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紙巾的白度是什麼
在餐巾紙的國家標准中規定白度不能超過90%,一般情況白度在90 %以上,多數餐巾紙在生產過程中會加入熒光增白劑。所以,在選購餐巾紙時要選擇白度適中的產品,行家稱之為本色。
本色的概念是,紙漿纖維總是略呈黃色至灰白色,即使是經過漂白處理,也依然帶黃光, 這是由於紙漿纖維中所含木素傾向於吸收紫色和藍色光譜所致。紙漿中木素含量越多,其色澤也就越深,所以餐巾紙的本色就是在肉眼觀察下白度不是很高,有些顯微黃。
原木漿、純木漿、進口木漿都不是最好
在餐巾紙的包裝袋上,許多產品都在顯著位置寫著「100%純木漿」、「純進口木漿」、「優質原木漿」等字樣,許多消費者因此也認為用木漿生產的紙應該是最好的。其實不然,餐巾紙的生產原料主要可分為棉漿、木漿、草漿、白紙邊(印刷廠剩餘未印刷的紙邊)等,其中棉漿是最好的,木漿其次,草漿和白紙邊又次一些。
高檔餐巾紙最理想的原料是棉漿,因為棉漿質地柔軟,吸水性強,手感好,生產出來的 餐巾紙既柔軟,強度又高,各項指標均能達到A等餐巾紙的要求。但是棉漿原料成本高,棉 花資源有限,而且在生產過程中對水電等消耗也比較大,所以用全棉漿生產高檔餐巾紙的企 業越來越少,有些企業用一定量的木漿與棉漿搭配生產餐巾紙。
在西方,木材比較豐富,大部分餐巾紙的原料是用全木漿生產的,由於生產技術比較先 進,在生產中加一些添加劑,如柔軟劑等,其性能可以達到棉漿的效果,所以在西方,餐巾 紙的原料全部是木漿。我國目前一部分大型企業也已開始用木漿生產餐巾紙,其各項指標也達到了棉漿的水平,但由於我國的木材資源貧乏,約80%的木漿都為進口,所以還有很多 企業沒有使用全木漿生產餐巾紙。
中、低檔餐巾紙大部分是用草漿、白紙邊或是少量棉漿加白紙邊進行生產的。因白紙邊 的紙漿纖維比較復雜,強度、吸水性、手感比較差,縐紋粗糙,所以造出的餐巾紙性能方面 比較差,檔次也比較低。 當然為了節省木材,應該贊成使用再生紙,但以白紙邊為原料對生 產技術要求很高,需要去除油墨、熒光增白劑等雜質,還需要嚴格控制篩選、打漿和必要的 添加劑用量,才能造出好的餐巾紙來。在中國一些小型企業和鄉鎮企業多採用白紙邊為原料 生產中低檔餐巾紙,因為白紙邊價格比較低,生產起來比較簡單。但因這些企業技術水平有 限,又不願使用高價添加劑,所以白紙邊中的雜質很難去除掉,加之造紙設備簡陋,人員素質低,所以產品質量一般都不太好。
Ⅱ 那如何檢測紙張光澤度呢
紙張光澤度的測定方法:
那麼紙張光澤度該如何測定呢?目前廣泛採用的就是鏡面光澤度和反差光澤度兩種測量方法。鏡面光澤度就是測量物體表面鏡面反射光量與入射光量之比。而反差光澤度又被稱為對比光澤度,是物體鏡面反射量和總反射量之比,它描述的是物體表面偏離鏡面光澤度的程度,適合描述低光澤度表面。目前我們3nh出品的光澤度儀,主要採用的是第一種方式,所以也可以叫做鏡向光澤度計
