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解決方法 > 檢測細胞數據的方法

檢測細胞數據的方法

發布時間:2022-07-02 14:29:27

㈠ 細胞水平及分子水平的生物測定是怎樣的

傳統的生物測定方法雖然所得數據較為可靠,但是往往所需要的時間較多,且供試葯劑的需求量較大,現在新農葯的篩選,供試化合物動輒幾萬個甚至更多,傳統的方法根本無法滿足數量巨大的篩選要求。基於以上原因,近年來,許多新的生物測定方法層出不窮。

(1)預期作用靶標抑制活性的測定。隨著農葯作用於昆蟲的靶標部位、昆蟲體內農葯的代謝解毒機制漸漸為人們認知,通過檢測供試葯物對靶標或代謝物質的作用,可以簡化生物篩選測定的步驟與時間,這也是生物合理設計農葯的重要思路。

(2)MTT法。MTT(methylthiazoletrazolium)是一種黃色水溶性四噻唑藍,活細胞中的琥珀酸脫氫酶可使MTT分解產生紫色結晶狀顆粒積於細胞內和細胞周圍。其量與細胞數呈正比,也與細胞活力呈正比,但是死細胞不具有這個能力。因此,用一定濃度的葯劑處理指數生長期的細胞後一段時間,加入MTT,再測出所有混合液體的吸光值,可推出細胞的活力,衡量供試葯劑的毒力大小。

一般步驟是首先培養昆蟲細胞系,如棉鈴蟲細胞系、煙草夜蛾細胞系,取對數生長期細胞,置96孔微量滴定板中培養一定時間(使細胞貼壁),然後加入待測化合物,並繼續培養24h,結束培養前一定時間,向孔內加入MTT母液,培養結束後棄去上清液,再向孔內加入一定溶劑,待生成物完全溶解後,置酶聯檢測儀上於570nm處讀取吸光度值,通過細胞死亡率高低初步判斷化合物有無活性,還可設置系列樣品濃度,最終求出LD50/LC50值,以判斷活性大小。

MTT法需要專門的無菌操作台及相配套的細胞培養設備,成本較高。但是,此法對葯劑所需要的劑量少,能很好的滿足現在高通量篩選等篩選技術的要求。

(3)生物感測器。生物感測器是一種以生物的部分活性物質作為敏感部件,結合物理化學分析儀器,對特定種類化學物質或生物活性物質具有選擇性和可反應的分析裝置。其中關鍵技術原理是感測器的生物敏感層與復雜樣品中特定的目標分析物之間(如酶與底物、抗體與抗原、外源凝集素與糖、核酸與互補片段之間)的識別反應會產生一些物理化學信號(如光熱、聲音、顏色、電化學)的變化,這些變化通過不同原理的轉換器(如光敏管壓電裝置、光極光敏電阻、離子選擇性電極等)轉換成第二信號(通常為電信號),經放大後顯示或記錄。

生物感測器按照識別元件可分為三類:基於分子(酶、抗原或抗體、受體、核酸、脂質體等)的感測器、基於細胞的感測器和基於組織切片的感測器。就敏感元件而言,前者是固定化的生物體成分,後兩者是生物體本身。基於分子的生物感測器具有高度選擇性和敏感性,只對一靶分子有響應。正因為這種高度選擇性,可能會使某些具有相同功能的相關分子檢測不到。而將活細胞作為探測單元,可以檢測到許多未知的物質。目前生物感測器主要用於環境監測(生化武器、地下水污染等)、葯物篩選、新葯開發和基礎神經學等研究,在農葯領域的應用正在起步。

例如測定昆蟲電生理反應。其原理是昆蟲產生拒食行為與葯劑刺激昆蟲的味覺感受器如中栓錐感受器有一定的相關性,用供試葯液刺激昆蟲的中栓錐感受器,同時,將電極連接該感受器,通過電子設備接受並放大感受器發出的脈沖信號,用示波器或記錄器記錄這些信號,或直接輸入電腦通過特定的處理軟體對信號進行分析,判斷活性的有無或大小。華南農業大學曾就炔類化合物和川楝素對亞洲玉米螟拒食活性與電生理反應做了相關的研究工作。

