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解決方法 > 單色釉鑒別方法

單色釉鑒別方法

發布時間:2022-12-10 14:36:33

如何通過對釉面的判斷來區分新老瓷器

❷ 如何鑒定雍正單色釉瓷器

單色釉瓷器雖然沒有華麗的紋飾和造型,卻在簡約中讓人領略到朴實無華的美,因此也為收藏家們所鍾愛。但也正是因為它的簡約,沒有更多的輔助依據,又給鑒定工作帶來了一定的難度。那麼雍正的單色釉瓷器在鑒定過程中要注意哪些方面呢? 由於雍正瓷器高昂的市場價值,作偽者在造假的過程中也是費盡心機。比如在釉色上,作偽者現在已經通過對真品進行化學分析,得到成分的比例,從而達到亂真的地步,比如落款大清雍正年制的胭脂紅碗,在釉色上和真品相比絲毫不差,但從內壁上,可以發現燒造的過於光滑,不是當時的燒造工藝所能達到的。另外在圈足上,這個碗和雍正時期的真品相比小了很多,也露出了破綻。因此在鑒定的過程中,就要從造型、胎釉等多個方面綜合考慮,從而做出正確的判斷。

❸ 乾隆年的瓷器最簡單的鑒定方法

1、一般首先要注意口、腹、底三部分。很多同類的器皿乍看外表極為相似,仔細觀察這三個部分,便可得出不同的結論。御窯廠內聚集了大量管理人材和能工巧匠,使乾隆朝的燒瓷水平又有所進步。外觀造型大部分比較規整。

2、此時盛行在琢器上使用轉心、轉頸等技藝手段,製作工藝極其精緻。象生瓷技術高超,仿木紋、仿竹器、仿漆器、仿金屬器等等,幾可亂真。這與當時制瓷藝人的高超技術密不可分,他們高度准確地掌握了釉料的配製和火候的控制,以至惟妙惟肖地模仿別的物質效果。

3、乾隆時期,粉彩完代取代了五彩,但產品質量不如前代。在粉彩器皿上講究用鏤空、堆塑的裝飾手段,輔以「軋道工藝」和開光、剔刻等等。有署「古月軒」的珍貴瓷器,是以乾隆宮中古月軒命名的,從景德鎮挑選製造精良的素胎進京,命內庭供奉繪畫高手繪畫,於京城設爐烘烤而成。

4、乾隆朝瓷產量極大,官窯款用得最多的是「大清乾隆年制」三行六字篆書款款字一般以青花書寫為主,但亦有抹紅寫款,在白瓷、茶葉末、珊瑚紅等特殊器物上往往用「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刻款。

5、乾隆民窯款形式也極豐富,堂名款和花押款多大體與正朝相同,故鑒定時有一定的難度。乾隆朝首次出現草記款。

6、乾隆朝款,字體最多,書寫排列形式也最多,且官民窯款字體易混淆。一般來講,官款比民款精、秀、細、潤,而民窯款大都較為粗糙、草率,亦有仿宣德、成化款。

(3)單色釉鑒別方法擴展閱讀:

清代陶瓷生產,除以景德鎮的官窯為中心外,各地民窯都極為昌盛興隆,並得到很大的成就,尤其西風漸進,陶瓷外銷,西洋原料及技術的傳入,受到外來影響,使陶瓷業更為豐富而多采多姿,也由於量產及仿製成風,畫院追求工細纖巧,雖有驚人之作,但少創意而流於匠氣。

福建省德化白瓷,瑩白而帶透明感,生產佛像相當有名。清朝前期,景德鎮瓷器代表了國內乃至世界制瓷的最高水平。

乾隆時督陶官唐英《陶冶圖說》:「景德鎮袤延僅十餘里,山環水繞,僻處一隅,以陶來四方商販,民窯二、三百區,工匠人夫不下數十萬,籍此食者甚眾。」 清代中期,外銷陶瓷發展出來的廣彩,艷麗照人。

❹ 古董瓷器鑒定知識瓷器的鑒定技巧

古瓷的釉質,一般要注意其釉質的粗細、光澤的新舊以及氣泡的大小、疏密等幾方面的特徵。你還知道哪些關於古董瓷器鑒定知識呢?以下是由我整理關於古董瓷器鑒定知識的內容,希望大家喜歡!

