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解決方法 > 抗抗體檢測方法

抗抗體檢測方法

發布時間:2022-10-10 21:54:20

① 自身抗體的檢測方法哪些

1、抗核抗體檢測

抗核抗體是一組將自身真核細胞的各種細胞核成分作為靶抗原的自身抗體的總稱,主要是IgG,其次是IgM和IgA,無器官和種屬特異性。ANA在大多數自身免疫性疾病中均可呈陽性,正常老年人也可有低滴度的ANA。ANA檢測在臨床自身免疫病診斷與鑒別診斷中是一個重要的篩查試驗。

2、類風濕因子

類風濕因子是變性lgG刺激機體產生的一種自身抗體,主要存在於類風濕關節炎患者的血清和關節液內。主要為lgM型,也有lgG、lgA、lgD和IgE型。

3、抗中性粒細胞胞漿抗體

抗中性粒細胞胞漿抗體是指與中性粒細胞及單核細胞胞漿成分發生反應的抗體。當中性粒細胞受抗原刺激後,胞漿中的α-顆粒釋放蛋白酶-3、髓過氧化物酶等物質,刺激機體而產生ANCA。

(1)抗抗體檢測方法擴展閱讀

自身抗體的產生原因:

人體的生長、發育和生存有完整的自身免疫耐受機制的維持,正常的免疫反應有保護性防禦作用,即對自身組織、成分不發生反應。—旦自身耐受的完整性遭到破壞,則機體視自身組織、成分為「異物」,而發生自身免疫反應,產生自身抗體。

正常人體血液中可以有低滴度的自身抗體,但不會發生疾病,但如果自身抗體的滴度超過某—水平,就可能對身體產生損傷,誘發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中有許多自身抗體,其中最重要的是抗核抗體。

如何測定抗體

在《抗體工程》上有親和力常數的測定方法,如平衡透析、競爭結合、熒光增強法、硫氰酸鹽洗脫法、ELISA和固相放射免疫測定法(SPRIA)等。其中ELISA和SPRIA是最敏感的檢測方法。通常採用競爭結合以及Scatchard作圖法。如果有條件用SPR方法,這是目前國際上流行的方法,該方法靈敏,客觀。

另外測親和力之前最好先測定抗體的有效濃度,方法是夾心法,用標准免疫球蛋白做標准品。因為在作OD-抗體濃度曲線時如果抗體濃度不夠,做不出來好的S形曲線,達不到最高值。所以建議你先測定抗體的濃度。如果濃度較低的話,你可以濃縮一下,方法很多,如PEG法,真空冷凍乾燥,超速離心等等。

③ 抗環瓜氨酸肽抗體的檢測方法

應用ELISA法可定性或定量檢測患者血清中抗CCP抗體。Jansen AL等通過不同類型的多關節疾病患者血清中抗CCP抗體的測定,預測了抗CCP抗體大於50AU/ml即可對早期類風濕性關節炎有較高的敏感性和特異性。Bizzaro N等檢測了RA患者抗CCP抗體的水平,結果也同樣顯示了抗CCP抗體的臨界值為50AU/ml。並且RA患者清血清中抗CCP抗體的平均水平為1100AU/ml*(范圍為:57~3419AU/ml。而對照組抗CCP抗體的平均水平僅為6.8AU/ml(范圍為:1~39AU/ml)。進一步證實了抗CCP抗體對RA患者的診斷價值。ELISA方法有商品試劑盒。(如:德國AESKULISA抗環瓜氨酸肽抗體 RA/CP ELISA法檢測試劑盒:試劑盒規格96人份/盒 適用標本:疑是類風濕關節炎患者血清 適用大批量標本篩查,可自動化檢測、結果客觀、數據存檔。)

④ 抗DNA抗體的檢測方法

目前實驗室檢測抗DNA抗體的方法主要有放免法、間接免疫熒光法、斑點免疫金滲濾法、免疫印記法和酶聯免疫(ELISA)法。各種方法由於抗原來源不同、抗原展現形式不同、實驗體系的反應條件不同,檢測結果不具可比性。不同方法學檢測抗DNA抗體的檢測原理、優缺點對比見下表。
綜上所述,ELISA方法適合高標本通量的檢測並且可以在初篩的同時實現精準定量,一次實驗即可得到大量標本的准確定量結果,因此推薦:採用ELISA法聯合定量檢測抗dsDNA抗體和抗ssDNA抗體。

⑤ 抗體檢測怎麼檢測(核酸、抗原、抗體檢測)

