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方法技巧 > 冬季如何養生最佳方法

冬季如何養生最佳方法

發布時間:2022-07-17 11:35:09

Ⅰ 冬天適合什麼樣的養生方式

冬季如何養生

1、冷水洗臉、熱水泡腳

早晨使用冷水洗臉,不僅能改善臉部血液循環,同時也能增強皮膚彈性,避免皺紋產生。另外也能增強抵禦寒冷能力,降低患上鼻炎以及感冒的幾率,同時緩解了神經衰弱所引起的神經性頭痛,但是水溫不能太低,在10℃左右即可。睡覺前一個小時使用熱水泡泡腳,不僅能緩解疲勞感,而且能促進睡眠。腳底有很多的穴位,使用熱水泡腳能舒筋活絡,加快了腳部血液循環,輔助治療凍瘡以及靜脈曲張。

2、合理進補

根據自身體質選擇合適的進補食物,寒性體質可適當的吃牛羊肉生薑以及蔥等。熱性體質可選擇百合鴨肉、甲魚蘿卜以及白菜。一般體質可選擇魚類豆類瘦肉類等含優質蛋白質食物,能增加營養,增強抵禦寒冷的能力。另外在冬季多喝熱粥比如小麥粥、蘿卜粥、胡桃粥以及大棗粥,分別起著養心除煩、消食化痰以及益氣養陰的效果。

3、按摩腹部

把兩手重疊在一起放在肚臍部位,保持自然呼吸順時針和逆時針的方向,各按摩30圈,能促進局部的血液循環和新陳代謝,輔助治療肥胖症、高血壓高血脂以及動脈硬化,同時能促進食物消化。

4、推擦胸部

把左手按在左乳房上方,手指斜向下適度的用力推擦到右下腹,來回摩擦50次,然後再換右手,使用同樣的方法摩擦。最後讓手掌交替對前胸後背拍打,每次拍打100下,具有寬胸理氣效果,能改善心肺功能,同時也能延年益壽。

5、做好身體保暖

頭部容易受到寒冷刺激時血管收縮,頭部肌肉緊張,容易引起感冒就頭痛。另外背部受到寒冷刺激時,會通過背部穴位進入內臟,不僅引起腰酸背痛,同時也會傷害到關節以及上下肢肌肉。腳受寒時會引起上呼吸道黏膜內毛細血管收縮,讓線毛擺動速度減慢,導致抵抗力下降,容易誘發感冒。所以要做好頭部、背部以及腳部保暖。