Ⅲ 測量紙張白度用什麼感測器
光敏感測器。
感測器(英文名稱:transcer/sensor)是一種檢測裝置,能感受到被測量的信息,並能將感受到的信息,按一定規律變換成為電信號或其他所需形式的信息輸出,以滿足信息的傳輸、處理、存儲、顯示、記錄和控制等要求。
感測器的特點包括:微型化、數字化、智能化、多功能化、系統化、網路化。它是實現自動檢測和自動控制的首要環節。感測器的存在和發展,讓物體有了觸覺、味覺和嗅覺等感官,讓物體慢慢變得活了起來。通常根據其基本感知功能分為熱敏元件、光敏元件、氣敏元件、力敏元件、磁敏元件、濕敏元件、聲敏元件、放射線敏感元件、色敏元件和味敏元件等十大類。
Ⅳ 目前常用的紙張檢驗方法有哪些
目前常用的紙張檢驗方法有:
1、吸水性測定
公認的檢測方法是Cobb法,不過該法僅適用於面紙。先把兩端張開的金屬環或圓筒夾在既定區域和重量的紙張上,使紙張有效地閉合金屬環或圓筒的一端。測好定量的水(通常為25ml)倒入蓄水區,規定時間過後將殘余水倒掉。這時重新稱量一下紙張試樣,知道前後重量差便可算出吸水率,以此來比較不同面紙的吸水性。通常規定的測試時間約為一分鍾,只有紙張吸濕性特別強時才會調整時間。
而水滴測法可適用於所有紙張。此法較為容易,只是結果不夠精確,不過可隨時隨地進行測試,對不同紙張作比較。通常先在紙上畫個圓圈作標記,將量好的少量水滴入圓圈中央,通過測定吸水時間即圓圈濕透的時間來計算紙張的吸水性。
2、透氣度測試(紙張孔數量測定)
常用方法為Gurley 測試法,仍需測定時間,不過這次測定的是在規定氣壓下,定量空氣通過紙張上的規定區域(此處用作一層隔膜)的時間。
紙張上的固定區域是由環規來界定的。隨後壓縮空氣在規定氣壓的壓力下穿過這層「隔膜」,滲透的氣體量可用測壓計測得。透氣度常用「毫升/分」作單位表示。Bendsten測試法與本法類似。
3、環壓強度測試(RCT)
測試時,把一張152毫米(6英寸)長、12.7毫米(1/2英寸)寬的紙帶放入一張厚鋼板的環形槽中。鋼板是平放的,紙帶的長度正好可沿其環形槽圍成一個捲筒。紙卷上方再放一張水平的鋼板,隨後再不斷向紙卷施壓直到把紙卷壓潰。施加的壓力即為該紙的RCT指數,通常以「牛頓」作單位。此法主要用於測試面紙,不過也可嘗試用來測試瓦楞芯紙。這些紙張的RCT指數可為今後形成的紙板的最終邊壓強度提供很好的參考。
4、瓦楞紙壓縮強度測試(CCT)
本法專門用於測定瓦楞紙。如同在瓦楞芯紙平壓強度測試(CMT)中一樣,紙張通過冷壓式瓦楞芯紙成形機後成為和瓦線上一樣的芯紙。如同上文提到的RCT測試程序,成形芯紙也要受到壓力,在被壓潰的一瞬間可算出其抗壓度。
5、短矩壓縮強度測試(SCT)