自 2020 年新冠疫情爆發以來,「核酸檢測」作為一項檢測是否感染的重要指標,開始反復出現在我們的生活中。2022 年 3 月 10 日,國務院應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聯防聯控機制綜合組發布通知,決定推進「抗原篩查、核酸診斷」的檢測模式,在核酸檢測基礎上增加抗原檢測作為補充。

抗原檢測是什麼?和其他的檢測手段有什麼不同?這篇文章,我們以新型冠狀病毒為例,講講常見的快速篩查手段,聊聊相關的原理以及適用范圍。

當我們做篩查時,能查的究竟有什麼

想要對一種疾病或是一種物質進行篩查,我們首先要弄清楚的就是「從何下手」的問題,其次是「如何檢測」,讓微觀世界的變化反映到我們眼前,幫助我們作出判斷。

從何下手

我們面對的是病毒。根據大家耳熟能詳的中學生物課知識,病毒是一類由遺傳物質和蛋白質外殼組成的類生命體 。如果想對病毒的感染情況進行探測,就需要從它的組分下手。接下來的內容,希望大家帶著自己中學的生物知識閱讀。

以目前正在困擾我們的 SARS-CoV-2 為例。它屬於冠狀病毒科下,冠狀病毒亞科的乙型冠狀病毒屬,是已知的第七種能夠感染人類的冠狀病毒。所有的冠狀病毒都是具有 包膜 正義單鏈 RNA 病毒 ,也就是說,它們的遺傳物質是一條單獨的 RNA 鏈,並且這條 RNA 鏈可以直接作為 mRNA(信使 RNA)參與翻譯,指導蛋白質的合成。

編號為NPRC 2020.00002的毒種,圖片由國家病原微生物資源庫(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預防控制所)提供。

我們現在的目的是檢測標本中是否存在這種病毒,無論是檢測它本身,還是檢測病毒帶來的產物,能夠下手的方向也就是兩種:蛋白質外殼(包膜)、遺傳物質。

如何檢測

順著這個邏輯,那最顯而易見的方法就是檢查它「能不能看到」,但病毒本體小得很,SARS-CoV-2 的直徑在 80-120 nm,要想每個標本都拿電鏡過一遍是不現實的,人力物力和財力都撐不住。那麼更經濟實惠的方法,就是通過某些措施,讓 病毒的組分 ,或是因為病毒而出現的 某些特殊物質 積攢到一定數量級後發光、變色,出現 宏觀表現

那麼我們的問題就轉化成了,選擇一種可以觀察到宏觀尺度變化的方法,和病毒的組分、病毒引發的某種物質產生關聯。我們能選擇的物質也擺在檯面上:病毒的遺傳物質,在這里是它的 RNA;病毒的包膜,也就是蛋白質外殼;以及,如果你還記得一些基礎的生物知識,人體的免疫系統會在感染病毒之後產生抗體以抵抗入侵,它也是不錯的選材。

我們目前採用的幾種檢測方式,也就從這些物質(以及它們的相關物質)脫胎而來,分別為針對遺傳物質的核酸檢測,針對包膜的抗原檢測,以及針對抗體的血清抗體檢測。

核酸檢測

作為病毒的遺傳物質,核酸序列載寫了能夠鑒定病毒為某一特定種的基因特徵,因此核酸陽性,也就意味著病毒在體內存在過。

我們目前進行的「核酸檢測」其實分為兩個部分。平常我們進行的「捅鼻子」「捅嗓子」取樣和後續的定性是第一部分。在取得標本之後,因為病毒量太少,樣本會在實驗室中進行一定次數的擴增,並根據熒光反應結果來判定陽性陰性。

第二部分,確定為陽性的樣本,還需要通過基因測序,確定樣本病毒的分型,以便溯源。這一步已經不屬於日常篩查的范疇,但在流行病學調查上具有重大意義,如果有興趣了解,可以參看 Wikipedia 簡要了解。

我們平常參與的作為 篩查 工具的核酸檢測,指的就是採集到定性的第一部分。

在感染了 SARS-CoV-2 之後,咽拭子、痰、下呼吸道分泌物、血液等標本中均可發現病毒核酸。不同部分標本核酸檢測的陽性率有一定差異,隨著病程進展,各個部位的檢出率也會發生變化。

我們習慣稱呼的「鼻拭子」與「咽拭子」,其實都是採集咽腔後壁的分泌物與組織,前者採集鼻咽,後者採集口咽。也有採用其他標準的,比如唾液等亦可作為檢測標本,本質上也是不同地區規定有差異

