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跳一跳摘桃子什麼原則
跳一跳摘桃子體現的是循序漸進、量力而行的教育原則。這一原則強調讓學生經過自身的努力,自主地獲得知識,形成能力。以下是關於這一原則的具體解釋:
循序漸進:這一原則要求教育過程應按照學生認知發展的順序逐步進行,由易到難,由簡到繁。就像摘桃子一樣,學生需要通過不斷的努力和跳躍,才能逐漸摘到更高處的桃子,即掌握更深層次的知識和技能。
量力而行:它意味著教育任務、內容和方法的選擇應考慮學生的實際能力和發展水平。教師不應給學生設置過高的目標,以免他們因無法達到而感到沮喪;同時,也不應設置過低的目標,以免他們缺乏挑戰和成長的動力。跳一跳摘桃子正是要求學生根據自身的能力,通過適當的努力達到目標。
實踐意義:
這一原則與維果斯基的最近發展區理論相呼應。最近發展區理論指出,學生的發展有兩種水平:一種是學生的現有水平,指獨立活動時所能達到的解決問題的水平;另一種是學生可能的發展水平,也就是通過教學所獲得的潛力。教學應著眼於學生的最近發展區,為學生提供帶有難度的內容,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發揮其潛能,超越其最近發展區而達到下一發展階段的水平,然後在此基礎上進行下一個發展區的發展。
在教學實踐中,教師應遵循循序漸進、量力而行的原則,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設計教學任務和活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動力,幫助他們全面發展。同時,教師還應扮演好促進者和幫助者的角色,指導、激勵和幫助學生不斷挑戰自我,實現自我超越。
Ⅱ 跳一跳,摘桃子
「跳一跳,摘桃子」是對最近發展區理論的形象比喻,也是我們在教學中熟知的一個原理。
最近發展區理論是由前蘇聯教育家,心理學家,文化歷史理論的創始人維果茨基在20世紀初提出的兒童教育發展觀。
他認為學生的發展有兩種水平:一種是學生的現有水平,指獨立活動時所能達到的解決問題的水平;另一種是學生可能的發展水平,也就是通過教學所獲得的潛力。兩者之間的差異就是最近發展區。教學應著眼於學生的最近發展區,為學生提供帶有難度的內容,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發揮其潛能,超越其最近發展區而達到下一發展階段的水平,然後在此基礎上進行下一個發展區的發展。
這個理論極大的肯定了教學在兒童發展上的作用,但是要注意幾點,首先教學要走在發展的前面,不要等孩子學會了20以內的加減法才去教;其次要注意教育的最佳期限。
在最近發展區內,成人或是同伴的幫助的實際形式是多樣的:如用模仿的方法示範、列舉實例、啟發式提問、由成人進行監督,以及最重要的-作為發展的積極因素的集體活動等。"最近發展區"理論給我們提供了一條理解兒童發展的途徑,其蘊涵的重要思想是:兒童的發展主要是通過與成人或更有經驗的同伴的社會交往而獲得的。維果斯基說:"如果兒童在最近發展區接受新的學習,其發展會更有成果。在這個區內,如能得到成人幫助,兒童比較容易吸收單靠自己無法吸收的東西。"
維果茨基的"最近發展區",主要是就智力而言的,其實在學生心理發展的各個方面都存在著"最近發展區"。教師應該圍繞"最近發展區"大做文章,通過練習簿、周記、作業本、期末鑒定、書信等載體給學生寫評語,讓學生看到成功的希望,明確努力的目標,獲得前進的動力,一步一步地發展自己,一點一滴地完善自己。
以素質教育為背景的我國當前教學改革則倡導面向全體學生,使學生全面發展的現代發展式教學觀。這一觀點認為,教學的本質是激勵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幫助學生全面發展。而維果斯基的最近發展區理論所倡導的教學觀恰好與之暗合。維果斯基的最近發展區理論認為,學習與發展是一種社會和合作活動,它們是永遠不能被教給某個人的。它適於學生在他們自己的頭腦中構築自己的理解。而正是在這一過程中,教師扮演著促進者和幫助者的角色,指導、激勵、幫助學生全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