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羊不吃草解決的土辦法
從以下幾方面考慮:
1、羊不吃草+越來越瘦:可能是羊體內有寄生蟲,導致貧血不愛吃食。可以用阿維菌素片劑2片/25 kg;針劑0.2 ml/10 kg,頸部皮下注射,逐頭給葯。同時配合使用丙硫咪唑。
2、羊不吃草+不反芻:食道阻塞、瘤胃積食。可能是一次性喂的精料太多傷食了。處置時首先要加強飼養管理,瘤胃積食宜先禁食,後瀉下加健胃,以促進瘤胃蠕動為主;也可能是飼草質量低劣,引起了食道阻塞。按不同的阻塞部位,採取相應的處置方法,或掏、或通、或手術切開。
3、羊不吃草+發燒:可能是感冒(風寒感冒、風熱感冒、暑濕感冒)發燒,導致不吃。處置宜清熱退燒。
4、羊不吃草+流口水:可能是飼草中混入了堅硬的問題,損傷了口腔黏膜,或異物刺入牙齦。處置宜先除去異物,在按外傷治療。
5、羊不吃草+發病率高+流口水:可能是羊口瘡、口膜炎、口蹄疫、小反芻獸疫等傳染病。按相應的疫病防治技術規范處置。
羊突然無法站立,可能由以下幾種病症引起:
代謝性疾病:1.缺鈣性羔羊佝僂病:由於母羊缺鈣引起,又稱生產癱瘓、乳熱病、低鈣血症。2.缺硒性羔羊白肌病,羔羊會逐漸消瘦死亡。
寄生蟲性疾病:羊絲狀線蟲病:以2歲以上的成年羊感染率和病死率為最高。是由絲狀科絲狀屬的數種線蟲引起的寄生蟲病。寄生於羊的腹腔引起的,故又稱腹腔絲蟲病。
運動系統性疾病:如骨折、蹄葉炎致蹄殼壞死、先天性畸形、關節積液和腱鞘炎。與飼養管理方法有直接關系。
病毒性疾病:口蹄疫。
根據不同的病症,可採取以下幾種治療方法:
白肌病:治療時,可肌肉注射0.2%的亞硒酸鈉注射液2毫升,上午、下午各使用1次,連用數天,也可在飼料或飲水中添加維生素E治療,一般連用3~5天即可恢復正常。改善飼草飼料種類和飼養方法是非常重要的環節。
羔羊佝僂病:靜脈或肌肉注射鈣劑,如葡萄糖酸鈣注射液,維生素AD注射液,維丁膠性鈣注射液等,口服鈣片,魚肝油,飼料中添加骨粉、魚粉等。羔羊患肢還可採用夾板固定,幫助及早恢復。
絲狀線蟲病:定期不定期地進行驅蟲,可選用伊維菌素注射液(粉、澆潑劑)。
蹄葉炎:蹄部宜先除去污物,再用消毒液浸泡,塗撒高錳酸鉀粉後包紮。
骨折:固定、包紮,促進斷端癒合。無治療價值時可淘汰處理。
關節積液、腱鞘炎:固定羊只後,從關節腔抽取積液,注射止痛消炎葯。
口蹄疫:疫病發生前以預防為主,疫情流行時按有關技術規范處理,以捕殺消毒免疫為主。
『叄』 現在養羊的人越來越多了,哪些原因會導致養羊失敗呢
羊市場的行情高漲,但凡養殖羊的農戶,即使養殖的數量不多,都賺了不少。要按這個邏輯來算的話,養羊越多應該賺的才更多,但是偏偏有這么奇怪的現象,養殖的養羊越多,賠錢越多的怪現象。那麼,哪些原因會導致養羊失敗呢?
