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為什麼海河水系的許多河流都乾涸了
主要是氣候變化,降水減少了,再其次是上下游過渡開發,使的本來可以用的清水變成了污水,通過污水河流入了大海,還有就是建設時將河、塘、溝、渠回填為平地了,使得雨水存不住,雨大時泄洪,雨小時乾旱。
所以在過去10年9澇的天津衛,變成了,年年喊防汛,實際年年真抗旱了,再有根治海河後,海河建閘了,將海水與河水斷絕,原來漲潮時可以到解放橋(天津站附近)的海水,現在根本過不來了,也使得隨處可見,當害蟲撒農葯殺的河螃蟹,幾乎斷種了。
2. 倒流運輸的解決方法
倒流運輸的解決方法:提高運輸工具實載率,採取減少動力投入,發展社會化的運輸體系,開展中短距離鐵路公路分流,盡量發展直達運輸,配載運輸,發展特殊運輸技術和運輸工具。
倒流運輸貨物從銷地或中轉地向產地或起運地迴流的一種運輸現象。倒流運輸也可以看成是隱蔽對流的一種特殊形式,除非是退貨或者返廠重修而引發的倒流運輸,否則倒流運輸純粹是一種運力的浪費,其不合理程度要高於對流運輸。
同一物資倒流運輸有兩種形式:
1、同一物資由銷地運回產地或轉運地。
2、由乙地將甲地能夠生產且已消費的同種物資運往甲地,而甲地的同種物資又運往丙地。
倒流運輸形成原因:其不合理程度要甚於對流運輸,其原因在於,往返兩程的運輸都是不必要的,形成了雙程的浪費。倒流運輸也可以看成是隱蔽對流的一種特殊形式。
3. 海河地區為什麼經常泛濫成災怎樣解決
氣候與水文:海河流域屬大陸季風性氣候區,平均年降水量為548mm。降水量年內分配不均勻,多年平均汛期降水量(6—9月)佔全年的75%一85%。降水量年際變化很大,1964年降水量為798mm,而1965年僅358mm,比值為2.23。海河流域多年平均徑流量為264億m3(按1 956~1984年資料統計)。1956年最大為542億m3,1981年最小為112億m3,最大值與最小值之比為4.83。徑流的年內分配,一般是6~9月的徑流量佔全年的70%~80%,個別河流達到90%;部分有春汛、泉水補給,調節性能好的河流,6~9月的徑流則僅佔全年徑流的50%~60%。河川徑流的年際變化大,年內分配又集中的這兩個特性表明:海河流域枯水年洪水可能很小,而豐水年的洪水又可能很大。本流域的暴雨的特點是,時間短、強度大且集中在7月下旬至8月上旬。洪水與暴雨相應,最大30d洪量一般占汛期(6~9月)洪量的50%~90%,而5—7d洪量可佔30d洪量的60%~90%,洪峰多是尖瘦形。值得注意的是,流域內的暴雨強度和洪峰模數都達到了中國大陸的最大值。如1963年8月2日至8日,河北省內丘縣獐犯?d降雨量達2050mm,滏陽河支流詆河西台峪站集水面積124km2,1963年實例洪峰流量3900m3/s,洪峰模數達31.4m3/(s.km2)。
海河的治理開發
1.流域治理開發簡史:公元3世紀人們就已開始利用漳河水發展灌溉,以後歷代在引用河水和外水灌溉方面,在開辟人工運河通航方面都不斷有所發展。到隋朝已開通了長達1000km的水濟渠,成為後來形成的中國京杭運河的主要組成部分。至明、清時,流域治理側重十維持漕運。為分泄大運河洪水,使漕運暢通,從德州附近向北,先後開辟有四女寺減河,哨馬營減河、捷地減河、興濟減河、馬廠減河、青龍灣減河和筐幾港減河等。