Ⅱ 冬季如何養生

1、多食禦寒食物,增加產熱營養素
寒冷的冬季,使人覺得因寒冷而不適,由於體內陽氣虛弱而特別怕冷。冬季要適當食用具有禦寒功效的食品以溫補和調養,溫養全身組織、增強體質、促進新陳代謝、提高人體防寒能力,維持以保障機體組織正常功能,抗拒外邪、減少疾病發生。中醫認為,冬季應多食性溫熱能禦寒具補益之食品。羊肉、狗肉、甲魚、麻雀、蝦、鴿、鵪鶉、海參、枸杞、韭菜、胡桃、糯米等是為上品。
冬季氣候寒冷,機體為適應外界寒冷環境,消耗能量相應增多,因此要增加產熱營養素的攝入量。產熱營養素主要指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等,多食富含這三大營養素的食物,多增加一些高脂肪食品的攝入,適量多食用一點點肥肉,炒菜時多放些烹調油等。
2、維生素不能少
寒冷氣候使人體氧化產熱加強,機體維生素代謝也發生明顯變化。增加攝入維生素A,以增強人體的耐寒能力。增加對維生素C的攝入量,以提高人體對寒冷的適應能力,對血管具有良好的保護作用。維生素A主要來自動物肝臟、胡蘿卜、深綠色蔬菜等食物,維生素C主要來自新鮮水果和蔬菜等食物。
3、固護陰精少出汗
少冬屬陰,以固護陰精為本,宜少泄津液。故冬「祛寒就溫」,預防寒冷侵襲是必要的。但不可暴暖,尤忌厚衣重裘,向火醉酒,烘烤腹背,暴暖大汗。
4、健身要健腳板
健腳即健身。人們必須經常保持腳的清潔乾燥,襪子勤洗勤換,每天堅持用溫熱水洗腳時,按摩和刺激雙腳穴位。每天堅持步行半小時以上,活動雙腳。早晚堅持搓揉腳心,以促進血液循環。此外,選一雙舒適、暖和輕便、吸濕性能好的鞋子也非常重要。
5、慎防病變
冬季氣候誘使慢性病復發或加重,寒冷還會刺激心肌梗死、中風的發生,使血壓升高和潰瘍病、風濕病、青光眼等病症狀加劇。患者應注意防寒保暖,預防大風降溫天氣對機體的不良刺激,備好急救葯品。還應重視耐寒鍛煉,提高禦寒及抗病能力,預防呼吸道疾病發生。
6、補足水,礦物質要適量
冬日雖排汗排尿減少,但大腦與身體各器官的細胞仍需水分滋養,以保證正常的新陳代謝。冬季一般每日補水不少於2000~3000毫升。
人怕冷與機體攝入礦物質量也有一定關系。如鈣在人體內含量的多少,可直接影響人體的心肌,血管及肌肉的伸縮性和興奮性,補充鈣可提高機體的禦寒能力。含鈣豐富的食物有牛奶、豆製品、海帶等。
食鹽對人體禦寒也很重要,它可使人體產熱功能增強,因而在冬季調味以重味辛熱為主,但也不能過咸,每日攝鹽量最多不超過6克為宜。
7、多鍛煉調精神
冬季室內空氣污染程度比室外嚴重數十倍,人們應注意常開門窗通風換氣,以清潔空氣,健腦提神。
冬天易使人身心處於低落狀態。改變情緒低落的最佳方法就是活動,如慢跑、跳舞、滑冰、打球等,都是消除冬季煩悶,保養精神的良葯。
8、補充蛋氨酸,以粥調養
蛋氨酸可通過轉移作用,提供一系列適應耐寒所必需的甲基。寒冷的氣候使人體尿液中肌酸的排出量增多,脂肪代謝加快,而合成肌酸、脂酸及人體內氧化所釋放出的熱量都需要甲基,因此,在冬季應多攝取含蛋氨酸較多的食物,如芝麻、葵花籽、乳製品、酵母、葉類蔬菜等。

