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民國銀元常用鑒定方法
銀圓這種貨幣形式從西班牙、墨西哥等過傳入我國以後,在清代光緒年間才正式開始製造中國的銀圓,俗稱「龍祥」,隨後在市面上流通。我過各省的官錢局以及民間的錢庄、銀樓對銀圓的成色鑒定,大多從銀圓的色澤、聲音、重量以及打戳的方法來綜合考查,並總結出一套系統的,並有中國特色的鑒別真偽方法。
一、看成色
真銀圓的成色一般含銀量都在90%左右,達到此含銀量的銀圓,色澤潤白柔和;擦去污銹後,有很強的光澤。而成色底的銀圓或假銀圓,色澤暗淡,含紅銅的銀圓帶微紅色,含黃銅的銀圓帶微黃色,含白銅的銀圓帶微青色,含鉛的銀圓帶灰黑色,含鋅的銀圓帶青灰色。
二、聽音韻
真銀圓敲擊後發出的聲音純正婉轉、柔和,感覺沉穩。含銅量高的假銀圓,敲擊後發出的聲音尖高,含銅鍍銀的假銀圓聲音尖銳短促,含鋅量高的假銀圓聲音脆而響,夾銅或夾鉛的假銀圓聲音呆滯而沒有轉音,挖補的銀圓聲音低啞或成「啞版」。
三、用比重法測試
白銀的比重10.5克,低於黃金、白金比重,而高於銅、鉛、鋅等其他普通金屬的比重。一枚光緒元寶庫平七錢二分的銀圓,一般重量都在25.5克至27克之間,一兩銀圓的重量為36克,真銀圓的誤差不會超過0.4克。而假銀圓的都摻入了較大比例的銅、銀、鋅等其他金屬;知道了不同金屬的比重,只要用同等體積的假銀圓與真銀圓比較一下,用手指輕輕一掂,就會發現假銀圓輕,真銀圓重。用天平稱稱,假銀圓比真銀圓輕2至5克
2. 如何鑒定銀的純度
怎麼辨別銀的純度,銀飾品雖然不算貴重,但也有真有假,盡管這種現象不是普遍存在,但消費者還是應該掌握一些鑒別銀首飾的方法。消費者購買的時候可以通過銀的物理性質進行檢驗,通常用的檢驗方法有:
1、看首飾顏色:純度愈高,銀色愈潔白,首飾表面看上去均勻發亮,有潤色。如果含鉛,首飾會呈現出青灰色;如含銅,首飾表面會顯得粗糙,顏色沒有潤澤感。
2、掂首飾重量:白銀密度較一般常見金屬略大,一般地講: 「鋁質輕、銀質重、銅質不輕又不重。」因而掂掂重量可對其是否為白銀做出初步判斷。若飾品體積較大而重量較輕,則可初步判斷該飾品屬其它金屬。
3、查硬度:白銀硬度較銅低,而較鉛、錫大,可用大頭針劃首飾不起眼的地方進行測試,如針頭打滑,表面很難留下痕跡,則可判定為銅質首飾飾品;如為鉛、錫質地,則痕跡很明顯、突出;如實物留有痕跡而又不太明顯,便可初步判定為白銀首飾飾品。
(2)老銀元含銀量的檢測方法擴展閱讀:
現在說的銀首飾一般都是925銀飾。925銀首飾是含量為92.5%的純銀再加入7.5%的合金,加入合金為的是讓銀的光澤、亮度和硬度都有所改善。國家首飾質量監督檢驗中心解釋說,國家標准規定990銀、925銀、800銀都可以用來做銀首飾。
而且自從1851年蒂芬妮推出第一套含銀量為92.5%的銀首飾後,925銀便開始流行,所以目前都以925作為鑒定是否為純銀首飾的標准。925銀首飾經過拋光後呈現出極漂亮的金屬光澤,而且也具有了一定的硬度,能夠鑲嵌寶石,做成中高檔首飾。
銀元鑒別首先看重量,然後看外觀包漿 圖案 字體 特別是內外齒等綜合評定
希望能幫到你
個人見解不對勿怪
4. 怎樣測銀元的含銀量
其當鋪,有專業人士幫你測量和估價,可能會花一些小錢。
5. 如何鑒定銀元是否含銀以及含銀量!謝謝
咨詢記錄 · 回答於2021-10-31