古董瓷器鑒定知識

後加彩

露胎處的觀察:在圈足的邊緣或口邊露胎和器身縮釉之處,大都可以看出胎質火化的特色。例如元瓷胎多粗澀而泛火石紅色,明、清瓷胎多較潔白細膩而且很少含有雜質,火石紅色也減少甚至不見。這些一方面標志著胎土淘煉 方法 隨著時代的推移而不斷進步,同時也自然形成了早晚、真偽之間的一條分水嶺。試以明代永、宣的砂底器皿而論,因為選料和淘煉技術較元代粗細,雖亦不免含有微量雜質,形成黑褐色的星點,但已少有凹凸不平的缺點,用手撫摸多有溫潤細膩之感。而明末清初的砂底器皿及後世仿品的胎質則比較粗糙,又如成化的瓷質一向以純潔細潤著稱於世,迎光透視多呈牙白或粉白色,並且具有一種如脂如乳的瑩潤光澤。而雍正官窯仿成化的瓷器盡管在造型、紋飾和色調方面都有相當成就,同時其釉質、胎質在表面上看來也十分逼真,但若迎光透高則呈純白色或微閃青色。

辨別胎釉的方法是,既要用眼光看它的釉色,掂掂它的重量,瓷胎厚薄,細看氣泡,也要用手摩挲感覺粗細和潤度,用指扣敲以察音質。可以說耳、目、手三者並用。而對老底老圈足後接新胎的,老瓷板洗去老彩後掛新彩的,殘缺彩上再補彩的,以及老的白釉器上新刻暗花、款識等各式種樣的仿品。尤其應當慎重研究

遠離瓷器贗品四項技巧

由北京日報和北京古玩城聯合舉辦的“鑒寶系列講座”日前在古玩城舉辦。第一講由故宮博物院研究員李輝柄主講宋代五大名窯瓷器辨偽。“汝、官、哥、定、鈞”聞名於世,其中“汝、官、哥、鈞”為官窯,“定”為民窯。“汝、官、哥、定、鈞”瓷器存世量稀少,精美絕倫,彌足珍貴。

傳世官窯有人疑偽

宋代官窯瓷器世上極其罕見,原因在於宋代官窯瓷器的私密性、非商品化生產等特點。宋代官窯瓷器不做隨葬品,所以在宋代墓葬發掘中沒有發現。因此對於傳世的宋代官窯瓷器的真偽就引起了一些人的懷疑。有位山東學者認為傳世的宋代官窯瓷器都是贗品。此說一出,引起瓷界廣泛爭論。目前絕大多數學者認為傳世宋代官窯瓷器是真品,也是珍品。

宋官窯不帶“官”字款

市場上有一些帶“官”字款的瓷器明顯是贗品。宋代官窯瓷器沒有“官”字款,原因是宋代官窯瓷器都是單色釉,另外,官窯瓷器只供皇家使用,所以沒有“官”款是一般規律。五大窯中定窯有“官”字款,因為它是民窯,專為皇家燒造瓷器,是應該有個標志的。鈞瓷多為花盆宋徽宗喜歡養花,建了一個大花園,花盆多用鈞窯。鈞窯瓷器的特點是釉厚,形成了特有的紋路,叫做“蚯蚓紋”。這種紋路,後仿的瓷器很難做到。鈞窯瓷器上面的編號,從1到10號,1號最大,10號最小。而後仿的“鈞瓷”,其編號正與之相反。

用高錳酸鉀去“賊光”

新的瓷器,表面上都有一層很亮的光,行話叫做“賊光”。.現在最通常使用的去光方法,先用氫氟酸泡半個小時,然後用高錳酸鉀和泥包起來悶一個小時。用這種方法處理的瓷器有一種“舊”的感覺。鑒別方法:摸,有拉手的感覺;聞,有酸的味道。

