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兩個原子之間是怎樣連在一起組成分子的
(一)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論
1、物質的組成、性質和分類
所有的物質都是由元素組成的。從微觀來看,分子、原子、離子是構成物質的最基本的微粒。分子能獨立存在。是保持物質化學性質的一種微粒,由分子構成的物質,有 、 、 、 、S等單質,稀有氣體,非金屬氫化物、氧化物,含氧酸,大多數有機物等,它們都屬於分子晶體,原子是化學變化中的最小微粒,在化學反應中,原子重新組合形成新的物質。原子間結合可形成分子,如 分子, 分子,也可以直接形成晶體,如金剛石晶體,Si晶體, 晶體。金屬晶體也可看成是由金屬原子構成的物質,實際上是由金屬陽離子和自由電子通過金屬鍵結合而成的,金屬單質都屬於金屬晶體。離子是帶電的原子或原子團,由陰陽離子結合而構成的物質,屬於離子晶體,大多數的鹽、強鹼、活潑金屬氧化物都屬於離子晶體。
物質的性質是由它的結構決定的。物質的性質通過自身的變化表現出來。物理性質指沒有發生化學反應就表現出來的性質,例如物質顏色、狀態、溶解性、氣味、熔點、沸點、導電性、導熱性、密度、硬度等,可以通過觀察法和測量法來研究的性質。化學性質指物質在發生化學變化時才表現出來的性質,如酸性、鹼性、氧化性、還原性、熱穩定性等。
物質根據其組成和性質,可分為純凈物和混和物。混合物是由不同種物質的分子混合而成的,沒有固定的組成和熔沸點、如空氣、溶液、汽油、玻璃等。這里要特別注意的是,同素異形體混在一起稱為混合物,如金剛石和石墨在一起為混和物。同理, 與 的氣體也為混合物。另外,聚合物因分子的聚合度不同,沒有固定熔點,也被視為混合物,純凈物指的是由同種分子構成,有固定的組成和熔沸點。這里特別要注意的是結晶水合物屬於純凈物。另外,自然界中所存在的一些礦物,材料往往不是純凈物。這時要求我們掌握的是它的主要成份,例如硫鐵礦的主要成分是 ,菱鎂礦的主要成分是 等。純凈物根據組成元素種類,又可細分為單質和化合物,單質指同種元素組成的純凈物,又細分為金屬、非金屬和稀有氣體。金屬單質在常溫下降 為液態外,都是固體。它們具有金屬光澤、有導電性、導熱性、延展性,在化學反應中表現還原性。非金屬單質中只有 為液態,其它均為氣態或固態,金剛石,晶體硅和晶體硼屬於原子晶體,石墨屬於混合晶體,其餘多為分子晶體。與金屬單質對比,非金屬單質通常沒有金屬光澤、導電、導熱性能差,在化學反應中,象 等常表現氧化性,象C、 等常表現還原性。稀有氣體因其特殊的結構而單列為一族,它們都是單原子分子,因為其最外層電子排布已達到穩定結構。化合物指由兩種或兩種以上元素組成的純凈物,分為無機化合物和有機化合物。無機化合物又可分為酸、鹼、鹽、氧化物。其中酸指的是在水溶液中電離所產生的陽離子全部是 的化合物。酸的分類有多種方式:①根據構成元素分為含氧酸(如 )和無氧酸(如 等);②根據可電離出的 數目分為一元酸( )二元酸(如 )和多元酸(如 );③根據酸性強弱可分為強酸(中學階段掌握的強酸有 )和弱酸( 等);④根據是否具有氧化性可分為氧化性酸(如 )和非氧化性酸( 等);⑤根據沸點高低分為高沸點酸(如 )和低沸點酸(如 )。凡是酸應具有酸的通性:①使指示劑變色;②與活潑金屬反應生成鹽和 ;③與鹼發生中和反應;④與鹼性氧化物反應生成鹽和水;⑤與鹽發生復分解反應。這里要注意的是水溶液顯酸性的物質不一定都是酸,例如強酸的酸式鹽,或水解顯酸性的強酸弱鹼鹽,應強調電離出的陽離子全部是 。鹼指在水溶液中電離出的陽離子全部是 的化合物,中學常用的可溶性強鹼為如下四種: 。 是常用的弱鹼。鹼的通性如下:①使指示劑變色;②與酸發生中和反應;③與酸性氧化物反應生成鹽和水;④與鹽發生復分解反應(鹼與鹽的復分解反應要求反應物都可溶,產物中至少有一種是沉澱,氣體或弱電解質)。