Ⅲ 冬季有那些養身的方法

冬季養生食譜一:乾果銀耳高粱米粥 材料:高粱米100克,銀耳20克,紅葡萄乾50克, 核桃30克,冰糖適量,清水; 步驟: 1、銀耳泡發,摘根弄成小朵,葡萄乾和核桃洗凈後用溫水泡上; 2、高粱米洗凈後,用清水泡上至少2個小時,然後放入電飯鍋,加水蒸熟待用; 2、將所用材料放入砂鍋,加足量的水,滾開之後轉小火,煮上30分鍾,放入冰糖,溶解彌合之後,即可盛碗食用了。 暖和的高粱米粥,洋溢著秋天的色彩,健脾益胃,生津止燥,加上核桃、銀耳和葡萄乾的滋味,具有潤肺美膚的效果。應季食材最適合調理身體,另有一方,高粱米和紅棗經過炒黃處理,再研成細末,還是治療小兒消化不良的良方,對小兒秋冬季腹瀉也有很好的治療作用。 秋冬季養生食譜二、清蒸魚 用料:活草魚一條1000克左右,蔥、姜、蒜、香菜。美極牌鮮醬油。 做法:1、草魚清洗干凈。鍋內放入清水(要沒過魚)加熱,倒入蔥、姜、蒜、花椒、大料、料酒和草魚,水開後煮10至15分鍾。注重使用中火,撈出放入魚盤。 2、蔥絲姜絲撒到魚身上,在一個小碗內倒入生抽、鹽、糖、美極鮮醬油、醋少許,攪拌好,均勻的灑在魚身上。 3、鍋內倒入油,燒至八成熱,用勺子澆在魚身上的蔥絲姜絲上。 4、最後再碼上香菜葉即可。 做法極其簡單,但是味道很好,可與飯店媲美。草魚也可換成鱸魚、鯉魚,但是一定要鮮的。水煮也可變成上鍋蒸,主要看有沒有那麼大的蒸鍋。 秋冬季養生食譜三:蓮藕燉排骨 根據武漢家鄉菜砂鍋蓮藕排骨吊子改編。 材料:豬肋排 1000克 、蓮藕(取中節肥嫩的)1段 、蘑菇、 筍、豆腐、 精鹽、料酒、醬油少許、蔥、姜、蒜、花椒、大料(同普通燉肉一樣)。 做法: 1、排骨切段冷水沖洗干凈。取一鍋燒水,水開後放入排骨,肉變白後撈出備用。 2、取電高壓鍋鍋,放入少一半水(以沒過排骨適宜),接通電源,水熱後放入一塊濃湯寶,化開後接著放入排骨、料酒、鹽、醬油少許、蔥、姜、蒜、花椒、大料(同普通燉肉一樣)、洗凈蘑菇切片、筍芽、藕切大塊。蓋好蓋保壓50分鍾。 3、等壓力鍋泄壓後,打開蓋,繼續放入胡蘿卜塊、豆腐片,然後繼續加熱至胡蘿卜熟,此時不用蓋蓋。香飄四溢,令人迫不及待。 蓮藕有涼血補血功效,肋排骨含高質量的鈣和膠原蛋白,蘑菇和筍有豐富的維生素,再加上豆腐和胡蘿卜就是一鍋營養豐富、味道鮮美、熱氣騰騰、葷素搭配的美餐,而且長時間的燉煮可使飽和脂肪轉化為不飽和脂肪,愛美女士可放心饕餮。 使用此菜時只需預備好米飯和一盤冷盤即可,又方便又快捷又營養又好吃.
求採納

Ⅳ 冬季應該如何正確養生

養生應該隨著天之四時春生、夏長、秋收、冬藏適時而行。最近剛剛立冬,又到冬季養生的時候了。冬季養生應以「藏」為主,而人體之中腎主藏,所以冬天養生重點祛寒就溫養腎進補。下面就為大家介紹幾點冬季養生小常識:

1、進補

冬天屬水,而人體的腎亦屬水,到了冬季,腎較易受到傷害,所以冬季養生應順應了自然界和人體陽氣下降潛藏的趨勢注重補腎。進補包括食補和葯補兩類,但是補也要因人因地因時而異,一般陽氣偏虛的人,可選羊肉、雞肉、狗肉等。氣血雙虧的人,可用鵝肉、鴨肉、烏雞等。對於不宜生冷又不宜食燥熱的人,可選用枸杞子、紅棗、核桃肉、黑芝麻、木耳等。另外,五味中咸是入腎的,而甘是克腎的,了解這些,在冬季進補時就可以多一些選擇。

2、護腳

冬季健腳即健身。每天堅持步行半小時以上,活動雙腳。早晚堅持搓揉腳心,以促進血液循環。經常保持腳的清潔乾燥,襪子勤洗勤換,每天堅持用溫熱水洗腳,最好同時按摩和刺激雙腳穴位,腳上的穴位多,護腳同時護住身。此外,選一雙舒適、暖和輕便、吸濕性能好的鞋子也非常重要。用心護腳,冬季養生才能事半功倍。

3、多喝水

有人認為冬季來了,活動減少,一般不會感到口渴,因此不太需要喝水,這是錯誤的。冬天雖然排汗排尿減少,但維持大腦與身體各器官的細胞正常運作仍然需要水分滋養,一般每日補水應不少於2000~3000毫升,才能保證人體正常的新陳代謝。因此在冬季就算不渴,也要多喝水。