新中國成立後,50年代首先整修加固了各河堤防,恢復原有河道泄洪能力;開始修建山谷水庫和分洪道;1963年大水後,重新安排了各河的防治措施,除繼續修建山谷水庫外,側重於中、下遊河道的治理,開挖了4條新的大型入海洪道,並將原有幾條排洪河道進行了擴挖,基本上改變了海河子水系的5大河系集中從天津入海的被動局面;1965午後,流域內少雨偏旱,而工農業用水又急劇增加,水資源短缺矛盾日益突出。在吸取和克眼50年代後期引黃灌溉出現次生鹽鹼化的教訓後,又恢復和擴大門(黃灌區;興建了引灤入津、入唐的跨流域調水工程)。
1957年11月編制了《海河流域規劃(草案)》。規劃中明確了以防洪除澇為主,並結合發展灌溉、供水、航運、發電等方面的綜合利用;1966年11月提出廠《海河流域防洪規劃(草案)》。認識到前—段時期「以蓄為主」的方針片面地強調水庫的攔蓄作用,沒有處理好蓄泄關系,而忽視了中下遊河道的治理,提出了「上蓄、中疏、下排、適當地滯」的方針,並且近期以排為主,洪澇兼治。於1988年12月編制廠《海河流域綜合規劃綱要》,規劃中明確了要繼續貫徹「上蓄、巾疏、下排、適當地滯的方針」,並以「全面規劃、統籌兼顧、綜合利用、講究效益」為指導,根據防洪體系已基本形成和已暴露出來的問題,近期應把治理重點放在現有工程的除險、加固、恢復標准、工程配套和經營管理卜,以鞏固完善防洪體系,增強防洪能力。
2.域綜合治理開發:流域內已建大中小型水庫1900多座,總庫容約300億m3,其中大型水庫30座,總庫容243億m3,防洪庫容148億m3。這些水庫已控制山區面積的83%。此外,在建和擬建水庫還有4座。
這些水庫以防洪為主,兼有灌溉、供水、發電等作用。新辟和整治的主要排洪排澇河道有30多條。新辟的大型排洪排澇河道有;永定新河、獨流減河、滏陽新河、子牙新河、潮白新河等;擴挖和整治的大型河道有衛河、衛運河、漳衛新河、滹沱河等,使各河系的排洪入海能達到24680m3/s,為整治前的10倍。但是這些河道因淤積等原因,現有泄量比設計泄量降低了28%~79.2%,需要再進行整治。被納入防洪體系的蓄洪區有30處,總蓄水量191.5億m3,總面積8788km2。這些蓄洪區都是一些自然蓄滯洪水和瀝水的窪淀,絕大部分已得到初步整治。在乎原低窪易澇地區先後開挖、疏浚了黑龍港、運東地區的南排河、北排河,魯北地區的徒駭河、馬頰河,修建和加固堤防。新建堤防4000多km,使現有堤防達到約20000km。修建提引工程1.83萬座,機電井118.5萬眼,調水工程2處(引灤入津,引灤入唐),抽水蓄能工程4處。
經多年開發治理,現在海河子水系南區各河可防禦1963年型洪水(50年一遇),北區各河可防禦1939年洪水(20~50年一遇),灤河可防禦1962年洪水(50年一遇)。據統計各水庫共攔蓄超過下遊河道安全泄量的洪水100多次,有效地控制了洪水對卜游廣大平原的危害,特別是戰勝了1963年特大洪水,保住了天津市及津浦鐵路。平原低窪易澇地區的排澇標准,大部分地區已達到3—5年一遇,個別地區達l0~20年一遇。
流域內有效灌溉面積達680.2萬hm2,城市供水能力每年為100億m3。1993年海河流域總供水量為410.21億m3。現在地下水開采量已超過地下資源量,造成嚴重超采;地表水利用率達75%,水資源短缺矛盾日益突出。
流域內已建水電站約200座,總裝機容量66萬kW,平均年發電量約18億kW·h,其中有4座水電站裝有抽水蓄能機組,總容量107.2萬kW。流域內已初步治理的水土流失區面積為6萬km2。
4. 分析海河水文特徵及其原因
海河水文特徵:水量較小,季節變化大,有明顯的夏汛;冬季有結冰期;泥沙含量大.