新瓷器砸碎了賣

人們多以為 收藏 瓷片不會有假,於是一些商家就想出了新招,把整件新瓷器砸碎了,賣瓷片。所以說,不要以為是瓷片就沒問題。還有一種作偽方法,把瓷器砸壞了,再把它粘起來,好像是一件舊東西。收藏者的眼力高了,造假者的手法也多了,應該提高警惕。

咸豐、同治、光緒、宣統時期瓷器鑒定技巧

1、咸豐到宣統這幾朝瓷器的胎骨,基本上相差不多,在胎質方面比不上嘉、道時期。這時胎質越來越變得粗松,胎骨也相應變厚了。

2、由咸豐時開始,瓷釉逐漸變粗,瓷釉與胎骨結合不夠緊密,因而出現的“波浪釉”和“桔皮釉”現象比嘉、道時期更為嚴重。

3、在瓷器的釉面上,甚至經常還出現有氣泡及脫釉現象。白釉不如嘉、道時潔白,而逐漸變成了白中微閃灰顏色。

4、窯變紅釉,這時又有了較大的變化。釉面上蘭紫色彩斑,越變越少,而紅顏色的面積越來越多,有的甚至基本上變為全紅色,幾乎看不到蘭紫色斑了。到光緒、宣統時,還出現了另一種由紅與黑兩種顏色組成的窯變紅釉。窯變紅釉的演變過程是:雍正是蘭色多於紅色:乾隆時是蘭色少於紅色;嘉、道是紅色多於蘭色;咸豐以後是基本上變為全紅色;到光緒、宣統時是紅與黑兩種顏色組成的。

5、青花的顏色只有1一2個層次,在同治末期環出現了一種蘭紫色的青花。同治以後堆粉青花比較少了,這時青花下面的堆粉極薄,顏色淡淺。

6、由咸豐到宣統這一時期,粉彩發生了顯著變化。粉彩的料質由精細變為粗糙,粉彩的顏色由濃艷變為淡淺。①咸豐、同治時,粉彩的含量比較多,彩粉比較濃厚,而且在精細粉彩器物上,往往還描繪金彩,所以此時粉彩表現得十分艷麗:②光緒、宣統時,粉彩含粉量減少,粉料非常淡淺。

7、軟彩,是同治晚期出現的。到光緒、宣統時比較盛行。軟彩器物,只有民窯有,宮窯軟彩尚未見到。

8、水彩,是光緒末期出現的,此種色彩不含粉質,具有彩料薄,顏色淡之特徵。它是光緒末期,宣統瓷器上所使用的一種色彩。

9、紋飾以繪畫為主,但繪畫日趨草率,缺乏章法,表現得極不形象,也不精美。繪畫人物,比較呆板無生氣。繪畫花鳥,禽獸沒有生氣活潑之感。

10、官窯文飾絕大多數是 工筆畫 和規矩的圖案畫;民窯多數是寫意畫。同治晚期和光緒時期盛行軟彩寫意畫,畫稿則出自明、清兩代的沈石田、唐六如、新羅山人、八大山人等著名畫家,但畫的很不像。

11、這時紋飾還有五倫圖、二十四孝圖、司馬光擊缸、朱子治家格言、五子登科、狀元及弟、馬上封候、三星人、福祿壽等。

12、繪畫題材有:人物、山水、花鳥、蝴蝶、獅子、禽獸、雲蝠、龍雲、龍鳳、白菜、三果、八寶、八卦、博古、鍾鼎、九桃、纏枝蓮花、纏枝牡丹、技子花、喜字、壽字等。

13、紋飾中的喜字,在咸豐、同治和光緒時期都極為盛行.此種青花雙喜字特點,在幾個時期的表現手法有些不同。①在咸豐時,雙喜字的字體,書寫的比較工整,筆道也較細②同治時期,雙喜字的字體書寫的就不大工整,筆道漸寬起來了;③在光緒時期,雙喜字書寫的極不工整,不但筆道較寬,同時字體也變得模糊了。

