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請問豬偽狂犬病非免疫階段監測結果該怎麼看
後備種豬、種公豬、引種豬群發現偽狂犬病抗體陽性者,堅決予以淘汰。所有後備種豬和引進種豬,只有在確保偽狂犬病抗體陰性的前提下方能並群飼養。育肥豬(10周齡以上)的偽狂犬病抗體檢測結果,作為養殖場偽狂犬病循環的重要監視靶標,需加以重視。如出現疑似病例,應立即開展病原學檢測,淘汰確診病例,鼓勵有條件的養殖場直接淘汰臨床疑似豬。必要時對同欄和同舍豬進行緊急免疫,做好消毒和生物安全措施,防止舍間擴散。養殖場經歷免疫凈化階段工作,達到免疫凈化水平後,可根據本場生物安全水平和周邊疫情風險,自主選擇性逐步退出免疫,開展本階段的非免疫凈化工作。由於目前絕大部分豬場使用偽狂犬病gE基因缺失疫苗,採用gE-ELISA方法可以對該病進行鑒別診斷。對於gE抗體陽性豬,可分為感染發病豬、感染康復豬或者健康仔豬(母源抗體)3種情況。對於gE抗體陰性豬,可分為健康豬、或豬剛感染野毒抗體尚未轉陽2種情況。gB抗體為保護性抗體,由於gB抗體無法區分疫苗毒和野毒,且不能確定gB抗體水平高低與免疫時機、臨床發病之間的關系,所以,在目前豬群普遍感染偽狂犬野毒的情況下gB抗體檢測意義有限。對感染帶毒豬的腦、腎、扁桃體等組織PCR(gE片段)檢出率相對較高。對於PCR檢測為陰性的豬,可能為健康豬或是組織病料含毒量低、檢測方法不敏感等情況。
Ⅱ 豬偽狂犬病的診斷鑒別
豬偽狂犬病在臨床上類似病有鏈球菌性腦膜炎、水腫病、食鹽中毒等。
(1)鏈球菌性腦膜炎:除有神經症狀外,還有皮膚出血、肺炎及多發性關節炎症狀,白細胞數增加,青黴素等抗生素治療有良性效果。
(2)水腫病:多發生在斷奶幼豬,眼瞼浮腫,體溫不高,聲音改變,胃壁和腸系膜水腫。
(3)食鹽中毒:吃鹽過多,體溫不高,喜歡喝水,有出血性胃腸炎,無傳染性。
Ⅲ 小豬剛出生得了偽狂犬喘氣怎麼治
偽狂犬新毒株抗原檢測最好用腦組織,公豬一般檢測血清或精液,之後注射狂犬喘氣疫苗。
Ⅳ 如何判斷犬偽狂犬病
平時注意衛生,不要吃生豬肉
通常根據上述臨床特徵(奇癢、神經症狀以及局部的抓傷、咬傷等)結合流行特點可作出初步診斷。對那些症狀不典型的病例,單憑臨床診斷難以確診,必須採取病料,如腦、肝、脾、肺等肘器,送檢驗部門化驗。
如何預防
1.平時盡量做好看護工作,不要讓狗狗隨便亂跑。
2.不要餵食生豬肉。
3.注意犬舍內外的防鼠、滅鼠工作,嚴防犬吃死鼠。
4.病犬應及時隔離。如有條件,對病犬可注射抗偽狂犬病的高免血清,有一定療效。病犬的糞、尿要及時清掃、消毒。對犬舍可用2%氫氧化鈉液消毒,屍體應深埋。
5.平時做好衛生清潔工作,遠離不衛生的區域。
Ⅳ 豬病常用的血清學診斷方法有哪些
抗原和相應的抗體在動物體內或體外都能發生特異性結合反應,這種反應稱為抗原抗體反應,習慣上把體內的抗原抗體反應稱為免疫反應,體外的抗原抗體反應稱為血清學反應,因為抗體主要存在於血清中。
