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如何鑒別泰山奇石的真假
若能得到一塊稱心如意的泰山奇石,對於收藏愛好者來說,真可謂其樂無窮。在此獻上奇石的五種鑒別方法,給廣大的奇石愛好者提供參考。
1、目鑒:主要是鑒賞奇石的造型、色澤、紋理、大小等,通過目鑒對奇石產生視覺上的好感,使人有一見鍾情的悅目感。
2、手鑒:就是拿在手上欣賞,經過反復長久的摩挲奇石後,石之粗糙厚密、堅硬脆碎、石體輕重等石質特點便可摸清。
3、鼻鑒:真正的泰山石,石齡有的近45億年,與地區同齡。最年輕的也在幾千萬年,所以泰山石泥土和芳草的味道充分浸入其中,濕水後有很濃的泰山氣息,這是那些幾百萬年甚至幾十萬年的年輕山脈無法比擬,也根本無法做到的。
4、耳鑒:通過聽其聲音即能測其質,泰山石少光澤;少奇特之造型,一般沒有金屬之聲並且聲音沉悶。不過目前本人所掌握的,只有一種名為「鐵石」或者「鋼石」的泰山石,有類似靈璧石的金屬聲。
5、心鑒:這是泰山石鑒賞的最終歸宿,而且也是最高境界。心鑒時,能夠形成對泰山石的獨到認識,達到忘我的境界。通過聯想、想像往往會看石非石,達到主客體之統一,進而感悟人生哲理。
對於很多奇石來說,觀賞性是唯一的價值。泰山石卻是例外,泰山奇石不但為了滿足審美的觀念,而且具有風水學的重要意義。所以判斷一塊泰山奇石是否具有真正的收藏價值,不僅僅在於他有沒有審美價值。泰山奇石應該歸於藝術品的范疇,但是,至今基本上它尚被藝術品市場拒之門外。所以,泰山石不同於一般商品,與被普世公認的藝術品比如古董玉器也不同,因為後者的價值經過歷史的積淀被普世承認,是使用價值和交換價值,古董的考古價值也是使用價值,古董還有文化價值,但它的文化價值與其它奇石的文化價值是不同的。何為文化?史學家說:比如未被開發的山叫自然,而在山上挖個洞,就叫文化。所以文化就是「人化」。
泰山奇石具有收藏價值,一般以含有吉祥寓意為好。意境由所有的象和色構成,是泰山奇石的靈魂依賴於色,質,象多種元素產生的情景交融、虛實相生、物我同感的一種美好的藝術境界,是一種藝術美。欣賞這種美要融入觀賞著的審美經驗和人格情趣,也就是賞石境界中說的物我兩忘,與詩詞中的意境同妙。意境是整體,象是夠成意境的單位,意境也可已由色,質而生。例如一塊石頭上可看見樹木,小河,落葉三個物象,再由色可共同構成具有特定季節氣息的意境。
泰山奇石主要分布在泰山主峰周圍山區的東溪、西溪、東麓麻塔、下港峽谷以及山脈周邊的溪流山谷皆有分布,尤以主峰西部桃花源峽谷中所產成色為佳。泰山奇石由於混雜了部分山石,而不僅僅是卵石,故而感覺更粗更峻,構圖以絢麗多姿的花紋及山水樹木為主;濟南的卵石主要是水沖石,其質地相對細密,畫面則以人物和動物居多。泰山石中的佳品,多出自水沖石。
泰山奇石主要的特點是具有陽剛豪放氣概,泰山奇石質地堅硬。因為天然的花紋和形狀,而被很多奇石愛好者收藏著。泰山奇石形態為自然塊體,古樸墩厚,呈次稜角形、渾園形,多見不規則卵形,以顯示圖紋為主;基調沉穩、凝重、渾厚,多以滲透、半滲透的紋理畫面出現。在灰白、灰黑、灰綠、淺江、黛青、黃、褐、黑等顏色的石面上,交織著千姿百態的白色紋理,或凸或凹,構成高山流瀑、古木枯枝、飛禽走獸、風流人物等圖案,且光潤亮澤,構圖均衡、清晰逼真,各得其妙。色調多以黑白為主,有水墨畫的清高淡雅,有的還巧妙地嵌入紅或黃色的紋飾。泰山石圖紋以凸顯的石筋為佳。構成畫面的白色紋路,有石筋和石皮之分。由於石筋和石體的硬度不同,經過千萬年的風化、磨礪,使石筋逐漸突出石面,具有一種浮雕感。
『貳』 怎麼鑒定奇石
