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如何加入道教 給我來點道教的基礎功法 練氣方面的 心性方面基本合格 基本已經看破紅塵
心性方面基本合格 基本已經看破紅塵非(自覺、覺他(使眾生覺悟)、覺行圓滿)了嗎?
胡海牙蒲團子:
學仙入門工夫很多,然基本上都需要有一定經驗的人指導,否則容易出現弊端。唯有靜功一法,比較穩妥,絕少流弊,只要自己能掌握幾個要點,即可用工,亦無須專門的老師指導。即使無有效驗發生,對身體亦不會產生負面的作用。若論學仙好道者入門下手最佳的方法,我們比較提倡靜功。
今之初涉煉養一途人士,每聞靜功二字,便自然與靜坐、坐禪等聯系起來,認為靜功就一定得盤膝大坐,甚至講出很多盤腿的方法,如單盤、雙盤、自然盤、天盤、地盤、人盤等。或謂靜功就是盤膝大坐,形如枯木,心如死灰;或雲身體坐定後,外形安靜,內用意識,搬運身中,等等。我們認為,這些不免對靜坐工夫有所誤解。
誠然,在古代,不少修煉之士多用盤坐方式進行修行,但並非唯有曲膝盤腿才能進入工夫的深層境界。因為在古代,人們的生活材料相對貧乏,桌椅板凳之類的生活用品又相對的少有,人們在休息的時候,每以曲膝盤腿、席地而坐為方便,既節省生活材料,又可消除疲勞。故而那時的修煉者,亦因陋就簡,多曲膝盤腿為修煉的方式。今天的生活材料日益豐富,人們在研究製造供休息所用的生活器具時,亦多以人體的生理特點,生產適合生理需要、舒適且能解除疲勞的休息用品,較之古代,有如霄壤。是故,今日用工之士,已無須墨守成規,依然死守古人之法。並且,根據科學研究資料及我們的長期觀察得知,一個人如果長期的曲膝盤腿而坐,將會影響膝關節的正常生理功能,甚至於產生疾患,一些修煉家極力倡導的雙盤坐法(即五心朝天式坐法)尤甚。
練丹書中所謂的靜坐,雖含有坐功在內,但主要側重於靜。而且坐的本義,也非今天人們所謂的坐,《說文解字》雲:「坐,止也。」清段玉裁《說文解字注》曰:「止,下基也,引伸為住、止,引伸為席地而坐。」由此可見,靜坐不應只看作坐,更應理解為靜。靜功工夫,也不一定要從曲膝盤腿中得來,歷史上的陳摶老祖從睡功成就,北七真之一王玉陽真人從站功得益,就是很好的例子。
陳攖寧先生將靜功的修煉方法分作三步,即:第一步,身體不動;第二步,念頭不動;第三步,把自己身體忘記,不知道有我。
開始做工夫的時候,不拘坐卧,唯周身要放鬆,不能有絲毫拘束,也不要有局部的緊張,自己要感覺到十分的舒適。這樣,做到恰到好處時,心中不會有厭煩情緒,身體亦無不適之感。靜功的原則,以身心二者完全休息為要義,用工的姿式並不重要,盤腿坐可,垂腿坐也可,側卧、仰卧、站立皆無不可。然須注意者,在坐功的時候,身體自腰以上,要正直,不要彎曲,也不要使用僵勁;四面要凌空,不要有倚靠。做卧功的時候,若有睡意,則任他睡去,不必搬弄各種花樣,強打精神,謂為克睡魔;若到半夜自然而醒不欲再睡時,可起床做坐功,或繼續用卧功,直至睡欲又來,再任其睡去。如此久久,睡魔不克而自克。(前人言:初修卧功,有睡無定;久習之,有定無睡。是故初下手者,於煉功中進入睡境,並無不妥。)在用站功(或站樁,或隨意站立)做工夫時,宜在風和日麗之天,花草紛繁之所,小立片刻,身體宜直而不僵,兩腳要站穩,不要立於懸崖邊等地,以防工夫做到恰到好處時,精神一恍惚,筋骨一鬆弛,不免有傾跌之虞。故站著做靜功的時候,最好雙手扶在樹上或欄桿上面。這是靜功的第一步,也是最基本的、比較容易做到的一步。
