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為什麼我學滑板的ollie時,一跳起來滑板都往後滑,人差點就摔倒了
在滑板跳躍時,我們常常遇到這樣的問題:當滑板一離地,滑板便往後滑,而人則面臨摔倒的風險。這是因為人在跳躍前滑板的前部通常會有一個向前的速度,而人自身則會因為慣性繼續向前移動。
根據物理學原理,人向前的慣性確實會比滑板要強,因此在跳躍時,滑板會向後滑動。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滑板愛好者們通常會採取一種技巧,即在跳躍瞬間,將滑板的前部抬起,而後腳則輕輕壓住滑板的後部。
不過,需要注意的是,壓住滑板的力度不能過大,以免影響滑板的平衡。正確的技巧是,要在跳躍的同時,讓前腳抬起滑板前端,同時後腳適度壓住滑板後端,這樣可以保持滑板的穩定,避免因為慣性過大而導致摔倒。
這項技巧不僅要求滑板者有良好的平衡感,還需要一定的練習來掌握。通過反復練習,你將能夠更好地控制滑板的運動軌跡,即使在跳躍時也不會輕易摔倒。
總之,滑板跳躍時滑板向後滑的問題,主要是由慣性和滑板本身的重量分布造成的。通過正確的技巧,我們可以有效地控制滑板,使跳躍更加平穩、安全。
B. 物理慣性的問題,滑板,木塊什麼的。。。
一定向右倒或者向右滑動。(當然也有可能像他們說的晃動,不過這里先不考慮啦..)
1.從慣性的角度看,就是物體有保持原有運動狀態不變的屬性。
(下面兩個純屬從其他的角度解釋慣性的存在)
2.從動量的角度看,物體原本具有向右的動量,而滑板突然停止後,木塊這部分動量(mv)仍然存在,所以繼續沿動量的方向(原有速度v的方向)運動,然後受到摩擦力f作用(與v方向相反),受到摩擦力的沖量為ft,經過時間t以後ft=mv,此時木塊停止運動。(假設滑板足夠長使木塊沒有落下)
3.從動能的角度看,滑板停止後,木塊原有動能1/2mv^2不變,此時只受到與運動方向相反的摩擦力f作用(忽略空氣阻力),滑動距離s以後,1/2mv^2=fs,木塊停止運動(同樣假設滑板足夠長)。這時候的s這樣求:加速度a=f/m,木塊滑動時間t=v/a,滑動距離s=vt-1/2at^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