不管是RCT測試還是CCT測試,都不可以重復進行,因為紙張在受壓時的形狀或垂直狀態都有可能發生了變化,再測試時結果不會很精確。因此,人們為保持測試的一致性,研發出對紙張進行短矩壓縮強度的測試方法。通過用兩塊夾板把15毫米寬的紙帶牢牢夾平,中間留出0.7毫米(0.030英寸)自由紙的縫隙。其中一塊夾板在液壓下沿紙帶平面向另一塊夾板運動,擠壓中間的窄紙帶,同樣還是要測出紙張被壓潰時的壓力。該測試在機器方向(MD)和機器垂直方向(CD)上都可以完成。
(4)紙張白度檢測方法擴展閱讀:
紙張檢驗,是指運用物理、化學方法對紙張的物理性質和紙張成份分析,確定其種屬的活動。紙張被用於寫字、繪畫、印刷、包裝等目的,在案件中能成為物證或與案件有關的遺留物。
對紙張的顏色、定量、厚度、緊度、平滑度、勻度、熒光特性、施膠度、紙張網痕、造紙機網形、外觀紙痕等物理性質進行檢驗,以及對造紙所用基本原料、膠料、填料的成分進行分析、可確定紙張的種屬,產地及使用范圍等,為尋找案件中所遇紙張或相似紙張提供方向和范圍,為確定某文件製成的有關事實提供依據。
Ⅳ 如何鑒別原漿紙和再生紙
再造紙是指紙張的成份含有50%或以上的廢紙漿,而一般的原木漿紙的成份則含有80%的原生木漿。再造紙的製造過程與一般原木漿紙是完全不同的,製造再造紙時需要加入大量的化學品和水,並需要消耗大量電力及其他資源,還要篩選有用的廢紙並進行脫墨及其他程序。
紙,又被稱為無光澤毛氈紙,由含植物纖維的原材料經過制漿、調制、抄造、加工等工藝流程製成,可用於寫畫、印刷書報、包裝等。有別於糹氐,糹氐為動物纖維「絲滓」。
能任意折疊用來書寫的片狀物。紙是書寫、印刷的載體,也可以作為包裝、衛生等其他用途,如列印紙、復寫紙、衛生紙、面紙等等,由於紙的發明和推廣,才使人類可以不再用泥、石、木、陶、金屬等材料記錄文字或圖畫,也使古代大量信息得到傳播和保存。
紙張:紙的總稱。紙以張計,故紙張一般分為:凸版印刷紙、新聞紙、膠版印刷紙、銅版紙、書皮紙、字典紙、拷貝紙、板紙等。紙廣泛流傳,普遍為人們所使用,造紙技術進一步提高,造紙區域也由晉以前集中在河南洛陽一帶而逐漸擴散到越,蜀,韶,揚及皖,贛等地,產量,質量與日俱增。造紙原料也多樣化,紙的名目繁多。如竹簾紙,紙面有明顯的紋路,其紙緊薄而勻細。
剡溪有以藤皮為原料的藤紙,紙質勻細光滑,潔白如玉,不留墨。東陽有魚卵紙,又稱魚箋,柔軟,光滑。江南以稻草,麥稈纖維造紙,呈黃色,質地粗糙,難以書寫。
北方以桑樹莖皮纖維造紙,質地優良,色澤潔白,輕薄軟綿,拉力強,紙紋扯斷如棉絲,所以稱棉紙。蔡倫造紙的原料廣泛,以爛漁網造的紙叫網紙,破布造的紙叫布紙,因當時把漁網破布劃為麻類纖維,所以統稱麻紙。
Ⅵ 復印紙的檢測絕招
如今,紙的應用已擴展到文化科學,日常生活、醫療衛生、商業、國防和工農業生產等各個領域。辦公紙品是所有辦公用品中常被忽視的一塊,但因為用得多,用得頻繁,它對於我們的日常辦公是不可或缺的。市面上辦公紙品種類繁多,如:標簽紙、復寫紙、打卡紙、復印紙、列印紙、相紙、傳真紙……,品牌也非常多樣,質量不一。如何從龍魚混雜中找到最適合您的紙品呢?