4、適當出點汗

冬季養生應祛寒就溫,預防寒冷侵襲是非常必要的,但也不可暴暖,尤其不能厚衣重裘,向火醉酒,烘烤腹背,暴暖大汗而容易引發病症。冬季屬陰,養生應以固護陰精為本,宜少泄津液,所以冬季養生要適當動筋骨,出點汗,才能強身體,切不可暴暖出大汗。

5、防病

冬季氣候寒冷,容易誘使慢性病復發或加重,加劇潰瘍病、風濕病、青光眼等病症狀,嚴重時還會誘發心肌梗死、中風的發生,因此,應注意防寒保暖,還應重視耐寒鍛煉,提高禦寒及抗病能力,預防呼吸道疾病發生,特別是預防大風降溫天氣對機體的不良刺激,備好急救葯品。

6、早睡

冬天陽氣肅殺,夜間更甚,所古人冬季養生主張早卧遲起,早睡以養陽氣,遲起以固陰精。唐代神醫孫思邈說:"冬月不宜清早出夜深歸,冒犯寒威。"因此冬季養生要保證充足的睡眠,這樣有利於陽氣潛藏,陰津蓄積,並且充足的睡眠也可以起到緩解因為平時工作壓力大而導致的精神疲乏。

7、多運動

冬天寒冷,容易讓人身心低落狀態,感到壓抑。改變情緒低落的最好方法就是活動,根據自身健康狀況選擇一些如慢跑、跳舞、滑冰、打球等強度不等的體育活動,都是消除冬季煩悶、調養精神的良葯。還可以約去爬爬山、散散步,即可調神,又起到了運動的效果。鍛煉身體要動靜結合,宜微微出汗為度,不宜大汗淋漓,汗多泄氣,有悖於冬季陽氣伏藏之道。

8、喝粥

冬季養生宜多食熱粥,常吃粥類可以增加熱量和營養。早起宜吃熱粥,以糯米紅棗粥、八寶粥、小米粥等最適宜,晚餐節食,以養胃氣。還可以常食安神養心的桂圓粥、益精養陰的芝麻粥、消食化痰的蘿卜粥、養陰固精的胡桃粥、健脾養胃的茯苓粥、益氣養陰的大棗粥、潤肺生津的銀耳粥、清火明目的菊花粥、和胃理腸的鯽魚粥等。

9、飲茶

茶是最佳飲料之一,含有人體需要的多種維生素和微量元素,特別是綠茶還能防癌抗癌,長飲茶可以對人體起到良好的保健作用,尤其時長期從事電腦工作的IT男更應常飲茶。但是胃病患者或是貧血服葯者不宜喝茶,尤其是濃茶。

10、少洗澡

現在人們每天沐浴已經成為習慣,但是冬季頻頻沐浴,不符合陽氣內藏的養生原則,水熱所迫,汗出淋漓,很易感寒生病。所以北方冬季一周洗澡一次是比較合適的,南方冬季3天洗澡一次較合適。

Ⅳ 冬至來了,有什麼養生好方法

冬至時節養生原則

1、精神調養

冬至時節精神調攝仍以靜養為主,保持心境清靜,寧神定志,以順養初生的陽氣,保持良好的修養,做到豁達寬宏、謙讓和善、生活知足、精神暢達。工作、學習之餘多聽音樂,多做一些休閑娛樂,以振奮精神。

2、起居調養

冬至前後睡好「子午覺」在養生學中具有重要地位。冬至是一陽初生的重要時刻,在一天十二時辰中,子時也是人體一陽初生的時間。中醫養生非常重視陽氣初生這一時期,認為陽氣初生時,需要小心保護,精心調養。冬至時節睡好「子午覺」不但有助於一天之中陰陽之氣的更替,更有助於一年之中陽氣的生長,以期下一年的陽氣充足,少生疾病。

3、飲食調養

冬至時陽氣初生,飲食養生宜順應體內陽氣潛藏,飲食性味宜減咸而增苦,補理脾胃。在飲食選擇上,可以選用牛肉、羊肉、狗肉等血肉有情之品來滋養臟腑,可多吃核桃、芋頭、枸杞、海參、羊腎、益智仁、杜仲等補益肝腎之品或是結合葯膳進行調補。

