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如何提高自己的語言表達能力
這個問題:
1,多累積些詞彙。
2,表達前想清楚自己打算說什麼。
3,如果存在心理方面的障礙,需要自己用某些法子去克服!類如有些人會假象個交流對象降低自己的怯場心理。
4,不,不,不然然,就就說不清了了!
2. 語言能力包括哪些方面
言語能力是個體在與他人交往時運用語言工具順利進行信息傳遞的一種心理條件。它包括聽、說、讀、寫四個方面。研究和實踐表明,人的語言能力是在言語的生理素質基礎上,通過與成人的交往活動或接受系統的教育而習得和逐步發展起來的。如何提高語言能力:
1、巧用圖畫,形象表達;插圖和圖片色彩鮮明、形象生動,感染力強,容易引起學生情感上的共鳴。這種看圖說話訓練,對理解能力、思維能力,以及口語表達能力的培養,都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2、感悟重點,個性表達;感悟語言,就是要抓住文中重點部分和關鍵語句反復涵詠、體會、揣摩、品味。如抓「題眼」,能感悟文章的主旨;抓中心句段、過渡句段、重點難點並大膽地說出自己獨特的體悟與感受,形成個性表達。
3、形式模仿,遷移表達;從文中悟出說寫規律,從而使不拘一格、精彩紛呈的語言表達變得有章可循。從最簡單的訓練內容,如仿詞、造句、換詞、仿說句子,到稍難一些的常用句式、構段方式、仿寫片段的練習,再到模仿整篇文章的結構、敘述說明的方法練習等,由簡到繁、由易到難地進行訓練。在訓練中,思維被激活,興趣提高了,想像豐富了,表達能力實現了由簡單的操作到復雜的模擬遷移和創造,提高了語言表現力,實現了運用語言文字能力的飛躍。
4、想像情境,拓展表達;通過拓展想像訓練,學生的思緒能夠自由飛翔,表達的內容和形式也精彩紛呈。
3. 如何培養小學生數學語言表達能力課題研究方案
學齡兒童在進入小學學習後,以往形成的口頭語言表達能力已經不能適應學校學科學習的要求,他們在課堂上想說卻說不清、甚至不知如何表達自己思維的過程,這些語言表達的障礙影響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興趣。作為一線教師的我們也常常能夠感覺到一些孩子的思考問題的方法是正確的、高效的,但其他聽眾,包括教師在聽完孩子的表達後卻一頭霧水,不知所雲。這些情況說明了孩子的語言表達問題已經影響了孩子學習的質量。數學學科學習困難的學生有很多就是由不敢說、不會說開始的,以至後來不願想、不願參與小組討論、不願承擔大組發言等等。孩子語言表達能力的培養將會幫助學生掃除說話的障礙,使學生敞開心扉,正確表達自己的思維和想法,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和積極性。
一、課題的提出
1、是新課標的體現。
在提倡素質教育的今天,小學數學教學中,如何最大限度地開發學生的潛能,使學生盡快掌握怎樣學,即具備學習能力是小學數學教師當前急需解決的迫切任務,而培養學生的數學語言表達能力是一個重要的方面。我們知道數學語言表達對低段尤其一年級學生來說處於啟蒙階段,這一階段是培養和發展兒童數學語言的最好時期。課程改革以來,小學數學語言口頭表達能力的培養越來越受重視。一年級教材裡面安排了許多「說」的內容,以「說」來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促進學生的思維發展,這正是新課程改革後的一大特點。但是,對於低段學生來說,他們很難用簡潔、准確、清楚的語言表達。他們習慣以講故事的形式慢節奏地講,語言表達重復、羅嗦、拖沓現象嚴重。所以,在低段的數學教學中就應嘗試著教小朋友學會用准確的數學語言表達,幫助剛起步的學生把想清楚了的問題說清楚。
2、是順利開展好合作交流一大關鍵。
課改的今天,「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動手操作」在我們的課堂上已經在嘗試。「在數學教學中必須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能動性,增強學生的參與、交流、合作意識。」我們也努力在實現,那麼在實現這一改革中,作為在學生進行參與、交流、合作時的思想載體——語言就變得更加重要。但是,我們發現學生在合作交流時,都是幾個尖子生爭相發言,絕大多數學生卻變成了光聽不說的「機器」,即使被迫發言也是吞吞吐吐,聲音很輕,表述自己意見時,語言羅嗦、詞不達意、條理不清、疙疙瘩瘩,有的乾脆站立不語。特別是農村小學(包括我校)教學中都出現了這種較為普遍的現象。如果一開始不引導好,就這樣繼續下去,我想將會影響到相當一大部分學生的發展。