鼻(咽)拭子與(口)咽拭子已經是綜合了陽性率與便利程度的考量。糞便和尿液等其實也可以作為標本採集的對象。而且根據一項對 31 例患者的研究,肛拭子的准確率要高於鼻咽與口咽采樣,尤其病程後期,肛拭子確診病例的鼻拭子陽性率不到 30%。 4 但顯然,由於操作的限制,它無法作為早期篩查的首選手段。

接下來的工作,就是從獲取的那一點點標本中提取核酸。由於樣本中病毒的數量級很小,不足以拿來分析,還需要將其擴增並標記。需要用到的同樣是高中學過的知識:聚合酶鏈式反應(PCR)——這一步看起來麻煩,但由於它的原理和工序已經研究成熟,實際操作中只需要加好試劑送機器,整個核酸檢測的過程里最麻煩的還是讓待測者安安分分弄來標本(笑)。

各地疾控機構或檢測中心會采購合適的核酸 提取試劑盒 與核酸 檢測試劑盒 。提取試劑盒負責將 RNA 從混雜的樣本(細胞碎屑、分泌物、灰塵等雜質)中提取出來,常見的有磁珠法、離心柱法和釋放劑法,不同提取方法可能對後期檢測的准確度略有影響 。之後,提純出的 RNA 就會移交給檢測試劑盒(也有一些試劑盒將兩者合一),進行之後的工序。

檢測試劑盒帶著樣本在機器中進行的過程,就是這個檢測中最主要的反應:RT-qPCR(實時定量逆轉錄聚合酶鏈反應)。

接下來需要你撿起高中生物的知識。一般的 PCR 反應有以下幾步:

加熱:讓雙鏈 DNA 解旋變形,成為兩條單鏈; 退火:讓混合的單鏈 DNA 與根據需要復制的片段而設計好的引物結合; 延伸:調整溫度,讓 DNA 聚合酶順著引物開始工作,復制出新鏈,形成新的雙鏈。

在對病毒的探測中,我們要做的工作也無非上面幾步,只是需要多出兩樣東西:

在第一次反應之前,使用 逆轉錄酶 (依賴 RNA 的 DNA 聚合酶),合成病毒單鏈 RNA 的互補鏈,組合成 cDNA ; 在退火與延伸的階段,除了引物和所需的酶外,還需要 TaqMan 探針

你可以把 TaqMan 探針這樣理解:它的主體部分是一段寡核苷酸鏈,被設計成能和一小部分需要復制的基因片段配對成雙鏈的樣子;它一端接了一個熒光分子,另一端接了一個開關(淬滅基團),兩者和探針相連時,熒光就會被淬滅基團壓制,探測不到。退火時,這個探針會和引物一起結合在要復制的單鏈片段上。在延伸的過程中,DNA 聚合酶會把擋在面前的障礙物切碎,其中就包括這段探針,淬滅基團和熒光分子就這樣分離,熒光就表現出來。

隨著循環數的增多,擴增的 DNA 片段和熒光也越來越多。對比每個循環的熒光亮度和前若干次循環的基準亮度,我們就能得出目前的 DNA 片段量,也可以直接用循環數和熒光亮度做定性的判斷。

那麼具體復制哪一部分呢?既然要探測病毒,那我們就選取最有代表性的核酸片段。現行的標准中,ORF 基因與 N 基因是常用的檢測位點。

檢測試劑盒負責的就是將提取出的 RNA(樣本)投入後,根據試劑盒上的程序說明,設定對應的 PCR 溫度與時長,由機器控制完成擴增過程,在固定的環節收集熒光信號,記錄對應的循環數(Ct 值)。判斷陰性陽性 / 是否還具有傳染力的標准,就是看熒光信號達到閾值時,目前循環數是多少。根據目前現行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診療方案(試行第九版)》,解除隔離管理的標准為 Ct 值 ≥ 35 。和此前通行的 ≥40 標准相比,出院與解除隔離的時間會大大縮短 。

免疫測定

經 RT-PCR 的核酸檢測到現在都是確診的金標准,因為它在方法學的角度看來,(理論上)可以做到 100% 准確。但核酸檢測耗時長、對環境與操作人員要求高,在環境條件達不到標准、物資與儀器不齊全等情況下,大批量的核酸檢測會帶來巨大人力與財力消耗。

在本次疫情中,我們採用的免疫測定包括了快速抗原檢測與抗體檢測,它以 抗原-抗體反應 為基本原理,旨在通過抗原與抗體快速的中和效應,以較少的時間成本探測樣本中是否存在待測物。兩者都屬於免疫層析法的范疇。