奇石如何鑒定(一)
從奇石的名稱定義上可以知道,奇石必然是石頭,但是不是普通的石頭,普通的石頭太多了,滿地皆是,所以核心的詞是奇,奇特,清奇,所以奇石首先就要有不一樣的地方,一定要稀有,不同尋常,外形、顏色也好、質地、花紋也罷,一定要奇特,要讓人嘆為觀止。
奇石如何鑒定(二)
奇石還要有意境,望之可生意,這個和玉石是一樣的,見到奇石,要有眼緣,自己首先得覺得有意思,才能被定義為是奇石。有意義的造型會更加提升奇石的價值,比如石頭紅燒肉、石頭招財童子等等造型。
奇石如何鑒定(三)
質地手感,奇石可以狹義地分兩種,擺件和手把件,擺件自不用提,手把件時可以拿在手上把玩的,所以奇石的材質,觸感都可以通過手來感知,和玉石一樣,會很有感覺得才是比較好的奇石。
奇石如何鑒定(四)
天然性,大家都知道人工合成的玉石、鑽石等等,無論多麼的精美都是不值錢的,就是因為缺少了這種天然性,自然性,奇石的奇特來自於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才能是真正的奇石,如果是人工合成的,無論造型質地多麼的奇特,都失去了本來的意義。
奇石如何鑒定(五)
完整性,正是由於奇石是大自然的產物,所以在自然的過程中,就有可能出現破損等,包括採集、運輸的過程也會造成破損,這些都是影響奇石價值的重要因素,好比錢幣的價值要看品相一樣,奇石的完好程度也直接影響著其價值。
教大家怎麼鑒別奇石的真偽方法
教大家怎麼鑒別奇石的真偽方法(一)目鑒
一塊好的奇石,首先應該引起我們視覺上的好感,使人有一見鍾情的悅目感。目鑒主要是鑒賞奇石的造型、色澤、紋理、大小等。品其瘦漏透皺之秀、五彩繽紛之色、變幻無窮之文、大小雄奇之體、點線面之協調,通過目鑒掌握奇石的主要特徵。
教大家怎麼鑒別奇石的真偽方法(二)手鑒
就是拿在手上欣賞。奇石與谷石的重要區別,就是奇石可以被珍愛者反覆長久的摩挲。通過摩挲觸感,石之濕潤枯澀、粗糙緻密、堅硬脆碎、石體輕重等石質特點便可摸清。
教大家怎麼鑒別奇石的真偽方法(三)耳鑒
聽其聲能測其質。四大名石中的靈壁石「聲如青銅色名玉」,英石「其佳者質溫潤蒼萃,叩之聲如金玉……色枯槁,聲如擊朽木,皆下材也。」柳州的青銅石有「嗡 嗡」之聲,很似槌擊青銅器後發出的裊裊餘音。黃河中游的木魚石,內有空腔或粉末,搖動進亦作響。因此,凡聲音激者,則細膩堅挺,常有光澤,少奇特之造型, 無金屬之聲而音沉悶者,石質粗脆,石色暗淡,少玲瓏之軀。
教大家怎麼鑒別奇石的真偽方法(四)鼻鑒
豐富的自然界無奇不有,因此能散發氣味的石頭也不十分罕見。個別礦物晶體即擁有自身特殊的氣味,廣西天峨就有遠在三十米外就能聞到濃郁香氣的香石。若尋得一塊沁人心脾之石,其特異的價值必將非同小可。
教大家怎麼鑒別奇石的真偽方法(五)心鑒
這是奇石鑒賞的最高境界和最終歸宿。所謂「形象三分,心象七分」就是這個道理。心鑒時,往往見石非石,忘記自我,以自己的審美觀念,通過聯想、想像而達到主客體之統一,感悟人生哲理。形成對奇石的獨到認識。
綜合上面所分析出來的奇石鑒定方法,市面上往往也能看到很多類似的奇石,各位藏友好好的去看以
『叄』 怎樣判斷奇石的價值
石頭的形態,要從影像、大小、輪廓等方面來評估。但「美」的形態並不是惟一的,有的是以奇形怪狀、瘦峭玲瓏的形體展示美感的;有的是以渾圓古樸、粗獷憨實的形體展示美感的;有的是以狀物象形、惟妙惟肖而展示美感的。
指石之紋理。紋理是石頭億萬年自然風化的結果,以天然狀、褶皺深、有裝飾意趣者為佳。有些石紋不僅千姿百態、變化萬千,還與石形、石質、石色相結合,為人們賞石提供了無窮的樂趣,甚至有的因具有擬人、擬物、擬文字等裝飾意象而成為絕品。