6. 銀元的鑒定方法
真銀元的特點主要是聽聲音脆而洪亮,有音韻,互擊有餘音產生,反之則偽;看其幣面顏色潤白,圖案自然清晰,色澤細膩豐富。當然真正細致鑒定的過程可歸納為四個方面:聽聲音、看外形、稱重量、定成色。
聽聲音。這是銀元鑒定的主要方法。凡成色高的銀元,聲音一般較柔和悅耳。不足成色的銀元,因含銅量高,聲色嘶啞、短促而又渾濁。假銀母音長尖高或低悶。
聽聲音一是靠「敲」,以左手拇指尖和中指尖輕輕捏住銀元的中心,用右手持另一枚銀元敲擊其邊緣,聽其聲音進行鑒定,先把不正常的和可疑的銀元挑出來,再行鑒別。二是靠碰,用右手拿一定數量(8至25枚左右)的銀元,向下45°斜滑至左手,聽其碰撞發出的聲音,並結合圖案、花紋來鑒定。
(6)老銀元含銀量的檢測方法擴展閱讀
其他版本銀元鑒定:
1,銅質銀元:這種銀元的形態、大小、圖案完全與真銀元相似,但它是以銅為主體製造出來的,因為銅質堅硬造成圖案粗糙模糊,雖然外表鍍銀,但一磨擦,即現出銅的本質,敲擊出來的聲音比真銀元尖亮,並伴有哨聲。
2,鉛質銀元:是以鉛充銀、外為銀皮內夾鉛質之銀元,圖案與真銀元基本上沒有差別,但敲擊出來的聲音比較厚實,發悶,陰沉而帶嗒音,用火烤熱,隨之變形,鉛即流出。
3,夾餡銀元:它的外層包裹兩層銀皮,銀層比較厚,磨擦一般不易磨出痕跡。這種夾餡銀元是假銀元最為常見的一種,內夾銅、鐵、鋼、鉛、鋅、錫等多種成分,敲擊出來的聲音厚實、短促沉悶,沒有轉音,重量比真銀元輕,通常不足25克。
7. 如何鑒定銀元是否含銀以及含銀量!謝謝
現在的古機制銀幣鑒定專家不專,讓人心寒!
我看過李彥君等磚家們對古機制銀幣鑒定的視頻,說實話,他們對古銀幣還真是不懂,他們所謂的鑒定純屬忽悠!(就是當著他們本人和媒體的面,我也要這么說)。
其實古機制銀幣鑒定的最關鍵點取決於與幣面一次鑄壓成型的外邊齒工藝,即:真品機制銀幣外邊齒屬擠壓進模並與幣面整幣一次鑄壓成型(此技術是當時官方鑄幣國家機密,因齒槽是兩頭高中間低的凹槽,如果整幣一次鑄壓,邊齒擠壓進模後,仿者無法實現脫模,故至今仍沒有任何高仿能夠做到!),真品銀幣每一枚邊齒均由多種精湛的鑄壓齒形共同組成,壓力十足,過渡自然;由於大型機床沖壓齒端存在隨機成型的特點,齒端壓縫隨機柔和卻不統一,整體規整,但形狀細節卻又存在差異;外邊齒與幣面過渡弧面堅實圓潤,線條自然流暢,鑄壓成型特徵明顯,沒有任何二次加工痕跡;主齒夾齒均屬擠壓進模成型,堅實飽滿,光滑圓潤!整幣一氣呵成,渾然一體!要著重強調的是:機制銀幣所有二次加工邊的做法其實都是仿品工藝,所有齒肩銼邊齒都是假幣無疑,所謂「滾邊」的說法更是荒唐至極!
李彥君等磚家們每次所謂的鑒定往往是本末倒置,捨本逐末!把機制銀幣外邊齒與幣面屬一次鑄壓成型這個最關鍵點給忽略掉(我認為其實他們根本就不懂官方機制銀幣的鑄造工藝,更談不上分辨真假,裝腔作勢而已!),還在用早已過時的老方法,從幣的材質、包漿、記載、幣面圖案、字體,幣面壓力等來做所謂的判定,然而隨著當今仿製工藝的提升,這些所謂的特徵其實已經是當代高仿品所能做到的,對古機制銀幣真假的鑒定已經失去了實際意義,更不能把它們拿來作為鑒定真假的鐵定依據!磚家們墨守成規,不與時俱進,還在使用這些已經過時的傳統方法來進行銀幣鑒定,得出的鑒定結論自然是不準確的,不科學的,站不住腳的!希望收藏愛好者們自己要做足功課,不要被磚家們忽悠,錯失真品而誤藏仿品!