原因:地處溫帶季風氣候,降水集中夏季;冬季氣溫低於零度;上游眾多支流發源於黃土高原,水土流失嚴重.
5. 黃河、海河、淮河水患原因和解決方法
一、黃河
1.黃河的水患
黃河出黃土高原 ,流入平原地區,由於河道變寬 、坡度變緩 、流速減慢 ,大量泥沙沉積河底,使河床逐漸抬高,成為「地上河」 。河床不斷升高,河水只能靠築堤 約束,一遇暴雨,河水猛漲,兩岸河堤,隨時隨處有決口的危險。
2.黃河水患的治理
治理黃河的關鍵,在於治理泥沙。黃河泥沙90%來自中游,加強中游黃土高原 地區的水土保持是治黃的根本。具體措施有: 大修黃河大堤;修建分洪蓄洪工程,中上游修建大型水庫 調節黃河徑流;加強中游黃土高原的水土保持工作
二、海河
1、水患成因:
氣候:降水集中在夏季7、8月份,且年際變化很大
水系:扇狀水系,各支流同時進入汛期,上游來水多
地形:地勢平坦,排水不暢
2、治理: 中上游加強水土保持,植樹造林,廣建水庫,分洪蓄洪工程;下游開挖入海新河道
三、淮河
1、水患成因:
氣候:淮河流域屬於溫帶季風氣候,夏季多雨;
水系:典型的不對稱水系,下游無明顯入海幹流
地形:屬於黃淮還平原,排洪渠道不是很通常,雨多的時候,河流容易泛濫。
2、治理:在山丘區開展水土保持,擴大淮河上中遊行洪通道,加固淮北大堤等堤防,加固洪澤湖大堤,保證蓄洪;鞏固入江水道,續建分淮入沭,建設入海水道工程。
6. 下水管倒流是什麼原因
首先恭喜你家空調製冷效果非常好,出水越多越好。故障呢,建議檢查管路是不是堵住了,還有可能是屋裡的管子有破損。這個水是靠重力溜出去的,水是冷凝水。如果動手能力強的話,自己拆開看看,如果沒時間可以找個修理工。非常容易解決。 希望給分
7. 海河為什麼容易發生洪澇災害
海河流域易發生洪澇災害的原因主要有:
(1)該地區的降水多集中在七、八月,多暴雨,容易夏季發生洪澇災害
。
(2)海河是扇狀水系,遇到暴雨,五條支流同時漲水,下遊河道容納不了(原來的海河只有一個入海口),容易發生洪澇災害
。
(3)海河各支流發源於黃土高原區,河流含沙量大,泥沙淤積使河道變淺,泄洪能力差。
(4)上游缺乏滯洪水庫,下遊河堤不牢固,入海口少。
8. 射水器倒流水原因及處理方法。
你好,這個很正常,因為停水後市政水網自來水沒壓力了,這個時候由於太陽能是裝在屋頂或其他比較高的位置,它裡面的水肯定會從高往低流的,要解決很簡單,在上水的管道上裝個義大利OR的止回閥就可以了,這樣上水水可以通過,但是倒流不回來,
9. 請從地形,氣候,水系,等三方面簡要分析海河流域易發生水災的自然原因
地形:中下游平坦,地勢低窪,排水不暢
氣候:溫帶季風區,降水多且集中,夏季多暴雨
水系:海河支流眾多,呈扇狀水系,夏季整個流域進入汛期,匯入幹流後易發生洪澇
河道泥沙淤積嚴重
10. 海河洪災原因
海河流域易發生洪澇災害的原因主要有:
(1)該地區的降水多集中在七、八月,多暴雨,容易夏季發生洪澇災害 。
(2)海河是扇狀水系,遇到暴雨,五條支流同時漲水,下遊河道容納不了(原來的海河只有一個入海口),容易發生洪澇災害 。
(3)海河各支流發源於黃土高原區,河流含沙量大,泥沙淤積使河道變淺,泄洪能力差。
(4)上游缺乏滯洪水庫,下遊河堤不牢固,入海口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