14、這時期的耳飾主要有:獅耳、獸耳、象耳、蠕虎耳等。

15、彩地繪畫、彩地開光、彩地軋道及綠里、綠底等紋飾的品種不大時興了。

16、咸豐、同治時期,哥瓷器物上,特別盛行鐵花裝飾,光緒時較少。

17、光緒、同治時期,小雞、小博古的花紋裝飾較為盛行。

18、金字的喜字和雙喜字,在同治時比較盛行。

19、光緒、宣統時期,大博古、鍾鼎插花、校子花、富貴白頭、天女散花比較普遍。

20、由咸豐開始直到宣統,除小部分瓷器製作較精細外,而大多數器物都較以前幾朝變粗,更不如雍正、乾隆時的資器那樣細致。這時期的器物造型和以前也有所不同。屬於瓶、尊等各種類型的陳設減少,而多數器物都是日常生活實用品,如膽瓶、天球瓶、串帶瓶、將軍罐、粥罐、鳥食罐、香爐、魚缸、花盆、水仙盆、臉盆、一品鍋、捧合、節合、油合、扎斗、水壺、印合、筆洗、筆筒、帽筒、茶壺、茶碗、茶葉罐、酒溫、酒蠱、盤、碟、扣碗、羹匙、煙壺、瓷枕、綉墩、掛屏、以及三星人、八仙人、觀音人等。到同治、光緒、宣統時期,膽瓶、茶葉罐、帽筒、茶壺、茶碗和成套的盤、碗等器物比較盛行。膽瓶不僅有150 件、300件、500件,還有1000件的大地瓶。

21、光緒中期以後開始盛行仿製康熙、雍正、乾隆時期的各種造型的器物,包括青花、五彩、粉彩及一道釉的器皿,但仿品與真品相比都不相象。

22、咸豐時,官窯、民窯的器物大多數的年款是青花或紅彩款,以楷書為主,不帶邊框,“大清咸豐年制”六字二行楷書款,字體規整,篆書圖章款極為少見。民窯器大多數無款。同治、光緒、宣統官窯年款,大多數不帶邊框的“大清××年制”,六字楷書款。有一類書寫篆書體的“體和殿”或楷書體的“大雅齋”兩種款識。同治、光緒民窯器物,大多不書年款,在有年款的器物中,除楷書體外,還出現一種色澤較為暗淡的紅戳子款,“××年制”、四字很不規則的篆書款,有陰文有陽文。宣統官款,有青花、紅彩、精彩與墨彩款。青花款均為楷書,字體工整清秀,色澤明快,為六字兩行豎寫式,無圈欄。民窯器物一般沒有年款。

古董瓷器鑒定應著重注意的方面

古董瓷器鑒定方面(1)看造型:不同時代有不同的審美標准、生活習慣以及技術條件,因此生產的陶瓷產品有不同的造型特點,這給我們的鑒定提供了重要的依據。首先要對歷代器物造型有一個基本概念,掌握器形發展的總趨勢,春秋戰國的原始青瓷,造型多仿青銅器,古樸剛勁;三國兩晉南北朝瓷器,由粗矮向瘦高發展;唐代瓷器則渾圓飽滿,顯出雍容華貴的氣質;宋代器物修長輕盈,給人以生機勃勃之感;元代器物造型一反宋代風格,器物高大,顯得厚重粗獷;明代又一反元代特點,器物造型秀麗古拙,給人以清新優美之感;清代則器形繁多,製作精巧。了解了歷代瓷器造型的基本特徵之後,進而還需掌握觀察造型的方法,對器物的口、腹、底足,乃至耳、流、柄、系等都要仔細觀察, 總結 規律。以碗、盤一類器足的主體。可見器物的足底部分也不能忽視,往往成為我們斷代的參考依據。因此,只要我們頭腦里有了准確的器形概念,善於體會各時代器形不同風貌,對那些貌似的偽品,就能看出差別之處,這就好像手裡拿了一把尺,有了准確的分寸,不致出現“失之千里”的現象,把明代器物看成是唐代產品。