復印紙的全面檢測絕招!在我們日常辦公紙張用品中,使用最多的辦公紙張是復印紙和列印紙了,而最常用的規格就是A3和A4。市場上復印紙、列印紙品牌很多,也有不少名牌產品,如:愛普生、東港、佳印、紅益思、惠普、佳能、金旗艦、高品樂、富樂、金球、經典佳印、幸福鳥、百旺、柯達、綠天章、旗艦、施樂、雙龍、天章、王子、小鋼炮,至於價格,他們相差也不是特別大,用戶可以根據自己的列印機或者復印機品牌來選擇列印紙,如果有更好的兼容性,那列印和復印效果會更好。
雖然辦公中每天都與復印紙、列印紙接觸,但很多辦公人員對於紙張的認識還是很淺,下面比較全面的介紹了紙張的各種性能及其在日常辦公中的影響,在購買的時候,可以參考以下性能參數,會有很大幫助的。特別是對於列印紙和復印紙,完全可以參照下面的要點進行選購。
抗張強度:抗張強度是指紙或紙板所承受的張力。通常以絕對抗張力表示:即一定寬度的試樣的抗張力(牛頓);或以裂斷長表示:即一定寬度的紙條在本身重力作用下將紙拉斷時所需的紙張長度(米);或與橫向切面的抗張力表示;即以試樣單位橫截面的抗張力(牛頓/米2)表示。強度越高,紙張越不容易被拉壞。比如用長長的紙張列印報表、表格後,把它們貼在牆上,如果紙張的抗張強度高,那麼報表或表格不容易破,保持原樣的時間會更長。
伸長率:伸長率是指紙或紙板受到一定的張力後.至裂斷時的伸長對原試樣長度的百分率。伸長率是衡量紙張強韌性的一項重要指標。伸長率是與抗張強度相關的。伸長率越高,紙張的柔韌性就越強,紙張也不容易被拉斷,這一點上與橡皮筋有相似之處。如果伸長率太低,在使用時一個不小心就可能把紙弄破,無論對於辦公工作還是從經濟上來講,都有不良影響。
撕裂度:撕裂度是指撕裂預先切口的試樣至一定長度時所需的力,以毫牛(頓)表示。紙的斷裂度就是紙與紙板抗衡裂的能力。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有些紙一旦有裂口就很容易撕開為兩半,這就是撕裂度太低的原因,所以,購買時,不妨拿樣品撕撕看,盡量選擇撕裂度高的紙張。
耐折度:耐折度是指紙和紙板在一定張力下,所能經受180°的往復折疊次數。以往復折疊次數表示。耐折度表示紙張的耐柔折疊的能力。它在很大程度上與伸長率相關,用戶可以根據自己使用時會不會經常折疊紙張來選擇,但建議大家購買耐折度高的紙張。
緊度:緊度是指每立方厘米的紙和紙板的重量.其結果以克/厘米3表示。緊度是衡量紙或紙板結構的松緊程度的指標,是紙和紙板的基本性質。緊度其實就是紙張的密度。一般來說,緊度越高,抗張強度也越高,因為構成紙張的纖維素結合越緊密,那麼伸長率、撕裂度、耐折度也會比較高。所以它是一項比較重要的性能參數,購買時一定要多加註意。
平滑度:平滑度是指在一定的真空度下,一定容積的空氣通過受一定壓力的試樣表面與玻璃面之間的間隙所需的時間,以秒錶示。秒數越高紙張的平滑度越好。紙張平滑度越好,列印或復印時紙面與列印頭或曬鼓接觸就越均勻和完整,墨的轉移也越充分,印品呈色效果也越好。反之,平滑度差的紙張,墨轉移不均勻,不充分,且紙面對墨量的滲透性強,呈色效果也就差,往往容易使印品墨色發花、發淡。所以,選購時盡量選用平滑度好的紙張,這樣使用效果會比較好。