例如,對羊接產,羊出現了孕婦難產便是個不簡單的技術活,如果不採用科學合理的接產,覺得拽出來就可以了是有很有可能造成損失的。給羊的調料,給羊的注射等這些,都需要激發職工的工作積極性,而不是領導去親身指揮才能的。自以為是,最終搞成羊場賠錢的局勢。
作為技術人員,在養羊場的部位非常重要,有些人拿技術的部位一家獨大,過於傳統,不去拿真正的技術去與飼養員具體指導溝通交流,徹底有羊場選擇離開就得「黃」的觀念,把養羊全過程之中發生的小問題,沒去積極地防止與預防,拖至最終出現了大問題,來炫耀一下醫治的技術,這一點是非常不對的。
飼養員要明白怎樣餵羊。添加飼料的同時,要注意檢查飼料是否有霉變跡象,飲水及羊每日的進食情況,是多了還是少了,羊是吃完還是沒吃,羊是否出現異常,例如生病,羊的糞便是否正常等。如果發現問題不及時上報,或者根本什麼都不知道,只管加料就算完成了任務。長期以往,還能養殖出來優質的羊嗎?在這些綜合情況之下,不賠錢就怪了。
『肆』 母羊難產生不出來怎麼辦
如果母山羊在生產小羊時,子宮收縮能力比較差,一般都會造成出現難產,特別是第一胎生產的母山羊,更會造成難產,如果不盡快進行處理,不但小羊保不住,同時母山羊也會造成死亡。當工作人員確定母山羊子宮收縮比較弱,造成出現了難產,要盡早進行人工助產。
如果母山羊子宮口已經打開,工作人員直接用手抓住小山羊腿,或者是頭部,藉助於人為力量幫助生產。如果用手抓不到小羊,可以用手擠壓母山羊的肚子,讓胎兒直接進入到產道當中,就可以取出小羊。也可以選擇注射縮宮素,大約每次注射1~2毫升,也可以促進母山羊的子宮收縮,讓母山羊通過這種方法來自然分娩。
(4)羊失敗的原因及解決方法擴展閱讀:
注意事項:
母羊在臨產之前,可能會出現不方便走動的情況。此時需要被精心的照顧,每天餵食一些營養可消化的飼料。當羊入圈時,必須防止母羊擁擠,特別是放牧和收牧時,禁止鞭打和追逐。
母羊的產房在前10至15天維護和消毒,要求產房通風,地面乾燥,有利於母羊保暖。同時,羊羔應安置在房間內,每欄面積約1.6平方米。
應當事先准備好常用的料槽、桶、毛巾、設備、葯品、記錄表格等拾取羔羊的用具和葯品,並在使用前對這些工具進行消毒。
『伍』 母羊流產發生的原因 母羊流產的診斷及防治措施
母羊流產是指胎兒在沒有結束妊娠期就從體內流出的現象,通常是由於感染疫病(主要是傳染性疾病)或者飼養管理不當而導致。母羊流產既會導致胎兒夭折,影響機體健康,還容易引發生殖器官疾病,造成不育,症狀嚴重時甚至會導致死亡,嚴重損害養羊業的經濟效益。下面具體來了解一下:母羊流產發生的原因 母羊流產的診斷及防治措施。
1、發生原因
疾病因素。 母羊感染某些傳染性疾病,如布氏桿菌、羊痘、沙門氏菌等,都能夠導致其發生流產、產出死胎以及不孕等現象。感染某些非傳染性疾病,如妊娠毒血症、疝痛、瘤胃臌氣、體溫升高以及貧血等,也都能夠導致流產。另外,母羊患有某些生殖器官疾病,如重症陰道炎、陰道脫出或者慢性子宮內膜炎等,能夠導致子宮先天性發育不全,影響胚胎或者胎兒生長發育,從而引起流產。