(4)生物晶元。生物晶元(biochip)技術,採用光導原位合成或微量點樣等方法,將大量生物大分子,如核酸片段、多肽分子甚至組織切片、細胞等生物樣品有序地固化於支持物(如玻片、矽片、聚丙烯醯胺凝膠、尼龍膜等載體)的表面,組成密集二維分子排列,然後與已標記的待測生物樣品中靶分子雜交,通過特定的儀器,如激光共聚焦掃描或電荷耦聯攝影像機(CCD)對雜交信號的強度進行快速、並行、高效地檢測分析,從而判斷樣品中靶分子數量。

目前,生物晶元包括基因晶元、蛋白質晶元、組織晶元等。在已知的防治昆蟲靶標中,可以將多種害蟲的細胞、作用靶標或核酸片斷同時製作在同一生物晶元上,以供葯物的篩選。晶元技術具有高通量、大規模、平行性等特點,可以進行新葯的篩選,也可採用生物晶元技術來尋找潛在葯物靶標。用晶元做大規模的篩選研究可以省略大量的動物試驗,縮短葯物篩選所用時間。

㈡ 微生物計數方法有哪些我想知道詳細的操作步驟

微生物的顯微直接計數法

一、實驗目的
了解血球計數板的構造、計數原理和計數方法,掌握顯微鏡下直接計數的技能。
二、實驗原理
測定微生物細胞數量的方法很多,通常採用的有顯微直接計數法和平板計數法。
顯微計數法適用於各種含單細胞菌體的純培養懸浮液,如有雜菌或雜質,常不易分辨。菌體較大的酵母菌或黴菌孢子可採用血球計數板,一般細菌則採用彼得羅夫·霍澤(Petrof Hausser)細菌計數板。兩種計數板的原理和部件相同,只是細菌計數板較薄,可以使用油鏡觀察。而血球計數板較厚,不能使用油鏡,計數板下部的細菌不易看清。
血球計數板是一塊特製的厚型載玻片,載玻片上有4條槽而構成3個平台。中間的平台較寬,其中間又被一短橫槽分隔成兩半,每個半邊上面各有一個計數區(圖21-1),計數區的刻度有兩種:一種是計數區分為16個大方格(大方格用三線隔開),而每個大方格又分成25個小方格;另一種是一個計數區分成25個大方格(大方格之間用雙線分開),而每個大方格又分成16個小方格。但是不管計數區是哪一種構造,它們都有一個共同特點,即計數區都由400個小方格組成。
計數區邊長為1mm,則計數區的面積為l mm2,每個小方格的面積為1/400mm2。蓋上蓋玻片後,計數區的高度為0.1mm,所以每個計數區的體積為0.1mm3,每個小方格的體積為1/4000mm3。
使用血球計數板計數時,先要測定每個小方格中微生物的數量,再換算成每毫升菌液(或每克樣品)中微生物細胞的數量。
已知:1mm3體積=10 mm×10 mm×10 mm= 1000mm3
所以:1mm3體積應含有小方格數為1000mm3/1/4000mm3=4×106個小方格,即系數K=4×106 。
因此:每ml菌懸液中含有細胞數= 每個小格中細胞平均數(N)×系數(K)×菌液稀釋倍數(d)
三、實驗器材
1.活材料:釀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斜面或培養液。
2.器材:顯微鏡、血球計數板、蓋玻片(22mm×22mm)、吸水紙、計數器、滴管、擦鏡紙。
四、實驗方法
1.視待測菌懸液濃度,加無菌水適當稀釋(斜面一般稀釋到10-2),以每小格的菌數可數為度。
2.取潔凈的血球計數板一塊,在計數區上蓋上一塊蓋玻片。
3.將酵母菌懸液搖勻,用滴管吸取少許,從計數板中間平台兩側的溝槽內沿蓋玻片的下邊緣摘入一小滴(不宜過多),讓菌懸液利用液體的表面張力充滿計數區,勿使氣泡產生,並用吸水紙吸去溝槽中流出的多餘菌懸液。也可以將菌懸液直接滴加在計數區上,不要使計數區兩邊平台沾上菌懸液,以免加蓋蓋玻片後,造成計數區深度的升高。然後加蓋蓋玻片(勿使產生氣泡)。4.靜置片刻,將血球計數板置載物台上夾穩,先在低倍鏡下找到計數區後,再轉換高倍鏡觀察並計數。由於生活細胞的折光率和水的折光率相近,觀察時應減弱光照的強度。
5.計數時若計數區是由16個大方格組成,按對角線方位,數左上、左下、右上、右下的4個大方格(即100小格)的菌數。如果是25個大方格組成的計數區,除數上述四個大方格外,還需數中央l個大方格的菌數(即80個小格)。如菌體位於大方格的雙線上,計數時則數上線不數下線,數左線不數右線,以減少誤差。
6.對於出芽的酵母菌,芽體達到母細胞大小一半時,即可作為兩個菌體計算。每個樣品重復計數2—3次(每次數值不應相差過大,否則應重新操作),求出每一個小格中細胞平均數(N),按公式計算出每ml(g)菌懸液所含酵母菌細胞數量。
7.測數完畢,取下蓋玻片,用水將血球計數板沖洗干凈,切勿用硬物洗刷或抹擦,以免損壞網格刻度。洗凈後自行晾乾或用吹風機吹乾,放入盒內保存。
五、實驗作業:
將實驗結果填入下表中:
計數次數 每個大方格菌數 稀 釋
倍 數 試管斜面中的總菌數 平均值
1 2 3 4 5
第一次
第二次