古董瓷器鑒定方面(2)看胎釉:不同時代,不同窯口燒制的瓷器,由於胎釉成分和燒造條件不同,燒成的器物質地、釉色各不相同,成為我們鑒定陶瓷的重要依據之一。鑒別胎質主要是觀察底足,無論任何時代器物,在底足邊緣或口邊露胎和器身縮釉處,大多可以看出胎質特色。觀察釉質則一般要注意釉色、光澤以及氣泡疏密等幾方面特徵。例如,福建建陽宋代建窯所生產的黑釉瓷器,因胎料含鐵成分較多,故胎色呈紫黑,胎質堅致。而江西吉安宋代吉州窯生產的黑釉瓷器,有的器型、釉色雖與建窯相似,但因制胎所用原料不同,胎色呈米黃或黑中泛青等色,胎質粗松,這樣,就可以幫助我們把窯口區分開來。即使同一個時代,同一品種,只要我們仔細觀察,也會發現胎釉有不同之處,例如,明代永樂、宣德時期景德鎮生產的青花瓷器,釉色白膩,釉面肥潤,隱現桔皮狀的凹凸感,仔細觀察,釉中可見有大小不等的釉泡;而明代末年生產的青花瓷器,釉色截然不同,薄而青亮,不可同日而語。

古董瓷器鑒定方面(3)看工藝:器物成型工藝不同,裝燒方法不同,燒成氣氛和燃料不同,都會在陶瓷器上留下不同的特徵,成為我們鑒定陶瓷中的重要依據之一。例如,宋代定窯瓷器採用覆燒工藝,燒成的器物口沿無釉,俗稱“芒口”;而宋代汝窯瓷器採用支釘支燒工藝,燒成的器物通體滿釉,器底只留下極小的芝麻狀支釘痕跡,這些特徵,都應著重掌握。

古董瓷器鑒定方面(4)看紋飾:陶瓷上的紋飾,無論題材內容和表現手法等方面,都強烈地反映著當時人們的審美觀,每一時代,都有自己鮮明的風格和特點。例如,元代青花瓷器的紋飾,布局繁密,層次較多,少則二、三層,多則七、八層;而到了明代永樂時期,則趨於疏朗。再如,中國瓷器上裝飾常用的龍紋,各個時代各有變化,不盡相同。有的叱吒風雲,有的細軟疲沓;有的威武雄壯,有的老態龍鍾,這些,都成為我們鑒定時的參考因素。

古董瓷器鑒定方面(5)看彩料:瓷器上的釉彩,各時期有各時期的特色,有的雖然採用一種呈色的彩料,由於所含成分不同,或製法不同,燒成條件不同,因而呈色也就有所不同,雖然這種不同有時是極其細微的,但只要仔細觀察,就能發現其中的差異。例如,明代宣德時期的青花瓷器,大多採用進口青料,這種青花料含錳量較低,含鐵量較高,燒成後往往會在青花上出現黑疵斑點,這種自然形成的黑斑成為宣德青花瓷器的特徵之一。而清代雍正時期的仿宣器,因所用青料不同,不能完全准確地再現宣青風格,青花上的黑疵斑點是用筆觸多次點染而成,只要仔細觀察,就可發現人工留下的痕跡,與宣德青花自然形成的黑斑迥然不同。

古董瓷器鑒定方面(6)看款識:款識是指刻、劃、印或寫在陶瓷器身上的文字,表明它的時代、窯口、製作者或使用者等等,也是鑒定陶瓷的依據之一。不同的時代,書款的方法、書體和筆法,以至書款的部位都有所不同。例如,清末民初有不少仿清代康熙官窯的瓷器,器底書“大清康熙年制”款,但字體、筆法與康熙時不同,一看就知是後代仿品。因此,掌握款識特徵來斷代和辨偽也是相當重要的。

❺ 怎樣識別陶瓷真假

要具體的陶瓷具體分析,但可以了解一般的作假方法,反推敲。
新瓷舊做一種方法是將新瓷長期埋在地底下或在泥土中摻蛋白塗在瓷器表面再埋入地下一段時間,以期整新如舊;另一種是將新瓷放入酸性或鹼性的溶液中浸泡,以獲得作舊的效果;還有一種是用牙膏和水砂
紙「上陣」對新瓷進行加工,使新瓷變得古舊,沒有亮色。其實,真正的古瓷器雖然有舊色,但這是歲月滄桑造就的,是不規則的。如果通體是一模一樣的舊色,就要多加註意了。

