000那麼你個人要交納8%單位給交納15%(以上數據都是假設),這些錢都存到你的一個帳戶里等到你滿足了可以享受養老保險的時候才可以支取(具體條件見前面)然後考慮到上面一段寫的內容萬一要是轉不了的話那麼你的錢就白交了還取不出來所有企業和個人共同交納的部分都是這樣的住房公積金也是這樣比如按照工資乘以比例假如你每個月要交500單位給你交1000如果你跳槽了這些錢又不能轉那麼你每個月500就白交了也不能取出來——因為你不符合享受住房公積金的條件,只有到買房子的時候才能取出來那麼有人可能會問了那我如果不打算在剛開始工作的城市發展一輩子為了防止將來轉不出來五險一金我能不能不交納?答案是不能至少三險那部分是國家強制必須上的所以比較無奈另外關於五險一金上繳的基數就是拿你哪部分工資乘以那個百分比的問題是這樣的首先來看一下工資的構成基本工資+各項福利+獎金很多企業都是只按照基本工資上五險一金的因為如果按照三部分來算的話你個人上的多一些但是單位給你上的更多(企業和個人共同交納的五險一金都是個人交小頭單位交大頭)所以很多企業為了給自己省錢基數都是能少則少另外對於福利部分有很大貓膩這個大家將來在簽合同的時候一定要問!前面說過住房公積金也是企業和個人共同交納的但是企業給你交的那部分早晚也是你的(只要你將來買房的話是可以一次性取出來的)比如說你每個月按照比例交500單位可能給你貼1000雖然在你買房子之前這1500是取不出來的但理論上說那1000也是給你的那麼有的企業就會把那1000算做給你的福利其實不應該算的!!!!因為那1000是虛的是你在不買房子的時候就取不出來的所以大家在簽的時候要問清楚這福利裡面有沒有包括住房公積金小心啊小心!
目前養老保險分為社會養老保險和商業養老保險.社會養老保險就是樓上各位所介紹的,非常詳細,不再贅述.下面通過對比方式來了解一下商業養老險.同社保相比,商業養老險有以下特徵:1、保額不受社平工資和相關基數影響。計劃退休後每月領1萬也可以,計劃退休後每月領800也可以,想買多少買多少,不受控制;2、養老金保證領取。社保在領取期內被保險人身故,只能拿到一少部分錢,多數錢都歸到統籌里幫助別人去了,也就是說活得越長領得越多,商業養老險相反,計劃退休後領20年,即使領取期內身故,餘下的養老金也由子女繼續領全,不歸入任何統籌;3、領取方式更靈活。可以選擇一次性領、每年領、每月領等多種領取方式,變通空間較大;4、交費高。社保的保費有單位和政府負責一部分,個人繳納數目較少,而商業保險所有保費均由個人繳納,政府或單位不提供補貼,因此費用較高。建議先完善社保,經濟寬裕的話,用商業保險作為社保補充,這樣可以給未來養老規劃較全面的保障。
Ⅶ 鐵路年金返還幾倍2019
鐵路企業年金扣款標准:單位繳納比例為本單位工資總額的8%;個人繳費比例為本人繳費工資的4%。職業年金,是指機關事業單位及其工作人員在參加機關事業單位基本養老保險的基礎上,建立的補充養老保險制度。根據經濟社會發展狀況,國家適時調整單位和個人職業年金繳費的比例。企業年金是指企業及其職工在依法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的基礎上,自願建立的補充養老保險制度。企業年金是對國家基本養老保險的重要補充,是我國正在完善的城鎮職工養老保險體系(由基本養老保險、企業年金和個人儲蓄性養老保險三個部分組成)的「第二支柱」。
《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印發機關事業單位職業年金辦法的通知》第四條職業年金所需費用由單位和工作人員個人共同承擔。單位繳納職業年金費用的比例為本單位工資總額的8%,個人繳費比例為本人繳費工資的4%,由單位代扣。單位和個人繳費基數與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基本養老保險繳費基數一致。
Ⅷ 企業年金是什麼
企業年金是一種補充性養老金制度,是指企業及其職工在依法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的基礎上,自願建立的補充養老保險制度。
企業年金是對國家基本養老保險的重要補充,是我國正在完善的城鎮職工養老保險體系(由基本養老保險、企業年金和個人儲蓄性養老保險三個部分組成)的「第二支柱」。
在實行現代社會保險制度的國家中,企業年金已經成為一種較為普遍實行的企業補充養老金計劃,又稱為"企業退休金計劃"或"職業養老金計劃",並且成為所在國養老保險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
(8)企業年金計算方法2019擴展閱讀
企業年金不僅是勞動者退休生活保障的重要補充形式,也是企業調動職工積極性,吸引高素質人才,穩定職工隊伍,增強企業競爭力和凝聚力的重要手段。它的主要作用和功能至少可以概括為三個方面:
1、分配功能
企業年金既具有國民收入初次分配性質,也具有國民收入再分配性質。因此,企業年金形式的補充養老金計劃又被視為對職工的一種延遲支付的工資收入分配。
2、激勵功能
企業年金計劃根據企業的盈利和職工的績效為職工年金個人帳戶供款,對於企業吸引高素質人才,穩定職工隊伍,保障職工利益。
最大限度地調動職工的勞動積極性和創造力,提高職工為企業服務的自豪感和責任感,從而增強企業的凝聚力和市場競爭力,獲取最大經濟效益,又是一種積極而有效的手段。
3、保障功能
建立企業年金可以在相當程度上提高職工退休後的養老金待遇水平,解決由於基本養老金替代率逐年下降而造成的職工退休前後的較大收入差距,彌補基本養老金保障水平的不足,滿足退休人員享受較高生活質量的客觀需求,發揮其補充和保障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