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古人有哪些計時方法
1. 觀測天體:在古代,人們通過觀察太陽、月亮和星星來判斷時間。古巴比倫人將一天劃分為24個部分,即24小時。
2. 日晷:人們發現,太陽從東向西移動時,樹木和岩石的影子會隨之移動,從而可以確定一天中不同時間的變化。
3. 水計時:古羅馬人和古希臘人使用水鍾來測量時間。水從一個容器滴入另一個容器。
4. 火計時:古代中國人通過燃燒一根特定間隔打結的濕繩子來計時。後來,人們開始記錄蠟燭或油燈中的油燃燒所需的時間。
5. 沙漏:沙子以恆定的速率從一個玻璃球流到另一個玻璃球,從而實現計時。長期以來,水手們將這些沙漏用於航海。
6. 機械鍾(1世紀):最早的機械鍾通過重物驅動的轉輪來驅動指針計時。
7. 鍾擺(17世紀末):荷蘭人克里斯蒂安·於讓最早發明了走時准確的鍾。這些鍾由鍾擺控制,而鍾擺的長度決定了擺動周期。
8. 航海鍾(1世紀):英國鍾表匠約翰·哈里森在1735年發明了第一台「航海天文鍾」,使其能在海上准確計時。
9. 電子鍾(19世紀初):電池為最早的電子鍾提供動力。如今,我們通常將這些鍾的插頭插入家中的電源插座。
10. 石英鍾(1929年):石英鍾利用石英晶體的特性,每秒鍾振動32768次。如今,大多數鍾表都採用石英晶體。
11. 原子鍾(1949年):原子鍾是最精確的時鍾,其誤差在37萬年之內不會超過1秒。原子鍾以銫原子的振動為基礎,銫原子的振動速率是每秒9192631770次。
12. 早期懷表(1500年):早期的懷表體積較大,通常掛在腰間的皮帶上。
13. 電動手錶(1957年):電動手錶由小型電池提供動力,內部包含一個微型的音叉來驅動手錶走時。
14. 數字手錶(20世紀80年代):現代數字手錶通常配備電池、微型計算器和石英晶體。隨著技術的發展,手錶越做越小,甚至可以作為飾品佩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