缺乏營養。 母羊飼喂過少飼料,長時間處於飢餓狀態,機體瘦弱,導致胎兒無法獲取充足的營養,從而容易導致流產。另外,母羊缺乏維生素時,也是造成流產的一種原因。如缺乏維生素A時,子宮黏膜以及絨毛膜上皮細胞會發生變性或者角質化,影響胎盤功能而導致流產;缺乏維生素E時,容易導致胚胎早期死亡,從而容易引起流產。缺乏維生素D,加之磷、鈣比例不合理,且缺乏機體所必需的微量元素,如鐵、銅、錳、碘、鉀等都會影響胎兒發育,形成死胎,發生流產以及產出弱羔。此外,母羊飼喂品質較差的飼料,如霉變、腐敗,或者飼喂過多油餅以及酸性過強的青貯飼料,都會導致消化紊亂,對胎兒發育產生不良影響,從而發生流產。
管理不當。 母羊發生頂碰、擠壓、鞭打、踢跳、跌摔、冷熱應激以及受到驚嚇等.導致子宮及胎兒受到嚴重的沖擊震動,從而發生流產。另外,氣候環境也是導致母羊發生流產的原因之一。
2、類型
根據引發流產的復雜原因,大體上可歸納成三類,也就是普通流產、寄生蟲性流產和傳染性流產,而每類流產又能夠分成症狀性流產和自發性流產。根據流產時間以及臨床症狀,可概括為隱性流產、延期流產、死產、早產,其中隱性流產和早期死產不會表現出明顯的臨床症狀,排出胎兒時往往會被忽略;早產、末期死產會在臨床上表現出的症狀類似於正常分娩,主要是呈現不同程度的行為不安,停止採食,拱腰,經常做排尿姿勢,腹痛而頻繁起卧等;延期流產根據子宮頸張開與否又可分成胎兒浸溶和胎兒干屍化兩種,前者子宮頸處於張開狀態,侵入微生物,導致胎兒軟組織發生分解,形成散發難聞氣味的液體,從母羊陰部流出;後者指母體吸收胎兒水分,如同干屍,通常在妊娠期滿前後被排出,少數甚至會長時間停留在子宮內。
3、鑒別診斷
飼養管理不當引起流產。母羊沒有表現出典型症狀就突然發生流產。病程持續較長時,會表現出精神萎靡,食慾廢絕,腹部疼痛,有黏液從陰門流出,但胎盤、胎兒沒有任何異樣。通過細菌鏡檢,呈陰性。
布氏桿菌病引起的流產。 通常母羊在妊娠3-4個月左右發生流產,開始時,陰門發生紅腫,流出黃紅色液體,胎衣發生黃色浸潤,部分會覆蓋膿液或者蛋白,胎兒通常呈敗血症經過。另外,由布氏桿菌病引起的流產往往會並發子宮內膜炎,且能夠誘使不孕。該病一般採取血清學檢測能夠確診。一般來說,母羊初次感染布氏桿菌病,更容易引發流產,之後可通過免疫而康復。
弓形體引起的流產。 母羊通常在產前4-6周會由於感染弓形體而引起流產,同時還伴有死胎排出、胎衣不下。通過剖檢,發現絨毛呈暗紅色,胎盤腫脹,存在1-2mm大小的壞死灶。通過實驗室檢查,能夠看到明顯的弓形體,再結合血清學方法能夠確診。
4、防治措施
對症治療。 當妊娠母羊表現出呼吸加速、腹痛不安等現象,表明有發生流產的可能,此時可每天肌肉注射10-30mg黃體酮,連續使用5-7天,之後改成每3天注射1次,連續使用20天。當妊娠母羊既表現出流產的先兆性症狀,還伴有較多的分泌物從陰道排出,子宮頸口開張,胎囊已出或者破水,就表明已經無法抑制流產,此時要促使胎兒盡快排出體外。如果母羊已經患有子宮炎,要採取有效的治療措施,可取20萬IU金黴素、20萬IU青黴素,添加300mL生理鹽水混合均勻後灌注到子宮內,每天2次,連續使用7-10天;或者灌注O.l%的高錳酸鉀溶液進行治療。如果胎兒已經死亡且不能夠自行排出,可給母羊肌肉注射2-3mL比賽可靈注射液,刺激子宮蠕動,從而排出死亡胎兒;或者向子宮內灌注10%生理鹽水100-200mL,促使胎兒排到體外,之後再使用青鏈黴素進行治療。