鹽是酸、鹼中和的產物,大多數的鹽屬於強電解質。鹽的溶解性差別很大,鉀鹽、鈉鹽、硝酸鹽、醋酸鹽、銨鹽大都易溶於水,碳酸鹽、磷酸鹽、硫化物、亞硫酸鹽等大都不溶於水。根據鹽的組成,可分為正鹽、酸式鹽、鹼式鹽、復鹽。正鹽指酸鹼完全中和的產物,酸式鹽指酸中的氫部分被中和的產物,如 等;鹼式鹽指鹼中的 部分被中和的產物,如 等;復鹽指多種陽離子與一種酸根離子組成的鹽,如 。部分鹽可與金屬發生置換反應,另外,鹽與酸、鹽與鹼均可發生復分解反應,氧化物指由兩種元素組成,其中一種為氧元素。氧化物又可以細分為酸性氧化物、鹼性氧化物、兩性氧化物。不成鹽氧化物和過氧化物。酸性氧化物指與鹼反應生成鹽和水的氧化氣,如 等;酸性氧化物大多是非金屬氧化物,也可以是金屬氧化物,如 等,酸性氧化物中元素的價態必須與對應的酸和鹽中的價態一致,例如 的酸性氧化物是 ,鹼性氧化物指與酸反應生成鹽和水的氧化物。如 等。鹼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屬氧化物。兩性氧化物指與酸、鹼反應都能生成鹽和水的氧化物,如 。另外,有一類氧化物不能與酸、鹼反應生成鹽和水,或者沒有對應價態的酸、鹼或鹽,這一類物質稱為不成鹽氧化物,如NO、 等。還有象 稱為過氧化物。
② 什麼是分子組裝
分子組裝 一般來講 分子組裝包含兩方面的內涵. 第一是指在分子尺度上對物質的物理~ 化學 性質進行剪裁從而得到一些具有新奇特性的物質 並在分子水平上對這些特性進行研究 即 對大量的試驗研究中出現的新現象~ 新特性進行表徵~ 理論解釋和某些預測. 第二是指用 單個分子作為基本結構單元 採用合適的方法構造具有特定功能的結構和器件 並研究所得 到的結構與器件各方面的性質. 這對試驗方法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例如在用單個分子構成 單分子器件時 需要對單個分子進行精確的操縱 以便有效地將單個分子組裝到電極之間. LB 膜技術 LB 膜技術在適當的條件下,不溶物單分子層可以通過特定的方法轉移到固體基底上, 並且基本保持其定向排列的分子層結構。這種技術是 20 世紀二三十年代由美國科學家 LLangmuir 及其學生 K.Blodgett 建立的一種單分子膜制備技術,它是將兼具親水頭和疏水 尾的兩親性分子分散在水面上,經逐漸壓縮其水面上的佔有面積,使其排列成單分子層, 再將其轉移沉積到固體基底上所得到的一種膜。 強度是指材料在宏觀上抵抗形變(彈性形變或塑性形變)的能力,韌性是材料斷裂 能量的判據,是強度和塑性的綜合表徵。一般來說,結構材料的強度和韌性是一 對矛盾。通常提高強度,就降低韌性。或者反過來,韌性改善了,強度就下降。 金屬材料的強化途徑不外兩個,一是提高合金的原子間結合力,提高其 理論強度,並製得無缺陷的完整晶體,如晶須。另一強化途徑是向晶體內引入大 量晶體缺陷, 如位錯、 點缺陷、 異類原子、 晶界、 高度彌散的質點或不均勻性 (如 偏聚)等,這些缺陷阻礙位錯運動,也會明顯地提高金屬強度。目前鋼鐵材料主 要的強化方式有固溶強化、形變強化、沉澱強化和彌散強化、細晶強化等幾種強 化方式。在所有金屬強化方法中,細化晶粒是目前唯一可以做到既提高強度,又 改善塑性和韌性的方法。 固溶強化:融入固溶體中的溶質原子造成晶格畸變,晶格畸變增大了位 錯運動的阻力,使滑移難以進行,從而使合金固溶體的強度與硬度增加。這種通 過融入某種溶質元素來形成固溶體而使金屬強化的現象稱為固溶強化。 在溶質原 子濃度適當時,可提高材料的強度和硬度,而其韌性和塑性卻有所下降。 形變強化:在金屬的整個形變過程中當外力超過屈服強度後,要塑性變 性繼續進行必須不斷增加外力,從而在真實的應力-應變曲線上表現為盈利不斷 上升。 沉澱強化: 合金通過相變得到的合金元素與基體元素的化合物會引起合 金強化,為沉澱強化 ,彌散強化則是機械混摻於基體材料中的硬質顆粒引起的 強化。 