血清學反應可以用已知的抗體檢查未知的抗原,也可用已知抗原測定未知的抗體。人們根據抗體能與相應抗原發生反應並出現可見的抗原—抗體復合物的原理,設計了許多血清學診斷方法,不僅可以檢測動物體內乃至體外的病原微生物,或其抗原性成分,而且還可以測定動物機體對病原微生物的侵襲或對其抗原成分的免疫反應。在抗原—抗體復合物成不可見狀態時,可以通過瓊脂擴散、凝集實驗以及酶標記等指示系統,使其變為可見或可測狀態。
目前已知的血清學診斷方法很多,現僅介紹幾種在目前條件下規模化豬場通過學習都能做到的診斷方法:
(1)凝集試驗豬病診斷過程中常用的操作方法有以下幾種:
①全血平板凝集試驗實踐中主要用於細菌性疾病的抗體檢測和抗原(經分離培養後)的鑒定。現舉例用已知豬丹毒抗原(丹毒桿菌的純培養液)測定被檢豬血清中的抗體。其操作步驟如下:
a.材料豬丹毒凝集抗原,玻片,9號針頭,酒精棉球,酒精燈,鉑耳(取血環)等。b.操作用鉑耳取已知抗原1滴,置於玻片上。用酒精棉球擦拭針頭,鉑耳在酒精燈上灼燒消毒。用針頭刺破被檢豬的耳靜脈,以鉑耳取血與玻片上的抗原等量混合,在2~3分鍾內觀察結果。c.結果判定出現顆粒狀的凝集,為陽性反應。否則為陰性。
②試管凝集試驗是一種定量法,用於測定被檢血清或其他體液中有否某種抗體及其效價,可做臨床的輔助診斷,或用於流行病學監測。在豬場中,本法常用於豬布氏桿菌病的診斷。
A.材料布氏桿菌病試管凝集抗原(1∶20倍稀釋),布氏桿菌病陽性血清、陰性血清(1∶25倍稀釋),稀釋液(0.5 %石炭酸生理鹽水),滅菌小試管,1毫升吸管,試管架,待檢血清等。B.操作取試管7支置於試管架上,設陽性和陰性血清及抗原對照各1支,測定管4支,以後每增加1個樣品,只需增加4支測定管。
按表10示意稀釋血清,加抗原,完成後每支試管內應含1毫升液體。
Ⅵ 偽狂犬病毒抗體檢測的方法有哪些
給你貼一個吧,不知道你能不能用: 當前豬高熱復合症的治療方法及預防對策 近幾年,豬的高燒不退,即所謂的豬「高熱復合症」發生較多,給養豬業帶來嚴重的損失,以致許多豬場倒閉,許多農戶不敢養豬。
Ⅶ 什麼是偽狂犬病
介紹
偽狂犬病(Pseudorabies,PR又名Aujeszky's disease,AD)是由偽狂犬病毒(Pseudorabies Virus,PRV)引起的一種傳染病。該病最早發現於美國,後來由匈牙利科學家首先分離出病毒。20世紀中期,PR在東歐及巴爾干半島的國家流行較廣, 60年代之前,豬被感染後其症狀比較溫和,在養豬業中未造成重大經濟損失。
編輯本段病原
1.1 病原及其感染特點 PRV屬皰診病毒科皰疹病毒甲亞科,暫定水痘病毒屬,病毒粒子呈橢圓或圓形,無囊膜粒子直徑為110-150nm;有囊膜的成熟病毒粒子直徑180nm。囊膜表面有呈放射排列的纖突,長8-1Onm,DNA分子量為87×l06。 PRV是皰疹病毒中抵抗力較強的一種。在物體表面和液體中可存活7d。在pH4-9之間保持穩定。腐敗條件下,病料中的病毒經lld失去感染力。PRV對乙醚、氯仿等脂溶劑,福爾馬林和紫外線照射等敏感。5%石碳酸經2min滅活,0.5%-1%氫氧化鈉使其滅活。對熱的抵抗力較強,55-60℃經30-50min才能滅活,80℃經3min滅活。 迄今為止,還沒有發現抗原性不同的PRV毒株。在病毒與宿主的相互作用中,病毒的糖蛋白起著重要作用,現已發現在PRV至少有gⅠ、gⅡ、gⅢ、gp50、gp63、gX、gH、gL、gM、gN和gK等11種糖蛋白。 