真坯作假這樣的做假方式有兩種。

一種是取破舊瓷器的底,粘接在偽造的新瓷上,款是真的,但瓷體卻是假的;另一種是取無花的舊瓷,彩繪後重燒。第一種方法用高倍放大鏡細看就能看出端倪。第二種方法得從畫風、釉彩上判斷。

補缺飾痕有的是將破損的素潔古瓷用膠黏合,然後為了掩蓋黏合痕跡,就在裂痕處畫上圖案來掩飾。要看出這些被掩蓋的痕跡,需用放大鏡仔細觀察,並從畫風和色料的品質上找出蛛絲馬跡。還有的是對缺損的古瓷進行補接,比如補耳、補足、補口,然後加釉彩重燒。雖然價值可能較高,但是其風格和色澤仍會有差異。所以,拿到一件瓷器時,要對重點部位多瞧多看。

單色釉造假近年來單色釉瓷器在收藏市場里很受歡迎,但其中有很多是贗品。比如,單色釉中的胭脂紅在古代很難燒,而現在科技發展和工藝水平提高了,有的造假者就直接燒制這些瓷器冒充舊物,且釉色幾乎能一模一樣。不過,其胎質器形可能會露餡,有的胎質過於細膩,超出了古人的工藝水平,顯然就是假貨。

❻ 專家解讀宋代官窯瓷器鑒定

瓷器象徵著傳統文化的傳承,從古流傳下來的每一件物品都是一種文化的流傳,而瓷器流傳的最為久遠。電視劇里總是會「傳家之寶」這一詞,在現實中,有許人手裡也保存著自家的寶貝,但有不少人會對手裡寶貝的真假性存在著疑惑,小編收集了網路上專家們對宋代官窯瓷器鑒定的方法,希望大家都能對自己家中的「宋代傳家之寶」的真假有所判斷。



官窯特徵

1,多呈黑灰、深灰或黑褐,也有灰白和米黃。

2,胎土淘洗精細,胎質細膩,有厚有薄,口沿釉薄處和足端無釉處分別呈現黃褐色,俗稱「紫口鐵足」。

3,釉色以青釉為主,有粉青、淡青、灰青和米黃,其中以粉青釉色最佳。

4,釉面一般都不夠透亮,有的呈乳濁狀。

5,薄胎多施厚釉,厚胎多施薄釉,此為其重要特徵。

6,所開紋片有大有小,有深有淺,演化為獨特的美學效果,其冰裂紋以冰裂鱔血為上,梅花片墨紋次之,細碎魚子紋更次之。

7,燒造工藝精細,器型仿古風氣濃厚,如琮式瓶、貫耳瓶、出戟樽以及觚、鬲、爐等。

8,薄胎厚釉者多採用墊餅燒,厚胎薄釉者多採用支釘燒,通體滿釉,圈足無釉,底部留有三到四個或更多支釘痕。

9,圈足一般都不太規則。

10,少有裝飾紋,僅有非常簡練的弦紋。

11,官窯和哥窯有時很難區別,但仔細分辨還是各具特點,並不影響投資效果。

12,後世仿品過多,但往往釉層較薄,紋片不自然,或者厚胎施厚釉,手頭過於沉重,「紫口鐵足」釉色不自然,或者圈足規整,釉層不溫潤。



宋代官窯瓷器鑒定方法

1.釉質差異:宋代官窯器釉質肥厚,酥光寶暈,有玉質感。釉下氣泡顆粒,大而明亮,並累疊密集,如史料「聚沫攢珠」之述。釉色以粉青、天青、炒米黃等色為多。藝宴商城了解到,雍正仿宋官窯器釉層較薄,釉下氣泡小而疏,釉表多數均透明光亮而欠潤澤。釉色以豆青、灰藍、月白為多,有的甚至接近亮白。