兩者的區別是沉澱強化中沉澱相和基體有化學交互作用,而彌散強化沉澱 相和基體無化學交互作用。 彌散強化: 彌散強化指一種通過在均勻材料中加入硬質顆粒的一種材料 的強化手段。是指用不溶於基體金屬的超細第二相(強化相)強化的金屬材料。為 了使第二相在基體金屬中分布均勻,通常用粉末冶金方法製造。第二相一般為高 熔點的氧化物或碳化物、氮化物,其強化作用可保持到較高溫度。彌散強化是強 化效果較大的一種強化合金的方法,很有發展前途。若化合物在固溶體晶粒內呈 彌散質點或粒狀分布, 則既可顯著提高合金強度和硬度,又可使塑性和韌性下降 不大,並且顆粒越細小,越呈彌散均勻分布,強化效果越好。 細晶強化:通常金屬是由許多晶粒組成的多晶體,晶粒的大小可以用單 位體積內晶粒的數目來表示,數目越多,晶粒越細。在常溫下的細晶粒金屬比粗 晶粒金屬有更高的強度、硬度、塑性和韌性。這是因為細晶粒受到外力發生塑性 變形可分散在更多的晶粒內進行,塑性變形較均勻,應力集中較小;此外,晶粒 越細,晶界面積越大,晶界越曲折,越不利於裂紋的擴展。故工業上將通過細化 晶粒以提高材料強度的方法稱為細晶強化。
③ 表示有機分子結構和組成的不同方法有什麼優點
教 案
課題:第一章 第二節 有機化合物的結構特點 授課班級
課 時 2
技能 1、理解有機化合物的結構特點 ;了解碳原子雜化方式與結構
2、掌握甲烷、乙烯、乙炔的結構特點和同分異構體
過程
與
方法 通過對同分異構體各題型的練習,要分析總結出對解題具有指導意義的規律、方法、結論,從「思考會」轉變成「會思考」,真正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對同分異構體及同分異構現象有一個整體的認識,能准確判斷同分異構體及其種類的多少
情感
態度
價值觀 1、體會物質之間的普遍性與特殊性
2、認識到事物不能只看到表面,要透過現象看本質
重 點 有機物的成鍵特點和同分異構體的書寫
難 點 同分異構體相關題型及解題思路
第二節 有機化合物的結構特點
一、有機化合物中碳原子的成鍵特點
1、鍵長、鍵角、鍵能
2、有機物結構的表示方法
二、有機化合物的同分異構現象
1、烷烴同分異構體的書寫
第一步:所有碳,一直鏈。
第二步:原直鏈,縮一碳。縮下的碳,作支鏈。
第三步:原直鏈,再縮一碳;縮下的碳,都作支鏈。
碳鏈異構
2、烯烴同分異構體書寫步驟
(1)先寫出相應烷烴的同分異構體的結構簡式:
(2)從相應烷烴的結構簡式出發,變動不飽和鍵的位置。
烯烴同分異構體包括
官能團異構
教學過程
教學步驟、內容 教學方法、手段、師生活動
[引入〕這節課我們來學習第二節——有機化合物的結構特點。我們在高一時就初步了解了有機化合物種類繁多的原因,主要是由於碳原子的成鍵特點所決定的,接下來我們對其進行進一步的學習。
[板書〕第二節 有機化合物的結構特點
一、有機化合物中碳原子的成鍵特點
〔講〕僅由氧元素和氫元素構成的化合物,至今只發現了兩種:H2O和H2O2,而僅由碳元素和氫元素構成的化合物卻超過了幾百萬種,這正是由於有機化合物中碳原子的成鍵特點所決定的。
碳原子最外層有4個電子,不易失去或獲得電子而形成陽離子或陰離子。碳原子通過共價鍵與氫、氧、氮、硫、磷等多種非金屬形成共價化合物。科學實驗證明,甲烷分子里,1個碳原子與4個氫原子形成4個共價鍵,構成以碳原子位中心,4個氫原子位於四個頂點的正四面體立體結構。鍵角均為109º28』。
〔板書〕1、鍵長、鍵角、鍵能
〔投影〕鍵長:原子核間的距離稱為鍵長,越小鍵能越大,鍵越穩定。
鍵角:分子中1個原子與另外2個原子形成的兩個共價鍵在空間的夾角,決定了分子的空間構型。
鍵能:以共價鍵結合的雙原子分子,裂解成原子時所吸收的能量稱為鍵能,鍵能越大,化學鍵越穩定
〔觀察與思考〕觀察甲烷、乙烯、 乙炔、苯等有機物的球棍模型,思考碳原子的成鍵方式與分子的空間構型、鍵角有什麼關系?