以盒裝方式出現、可以自行操作的抗原檢測就很適合作為物資不足、自我測定等情況下的補充。

抗原檢測

核酸檢測檢查的是病毒的(標志性)遺傳物質,是病毒的「內里」。那麼(快速)抗原檢測檢查的就是病毒的「外在」,直接檢查完整的病毒顆粒。目前通過審批的抗原檢測試劑盒包括三種類型:膠體金法、乳膠法、熒光免疫層析法。三者內在原理一致。但其中熒光免疫層析法試劑盒仍然需要專用的檢測儀或紫外線手電筒,不適合家庭自測;膠體金法和乳膠法則都是將檢查結果轉化成肉眼可見的條帶,差別在於用於標記上色的物質不同。

當然,抗原檢測自然有它的劣勢在,它的 假陰性率 (是陽性但顯示陰性)要更高,可能導致漏檢錯檢。但放在一杯茶就能出結果的時間優勢面前,准確性上的差距在某些特定情況下可以暫時讓步。

圖源:How the SARS-CoV-2 EUA Antigen Tests Work | ASM.org

和核酸檢測相比,抗原檢測增加了「鼻拭子」這一采樣途徑,降低了個人自測的難度。拭子上的樣本在緩沖液中洗脫,取液體滴加在加樣孔後,液體會因為毛細作用,帶著潛在的抗原,經過一片預載了抗體的區域(結合墊,conjugate pad)。

這片區域上的抗體,是抗目標抗原(SARS-CoV-2)的單克隆抗體,每一個抗體分子都和特別的標記結合,它們與樣本中的抗原發生反應,形成抗原-抗體復合物,並隨著毛細作用向下一條帶流去。

緊接著經過的是檢測線(T 線,test line),在檢測線上附著的同樣是抗目標抗原的單克隆抗體,你可以理解成這里的東西和結合墊上的一樣,只是沒帶標記。此時,如果受測者已經感染了 SARS-CoV-2,他留在樣本中的抗原形成的抗原-抗體復合物,會在此處與固定在線上的抗體再次結合。在這里,這些帶著標記的復合物不斷沉積,最終會顯示出一條或深或淺的條帶。條帶的顏色來源,就是之前結合墊上的抗體分子附著的標記,在膠體金法中是膠體狀態的金顆粒,在乳膠法中是上色的乳膠滴,在熒光法中是熒光分子。所以你在使用這類試紙時,會發現剛剛加樣結束,液體剛開始擴散的時候,擴散的最前端會有一點點很淡的顏色不斷推移,這就是還沒有固定沉積的標記的顏色。

接下來,液體繼續擴散,經過質控線(C 線,control line),在質控線上附著的是另一種抗體——『抗「抗目標抗原的單克隆 抗體 單克隆 抗體 』,簡稱「 二抗 」。這種新的抗體是讓上一種抗體在另一種動物的免疫系統中反應得來的,比如結合墊的抗體來自兔,那這里的抗體就來自羊,是羊抗兔的單克隆抗體。也就是說, 二抗的抗原是 之前在 結合墊上的抗體 。這條線就是為了檢測液體有沒有正常擴散、結合墊上的抗體有沒有失效等等而存在的。此時,液體中剩餘的大量來自結合墊的抗體就會作為抗原,與質控線上的二抗發生抗原抗體反應,形成復合物,顯出一條明顯的條帶。

由於結合墊上的抗體非常充裕,這條質控線條帶會出現得非常快、非常顯色,而檢測線由於抗原(病毒)數量不一定,顯色速度會有差別,但一般在 15 分鍾內就足夠判斷結果。所以不要看 C 線很明顯,T 線隱隱約約就覺得「沒事了」, T 線不管深淺,只要有,就是陽性

具體操作方面,可以參考醫政醫管局發布的 教學視頻。目前國家也在逐步推廣抗原自測試劑盒,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減輕未來醫療與街道的壓力。

血清抗體檢測

除了前兩種檢測手段外,還有一種使用不太多,但同樣重要的檢測方法,就是同屬免疫測定方法的「血清抗體檢測」。

抗體檢測採用的試劑盒與抗原檢測非常接近,但標本的限制更大——由於檢測的對象變成了抗體,標本就必須是明確有抗體存在的血液(或血漿、血清)。而且人體在初次感染病毒後,並不會第一時間內產生抗體。抗體能夠明確達到被檢測的數量級,一般是在初次感染(或接種疫苗)的一到兩周之後。這些條件限制了抗體檢測不能作為確診性質的檢查。目前,血清抗體檢測僅作為一定情況下檢查疫苗是否生效,或查驗受測者近期是否感染過新冠病毒的方法。