若要做到念頭不動,就相對的要困難一些。因為人的念頭剎那而變,忽生忽滅,不易安靜,仙家謂此念為雜念。因為他對修煉之道頗有妨害,故初下手用工,要先掃除此念。對初入仙學之門者而言,在靜功遇到雜念紛擾時,最好先不要去管他,只要身體不動,經他雜念急起急落、思前想後,等到靜止不動半個多鍾頭之後,雜念自然就慢慢的平息下去了。有時在做靜功的過程中,猛然一覺,雜念全消,這也是常有的事,用不著刻意的去制止。陳攖寧先生在《靈源大道歌白話註解·讀者須知》,曾提綱挈領地拈出四句口訣:「神不外馳氣自定」,「混合為一復忘一」,「專氣致柔神久留」,「元和內運即成真」。此四句用在靜功工夫上,亦比較貼切。(此四句的解釋詳見《仙學指南》一書。)
以上幾點是講念頭上的工夫,即如何做到念頭不動。至於把自己身體忘掉,不知道有我,這則是功夫深淺的問題。初學者如能依照靜功的方法做去,自然會有成功的時候。
陳攖寧先生所提倡的靜功三步法,應是一氣呵成的,並不是強分段落的。我們只所以要分開來,是為了便讀者的理解,並不是在做工夫的時候有段落層次。然初學者未必一開始就能將三步工夫貫穿起,故我們認為,只要抱著循序漸進的態度,慢慢就會成功。
另外,在做靜功工夫的時候,環境宜清靜,不要太喧鬧;空氣一定要新鮮,不要有其它穢濁的氣味;光線不宜太明亮,太暗亦不合適,最好能陰陽調和,勿使偏勝;飲食調味不宜過濃,要比平常所吃慣的口味稍淡一些,還要注意飲食衛生。至於專門的修煉者,飲食起居、修煉環境等都有特別的要求,此處且不多言。初學者能注意到這幾點亦足矣。
清代薛雪在補注《內經知要》一書中雲:不根於虛靜者,即是邪術;不歸於簡易者,即是旁門。我們所提倡的靜功,雖然沒有諸多的花樣,但經我們長時間的觀察,在養生延齡中,確具效果,今介紹大家,以供求入門下手之法的初學之士參考。(至於靜功養生意義的科學研究,我們在《陳攖寧仙學的科學性》一文中將有詳論,此不贅述。)
B. 道家睡眠養生 怎樣睡效果好
陳摶《蟄龍法》睡功訣。
龍歸元海,陽潛於陰。人曰蟄龍,我卻蟄心。默藏其用,息之深深。白雲高卧,世無知音。
(一)第一口訣:「心息相依,神定虛空」。
放鬆身體,靜卧在床上,將自己的心念和意識集中守住「身外虛空」之中--鼻孔外方圓徑寸之地。此處是修煉上乘丹法的「玄關一竅」,又名「玄牝之門」,異名很多,不勝枚舉,是古人千金不傳之秘。意內守「身外虛空」之虛境,目內照「身外虛空」中呼吸來往之氣,耳內聽「身外虛空」中呼吸之細聲。意守、目照、耳聽,三位一體,俱屬於心;「身外虛空」中往來的呼吸,謂之息。心念與呼吸相依交抱,綿綿不絕,纏扭不斷,故謂「心息相依」。鼻孔外虛空徑寸之地,不著色身,虛靈一竅,心念冥合於此處,是為「神定虛空」。修煉之道,以「神定虛空」為目的,「心息相依」是手段。心神一離虛空,雜念襲來,即用「心息相依」的「降龍」手段將「元神真意」牽回,如「青龍劍」將雜念斬斷,心神始終靜守不離於「身外虛空」。