〔投影〕
〔講〕碳原子成鍵規律小結:
1、當一個碳原子與其他4個原子連接時,這個碳原子將採取四面體取向與之成鍵。
2、當碳原子之間或碳原子與其他原子之間形成雙鍵時,形成雙鍵的原子以及與之直接相連的原子處於同一平面上。
3、當碳原子之間或碳原子與其他原子之間形成叄鍵時,形成叄鍵的原子以及與之直接相連的原子處於同一直線上。
4、烴分子中,僅以單鍵方式成鍵的碳原子稱為飽和碳原子;以雙鍵或叄鍵方式成鍵的碳原子稱為不飽和碳原子。
5、只有單鍵可以在空間任意旋轉。
〔點擊試題〕下列關於CH3—CH=CH—C≡C—CF3分子的結構敘述正確的是 ( )
A、6個碳原子有可能都在一條直線上
B、6個碳原子不可能都在一條直線上
C、6個碳原子一定都在同一平面上
D、6個碳原子不可能都在同一平面上
〔講評〕依據。即「乙烯分子里的兩個碳原子和四個氫原子都處在同一平面上、乙炔分子里的兩個碳原子和兩個氫原子處在一條直線上。
〔板書〕2、有機物結構的表示方法
〔講〕結構式:有機物分子中原子間的一對共用電子(一個共價鍵)用一根短線表示,將有機物分子中的原子連接起來,若省略碳碳單鍵或碳氫單鍵等短線,成為結構簡式。若將碳、氫元素符號省略,只表示分子中鍵的連接情況,每個拐點或終點均表示有一個碳原子,稱為鍵線式。
〔投影〕結構式—結構簡式的轉換
〔小結〕
〔講〕由於碳原子的成鍵特點,每個碳原子不僅能與氫原子或其他原子形成4個共價鍵,而且碳原子之間也能與共價鍵相結合。碳原子間可以形成單鍵、雙鍵和三鍵;多個碳原子可以結合成長短不一的碳鏈,碳鏈也可以帶有支鏈,還可以結合成碳環,碳鏈和碳環也可以互相結合。以上就是有機物種類繁多的原因。
〔講〕下面,我們來擴展一下,如何能夠由結構簡式或鍵線式,快速判斷該有機物的分子式。讓我們來共同學習一下不飽和度。
〔投影〕不飽和度
1、不飽和度又稱為缺氫指數,有機物分子中與碳原子數相等的開鏈烷烴相比較,每減少2個氫原子,則不飽和度增加1。
2、計算分式:
(1) 若有機物的分子式為CnHm,不飽和度Ω==
若有機物的分子式為CnHmXr, 不飽和度Ω==
若有機物的分子式為CxHyOz, 不飽和度Ω==
若有機物的分子式為CxHyNz, 不飽和度Ω==
〔講〕在這里大家需要注意的是,若有機物為含氧化合物,C=O,C=C等效,不飽和度相當於1,故O原子數可不計入不飽和度。而有機物分子中如有-X、-NO2、—NH2、—SO3H 均可視為氫原子。帶入不飽和度計算時作出相應的轉換。
〔投影〕不飽和度:
(2) Ω=雙鍵數+叄鍵數*2+環數
〔講〕在這里大家需要注意的是,在對有機物中的橋環化合物或籠形結構的脂環化合物進行研究時,我們所指的環數不是我們所看到的立體結構的面數,通常在有機中,把碳環化合物轉變為鏈狀化合物需要打斷的C-C鍵數目,就是碳環的數目。
〔投影〕不飽和度
(3) 對於立體有機物分子,Ω=面數-1