『肆』 鑒別奇石價值幾種方法求解答
一、奇石的天然性。奇石是大自然的產物,比之人工,叫做「天然生成」。它不依賴於人的意志和作為,人們關於它所能做的,就是「發現」。它與一切人工的技藝區別開來,是大自然鬼斧神工的傑作。由於長年裸露自然或是泥沙包裹水土浸潤的原因,石的表面已經形成了一層「皮」。如果已經不讓你看那層「皮」的,那就是已經告訴你那不是天然的了。鑒別這層「皮」,要靠經驗和眼力。
二、奇石的稀有性。奇石所以為奇,就是因為它稀有、罕見、異乎尋常。在其質、形、色、紋方面,奇石都是石中的少數。少到什麼程度呢?罕見。當然,事物的存在是相對的,是比較而言。誰能發這個「言」呢?應該說是「業內人士」。「外行」看來,石玩都是獨一無二,又相差無幾。可是,奇石之妙,正在於「差之毫釐」的區別上。抹殺這種區別,就會混淆奇石與否的天壤之別。另一方面,由於人們對石玩的不斷採集和基於人們發現的眼光即審美理念的提升,因此,奇石與否,又是一個變化的審美對象。至於從收藏的角度講,「曾經的奇石」如果喪失其稀有性,但是還具有收藏價值,那麼,可以把它作為石玩的其他種類來收藏,而不再是作為奇石收藏就是了。
有的奇石是組石,兩枚、三枚甚至於多枚配合為一組。比如那些「歲寒三友」、「十二生肖」等的組石。得其中的部分,就是不完整的。
四、奇石的賞玩價值。核心地講,奇石的收藏價值與其賞玩價值是密切相連或呈正比例關系的。奇石的賞玩價值大,則收藏價值亦大,奇石的賞玩價值決定其收藏價值。奇石的賞玩價值,是以其質、形、色、紋、勢的存在形式展現,並由人們去品其奇、巧、怪、美、韻的味,由此獲得玩石的審美體驗和美的享受,並由此奠定了奇石的收藏價值。奇石的品味,有極強的個體差異性,這種差異,就是奇石收藏價值大小的分別,是由奇石審美的理念來說明的。
五、奇石的體量和硬度。作為收藏的奇石,雖然有其或大或小的個人偏好,但是至大,也要區別於山峰,也不包括那些只能存在於大自然中的奇形怪石。因此,作為收藏的奇石首先要滿足於天然地作為獨立的個體存在形式,和不因環境的變化喪失「奇」的特徵的屬性。通常的情況,奇石的收藏要選擇適度的和適合個人收藏條件的體量。
作為奇石的硬度,則是奇石收藏必須考察的一個指標。奇石的硬度是奇石的質所決定的,它決定其抵抗外力刻畫、壓入、研磨的能力,直接關繫到奇石收藏的保藏價值。奇石的硬度高,則石的密度大,質感好,賞玩價值亦大。硬度高者概括為一個「堅」字。奇石質堅,給人的質感是:細、潤、光、潔。硬度是一個地質學的概念,其指標,從一至十級,級別越高硬度越大。作為收藏的奇石,硬度起點應是4度(以螢石為參照系)至於以上,是奇石收藏的基礎要件。
六、奇石收藏的人文因素。同很多的收藏品都有這個附加值一樣,奇石收藏也要看原收藏者或是使用人,奇石收藏也離不開收藏的這個基本規則。一件奇石,會因收藏者的不同而形成不同程度和含量多少的附加值。當然,這需要有相應的記載。於奇石本身,是不能「附加」的。因此,考察以往的藏石,會有很大的難度。這在當代,有了攝影和出版,為今後鑒別奇石收藏凝結的人文價值提供了歷史的幫助。
『伍』 奇石該如何鑒別
奇石的天然性:奇石是大自然的產物,所以是天然生成的?奇石的稀有性:奇石之所以為奇,就是因為它稀有?罕見?異乎尋常?奇石的完整性和完好度:只要是天然形成的,什麼樣的奇形怪狀都不是奇石的缺損?奇石的美感和收藏價值:一般來說奇石的收藏價值與其賞玩價值是密切相連或呈正比例的?奇石的體量和硬度:作為收藏的奇石,雖然或大或小,但是至大也要區別於山峰,不包括那些只能存在於大自然中的奇形怪石?
