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初三化學根據你的生活經驗,請將鑒別
食鹽和麵粉,可以採用加到水中,食鹽加到水中直接沉底,逐漸溶解,麵粉浮在水面,成糊狀
外觀也不一樣,食鹽為透明晶體,麵粉為白色粉末,不透明
水和蔗糖水,水是無味道的,蔗糖水是甜的,同時,取出一點,揮發,水揮發後只有水漬,蔗糖水揮發後是粘的,因為蔗糖留下了
B. 用最簡單的方法區別蔗糖,蘇打,小蘇打,食鹽,麵粉
用感官鑒別為最簡單。鑒別如下:
蔗糖:用肉眼看是比較有粘感的團或散塊,並且可聞到蔗糖的味道。
小蘇打(蘇打):肉眼看較麵粉要略粗,手拈搓時有細微的砂感。且不要採取聞味道的方法,極易吸入器官傷害身體。
食鹽:肉眼看呈散狀的細砂感,手感較小蘇打要粗糙。
麵粉:肉眼看很細膩,手抓後可吸附與皮膚上。
C. 區別食鹽和麵粉。
在化學實驗中,一般杜絕品嘗。1、各取少許,放入水中能完全溶解的是食鹽。
2、通過手感,硬顆粒為食鹽,較手感軟為麵粉。
3、用火燒能燃燒,並有糊味變黑為麵粉。不能變黑無糊味為食鹽
D. 如何區分食鹽和麵粉⊙▽⊙(化學題!三種方法)
加水攪拌,看是否變稠,變稠渾濁的是麵粉,溶解清澈的是食鹽;
加水後,加入碘單質,看溶液是否變藍色;
還有。。嘗一下吧。。
E. 怎樣區別,麵粉和食鹽
一、形態區別:
麵粉是粉狀的,食鹽是晶體顆粒。
1、麵粉:
(5)麵粉和食鹽的鑒別方法擴展閱讀
食鹽過多危害:
1、食鹽過多會引起高血壓:
據專家調查,吃鹽量與高血壓發病率有一定關系,吃鹽越多,高血壓發病率越高。阿拉斯加的愛斯基摩人的食鹽量很低,基本上沒有患高血壓的,而每天食鹽量高達20克左右的日本北部居民,高血壓發病率高得驚人。
在我國食鹽量較低的廣東省,高血壓發病率僅為3.5%;而喜食鹹的北方人,高血壓發病率卻明顯增高。這是因為鹽在某些內分泌素的作用下,能使血管對各種升血壓物質的敏感性增加,引起細小動脈痙攣,使血壓升高,而且還可能使腎細小動脈硬化過程加快。
同時鹽又有吸咐水分的作用。如果鹽積蓄過多,水分就要大大增加,血容量也會相應增加,再加上細胞內外的鉀、鈉比例失調,使紅細胞功能受到損害,血流粘滯,流動緩慢,加重了血液循環的工作負擔,導致血壓的進一步升高。
2、食鹽過多會引起水腫:
由於食鹽過多,使鈉在體內積累,而鈉具有親水性,所以引起水腫,並增加腎臟的負擔。
3、食鹽過多會引起感冒:
高濃度的鈉鹽有強烈的滲透作用,會影響人體細胞的抗病能力。過量食鹽使唾液分泌減少,以致口腔的溶菌酶也相應減少,使病毒在口腔里有了著床的機會;
由於鈉鹽的滲透,上皮細胞防禦功能被抑制,較大地喪失了抗病能力。感冒病毒很容易通過失去了屏障作用的細胞侵入人體,所以易使人患感冒,而且咽喉炎、扁桃腺炎等上呼吸道炎症也常會發生。 食鹽過量會引起心臟病。
F. 如何區分食鹽和麵粉⊙▽⊙(化學題!三種方法)
1、觀察外觀。
麵粉很細,是粉末,食鹽一般一粒一粒的,並且看起來有一點點透明。
2、化學方法。
食鹽溶入水,麵粉族沒放水裡會變成糊狀;食鹽水加銀離子會變成氯化銀白色沉澱,麵粉不會;麵粉與碘反應會變藍。
3、加熱。
在玻璃皿上加熱,會余老融化的是食鹽,不會融化的是麵粉。
(6)麵粉和食鹽的鑒別方法擴展閱讀:
食鹽的物理性質:
NaCl, 食鹽的主要成分,離子型化合物。
純凈的氯化鈉晶體是無色透明的立方晶體,由於雜質的存在使一般情況下的氯化鈉為白色立方晶體或細小的晶體粉末,比重為2.165(25/4℃),熔點801℃,沸點1442℃,密度為2.165克/立方厘米,味咸,含雜質時易潮解;溶於水或甘油,難溶於乙醇,不溶於鹽酸,水溶液中性並且導電。
固態的氯化鈉不導電,但熔融態的氯化鈉導電。在水中的溶解度隨著溫度的升高略有增大。當溫度低於0.15 ℃時可獲得二水合物NaCl·2H2O。氯化鈉大量存在於海水和天然鹽湖中,可用來製取氯氣、氫氣、鹽酸、氫氧化鈉、氯酸鹽、次氯酸鹽、漂白粉及金屬鈉等,是重要的化工原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