光澤度:光澤度是指紙張表面的鏡面反射程度,用百分率表示。紙張的光澤度越高,其表面越能像鏡子似的反射光線,越能顯示出鮮亮的外觀特性。實際上,紙張表面除了鏡面反射外,還存在著漫反射,使紙張光澤度下降。光澤度高的紙張,印品墨色也越鮮艷,墨色視覺效果也好。可以說,紙張越平滑,光澤度也越高,印品色彩的光澤度也越高。紙張的光澤度和平滑度有著密切的關系,但光澤度並非平滑度,紙張有光澤的表面,不一定就是平滑的表面。從紙張的光澤度特點來看,根據印件特點選擇合適的紙張,很有實際意義。如以文字為主的書刊文字,宜選用光澤度一般的紙,以免反射,使眼睛長時間看也不至於產生疲勞。而印品以圖版為主的版面,宜選用光澤度高的紙,使印品墨色均勻、厚實、鮮艷悅目。
紙張白度:紙張白度是指紙張受光照射後全面反射的能力,又有紙張亮度之稱,用百分率表示。紙張的白度越高,其表面越能使油墨色彩的特性准確表現出來。這是因為白紙要把通過透明墨層減色合成的色光反射回去。所以,白度高的紙張,幾乎可以反射全部的色光,使印品墨色鮮艷悅目,視覺效果好。而白度低的紙張,由於只吸收部分色光,既不能如實表現明暗部分的反差,又容易造成偏色。如有的出現偏黃,有的出現偏紅,有的出現偏綠,還有的出現偏藍等等。當紙張本身偏色時,紙面上所印的顏色便是油墨和紙張兩者綜合呈色的效果了,這樣必然會出現一些偏色情況,基於這一情況,印刷時有必要對紙張的白度和偏色情況進行對照原稿進行分析,通過採取適當的措施達到糾正偏色的目的。
紙張的吸收性:紙張的吸收性就是指紙張對油墨中的連結料及其溶劑的吸收能力,通常用百分率來表示。紙張的吸收性也叫吸墨性,它的強弱對色相和墨層的光澤性的表現非常敏感。吸墨性強的紙,印品墨色色相容易發淡,墨層也缺乏光澤度。此外,由於油墨中的連結料大部分被紙張纖維組織所吸收,顏料顆粒得不到足夠的保護,印品上的墨膜不牢固,容易使印跡發生粉化現象。反之,若紙張的吸墨性過弱的話,印品墨層將附著不牢,且印跡也不易乾燥,容易造成印品背面蹭臟。所以,根據印品的使用特點,選擇吸收性合適的紙張,才能較好地保證質量。
在吸收了這么多有關紙張的知識之後,相信作為購買人員的你在選擇辦公用紙時會具備更好的觀察力。
Ⅶ 紙張白度儀的技術指標
△
△ 測量孔徑: φ30mm
△ 照測條件: 45/0
△ 測量方式: R457藍光白度
△ 儀器光源: 6V 15W鹵素燈
△ 零點漂移: ≤0.2
△ 示值漂移: ≤0.3
△ 電壓波動穩定性: 0.1
△ 測量重復性: ≤0.3
紙張白度儀
PN-48B
一、用途
本儀器主要測量紙和紙板、紙漿和化纖用漿、棉花和化纖、紡織品、塑料、陶瓷、塘瓷、澱粉、食鹽、白水泥、瓷土、滑石粉等各種物體的白度。還可以測量薄頁材料的不透明度等光學性能。
1、測定試樣的藍光漫反射因數(R457),稱為「藍光白度」或「ISO白度」(ISO Brightness)。
2、分析試樣材料是否含有熒光增白劑,並可測定熒光發射產生的熒光白度,即增白度。
3、測定試樣的亮度刺激值Y10,即綠色光漫反射因數Ry。
4、測定試樣的不透明度、透明度、光散射系數和光吸收系數。
5、測定紙和紙板的油墨吸收值。
二、主要技術特性
XT-48BN白度測定儀是我公司新推出產品,採用最新技術,各項性能在同行中處於領先水平.比以前產品更經久耐用、重復性提高一個數量級、儀器配置了高性能的熱敏列印機、性價比更高!