『陸』 我想知道怎樣鑒定奇石的價值
奇石有很多種,不知道你要的是哪一種。
首先,你要看石,然後看水洗度,再看石形,價格才能定。常言道:黃金有價石無價。特別是一些奇石絕品、神品,其價值連城。奇石乃天工造化之自然藝術,鬼斧神工,千姿百態,色紋形態之美舉世無雙,其絕妙神韻是任何人為藝術品所難以媲美的。奇石貴在天賦之美,貴在稀有珍奇。普天下一石只有一個形態,它以其濃郁的文化品位,難以論定的鑒賞價值,悠悠無盡的奇情妙趣,令人視其為藝術欣賞的神品。加之起源於自然又高於自然,集知識性、科學性、藝術性於一體的特性,為當代人們的文化生活注入清泉,而以居室擺石為雅。因此,奇石珍品具有人為藝術品難以比擬的欣賞價值與收藏價值,故其商品性價值高昂就在情理之中了。發現、欣賞、鑒別與收藏奇石必須具有較高的文化素養和藝術鑒賞力,發現並獲得珍品並非輕而易舉之事。
『柒』 奇石價值的鑒別方法有哪些
(1)奇石的天然性
奇石是大自然的產物,比之人工,叫做「天然生成」。
(2)奇石的稀有性
奇石所以為奇,就是因為它稀有、罕見、異乎尋常。在其質、形、色、紋方面,奇石都是石中的少數。
(3)奇石的完整性
只要是天然形成的,什麼樣的奇形怪狀,都不是奇石的缺損。相反的還會增加它的美感和收藏價值。
(4)奇石的賞玩性
奇石的收藏價值與其賞玩價值是密切相連或呈正比例關系的。奇石的賞玩價值大,則收藏價值也大,奇石的賞玩價值決定其收藏價值。
(5)奇石的體量和硬度
作為收藏的奇石,雖然有其或大或小的個人偏好,但是至大,也要區別於山峰,也不包括那些只能存在於大自然中的奇形怪石。因此,收藏的奇石,首先要滿足於天然地作為獨立的個體存在形式,和不因環境的變化喪失奇的特徵的屬性。通常的情況,奇石的收藏要選擇適度的和適合個人收藏條件的體量。
作為奇石的硬度,則是奇石收藏必須考察的一個指標。奇石的硬度是奇石的質所決定的,它決定其抵抗外力刻畫、壓入、研磨的能力,直接關繫到奇石收藏的保藏價值。
奇石的硬度高,則石的密度大,質感好,賞玩價值也大。硬度高者概括為一個堅字。奇石質堅給人的質感是:細、潤、光、潔。作為收藏的奇石,硬度起點應是4度至於以上,是奇石收藏的基礎要件。
(6)奇石收藏的人文因素
同很多的收藏品都有這個附加值一樣,奇石收藏也要看原收藏者或是使用人,奇石收藏也離不開收藏的這個基本規則。
一件奇石,會因收藏者的不同而形成不同程度和含量多少的附加值。當然,這需要有相應的記載。於奇石本身,是不能附加的。因此,考察以往的藏石,會有很大的難度。當代有了攝影和出版,為今後鑒別奇石收藏凝結的人文價值提供了歷史的幫助。
奇石的採集
採石、賞石是一種休閑活動方式,郊遊登山、順便采撿奇石,既可寬松心情,享受大自然景物之樂趣,又可鍛煉身體。
撿回的石頭經過清洗整理,色、形、意、趣會將你帶入一個新的天地。石尤通靈,石我相看兩不厭,物我交融情由景生,奇石自然也就成了你的愛侶和夥伴,採集奇石已逐漸成為現代人休閑的一種生活方式,不花大錢即可得到奇妙之樂趣。
『捌』 奇石如何鑒定
第一步,看一顆奇石的主要觀賞點在外形上,還是圖紋上,區分一下象形石還是圖紋石。第二步,看一下石頭的完整性,有沒有掉塊或裂縫,有裂縫基本石頭就毀了(l裂縫可不是天然形成的石縫)。第三步,區分主體。象形石的價值順序按人物、動物、植物或其他、風景、抽象劃分。人物按領袖、僧侶、名人、普通人來劃分。圖紋石要先看畫面的布局,就是以石頭為畫布,圖紋占據的面積大小和位置關系。圖紋布局好的,就像大師的畫作,寥寥幾筆就成精品。畫面石然後看主體,價值順序參考一下象形石。因為畫面石容易形成,畫面石的主題也更加豐富一些,風景就有很多種,有的畫面中也可能出現多個人物,有的甚至有特定的情景。