在人體中有五種抗體,分別是 IgA、IgD、IgE、IgG 和 IgM。IgA 主要負責黏膜免疫。IgD 與免疫反應激活有關。IgE 抵禦寄生蟲,同時也參與過敏反應。剩下的 IgG 與 IgM 就是對抗病原體的過程中,免疫系統派出的主力軍。

SARS-CoV-2 作為病原體,人體經刺激主要分泌的就是 IgG 與 IgM 兩種。現有的抗體檢測試劑盒,主要也是針對人體對 SARS-CoV-2 的 N 蛋白(核衣殼蛋白)或 S 蛋白(刺突蛋白)產生的 IgG 與 IgM。

抗體試劑盒的檢測裝置外觀和抗原檢測別無二致。二者的差別就是上文中提到的結合墊、檢測線、質控線上附著的物質。

這次,加樣孔中滴入的樣本可能有對 SARS-CoV-2 的抗體。因此,結合墊上就應當是帶了標記物的抗原——當然不可能放活病毒上來。一般這里使用的都是設計檢測的抗原蛋白,比如前文提到的 N 蛋白或 S 蛋白,或是重組病毒,無論是哪種,它都必須包含受體結合域(RBD)作為抗體結合的靶點。在檢測線上,附著的就是抗 IgM 或抗 IgG 抗體,以捕獲結合了抗原的抗體蛋白。最後,質控線上附著抗原的特異性抗體,捕獲剩餘的游離抗原。

小結

總的說來,三種檢測方式針對的是不同的需求,互有優勢,互相補充。核酸檢測作為金標准,直接查驗病毒的 RNA,負責看被檢者帶不帶病毒;抗原檢測作為快速檢測方法,查的是病毒的蛋白質,但准確度不如核酸檢測,對傳染力強的感染者更有效;抗體檢測查的是疫苗有沒有生效、人近期有沒有感染過病毒。

近期,新冠疫情在各地卷土重來。Omicron 變種與此前流行的 Delta 變種相比,雖然病死率與重症率明顯下降,但潛伏期更短,病毒復制速度更快,傳染力明顯增強。希望大家在這樣的環境中保持健康。

⑥ 抗卵子抗體的檢查抗卵子抗體的方法

1、免疫熒光法:正常生養婦女血清AZP一般為陰性,即:鏡下所見卵細胞透明帶不著染熒光或僅有極弱熒光(間接免疫熒光法);待測血清與陰性對照吸光度比值。 2、ELISA法:ELISA法是以免疫學反應為基礎,將抗原、抗體的特異性反應與酶對底物的高效催化作用相結合起來的一種敏感性很高的試驗技術。抗原、抗體的...反應在一種固相載體——聚苯乙烯微量滴定板的孔中進行,每加進一種試劑孵育後,可通過洗滌除往多餘的游離反應物,從而保證試驗結果的特異性與穩定性 。

⑦ 抗角蛋白抗體的檢測方法

AKA檢測方法:取6周齡雄性Wistar大鼠食管中下1/3段作為抗原,做冰凍切片,厚4 μm~5 μm,-70 ℃保存備用。加1∶20稀釋血清,濕盒內37℃孵育30分鍾,PBS漂洗,吹乾,加1∶20稀釋的熒光素標記羊抗人IgG,37℃孵育30分鍾,漂洗,吹乾,緩沖甘油封片,熒光顯微鏡下觀察。判定標准:以角質層出現典型的規則的線狀或板層狀熒光為陽性。

⑧ 風濕病的免疫檢驗

一、抗核抗體測定

(Antinuclear antibody ,ANA) ANA是抗細胞核多種成分的自身抗體,無種屬及器官特異性。ANA可分為抗DNA抗體、抗組蛋白抗體、抗非組蛋白抗體、抗核仁抗體及其他細胞成分抗體。這些抗體共同組成ANA譜。

抗核抗體(ANA)的檢查最常用於篩查全身性風濕病和自身免疫病。ANA的檢查可觀察到能與細胞核內的核酸和蛋白抗原起反應的自身抗體。細胞內可能存在對多種抗原起反應的抗體。只有某種抗體的效價很高時,IFA才能加以鑒別。

1、homogenous(均質型)

