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如何解決群眾困難訴求辦實事好事
咨詢記錄 · 回答於2021-12-14
『貳』 基層群眾反映強烈的問題有哪些
從根本上說,就是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人民群眾對看得見、摸得著的切身利益問題,感受最直接、最深刻,也最需要解決。如果這個問題長期解決不好,就不可能得到人民群眾的支持。因此,廣大黨員幹部要把解決人民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作為著力點,積極回應人民群眾的訴求與期待,多為群眾辦實事做好事。
『叄』 服務群眾方面存在的問題整改措施有哪些
1、考勤紀律方面存在的問題。
重點解決幹部員工遲到、早退、不履行請假審批手續外出、無故不參加單位集體活動,對機關紀律規章制度認識不夠、執行不嚴、組織觀念不強、作風渙散等問題。
2、會風方面存在的突出問題。
解決無故不參加會議、會議遲到、中途缺席、會議期間不專心會議事項、上面開大會下面開小會竊竊私語、玩手機發簡訊、看雜志等做與會議無關的事情等問題。
解決會上不說、會下亂說、當面不說、背後亂說的不正之風等問題,解決執行力不強,會議議定事項不落實、督辦的事項不及時落實或落實不到位,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等問題。
3、辦公秩序方面存在的問題。
解決上班期間私自外出辦私事、串崗閑聊、談論私事影響工作等問題,解決上班時間玩游戲、看電影、上網聊天以及干私事、不專心工作等問題;解決公文流轉痕跡化,要求不落實等問題。
4、工作作風方面存在的問題。
解決思想漂浮、標准不高、狀態不佳等問題;解決部門間不敢負責、不同心協力、不真誠溝通、辦事推諉拖拉等問題,解決服務基層意識不強、對待服務對象態度惡劣、言語粗暴、高高在上、盛氣凌人等問題;解決作風不實。
『肆』 如何解決群眾工作中存在的突出問題群
提高群眾工作水平,要多與群眾聯系,黨員幹部要多深入基層,多到群眾中去,知道群眾想什麼,擁護什麼,反對什麼。要對老百姓有一種魚水深情,真正把群眾當作朋友、當成親人,自然就會想群眾之所想、急群眾之所急,盡心竭力為群眾辦好事、辦實事。黨員幹部要只有時刻把人民群眾的冷暖掛在心上,把「親民、便民、利民、護民」措施落到實處,才能贏得民心,樹立威信。做好群眾工作,必須從增進與人民群眾的感情抓起,真正做到與群眾多聯系、多交流、多幫助,始終與人民群眾心連心、同呼吸、共命運,成為群眾的親人和朋友。黨員幹部作為黨的各項政策的執行者,只有做到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密切聯系群眾,時刻想群眾之所想、急群眾之所急、辦群眾之所需,建立起良好的干群關系,才能真正得到群眾的擁護,才能進一步鞏固黨的執政地位,才能有效提升群眾滿意度。
黨員幹部只有經常深入基層,深入實際,與人民群眾打成一片,才能收集到基層最真實的情況和群眾最真實的想法。通過與群眾的多接觸,多交流,黨員幹部與群眾的心就能貼得更近。要為群眾解決困難。做好群眾工作,要多為群眾解決實際困難。要關注民生、服務群眾,認真解決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辦好群眾急需、所盼、受益的實事,讓群眾充分享受到發展的成果,真正在群眾工作中解決群眾的實際需要和實際問題。要為群眾考慮。黨員幹部要學會換位思考,貼近群眾,站在人民群眾的立場,從維護群眾利益的角度思考問題,堅持把人民群眾的願望和要求作為想問題、作決策、做工作的依據。多與群眾交流,了解群眾的實際困難,為做好群眾工作打好堅實的基礎。(文/張文靜)
『伍』 處理群眾投訴的經驗做法
一、熱情誠懇,給人以親切感