要特別強調的是:不是穿唐裝上電視的就一定是真正的專家!
8. 怎麼鑒定古銀幣
真假銀幣的鑒別 時下,收藏各種錢幣古玩已成風潮,就清朝及民國銀幣而言,上到幾十萬元一枚的珍品,下到價值幾元的銀毫,仿造的假幣無所不有,所用材料也各不相同,讓人防不勝防。下面列舉真銀幣及幾種假銀幣的不同之處,略供參考。 真銀幣為白里透亮,質軟,有延展性,撞擊時聲音清脆悅耳,版面平滑,邊道勻稱,圖文自然大方,且有流通磨損的痕跡。存放於家中的銀幣有堅硬細密的古黑色,埋入地下的會生些不規則的堅硬綠銹。偽造的黑色及綠銹用沸水煮泡即會褪盡,很容易分辨。 20 世紀70年代末,兩廣及福建、湖南山區所鑄錳鎳合金假銀幣幾乎遍及全國城鄉,此幣工藝粗糙,砂眼多,含顆粒,厚薄不勻,較輕,時間略長易變黑但又在石灰牆上又畫不出黑色,是唯一會摔碎的假銀幣。到了20世紀80年代初期,銅鎳合金鍍鎘製成的假幣工藝有所進展,圖文有較模糊和立體感太強兩種,邊齒基本勻稱但不自然,有銼刀痕跡,無使用磨損及舊色包漿,聲音尖高,表層電鍍磨去後出現淡黃色,這兩種假幣已基本退出市場,但仍有些縣城小攤把其當真銀幣賣。 第三種假銀幣面世於10年前,材料為鎳鋅合金,顏色黑亮,發鉛黑光,在石灰牆上能反復畫出黑線,聲音同樣尖高,略比銅鎳合金沉悶,做工往往有一面較逼真,齒邊雖勻稱但較生硬,肉眼也能看出些砂眼、斑痕及銼刀加工過的痕跡,目前此幣在省城錢幣攤還能見到。 近期,市面上又有一種製作較為精良的鎳鎘釩合金假幣,除去少許砂眼,版面較平滑,寡白色略有光澤,音尖、質硬、略輕,立體感太強,圖文欠神韻,且有銼痕。 真銀壓制的偽幣最難識別,近年產於廣東、湖南一帶,銀質優良,色偏白,重量基本一致,26-27克左右,因壓力不足,偏厚,邊牙有模糊處,邊齒均勻但不自然,圖文相對清晰,但同樣免不了些許砂眼,用放大鏡觀察,圖案及文字雖較逼真,但空白處版面不太平滑,無自然流通磨損的痕跡及古舊色包漿。 另一種改字、加字的普通銀幣往往使有些老手也會一時忘乎所以,即普通袁像幣加英文的簽字版;加「甘肅」二字及打瑞金產「蘇維埃」三字;孫像開國紀念幣六角星改五角星及英文和數字錯版幣等。其實以上銀幣兩個版面本有圖文差異,改制方法為先鏟去多餘的,後焊上點銀再刻字。字跡略欠神韻,有刀痕,且會破壞周圍版面,洗後塗上水彩綠色較易發現刀痕破綻。 清朝及民國時的假幣又大致分為三種:一是銀匠憑空臆造幣,如慈禧等部分紀念幣。二為清末錢幣工人後來製作的偽幣,其中極少部分原模後鑄的倒還有些價值,至於重新雕模壓制幣,雖然同為純銀所鑄,情況則為兩碼事。此幣經過長期流通,有磨損痕跡及舊色包漿,從材料及新舊方面看無法辨認,容易矇混過關,只能從圖案及文字上下功夫了。第三為民國時期民間常見的鍍銀銅元,電影上常見舊時商人用指尖捏著銀元,放在嘴邊猛吹一下,即置於耳邊聽聲音以辨真偽,如今所鍍一層薄銀已褪,露出鑄工基本精良的黃銅、紅銅幣,磕磕碰碰且磨損較嚴重,往往會使人誤認為是試鑄為數不多的銀模銅樣幣。 現將幾種常見的假銀幣的主要特徵介紹如下: 銅版銀幣:它的形態、大小、圖案完全與真銀幣相似,但它是以銅為主體,圖案粗糙,在石頭上磨一下,即出現銅的本質,敲擊出來的聲音尖亮而有哨聲。 鉛版銀幣:以鉛充銀,是外為銀皮內夾鉛質之銀元。其花紋與正常銀元無異,但聲音較厚、發悶,陰沉而帶嗒音,以火烤之,鉛即流出。 