1.2 感染特點 1.2.1 潛伏感染 被感染豬不表現臨床症狀,但感染性病毒卻能在豬體內長期以潛伏狀態存在,也分離不到病毒,但用聚合酶探針方法可查出病毒基因組DNA的存在,在外界不良環境刺激等造成的免疫力減弱時,潛伏狀態的病毒可轉化為具有感染性的病毒。 1.2 隱性感染 在豬群使用疫苗接種或自然感染部分少量病毒後,該豬只得到部分免疫,可發生隱性感染豬和表現為亞臨床症狀的豬,這種帶毒豬排毒可持續一年以上。
編輯本段流行病學
2.1 易感動物 PRV是感染動物種類多和致病性強的一種病毒。除各種年齡的豬、牛都易感外,在自然條件下使羊、犬、貓、兔、鼠、水貂、狐等動物感染發病。實驗動物中家兔、豚鼠、小鼠都易感。其中以家兔最敏感。 2.2 傳播形式 2.2.1 垂直傳播 PRV可通過胎盤而傳遞給子體,而母體免疫球蛋白卻不能,所以對胎兒的感染是致命的。 2.2.2 媒體傳播 帶有病毒的空氣飛沫核可隨風傳到9km或更遠的地方,使健康豬群受到感染。被污染的飼料、或帶病毒的鼠、羊等動物也可傳播。
編輯本段臨床症狀
病豬的臨床症狀和病程隨年齡不同而有很大差異。哺乳仔豬最為敏感,15日齡以內的仔豬常表現為最急性型,病程不超過72h,死亡率100%,主要表現為體溫升高、拉稀、發抖、運動不協調、流涎、頸部肌肉僵硬、四肢劃水樣運動,最後昏迷死亡。育肥豬則大多數伴有體溫升高,呼吸困難,一般不發生死亡,耐過後呈長朗隱性感染帶毒或排毒。成年豬常不呈現可見臨床症狀或僅表現為輕微體溫升高,一般不發生死亡。母豬妊娠初期,可在感染後的20天左右發生流產,在妊娠後期,經常發生死胎和木乃伊,或者產出弱胎和死胎。 豬偽狂犬病表現有四大症狀: (1)妊娠母豬發生流產、產死胎、木乃伊胎,其中以產死胎為主。 (2)偽狂犬病引起新生仔豬大量死亡,主要表現在剛生下的仔豬第1天還很好,從第2天開始發病,3~5天內是死亡高峰期,有的整窩死亡。死亡初生仔豬的日齡已觀察到19日齡。發病仔豬表現出高熱、食慾廢絕、明顯的神經症狀、昏睡、嗚叫、流涎、嘔吐、拉稀、抑鬱震顫,繼而出現運動失調、間歇性抽搐、昏迷以至衰竭死亡,一旦發病,1~2天內死亡。15日齡以內仔豬死亡率可高達100%。剖檢主要是腎臟布滿針尖樣出血點,有時見到肺水腫、腦膜表面充血、出血。 (3)偽狂犬病病毒引起斷奶仔豬發病死亡,發病率在20%~40%,死亡率10%~20%,主要表現為神經症狀、拉稀、嘔吐等。 (4)種豬不育症。母豬不發情、配不上種,返情率高達90%,有反復配種數次都屢配不上,耽誤了整個配種期。此外公豬感染偽狂犬病病毒後,表現不育、睾丸腫脹,萎縮,喪失種用能力。成年豬僅表現增重減慢等輕微溫和症狀。 2.綜合防制 目前尚無治療辦法,但高免血清被動免疫適用於最初感染豬群中的哺乳仔豬,母豬的抗體通過初乳傳給仔豬,母體源體可持續大約4~6周。母體被動免疫可以保護仔豬的致命感染。已發病或檢查出偽狂犬病病毒感染陽性的豬場,建議所有的豬都應進行免疫。 (1)滅活疫苗 種豬(包括公豬)第1次注射後,間隔4~6周後加強免疫一次,以後每6個月注射一次,產前一個月左右加強免疫一次,可獲得非常好的免疫效果,能將哺乳仔豬保護到斷奶。留作種用的斷奶仔豬在斷奶時注射一次,間隔4~6周後,加強免疫一次,以後按種豬免疫程序進行。