疾病防治。 母羊要定期對傳染病進行檢疫,並適時進行免疫預防接種。一般來說,每年春秋季節要對母羊進行羊布氏桿菌病的血清學檢測,對於陽性羊要馬上採取無害化處理,同時給其他羊免疫接種布氏桿菌羊型5號弱毒苗或者豬型2號弱毒苗。
母羊流產的原因及預防措施
一是重視羊群傳染性疾病引起的母羊流產並嚴加防範 。
如果在母羊群內連續不斷地發生多隻母羊流產,且在羊群中不斷發生不明原因的關節腫大、跛行的羊只,正常分娩的母羊容易出現胎衣不下,同群的公羊中不斷發生不明原因的睾丸腫大等現象,則應重點考慮母羊是否因感染傳染性疾病——布氏桿菌病而流產。羊布氏桿菌病是一種人畜共患的傳染病,羊群感染後,養殖人員、獸醫等與病羊有過親密接觸的人員如果不注重防護和消毒等自我保護,也易導致人發生感染並出現與病羊相類似的臨床症狀。鑒於布氏桿菌病的危害性,如母羊群內連續不斷地發生多隻母羊流產,可提前對羊群採用布氏桿菌羊型5號弱毒苗進行免疫的同時,建議養羊場戶應及時與當地的動物疫病防控部門聯系,盡早做好檢測和診斷工作,如一旦確診母羊屬於感染布氏桿菌病而引起母羊發生流產的,應及時按照突發羊布氏桿菌病的防控預案採取果斷措施,以確保養殖人員、獸醫等與病羊有過密切接觸的人員安全。
懷孕母羊感染衣原體病引起母羊發生流產,則一般多呈地方性流行,且流產現象多發於初產母羊,而經產懷孕母羊一般表現無異常,只是在發病後期忽然發生流產、早產、產死胎和弱羔,其弱羔多在產出幾天內死亡。在羊衣原體病流行的地區,可提前用羊流產衣原體油乳型滅活苗,在母羊懷孕前或母羊懷孕後1個月內每隻皮下注射3毫升進行免疫預防(其免疫期一般為7個月)。
二是養羊場戶應加強對懷孕母羊的飼養管理。
飼喂懷孕母羊的飼草和補喂的精飼料均應力求新鮮、多樣化,尤其是幼嫩的牧草、胡蘿卜等青綠多汁飼料則可多喂。禁止給懷孕母羊飼喂馬鈴薯、酒糟和未經去毒處理的棉子餅或菜子餅,並禁喂霉爛變質、過冷或過熱、酸性過重或摻有麥角、毒草(如鬧陽花、無刺含羞草等)的飼料,以免引起母羊發生流產、難產和發生產後疾病。同時在母羊的整個懷孕期均應細心管理。具體來講,母羊配種後如養殖場戶的養殖條件許可,則應盡可能地將母羊圈養休息3~5天,母羊配種一星期至懷孕4月齡則可照常外出放牧,但不宜過度。母羊懷孕1~2月齡,由於胎兒胎盤與母體胎盤還沒有完全形成、結合,而較易引起母羊發生流產,因此在放牧時應防止母羊跑跳、急走;懷孕3~4月齡的母羊應逐漸減輕放牧強度,母羊放牧和進出欄舍要防止互相擁擠,放牧時切忌母羊走陡坡和轉急彎,以防折傷腹部引起動胎流產,同時切忌打冷鞭和猛忽間受驚嚇,天氣過冷或過熱時不可出牧,每晝夜應保證母羊有14~16小時的休息和反芻時間。