1、本儀器符合GB3978-83;標准照明體和照明觀測條件。模擬D65照明體照明。採用d/o照明觀測幾何條件,漫射球直徑150mm,測試孔直徑30mm,設有光吸收器,消除了試樣鏡面反射光的影響。 R457白度光學系統的光譜功率分布的峰值波長457nm,半高寬44 nm,Y10光學系統符合GB3979-83;物體色測量方法。
2、測定並數字顯示白度,熒光(增白)白度,不透明度(%)等。
3、零點漂移:≤0.1
4、示值漂移:≤0.1
5、示值誤差:≤0.5
6、重復性誤差:≤0.02
7、鏡面反射誤差:≤0.1
8、試樣尺寸:測試平面不少於Φ30mm,試樣厚度不超過40mm
9、電源:交流170~264V(寬電壓范圍),50Hz,0.2A
10、工作環境:溫度0~40℃,相對濕度不超過85%
11、尺寸和重量:長×寬×高=365×260×425 mm,11k
三、執行標准
GB7933-87:紙漿、紙及紙板漫反射因數測定法(d/o法);
GB7974-87:紙及紙板白度測定法(d/o法);
ISO 2470:紙和紙板藍光漫反射因數測定方法(ISO白度);
GB 8940.2:紙漿白度測定法。
GB 1840:工業薯類澱粉測定方法。
GB 2913:塑料白度試驗方法。
GB 13025.2:制鹽工業通用試驗方法,白度的測定。
GB 1543-88:紙的不透明度測定法。
ISO 2471:紙和紙板不透明度測定法。
GB10339-89:紙和紙漿的光散射系數和光吸收系數測定法。
GB T/5950:建築材料與非金屬礦產品白度測量方法。
紡織行業標准:化學纖維用漿白度測定方法。
Ⅷ 紙張白度用什麼表示
目前表示白度的方法有很多,主要是ISO亮度、D65亮度和CIE白度。
在ISO2470:1999《紙、紙板和紙漿——漫反射因數的測定(ISO亮度)》中對ISO亮度進行了定義:配有濾光片或具備相應功能使光譜特性有效波長為457nm、半波寬44nm,並通過調整照射到樣品的光源UV含量與CIE照明體C一致的儀器測定的內反射因數。
在我國的國家標准GB/T7974-2002《紙、紙板和紙漿亮度(白度)的測定(漫射垂直法)》中定義的亮度為:在GB/T7973所規定的反射光度計的模擬D65光源條件下,試樣對主波長(457±0.5)nm藍光內反射因數。這個定義就是我們日常使用中所稱的白度,在ISO2470:1999標准中稱為D65亮度。
白度的另外一種表示方法是CIE白度,在國際上應用較為廣泛,ISO/TC6制定了相應的測試方法標准,國內也有部分企業採用這種白度表示方法。CIE白度分為C光源和D65光源兩種照明條件,相應的ISO標准分別為ISO11475《紙和紙板-CIE白度的測定,D65/10°(室外光)》和ISO11476《紙和紙板—CIE白度的測定,C/2°(室內光)》。
測量紙張白度:
國家標准GB8940.1-88中規定:以D65照明體、45/0照明觀測條件的藍光為基準,紙張白度是對457nm藍光漫反射率的度量,白度反映的就是亮度特徵。所以通過檢測紙張亮度,就可以獲得紙張白度,亮度和白度具有同一性。
白度的基準值是以457nm的藍光照射到氧化鎂板的反射率為基準,以該種光照到紙面上其反射率是氧化鎂板的反射率的百分比來表示紙張白度。
研究表明面陣CCD對於457nm的藍光具有比較好的響應靈敏度。由CCD獲取的彩色圖像經過A/D轉換後,在計算機內是以像素為單位逐點存儲的,每一點存儲的信息量都包含了該點的R、G、B三種與接收到的輻射能成正比的分量值。R、G、B分別表示圖像的紅色、綠色、藍色分量;圖像的亮度運算通過圖像彩色變換獲得,式(1)。
其中Y是圖像的亮度信息,U、V是圖像色差信息。將紙張亮度值和白度基準的亮度值進行比較後,就得到該紙張樣本的白度。