一般來說,來訪群眾都是為了解決具體問題而來的。接待人員,一定要善於藉助平易近人的神態、和藹可親的話語、謙遜溫和的語調,來縮短彼此間的心理距離,以贏得來訪者的肯定感情和積極配合。上訪者各界、各級層人員無所不有。因此,面向上訪者講話,就要根據上訪者的不同身份、素質、特點,說些各得其所,盡量得體的話,千萬不要說那些千人一腔的「官樣話」。如果來訪者所反映的問題屬於本單位管理范圍,在政策范圍內又可以解決的,一定要設法幫助解決。即使來訪者所提出的要求稍有過高,也要耐心宣傳解釋有關政策,說明不能滿足的理由,通過溝通思想,以求得群眾的理解和支持,倘若所反映的問題不屬於本部門管理范圍,也絕不能敷衍塞責,三言兩語把人打發了事。
二、真情實意,給人以誠意
信訪接待人員只有跟來訪群眾推心置腹,才能取得共同性語言,實現雙向交流。你實實在在地同來訪群眾交流思想,群眾才願意把自已的真話、實話、心裡話講給你聽,你要是虛情假意或拐彎抹角,人家心裡有苦衷也不願意對你講,你也無法了解到群眾的要求和呼聲,所謂真情實意,一是要講實在話。對於政策上有明確規定的問題,要態度明朗地作出肯定性或否定性的回答,絕不模稜兩可,含糊其辭;對進在研究的傾向性意見或不宜公布的內部規定和涉及到檢舉人、調查人所反映的問題絕不能透露給來訪人,更不能把對有關部門在工作配合上的意見在來訪人面前流露,以免引起不必要的矛盾。二是表實在態。對未經調查核實的事情,千萬不要隨意表態。如果來訪人急於要你作出實質性的回答,也只能運用「假如事情是這樣的話,最好通過什麼渠道,採取什麼方法去解決」的「假設性」答復,以免造成不應有的後果。三是敢於面對事實不迴避問題。對群眾來信來訪提出的問題,凡是符合法律法規、政策規定的,又有條件解決的必須解決到位,讓群眾感到我們是實實在在解決問題的,是負責任的。尤其要正確對待集體上訪,集體上訪人多勢眾,反映的問題多,而且涉及范圍廣,處理不當極易發生意外行為。接待集體上訪時頭腦要清醒,態度要冷靜,既不能牽就上訪者而滿足其不合理要求,更不能因群眾有不合理要求而否定其反映問題的合理部分。 如果迴避矛盾,只能引起群眾反感,加劇對抗心理,形成新的上訪。
三、言之有據,給人以信服感
熟悉政策、言之有據,是提高工作效率,做好接待工作的關鍵。接待人員不熟悉有關政策及其沿革,不把群眾提出的具體問題放回到特定的社會政治環境中去進行分析,勢必會牽強附會或漏洞百出。要是你的答話不得要領或不足為據,群眾又怎麼能折服於你呢?如果你能對答如流地道出確切的政策依據來,即使來訪者提出的問題一時難以解決,別人也是會心悅誠服,滿意而回的。
四、用語婉轉,給人以寬松感
言不在直,達意則靈;語不在快,至理則明。接待人員不能不講究對話策略和語言藝術。在接待中,問話要因人,因事而異。有的可以直截了當地問,有的可以委婉含蓄地問,有的則不應該問。如來訪人報告事實真相,請求解決困難時,應循循善誘詢問清楚,讓其一吐為快;如來訪涉及到揭發、控告的,除問明是傳聞還是親見外,還應迂迴點撥問明某些需要進一步了解的有關情節;對於個人的隱私密事,是絕不可窮追不舍,打破沙鍋問到底,弄個水落石出的。在提出批評意見之前,你不妨給對方一個積極的評價,然後區別不同的情況,該直說的時候開門見山,該婉言的時候婉轉含蓄。要是來訪人心情不暢,你應特別注意自已的表情、手勢和語調,或選擇良機,用弦外之音使之領會言外之意;或轉換話題,用巧言妙語緩和接待氣氛,以免造成僵局。
五、講究儀態,給人以責任感
接待交談,接待者要儀表端莊、自然大方、語調和諧、情緒穩定、心胸坦盪。交談時,要凝神注視對方的臉部表情,專心傾聽和摘記來訪者的陳述。接待人員不要隨便岔開別人的話題或打斷別人的陳述,一定要讓人把話講完;不要簡單生硬地否定群眾的批評意見,即便是不夠確切的批評意見。無論批評者的情緒如何偏激,措詞如何強烈,也不可感情用事,做出失態的舉止來。
『陸』 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怎麼解決
解決人民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是新時期密切黨群干群的具體體現,是反·腐·倡·廉建設的重要任務。要堅持以人為本、執政為民,堅持標本兼治、綜合治理、懲防並舉、注重預防,堅持總攬全局、統籌兼顧、突出重點,以實際工作成效謀民利、分民憂、解民難、惠民生。主要的對策措施是:
(1)完善群眾信訪制度。信訪舉報是群眾表達意願、參與監督的重要方式。
(2)弘揚密切聯系群眾的作風。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程中,黨員幹部要弘揚密切聯系群眾的作風。