母羊懷孕最後一個月應盡量避免遠牧,切忌將羊群趕到過高過陡的山坡或崎嶇不平的山崗處放牧,以防母羊滑跌,並防止母羊受狂風暴雨的侵襲,謹防引起母羊流產。懷孕母羊的圈舍應通風乾燥,光線充足,並勤清掃糞便、勤換墊草。母羊產前7~10天應及時轉入產羔房內飼養,產羔房應事先徹底清掃干凈,地面挖換新土,然後用2.5%~3%燒鹼水噴灑消毒,牆壁用20%石灰乳粉刷消毒,羊床上墊以軟短墊草,以確保母羊的安全。
三是對母羊患有急性或慢性生殖道疾病 (如母羊患子宮內膜炎)的,應在母羊發情配種之前,採取積極的治療措施。
一般可用0.1%的高錳酸鉀溶液反復清洗母羊的子宮,以促使其子宮內的黏液全部排出,對生殖道疾病病情比較嚴重的,可待母羊子宮內的清洗液排出干凈後,及時向子宮內注入抗菌消炎類葯液,並配合使用抗菌消炎類葯物肌肉注射,精心護理,以促進母羊恢復生產性能,防止母羊患生殖道疾病繼發引起流產。
四是養羊場戶如遇母羊產期未到意外地表現一些流產徵兆,如母羊表現腹痛不安,時起時卧,拱腰努責,小便頻繁,陰道內流出粘液或血水等,則是母羊發生流產動胎的徵兆表現,建議養羊場戶應及時採取緊急治療措施。其治療方法可參考如下:
①給母羊內服燒酒50~100亳升,給予輕度麻醉以抑制母羊努責和陣縮;
②母羊輕症動胎者,可肌肉注射黃體酮2~5亳升;
③如母羊因損傷性胎動不安的,則應在給母羊肌肉注射黃體酮的同時,並配以給母羊內服止痛清熱安胎散,即用酒知母3克、酒黃柏3克、川斷6克、沒葯2克、乳香3克、地榆5克、當歸5克、生地炭3克、酒黃芩6克、砂仁3克、鹿角霜6克、川芎2克、桑寄生5克、伏苓5克、台烏5克、血竭花5克、熟地6克、甘草3克,共為細末,開水沖調,童便20克為引給母羊內服;
④如母羊因血熱宮燥,陰道內流出血水,則應在給母羊肌肉注射黃體酮的同時,並配以給母羊內服薴麻根安胎湯,即用鮮薴麻根20克、仙鶴草30克、艾葉10克,煎水給母羊內服;
⑤如母羊呈現習慣性流產,為達到預防和治療的目的,可在確定母羊懷孕後,每隔半月給母羊內服一付保胎安全散,即用全當歸6克、川芎3克、菟絲子6克、炒白芍3克、川貝母3克、黃芩6克、荊芥2克、厚朴2克、艾葉2克、炒枳殼3克、羌活2克、甘草2克、黑杜仲3克、續斷6克、故紙3克,共為細末,生薑5克為引,調勻後給母羊內服。
『陸』 為什麼種羊一直配不上羔,怎麼辦
引起母羊不孕症的原因較復雜,現將幾種主要不孕症的防治方法介紹如下。
第一、飼料不足,單一,品質不良。飼料單一或不足使母羊機體太瘦。生殖機能減退或受到破壞從而造成不孕。長期飼喂某種單一飼料,營養不平衡,即使膘情很好,也可發生不孕。所以母羊配種前期應該恢復膘情。
第二、維生素與母羊發情的聯系。維生素A缺乏時,子宮粘膜以及卵細胞發生變性,維生素B缺乏時。性腺變性,發情周期不規律,維生素E缺乏時引起早期胚胎死亡或被吸收。
第三、精料過多,能量過剩,母羊肥胖。引起卵巢脂肪變性,導致卵巢機能減弱,長期不發情。發情微弱,或發情而不排卵。