在測試紙張白度時要注意的問題:
①在切取試樣時,應在紙頁橫幅上均勻切取,試片總厚度應達到反射因數不再隨層數的增加而提高的程度。
②各試片均應正反面、縱橫向一致疊成一疊。
③儀器有功能轉換的,功能手輪轉換一定要到位,不然會影響測試結果的准確性。
④對測定含熒光增白劑的紙張,應注意儀器光源紫外輻射量的調節,過高或過低都會影響測試結果。
⑤SBD-1數字白度儀採用的是45/0的幾何條件,該條件測試結果受試樣表面方向性影響顯著,因此需定向測試。在測試時應以紙的縱橫向呈45度角的方向上(即試片的對角線與儀器的前後方向平行)進行測試,可消除縱橫向不同的測試偏差。
⑥採用SBD-1數字白度儀對樣品進行連續測試時,當測試幾個樣品後,應重新校準儀器,以消除儀器漂移量影響。
提高紙張白度
①漿料的濃度。假設用的漿料為硫酸,調整硫酸的PH值在6.0~6.5的范圍,紙漿的白度和L、a、b值就會有較好的提高,紙漿的白度逐步趨於穩定。
②尋求新型的表面施膠劑,也是提高紙張白度的有效途徑。
③填料的白度。填料的白度因其種類和等級不同,有很大的差別。如果使用比漿料白度高的填料,則加填量越多,紙張的白度也就越高。
④塗料的白度。塗料印刷紙的白度是由原紙的白度、塗料的白度以及塗布量來確定的。如果原紙的白度高於塗層,一些透過塗層的光線將被原紙表面反射回去,並再次通過深層塗層的表面反射出來,則白度也可提高。
紙張白度對印刷色差的影響:
無論是通過目測還是儀器測量,我們都可以相信,紙張本身的白度總是一定的,不同紙張間的白度差也是一定的。從現有資料可知,白度不同的紙張印後色差是不恆定的,時大時小。對於某一指定標准,紙張的白度差越大,產生的色差值並不像人們預料的那樣大,有時反而更小,由此可以看出:紙張的印刷色差與白度差之間並不存在正向的關系。所以,各種紙張在白度上的相近程度與印後顏色的相近程度間並無正向關系,在印刷缺紙的情況下,憑目測的方法挑選一種白度相近的紙張代替的作法是不可取的。
紙張白度與呈色效果的關系:
紙張的白度越高,其表面越能使油墨色彩的特性准確地表現出來。這是因為白紙要把通過透明墨層減色合成的色光反射回去。所以,白度高的紙張,幾乎可以反射全部的色光,使印品墨色鮮艷悅目,視覺效果好。而白度低的紙張,由於只吸收部分色光,既不能如實表現明暗部分的反差,又容易造成偏色。如有的出現偏黃,有的出現偏紅,有的出現偏綠,還有的出現偏藍等等。當紙張本身偏色時,紙面上所印的顏色便是油墨和紙張兩者綜合呈色的效果了,這樣必然會出現一些偏色情況,基於這一情況,印刷時有必要對紙張的白度和偏色情況對照原稿進行分析,通過採取適當的措施達到糾正偏色的目的。如當紙張色澤偏黃時,就不宜選用深黃、孔雀藍和大紅等色相的油墨印刷,也就是說,一方面,應根據紙色特點,正確選用油墨來消除偏色。另一方面,可通過調墨工藝來糾正色偏。
總結
紙張白度是准確呈現顏色的根本源泉,那麼印刷用紙尤其是作為辨色的主要因素之一的紙基,承載彩色印跡的白紙白度,對所呈現的色相、明度、飽和度起著決定性作用。所以,在印刷中,由於不同的印刷品所需要的紙張的白度是不一樣的,所以一定要選擇合適的紙張來印刷,才能保證最好的印刷質量。
紙張白度是指紙張受光照後完全反射的能力,用百分率表示。從技術的觀點來看,紙張及紙板白色程度包括了各種復雜的因素,它是紙張總光譜反射率、照明能量分布、觀察條件和觀察者特性的函數。在GB/T17749-1999《白度的表示方法》中,白度定義為表徵物體色白的程度,白度值越大,則白色程度越大。目前各行業的白度表示方法非常多,約有100多種,不管採用何種方法表示白度,對白度的評價結果應能與人的視覺感受相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