育肥用的斷奶仔豬在斷奶時注射一次,直到出欄。 (2)弱毒疫苗 種豬第1次注射後,間隔4~6周加強免疫一次,以後每隔4個月注射一次。育肥豬斷奶時注射一次,直到出欄。 (1)妊娠母豬發生流產、產死胎、木乃伊胎,其中以產死胎為主。 (2)偽狂犬病引起新生仔豬大量死亡,主要表現在剛生下的仔豬第1天還很好,從第2天開始發病,3~5天內是死亡高峰期,有的整窩死亡。死亡初生仔豬的日齡已觀察到19日齡。發病仔豬表現出高熱、食慾廢絕、明顯的神經症狀、昏睡、嗚叫、流涎、嘔吐、拉稀、抑鬱震顫,繼而出現運動失調、間歇性抽搐、昏迷以至衰竭死亡,一旦發病,1~2天內死亡。15日齡以內仔豬死亡率可高達100%。剖檢主要是腎臟布滿針尖樣出血點,有時見到肺水腫、腦膜表面充血、出血。 (3)偽狂犬病病毒引起斷奶仔豬發病死亡,發病率在20%~40%,死亡率10%~20%,主要表現為神經症狀、拉稀、嘔吐等。 (4)種豬不育症。母豬不發情、配不上種,返情率高達90%,有反復配種數次都屢配不上,耽誤了整個配種期。此外公豬感染偽狂犬病病毒後,表現不育、睾丸腫脹,萎縮,喪失種用能力。成年豬僅表現增重減慢等輕微溫和症狀。
編輯本段診斷
4.1 病毒分離和鑒定 採取腦組織、扁桃體,用PBS製成10%懸液或鼻咽洗液接種豬、牛腎細胞或雞胚成纖維細胞,於18-96h出現病變,有病變的細胞用H·E染色,鏡檢可看到嗜酸性核內包涵體。 4.2 兔體接種試驗 上述懸液經2000r/min離心1Omin,取上清液1~2ml經腹側皮下或肌肉接種家兔,通常在36-48h後注射部位出現劇癢,病兔啃咬注射部位皮膚,皮膚脫毛、破皮和出血,繼之四肢麻痹,體溫下降,卧地不起,最後角弓反張,抽搐死亡。 4.3 血清學診斷 4.3.1 中和試驗(NT) NT有較高靈敏度,是一種常用的診斷方法。將標准病毒株與連續倍比稀釋的等量血清混勻後,37℃中和lh,接種在96孔微量培養板上的單層豬腎繼代細胞(PK-l5)或雞胚成纖維細胞,置37℃,5%CO2培養觀察CPE,以能完全中和試驗病毒的血清最高稀釋度的倒數為該血清的中和效價,中和效價大於或等於1:2的判為陽性。 4.3.2 酶聯免疫吸附試驗(ELISA) 程由銓等應用單克隆抗體介導的固相微球直接ELISA檢測感染,小白鼠額下腺、耳下腺混合物、肝、脾、肺、腎等材料,PRV的陽性檢出率為98%。黃駿明等用過氧化物酶標記的葡萄球菌蛋白A建立的Dot-ELISA對豬血清PRV抗體具有特異強、靈敏度高的優點,與血清中和試驗比較,Dot-ELISA陽性檢出率為28.19%(53/188)、NT陽性檢出率為20.74%(39/188)。 4.3.3 免疫熒光抗體試驗(FA) 程由銓等[10]建立了檢測病料組織中PRV間接熒光抗體試驗,並和病毒分離(VI)作了比較,對肺和扁桃體中PRV抗原檢出率分別為FA86%和92%,V194%和88%。黃駿明等建立了直接FA技術檢測PRV,對病豬活體取鼻咽試子塗片,對病死豬取扁桃體、三叉神經節、腦、脊髓和鼻粘膜塗片,檢出率高達95%以上。 4.3.4 核酸探針檢測技術 郭萬栓等用斑點雜交法應用32P標記PRV全基因組DNA和重組質粒作探針檢測細胞培養物中的PRV一DNA,均能檢測lOpg的PRV一DNA,且有較高特異性。魏偉等用光敏生物素標記PRV特異性糖蛋白GP50克隆重組顆粒PUP作為探針,檢測實驗感染乳豬15頭份,證明通過PCR和分子克隆技術制備的PRV特異性糖蛋白基因片段的光敏生物探針,能有效地用於檢測偽狂犬病。 4.3.5 PCR技術 冉多良等,石建平等,周復春等,冉智光等先後應用PCR技術對PRV進行基因擴增,均獲得了特異敏感的結果。