第四步,目鑒和手鑒相結合。根據奇石的主題從形、色、質、紋、韻、嗅、聲等全方面的鑒賞。看奇石形狀的相似度,顏色的艷麗和豐富程度,質感的細膩程度,紋理的清晰和層次,整體的神韻,聞一聞有無氣味,敲一敲聲音是否清脆。有極少的石頭有香味,有極少的有異味。聲音清脆的石頭堅硬緻密性好。第五步,根據石頭種類用特殊的手法鑒別。比如有人用太湖石染色冒充靈璧石,就要根據靈璧石的特徵逐一鑒別,靈璧石與太湖石相比紋路多而清晰、聲音相對清脆、硬度也大一些。你如果用小刀劃過這兩中石頭,就會明白。不同類型石頭的石質也都有這種石質的物理屬性,通過學習,熟悉石頭的物理屬性,可以鑒別石頭的真偽。
『玖』 看世界上最貴的石頭的方法;
血膽瑪瑙是世界上最貴、最完美奇石了,也就是「血膽金蓮」,乃自然界與人類無法突破的「魚中有魚」、「石中有膽」、「膽中有血」傳奇。
中國四大頂級奇石價值排行 (其產地均為內蒙阿拉善大沙漠)
1,血膽金蓮(1.65億元);
2,東坡肉石 (1.30億元);
3,小雞出殼(1.30億元);
4,歲月老人(0.96億元)。
『拾』 奇石的鑒識
如今,正值國泰民安太平盛世,賞石藏石之風日盛,勢不可擋。隨著市場經濟的逐步成熟和完善,賞石、藏石已完全走出了深閨,越來越顯現其投資增值的巨大潛力。那麼,哪些石頭可稱之為觀賞石,而且有收藏價值呢?要回答這個問題,我們必須了解我國的賞石資源和分布情況。據最新統計,目前我國已註明產地及石種的觀賞石有九十五種,可分為象形石、紋理石、清供石、生物化石、礦物晶體、工藝石等六個大類。其中象形石、紋理石、清供石三類涵蓋了絕大部分石種。如靈璧石、戈壁石、太湖石、昆石、英石、臘石、巴靈石、武陵石、雪花石、大化石、彩陶石、龜甲石、木紋石、九龍壁、貴州青、嶗山綠石、棲霞石、雨花石等等。生物化石類是指:動、植物化石。礦物晶體類是指:綠松石、孔雀石、水晶、螢石等。工藝石類如:大理石、草花石、菊花石、牡丹石等等。那麼如此之多的觀賞石,哪些是我們收藏的目標呢?這個就要因人而宜或因地而宜。俗話說,物以稀為貴。在紛繁眾多的觀賞石面前,我們要選擇適合自己的經濟能力,適合自己的鑒賞喜好,適合自己的價值判斷的觀賞石來收藏。對一般收藏者來說,除了幾種極其稀有的如田黃石、雞血石、和田玉石等外,絕大部分觀賞石的收藏是在公平的起跑線上。因為觀賞石收藏及其價值取向,不僅僅是一般意義上的欣賞價值,而是有著非常豐富的文化價值內涵。因此,觀賞石收藏的價值不僅僅體現在觀賞價值,同時其文化價值和發現的價值更是難以估量的。這也是觀賞石之所以引人入勝的關鍵所在。
觀賞石的收藏和鑒識是不可分割的整體,評估觀賞石的價值及品位離不開鑒識的科學性和客觀性。傳統的觀賞石一直沿用古人的評判標准:皺、漏、瘦、透、丑。隨著當今賞石新品種的開發,觀賞石家族又增添了大量的新成員,傳統的靈壁石、太湖石、昆石、英石這四大名石的地位正遭到挑戰,九龍壁、葡萄瑪瑙石、大化石、彩陶石等等後起之秀正各領風騷。觀賞石的評判標准也與時懼進地融合了新的內容:色,質,形,紋,聲,它與傳統標准一道,使觀賞石的評定更科學更客觀,他涵蓋了更多的信息。任何一尊觀賞石,如果不具備上述評判的任何一條標准,那麼這尊觀賞石就缺失了其特色韻味和個性,其價值就大打折扣了。反之,如同時兼有幾條評判標準的特色,那這些觀賞石的收藏價值及觀賞性就更勝一籌。為此,我把古今觀賞石評判標准簡稱十條,來與觀賞石愛好者切磋交流。
觀賞石的十條鑒識評判標准:
皺:皺紋,是賞石在成型初期因自然收縮或經自然水流、風沙沖刷而形成的一凹一凸的條紋。
漏:賞石有孔或縫,使水或其他物體能滴入、透出或掉出。