㈢ 細胞免疫功能檢測常用有哪幾種方法

細胞免疫(CMⅠ)是由多種細胞相互作用的結果。免疫細胞間相互作用導致多種細胞因子的釋放。因此細胞功能測定不僅涉及T細胞的數量和功能與包括各類因子活性測定,因此評價機體的細胞免疫功能不僅程序復雜,且很難標准化。
一、遲發型過敏反應的體外檢測方法
皮膚試驗和接觸性過敏的誘發是檢測遲發型過敏反應(DTH)的兩種常用方法。皮膚試驗中誘發對曾經使病人致敏的抗原的再次應答,而接觸性過敏是測試受者對從未接觸過的物質發生致敏的能力。
1.皮膚試驗 用皮膚試驗診斷DTH,常用的抗原有結核菌純蛋白衍生物(PPD)、腮腺炎病毒、念珠菌素等,在人類試驗時在前臂皮內注射少量可溶性抗原,24~48小後,測量紅腫硬結的大小,硬結直徑大於10mm即被看作為陽性。表明受試者對該病原菌有了一定的細胞免疫能力,若皮試無反應,可用更高濃度的抗原重復試驗,若仍無反應即為陰性,需排除皮試技術誤差,也可能受試者從未接觸過此抗原,也可能由於細胞免疫功能缺損,或由於細胞免疫功能缺損,或由於嚴重感染(麻疹、慢性播散性結核)造成的無反應性。
2.接觸性過敏常應用低分子量化合物如二硝基氯苯(DNCB)誘生接觸性過敏。化合物與皮膚蛋白質結合而導至DTH反應。在動物試驗時,初次皮膚上塗抹DNCB後間隔7~10天再激發刺激,則皮膚出現即為陽性。此試驗人類已不使用。
二、細胞免疫的體外檢測方法
體外檢測淋巴細胞的數量和功能,最易採集的是血標本,首先需分離或純化淋巴細胞,一般使用萄聚糖-泛影葡胺配成比重為1.077的淋巴細胞分層液,當將血液重疊於淋巴細胞分層液之上離心時,由於紅細胞(1.092)、多形核白細胞(1.090)、淋巴細胞(1.070)的比重不同而相互分開。淋巴細胞和單核細胞在血漿和分層液交界處形成一薄層。仔細分出這一薄層的細胞,其中淋巴細胞佔80%,單核細胞佔20%,淋巴細胞中T細胞佔80%,B細胞佔4%~10%,其作為非DT、非B細胞。
1.T細胞計數
(1)E花環法:人類T細胞表面有SRBC受體(CD2)能與SRBC結合形成玫瑰花環樣結構,將經分層液分離現的RBM懸液與SRBC在含有血清的平衡鹽水中混合,經37℃培養5~10分鍾放4℃過夜,取細胞懸計數,外周血淋巴細胞中約70%~80%淋巴細胞結成花環即為T細胞。目前此方法已用來分離T細胞,而不用做T細胞計數。
(2)用單克隆抗體計數T細胞:將人的PBM分成三等份,分別用小鼠抗人CD3、CD4和CD8的單克隆抗體作第一抗體與細胞結合,再用FITC標記的兔抗小鼠IgG抗體作第二抗體進行間接免疫熒光染色,在熒光顯微鏡下或流式細胞儀檢測結果,在PBM中被CD3抗體染上熒光的細胞稱為CD3 細胞即總T細胞。正常人在PBM中T細胞佔70%~80%。正常人的CD4 細胞和CD8 細胞之和應與CD3 細胞數一致。CD4 細胞與CD8 細胞的比值正常人約為2/1而艾滋病患者則比值小於1.7。
