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如何鑒別中葯材
中葯材種類繁多,葯用部分不一,鑒別時觀察的方法和重點也不完全相同。現將中葯材各部位鑒別時的注意要點簡介如下:
一、 根(根莖)類:
應注意觀察其大小、形狀(如南沙參圓錐形、蘿卜圓柱狀、半夏球形、大黃塊狀);表面特徵(如顏色、平滑或粗糙、有無裂紋、皺紋及皮孔等);質地(如附子堅硬、黨參柔韌、黃芪纖維性、貝母粉性);氣味(如當歸芳香微甜苦、一見喜極苦);斷面(這對鑒別起重要作用,如單子葉植物根有明顯髓部、雙子葉植物根常見菊花紋而無髓部、根莖類往往有油點等)。
二、 莖木類:
應注意觀察其形狀(通常圓柱形或方柱形,如紫蘇梗呈現扭曲如雞血藤),表面(草質莖乾燥時多皺縮、木質莖多平滑如桑枝、有的節部膨大如接骨金栗蘭。此外,觀察皮孔,芽痕及殘存枝條等);質地、斷面(草質莖多中空輕松,易折斷,纖維性,如麻黃;木質莖多堅硬,有放射狀射線或年輪,如木通等),氣味(如桂枝香辣)等。
三、 皮類(包括根皮及干皮)
:應觀察其形狀(如黃柏板狀、厚朴捲筒形;外表面(如丹皮平滑、地骨皮鱗片狀,此外看皺紋,皮孔等);內表皮(一般較平滑,顏色較深);斷面(如桂皮顆粒狀、川槿皮纖維狀、黃柏裂片狀、杜仲有絲、也有平坦的);氣味(杠柳皮氣香味苦)等。
四、 全草類:
為草本植物的全株或地上都份入葯,鑒別時要分別觀察它的根、莖、葉、花、果、種子等部分。
在鑒別中葯材過程中,如有疑問則須與正品標本核對比較,或用其它的鑒別方法。
B. 如何確立生葯的事宜採收期
確定生葯的適宜採收期是確保葯材質量和葯效的關鍵。以下是一些基本原則:
1. 根及根莖類葯材通常在植物地上部分即將枯萎,或者在春季發芽前進行採收。
2. 莖木類葯材的最佳採收期通常在秋冬季節。
3. 葉類和全草類葯材最好在植物生長旺盛期、花蕾期或果實成熟前採收。
4. 皮類葯材適宜在春末夏初進行採收。
5. 花類葯材的採收時間一般是在花朵含苞待放、初開或盛開時。
6. 果實和種子類葯材應在果實自然成熟或即將成熟時採收。
7. 動物葯的採收時間應根據不同部位的發育情況來確定。
正確把握採收期,可以最大限度地保證葯材的有效成分和治療效果。
C. 葯材生長年限的鑒定常採用的方法是
葯材生長年限的鑒定常採用的方法有傳統鑒定方法、分子鑒定方法以及理化鑒定方法。
3、理化鑒定方法
理化鑒定方法是以中葯材所含化學成分為基礎,通過分析運用紅外光譜、液相色譜及其串聯方法等現代分析技術得到的指紋圖譜等的差異來鑒別中葯材的生長年限,但中葯材所含化學成分復雜且有些生長年限相近的葯材的光譜很難直接從它們的色譜或光譜圖上找出彼此的差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