瘦:(跟胖或肥相對),是指賞石的形體或某一部分窄小或單薄。
透:(液體,光線等)滲透;穿透:透水、透亮,特指賞石的穿透、通透、通空靈巧等。
丑:醜陋,難看。賞石特指其怪異,與眾不同。
色:色彩、顏色,指賞石原本具有的天然色彩和光澤。
質:性質、本質、品質,特指賞石的天然質地、結構、密度、硬度、光潔度、質感等,也指賞石的質量和大小。
形:形態、形狀、結構狀態等,這里特指賞石的天然外形和點、線、面組合而呈現的天然外表。
紋:紋理、痕跡,指賞石表面呈線條、圖案的花紋。
聲:聲響、聲音,指賞石通過扣擊或摩擦振動所產生的聲響和聲音。
奇石造假幾種方法:
上述觀賞石的十條鑒識評判標准,也是造假者刻意模仿追逐的目標。造假者往往在平淡無奇的或有缺陷的石塊上,用現代加工工具,採用各種手段,對其進行人工處理,使其身價倍增。下面我來談談偽石、假形石的一般鑒識技巧,供石友們共同探討。
造偽者往往通過劈、斬、摳、挖、填、挫、雕、磨、爛、摸壓、增退色、注膠等一系列的手法,來製造觀賞石,使其形成規模生產,創造利潤。
劈、斬:一般是用鋼斧,鋼錘等工具,對肥厚的觀賞石進行瘦身減肥,使其更具觀賞性。通過劈、斬,石的表面往往留下較明顯、有規律的加工痕跡,形成其特別的稜角和石質差異。未徑加工的石質表面或輕或重都有一些風化層或叫石皮,而經過劈、斬之後,這些痕跡喪失,這就給鑒識提供了條件。
摳、挖:是用鋼鑿、鋼鑽進行透、漏的加工,一塊普通石頭經加工成為具有通透、明朗等特徵,更加適應市場的需求。摳、挖同樣會在石頭表面留下痕跡。摳、挖會使石頭上留下不規則的鑿痕,這是與天然石的自然流暢相悖的。而挖是用電鑽、磨輪等機械工具進行,則不可避免地留下了機械加工的弧形痕跡。
填、挫:是在摳、挖工序過後的充填和修整。通過填充、鑲嵌、挫修整理,使加工的偽石更加自然。但是填、挫還是會留下填充物與原石石性不一,填充物與原石的縫隙連接處會留下粘連的規則痕跡,而挫更能從平行或整齊交叉的痕跡中找到破綻。
雕、磨:一般是在工藝石中的常用的技法。通過刀刻、噴沙、拋磨等工藝,使其加工石頭的觀賞性突現。雕、磨常用在葡萄瑪瑙石、圖案石等造假的加工上,人工痕跡明顯,有的可以光滑如鏡,粒粒珠璣,這是大自然中很難形成的。還有的是用雕、磨來增加石頭的紋理特徵和包漿這些都要通過觀察賞石整體的紋理結構和包漿的一致性來鑒識和判斷,只要認真鑒別就能找出破綻。
爛:是現在製造偽石的常用做法。在初步加工成形的石頭上,通過用強酸,弱酸的沖刷、浸泡,來洗刷人工的製作痕跡,緩和加工中出現的稜角和生硬的點、線、面。但是用酸洗泡的石頭表面原始風化層幾乎喪失,石頭的內孔或外表往往會形成一層特有的酸洗膜,雖然經過後續處理,我們還是能夠鑒別出與原始的自然石之間的差異來。
模壓:就是用模具,通過模壓加工的方法,把製作的圖案粘貼到主體石頭上,使之成為具有觀賞性的觀賞石。這類技法一般用在製作工藝石、生物化石中的骨骼化石上。材料一般選用工業聚脂或可溶性化工材料,經模壓成型後再加工,不仔細鑒別很容易造成誤藏。但只要用以火烘烤,就會發現問題。
增、退色:是用有色染料浸泡、高溫增色和酸洗退色等做法的總稱。像市場上出現的卵石、片石上的人像、生肖、花卉等批量的觀賞石就是此類產品,幾乎沒有收藏價值。鑒別它只要用沸水沖刷、浸泡就可發現其色澤發生變化,如果所用染色材料有污染,還會對人體健康造成損害。
注膠:通常是用在小型高檔觀賞石如玉石、瑪瑙、風礫石、雨花石等的作偽上。通過用聚脂、染料、高濃度膠水等混合物對石頭表面或有缺陷的位置進行注膠處理,為偽石增色、亮麗,提升其商業價值。鑒識此類觀賞石除用火烤測試外,還可以用刀刮、針挖等方法求證。