2.T細胞活化試驗 T細胞能被非特異的物質稱為有絲分裂原所激活而向淋巴母細胞轉化。T細胞轉化過程可伴隨有DNA、RNA、蛋白質的合成增加,最圖導致細胞分裂。在光學顯微鏡下可計數轉化後的淋巴細胞數,也可用氚標記的胸腺嘧啶核苷(3HTdR)摻入正在分裂的淋巴細胞,用液閃測定儀檢查摻入正在分裂的淋巴細胞,用液測量儀檢查摻入的3H-TdR的多少確定淋巴細胞轉化率。最近有一種不用同位素,又可用儀器測量的淋巴細胞增殖反應的檢查法,稱為MTT檢測法,MTT是一種甲氮唑鹽,它是細胞線粒體脫氫酶的底物,細胞內的酶可將MTT分解產生藍黑色甲(fromazan)產物。該產物的多少與活性細胞數正相關。結果可用酶標檢測儀(595mm)測量匯豐銀行密度,做為MTT法的檢查指標。此法的結果與3H-TdR摻入法平行,並能反應試驗中的活細胞數。
3.細胞毒試驗 TC細胞、NK細胞、LAK細胞、TIL細胞對其靶細胞有直接的細胞毒(殺傷)作用。常用的栓測細胞毒效應的方法是51Cr-Na2Cro4鹽水溶液與靶細胞胞混合,於37℃培養1小時左右,51Cr即可進入靶細胞,與胞漿蛋白結合,洗去游離的51Cr後,即可得到51Cr標記的靶細胞,將待檢細胞毒性的細胞與51Cr標記的靶細胞混合(比例約為50:1或100:1)靶細胞被殺傷越多,釋放到上清液中的液游離的51Cr越多,且不能被其他細胞吸收。用γ射線測量儀檢測上清液中的cpm值,即可計算出待檢細胞殺傷活性的高低。
細胞毒試驗檢測Tc細胞效應功能是否健全,及經IgG介導的ADCC效應,或NK細胞在抗腫瘤免疫中的作用是有意義的。
4.混合淋巴細胞的反應(MIR) 是體外研究T細胞的較好的方法,雙向MLR常被用來篩選骨髓移植的供體。來自不同供體的淋巴細胞分別與病人的淋巴細胞混合培養4~5天,在最後8小時摻入51TdR摻入法測T細胞的反應性。或用細胞毒法觀察受刺激的T細胞與活的靶細胞混合(靶細胞來自與刺激細胞相同的個體)如果T細胞受刺激後產生了細胞毒T細胞,可殺死活的細胞,根據靶細胞釋放51Cr的多少算出T細胞移動抑制因子)和LIF(白細胞移動抑制因子)來評估細胞免疫功能。近年來應用測定IL-2的免疫酶技術,操作簡單,並能定量以取代了MIF和LIF的測定。單個核細胞與分裂原一起培養24小時,然後測定清液中的IL-2活性。在細胞免疫功能缺損時,特別是AIDS病人,IL-2分泌明顯降低。而有些疾病,如多發性硬化、類風濕關節炎、移植排斥反應等病人體內血清中IL-2水平升高,表明病人T細胞活性增高。發生移植排斥反應的病人尿中IL-2也可升高。
也可用酶聯免疫吸附試驗測定各種體液中活化的T細胞脫落的IL-2受體(CD25),一般來說IL-2的水平和IL-2受體水平是平行的,IL-2和IL-2受體的檢測可用於對某些疾病的監測,如移桿排斥、自身免疫病以及接受免疫抑制治療的病人。
對體外培養的細胞進行細胞因子產生能力檢測是檢查細胞培養上清液中細胞因子的生物活性或抗原性。現已可用核酸雜交技術,即從組織中或細胞中提取RNA,與同位素或酶標記的該種細胞因子的cDNA探針作分子雜交試驗,即印跡(dot blotting)或Northern印跡,若查出有某種因子的mRNA存在,即說明該細胞在所處培養條件下有產生某種細胞因子的能力。