編輯本段防治
目前尚無治療PR的有效葯物。對PRV控制除常規隔離、消毒、控制人員流動以外,疫苗接種是防止PR發生流行的重要措施。Lens[3]報道用DNA重組技術研製的低毒力PR疫苗進行田間免疫,安全有效,應用該疫苗接種的豬再發生接獨感染。目前國內主要應用滅活苗和弱毒苗預防PR,具有良好的免疫效果。滅活苗和弱毒苗只能降低接種豬的發病率和死亡率,但不能阻止帶毒豬排毒。PR一旦傳入豬場就很難根除,在發生過PR的豬場,停止使用疫苗後又會引起本病的發生。因此,在疫區進行疫苗接種外,非疫區應加強對引進豬的檢疫,隔離飼養,搞好圈舍衛生,從而控制該病的發生和傳播。
從網路上查到的,呵呵。。。希望你滿意
Ⅷ 求有關豬偽狂犬病的摘要翻譯
偽狂犬病毒屬於皰疹病毒科(Herpesviridae)、豬皰疹病毒屬,病毒粒子為圓形,直徑150~180nm,核衣殼直徑為105~110nm。病毒粒子的最外層是病毒囊膜,它是由宿主細胞衍生而來的脂質雙層結構。囊膜表面有長約8~10nm呈放射狀排列的纖突。 偽狂犬病毒是皰疹病毒科中抵抗力較強的一種。在37℃下的半衰期為7h,8℃可存活46天,而在25℃乾草、樹枝、食物上可存活10~30天,但短期保存病毒時,4℃較-15℃和-20℃凍結保存更好。病毒在pH4~9之間保持穩定。5%石炭酸經2min滅活,但0.5%石炭酸處理32天後仍具有感染性。0.5%~1%氫氧化鈉迅速使其滅活。對乙醚、氯仿等脂溶劑以及福爾馬林和紫外線照射敏感。 偽狂犬病毒V只有一個血清型,但不同毒株在毒力和生物學特徵等方面存在差異。偽狂犬病毒具有泛嗜性,能在多種組織培養細胞內增殖,其中以兔腎和豬腎細胞(包括原I代細胞和傳代細胞系)最為敏感,並引起明顯的細胞病變,細胞腫脹變圓,開始呈散在的灶狀,隨後逐漸擴展,直至全部細胞圓縮脫落,同時有大量多核巨細胞形成。細胞病變出現快,當病毒接種量大時,在18~24h後即能看到典型的細胞病變。 實驗動物也可用於病毒的分離。在兔、1日齡小鼠和組織培養之間對偽狂犬病毒的敏感性無顯著差異,但成年鼠與新生鼠相比有較強的抵抗力。雖然雞胚對偽狂犬病毒不很敏感,但應用雞胚絨毛尿囊膜接種是最早用於病毒增殖和傳代的方法。 偽狂犬病毒基因組是線狀雙鏈DNA分子,大小約150kb,平均G+C含量高達74%,具有典型的皰疹病毒基因組結構特徵,由獨特長區段、獨特短區段及位於US兩側的末端重復序列(TR)和內部重復序列(IR)組成。
編輯本段流行病學