2.紋片差異:宋代官窯器的紋片有大小開片兩種,大開片紋痕長而粗壯,有的紋痕在瓷器上自上而下呈經線走向一直到底,如一根牛毛一樣垂披於臀,因此有「牛毛紋」之稱。即使是小開片的瓷器,也不乏有幾條較長較粗的紋痕。紋痕的顏色以鱔血、魚籽黃、墨色、油灰居多,鱔血者為上品。雍正仿宋官窯器以小開片居多,紋痕粗細大體相差不大,迄今未見有牛毛紋者;紋痕顏色比較單調,基本為黑色或淺黑色。

3.胎色差異:宋代官窯器的胎色呈灰黑色或深灰色(紫灰),均色深,故稱「黑胎」,其著名的「紫口鐵足」特徵的形成,完全是由於胎色所致。而雍正的仿宋官窯器,胎色為白色、灰白色和淺灰色,這樣的胎色在器口釉薄處和足根露胎處不可能形成紫口鐵足。

4.底足差異:宋代官窯器有滿釉裹足支燒和足根露胎墊燒兩種,前者器底有支釘痕,後者足根露胎為鐵足,足部修胎比較粗糙,底部無款識。雍正仿宋官窯器除了足根施以醬釉以外,其足部修胎十分精細規整。



注意事項

市場上有一些帶「官」字款的瓷器明顯是贗品。宋代官窯瓷器沒有「官」字款,原因是宋代官窯瓷器都是單色釉,另外,官窯瓷器只供皇家使用,所以沒有「官」款是一般規律。五大窯中定窯有「官」字款,因為它是民窯,專為皇家燒造瓷器,是應該有個標志的。鈞瓷多為花盆宋徽宗喜歡養花,建了一個大花園,花盆多用鈞窯。鈞窯瓷器的特點是釉厚,形成了特有的紋路,叫做「蚯蚓紋」。這種紋路,後仿的瓷器很難做到。鈞窯瓷器上面的編號,從1到10號,1號最大,10號最小。而後仿的「鈞瓷」,其編號正與之相反。

新的瓷器,表面上都有一層很亮的光,行話叫做「賊光」。.現在最通常使用的去光方法,先用氫氟酸泡半個小時,然後用高錳酸鉀和泥包起來悶一個小時。用這種方法處理的瓷器有一種「舊」的感覺。鑒別方法:摸,有拉手的感覺;聞,有酸的味道。



官窯是宋代五大名窯之一,代表著那個時代陶瓷藝術的最高峰。官窯多為宮廷專用器皿,主要有碗、盤、碟和盞托等,經過幾百年的時代變更,流傳下來的多為碗和盤這兩種。宋代官窯在市場上的售價大約為10萬到3千萬之間,主要看瓷器的完整程度,磨損是否嚴重等。古玩的愛好者都知道宋代官窯曾經被炒到很高的價格,所以官窯瓷器鑒定方法是一定要好好學習的。

閱讀全文

與單色釉鑒別方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電焊扶手方法視頻 瀏覽:825
生理鹽水洗鼻正確方法演示 瀏覽:921
食用紅棗香精釣魚的正確方法 瀏覽:950
科研方法研究報告2000字 瀏覽:969
工筆草蟲的種植方法 瀏覽:192
電腦風扇轉速最快的方法 瀏覽:331
抬頭挺胸的正確方法圖片 瀏覽:706
做葡萄酒的方法步驟 瀏覽:919
工人安裝板材的方法 瀏覽:150
空調外機安裝水管的方法 瀏覽:64
如何用畫圖的方法講工程題 瀏覽:940
簡單的手工花製作方法 瀏覽:385
除了消元法還有哪些方法 瀏覽:50
OT的評定方法有哪些 瀏覽:162
寶寶睡覺咳嗽打噴嚏有什麼方法 瀏覽:621
魅藍手機如何錄音許可權設置在哪裡設置方法 瀏覽:665
下拉式紗窗使用方法 瀏覽:642
簡單疊蛋糕的方法 瀏覽:496
午夜釣魚最佳方法 瀏覽:322
鍋爐水溫測量方法 瀏覽: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