㈣ mtt法和cck法是否適用於所有細胞進行細胞活性的檢測

是。檢測細胞存活和生長的方法。

MTT法又稱MTT比色法,是一種檢測細胞存活和生長的方法。其檢測原理為活細胞線粒體中的琥珀酸脫氫酶能使外源性MTT還原為水不溶性的藍紫色結晶甲臢(Formazan)並沉積在細胞中,而死細胞無此功能。二甲基亞碸(DMSO)能溶解細胞中的甲臢,用酶聯免疫檢測儀在490nm波長處測定其光吸收值,可間接反映活細胞數量。

CCK-8法:是MTT的改善,過程簡略,中心不需求吸出孔內的培育基,這么就減小了差錯,別的CCK-8反響時間也短,最短1個小時就夠了,特別適合做急性效果。還有CCK-8對細胞成長沒有影響,測完細胞活性後,去掉含CCK-8的培育基,用新鮮培育基能夠持續培育,並且還能夠持續做其它目標的檢查。MTT就不能。

(4)檢測細胞數據的方法擴展閱讀

國產分裝的CCK-8試劑盒在質量穩定性上有不足。而原產於國內實驗室的CCK-8試劑盒有些具有較好的檢測結果,在批次之間的穩定性上較難控制。至於原裝進口供應CCK-8試劑盒的進口品牌並不多,就連Abcam、Thermo,Sigma等等幾個品牌都不能夠提供CCK-8試劑盒,而其它品牌在性價比上遠遜於Abbkine產品。

作為Abbkine品牌旗下首款細胞分析旗艦產品,Cell Counting Kit (CCK-8),Abbkine研發工程師為其傾注了大量的投入,不斷摸索優化最佳的配方,每一份努力只為讓科研工作者更加簡單,高效,穩定地獲取珍貴的科研數據。