夾版銀幣:它的外層包裹兩層銀皮,銀層較厚,磨擦一下一般不易磨出痕跡。這一種稱夾心銀元,是假銀幣最為常見的一種。內夾銅、鐵、鉛等多種成分,其聲音實短、沉悶且無轉音。 改小銀幣:嚴格說來這一種還不算是假銀幣,只是重量有所減少。這種銀幣是將正常銀元之齒銼平、改小,然後獲取細毫碎銀。一般只要對照一枚足重的真銀元即可判別。 砂版銀幣:這種銀幣表面粗糙,圖像模糊不清,重量在20克以下,系翻砂版,用力向地上一砸,即刻碎裂,碎裂面呈淺灰色。目前市場上見到的假「袁大頭」銀元多數屬於這一種類型。 洗版銀幣:亦稱洗澡版,是將正常銀元以硝酸蝕去一層銀,以此竊去一部分銀質,其特點是圖案模糊或有浮白色,發音微慢,嚴格說來這也不算是真正的假銀幣,但重量有所減少,已不足25克,如作為一枚藏品來說,其品相已不完整,收藏價值也就大打折扣。 私版銀幣:是私人鑄造的銀元。袁大頭幣、孫中山開國紀念幣、北洋造龍洋幣均有之,這種偽錢主要是從台灣的錢幣市場上販運來的,民國時期在海南島鑄造,因此又稱做瓊版銀幣。其共同特點是,聲音尖高,質量低劣,銀的成色不足80%。 鍍銀銀幣:表面光滑,圖案清晰,精細,成色也逼真,與真銀幣一模一樣,表面鍍銀的,從形象上與成色上看是難以鑒別的。其重量一般是20———22克,雖然精工細做,但金屬的比重無法與真銀平衡,所以只要稱一下重量就能原形畢露。真銀幣雖然在流通過程中有所磨損,但不會低於25克(標准重量是26.6克)。 改版銀幣:這種銀幣一般收藏愛好者無法用肉眼鑒別,無論敲聲或測試銀幣成色,或看包裝均是舊制。唯一方法是依靠高倍放大鏡鑒別,細看每個字體的跡縫,是否留有刀痕跡,如有刻刀痕跡就是改刻的。這種做偽的方法是把真銀幣原有的字體用刀刻或挖掉,然後將特製銀字粘貼上去冒充傳世銀幣,牟取暴利. 近年來,老銀元在古玩市場上很受人們歡迎,價格持續上升,如錢幣交易市場里最為常見的「袁大頭(民國三年版)」已從年初的50多元漲到了目前的180餘元。但市面上仿製的假銀元也有不少,人們一不小心就會上當。鑒別真假銀元有如下方法: 1、聽聲音。就是利用銀元相互撞擊發出的聲音來辨別。用一個指尖向上輕輕頂住銀元的中央,用另一枚銀元撞擊這枚銀元的邊緣部位,發出的聲音輕脆,柔和,是真銀元。如聲音發尖而高,帶有銅聲,是含銅很多的低成分假銀元。如聲音低而嘶啞,周邊不一致,就是包皮、挖補的假銀元。一般假銀元的聲音多半尖短而低悶。 2、看外形。看外形結構,注意觀察銀元的顏色、花紋、圖案、大小、厚薄等是否正常,有無經過酸洗、銼邊、包皮、挖補的痕跡及是否私版銀元等不正常現象,一般來說假銀元的直徑比真銀元稍小些,只要用同等體積的假銀元與真銀元比較一下,即可辨出真偽。 3、驗邊齒。由於真銀元是機製版 其邊齒細致勻稱,規整劃一;假幣的邊齒粗糙,參差不齊,有的還有局部修銼的痕跡。只要細心,肉眼還是比較容易分辨的。如真的「袁大頭」邊齒的兩條粗齒里有一條細齒 而假「袁大頭」的細齒則模糊不清。 4、稱重量。銀元的標准重量應是26.5克,成色88%。正常的銀元經過流通磨損後,重量也應達到25.8克。凡是重量低於25.8克、成色低於84%的,不是洗版、銼邊、包皮、挖補銀元,就是假幣。 5、酸檢驗。在銀元上滴上一滴硝酸,看氣泡,7綠8黑95白。總之,鑒別真假銀元應記住這句口訣:「掂重、觀色、滴硝酸,輕輕碰擊聽聲音光聽聲音並不能斷定是否是真銀元。」