又稱彌散型,相應的抗原是雙鏈DNA和組蛋白復合物。常見於SLE,特別是腎臟受累病人。也可見於其它結締組織病,如:風濕性關節炎,MCTD,乾燥綜合征,硬皮病,慢性活動性肝炎及原發性膽汁性肝硬變。

2、Peripheral(周邊型)

相應的抗原為雙鏈DNA,多見於活動性SLE病人。

3、Speckle(斑點型)

主要是針對ENA的抗體,包括Sm,RNP,SSA,SSB,Scl-70。一般認為低效價的斑點型ANA不是結締組織病特有的,實際上不代表臨床異常。高效價的抗Sm抗體多與SLE有關。高效價的抗RNP自身抗體見於MCTD,但也見於SLE。抗SSA和抗SSB抗體,見於S.S,也可見於SLE。當病人有抗SSA抗體時,通常以皮膚表現和光過敏為主。,也存在於ANA陰性狼瘡和新生兒狼瘡。Scl-70抗體與硬皮病有關。

4、Nucleoli(核仁型)

其靶抗原是與RNA分子相關的核蛋白。多見於硬皮病。

5、Centromere(著絲點型)

抗著絲點抗體(ACA),多見於全身性硬皮病的CREST綜合征。

常用檢測方法為IFA、ELISA、免疫印跡法、RIA、免疫斑點法、膠體金標斑點免疫滲濾法等。其中IFA是應用較廣的一種方法。一般採用鼠肝切片或Hep-2細胞為底物抗原片,當加入病人血清時,病人血清中的ANA可與細胞中相應抗原成分結合。再加入熒游標記抗人IgG,在熒光顯微鏡下可見細胞核內亮綠色熒光。

〖參考值〗 <1:10或陰性

〖臨床意義〗

ANA陽性見於多種疾病,常用於風濕病及自身免疫病的診斷。SLE患者陽性率在95%以上,且效價常在1:80以上。在其他風濕病如RA、系統性硬化症、皮肌炎、乾燥綜合征 (SS)、混合結締組織病(MCTD)等也可陽性。其他如肝病,病毒感染等也可呈低效價陽性。

〖注意事項〗

在大約1%的正常人的體內可測到低效價的非特異性抗核抗體,80歲以上老人的檢出率可高達50%。高效價的ANA一般與活動期SLE密切相關。採用Hep-2細胞檢測ANA,可見到不同的染色模型。

此外,口服避孕葯的婦女也可檢測到ANA。

二、可提取性核抗原(Extractable nuclear antigen ENA)抗體

ENA是細胞內許多小分子的RNA和多肽組成的非組蛋白的酸性核蛋白顆粒。分布在細胞質中的稱為小細胞漿核糖核蛋白(scRNPs);分布在細胞核內的稱為小細胞核核糖核蛋白(snRNPs)。目前已發現的有20餘種,其中常用的抗ENA抗體有如下幾種。

(一)抗Sm抗體

Sm是病人Smith的縮寫。Sm抗原屬於SnRNP,由5個RNA和多肽組成,抗原表位在29KD、28KD和13.5KD多肽上,抗Sm抗體是酸性糖蛋白,是SLE的標記抗體。

(二) 抗nRNP(u1RNP)抗體

u1RNP是u1RNA和蛋白質組成的,抗原表位在73KD、32KD和17.5KD多肽上,是混合結締組織病(MCTD)的重要血清標志。

(三)抗SSA抗體

SS為乾燥綜合征的縮寫。此抗體又稱抗RO抗體。SSA抗原是RNA和蛋白質復合物,抗原表位在52KD多肽上,主要見於原發性乾燥綜合征患者及SLE。

(四)抗SSB抗體

SSB抗體常伴隨SSA抗體同時出現,又稱抗La抗體,SSB抗原屬於SnRNP,是含有RNA和50KD蛋白質的復合物。抗原表位在45KD、47KD和48KD多肽上。與SSA抗體並存對診斷SS有特異性。

(五)抗Scl-70抗體

Scl-70抗原表位在86KD、70KD的片段上,是DNA拓撲異構酶I的降解產物,抗Scl-70抗體幾乎僅見於硬皮病,陽性率30%左右。

(六)抗Jo-1抗體

Jo-1抗體是組氨醯tRNA合成酶,抗原表位在55KD多肽,抗Jo-1抗體是多發性肌炎和皮肌炎的標記抗體,陽性率25-40%。

(七)抗核糖體抗體

核糖體在核仁合成,然後轉入胞漿,抗原表位在大亞基上的38KD、16KD和15KD多肽上。抗核糖體抗體陽性主要見於SLE,陽性率20-30%。

檢測以上抗體的方法主要有:對流免疫電泳法(CIE)、雙相免疫擴散法,免疫印跡試驗(IBT),免疫斑點技術和ELISA法等。一般採用兔胸腺或牛胸腺提取物或細胞提取物作為抗原。近年來,應用分子重組抗原制備的試劑盒已投入市場。