㈤ 檢測細胞增殖的方法有哪些

一、MTT比色:
MTT比色是一種目前被廣泛採用的檢測細胞生長和存活的方法,其原理是外源性MTT(四唑鹽)可被活細胞線粒體中的琥珀酸脫氫酶還原成難溶的藍紫色結晶物並沉澱在細胞中,而死細胞無此功能,DMSO(二甲基亞碸)能溶解細胞中的紫色結晶物,用酶聯檢測儀在490nm波長處檢測其光密度值,可間接反映活細胞數量。在一定范圍內,MTT結晶物形成的量與細胞數成正比,此方法已廣泛用於檢測細胞活力、觀察細胞生長等方面,具有靈敏度高、重復性好、操作簡便、經濟、快速、易自動化、無放射性污染等特點,與細胞計數有良好的相關性。
二、rdU標記法
1.細胞以1.5×105/ml細胞數接種於直徑35ml培養皿中(內放置一蓋玻片),培養1天,用含0.4% FCS培養液同步化3天,使絕大多數細胞處於G0期。
2.終止細胞培養前,加入BrdU(終濃度為30μg/L),37℃,孵育40min。
3.棄培養液,玻片用PBS洗滌3次。
4.甲醇/醋酸固定10min。
5.經固定的玻片空氣乾燥,0.3%H2O2-甲醇30min滅活內源性氧化酶。
6.5%正常兔血清封閉。
7.甲醯胺100℃,5min變性核酸。
8.冰浴冷卻後PBS洗滌,加1抗即抗小鼠BrdU單抗(工作濃度1:50),陰性對照加PBS或血清。
9.按ABC法進行檢測,蘇木素或伊紅襯染,在顯微鏡下隨機計數10個高倍視野中細胞總數及BrdU陽性細胞數,計算標記指數(LI)。
三、結晶紫法
1.體外細胞培養結束後,去培養液,加入11%的戊二醛固定,置於振盪器上搖20min。
2.固定細胞用去離子水洗滌至戊二醛液洗凈。
3.置空氣或烘箱37℃徹底乾燥。
4.加入0.1%的結晶紫液對細胞染色,振搖30min。
5.用蒸餾水洗滌,至多餘的結晶紫液沖洗干凈。
6.置空氣或37℃烘箱中徹底乾燥。
7.加入10%的乙酸對細胞吸收的結晶紫進行提取。
8.1h後在酶標儀上測定光吸收度,波長595nm。
四、酸性磷酸酶法
1.96孔細胞培養板中培養細胞,去培養液。用0.01mol/L PBS洗滌1次(如為懸浮細胞則用離心洗滌)。
2.去洗滌液後加入磷酸酶底物100μl/孔。
3.37℃,孵育1~4h。
4.加入0.1mol/L氫氧化鈉10μl/孔。
5.在多孔酶標儀上405nm處測光吸收度,將細胞培養板其中不含細胞,同樣處理過的一孔作為空白對照,所測的每孔光吸收度可間接反應每孔中的細胞數。如在同樣條件下作一細胞數的系列標准對照,以細胞數為X軸,光吸收度為Y軸,可作直線回歸,可推算出每孔中的細胞。

㈥ 細胞活力測定常用的簡便方法

又稱MTT比色法,是一種檢測細胞存活和生長的方法。其檢測原理為活細胞線粒體中的琥珀酸脫氫酶能使外源性MTT還原為水不溶性的藍紫色結晶甲瓚(Formazan)並沉積在細胞中,而死細胞無此功能。二甲基亞碸(DMSO)能溶解細胞中的甲瓚,用酶聯免疫檢測儀在490nm波長處測定其光吸收值,可間接反映活細胞數量。在一定細胞數范圍內,MTT結晶形成的量與細胞數成正比。該方法已廣泛用於一些生物活性因子的活性檢測、大規模的抗腫瘤葯物篩選、細胞毒性試驗以及腫瘤放射敏感性測定等。它的特點是靈敏度高、經濟。
缺點:由於MTT經還原所產生的甲瓚產物不溶於水,需被溶解後才能檢測。這不僅使工作量增加,也會對實驗結果的准確性產生影響,而且溶解甲瓚的有機溶劑對實驗者也有損害。

㈦ 細胞活力測定常用的簡便方法是

MTT法又稱MTT比色法,是一種檢測細胞存活和生長的方法。其檢測原理為活細胞線粒體中的琥珀酸脫氫酶能使外源性MTT還原為水不溶性的藍紫色結晶甲瓚(Formazan)並沉積在細胞中,而死細胞無此功能。二甲基亞碸(DMSO)能溶解細胞中的甲瓚,用酶聯免疫檢測儀在490nm波長處測定其光吸收值,可間接反映活細胞數量。在一定細胞數范圍內,MTT結晶形成的量與細胞數成正比。該方法已廣泛用於一些生物活性因子的活性檢測、大規模的抗腫瘤葯物篩選、細胞毒性試驗以及腫瘤放射敏感性測定等。它的特點是靈敏度高、經濟。
缺點:由於MTT經還原所產生的甲瓚產物不溶於水,需被溶解後才能檢測。這不僅使工作量增加,也會對實驗結果的准確性產生影響,而且溶解甲瓚的有機溶劑對實驗者也有損害。
細胞活力常用百分比表示,活力的大小對試驗結果有很大影響。細胞活力的測定有許多方法,最簡便常用的方法是台盼藍(trypanblue)染色法。台盼藍又稱錐藍,是一種陰離子型染料,這種染料不能透過活細胞正常完整的細胞膜,故活細胞不著色,但死亡細胞的細胞膜通透性增加,可使染料通過細胞膜進入細胞內,使死細胞著色呈藍色。