對於多籠結構,Ω=面數-籠數
〔講〕在這里,我們所說的籠狀化合物也符合歐拉定理,即
〔投影〕知識拓展—歐拉定理
多面體的頂點數、面數和棱邊數的關系,遵循歐拉定理:
頂點數+面數-棱邊數=2
〔講〕在有機化合物中,頂點數就相當於組成的原子數,棱邊數相當於化學鍵數。
〔投影〕以立方烷和金剛烷舉例,計算不飽和度
〔過〕也是由於以上原因,由相同原子組成的有機物分子可能具有不同的幾種結構。
[板書〕二、有機化合物的同分異構現象
[投影復習〕1、同系物:結構相似,分子組成相差若干個CH2原子團的有機物稱為同系物。特點是物理性質遞變,化學性質相似。
2、同分異構體:化合物具有相同的分子式,但具有不同結構的現象,叫做同分異構現象。具有同分異構現象的化合物互稱同分異構體。
〔講〕對於某一烷烴分子怎樣判斷它是否具有同分異構體,如有,又具有幾種同分異構體,這是學習有機化學一個很重要的內容。我們必須學會判斷並能夠書寫。今天,我們將學習一種常用的書寫方法—縮鏈法(減碳對稱法)。
[板書〕1、烷烴同分異構體的書寫
[點擊試題〕例1、 的同分異構體
[板書〕第一步:所有碳,一直鏈。
(先寫碳絡結構,後用H原子飽和)
[板書〕第二步:原直鏈,縮一碳。縮下的碳,作支鏈。
(從鏈端依次編號)
[問〕縮去的一個碳可作為一個 ,能否連接到1號或4號碳原子上?
[展示〕用球棍模型旋轉,讓學生觀察。(注意空間結構的變換和支鏈連接位置的等效性)
(答:不能。書寫同分異構體時,碳鏈頂端的碳原子上不要連接任何烴基,否則,將出現相同的同分異構體。) 可寫成
[問〕支鏈能否連接到第3號碳原子上?
[演示〕用球棍模型旋轉,讓學生觀察。
(答:不能。第2與第3號碳原於是完全對稱的、等效的碳原子)
[板書〕第三步:原直鏈,再縮一碳;縮下的碳,都作支鏈。
〔講〕縮去的兩個碳原子可作為兩個甲基或一個乙基。
[問〕①兩個甲基怎麼連接?(只能同時連在第2個碳原予上)
(注意:第2號碳已飽和,即使有碳原子也不能再連接在這同一個碳原子上了;除第2號碳原子外,四個碳原於是完全等效的) ②作為乙基,它不能連在頂端的碳原子上,能否連接到第2個碳原子上?
[演示〕用球棍模型旋轉,讓學生觀察。
(答:不能。書寫同分異構體時,直鏈上各號碳原子不要連接原子數等於或大於其號數的烴基,否則,將出現相同的同分異構體。)
[問〕③剩三個碳原子的直鏈能否再縮去一個碳?(不能。所以碳原子數少於3個的烷烴是沒有同分異構體的)
[小結〕①要按照程序依次書寫,以防遺漏。
②每一步中要注意等效碳原子,以防重復。
[隨堂練習〕寫出己烷各種同分異構體的結構簡式。
[投影評點〕(寫出一些與上列結構相同,但書寫形式不同的烷烴分子的碳絡結構,讓學生比較分析,從而適應其形式的變化。為系統命名打好基礎)
(問:與上列哪些結構相同?答:均為○3)
(問:轉化後與上列哪些結構相同?答:均為④)
[問〕有沒有縮去三個碳原子以後的同分異構體?