〖參考值〗陰性

〖臨床意義〗

1. 抗n RNP抗體:見於35-40%的SLE病人,在MCTD病人中陽性率可達95-100%,也可見於其他風濕性疾病。

2. 抗Sm抗體:主要見於SLE及重疊綜合征,急性期病人75%為陽性。一般SLE患者30-40%陽性率。但Sm抗體陽性者90%以上為SLE,故稱之為SLE的標記抗體。

3. 抗SSA和抗SSB抗體:見於40-45%的SS病人。抗SSA抗體也可見於25%的SLE病人及其他風濕性疾病;抗SSA抗體與新生兒狼瘡和先天性傳導阻滯有關。抗SSA抗體也可見於病毒感染等非風濕性疾病。抗SSB抗體對原發性乾燥綜合征較特異,但陽性率僅27%左右。

4. 抗Scl-70抗體:一般僅見於系統性硬化症病人,陽性率20-60%。

5.抗Jol-1抗體見於30%的多發性肌炎病人及10%的皮肌炎病人。抗Jol-1抗體與多發性肌炎病人間質性肺炎的發生率增加有關。

6.抗rRNP 抗體:主要見於SLE患者,陽性率20%左右,與中樞神經系統病變有關,多在疾病活動期出現。

〖注意事項〗

判斷試驗結果時要結合臨床表現作出評價,也應根據試驗方法來作出解釋。對流免疫電泳法和雙相擴散法敏感性低,但特異性較高;免疫印跡法、斑點免疫法及ELISA方法敏感性提高,但特異性相對減少。

三.抗雙鏈DNA抗體(Antidouble-stranded DNA , A-dsDNA,)

A-dsDNA 對SLE有高度特異性,是針對細胞核脫氧核糖核酸的自身抗體。臨床上常用的檢測方法有:①Farr¡®s法:125I-DNA與待檢標本中的A-dsDNA形成免疫復合物,加飽和硫酸銨使復合物沉澱,以γ計數器分別測定上清中游離及沉澱物中已結合的125I-DNA含量,可計算出血清中A-dsDNA的結合活性。

②ELISA法:將小牛胸腺DNA包被在微孔板中,加入病人血清,如有A-dsDNA則結合到微孔板上,加入酶標抗人IgG,加入底物顯色後經酶標儀比色可知血清中A-dsDNA抗體的量。

③免疫熒光法:採用馬疫錐蟲或短膜蟲作為基質,加入病人血清。血清中的A-dsDNA與膜上的天然DNA結合,加入熒游標記抗人IgG。馬疫錐蟲和短膜蟲的動基體會發出綠色熒光。

④金標斑點法:雙鏈DNA包被於硝酸纖維膜上,加入病人血清,加入金標記抗人IgG,如有A-dsDNA存在,會顯示紅色斑點。

〖參考值〗依方法不同參考值也有不同。

Farr¡®s法:≤ 0.20 免疫熒光法:<1:10ELISA法:依試劑盒而定,一般<70u

金標法:陰性

〖臨床意義〗

A-dsDNA 陽性對 SLE 有較高的特異性。大約60%的活動性 SLE 病人會出現 A-dsDNA。其他風濕性疾病也會出現,但陽性率非常低,如RA、S.S。

〖注意事項〗

假陽性結果非常少見,但陰性亦不能排除SLE的診斷。

四.抗中性粒細胞胞漿抗體( Antineutrophil cytoplasmic antibody,ANCA) 測定

ANCA是針對中性粒細胞胞漿多種成分的 自身抗體,主要有髓過氧化物酶(MPO)和蛋白酶3( Proteinase 3 ,PR3)的抗體 。主要用於診斷Wegener 肉芽腫和系統性血管炎,特別是伴有腎病、呼吸疾病或其他類型血管炎引起多器官損害的患者。檢測方法有IFA、ELISA、 IBT等。