3、是學生思維發展的需要。
數學是思維的體操,語言是思維的外殼,絕大多數學生口頭表述能力的高低與思維能力的強弱呈正相關。著名科學家愛因斯坦曾經指出:「一個人的智力發展和他形成概念的方法,在很大程度上是取決於語言的。」課堂教學活動中,學生的口頭表述,是教師獲取教學反饋信息的重要來源,也是教師調整教學策略的主要依據。
4、是現代社會的需求。
隨著素質教育的不斷推進,社會的不斷發展,人們的相互交往更需要直接的口頭語言交流(如:經商談判、招工面試等)。從素質教育的要求和新課程的理念來看,從小培養學生口頭表達能力,將對其一生產生重大的影響。
綜上所述,我確定研究課題《小學低年級數學語言表達能力的培養》。
二、課題的界定及理論依
心理學研究表明:語言是思維的外殼,也是思維的結果。語言是溝通與理解的載體。一方面學生的感覺、知覺是用語言概括的表達出來的;另一方面學生通過語言活動表達自己的思想,並且調節自己的思維和行為。學前兒童在與成人的交流過程中,已經初步培養了語言表達的能力。但在入學以後,各科的學習都向學生提出了進一步掌握語言表達的要求。數學語言有著簡潔性、條理性、抽象性、精確性等學科特點,與學前生活中的對話語言有著很大的區別。新的發展需要與孩子原有的表達水平產生矛盾,這就使語言表達能力的培養成為數學學習的必然,學生數學語言表達能力的高低直接影響著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的提高,以及初步邏輯思維能力的發展。
三、課題研究的目標
通過課題研究,在了解了低年級孩子的語言表達水平的基礎上分階段通過不同的途徑對孩子進行數學語言表達的完整性、條理性、簡潔性、抽象性的訓練,逐步改善學生想得出說不出或說不清楚的狀況,並以次促進學生思維水平的發展。
本課題的研究以以人為本的科學發展觀和主體教育的理論為理論依據。以低年級學生語言表達水平為基礎,關注學生在數學課堂上發言時出現的種種問題,從生活經驗引導、從小組學習中挖掘、鼓勵多種形式的表述,積極探索小學生數學語言表達能力的訓練方法與途徑,努力避免數學語言訓練障礙的產生。
四、課題研究的內容
1、低年級學生語言表達的特點
2、低年級學生數學語言表達困難原因的分析
3、培養低年級學生數學語言表達能力的方法
4、概念、解決實際問題等教學的典型案例。
五、課題研究的過程與方法
課題開展將以平時的教育教學為主陣地,在課堂上通過傾聽、示範、師生交流、生生交流等途徑,了解學生語言表達能力的現狀,並通過恰當的方法引導啟發學生用最合適的數學語言表達自己的數學思維過程,探索提高學生數學語言表達能力的策略、方法和途徑,本課題研究可以分以下三個階段:
1、 前期准備階段(2010.9-2010.10)
查找相關理論書籍,利用網路搜集與學生數學語言表達能力有關的資料或案例,了解認識課題的研究價值,明確研究的方向,形成研究方案。
2、 實施研究階段(2010.10-2010.11)
在理論依據的基礎上開展實踐研究,運用調查法和談話法了解低年級學生在課堂上數學語言表達的現有水平,以及存在的主要問題,搜集數學語言表達中出現的各種常見的問題;結合典型案例探究低年級學生數學語言表達的特點,積極探索培養、提高低年級學生數學語言表達能力的有效方法。
3、總結、結題階段(2010.11-2010.12)
對研究材料進行收集整理,對研究過程進行梳理和反思,撰寫課題研究論文,完成結題工作。
六、課題研究的創新之處
低年級學生年齡較小,語言表達的能力處於最初級的對話語言階段,對詞彙、語法的認識也是無意識的、不完整的。研究者希望通過對兒童心理的分析,從當今兒童語言發展的現狀入手,探討培養和提高低年級學生數學語言表達能力的策略。以此促進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使得課堂教學能更好的發揮學生主體的特點。
七、課題研究的預期成果
1、研究論文。
主要闡述小學低年級學生在數學語言表達方面經常出現的問題,針對問題從兒童心理發展和語言培養方法方面分析原因, 再制定出相應的對策和培養方法。
2、研究案例。
通過對個別學生的針對性指導,了解學生個體語言表達能力提高的狀況,從中不斷探索提高數學語言表達能力的不同對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