偽狂犬病毒在全世界廣泛分布。偽狂犬病自然發生於豬、牛、綿羊、犬和貓,另外,多種野生動物、肉食動物也易感。水貂、雪貂因飼喂含偽狂犬病毒的豬下腳料也可引起偽狂犬病的暴發。實驗動物中家兔最為敏感,小鼠、大鼠、豚鼠等也能感染。關於人感染偽狂犬病毒的報道很少,並且都不是以病毒分離為報道依據。如土耳其及我國台灣曾報道有血清學反應陽性者。歐洲也曾報告數例因皮膚傷口接觸病料組織而感染,主要表現為局部有發癢,未曾報告有死亡。最新的報道見於1992年,在波蘭因直接接觸偽狂犬病毒而感染的工人,首先是手部先出現短暫的瘙癢,後擴展至背部和肩部。 豬是偽狂犬病毒的貯存宿主,病豬、帶毒豬以及帶毒鼠類為本病重要傳染源。不少學者認為,其他動物感染本病與接觸豬、鼠有關。 在豬場,偽狂犬病毒主要通過已感染豬排毒而傳給健康豬,另外,被偽狂犬病毒污染的工作人員和器具在傳播中起著重要的作用。而空氣傳播則是偽狂犬病毒擴散的最主要途徑,但到底能傳播多遠還不清楚。人們還發現在鄰近有偽狂犬病發生的豬場周圍放牧的牛群也能發病,在這種情況下,空氣傳播是惟一可能的途徑。在豬群中,病毒主要通過鼻分泌物傳播,另外,乳汁和精液也是可能的傳播方式。 除豬以外的其他動物感染偽狂犬病毒後,其結果都是死亡。豬發生偽狂犬病後,其臨診症狀因日齡而異,成年豬一般呈隱性感染,懷孕母豬可導致流產、死胎、木乃伊胎和種豬不育等綜合癥候群。15日齡以內的仔豬發病死亡率可達100%,斷奶仔豬發病率可達40%,死亡率20%左右;對成年肥豬可引起生長停滯、增重緩慢等。 偽狂犬病的發生具有一定的季節性,多發生在寒冷的季節,但其他季節也有發生。
編輯本段臨床症狀
病豬橫卧於地,作「劃船」動作
偽狂犬病毒的臨診表現主要取決於感染病毒的毒力和感染量,以及感染豬的年齡。其中,感染豬的年齡是最主要的。與其他動物的皰疹病毒一樣,幼齡豬感染偽狂犬病毒後病情最重。 新生仔豬感染偽狂犬病毒會引起大量死亡,臨診上新生仔豬第1天表現正常,從第2天開始發病,3~5天內是死亡高峰期,有的整窩死光。同時,發病仔豬表現出明顯的神經症狀、昏睡、嗚叫、嘔吐、拉稀,一旦發病,1~2日內死亡。剖檢主要是腎臟布滿針尖樣出血點,有時見到肺水腫、腦膜表面充血、出血。15日齡以內的仔豬感染本病者,病情極嚴重,發病死亡率可達100%。仔豬突然發病,體溫上升達41℃以上,精神極度委頓,發抖,運動不協調,痙攣,嘔吐,腹瀉,極少康復。斷奶仔豬感染偽狂犬病毒,發病率在20%~40%左右,死亡率在10%~20%左右,主要表現為神經症狀、拉稀、嘔吐等。成年豬一般為隱性感染,若有症狀也很輕微,易於恢復。主要表現為發熱、精神沉鬱,有些病豬嘔吐、咳嗽,一般於4~8天內完全恢復。 病豬橫卧於地,作「劃船」動作
懷孕母豬可發生流產、產木乃伊胎兒或死胎,其中以死胎為主無論是頭胎母豬還是經產母豬都發病,而且沒有嚴格的季節性,但以寒冷季節即冬末春初多發。據近年來的報道,奇癢症狀以往在豬罕見,但目前則常可見到。 耳皮下毛細血管出血
偽狂犬病的另一發病特點是表現為種豬不育症。近幾年發現有的豬場春季暴發偽狂犬病,出現死胎或斷奶仔豬患偽狂犬病後,緊接著下半年母豬配不上種,返情率高達90%,有反復配種數次都屢配不上的。此外,公豬感染偽狂犬病毒後,表現出睾丸腫脹、萎縮,喪失種用能力。
編輯本段病理變化
【豬偽狂犬病】扁桃體化膿壞死性炎