第四、圈舍長期潮濕,寒冷,缺乏經常性運動。外界氣溫突然改變,光照不足,突然改變母羊生活環境等可使母羊機體新陳代謝降低,而影響母羊的生殖機能。
『柒』 母羊難產什麼原因造成的
母羊異常引起的難產:排除羔羊過大或胎位不正等因素,單純由於母羊陣縮及努責微弱引起的難產。可將母羊下垂部位向後退,以刺激子宮收縮。超過30分羔羊仍為出生,可給母羊皮下注射垂體後葉注射液2~3毫升或麥角注射液1~2毫升,或服新鮮麥角粉1~5毫克。
『捌』 母羊總是配不上怎麼辦
羊只配不上種的原因
1. 公羊精液質量不好:如配種年齡過早(波爾山羊公羊體重要70公斤以上);營養不良或過胖;生殖系統有病。
2. 配種不適時;波爾山羊排卵時間大多是在發情後期,90%的青年羊在發情開始後30小時左右排卵。75%-85%的經產母羊在發情開始後40小時左右排卵。根據有關資料,一般適宜配種時間在發情結束前5-8小時,即開始發情後平均30-35小時可開始配種,青年羊略提早10來小時,經產羊稍推遲。另外,根據發情情況的需要,可間隔5-10小時再重配1次,特別對發情持續時間長的母羊,更應該如此。
3. 母羊配種年齡過早;營養不良或過胖;生殖系統有病。
『玖』 羊難產最簡單的方法,羊難產有什麼症狀
羔羊過大或產道過窄:向產道內灌入石蠟或溫肥皂水,強行拉出羔羊。胎位不正:使母羊保持前低後高的姿勢,將羔羊推進子宮內調整後再自行生產。母羊異常:可將母羊下垂部向後推以刺激子宮,超過30分鍾羔羊仍未出生,可注射垂體後葉注射液2-3毫升或麥角注射液1-2毫升。
一、羊難產最簡單的解決方法
1、處理羊難產的方法
(1)羔羊過大或產道過窄
向母羊產道內灌入石蠟油或溫肥皂水,然後將手小心伸進母羊產道,強行拉出羔羊,拉時要隨母羊努責而拉。無法拉出的情況下,可將使用專用截胎剪對羔羊進行分解,以保母羊。
(2)胎位不正
使母羊保持前低後高的姿勢,將羔羊推進子宮內進行調整,調整過後再進行拉出或讓母羊自行生產。
(3)母羊異常
排除羔羊過大或胎位不正等因素,單純由於母羊陣縮及努責微弱引起的難產。可將母羊下垂部位向後退,以刺激子宮收縮。超過30分鍾羔羊仍未出生,可給母羊皮下注射垂體後葉注射液2-3毫升或麥角注射液1-2毫升,或服新鮮麥角粉1-5毫克。
2、羔羊的護理
(1)羔羊出生後應及時清理到口鼻內黏液,讓其能正常呼吸空氣。難產羔羊非常容易將羊水等黏液灌入鼻腔深部或肺部,可倒提羔羊進行輕甩,以促使體內黏液排出。然後讓母羊舔干或人工擦乾羔羊身上黏液,避免羔羊體溫流失。
(2)羔羊還應盡早吃上初乳,獲得母源抗體。由於難產羔羊體質一般較弱,無自行哺乳能力時,可採用人工哺乳的方式使其吃足初乳。
二、羊難產有什麼症狀
1、羊難產有哪些症狀
孕羊發生陣痛,起卧不安,回頭顧腹,時有拱腰努責,陰門腫脹,從陰門流出紅黃色漿液,有時可見胎兒蹄或頭,有時露出部分胎衣,但胎兒長時間不能產出。
2、母羊的產後護理
(1)母羊產後可用紅糖、麩皮各250克,加開水2000-3000毫升沖燙,冷至40-45℃可給母羊飲用,能幫助恢復母羊體力、補充營養以及調理腸道。在產後前7天,還應用益母草50克煮水給母羊喝,以促進惡露排出和子宮恢復。