張三豐在《道言淺近》中雲:「調息須以後天呼吸,尋真人呼吸之處。古雲:『後天呼吸起微風,引起真人呼吸功』。然調後天呼吸,須任他自調,方能調起先天呼吸,我惟致虛守靜而已。照此進功,築基可翹足而至,不必百日也。」李涵虛在《道竅談》中雲:「凝神之際,務要與息相依,毋以神逐於息,毋以神運息。逐息則神散,運息則神搖。只要息息動盪,任其天然,隨其自然,斯其神愈覺凝然。」又說:「蓋其存神於虛,則內息方有。所以,息戀神而住,神依息而留。神息兩平,若存若亡,不知神之為息,息之為神也。」體真山人汪東亭也講:「丹書說來說去,不出一個心息相依。起初須知微息之出入,在外面虛空中悠揚宛轉如游龍。片刻之後,即可放下(心念),順其自然。若有雜念來,再心息相依,之後再把心放下,自然心靜而得沖和之效。不知放下(心念),便往往做成以心逐息,則壞矣。」(《體真山人丹訣語錄》)
(二)第二口訣:心息相忘,神氣合一。
先天大道,神氣合一。神無影,氣無形,故神不可見,寄之於心;氣不可得,求之於息。神氣寓居於心息之內,心息是神氣的寓所。欲將神氣合一,必先將心息相依。心息,在丹經中喻為「龍虎」。丹經謂「龍情纏綿,虎性猙獰」,不過喻心息的燥動不寧。所謂「降龍伏虎」,就是降伏心息,其功訣不外乎「心息相依」。又有「驅龍就虎」者,即是以心去與息相依。虎(息)無情,龍(心)有意,必用有意的心主動地去與息妙合,方為合法。
以心調息,以息制心,心息相互鉗制相依於「身外虛空」之中。心因息調而漸靜,息因心靜而漸平。蓋此僅能降伏思慮,平心靜氣,尚不能達到「神氣合一」。
惟有不去做有為的「心息相依」,放下有為的意識,不再去主動的調動,一任自呼自吸,闔辟自然,才能過渡到「心息相忘」。將心息忘掉,不知心息的存在,惟融合於一片虛空之中,身心與虛空合一。混沌空忘之內,自由無束之中,心息才得到真正的相依,神入氣中,氣包神外,神氣才能相融合一。「心息相忘」,仍然屬於「心息相依」,惟前是「有為法」,此屬「無為法」耳。只有「心息相忘」(後天心息),心息才能真正相依(先天心息),神氣才得合一。
所以,「心息相忘」是「心息相依」的深層階段,是至關重要的環節,是能否進入「睡鄉」,以及「大定真空」的關鍵,也是「陽生葯產」、「烹葯煉丹」的秘機。有修煉靜功多年者,尚不能「陽生葯產」,均以不能味此理耳。
張紫陽在《青華秘文》中雲:「吾本無他術,為能定心故。」又雲:「能靜則金丹可坐而致也。」白玉蟾《玄關顯秘論》雲:「忘形以養氣,忘氣以養神,忘神以養虛。只此忘之一字,如能味此理,就於忘之一字上做工夫,可入大道之淵微,奪自然之妙用,立丹基於頃刻,運造化於一身也。」張三豐在《道言淺近》中說:「以虛空為藏心之所,以昏默為息神之鄉,三番兩次,澄之又澄,忽然神息相忘,神氣融合,不覺恍然陽生,而人如醉矣。」汪東亭也講:「心息相依之功夫純熟,必轉入心息相忘,方能入定。倘不能心息相忘,即不能入定,故此忘字最重要。入睡乃相依最初效驗,但苟心息不能兩忘,即不能入睡。睡尚不能,況定乎?」
(三)第三口訣:恍然而睡,大定前奏。
定境,混混沌沌;睡鄉,無思無慮。睡與定極為相似,故稱睡為「相似定」。所以,睡是定的前奏,睡功不離定訣。「心息相依」純熟,必須轉入「心息相忘」,於空忘之中,不知不覺之內,恍惚間自然睡去。睡於「心息相忘」中產生,能睡熟就是「心息相忘」的最初效驗。若能迅速睡去,則去「定」境不遠矣。故此「心息相依」法門,是古今修煉之真功,是最簡易、最高效的微妙法門,是踏破鐵鞋無處覓,萬兩黃金無處買的修真秘訣。