偽狂犬病毒感染一般無特徵性病變。眼觀主要見腎臟有針尖狀出血點,其他肉眼病變不明顯。可見不同程度的卡他性胃炎和腸炎,中樞神經系統症狀明顯時,腦膜明顯充血,腦脊髓液量過多,肝、脾等實質臟器常可見灰白色壞死病灶,肺充血、水腫和壞死點。子宮內感染後可發展為溶解壞死性胎盤炎。 組織學病變主要是中樞神經系統的彌散性非化膿性腦膜腦炎及神經節炎,有明顯的血管套及彌散性局部膠質細胞壞死。在腦神經細胞內、鼻咽黏膜、脾及淋巴結的淋巴細胞內可見核內嗜酸性包涵體和出血性炎症。有時可見肝臟小葉周邊出現凝固性壞死。肺泡隔核小葉質增寬,淋巴細胞、單核細胞浸潤。
編輯本段診斷鑒別
根據疾病的臨診症狀,結合流行病學,可做出初步診斷,確診必須進行實驗室檢查。同時要注意與豬細小病毒、流行性乙型腦炎病毒、豬繁殖與呼吸綜合征病毒、豬瘟病毒、弓形蟲及布魯氏菌等引起的母豬繁殖障礙相區別。 後軀麻痹,耳一前一後,運動失衡
分離
1.病毒分離鑒定病毒的分離是診斷偽狂犬病的可靠方法。患病動物的多種病料組織如腦、心、肝、脾、肺、腎、扁桃體等均可用於病毒的分離,但以腦組織和扁桃體最為理想,另外,鼻咽分泌物也可用於病毒的分離。病料處理後可直接接種敏感細胞,如豬腎傳代細胞(PK-15和IBRS-2)、倉鼠腎傳代細胞 (BHK-21)或雞胚成纖維細胞(CEF),在接種後24~72小時內可出現典型的細胞病變。若初次接種無細胞病變,可盲傳3代。不具備細胞培養條件時,可將處理的病料接種家兔或小鼠,根據家兔或小鼠的臨診表現做出判定,但小鼠不如家兔敏感。分離到病毒後再用標准陽性血清做中和試驗以確診本病。
切片
2.組織切片熒光抗體檢測取患病動物的病料如腦或扁桃體的壓片或冰凍切片,用直接免疫熒光檢查。其優點是快速,在幾小時內即可獲得可靠結果,對於新生仔豬,其敏感性與病毒分離相當,但對於育肥豬與成年豬,該法則不如病毒分離敏感。
PCR
3.PCR檢測豬偽狂犬病病毒利用PCR可從患病動物的分泌物如鼻咽拭子或組織病料中擴增豬偽狂犬病病毒的基因,從而對患病動物進行確診。PCR與病毒分離鑒定相比,具有快速、敏感、特異性強等優點,能同時檢測大批量的樣品,並且能進行活體檢測,適合於臨診診斷。 【豬偽狂犬病】活仔明顯產少
血清學
4.血清學診斷多種血清學方法可用於偽狂犬病的診斷,應用最廣泛的有中和試驗、酶聯免疫吸附試驗、乳膠凝集試驗、補體結合試驗及間接免疫熒光等。其中血清中和試驗的特異性、敏感性都是最好的,並且被世界動物衛生組織(OIE)列為法定的診斷方法。但由於中和試驗的技術條件要求高、時間長,所以主要是用於實驗室研究。酶聯免疫吸附試驗同樣具有特異性強、敏感性高的特點,3~4h內可得出試驗結果,並可同時檢測大批量樣品,廣泛用於偽狂犬病的臨診診斷。另外,近幾年來,乳膠凝集試驗以其獨特的優點也在臨診上廣泛應用,操作極其簡便,幾分鍾之內便可得出試驗結果。
鑒別
5.鑒別診斷豬偽狂犬病病毒鑒別診斷方法是在使用基因標志疫苗的基礎上應用的一類診斷方法。由於PRV中存在多個非心需糖蛋白基因,缺失這些基因的病毒突變株不能產生被缺失基因所編碼的糖蛋白,但又不影響病毒在細胞上的增殖與免疫原性。將這種基因缺失標志疫苗注射動物後,動物不能產生針對缺失蛋白的抗體。因此,可通過血清學方法將自然感染野毒的血清學陽性豬與注苗豬區分開來。目前,缺失疫苗缺失的糖蛋白基因主要為gE和gG基因,也有缺失gC、gB基因的。針對缺失的糖蛋白已利用大腸桿菌或酵母等表達系統的表達產物建立了相應的鑒別診斷方法:gE-ELISA(酶聯免疫吸附試驗)、gG-ELISA、gC-ELISA、gB-ELISA以及 gE-LAT(乳膠凝集試驗)、gG、LAT等,實驗證實這些方法的特異性強、敏感性高,可用於臨診檢測,同時乳膠凝集還具有簡單、快速的特點。目前,在我國已有gE-ELISA、gG-ELISA和gE-LAT、gG-LAT問世。