(3)防治發生在群眾身邊的腐·敗行為。堅決懲治和有效預防·腐·敗,是黨必須始終抓好的重大政治任務。
(4)加強關系群眾利益的行政監督權力。只有權力受到監督才能防止腐·敗的滋生蔓延。
『柒』 如何解決好群眾關心的熱點問題
一是認真解決涉及群眾利益的熱點問題,切實為民謀利益。解決群眾反映強烈的熱點、難點問題,是紀檢監察機關的重要組成部分。近年來,隨著經濟建設步伐的加快,各種社會矛盾不斷產生,群眾信訪呈現出「三多」現象,即:關系群眾切身利益的信訪增多,影響經濟發展的信訪增多,影響社會穩定的群眾突發性集體訪增多。在查辦信訪案件工作中,要著力解決群眾關注的熱點問題,要在調查研究的基礎上,找准切入點和工作著力點,創造性地開展工作。比如,對行風建設方面的問題要重在整改。根據信訪工作中梳理出來的情況和行風監督員提供的情況組織暗訪組,從查到的問題中舉一反三,抓好單位行風建設。為推動糾風工作的深化,要建立健全評議行風工作制度,完善職業道德規范,促進部門和行業改進作風。要把糾風工作和行風建設納入部門和行業管理之中。要從領導機關作起,特別是各級領導要作表率,逐步形成條塊緊密結合,糾、評、建相互促進的糾風工作機制。比如,正確處理改革中出現的矛盾。在企業改革改制的過程中,幾乎每一項新政策的出台都關繫到職工群眾的切身利益,會給一部分職工工作、生活帶來一定困難。在信訪工作中,要重視這方面的反映,滿腔熱忱為群眾排憂解難。尤其是信訪件轉到職工所在單位後,紀檢監察機關要主動抓協調、抓督促,就有關問題和企業主要領導溝通,確保信件反映的問題及時得到解決。比如,解決農民負擔過重問題,要嚴格執行減輕農民負擔和農村稅費改革的各項政策規定,抓好農業生產性費用、農民建房收費和各種搭車收費等專項治理,糾正和治理面向農民工的不合理收費。總之,在查辦信訪案件工作中,始終堅持按「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切實維護好廣大人民群眾的利益,要堅持為民解憂、為民辦事的查辦案件原則,關心群眾疾苦,妥善處理涉及群眾切身利益的矛盾和問題,把查辦案件同為民解憂結合起來,不以信訪案件結案為終止,而以為民分憂為終結。
二是堅決查辦信訪案件,有效懲治腐敗。查辦信訪案件是紀檢監察機關的一項重要職責,也是紀檢監察機關為人民群眾辦實事的重要體現。腐敗問題是近年來廣大人民群眾一直關心的熱點問題之一。黨的十六大報告指出:「不堅決懲治腐敗,黨和人民的血肉聯系就會受到嚴重損害,黨的執政地位就有喪失的危險,黨就有可能走向自我毀滅。」黨和國家工作人員要保持廉潔,必須清除腐敗。特別對群眾反映強烈的領導幹部貪污受賄、以權謀私、貪贓枉法等違紀違法問題必須堅決查處、嚴懲不貸。要建立重要信訪個案交辦制度,促使重大疑難問題限期解決,要發揮上下聯動、齊抓共管的作用,加強監督力度,促進依法行政,公正司法。查辦信訪案件、懲治腐敗分子,是體現黨和政府反腐敗的決心和信心、取信於民的重要舉措,也極大地鼓舞著人民群眾舉報違法違紀行為的熱情和信心。對破產或嚴重虧損企業的領導幹部違法違紀問題,不護短、不手軟,認真調查,嚴肅處理。在查辦信訪案件工作中,積極探索查辦信訪案件新路子。要堅持充分依靠群眾的信訪舉報和初步調查的情況發掘線索,找准突破口。在查辦信訪案件的過程中,針對目前信訪反映的問題匿名化、視覺化、違紀人員手段隱蔽、知情人少、反映的情況不具體等特點,要求辦案人員開動腦筋,細心分析,找准突破口;嚴格按辦理信訪案件要求,認真分析案情,做到快中有細,粗中有細,通過耐心細致的工作,在「細」中發現問題,查清問題。大力查辦信訪案件,展現信訪成果,取信於民,才能有效懲治腐敗,真正樹立起紀檢監察機關的威信。腐敗不除,國無寧日。對於觸犯刑律的腐敗分子,紀檢監察機關必須依法移交檢察院,決不能姑息遷就。否則,不只是瀆職,而且是對人民的犯罪。因此,務必除惡務盡,不可稍殆,方能不負黨和人民的重託。
『捌』 如何處理群眾矛盾或問題
摘要 一、增強責任意識,充分認識提高化解群眾利益矛盾和處理突發事件能力的意義。
『玖』 如何處理群眾矛盾或問題
咨詢記錄 · 回答於2021-0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