總之,賞石、鑒石、藏石是一個系統工程。一塊品質優良的天然觀賞石一定是經得起鑒識和推敲的,人為的製作加工終不能登上賞石的大雅之堂。觀賞石的魅力,是對大自然鬼斧神工的嘖嘖驚嘆。 座,是奇石藝術品的有機組成部分,是使奇石的自然美與人工的藝術美相結合的技法之一。配座的作用有:托立主體,烘襯主題,美飾裝點,平衡重心,協調色彩,補缺藏拙等。
托立主體:奇石主體的石材部分是不定形的,大都是立不穩而又不便於鑿、鋸加工的(因加工易損壞其自然造型的完整性),為此就需用木座或其他材質做座,按其最佳角度將之託起來。
補缺藏拙:具象作品遺缺部分,如鷹的腳嫌太短,可在座的相應部位凸出一截作為假肢擔要假得必要和自然避免畫蛇添足之弊。有的石形出現敗筆時,應盡可能地將其埋在座臼里隱藏起來。 配座的型式大致可分為托底型,單框型,包邊型,盆盤型。
當然,最佳的奇石應該是在展示其自身的美感的同時,若能無座也安,立於天地之間不偏不倚,則為上佳。 赤、橙、黃、綠、青、藍、紫於一體者為上乘,混合色、雙色、單色次之。色為意生,意為色存,色、形、意完美統一,可謂奇石之精品也。
百鳥之王 ——— 福 祿 壽
石種:雞血石
規格:高 26 cm 寬 6 cm 厚6 cm
有紅綠黃三種顏色天然形成一隻百鳥之王(鳳凰),紅色代表 福 綠色代表 祿 黃色代表 壽 形,是大自然造化而形成的天然的外在形狀,有三角形、圓形、橢圓形等,總之,千奇百怪,無所不有。有的形體具象,有的形體抽象,有的形神兼備,具象者奇巧逼真、活龍活現,抽象者變化萬千,耐人尋味。 石頭的形狀盡量要完整,觀賞面沒有較深的裂痕和紋路,或者不影響觀賞。從整個石形外觀上看,圓的造型,能給人一種圓潤、光滑之感;正三角造型,能給人一種對稱、均衡、平穩的舒適之感;倒三角形造型,能給人險中求夷的驚奇感。好的奇石的造型奇特,表象富有情趣,石體無殘缺破損,整個外形與其內容和諧相稱,表面的形體與內在的精神相輔相成。
命名:群魚歸海
尺寸:大(紅白)11*6.5*2.5中(黃白)9*4.3*2.5小(青灰)5.5*3.5*2.3石種:風礪石
點評:三枚風礪石,經大自然鬼斧神工億萬年造化,酷似三條美魚,細賞:小魚活靈活現、栩栩如生、惟妙惟肖、美不勝收,實屬罕見。擁有此石好運連連,生活幸福,年年有餘。 犢石慕羊
石種:戈壁瑪瑙石
規格:長13cm寬 10cm 高9cm
此奇石純天然形成,產於內蒙阿拉善左盟,屬於戈壁瑪瑙品種。該石主體為:一小牛犢飽餐後憩息小石頭之上,形態逼真,生動形象。從牛頭、眼睛、耳朵、身體、前蹄、後蹄,尾巴,一氣呵成,鬼斧神工。最神奇之處:牛犢眼睛之處,有一隻美麗的羚羊,頭、角、身體俱全,為畫龍點睛之筆。
東方的維納斯
石種:戈壁瑪瑙石
尺寸:高13.5cm 寬3cm 厚2cm
阿拉善瑪瑙象形石——紅頭魚
石種:阿拉善瑪瑙
尺寸:長12cm、寬3cm、厚0.5cm
小蛇出殼原石
石種:戈壁瑪瑙石
規格:8.5cm *7.5cm *5.5cm
此奇石為小蛇出殼、出洞之形態。蛇身、蛇頭、眼睛、外殼顏色鮮明透亮,小蛇吐著信子,探視著外面未知的世界。整體造型逼真,蛇身蜿蜒曲折,與真蛇扭曲形象一樣。 意境美是奇石的重要組成部分,指石體或圖案誇張、諧趣、神似或概括寫意、融入感情、抒發藝術聯想,以達到完美的藝術境界。就奇石的美醜而言,奇石圖案美與造型美能達到完美的統一,當屬上乘精品,若圖案美,造型平平,甚至有裂痕傷跡,也仍不失其觀賞價值,因一美遮百丑,內在的美能涵蓋外形的丑。奇石的審美標准在於其形和神的完美結合。