編輯本段防治措施
本病尚無特效治療葯物,緊急情況下,用高免血清治療,可降低死亡率。疫苗免疫接種是預防和控制偽狂犬病的根本措施,目前國內外已研製成功偽狂犬的常規弱毒疫苗、滅活疫苗以及基因缺失疫苗(包括基因缺失弱毒苗和滅活苗),這些疫苗都能有效地減輕或防止偽狂犬病的臨診症狀,從而減少該病造成的經濟損失。 消滅牧場中的鼠類,對預防本病有重要意義。同時,還要嚴格控制犬、貓、鳥類和其他禽類進入豬場,嚴格控制人員來往,並做好消毒工作及血清學監測等,這樣對本病的防制也可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此外,對豬群采血做血清中和試驗,陽性者隔離,以後淘汰。以3~4周為間隔反復進行,一直到兩次試驗全部陰性為止。另外一種方式是培育健康豬,母豬產仔斷乳後,盡快分開,隔離飼養,每窩小豬均須與其他窩小豬隔離飼養。到16周齡時,做血清學檢查(此時母源抗體轉為陰性),所有陽性豬淘汰,30日後再做血清學檢查,把陰性豬合成較大群,最終建立新的無病豬群。
Ⅸ 哪些設備可以檢測豬病尤其是常見的豬病。
豬場的常見病主要是傳染病和寄生蟲病,尤以前者最為嚴重。因此,實驗室檢測的重點主要是豬傳染病。豬傳染病分為細菌性傳染病和病毒性傳染病,細菌性疾病的實驗室檢測方法主要有塗片鏡檢、分離培養、生化試驗、動物試驗、血清型鑒定及葯敏試驗等,屬於傳統的實驗室檢測方法,操作繁瑣,需要的時間長。
病毒性疾病檢測常用方法主要有 3 種 :
一是膠體金檢測卡試紙條,如豬瘟、豬偽狂犬病、豬藍耳病等,分為抗原檢測卡和抗體檢測卡,檢測所需時間短,但其敏感性較低,且檢測結果只能提供陽性、弱陽性、陰性的半定量結果,無法提供數值性的檢測結果。因此,該方法目前只能作為初篩診斷試劑,用於疾病的輔助診斷。同時,也無法區分是疫苗抗體還是野毒抗體 ;
二是抗體(抗原)檢測 ELISA試劑盒,目前,常用的豬瘟、豬偽狂犬病、豬藍耳病、豬圓環病毒病、豬口蹄疫等,既有國產的,也有進口的,操作方便,檢測結果快,但需要酶標儀,並且抗體ELISA 檢測試劑盒,除豬偽狂犬病等少數試劑盒外,其他大多無法區分疫苗抗體和野毒抗體,往往需要根據抗體水平升高的幅度和抗體離散度、臨床表現等來進行判斷,並且有些國產試劑盒與進口試劑盒檢測結果存在一定差異。
三是PCR 檢測方法,科研院所、大專院校及部分畜牧局系統應用較多,檢測結果准確,但需要配套儀器,如 PCR 基因擴增儀、電泳儀、凝膠成像系統等,投入費用高,操作條件要求高,需要專業人士才能操作。
其他,如血凝試驗、中和試驗、凝集試驗及瓊脂擴散試驗等,要麼操作復雜、技術要求高,需要昂貴儀器,需要一定條件的實驗室才能開展,要麼特異性較低,也不適合大批量樣品的檢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