(2)對於人工助產的母羊,應加強產後消炎。可用魚腥草注射液、青黴素、恩諾沙星混合一次肌內注射,每天1次,連用3天。
『拾』 羊不吃草解決的土辦法和用什麼葯,是什麼原因導致的
1、如天氣炎熱造成的,這時需要增強羊舍內的通風性,使空氣流通順暢,給羊降溫。2、若是感冒造成,可以在飼料中加入強力黴素或支原凈等葯物治療。一定要給羊量一下體溫看看是不是發燒,如果發燒了那肯定是不吃草的,及時給羊退燒就可以了,一邊打頭孢+柴胡,另一邊打不食太保針即可。3、胃出問題了,常見的羊胃部疾病有瘤胃積食、瘤胃脹氣、前胃弛緩、瓣胃阻塞以及胃腸炎等。
一、羊不吃草解決的土辦法和用什麼葯
1、導致羊不吃草的原因比較的多,一定要根據病因治療。比如天氣炎熱導致,這時就可以增強羊舍內的通風性,使空氣流通順暢,給羊降溫。如果是感冒造成,可以在飼料裡面加入強力黴素或支原凈等葯物治療,或者肌肉注射青黴素、鏈黴素。如果是餵食的草不夠新鮮造成的,應及時更換草料並搭配其他的草料或者飼料給羊使用。
2、當羊出現不吃草時可以給其量一下體溫,查看是不是發燒了,一般如果羊發燒了就不會吃草,這時給羊退燒即可。可以一邊打頭孢+柴胡,另一邊打不食太保針,這樣就能使羊很快恢復採食。如果羊不發燒一切都正常但就是不吃食,針對這種情況可以直接給羊灌服開食太保,這樣能使羊恢復食慾,讓它及時開口吃草、恢復反芻。
3、當羊出現不吃草時還可以檢查一下羊胃裡有沒有出問題,常見的羊胃部疾病有瘤胃積食、瘤胃脹氣、前胃弛緩、瓣胃阻塞以及胃腸炎等,當出現這些疾病時羊就不會吃草,所以一定要找准屬於哪種原因再進行治療。
二、羊不吃草是什麼原因導致的
1、喂養不當
(1)喂養不當是最常見的人為導致的原因,主要集中在喂養量上面。
(2)可能是因為喂養飼料太乾燥導致,乾燥的飼料會使羊消化的速度變慢,甚至會在胃裡結成團,導致沒有辦法消化,又排泄不出,最後羊就會停止進食。
(3)還有一種可能是養殖者過於追求育肥效果,如果給羊飼喂太多高能量飼料就會導致羊體的吸收能力跟不上喂養速度,增加胃的負擔,這時羊會長期存在飽腹感,停止進食。
2、食物霉變或單一
(1)食物霉變或單一也是由於喂養不當導致,有一些草料的內部霉變可能不會體現在外在,如果沒注意到直接餵羊,羊吃了後會出現反胃的情況,然後就會停止進食。
(2)如果給羊長期喂養單一的草料也會導致其不吃東西,長期喂養同一種食物沒有辦法滿足羊的營養需求,而且還會導致一些營養過剩,羊的健康機制就會讓羊不去進食。
(3)所以每個時間段喂養羊的食物都不同,這樣才能有利於營養補充和吸收。
3、病害
(1)羊有很多病害出現的首發症狀就是不進食,而且會伴隨一些其它的表現。
(2)比如羊慢性巴氏桿菌病在導致羊不進食的同時會出現以下症狀,眼睛或者其他部位出現充血,呼吸很急促。
(3)如果是寄生蟲,羊在不進食的同時還會出現摩擦羊圈,慢慢表瘦,脾氣變的暴躁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