〖參考值〗 陰性。

〖臨床意義〗

免疫熒光法檢查ANCA陽性一般分為兩種熒光類型,一種是胞漿型,稱為cANCA,一種是核周型,稱為pANCA。cANCA產生彌漫性細胞漿染色,是針對PR3的抗體 ,一般見於wegener肉芽腫病(WG),特別是腎和肺受累的病人。pANCA產生核周染色,是針對MPO的抗體 ,主要見於系統性血管炎病人。

在WG病人中,cANCA陽性率在活動期可達80%,且有較高的抗體效價。在緩解期抗體陽性率低,且效價下降,或完全消失。

〖注意事項〗

ANCA 陽性也可見於 Good-Pastare¡®s 綜合征和SLE病人。WG的診斷不能單純依賴ANCA的結果,還要結合其他臨床表現,試驗室檢查和組織病理學檢查才能確定。ANCA效價不能完全反應疾病的活動以及對治療的反應。pANCA 陽性不是特異性的抗MPO抗體,也可以是抗粒細胞胞漿中其他酶的抗體,如彈性蛋白酶,組織蛋白酶G等。ANCA檢測應注意排除其他自身抗體的交叉反應,如ANA。因其可產生假陽性應注意鑒別,並進行ANA檢測。

五、抗線粒體抗體(Antimitochondrial antibody,AMA)

AMA是以細胞漿中的線粒體為抗原的一種自身抗體,無器官和種屬特異性。一般採用大鼠腎及胃作為抗原基質,採用IFA檢測,陽性可見大鼠腎和胃的細胞漿呈現細顆粒狀熒光。

採用免疫印跡法可將與線粒體抗原的反應分為從M1到M9九種類型,高效價的M2和M9型自身抗原與原發性膽汁性肝硬變相關。目前已有檢測M2的ELISA試劑盒供應。

〖參考值〗 陰性 >1:10 為陽性

〖臨床意義〗

AMA是原發性膽汁性肝硬化的標記抗體,陽性率達90%,並且50%患者抗體效價達1:1280或更高。此外,也可見於慢性活動性肝炎、隱匿性肝硬化。肝外阻塞性黃疸患者AMA常陰性,因此可作為鑒別診斷的一個指標。正常人中陽性率<10%,且效價較低。

六.抗平滑肌抗體(Antismooth muscle antibody,ASMA )

ASMA是抗肝細胞膜上一種肌動球蛋白的自身抗體。這種肌動球蛋白與平滑肌有交叉抗原性,因此與平滑肌有反應。一般採用IFA法,以大鼠胃作為抗原基質,陽性可見胃壁平滑肌呈現亮綠色熒光。

〖參考值〗 陰性,>1:10為陽性

〖臨床意義〗

主要見於明顯活動期的自身免疫性肝炎患者,陽性率在80%以上,效價 在1:80以上。急性病毒性肝炎早期ASMA也可陽性,且早於 HBsAg出現。其他疾病如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症、SS、RA、支原體肺炎、腫瘤和病毒感染者也有不同程度的.陽性率。正常人中僅有2%陽性。

⑨ 抗體如何測定

問題太籠統。測定抗體的方法很多,要根據樣品性質、測定抗體的分類、手頭的儀器以及價格等來確定。
比如:測定總抗、還是測定IgG、IgE等亞型;方法有膠體金試紙、Elisa、放免、流式等;
是測膜表面抗體、還是血清抗體,或者膜結合的自身抗體;

閱讀全文

與抗抗體檢測方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努力的鍛煉方法 瀏覽:287
案例分析法研究方法定義 瀏覽:728
留言審核手機怎麼設置方法 瀏覽:348
抽油紙的正確方法視頻 瀏覽:412
血細胞計數用的什麼方法 瀏覽:21
導軌扭轉的測量方法 瀏覽:863
蛋白尿定性最常用的方法是 瀏覽:144
零售企業成本核算方法哪些 瀏覽:924
製作衣服鞋子簡單的方法 瀏覽:952
嫁接太陽花的最佳方法視頻教程 瀏覽:777
建立寬頻撥號連接的方法 瀏覽:131
總磷水質自動分析儀檢測方法 瀏覽:13
如何簡單又帥氣的洗牌方法 瀏覽:861
常用電子設備處理方法 瀏覽:970
有什麼方法可以減內脂 瀏覽:588
皮膚過敏用什麼土方法來治 瀏覽:21
橋梁基礎施工常用的方法有 瀏覽:956
50乘以84的簡便方法 瀏覽:206
高爐爐殼展開後如何准確的開孔方法 瀏覽:217
塔吊吊繩的安裝方法 瀏覽: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