總之,鑒賞奇石應從石形、石質、石色、石紋展開想像,由實到虛,由表到本,由繁到簡,由銳到神,由意到韻,由妙到玄逐步升華,可自我欣賞,全家欣賞,聚友欣賞,一塊奇石甚至需要多年的觀察,才能真正領略其意境。
採石、賞石便是一種休閑活動方式,郊遊登山、順便采撿奇石,既可寬松心情,享受大自然景物之樂趣,又可鍛煉身體。撿回的石頭經過清洗整理,色、形、意、趣會將你帶入一個新的天地。石尤通靈,石我相看兩不厭,物我交融情由景生,奇石自然也就成了你的愛侶和夥伴,故瑰集奇石已逐漸成為現代人休閑的一種生活方式,不花大錢即可得到奇妙之樂趣。 所謂類畫石,指呈現在石體上的人物、動物、植物、山水花鳥蟲魚等物象,形象逼真,栩栩如生的。它們有的抽象,有的具體,有的速寫,有的潑墨,有的素描,有的如國畫,有的象油畫,手法多變,所表現的萬物生靈猶如繪畫一般,都在象與不象之中讓人神秘莫測,揣摸不定。
小天使到人間
石種:類畫石
尺寸:4x3.5x2CM
該類畫石形象逼真,
小天使如騰雲駕霧,又如乘風破浪來到人間,她身後一隻小天狗如影相隨。天使閉一隻眼是默念:「上帝,保佑你全家幸福平安!」睜一隻眼是要看清這美麗的世界。嗨!我是上帝派來的使者,我來了,地球人你好! 圖案石就是在奇石的表面,以平面畫面表現石情畫意。大自然以天然之筆將礦物質染浸在石上而形成的景物、人物、動物、靜物、建築物等社會之萬物,或以曲直線條表現,或以色塊構成,窮極變幻,手法各異,無奇不有,皆屬圖案石。
王室公主
石種:圖案石
尺寸:10×9×6.5CM
該圖案石是一個黑色姿態優美,身穿大擺裙亭亭玉立的王室公主,身處黃蠟石中。 【名稱】肉石(肉形石)
江西物華天寶,人傑地靈,賞石資源豐富,賞石文化源遠流長,據宋代《雲林石譜》記載江西奇石達17種,居各省之冠。改革開放以來,江西賞石事業迅速發展,《雲林石譜》所載奇石不斷被重新發現和開發,最為突出的是上饒地區的的玉山石和贛州地區的上猶石。除了老石種重新發現,新石種更不斷涌現,新開發的潦河石、章江石(南安石)和玉山石(三清石)、上猶石一起成為江西奇石的四個主打石種。
上猶石屬於火山岩的變質岩,形成於幾億年前,為凍石和黃蠟石相間的結合體,經長期的分化、沖刷塊較小。上猶縣境內地質結構復雜,礦種帶眾多,河流密布,形成奇石的地質條件獨特,河灘溪邊的石頭中夾雜著石質優良的上猶石。八百多年前,我國最早的也最具影響力的石譜——《雲林石譜》,記載了當時全國116種著名的奇石和產地,贛州市上猶縣產的上猶石名列其中。上猶石被塵封800多年後,終於重新被人們發現和認識,重回我國著名奇石大家庭。
在上猶石和潦河石當中,人們又發現了一個新的石種-肉形石,其豬肉的皮、肥瘦層次分明,色彩鮮艷,宛若一碗新鮮出爐的東坡肉,秀色可餐,形象逼真,為現代奇石愛好者所青睞。江西奇石愛好者吳先生對肉石尤為鍾愛,在十幾年的收藏過程中,對肉石的追求幾近痴迷,收藏有大量不同規格和造型的肉石。為讓大家一睹風采和提高對肉石的認識度,現將部分藏品以嗜讀者。 江西潦河比較獨特的一個石種晶臘石,其外形由石英晶體與臘石的結合,生成各種不同外形,主要色彩以黃白為主,黃色為臘石,白色為石英晶體。許多晶臘石外表都會呈現出流暢或飄逸的線條,組合成一幅幅象形圖案,其中不少為文字圖案,打破了人們禁錮已久的書法流派,而帶給大家的是一種超藝術美感。江西南昌的藏家這方美石,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其外表就天然巧成一個草書漢字『福』字。
《福》字
石種:火山爆發形成文字黑寶石
規格:6x 4.2x 2.3c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