凡初做心息相依,若能勿忘勿助,綿綿若存,片刻之久,心息兩忘,即能自然睡去。一覺醒來,百骸調理,氣血融和,精神舒暢,其妙難以形容。若工夫稍進,自然由睡而轉為入定,睡是定的嚆矢②,定從睡中產生。初學有睡無定,久修則有定無睡,終則定就是睡,睡就是定,睡定無異矣。故能睡著就是效驗,能自然速睡尤妙。禪客坐禪,惟恐其睡;玄宗心息相依,惟恐其不睡。善煉睡者,睡而不睡,不睡而睡,功夫自然不斷得到提高。若熬夜守更,反惹睡魔。《參同契》中雲:「寢寐常相抱,覺悟候存亡。」即示睡眠之中,惺惺不昧,漸趨「大定真空」,待承妙有真陽,先天一炁,自虛無中來。
C. 道家睡眠經文、為什麼沒有
《易經》 《道德經》
《管子》 《老子》 《列子》 《清戒》
《莊子》 《百字碑》 《翠虛篇》 《翠虛吟》 《大道論》 《道竅談》 《地理說》 《福壽論》 《關尹子》 《管窺編》 《淮南子》 《還源篇》 《黃庭經》 《慧命經》 《金丹歌》 《楞嚴經》 《七破論》 《敲爻歌》 《日用經》 《入葯鏡》 《十二嘆》 《十二笑》 《說戒喻》 《胎息經》 《太玄經》 《天口篇》 《通關文》 《悟道錄》 《悟真篇》 《西升經》 《下苦歌》 《泄天機》 《修道辯》 《玄膚論》 《玄要篇》 《玄珠錄》 《訓世文》 《陰騭文》 《玉皇經》 《指玄篇》
《坐忘論》 《韜光歌》 《百回詳注》 《百字碑注》 《碧苑壇經》 《常清靜經》 《唱道真言》 《初真十戒》 《大成捷要》 《大丹直指》 《大道真傳》 《道門語要》 《恨六賊歌》 《黃帝四經》 《既濟真經》 《金丹妙訣》 《金丹問答》 《金丹要訣》 《金丹真傳》 《金華宗旨》 《金仙證論》 《敬日月文》 《孔易闡真》 《煉陰精歌》 《靈寶畢法》 《呂祖心經》 《七言律詩》 《青華秘文》 《三車秘旨》 《神室八法》 《水石閑談》 《譚子化書》 《天仙心傳》 《通玄真經》 《銅符鐵卷》 《五篇靈文》 《五言律詩》 《悟真直指》 《西遊原旨》 《西遊箴言》 《象言破疑》 《修真辯難》 《修真後辨》 《修真後辯》 《修真九要》 《玄機直講》 《玄科戒律》 《玄譚全集》 《延生心經》 《玉井奧訣》 《雲笈七簽》 《蟄龍睡功》 《正易心法》 《周易闡真》 《?i冠子》 《赤文洞古經》
《道德經真義》 《得道了身經》 《洞天福地記》 《還丹復命篇》 《還源篇闡微》 《黃帝陰符經》 《金丹就正篇》 《金丹四百字》 《金丹直指歌》 《金關玉鎖訣》 《老君說十戒》 《老君說五戒》 《樂育堂語錄》 《禮經祝三首》 《靈寶度人經》 《靈源大道歌》 《呂祖鼎器歌》 《呂祖黃鶴賦》 《呂祖修養經》 《呂祖真經歌》 《梅華問答編》 《破迷正道歌》 《奇經八脈考》 《敲爻歌直解》 《四百字真義》 《太平經合校》 《太上感應篇》 《養性延命錄》 《指玄訪道篇》 《鍾呂傳道集》 《周易參同契》 《紫清指玄集》
《參同契三相類》 《赤松子中誡經》 《丹陽修真語錄》 《丹陽真人語錄》 《道情詩詞雜著》 《二懶開關心話》 《涵三語錄節選》 《化胡經十二戒》 《金丹四百字解》 《九鼎神丹經訣》 《酒色財氣四調》 《老君二十七戒》 《內煉金丹心法》 《棲雲真人語錄》 《三寶大有金書》 《上品丹法節次》 《受持八戒齋文》 《太乙金華宗旨》 《天仙道程寶則》 《天隱子養生書》 《無根樹詞註解》 《悟元仙師二說》 《仙佛合宗語錄》 《消災護命妙經》 《性命法訣明指》 《修真辯難參證》 《又戒道者四詞》 《中極三百大戒》 《抱朴子(內篇)》 《參同契經文直指》