4、運動調養

冬至時節可進行適當運動,加強身體鍛煉,但要做到勞而勿過,避免損傷陽氣,尤其是冬至當天應少運動或不運動。

冬至時節中醫養生要點

冬至在養生學上是一個最重要的節氣,從冬至之日起,我國即進入了數九寒天。值此時節,是陰氣極盛之時,也是漸蓄能量,以待來春生發的時機。下面給大家介紹一下冬至養生的要點。

適當保暖

在寒冬季節,對高血壓、動脈硬化、冠心病患者來說,要特別提高警惕,謹防發作。要根據天氣情況及時增添衣服,衣褲既要保暖性能好,又要柔軟寬松,不宜穿得過緊,以利血液流暢。進行適當的禦寒鍛煉,如平時堅持用冷水洗臉等,提高機體對寒冷的適應性和耐寒能力。

飲食調節

在日常飲食中,注意熱量的補充,補充維生素和無機鹽;要多吃些羊肉、核桃、栗子、木耳、紅薯等適宜的食物。冬至日不可吃太過辛辣刺激的食品,過食辛辣只可生陽動火,導致內熱積聚,郁熱上沖。過食羊肉、狗肉等肥甘厚味,易導致飲食不化,聚濕生痰。北方在補充熱性食物的同時,也得吃一些補充津液的食物,如荸薺、藕、蘿卜、白菜等。

起居調節

冬至節氣的到來是陽氣潛藏,陰氣盛極,萬物活動趨向休止,以冬眠狀態,養精蓄銳,為來春生機勃發作準備。正如「冬時天地氣閉,血氣伏藏,人不可作勞汗出,發泄陽氣。」因此,早睡晚起,日出而作,保證充足的睡眠,有利於陽氣潛藏,陰精蓄積。不可大汗淋漓。同時保持精神暢達樂觀,不為瑣事勞神,不要強求名利、患得患失。

「三九」穴位貼敷

冬至是一年中之最寒冷的時令,人體陽氣為溫煦臟腑器官,收斂於內,使得氣血運行緩慢,選擇在冬至日採用具有辛散溫通的中葯選穴貼敷,可疏散風寒、疏經通絡、溫補臟腑,以達到急則治其標、緩則治其本的效果。三九穴位貼敷是一種副作用少、安全、簡便易行的療法,《黃帝內經》曾指出「冬至一陽生」,即體內陽氣開始回升,對「冬病」患者貼敷,以助其陽氣的生發,顧護肌表,扶正祛邪,同時也鞏固三伏貼敷的療效,可以達到提高機體免疫和防治慢性疾病的目的。

Ⅵ 冬天有哪些養生方法

冬季養生該怎麼做呢?貢方堂專家為您提供五大補陽秘訣:

冬季多曬太陽

人體腹為陰,背為陽,心肺主之,背部的諸多穴位經絡,尤其是最重要的督脈(位於後背正中線上),經常曬曬這些穴位能起到強壯心肺、調理臟腑氣血的作用。

但是曬太陽也有講究,一般上午11點到下午1點曬太陽最佳,此時空氣較好,使人感到溫暖柔和,時間20分鍾到30分鍾為宜。

同時該時間段屬午時,心經最旺,午時陽氣最亢盛,午時過後則陰氣漸盛,在陰陽交換的時候,宜稍作靜養,此時保養心經則事半功倍。

與此同時,隨著溫度的降低,身體各器官的功能,包括肌肉、關節,都處在一個代謝較低的水平,肌肉和韌帶也都比較僵硬,所以在運動前應該進行一定時間的准備活動。

Ⅶ 冬季應該如何養生

已是隆冬時節了,早就應該與大家談談冬日養生的話題了!
《素問·四氣調神大論》記載:「冬三月,此為閉藏。水冰地坼,勿擾乎陽,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己有得,去寒就溫,無泄皮膚,使氣亟奪。此冬氣之應,養藏之道也;逆之則傷腎,春為痿厥,奉生者少。」
由此可知:一年之中的冬季三個月(即從立冬到來年立春為止的三個月),是萬物生機潛伏閉藏的季節。自然界由於寒氣太盛,河水會凝結成冰。嚴寒來臨時,地面也會凍裂。人們在日常生活中盡量不要擾動體內的陽氣,晚上早些入睡,清晨晚些起床,適當延長睡眠時間,起床時間以等到太陽升起的時候為宜。在調節情志方面,注意要使人的神志內藏,安靜自若,防禦嚴寒內侵,保持衣著溫暖。不要使皮膚開泄汗出,而導致陽氣驟然散失。這是順應冬藏的自然特性,適應冬季的養生原則。如果違背這個原則,就會傷及於腎,到了來年春季會發生痿證或厥證,提供給機體適應來年春日生發之氣的能力就會降低。
這就是《內經》中提出的冬季養生原則。
1、冬季養生的起居規律是「早卧晚起,必待日光」。告誡人們要適當增加睡眠的時間,注意保護人體的陽氣,多吸取天之太陽以增強人體內的陽氣(熱能)。
2、冬季是屬於陽氣衰微、陰寒較盛的季節,萬物生機潛藏於內,人體也要順應冬藏的特點,要將陽氣內藏。因此,人們要減少劇烈運動,增加衣物,以利於潛藏和保護人體的陽氣。這是冬季養生的關鍵。
3、在冬令寒盛的時節,也要注意不能使皮膚開泄汗出而致使陽氣耗散。提醒人們冬季應居於溫暖之室,但不宜太過溫熱,尤其是要避免汗出,因為出汗就會傷津耗氣,致使陽氣不能潛藏於內而浮散於外,從而違背了冬季的養生原則。在北方的冬季里,有許多人感冒就是因為室內暖氣過熱,經常出汗而導致的。
4、如果在冬季違背了養生原則,就會在來年春天發為痿證(四肢萎弱不用的類似肌無力的病證)或厥證(四肢發涼或手腳發熱的病證),並且還會影響到人體對春季的適應能力。這是因為在冬天沒有順應自然規律及時的潛藏和保護人體的陽氣,而自然界的寒氣內通於腎,所以,冬日的嚴寒就會損傷腎陽,導致來年春季自然界陽氣生發之時,人體內的陽氣不能夠及時生發出去,由此便可以引發痿證或厥證。可見,遵照冬日養生原則養生,能夠有效預防痿、厥病證的發生。
因此,在寒冷的冬季,人們要多注意保暖,減少身體勞作,避免汗出過多。在飲食上,要多吃一些高熱量的食物以防禦寒邪。在北方,冬天會吃火鍋。一家人圍坐,吃著熱氣騰騰的涮羊肉,配上一些蔬菜,調以不同口味的佐料,葷素搭配,味道十足。任窗外冰雪霜寒,好不愜意!
涮羊肉火鍋,您吃過嗎?

閱讀全文

與冬季如何養生最佳方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牡丹花鑒別方法視頻 瀏覽:796
鍋子用舊了用什麼方法翻新 瀏覽:861
凍料的使用方法 瀏覽:160
防風針的正確方法 瀏覽:82
傾斜度的測量方法 瀏覽:438
學霸大腦訓練方法 瀏覽:245
教資八大教學方法 瀏覽:668
物理實際問題解決方法視頻 瀏覽:808
簡單實用的祛痘印方法 瀏覽:542
失眠抑鬱症的中醫治療方法 瀏覽:448
農用抽水泵的拆裝步驟和維修方法 瀏覽:512
初二物理天平的測量方法 瀏覽:648
處理語言的方法與技巧 瀏覽:898
濰坊市人民醫院抑鬱症治療方法 瀏覽:684
腳後跟疼有骨刺怎麼治療方法 瀏覽:215
你能用簡便方法計算下面 瀏覽:645
雙開兩個燈芯怎麼接線方法 瀏覽:786
電瓶汽車搭電瓶連接方法 瀏覽:98
太陽能手持花灑安裝方法 瀏覽:635
5種網球有氧耐力訓練的方法 瀏覽:446