沒有,只有五種。
〔講〕以上這種由於碳鏈骨架不同,產生的異構現象稱為碳鏈異構。烷烴中的同分異構體均為碳鏈異構。
[板書〕碳鏈異構
〔進〕對於碳鏈異構的書寫一般採用的方法是「減碳對稱法」。包括兩注意(選擇最長的碳鏈作主鏈,找出中心對稱線),三原則(對稱性原則、有序性原則、互補性原則)、四順序(主鏈由長到短、支鏈由整到散、位置由心到邊、排布由鄰到間)、
[問〕烴的同分異構體是否只有碳鏈異構一種類型呢?
〔講〕我們學習了烯烴的同分異構體的書寫就知道了。
[板書〕2、烯烴同分異構體書寫步驟
(1)先寫出相應烷烴的同分異構體的結構簡式:
(2)從相應烷烴的結構簡式出發,變動不飽和鍵的位置。
〔點擊試題〕例2、 寫出分子式為 的烯烴的同分異構體的結構簡式;(共5種)
(1)
〔隨堂練習〕1、寫出C5H11Cl的同分異構體
2、寫出分子式為C5H10O的醛的同分異構體
〔投影小結〕等效氫原則
1、同一碳原子上的氫等效
2、同一個碳上連接的相同基團上的氫等效
3、互為鏡面對稱位置上的氫等效。
[小結並板書〕烯烴同分異構體包括
〔講〕上面已經學了碳鏈異構和位置異構,剛才所學的烯烴由於雙鍵在碳鏈中位置不同產生的同分異構現象叫位置異構。還有一種同分異構類型是官能團異構。如乙醇和甲醚:CH3—CH2—OH(乙醇,官能團是羥基—OH),CH3—O—CH3(甲醚,官能團是醚鍵 ),像這種有機物分子式相同,但具有不同官能團的同分異構體叫官能團異構。
[板書〕官能團異構
〔點擊試題〕例3,寫出分子式為 的烴的同分異構體;
〔小結〕
(隨堂練習〕出C4H10O的同分異構體的結構簡式
[投影小結〕書寫有機物的同分異構體的步驟是:首先考慮官能團異構、其次考慮碳連異構,最後考慮位置異構,同時遵循對稱性、互補性、有序性原則,即可以無重復、無遺漏地寫出所有的同分異構體來。
〔課後練習〕1、寫出C7H8O的含有苯環的同分異構體的結構簡式
2、已知丙烷的二氯代物有四種異構體,則其六氯代物的異構體數目為
A 兩種 B 三種 C 四種 D五種
解析:採用換元法,將氯原子代替氫原子,氫原子代替氯原子,從二氯代物有四種同分異構體,就可得到六氯代物也有四種同分異構體。答案:C
點評:設烴的分子式為CxHy,如果它的m氯代物與n氯代物的同分異構體數目相等,則m+n=y,反之,如果m+n=y,也可知道其同分異構體數目相等。
④ 分子自組裝的分子自組裝應用
(1)分子自組裝在膜材料方面的應用:
分子自組裝膜,特別是自組裝單分子膜(SAMs),是分子自組裝研究最多的領域,並且得到了廣泛的應用。例如,SAMs在電子儀器製造、塑料成型、防蝕層研究等諸多領域都有實際應用。SunghoKim等研究了TiO2納米粒子與聚苯醯胺自組裝薄膜聚合物膜,這種膜可消除生物污垢。自組裝單分子膜可通過含有自由運動的端基,例如硫醇,氨基等的有機分子(脂肪族或者芳香族)對電極表面改性,賦予了電極表面新的功能。NirmalyaK.Chaki等闡述了SAMs在生物感測器上的應用,說明了單層分子膜的設計對基於SAMs的生物感測器有關鍵的作用。F.Sinapi等以多晶鋅為基體利用自組裝技術在乙醇溶液體系中合成了(MeO)3Si(CH2)3SH自組裝膜,並證實了這種膜是一種具有保護作用的吸收膜。
(2)分子自組裝在生物科學方面的應用:
目前分子自組裝在生物科學中主要應用在酶、蛋白質、DNA、縮氨酸、磷脂的生物分子自組裝膜。這些生物分子自組裝膜被廣泛應用於生物感測器、分子器件、高效催化材料、醫用生物材料領域。例如,縮氨酸表面活性劑的自組裝行為對於研究不含油脂的生物表面活性劑的人工合成和分子自組裝的動力學具有積極的意義。Santoso等人就利用類表面活性劑的縮氨酸分子自組裝合成了納米管納米囊泡,研究表明其平均直徑在30~50nm之間。DNA 樹枝狀大分子的自組裝是在生命體中組蛋白 DNA自組裝體系人工模擬的最佳途徑。由於DNA 樹枝狀大分子自組裝體系中的DNA對核酸酶降解的阻礙作用,使得這種自組裝體系的結構在基因治療和生物醫學領域有非常重要的應用。酶、蛋白質、DNA等生物分子自組裝體系,不僅保持了生物分子獨特的生物功能,同時又為信息、電子科學的發展提供了微型化、智能化的材料。隨著生物技術的進一步發展和材料性能的進一步提高,生物大分子自組裝體系將得到更深入的研究和更廣泛的運用。
⑤ 如何讓金屬板與有機物成鍵,或者說把有機小分子接到金屬板上
一般有機物只有故對電子可以與金屬的外層電子配對成鍵的,但這個鍵也太弱了點,連在室溫天氣都會斷!所以你這個想法很難實現。
倒是另一種思路比較可行,就是不粘鍋的技術,他就是在金屬表面覆了一層聚四氟乙烯,你可以 查查他們的工藝是怎樣黏上去的
⑥ 分子如何組裝成物質
A.結構相似,分子組成相差一個或幾個CH2原子團的有機物,彼此一定是同系物,結構不同時,不一定是同系物,如環丙烷與乙烯相差一個CH2,但是二者不是同系物,故A錯誤;
B.分子式相同,結構不同的有機物互為同分異構體,兩種化合物組成元素相同,各元素質量分數也相同,則兩者一定是同分異構體,如乙炔和苯組成元素相同,各元素質量分數也相同,但是不是同分異構體,故B錯誤;
C.油脂不是高分子化合物,澱粉、纖維素、蛋白質都是高分子化合物,故C錯誤;
D.紫外線能使蛋白質發生變性,則醫院用紫外線燈消毒的依據的原理是紫外線能使病毒蛋白質發生變性,使病毒失去活性,故D正確.
⑦ 談談你對有機分子結構理論(原字怎樣形成分子)的認識。
電子對是在講到共價化合物的時候說到的一個概念。經常以「共用電子對」這一片語出現。它是指在共價化合物中,為了達到穩定結構,兩個原子之間共用電子,共用的這些對電子就叫做共用電子對。如比在氯化氫中,氫原子和氯原子要達到穩定結構,都缺少一個電子,這時氫和氯就各拿出一個電子來共用,以達到穩定結構,這對電子就叫做共用電子對。再比如在N2中,每個氮拿出3個電子,形成三對共用電子對以達到穩定結構。
共價化合物是依靠共用電子對形成分子的化合物。當兩種非金屬元素的原子形成分子時,由於兩個原子都有通過得電子形成8電子穩定結構的趨勢,它們得電子的能力差不多,誰也不能把對方的電子奪過來,這樣兩個原子只能各提供一個電子形成共用電子對,在兩個原子的核外空間運動,電子帶負電,原子核帶正電。兩個原子的原子核同時吸引共用電子對,產生作用力,從而形成了一個分子。由於兩個原子對電子的吸引能力不一樣,共用電子對總是偏向得電子能力強的一方,這一方的原子略顯負電性,另一方的原子略顯正電性,作為整體,分子仍顯電中性。比較典型的共價化合物是水、氯化氫以及二氧化碳。
游離態相對於化合態而言,是指物質的存在形式,通常就是指單質狀態。一些比較不活潑的元素常以游離態的形式存在。比如金,氮等。
⑧ 什麼是超分子組裝
超分子是指由兩種或兩種以上分子依靠分子間相互作用結合在一起,形成復雜的、有組織的聚集體,保持一定的完整性,使它具有明確的微觀結構和宏觀特性
分子化學研究分子個體,超分子化學研究分子的集團,分子的社會,分子形成的「國家」。
雖然,人們已經熟悉了分子的合成,但是對於分子集團的形成規律,組織結構,功能實現的機理等還不是非常明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