D. 道家養生的睡功如何練
睡功是為了增加修煉時間,提高功法。在睡覺時修煉功夫,道家有《蟄龍秘訣》專講睡功,據說此法為陳摶老祖所傳。
道家養生睡功的姿勢是:頭靠東方而卧,側著身體而眠。好像犬之屈身而睡,又似龍之盤曲環繞。一手屈臂而枕頭,一手直撫於臍眼(丹田)。一隻腳伸展(左手屈則右腳伸,右手屈則左腳伸),一隻腳綣回(左手伸則右腳綣,右手伸則左腳綣)。神意不可馳逐於外物,氣機自然安定和平。收斂心神含藏於下丹田之中,神與氣自然和合凝聚,結成內丹。
訣曰:「道在守本命,真火暖外腎。回光內視,神住丹田。」
其法先向左邊側身而卧,左手托腮,右手握住外腎。左腿全屈,右手半屈半伸。心神凝定於下丹田之中,默數呼吸出入數,共數360息。心息相依,神勿外馳,綿綿密密,不即不離。數過360息,夠一周天之數。之後正身仰卧,兩手握住外腎,著力往前,掙12下,兩腿往前用力伸。然後閉氣騰身,玉枕、腳跟和手掌著床,其他部位懸空,閉一口氣騰一次,連續騰身三次,而後還虛養靜。
再向右邊側身,照前行功360息,夠一周天之數。仍舊正身仰卧,兩手握住外腎,照前行功,著力12下,向上閉息騰空三次,還虛養靜。
最後,側身用手抱住腎囊,神注下丹田,若存若亡。
一念不生,主靜立極,先存後忘,入於混沌。
此種道家養生睡功法,比較適合老年人煉習。運用得宜,則外腎溫暖,而陽氣再生。以後睡眠醒來之時,便有一陽初動的景象發生,此時應當用採取外葯的功夫和煉精化氣的口訣,再用「睡功秘訣」繼續溫養。臨近天明之時,再照以上方法行功數息,最後還虛養靜。至此,則一宿之功完畢。
上面是我網上找到方法
事實只是把盤坐變成睡的姿態,方法是一樣
只是看起是睡著,事實上你在打坐
E. 道家睡功是如何修煉
來我道家文始派門下吧
入門 調整到健康狀態 減少疾病 延長壽命。
初級 宿疾並銷 身輕心暢 (身內頑疾會不治而愈 也基本上不會生病 延長壽命)。
中級 超過常限 (突破120歲的年限)。
高級 色返童顏 形悅心安 通靈徹視 (返老還童 擁有神通)。
更高級 超出三界外 不在五行中。
F. 修煉道家的睡功要加持灌頂之類的不~
不知你對加持怎麼解釋.據我所知任何功法勻以得其法以法修煉方能得功.以某種方式或儀式就能德功或得法者皆劇本中的東西.
G. 道家,佛家,修養身心,為什麼都要盤腿坐,躺著不是更好,更舒服多了嗎
盤腿打坐,腳很快就會升溫,這就是我盤腿坐的原因,因為我的腳總會冰冷。
H. 道家睡功四式 自己練會走火入魔嗎
沒有師傅教導是比較容易走火入魔。還請多與老師交流因為在其修煉過程中會遇到一些幻想、不舒適感等現象,具體是因人而異。如清聞道講
I. 道長什麼時間睡覺因為道家練功是子時至清晨,那就是夜間12點到早上6點,那他們什麼時間睡覺呢為什麼
人家道長不用睡覺,他們一天都在打坐和閉目養神,就練幾個小時的功,你像這樣也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