周新耀告訴記者,以往影視劇中,兩個手指上下拿著銀元中心點,用嘴一吹,隨後放在耳邊一聽便斷定真假的方法並不十分准確。因為據他多年的錢幣收藏經驗,任何的金屬薄片,只要拿捏到位,都能吹出聲響來。 在真假銀元的鑒定上,除了聲音,還要從白銀成色、重量、色澤以及一些舊時錢庄的戳記等幾個方法來綜合考查。 看成色。真銀元的成色一般含銀量都在90%左右,達到此含銀量的銀元,色澤潤白柔和;擦去污銹後,有很強的光澤。而成色低的銀元或假銀元,色澤暗淡並有偏色現象,如摻銅的銀元帶微紅色或微黃色,含鉛、鋅的銀元帶灰黑色。 聽音韻。周新耀說,老銀元用手指托其中心點,敲擊後發出的聲音純正婉轉、柔和,感覺沉穩,好比男高音。而一些新制的假銀元,即便為全銀打造,但敲擊後發出的聲音尖高,猶如女高音。一些銅、鋅量高的假銀元聲或音脆而響或音質呆滯而沒有轉音。但要注意因某種原因,一些經火燒、或受鹽鹼等地理環境所影響的真銀元,也會出現音質低啞或成「啞版」現象。這就需要從其他幾個方面進行考證。 測比重。白銀的比重低於黃金、白金,而高於銅、鉛、鋅等其他普通金屬的比重。一枚光緒元寶庫平七錢二分的銀元,一般重量都在26.5克至27克之間,庫平一兩銀元的重量為33克,真銀元的誤差小。只要用同等體積的真銀元與假銀元進行比較,真假立現。 驗邊齒。銀元機制的邊齒細致勻稱,規整劃一,偽幣的邊齒粗糙,參差不齊,有的還有局部修銼的痕跡。只要細心,肉眼還是比較容易分辨的。另外,很多假銀元都是「翻砂」製作的,如遇到文字、圖案模糊,質地又偏輕的要當心。 查磨損。銀元經過長時間的流通,自然生成的磨損擦劃痕跡是沒有規律可循的,作舊的偽品表露的是人工行為和機器行為的有規律的磨損面和擦劃痕。 最簡單的辦法就是持多個同類別的真銀元,然後對照著用放大鏡仔細觀察,假銀元就無跡可遁。周新耀認為,收藏銀元,還需認識年號、發行機構、版別等。同一版別不同年號價格相差很大。同時要在保「真」的基礎上求「精」,選擇一些市場流通量少、品相好的精品,提高自己的收益率。
9. 怎麼檢驗銀子的純度
查硬度:白銀硬度較銅低,而較鉛、錫大,可用大頭針劃首飾不起眼的地方進行測試,如針頭打滑,表面很難留下痕跡,則可判定為銅質首飾飾品;如為鉛、錫質地,則痕跡很明顯、突出;如實物留有痕跡而又不太明顯,便可初步判定為白銀首飾飾品。
銀是古代就已知並加以利用的金屬之一,是一種重要的貴金屬。銀在自然界中有單質存在,但絕大部分是以化合態的形式存在於銀礦石中。銀的理化性質均較為穩定,導熱、導電性能很好,質軟,富延展性。其反光率極高,可達99%以上。有許多重要用途。
(9)老銀元含銀量的檢測方法擴展閱讀:
銀可以被高濃度的氯離子絡合生成二氯合銀絡合離子,但由於配離子不夠穩定,對反應推動力不是很大,因此反應進行十分困難。
銀不易與硫酸反應,因此硫酸在珠寶製造中,能用於清洗銀焊及退火後留下的氧化銅火痕。銀易與硫以及硫化氫反應生成黑色的硫化銀,這在失去光澤的銀幣或其他物品上很常見。銀在高溫下可以和氧氣反應,生成棕黑色的氧化銀(常溫也可反應,但速度很慢)。
在溴化鉀(KBr)的存在下,金屬銀可被強氧化劑如高錳酸鉀或重鉻酸鉀侵蝕;這些化合物在攝影中用於漂白可見影像,將其轉化為鹵化銀,既可以被硫代硫酸鈉去除,又可以重新顯影以加強原始的影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