㈧ 常用的細胞因子檢測方法有哪些

(1)生物學檢測法:又稱生物活性檢測,是根據細胞因子特定的生物活性而設計的檢測法。生物活性檢測法又可分為: 1、細胞增殖法; 2、靶細胞殺傷法; 3、細胞因子誘導的產物分析法; 4、細胞病變抑製法。
(2)免疫學檢測法:細胞因子均為蛋白或多肽,具有較強的抗原性,可利用抗原抗體特異性反應的特性,用免疫學技術定量檢測細胞因子,常用的方法包括ELlSA、RlA及免疫印跡法
(3)分子生物學方法:目前公認的細胞因子的基因均已克隆化,較容易地得到某一細胞因子cDNA探針或根據已知的核苷酸序列人工合成寡聚核苷酸探針。常使用斑點雜交、Northernblot、逆轉錄PCR,細胞或組織原位雜交等。具有靈敏、快速等優點,甚至從l~10個細胞中就可檢出其中的特異mRNA

㈨ 檢測體細胞數有哪些方法

目前獲得世界各國普遍承認和使用的體細胞計數方法概括起來主要分為顯微鏡人工計數法和自動計數儀計數法。
1、顯微人工計數:體細胞計數的國際標准方法為顯微鏡鏡檢法,此法准確,大部分的快速檢測方法均用此法作校準,但在制備樣品、計數鏡檢時費時、費力,不適合作為現場快速和大樣品量時使用。
2、自動計數儀計數:目前,在乳品生產中牛乳體細胞計數主要是依靠大型的體細胞儀完成的,體細胞自動計數分析研究主要有以下兩個方面:
(1)流式細胞分析法.具代表性的產品為美國Bently計數儀,福斯Fossomatic 5000,荷蘭Delta體細胞計數儀等。該法檢測速度快,適合乳品集中檢測,但儀器成本高,不能夠保留樣本,且需要熟練人工操作,經常性校正監測等。
(2)另一方面是利用數字圖像分析系統,典型產品如韓國C-reader ADAM體細胞計數儀,該法數據准確,排除人為因素影響。由於該方法是基於標准鏡檢法的一種方法,所以其在韓國已經使用該種方法代替標准法對大型自動儀器進行校正。華誠睿光的牛博士Ⅱ和牛博士Ⅲ就是這種檢測方法的典型代表。

㈩ 細胞活性檢測的方法有多少種

細胞活性測定方法有台盼藍染色法、克隆(集落)形成法、 3H 放射性同位素摻入法、 MTT 法等。其中 MTT 法以其快速簡便,不需要特殊檢測儀器、無放射性同位素、適合大批量檢測的特點而得到廣泛的應用。但 MTT 法形成的 Formazan 為水不溶性的,需要加有機溶劑溶解,由於在去上清操作時會有可能帶走小部分的 Formazan ,故有時重復性略差。為了解決這個問題,研究人員又開發了很多種水溶性的四氮唑鹽類:如 XTT 、 CCK-8 ( WST-8 )等。

閱讀全文

與檢測細胞數據的方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可調電源好壞測量方法 瀏覽:381
努力的鍛煉方法 瀏覽:287
案例分析法研究方法定義 瀏覽:728
留言審核手機怎麼設置方法 瀏覽:348
抽油紙的正確方法視頻 瀏覽:412
血細胞計數用的什麼方法 瀏覽:21
導軌扭轉的測量方法 瀏覽:863
蛋白尿定性最常用的方法是 瀏覽:145
零售企業成本核算方法哪些 瀏覽:924
製作衣服鞋子簡單的方法 瀏覽:952
嫁接太陽花的最佳方法視頻教程 瀏覽:777
建立寬頻撥號連接的方法 瀏覽:131
總磷水質自動分析儀檢測方法 瀏覽:13
如何簡單又帥氣的洗牌方法 瀏覽:861
常用電子設備處理方法 瀏覽:970
有什麼方法可以減內脂 瀏覽:588
皮膚過敏用什麼土方法來治 瀏覽:21
橋梁基礎施工常用的方法有 瀏覽:956
50乘以84的簡便方法 瀏覽:206
高爐爐殼展開後如何准確的開孔方法 瀏覽: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